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导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正是如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这首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学习。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

该词置于卷首,为毛主席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

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

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主席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

“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

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

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

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词牌经考证最早当出现于晚唐。

现在传世的最早《沁园春》词当数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词。

但张先之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尚欠精工。

故后人填《沁园春》,多遵苏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长沙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基础知识】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1.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译文:在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译文: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译文: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

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的自由舒展。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译文:面对辽阔的宇宙不禁要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译文:就在这里,曾经和许多战友聚会游览。

回忆过去,度过了许多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水游泳,尽管风高浪急,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激流拼搏乐。

【课下注释:】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都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寥廓:宇宙的广阔苍茫:旷远迷茫主:主宰沉浮:这里指盛衰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

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游泳遏:阻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有。

击,搏击,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的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峥嵘岁月稠:不寻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这里是不平凡的意思,稠,多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挥斥,奔放。

遒,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1《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 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我国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助学链接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 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 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 显示了词的内容。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词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 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 何种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万山红遍:“万”字摹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 “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林尽染:“层”字 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活画出枫林仿佛 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漫”字写 出了江水满溢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百”字写舸之多,“争”字活现出千 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准确地表现 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鱼翔浅底:“翔”精当地 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人文精神
《沁园春 长沙》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 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精神 实质上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期望,人活着贵在有 昂扬的精神。无精打采、毫无生气的人,永远无 法理解饱满精神带给人们的是何等的愉快和幸福。 精神有形,它能让人从某些人的行为中看到和体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 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 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一般情况 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 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学习完《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我们需要掌握文章内容以及习题巩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大全一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文学常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二、拼音百舸(gě)争流挥斥方遒(qiú) 浪遏(è)飞舟三、词类活用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把??看作粪土(意动用法)四、重点词语1. 漫江满江。

漫:满、遍2. 百舸争流舸:大船争流:争着行驶3. 鹰击长空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4. 鱼翔浅底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浅底:江水清澈,显得很浅5.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一切生物秋天:深秋6. 怅寥廓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7. 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盛衰、消长8. 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常稠:多9. 恰同学少年恰:正当、刚好10.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11.书生意气书生: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概念 12.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 13.激扬文字激扬:激浊扬清 14. 粪土:把……看做粪土 15. 击水:游泳 16. 浪遏飞舟遏:阻止五、课文理解1.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阙:写橘子洲头所见的湘江秋景。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那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百侣、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文本赏析
上阕:分析词中描绘的湘江秋景图,包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击”“翔”等,体会其描绘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
文本赏析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的秋景,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景中寓情,作者通过描绘壮美的秋景,抒发了昂扬向上的情感。)
词牌来历: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花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结构: 本文在词中属于长调,分上下两片(阕)。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 1925 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共39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共39张ppt)

了解文体
理清作者思路,本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两幅画面,请给每幅画面加标题。 词的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课堂探究一
上片 下片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侧重写眼前之景
感情基调:豪迈
侧重追忆往事,抒情
上阕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上阕主要描写了: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课前自读检测:3、文学知识
(1)词:词是诗的别体,起源于 隋唐 ,盛行于 宋 ,又
叫诗余、长短句、近体乐府、曲子、曲词等。词的特点是,词 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按字数多少,可
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 段落多少,可分为 单调 、双调、三叠、四叠等。“沁园春” 属于 长调 ;分上下阕,为 双调 。按照风格分为豪放派 和 婉约派。
首写景抒怀词,地点是长沙。
课前自读检测:4、字词知识
学习字词 (1)舸(ɡě):大船,词中泛指船只。 (2)寥廓(kuò):宇宙的广阔。 (3)遒(qiú):强劲有力。 (4)峥(zhēnɡ)嵘(rónɡ):不平凡、不寻常。 (5)遏(è):阻止。
课前自读检测:4、字词知识
理解词语
①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意指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②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③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④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⑤挥斥方遒:指的是青年人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意境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万山
红遍
层林
漫江
看 百舸

尽染 碧透 争流 击长空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 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1】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2】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3】;漫江【4】碧透,百舸【5】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6】,万类霜天竞自由【7】。

怅【8】寥廓【9】,问苍茫【10】大地,谁主【11】沉浮【12】?携来百侣【13】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4】。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5】;书生意气【16】,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7】,粪土当年万户侯【18】。

曾记否,到中流【19】击水【20】,浪遏【21】飞舟?1925年【注释】【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城西的湘江中。

【3】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全都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4】漫江:满江。

漫,遍布。

【5】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上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7】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活动。

霜天,深秋天气。

【8】怅:失意,不畅快。

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9】寥廓:指宇宙高远辽阔。

【10】苍茫:旷远迷茫。

【11】主:主宰。

【12】沉浮:这里指盛衰。

【13】百侣:众多同伴。

侣,这里指同学。

【14】峥嵘岁月稠:不寻常的日子很多。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15】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1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挥斥,纵放、奔放。

遒,强劲有力。

【1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指点,评论。

江山,指国家。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18】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

粪土,视……如粪土,表鄙视。

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19】中流:江河水流中央。

【20】击水:指游泳。

【21】遏:阻止。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

沁园春长沙原⽂及翻译沁园春长沙原⽂及翻译 ⽑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推崇,这是⼀⾸别具特⾊的秋之歌。

下⾯是⼩编为⼤家整理了沁园春长沙原⽂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家! 沁园春·长沙 现代:⽑泽东 独⽴寒秋,湘江北去,橘⼦洲头。

看万⼭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由。

怅寥廓,问苍茫⼤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意⽓,挥斥⽅遒。

指点江⼭,激扬⽂字,粪⼟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浪遏飞⾈? 译⽂ 在深秋⼀个秋⾼⽓爽的⽇⼦⾥,我独⾃伫⽴在橘⼦洲头,眺望着湘江碧⽔缓缓北流。

看万千⼭峰全都变成了红⾊,⼀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样,江⽔清澈澄碧,⼀艘艘⼤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阔的天空⾥鹰在矫健有⼒地飞,鱼在清澈的⽔⾥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由⾃在的⽣活。

⾯对着⽆边⽆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齐涌上⼼头)我要问:这苍茫⼤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结伴来到这⾥游玩。

在⼀起商讨国家⼤事,那⽆数不平凡的岁⽉⾄今还萦绕在我的⼼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家踌躇满志,意⽓奔放,正强劲有⼒。

评论国家⼤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得可以阻⽌飞奔⽽来的船⾈的激流中⼀起游泳? 鉴赏 历史⾓度 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个⼤量描绘⾃然美,并把对⾃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是屈原。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个优良传统。

⽑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他善于把⾃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体,通过栩栩如⽣、呼之欲出的⾃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这⾸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命⽃争⽣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任的豪情壮志。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25年【译诗】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看湘江向北逝去,在橘子洲一隅,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江水已全面碧绿,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鱼群在水中滑行,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身心蓬勃向上,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附《沁园春长沙》赏析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内涵等,分析寓于意象中 的思想感情,理解意象的 典型意义,是理解鉴赏古 诗词作品的关键。
看情感词语
诗中的情感词 语,是提示诗歌作品思 想情感的关键信息,一 定要特别注意。
看注释
注释,或介绍作者及 写作时间、写作背景,或 解释关键词语,是理解诗 词作品的钥匙。
看前人评价
前人评价提示 理解鉴赏诗词的方 法、以及答题的角 度,要引起特别重 视。
战斗行动
明确:”恰”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 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结合这首 词作简要分析。
对比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手法。
• (1)对比手法: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 形象鲜明。
• ①色彩: “万山红遍” 与“漫江碧透” • ②动作: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
与“激扬文字” • ③明比: “同学少年”与“万户侯” • ④暗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当时背景下人们
的生活(暗含)
(2)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 江秋景图”,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 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空中的雄 鹰,水底的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 表现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 的深切感受,并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直接转入 抒怀。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与 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 壮志豪情,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地 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 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 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 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
八首(其一) 》
——《秋兴
秋天里的悲喜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 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沁园春·长沙_古诗大全

沁园春·长沙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沁园春·长沙_古诗大全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chàngliáo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注释长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霜天:极”。

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

”遒,强劲有力。

方:正。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

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指点,评论。

江山,指国家。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

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

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

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

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舟。

译文北流。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篇,描写了他对家乡长沙的怀念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热爱。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长沙的山川景色和社会风貌,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里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天,湘江从北向南流去,橘子洲头静静地躺在江边。

作者用“独立”这个词语表达了对长沙的独特印象,湘江的黄河水与江南水的独特混合,以及橘子洲头的古老美景。

接着,诗中描绘了长沙的社会风貌。

“峨眉山下,芙蓉水偏西。

”这里峨眉山下,芙蓉水自西向东流去,表达了一种远山近水的壮丽景象,也代表着长沙这个城市的美丽和优雅。

同样,作者用“芙蓉水”来代表长沙的水域,展示了长沙人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

”这里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坚定信念。

作者以武陵、三苗和五豸为例,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史的崇敬和传承,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诗篇。

通过对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愿我们都能像作者一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第二篇示例:《沁园春·长沙》是近代伟大诗人毛泽东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长沙为背景,表达了毛泽东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希望。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毛泽东借助诗歌的形式,讴歌了长沙的美丽和魅力,展现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描写,将长沙的环境氛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 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 赏析)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

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

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

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作品赏析】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高一上册必修语文课件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高一上册必修语文课件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广kuò

è制

jié力

jìng争

究jìng

3.掌握词语 (1)寥廓:高远空旷,文中指宇宙高远辽阔。 例句:寥.廓.长空中,飞行员驾驶着新型轰炸机,巡航南海,远飞大洋,不断刷新远 海训练航迹。
(2)峥嵘:①高峻;②形容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不平凡。 文中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例句:这位老红军每当回忆起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一 理清思路,宏观把握 任务设计 1.词的上阕前三句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点拨 ①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动作(独立)。抒情主 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 向北奔流不息。②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必要的铺垫。
2.词的上阕中,“看”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请根据课文内容, 完成图表。
课前篇 一起预习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背景]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此词是毛泽东路过长沙时所写的。毛泽东从1911年到 1925年,曾数次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 这段岁月里,他曾和蔡和森等正值青春年少、立志救国 的知识青年一起,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地投身到时代的 洪流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抨击黑暗,宣传真理,并且在 学习之余,登岳麓山,游湘江水,漫步橘子洲。这首词就 是这一段斗争生活的真实反映,表现了青年时期的毛泽 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纵观中国历史,志士仁人层出不穷,他们“为天地立 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树立坚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材思考:1、通过这两首词的学习,更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2、体会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兼诗人的广阔胸襟。

3、学会从字词、意象鉴赏诗歌,从而从细节处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4、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5、教育学生树立“志当存高远”的信心,并为之而奋斗不息。

三、教学重点:1、品味意象,感悟博大的诗歌意境。

2、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乐观精神。

四、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意。

2、准确把握《采桑子·重阳》的感情基调。

五、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通过学生朗读、品读、诵读,体会意象,把握情感。

2、点拨法:抓住关键词语,点拨理清词作脉络。

3、比较法:《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在意境上的比较。

【教学要点】学习《沁园春·长沙》,指导学生诵读全词,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脉络;分析体会上片的两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古来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送目,凭高览胜,必生万端感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显示英雄气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叹时运不济。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辽阔,人生之苦短。

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起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成就了千百篇光辉的诗章。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同样以其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弘令吟赏者叹为观止。

二、解题1、写作背景: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年至1918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会。

1919年起,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学校任教。

“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

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25年春,他会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

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

2、关于“词”:(1)词的起源:在隋唐之际配合岁塘燕乐曲调,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歌辞形式,是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延续于后代,一直于今天。

(2)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

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

(3)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②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以上,每一首词有分段,词中称为: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播放朗读影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朗读。

(2)听范读正音: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 róng)廖廓(liáo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3)学生试读全词。

(可一边播放朗读影片,一边试读)指导朗读:“看”、“恰”后面稍作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后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后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4)学生齐读,指出不足之处,反复读3遍。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1)快速默读全词,圈点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提问1: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明确:看到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2: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想到了什么?明确:想到了往昔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词人思索的问题。

提问3:概括全词,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明确: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

提问4: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明确:四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重难点的解决过程1、具体研习“独立寒秋图”。

(1)朗读词的开头三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调整句序,简要说明大意: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3)展开想象,扩展语句,进行形象而有诗意的大胆描述。

明确: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4)提问5: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明确:不行。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5)提问5: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附: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背景:此诗作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永州时。

)明确: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

(1)朗读“看”字所领7句。

(2)这7句所描绘的景色具有什么特点?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3)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景色的?明确:(学生自己先概括,教师然后板书)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远景——静景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近景——动景万类霜天鹰击长空——仰视——高景——动景竞自由鱼翔浅底——俯视——低景——动景(4)通过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上面7句所描绘出来的景色。

(大胆发言,不拘一格)明确(借鉴例子):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脚尖,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5)比较鉴赏:下面三篇作品中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特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①〔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湘江秋景图”。

作品景色特点表达情感秋思萧索寂寥悲伤孤独,游子思念故乡知情秋词秋高气爽充满力量乐观开朗,豁达向上湘江秋景图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开朗昂扬、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山河(6)提问: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明确:①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写出秋色之深浓。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百舸争流: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③鹰击长空: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排”也有这种作用)④鱼翔浅底:“漫江碧透”一句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鱼翔浅底”之“浅”可理解为江水清澈见底,一望而可见之,故曰“浅”,全句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在清澈的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

鱼儿游在水中,也仿佛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

(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中……)(7)提问:鉴赏“湘江秋景图”体现出的色彩美和雄壮美。

明确:①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②事物动态的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竟”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3、品读上片后三句,思考词人为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感情?(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

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在共产党内,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

)(1)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作为这些自然万物的主宰者人类,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

(2)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然后类比联想,“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词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重要问题。

(3)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4、背诵词的上片。

五、课堂小结1、明确:词的上片的词眼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明确:问题的提出方式是:由物及人,由大自然到国家、民族,由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姿过渡到民族的命脉及国家的前途。

3、明确:色彩美和雄壮美决定了词作的昂扬基调,发出的问题深远重大,决定了词作的博大意境。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解读《沁园春·长沙》中“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