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
回忆往昔,写了一群不平凡的青年!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年龄气质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精神状态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战斗行动
早期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 气概
• 描述此图的大意:
• 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 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 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 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 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 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 统治者看的如粪土一般。
1、时代: 隋唐起,全盛于宋 2、名称: 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
又 名诗余、长短句
3、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可以和乐 4、分类: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 长调(91字以上) 5、流派:豪放 苏轼、辛弃疾
婉约 柳永、秦观、李清照 6、词牌: 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 7、词题: 词牌下另标的标题叫词题,
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为何毛泽东 笔下之秋却“别有怀抱”、与众不 同?这和诗人的哪些方面有关?
《诗经》:“诗言志。” 诗品如人品。诗人品格、 胸襟、气度之高下决定 诗歌境界之高下!
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沁
园 春
毛 泽
长东
沙 1925
词的文体常识
中 情
问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生
秋 景
机 勃 勃
的
胸
壮 志
怀 博 大
的
回忆往昔,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 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 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 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 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 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 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 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 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高一上册《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题解】: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是离开长沙时所作。
【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2、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3、舸(gě):大船。
4、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5、遒(qiú):强劲。
6、遏(è):阻止。
【译文】: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
《沁园春长沙》课文解读
《沁园春·长沙》课文解读独立寒秋,湘江①北去,橘子洲②头。
(寒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流水。
①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②橘子洲:一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禁不住热血沸腾,思潮翻滚。
赏析这几句诗,要特别注意两个词:一是“寒秋”,二是“独立”。
秋是草木变衰的季节,秋风过处,霜气袭来,枯叶飘落,萧条众芳,寂寥山川,一般人易动伤怀。
“悲哉,秋之为气也!”自从楚人宋玉首兴这悲秋之叹,在历代文人的笔下,秋景总笼罩着一层悲切苍凉肃杀衰败的气氛,“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如“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对此作了最恰当的概括。
但毛泽东笔下的秋却是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全无衰微肃杀之气。
明明是“暖秋”,为什么也以“寒”字起笔呢?原来这“寒”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说它是写实,因为时令已到秋天,人们已经觉察到寒意;说它是虚写,因为“寒”暗喻了当时时局的艰辛。
虽然国共合作后,南方出现了革命高潮,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正极力扩张势力;同时,在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排挤共产党,领导权的斗争愈演愈烈。
而毛泽东本人也同样面临困境:国民党右派对他整顿国民党上海党部怀恨在心,用尽办法,把他赶走;他主张利用合法斗争掩护和配合非法斗争,让工人集体加入国民党,和张国焘等人产生了误会;他对农民运动的重视和投入引起陈独秀等人的不满,同时他又被党内一些人嘲笑,认为他过分热衷于国民党的工作,简直成了胡汉民的秘书。
因此,在1925年1月党的四大上,他被排挤出了中央委员会。
回到湖南,他组织的农民运动又被军阀赵恒惕认为威胁到赵的统治,通令缉捕他。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基础知识】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沁园春长沙高一原文
沁园春·长沙①独立寒秋②,湘江北去③,橘子洲头④。
看万山红遍⑤,层林尽染⑥;漫江碧透⑦,百舸争流⑧。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⑨,万类霜天竞自由⑩。
怅寥廓⑪,问苍茫大地⑫,谁主沉浮⑬?携来百侣曾游⑭。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⑮。
恰同学少年⑯,风华正茂⑰;书生意气⑱,挥斥方遒⑲。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⑳,粪土当年万户侯㉑。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㉒,浪遏飞舟㉓!词句注释①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②独立:典出《九章·橘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③湘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④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⑤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⑥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⑦漫江:满江。
漫,满,遍。
⑧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⑨“鹰击”二句: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⑩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⑪怅(chàng)寥(liáo)廓(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⑫苍茫:旷远迷茫。
⑬主:主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课件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怅、问——对祖国命运的关注
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寻思而激昂大方的思绪。 作者也因感慨祖国山河寥廓而发出深沉的思考:苍茫大 地,谁主沉浮?
“谁主沉浮”的意思是?
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导权归谁
男女同学交替朗读下阙, 思考: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 案是什么?
高中语文 苏教版
沁园春 长沙
教学课件
写作背景
• 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 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 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 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时常 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 的革命形势,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
• 艺术手法:上阙——景中寓情
•
下阙——情中显志
有感情地齐读全诗,注意语速和语调。
高中语文 苏教版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1)层林尽染 山上一层层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9)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
• (2)漫江碧透 满江
•(10)书生意气 意志和蔼概
• (3)百舸争流 船
•(11)挥斥方遒
正
• (4)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物;秋天;争
•(12)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
• (5)怅寥廓 感慨;宇宙的广阔
•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 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 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25年【译诗】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看湘江向北逝去,在橘子洲一隅,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江水已全面碧绿,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鱼群在水中滑行,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身心蓬勃向上,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附《沁园春长沙》赏析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1】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2】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3】;漫江【4】碧透,百舸【5】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6】,万类霜天竞自由【7】。
怅【8】寥廓【9】,问苍茫【10】大地,谁主【11】沉浮【12】?携来百侣【13】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4】。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5】;书生意气【16】,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7】,粪土当年万户侯【18】。
曾记否,到中流【19】击水【20】,浪遏【21】飞舟?1925年【注释】【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城西的湘江中。
【3】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全都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4】漫江:满江。
漫,遍布。
【5】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上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7】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活动。
霜天,深秋天气。
【8】怅:失意,不畅快。
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9】寥廓:指宇宙高远辽阔。
【10】苍茫:旷远迷茫。
【11】主:主宰。
【12】沉浮:这里指盛衰。
【13】百侣:众多同伴。
侣,这里指同学。
【14】峥嵘岁月稠:不寻常的日子很多。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15】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1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挥斥,纵放、奔放。
遒,强劲有力。
【1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指点,评论。
江山,指国家。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18】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
粪土,视……如粪土,表鄙视。
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19】中流:江河水流中央。
【20】击水:指游泳。
【21】遏:阻止。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恰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同学少年”是怎样一群 人? 青春年少 才华横溢 意气风发 胸怀天下 心灵崇高
内容小结:
上阕
山上 江中 “看”(写景) 天空 水底 树(远) 船(近) 鹰(仰) 鱼(俯)
“问”:谁主 沉浮(述怀)
3/20/2017
问怅 苍寥 茫廓 大, 地 , 谁 主 沉 浮 ?
4、诗人为什么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提示:由自然万物的绚丽多姿和生机蓬勃联想到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命运与未来。 《沁园春· 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的革命 形势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农民运动 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 各派政治势力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更为激烈。 国民党的右派分子和共产党右倾分子之间的斗 争尤甚。这首词正是作者要离开长沙去广州前, 重游橘子洲时写的,而作者此行去广州的任务 正是要发动民众,开办讲习所。
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 离人泪。——《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
四、合作探究
2、在深秋季节里,作品为什么没有充满萧杀、 伤感的情调,而是如此的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作者不是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 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经天 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的胸襟, 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的情怀?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 象)? (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25年【译诗】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看湘江向北逝去,在橘子洲一隅,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江水已全面碧绿,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鱼群在水中滑行,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身心蓬勃向上,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附《沁园春长沙》赏析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第1课*沁园春·长沙漫游橘子洲日月经天,四季更替。
而今,又到了金风萧瑟的深秋。
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诗人来到湖南长沙的西面,独自一人伫立于橘子洲头。
在他的眼中,这一脉奔腾的湘江,宛如一条飘动着的玉带,沐着秋阳,挟着秋气,漾着秋声,日夜不息地自南向北流去。
远望那苍苍莽莽的岳麓群山,山上那高高低低的一层层枫树林,经过秋风的吹拂和严霜的侵蚀,已经变成红色,似无尽的丹砂在缓缓流动,又似一团团炽烈的火焰在霍霍燃烧。
近看那滚滚滔滔的湘江,一片碧绿,清澈见底,秋水与长天浑然一色。
无数船只在湘江中南来北往,竞相行驶,船头剪开万朵梨花,船尾抛出千条白练,船驱浪涌,浪助船行,好一幅美丽壮观的湘江扬帆图!仰望万里长空,风和日丽,云淡天高,矫健的雄鹰正奋翅搏击。
俯视幽幽江底,水色明净,青草浮动,欢快的鱼儿正自在遨游。
在明媚的秋光里,世间万物都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繁衍生息,各显风流,从不感到秋天的肃杀和寂寥。
面对着辽阔无际、古往今来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诗人心潮难平,一种激昂慷慨的情绪油然而生,他不禁问道:这旷远迷茫的大地呀,到底该由谁来主宰你兴衰沉浮的命运?诗人于是回忆起当年在这风景如画的橘子洲上,和许许多多革命战友聚会、畅游的情景。
那时,他们谈理想,论抱负,评人生,抒豪情,共同度过了一段不同寻常而又有意义的岁月。
同学们青春如火,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经纶满腹,激情奔放,敢说敢为,浑身充满了革命的斗志和力量。
大家雄心勃勃,宏论滔滔,评说国家大事,关注国运民生;奋笔展纸,心潮作墨,写出了一篇篇激浊扬清的雄文。
一切达官贵人,一切军阀官僚,一切倒行逆施的反动统治者,在他们眼里都不过如粪土一般。
还记得吗?当年同学们在水深流急的湘江中游泳,激起的重重波浪,几乎阻挡住了飞速行驶的航船。
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并背诵默写。
2.品味语言,通过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作者心系天下的豪迈气概。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篇,描写了他对家乡长沙的怀念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热爱。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长沙的山川景色和社会风貌,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里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天,湘江从北向南流去,橘子洲头静静地躺在江边。
作者用“独立”这个词语表达了对长沙的独特印象,湘江的黄河水与江南水的独特混合,以及橘子洲头的古老美景。
接着,诗中描绘了长沙的社会风貌。
“峨眉山下,芙蓉水偏西。
”这里峨眉山下,芙蓉水自西向东流去,表达了一种远山近水的壮丽景象,也代表着长沙这个城市的美丽和优雅。
同样,作者用“芙蓉水”来代表长沙的水域,展示了长沙人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
”这里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坚定信念。
作者以武陵、三苗和五豸为例,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史的崇敬和传承,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诗篇。
通过对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愿我们都能像作者一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第二篇示例:《沁园春·长沙》是近代伟大诗人毛泽东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长沙为背景,表达了毛泽东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希望。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毛泽东借助诗歌的形式,讴歌了长沙的美丽和魅力,展现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描写,将长沙的环境氛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苏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_课件1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 路径的山。每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队员,怀揣着征服者 的梦想。然而,既然是高山,就难免坎坷,难免有毒蛇 猛兽出没,也难免有野花的诱惑和迷路的时候。山林之
神只留下一句秘诀——唯有大智大勇者脚下才有路!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浩瀚的海,是溪
二、写准字形
xié( 携 )手 1. juān( 镌 )刻 u( 侯 ) 万户hó 2. u( 候 ) 等hò cānɡ( 4. cānɡ(
nɡ( 怅 ) 惆chà 3. 为虎作chānɡ( 伥
)
苍 )茫 沧 )海
liáo(寥 )廓 è( 遏 )止 u( 缪 ) 6.jiē( 揭 )发 5.未雨绸mó miù 墓jié ( 谬 )误 (碣 )
方式追
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
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多义
性。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取代物理逻辑,以时 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性和立体感, 使诗歌情绪内涵获得了弹性张力空间。 代表诗人: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北岛、 食指、多多、梁小斌等。
里程碑,它确定了国家对外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中国开
始由内乱走向建设,社会逐步走向正确的轨道。所有中国 人都倍感鼓舞和振奋,因为国家发展的春天回来了。80年 代
初,中国的有志青年甚至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而作为诗人的江河更是敏感地察觉到国家这一变化的
意义和重要性,面对一个崭新的时代和社会,诗人满 怀激情地进行了歌唱,并且明确地表示要把这首歌献 给所有的变革者。
风的初下山时的乳虎,他是奋鬣扬蹄,控制不住的新驹。他也
是热情的化身,幻想的源泉,野心的出发点,他是无穷的无穷, 他是希望的希望。呵!青年,可爱的青年,可羡慕的青年。 ——苏雪林
心园春长沙课文
心园春长沙课文
沁园春·长沙对照译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925年
【译诗】
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
看湘江向北逝去,
在橘子洲一隅,
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
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江水已全面碧绿,
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
鱼群在水中滑行,
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
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
身心蓬勃向上,
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
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
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
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
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
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附《沁园春长沙》赏析
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
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
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
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
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
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
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
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
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
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
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
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
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憬剑ぱ镂淖郑嗤恋蹦晖蚧Ш睢钡木咛迥谌荩质切醋髡馐状实氖贝尘啊A私庹飧霰尘埃兄谖颐墙徊教寤岽手猩烈诺母锩叱绺咝牧榈拿赖墓饷ⅰ?
中流击水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
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
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
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
《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
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
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
”(《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四
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
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
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
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