小学美术论文:浅谈教师如何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
情融于画,以画感人———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管理篇•德育天地情融于画,以画感人———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沈巧慧(永康市长恬小学,浙江金华)摘要:小学美术教育重点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感染与教化,通过情感感染的力量帮助小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美术科目中的教学诉求,实现审美观念以及素质能力全面化提升。
基于此,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深入阐述美术情感教育中的具体策略,即师生交流中的情感融入、情景教学中的以情动人、手工劳作中的情融于画。
通过策略内容的阐述,以望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审美情趣的深化,从而实现能力的全面化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审美情感情感教育是现阶段教学创新中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其实质是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以此帮助学生发掘与深化内在情感,提升对事、对情的感悟。
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实行情感教育的渗透,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对美术的兴趣点,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美术具体教育下的情感感染,助力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基于此,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注重“情融于画,以画感人”的教学策略运用。
一、师生交流中的情感融入传统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张以教作为课堂的主导,缺乏对学生自主探索的引导发展,更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交流过程中实现情感融入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课程中,《向日葵》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运用与理解,从而提升其对色彩情感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但是,采用传统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单一地向学生进行颜色展示教育,学生单一化接受兴趣点并不会得到激发,同时学生观点得不到很好的引导表达,审美情趣与情感体验难以提高。
因此,教育模式的转变极为重要。
《向日葵》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交流关于向日葵颜色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向日葵的基础颜色以及向日葵代表的象征性意义。
认识向日葵黄色基础颜色后,进入到向日葵向阳而生的特性,总结出其内在的乐观向上的情感化特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黄色的精神意义,并从黄色的理解中延伸到其他颜色的情感化特征理解。
谈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
谈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表现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美术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那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呢?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美术作品是一种情感传达的媒介,而观察力和表现力是美术创作的重要基本能力。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或景物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并通过绘画、手工、造型等方式来表现所观察到的事物或景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花草树木、校园建筑,或者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来进行教学。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并且能够更好地表现所观察到的事物。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如绘画、造型、手工等,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手脑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美术创作中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二、通过美术作品传达情感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美术作品来引导学生感受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星空》等,通过这些作品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并且能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三、创设情感教育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保障。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感教育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感教育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图片、实物、故事等教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来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的教学内容。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题: “ 在你们看来 , 茶 壶 还 可 以是 什 么样 茶 壶可 以有三个 壶嘴 ; 有 的小学 生说茶 壶
” 有 的小学 生发 挥他们 的想 象力 , 认为 二、 在 小 学美 术 教 学 中 应用 多媒 的? 有 的小 学生说茶 壶身上 小学 生 的好 奇心 比较 强 , 教 师如果 把 可 以有很 多的腿 ;
简单地传 授知识 与接受知识 的过 程。人性 小 学美术教师应该依据 小学生 的心理和 生
结 语
在 小 学美术教 学 中, 美术教 师不仅 要
把 形象 思维和 情感体 验 当成 审美 化教 育提 出, 一定要尊 重人 的全面发展 , 承 理特 征 ,
还 重视激发小 学生积极 、 主动参 传 授美 术知识 和训 练学生 的美术技 能 , 认 人本 身是 有发展 潜 能的 。 因此 , 在 小 学 的重要依据 , 留给小 学生展 示 自己作 品的 要开展 师生之 间的情感交流 , 尤其是在 素 美术 教学 中教 师不可忽视对 小学生潜能 的 加 美术创 作 , 这有 益于 提高 小学 生的美 术创作 能 质 教育 不 断推进 的环境 下 , 其 更不能 忽视 挖掘 , 其 可 以通过认知和 感知启发 , 挖掘小 时间 , 情感教 育 情感 教育 。在 小学美术 教学 中 , 学 生的艺术创造潜 能。在小 学美 术教学过 力和 表达 能力 。在小 学美 术教 学过程 中, 想象力和 美 文学 等学科 适 当地 有 助于培 养小 学生 的创 造力 、 程 中, 美术 教 师既要传 授知 识 、 答疑 解 惑, 美术 教 师可 以把音乐 、 有利 于达到 小学美 术教 育的 把 原来零碎 、 散落 的知 识进 术 欣 赏能力 , 还要 与小学生进行 真心 的沟通和 交流。处 融入美术教 学 ,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小议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小议一、美术作品传递情感在美术课堂中,学生通过色彩、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动情感,唤起共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当学生感到开心或快乐时,可以用明亮的色彩、舒展的线条来表达这种情感;当学生感到伤心或沮丧时,可以使用暗淡的色彩、折断的线条来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美术作品的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从而提升自我情感管理的能力。
美术作品不仅可以传递学生内心的情感,还可以唤起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情感体验。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人物、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事物,让学生通过绘画、造型等形式来表达对这些事物的情感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悟,通过雕塑表达对生活中普通人物的赞美和关怀,通过漫画表达对社会状况的思考和期许。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和体验世界,培养对美的追求和真善美的审美情操,从而提高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美术作品不仅可以传递情感,还能够培育学生的情感品质。
在美术课堂中,学生需要通过绘画、雕塑、手工等实践活动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活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情感情趣和创造力。
通过一连串的美术作品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从而提高情感品质。
这些品质的培养不仅有益于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发展,更有益于学生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的发展。
四、美术课堂亲情教育在美术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展示自己的关爱和尊重,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滋养。
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亲情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集体,更好地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受益终身。
小学美术课堂是一个重要的情感教育平台,能够在学生的情感认知、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调控和情感协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的情感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的情感教学策略小学美术教育的情感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情感教育,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以下是对小学美术教育情感教学策略的浅析。
引导学生情感投入。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和表达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他们充满兴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美术作品、故事情节以及生活中的美术元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能力。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的重要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和情感体验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用感性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色彩、形状、空间等美术元素的情感体验。
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个人经历,引导学生运用情感体验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的情感体味。
营造积极情感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游戏化的学习任务、设置小组合作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师还可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对美术教学的自信心和满意度。
通过营造积极情感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和快乐的情感体验。
注重情感艺术品的创造。
学生在美术教育中,除了学习和欣赏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创造情感艺术品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感活动和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转化为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情感艺术品的创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美术的魅力,提升他们对美术的情感投入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的情感教学策略是通过引导学生情感投入、培养情感体验能力、营造积极情感氛围和注重情感艺术品的创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欣赏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谈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
谈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孩子的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想象力,体验美的世界,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和审美能力。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是比较丰富的,在美术课上能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让他们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可以给予学生一些主题,比如“温暖的太阳”、“我心中的家”等,让他们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老师还可以教导学生一些表现情感的技巧,比如采用深浅不一的线条、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绘画障碍,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提升审美情感小学美术课程除了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外,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参观美术馆、举办美术作品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分析名家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情感共鸣。
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学习模仿名家作品,通过模仿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名家的情感表达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力是表现人的情感、表达人的内心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勇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让他们发现其中的美,激发他们对创作的兴趣。
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自由创作的机会,让他们多方面地尝试、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培养小学生艺术细胞的重要手段,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展情感的重要平台。
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发展创造力和学习情感管理的角度,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指人们在感受美的时候所产生的喜好、赏识、陶醉和享受等心理感受。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世界,观察细节,感受美的存在。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和模仿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发展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品味。
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将会发展出对美的感知和鉴别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水平。
2.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美术创作正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创作。
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独立创造的能力。
通过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在美术创作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3.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感管理是指人们能够合理地感知、表达、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合理地处理与他人的情绪关系。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常常会遇到挫折、失望和困惑等负面情绪。
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程中的互动讨论和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赏析和分析,引导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理解和认知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小议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小议【摘要】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美术作品不仅是学生情感状态的真实反映,也是他们情感体验的载体。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情绪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美术课堂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
通过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表达能力。
未来,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促进他们情感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情感教育,美术作品,情感表达,情感状态,情感情绪,情感交流,理解自己,实践意义,发展方向1. 引言1.1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情绪,促进情感交流,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课堂中,学生通过绘画、造型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让他们学会用画笔来说话,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情感。
美术作品也可以反映学生的情感状态,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老师和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一环,更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提升情感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美术课如何引导学生情感表达美术课可以通过主题设定和材料选择来引导学生表达不同的情感。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感受并用颜色、线条等表现出来。
选择适合表达情感的材料也非常重要,比如用温暖色调的油画颜料来表达喜悦、用粘土来表现愤怒等。
谈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
谈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美术教育中,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情绪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美术作品创作、艺术欣赏、情感表达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
一、美术作品创作1.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美术作品的创作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造型等艺术形式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题、情感的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2. 引导学生表现情感主题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主题进行表现,比如家庭、友谊、环境保护等。
通过让学生表现这些主题,可以促进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和人文素养。
3. 鼓励学生表现个性每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都是独特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现个性,不要过分限制学生的表现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拼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鼓励,帮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
二、艺术欣赏1. 创设艺术情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艺术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验艺术的美感和情感。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蕴含丰富情感的艺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引发学生对艺术的情感共鸣。
2. 提供情感化的解读在艺术作品的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情感化的解读,让学生深入体验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语言、声音等多种方式进行情感化的诠释,帮助学生感受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表达1. 提供情感输出平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情感输出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艺术作品进行表达。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情感层面的教育涉及得并不多,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宗旨,重视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价值的发挥,充分弥补情感教育的缺失,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与心理、情感的良性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大多数小学生对于美术课程是非常喜爱的,而且充满好奇,美术非常容易被小学生接受。
现阶段,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绘画,教师往往紧紧围绕色彩、画面以及绘画内容开展教学,强调色彩的缤纷斑斓、画面的浅显易懂以及内容的生动形象,从而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从根本上提高美术学习效率。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而且与其他科目相比,美术教学中双方的沟通更为普遍。
在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双方的相互了解,进而不断拉近师生关系。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小学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为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如,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科学欣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提升其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在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具备更多优势。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提升素质,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1.丰富教学内容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搬教材,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大力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如,在拼图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使用剪贴方式拼装饰画,还要教会学生不断开动大脑,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对作品的原有内容进行添加或者舍弃,进而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小议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小议1. 引言1.1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小议小学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场所之一,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更是在情感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美的感受、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从而提升自身的情感品质和审美水平。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美术作品往往是学生情感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作品,老师能够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同时,美术课堂也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发泄情感的地方,通过绘画、造型等形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美的艺术作品,达到情感的宣泄和释放。
因此,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情感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美育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和人文精神,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意义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情商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处理各种情感和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等,通过创作让情感得到宣泄和调节,培养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出的情感也能够增强他们对自己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情感发展和成长。
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情感管理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加强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情感教育与美术教育的结合通过将情感教育融入美术教育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释放情感,感受到美术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
情感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让他们更加热爱艺术,享受艺术带来的美好。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引言情感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情商和社交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美术教学,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创作和观察艺术作品来表达和体验情感,培养审美情操,提高情绪认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美术教学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涂鸦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画画,孩子们能够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外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培养审美情操美术教学中的作品欣赏和艺术鉴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操。
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孩子们可以学会欣赏美,理解艺术家的情感表达,从而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非常重要。
提高情绪认知能力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情绪认知能力。
通过观察和创作艺术作品,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释放压力、舒缓情绪,从而提高情绪的管理和调节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提供多样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画笔、油画棒等。
这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也可以让孩子们体验不同材质和质感,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组织情感主题的绘画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发展特点,组织一些情感主题的绘画活动。
例如,可以引导孩子们绘制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家人或朋友,让他们表达出与这些主题相关的情感。
这样的活动可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并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情感。
引导观赏和讨论艺术作品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观赏和讨论各种艺术作品。
怎样保持儿童版画情趣论文
怎样保持儿童版画的情趣摘要:儿童与版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版画的设计和制作是对学生心智教育、动手实践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但现在的版画教学过程成了一个缺乏活生生的生活内容和多样化形式的按部就班的工作过程。
而这样的教学只能是对个体发展的一种压迫,注定没有好的效果,版画教学变成简单的技法训练。
怎样在儿童版画中保持儿童的情趣?这个问题也是我这几年在儿童版画教学中所探索问题。
关键词:旨趣、志趣、兴趣、保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儿童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成为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儿童版画的教育实践中,儿童在亲身的版画实践中,能够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如何才能作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现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总结如下:一、保持儿童版画的情趣理论依据《心理学》一书说:从儿童的年龄特征来看,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易被新奇刺激物吸引;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趣教学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情趣教学善于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产生学习动机。
愉快教育、情境教育的成功经验给儿童版画情趣教学的实施有益的启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了儿童版画情趣教学更大的空间,情趣教学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关注个性、关注情趣的理念是新课程要求的充分体现。
在儿童版画领域深入研究情趣教学的方法,必将为儿童版画教学开辟一条新路!情趣教学是一种以“关注学生的情趣、尊重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情趣、升华学生的情趣”为侧重点的教学。
二、情趣教学应注重几方面的内容1、美术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创造美,而美也可以为生活增添情趣。
我们必须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参与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丰富美术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学和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作出生动且极富情趣而又个性鲜明的形象。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小议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小议美术课堂不仅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绘画天赋的地方,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发展的场所。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去表达情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并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
美术课堂也是一个培养孩子情感认知的重要场所。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名家画作、观察自然景色或者身边的事物来让学生们感受不同的情感氛围,让他们从艺术作品和生活中去发现和理解情感的复杂性。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也能够培养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同情心,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共鸣。
美术教学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合作绘画、合作创作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共同的创作过程中体验情感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和合作,孩子们能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学会在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关注和接纳他人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美术教学还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情感管理和调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来愉悦自己、宣泄情感,调节情绪。
当孩子们面临情感困扰或者压力时,可以通过美术创作来释放负面情绪,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能够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情感抗压能力。
美术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绘画技巧的地方,更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表达情感、认知情感、交流情感和管理情感,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
通过美术教学,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艺术的世界中感受到情感的美好和力量,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的情感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的情感教学策略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情感美学、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情感教学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情感教学策略是指在美术教育中,针对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发展艺术情感,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情感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艺术情感发展呢?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情感教学策略。
一、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去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可以通过观摩大师作品、实地写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到艺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情感体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
利用环境音乐、氛围营造等手段,创设情境,再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来感染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倡导情感表达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倡导情感表达,让学生从写实到艺术再到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绘画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利用故事、图画等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艺术的情感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情感课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选择具有浓厚情感的主题,如家乡风景、家庭日常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去表达这些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情感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情感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艺术作品的交流中获得情感的启迪和共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感体验分享,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获得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应珍视儿童绘画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应珍视儿童绘画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珍视儿童绘画中的“真情实感”自古以来,绘画便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更是一种自由、快乐,和表达心灵的方式。
在幼儿园教育的日常实践中,教师应当珍视儿童绘画中的真情实感,尊重儿童的创造力和个性,引导儿童发展自我表达、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和美感意识,提高儿童美育素养。
在儿童绘画中,真情实感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天真、率真、无拘无束的性格和维度,使得他们的画作天真活泼、朴实无华,毫不保留地展示出儿童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
正如著名画家颜文梅所说:“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没有比儿童画更直接的表现方式。
”因此,教师应当以真心、耐心的态度和尊重的心态去欣赏儿童的作品,发现、赞赏、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形象和作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儿童绘画中的真情实感也正是孩子和家长、教育者交流、沟通、了解彼此的桥梁。
然而,对于儿童画作,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简单地认可和表扬,而应推动儿童的绘画素养和审美修养的提升。
教师应当引导儿童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增加生活经验、想象空间、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让孩子能够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象、感受和思想。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美感教育,让孩子在创作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感染力,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让孩子逐渐学会理解、欣赏、选择和创造美的形式和内容。
在教师珍视儿童绘画中的真情实感、推动儿童美育素养提升的同时,也应该摆脱“教条”和“偏执”的表扬模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广阔、更包容的艺术空间。
儿童的绘画创作不应仅仅是模仿、再现,更应该是自由、灵活的表达。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表现力,让孩子们有自主选择、挑战创新的机会,注重鼓励和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潜能。
总之,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珍视儿童绘画中的真情实感,推动孩子美学素养的提升。
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思维、创新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自由、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中,追寻美的存在,感知生活的美、书写心灵的美。
谈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
谈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美术教育是小学阶段必要的课程之一,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之外,还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传达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小学阶段十分重要,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
本文将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探讨在小学美术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人的情感是与自我意识分不开的。
小学生的心灵世界十分丰富,但又易受外界的影响。
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借助绘画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并引导他们认识自己。
在课堂上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情感的话题,让学生将自己的体验与之联系。
比如说提出话题:“我的快乐”,学生可以表述他们自己的快乐经历,绘制自己在快乐中的样子。
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将情感与美术作品相结合。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来自其他同学的意见。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
二、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在小学美术中,了解和表达情感是一项必要的技能。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还可以借助色彩、形状、线条、造型等元素来表达情感。
在美术教育中,颜色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密切相关。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感。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和爱,蓝色代表冷静和清新,黄色代表温暖和欢乐等。
在绘画中,学生可以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说,一个寂寞的孩子画出的作品可能会采用灰色调或暗色调,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孤独感。
一个开心的孩子的画作可能采用鲜艳的色调,表现快乐的情感。
同时,线条、形状等元素也可以表现出学生的情感。
例如曲线代表柔和、流畅和温柔,直线则代表冷峻和刚硬,这些元素的运用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三、引导学生探索与表达情感在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一幅课堂展示上发现了一个特别出色的作品,可以请这位学生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让其他同学了解其创作的情感内涵。
此外,在美术作品的评价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对情感元素的评价。
小学美术论文:浅谈教师如何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
浅谈教师如何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摘要】: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将感性与理性相融合通过视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的艺术形式。
儿童绘画中的重要成分就是感性,这种感性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是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是笔者通过平时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体会到儿童绘画中感性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教师如何去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进行论述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抛砖引玉,给其他美术教育工作者以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呵护;儿童绘画;感性;教师自2012年从教以来,我一直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站在美术教育的阵列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在美术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有许许多多的困惑。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感性教育造就伟大的国家》,其中说道“法国是一个发达而又热爱艺术的国家,他能培养出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文化和教育根基是他们的教育都是围绕着儿童的感性教育,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孩子进行音乐美术指导上,法国所有的幼儿园和小学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
幼儿园和小学全部课程的80%以上都和美术教育有关。
为了使孩子们随手就可以画画,墙上贴有很多可以绘画的纸张或者是在家里到处都是绘画用的工具”。
同时我了解到我国《小学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小学美术教育要给学生“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由此可见儿童绘画中的感性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
那问题就来了,我们该如何去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我认为我们要解决如何去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是儿童绘画中的感性。
在此我想先解释下什么是儿童绘画,什么是感性。
儿童绘画指在儿童时期,儿童在对外部世界观察后充满好奇的想法,通过创想并经过自由发挥,采用涂鸦或绘制的方法表现出来的作品。
感性是指凭借感官认知的,由个人的人格和情感决定的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印象。
小学美术论文-师爱=责任 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以保护孩子天性为首要责任通用版
小学美术论文-师爱=责任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以保护孩子天性为首要责任通用版教师,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老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最好,但是我们却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
做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最基本的就是要爱学生,而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
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的孩子生来一个个个性鲜明、不拘一格,没有成人的经验和眼光,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那么纯真无暇,或许你影响他的将是一生。
为此,我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时刻牢记以保护孩子天性为首要责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持久地保护好一个孩子的兴趣说来简单做来不易呀。
儿童从学会拿笔就喜欢涂画,这是人的本能,但有些孩子却明确表示不愿意画画或在学画过程中半途而废,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他们在涂鸦时常不被老师或家长理解,认为是乱画、胡闹;或是我们对他们采用强制性画,使他们产生厌烦的逆反心理;还是我们太不了解儿童心理,对他们的画过分挑剔……我想这些都会使孩子对画画丧失信心,扼杀了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更严重地说是不是也扼杀了他们的天性?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有这个责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绘画兴趣。
我的学生中有一个非常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的小女孩,但在刚教上她们班时,她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章老师!我非常喜欢你,但是我最不喜欢画画!我问她为什么?她笑笑说:我画得不好呗!我也继续笑着问她,谁说你画得不好,我可听说你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小脑袋里有那么多故事还怕画不好画吗!一来二去轻松的谈话间到最后我终于明白是什么原因让这样多才多艺的孩子说最不喜欢画画。
原因也是一句话,一句来自别人的评价:你的画怎么这么乱七八糟,画得一点不像。
过后通过和小女孩妈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原本孩子是挺喜欢画画的,小时候总是嘴巴里嘀嘀咕咕,边讲故事边拿笔画画。
找了些孩子的画看上去是有点乱七八糟,但非常富有想象力。
后来我拿着孩子那些有着很多故事情节的画与其它学生的画一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孩子们发现了这几张与众不同的画大家可以讲出很多故事,更能想到很多事物,其它的画也各有优点,但却不能引发那么多想象。
谈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
谈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开展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逐渐意识到学习美术的重要性,而且美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感。
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性、情感与行为的协调发展。
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情感的美术教育方法可以从认知学习中入手,构建艺术观,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好与文化精髓,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美术作品中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作者所倡导的人文价值观。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艺术作品,通过形体、色彩、线条、形式等方面的分析理解,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并且,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到美术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其次,通过鼓励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美术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距离可能比较远,而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更真切的体验到社会的多元价值观。
通过开展一些美术志愿者活动与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例如,通过在社区或学校举办名画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展板、广告、画册等,将美术作品展现给更多人看。
最后,通过对美术教育教学内容与风格的优化可以更好地开发小学生的情感。
在美术教育中,很多老师会过于侧重技能的传授,在课堂上讲解较少,直接让学生跟着教学画图,这样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缺少思考的过程,无法真正领悟到美术背后的情感内涵。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风格的设计与调整,要让学生感性地理解美术,让学生逐渐发现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与潜力,从而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情感表达和体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如何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摘要】: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将感性与理性相融合通过视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的艺术形式。
儿童绘画中的重要成分就是感性,这种感性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是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是笔者通过平时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体会到儿童绘画中感性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教师如何去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进行论述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抛砖引玉,给其他美术教育工作者以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呵护;儿童绘画;感性;教师自2012年从教以来,我一直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站在美术教育的阵列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在美术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有许许多多的困惑。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感性教育造就伟大的国家》,其中说道“法国是一个发达而又热爱艺术的国家,他能培养出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文化和教育根基是他们的教育都是围绕着儿童的感性教育,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孩子进行音乐美术指导上,法国所有的幼儿园和小学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
幼儿园和小学全部课程的80%以上都和美术教育有关。
为了使孩子们随手就可以画画,墙上贴有很多可以绘画的纸张或者是在家里到处都是绘画用的工具”。
同时我了解到我国《小学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小学美术教育要给学生“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由此可见儿童绘画中的感性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
那问题就来了,我们该如何去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我认为我们要解决如何去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是儿童绘画中的感性。
在此我想先解释下什么是儿童绘画,什么是感性。
儿童绘画指在儿童时期,儿童在对外部世界观察后充满好奇的想法,通过创想并经过自由发挥,采用涂鸦或绘制的方法表现出来的作品。
感性是指凭借感官认知的,由个人的人格和情感决定的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印象。
由此总结出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对外界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个人人格,情感和想象可称为儿童绘画中的感性。
我从其含义上和我的教学尝试及探究中发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去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会比较有效。
一、教师要学会将乡土文化与校美术特色活动有机融合,并创设出有自己特色的美术学习环境。
对于美术老师而言,意识要先于实践与创造。
当看了稠城一校楼更生老师写的《创意的美术乡土的追忆一一义乌市中小学美术创意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后,我更肯定了这一点。
美术老师不可将单一的美术绘画知识和活动从丰富的人文环境中剥离出去,从而削弱其本质的特性。
美术老师想在环境方面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去呵护儿童绘画的感性,不仅要对学校的专用教室、走廊、楼梯的墙面等进行美术常规的布置和利用,还要将乡土文化与校美术特色活动有机融合,创设出有自己特色的美术学习环境。
在2014年举办的义乌市中小学学校特色活动展中,我将本校的陶艺特色美术活动与义乌的人文建筑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将单一的美术绘画活动创设成适合学生生活实践和知识能力,丰富而多方位、多技能的美术文化环境。
本校展示了一组主题为《乌伤印象》的陶瓷结合的半立体浮雕作品(图1,图2,图3)。
在绘制前期,学生为了使作品贴合主题并更好的表现的内涵,主动的去为探究、质疑和创造。
通过对义乌人文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整理,使自己思路清晰,意识明确。
同时作品的绘制中运用了画,刻,贴等表现手法,再现了义乌的人文历史,并将义乌的变化通过古建筑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图1 图2 图3 在美术学习环境的创设中还应具备特色性,带动学生的互动和体验。
我校的“群育百态”青少年宫活动在义乌学校中属一大特色,活动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
在2015年举办的义乌市中小学学校特色活动展中,我校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群育百态”青少年宫活动的影子展现在作品中,创作出以相框形式表现的《中国梦·少年强》的一组瓷板凸雕作品(图4,图5,图6)。
作品的创作题材都来源于他们的青少年宫活动。
这样的题材是学生生活的体验,是学生互动的情感表现。
将熟悉的活动带进作品,用精美的作品展现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熟悉而又快乐的环境中感受美术带来的乐趣,这些不是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的好思路和好方向吗!图4 图5 图6二、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绘画表现来选择有效的感性写生教学。
美术活动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观察,而写生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造型以及意志力方面的培养。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绘画表现是不同的,如: 涂鸦期(2—4岁), 前图式期(4—7岁),图式期(7-9岁),写实萌芽阶段(9—11岁),拟写实阶段(11-15岁)。
他们随着年龄的变化,绘画中的感性表现也会变化。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有效的感性写生教学,以此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
我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发现不少儿童在绘画中会表现出许多概念化的东西,比如:小树都是圆形的,太阳总是画在角落,屋顶都是三角形的,画人的面孔也都是一样的……李力加老师将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总结为“美术教学的低水平模仿性范作,将儿童的画面感呈现了旧有的图形前概念,不注意观察事物的特征,简单的靠主观记忆来画,使其整体对美术的认识水平低下。
”低段的学生观察能力还较弱,他们对观察的事物还不知道怎么区分,这时我们不要急于把自己知道的直接告诉他们,要让他们慢慢的观察慢慢的体会,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运用各种绘画材料把自己观察到的物象大胆的、有创造性的画出来。
通过我自己对部分1,2年级的学生进行瓶子写生实践教学中发现,对于低段学生而言绘画是不需要过多的示范,示范过多会造成低水平的临摹。
我在瓶子写生教学中不完全放任他们自由画,但也没过多进行技术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观察,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观念去约束孩子,我们可以适当的用语言和行动去爱护他们的纯真艺术,适当指导他们运用图像的概括法,引导他们将绘画材料发挥它本身的价值,帮助他们总结画面上的优点。
这样的写生教学有利于低段学生改变概念化的东西,使他们敢于乐于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感性写生作品。
以下是几位低段学生的彩色写生作品如:图7,图8,图9。
图7 图8 图9小学中高段的儿童的绘画在这一阶段中开始脱离图式,从以感性为主慢慢过渡到理性的活动并转向对事物进行写实。
儿童在绘画时,力图逼真地表现事物,但并不十分逼真和完整。
根据我的教学指导实践发现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慢慢的不敢画画了,本来大胆有兴趣的孩子也变得畏首畏尾了,大多数学生也还持续着低端绘画的方式。
这对于儿童绘画中的感性是极大的打击。
李力加老师认为这是中国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
他指出我们的美术课堂、美术课程,并没有解决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也没有解决儿童的基本的观察方法。
我市的美术教研员刘智勇老师从2013年至今,每年都会举办一个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美术课堂作业展评的写生活动,这样的活动正是为了帮助义乌的美术教师通过写生教学活动来思考引导学生,以此改变义乌的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
身为义乌美术教师团队中的一员我也积极的参与其中,持续地在对本校中高段学生的写生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
写生表现对与中高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对他们的写生教学我从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在尊重学生直觉感受,在积极引导学生联想创造,以充分地肯定、表扬伴随学生的写生学习。
如:在进行自行车写生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先感受自行车(可以骑可以摸可以观察),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自行车的认识和感受。
这样做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动笔画之前我选择几张优秀的写生作品进行解析,改变学生固有的观念和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让学生明白写生练习不是单纯的练手腕,而是练习眼光与心灵为主。
用记号笔让学生灵活的运用线描形式来表现,增强学生对线的造型观念的进一步理解认识。
写生教学本来是枯燥的,我将传统的写生教学于造型力和想象力的培养相融合。
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充分利用不同绘画材料的不同表现效果来完善作品。
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信和兴趣的培养,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呵护了儿童的绘画中的感性。
(图10,图11,图12是学生自行车写生课的作品)图10 图11 图12三、教师的评价要因人而宜,采用积极的多元的形式,鼓励儿童感性的表现。
教师在美术教学当中的评价是为了诊断出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儿童对美术学习的持续全面的发展。
每个儿童在知识能力的理解和表现上是有差别的,但我们得尽量挖掘每个儿童的潜力,因材施教,进行积极多元的评价,鼓励儿童感性的表现作品,保护其学习积极性,这样他们才敢表现、能表现、会表现,从而起到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的效果。
对于学生绘画的积极评价和鼓励,我们不仅需要在美术课堂上体现,也需要与课外相结合。
评价时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外,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审美性来评价。
2015年我教到的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很喜欢画画,但我布置的课堂作业他不会照画,每次的作业都是画植物大战僵尸的不同画面。
怎么引导他改变也真让我伤脑,后来我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每次都根据不同的画面针对不同的情况评价他的作品。
几次下来,他画面的感性性和表现力有所提高,但画着植物大战僵尸更有劲了,我很是纳闷。
有一次我在课余时间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说有个比赛要他参加,画的是春天来了的内容,结果他说“老师,我不会画,我只会画植物大战僵尸。
”“谁说你只会画植物大战僵尸的?”“同学们都这么说。
”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了,原来是同学的话打击了他大胆表达自己的勇气。
接着我就积极的鼓励他,引导他,评价他及他的作品,并同意将他画的春天来了的作品放入展览廊里给同学们欣赏,但不许出现植物大涨僵尸的画面。
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优势,预想到成功带来喜悦的感觉,结果他是又激动又认真的画了一幅春天来了的画,而且真没有出现僵尸之类的影子,我也将其作品和我的书面评价一并放入展览廊中进行展示。
评价中能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是很重要的。
从那以后,这位学生有了自信和更浓的绘画热情,绘画的表现越来越好了。
以上是我对于教师如何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之问题的一些浅见。
最终我认为只要能呵护儿童绘画中的感性,我们可以采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他们真正的将自己的感性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并对其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1.[德]托马斯· 维尔德格鲁伯:《造就全人的艺术教育》2.[美]罗恩菲尔德:《创造性与心理成长》3. 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4. 段云蛟:《少年儿童教育的感性教育》5. 戚正良:《基于“视觉文化”环境下小学“美术工作室”建设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