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课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课文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课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赏析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开头三句,写深秋时节,作者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中间七句,从“看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画图。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景物进行描写,其中既有静景,又有动景;既有远景,又有近景。对照鲜明,生机蓬勃。“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最后三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了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下阕前两句,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中间七句,从“恰同学少年”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写那时候,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
沁园春 长沙1
诗人面对绚丽的深秋图,想到了什么?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 阔宇宙大地,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的命 运和革命的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 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国家的领导权问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
见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见生机勃勃之景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本词的主人公是谁?
毛泽东
本词以作者的活动为主体,试找出表现全 词线索的动词。
立、看、怅、问、忆、记
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 精神和远大理想。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一句主要交代了什么? 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特定的情境,渲
把许多不平常的战斗岁月,比喻成连绵
Baidu Nhomakorabea
起伏的高峻山峰一个接着一个,非常生 动、形象地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时 期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战斗生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 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 这几句应如何理解?
“同学少年”——正值青春年少之时;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在旺盛之际;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火一样炽热的革命热情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国事政局的关切并积 极参与变革社会的实践; “粪土当年万户侯”——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反动派的 气魄。
沁园春·长沙(新课标语文必修系列1)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读来自百度文库阕,思考下列问题: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3、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4、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5、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 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 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 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体知识:关于词
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入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 诗体。形成于唐而盛极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宴) 乐的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文学 样式。词初起时称“曲子”,后来称作“长短 句”“诗余”等。词依长短可分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达240 字)。一首词,只有一章的,称单调;有上下两阕 的,称双调;有三段的,称三叠。
深入探究:炼字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漫”字,写出湘江水势之 盛,似有满溢之感
“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 澈之状
“百”字,形容船只之多 “争”字,写出争先恐后的
热烈场面
深入探究:炼字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换成“飞”如何?
“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 矫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飞翔的姿态
换成“游”如何? “翔”字,鲜活地画出鱼在水中自由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 今又是,换了人间。
沁园春长沙原文_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时间:2009-04-15 20:51:32??来源:互联网??作者|记者:??浏览:554??大小:【大】【中】【小】中国知识网导读:沁园春长沙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是离开长沙时所作。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
1.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译文:在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译文: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译文: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的自由舒展。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译文:面对辽阔的宇宙不禁要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译文:就在这里,曾经和许多战友聚会游览。回忆过去,度过了许多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水游泳,尽管风高浪急,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激流拼搏乐。
【课下注释:】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都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寥廓:宇宙的广阔苍茫:旷远迷茫主:主宰沉浮:这里指盛衰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游泳遏:阻止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有。击,搏击,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的轻快自由。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
学习完《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我们需要掌握文章内容以及习题巩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一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文学常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二、拼音
百舸(gě)争流挥斥方遒(qiú) 浪遏(è)飞舟
三、词类活用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把??看作粪土(意动用法)
四、重点词语
1. 漫江满江。漫:满、遍
2. 百舸争流舸:大船争流:争着行驶
3. 鹰击长空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
4. 鱼翔浅底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浅底:江水清澈,显得很浅
5.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一切生物秋天:深秋
6. 怅寥廓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
7. 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盛衰、消长
8. 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常稠:多
《沁园春·长沙》全文
《沁园春·长沙》全文
《沁园春·长沙》全文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沁园春·长沙》全文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公开课】1沁园春·长沙
数风流人物,
稍逊风骚。
还看今朝?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 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 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 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 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 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 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 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一代天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成吉思汗,
惜秦皇汉武,
只识弯弓射大雕。
略输文采;
俱往矣,
唐宗宋祖,
课文分析
º独立寒秋, 时间 湘江北去, 地点 橘子洲头。 特定环境
豪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分析
看万山红遍,
角度 景 状态
秋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色 百舸争流。
远 山红
自 然
近
水绿
静 动
绚 鹰击长空, 景 仰 鹰击 动
丽 鱼翔浅底, 物 俯 鱼翔 动
万类霜天竞自由。
点面
写景- 抒情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沁园春·长沙》
古代文人不乏写秋的诗词。我们例举下面几首:(预习作业,两组一首,赏析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 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
作业布置:
1、准备默写课文
2、选读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竞自由。 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 、提高朗读能力,背诵全词。
描述意境:
深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 停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千山万岭,火红的枫林,重重 叠叠;近观满江碧水,无数船只争相竞驶,抬眼望, 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低眉处,鱼儿在水中自由地 游动。面对寒秋严霜万物却生机盎然,词人思绪万千, 不禁提出:谁是辽阔大地的主宰者呢?
1.《沁园春长沙》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首词的上阕, 思考以下问题(请作批注):
1、作者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哪些景 物?
独立寒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看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独立寒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看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独立寒秋
万山红遍 色彩?
万
层林尽染 构图?
看 漫江碧透 动静?
作业:
请以“诗人毛泽东”为话题,以毛 泽东的一首或几首词为阅读对象,写一 篇读书心得。
浪淘沙·北戴河
1.不畏艰险的旷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改天换地的抱负 一唱雄鸡天下白
长征
1.不畏艰险的豪迈
拓展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
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
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 击三千里。”
• 《游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 千里。”
• 《七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 青天!”
小结
上阕:一派壮丽秋景 一腔拿云心事
下阕:一段峥嵘岁月 一群壮志少年 一股凌云豪情
1 沁园春长沙
铺叙
煞尾
1、“忆”字有何作用? (总领回忆峥嵘岁月的七句,从“恰同 学少年 ”到“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同学少年”是怎样一群 人? 青春年少 才华横溢 意气风发 胸怀天下 心灵崇高
下片结尾与上片的结尾有什 么关联?
, , ,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 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几句,有人认为是诗人回忆当 年的畅游,写的是实际情况;有人认为是化用祖逖“中流击楫”之典, 未必直写其事。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①1957年1月,这首诗第一次发表时,毛泽东做了这样的注 释:“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 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 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注:这两句诗是毛泽东1917年冬 天游衡山时所作)” ②《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 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 提示:这两种理解都可以,前者侧重于表述当年毫无畏惧的气概 和胆识,后者侧重于表达复兴祖国的壮志。注意课文的注释,选择 了前者。
知识链接
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2.词: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从 篇幅长短角度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 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又叫“慢词”。 3.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有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 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该词属长调, 上下两阕,114字。
沁园春·长沙
链接
· 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思 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思 考自我的人生价值。 考自我的人生价值。 · 与下阙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今天 与下阙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今天 是一人旧地重游。 · 无产阶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屹立 无产阶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屹立 的高大形象。(豪放感) 的高大形象。(豪放感)
赏 析
豪放派笔下的秋景: 豪放派笔下的秋景: 壮阔的、色彩斑斓的、生机勃勃的。
眼前风光如此美好、绚丽,作者却突然有了“ 眼前风光如此美好、绚丽,作者却突然有了“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提问,突兀么?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提问,突兀么?
赏 析
· 你面对秋景,会发出“谁主沉浮”的感慨么? 面对秋景,会发出“谁主沉浮” · 作词的时间是1925年。 作词的时间是1925年。 · “独立”二字的文化意蕴。 独立”
赏 析
语言特点:
1、这首词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 、这首词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颜色) 例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颜色)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动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动态) 同学少年——万户侯 同学少年——万户侯 (身份) 万类自由——民生压抑(暗比) 万类自由——民生压抑(暗比) 2、在语言应用上,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在语言应用上,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篇,描写了他对家乡长沙的怀念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热爱。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
长沙的山川景色和社会风貌,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里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天,湘江从北向南流去,橘子洲头静
静地躺在江边。作者用“独立”这个词语表达了对长沙的独特印象,
湘江的黄河水与江南水的独特混合,以及橘子洲头的古老美景。
接着,诗中描绘了长沙的社会风貌。“峨眉山下,芙蓉水偏西。”这里峨眉山下,芙蓉水自西向东流去,表达了一种远山近水的壮丽景象,也代表着长沙这个城市的美丽和优雅。同样,作者用“芙蓉水”
来代表长沙的水域,展示了长沙人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武陵赞,
三苗兴,五豸暴颠。”这里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表达了作者
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坚定信念。作者以武陵、三苗和五豸为例,表达
了对中国革命史的崇敬和传承,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诗篇。通过对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
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表
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愿我们都能像作者一样,热
爱家乡,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示例: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伟大诗人毛泽东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这首诗以长沙为背景,表达了毛泽东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民族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年代: 现代作者: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u2):强劲。
遏(e4):阻止。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一、教材思考:
1、通过这两首词的学习,更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2、体会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兼诗人的广阔胸襟。
3、学会从字词、意象鉴赏诗歌,从而从细节处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4、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5、教育学生树立“志当存高远”的信心,并为之而奋斗不息。
三、教学重点:
1、品味意象,感悟博大的诗歌意境。
2、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乐观精神。
四、教学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意。
2、准确把握《采桑子·重阳》的感情基调。
五、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学生朗读、品读、诵读,体会意象,把握情感。
2、点拨法:抓住关键词语,点拨理清词作脉络。
3、比较法:《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在意境上的比较。
【教学要点】
学习《沁园春·长沙》,指导学生诵读全词,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脉络;分析体会上片的两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古来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送目,凭高览胜,必生万端感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显示英雄气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叹时运不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辽阔,人生之苦短。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起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成就了千百篇光辉的诗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同样以其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弘令吟赏者叹为观止。
二、解题
1、写作背景: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13年至1918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会。1919年起,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学校任教。“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会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
2、关于“词”:
(1)词的起源:在隋唐之际配合岁塘燕乐曲调,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歌辞形式,是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延续于后代,一直于今天。
(2)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
(3)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②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以上,每一首词有分段,词中称为: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播放朗读影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朗读。
(2)听范读正音:
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 róng)
廖廓(liáo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
(3)学生试读全词。(可一边播放朗读影片,一边试读)
指导朗读:“看”、“恰”后面稍作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后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后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4)学生齐读,指出不足之处,反复读3遍。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1)快速默读全词,圈点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提问1: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2: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了往昔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词人思索的问题。
提问3:概括全词,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
提问4: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
明确:四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独立寒秋图”。
(1)朗读词的开头三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调整句序,简要说明大意:
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3)展开想象,扩展语句,进行形象而有诗意的大胆描述。
明确: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
(4)提问5: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行。“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5)提问5: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
附: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背景:此诗作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永州时。)
明确: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