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规律的运用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

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摘要:本文以《圆的面积》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学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变式、联想与可逆联想为例,简单讲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迁移;变式;联想与可逆联想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还包含着观察、想象、记忆与思维等智力活动。

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效果如何,与这些心理过程的发展水平有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遵循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结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的教学,谈谈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变式、联想与可逆联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迁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片段一]1.确定策略师:你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吗?(学生沉默)大家好像遇到了困难,请你思考一下,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生:可以把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比如平行四边形可以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

2.尝试转化师:那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教师提示)我们可以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那么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的等腰三角形。

我们把这些近似的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他图形了。

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和准备的工具在小组内研究。

(学生汇报交流)3.寻找联系师:刚才同学们都把圆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不管转化成哪种图形,什么是始终不变的?生:它们的面积。

师:对,以长方形为例,那么就有:圆的面积=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并且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

4.推导公式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吗?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圆的面积呢?生:用圆周长的一半去乘圆的半径。

(推导出圆的公式)[分析]上述片段中,通过对比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测圆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投稿邮箱:***************.com 数学教学通讯2020年8月(上旬)<作者简介:侯凤梅(1979-),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所谓“迁移”,从心理学上看,是指“学生在一个情境中的学习对在新情境中学习的影响”。

“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负迁移,有时候会干扰学生的迁移。

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迁移原理,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当然,在实践中,教师要让“负迁移”发挥正能量作用。

为迁移而教,应当是教师的教学追求。

要想做到为迁移而教,教师就必须研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与认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迁移,这是教师应用“迁移”理论指导自己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运用“正向迁移”,建构数学新知从根本上来说,数学教学应当充分地运用“正向迁移”。

只有通过正向迁移,才能建构数学新知。

正向迁移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助推学生原有经验的内化,可以促进学生新经验的生成,可以完善学生的独特的经验结构。

在教学中,通过正向迁移,可以让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得到丰盈、充实,也可以让原有认知结构积极同化学生的新知,将新知顺利地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中。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这样说,“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重组”。

这种经验的改造、重组,可以指导学生经验进程的形成。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同化性迁移。

一般来说,正向迁移的学习都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的学习会促进学生数学新知的积极内化。

比如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师就必须进行先行组织,唤醒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能同化新知的知识内核。

比如“计算3800×3”时,重要的不是教师“强化书写的格式”,而且要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意义”。

事实上,如果学生理解了“3800乘3”,其本质就是“用38个百去乘3”,那么,学生在书写时自然会将乘数3和百位上的8对齐。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迁移能力是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应用到其他情境中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策略。

1.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贴近实际生活:将数学概念和技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把所学的数学方法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2. 问题解决和探究为主导:设计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和思维方式,并将其应用到其他情境中。

3. 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例如观察、提问、推理、抽象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维导图、数学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迁移能力。

4. 跨学科学习的整合: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数据,计算概率等,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迁移能力。

5. 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迁移能力。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问题分析、如何提炼数学模型等学习策略。

6. 合作学习的推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7. 小学数学教育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数学教学应该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逐步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只有基础扎实,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迁移能力。

8. 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当学生的榜样,示范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合理运用迁移规律搞好小学数学教学

合理运用迁移规律搞好小学数学教学
1 .练习要有针对, 才能提高练 习的效率 。
淡化他们对正方形 和长方形区别 的认识 。等 到四年级认识 了平行 四边形 的特征 例如 ,在整数乘法或把 带分 数化假分数时 ,经常要用到一位数乘 、加 的 口算 , 后 ,再去揭示长方 形是特殊的平行 四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才 比较合 但如果盲 目出题 ,即使 练习再 多也无济于事 。学生最感 困难 和最容易 出错 的 , 适。三要提供 目的 ,指明方向。只有这样 ,才能使 抽象概 括取得 良好的效果 。 是在乘得 的积加上进上来 的数 叉要进位的情况 ,如 :只要把整数乘法计算 过程
二、要注意知识的联系性 .精心安排复习和基本训练的内容 中属于这种情况 的 1 0 0道两步 口算题全排 出来 ,有计划地安排在各节课 上经常 2 .练习要有阶梯性
在课堂教学 中,应 尽量在回忆有关 旧知识 的基础上 引出新知识 。例如 ,教 训练 ,并达到一定 的熟 练程度 ,就能提 高整数乘法 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学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乘法时 ,可 以先让学 生计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 ,帮助学 生复习整数乘法计算 方法 ,从而可 以使学生在 学习新 知识时更好地理解数 位对 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一般都要 经历从 未知到 已知 ,从不确切到确切 ,从表 齐和积 的写法 ,促 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除数是小 数的除法时 ,也可 以根据 如何 面理解到 比较深刻理解 这样 的过程。阶梯性的练 习,有助于推进理解 的发展。 处理小数点来设计 一组复习题 ,为引导学生把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 除数是 例如 ,在教学工程 问题 时,可以先练习求两队合作完成一项工程需要 多少 天的 整数的除法作好知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 : ( 1 ) 除数扩大 l O倍 ,要使商不 变, 基本题 ,再练习求三 队合作完 成一项工程需要多少天的发展题 。然后将例题 变 被除数应该怎样?除数扩大 1 0 0倍呢 ? ( 2 )把 9 . 5 6扩大 1 O 倍 ,小数 点应该怎 化成其 中一队先单做几 天后 ,求两队合作剩下的工程需要多少天 ;或者先 由两 样移动?扩大 1 0 0倍呢?在新课结束后 ,还可以设计 一组 专门训练小数 除法 中 队合作多少天 ,剩下 的由其 中一队单独做还需要多少天等 的变式题 。通过这样 专门处理小数点 的基本训练题 ,只要求将 除数 是小数 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 整数 几个层次的练习 ,学生对工程 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掌握得 比较全 面,沟 的除法 ,不必再去计算。例如 :在 ( ) 里填上适当的数 。 通了 “ 工程问题”和 “ 一般工作 问题”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使新知识纳入 到原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摘要】本文围绕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该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接着提出了三种应用方案:概念负荷原则、情境相似性原则和情境变换原则,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结尾部分强调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迁移理论,应用方案,概念负荷原则,情境相似性原则,情境变换原则,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学习迁移理论作为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对于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者对于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备受重视。

背景介绍部分将详细探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概念掌握不牢固、习题应用能力不强等。

也将介绍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历史和研究现状。

通过对背景介绍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价值,为后续内容的讨论和展开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如下:学习迁移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通过将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促进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改革,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记忆,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研究如何有效地将学习迁移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紧迫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为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迁移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找到并解决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学习迁移理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应用,帮助他们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中。

研究学习迁移理论还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深入探讨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 正文2.1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学习迁移理论是指学习者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迁移效果的理论。

根据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时,能够利用既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方面。

正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够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负迁移则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习困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迁移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多种数学问题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2.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应用学习迁移理论是指在学习一个任务后,个体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或策略应用到其他任务或情境中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迁移能力指的是学生将在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生活或其他学习领域中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情境,如购物时的计算找零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运算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迁移知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同样的问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较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不同的问题中。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涉及不同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

可以将数学与科学、语文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各学科的知识互相关联。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问题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地迁移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科间的综合思维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

当学生掌握了一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规律性的概念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迁移到其他问题中。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启发和引导,但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题方式。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并能够独立运用到其他问题中,学生才能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综合性问题培养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给予学生足够的启发和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迁移能力指的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其他不同情境和领域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策略:1. 启发性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性。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出多个不同的方法和解决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联系和共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 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数学知识和规律。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结论,并且将其应用到其他相关问题中。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组织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多个不同的领域和情境中。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这种综合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场景中的能力。

4. 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发现和理解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他人的观点中学习和吸取经验,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5. 反思和归纳:学生在完成数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解题过程,帮助他们发现和理解所学知识在不同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问题中的能力。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情境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情境和领域的能力。

论“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论“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不断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当然,准备了良好的迁移条件,不等于迁移活动就一定会发生。

实践表明,迁移活动的实现,还有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师的正确引导。

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使知识的迁移顺利实现。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一、抓住共点探新知围绕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复习旧知识后,应及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即共点,引导学生以旧探新,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如教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教材的安排是:一桶油重100千克,(1)求3桶油重多少千克。

(这是整数乘法题)(2)求桶油重多少千克。

(属一个数乘以分数的题)这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式都是:每桶油的重量桶数=总重量。

这个数量关系式就是它们的共点,即知识的连接点。

从意义上看,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也是分数意义的延伸,两种意义有着内在联系。

因此,分数意义也是知识的连接点。

在教学上紧紧抓住这两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让学生列出第(1)题的算式:1003,并说出数量关系式后,问:如果每桶油的重量不变,求桶油重多少千克又怎样列式呢?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推理,列出算式:100。

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进行思考:求桶油重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是把一桶油的重量100千克平均分成两份,求其中一份的重量,也就是求100千克的是多少,即100就是求100的是多少。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而迁移到(3)求桶油重多少千克。

100就是求100的是多少。

由于抓住了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和内在联系,所以使学生能很快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二、沟通联系求转化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很多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用旧知识去认识和理解。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也是指学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态度、方法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近年来,人们在教学中越来越认识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纷纷提出要“为迁移而教”。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学习中普遍的现象,是检验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是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的一个最可靠的指标。

小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差,特别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迁移,更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悉心指导。

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迁移中自主探索,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

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迁移性教学。

一、引导“反思”,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

数学思想、方法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学生具备数学素质的前提。

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悟”性。

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反思”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后,对数学问题的答案和探究过程本身进行反思、评份,会提高学生的“悟”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有效之举。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境的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之一——反思,主要指学生主体对数学问题的答案及思维过程进行检验和反省,分析评价所选择的解题过程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方法是否能推广,并从中领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增强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师生以计算“盒子里有9只杯子,盒子外有3只杯子,一共有几只杯子?”为原型,经过操作、观察、分析和综合、概括,得出了如下的数学模型:9 + 3 = 12\/\\ 1 2然后,引导学生反思,要求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思维过程,即“看到9,想到l,把3分成1和2,9加1等于10,10再加2等于12。

知识迁移,以旧带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知识迁移,以旧带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知识迁移,以旧带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规律、推广实践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以旧带新,可以将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和应用能力。

一、知识迁移的概念与意义知识迁移是指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从而为新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需要将已学的知识用新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在新情境中发现和运用这些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新学习的知识中建立联系和框架,提高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知识迁移的方法和策略1、因材施教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

知识迁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适合的知识迁移方法和策略,真正做到以旧带新,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新的任务中。

2、针对特定材料进行训练数学知识是有机的整体,因此要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

在知识迁移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和材料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在学习数学一些难点知识或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这样可以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深远的影响。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描绘出数学问题的整体面貌,效率会更加高。

4、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知识迁移十分有效。

通过多媒体资料,可以将知识分解成精美的图形或动态的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

三、知识迁移的实例应用1、植树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新学的求面积和长度的知识,来让学生算出植树的需求。

想要得到绿化越来越好,需要植树的数量是多少,这就要用到和解方程式的知识。

让学生算出植树的数量,并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树的位置和种类,使学生可以在数学和生活中建立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浅析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迁移是指将已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或领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从数学学科的特点、迁移的定义和类型、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迁移。

迁移是指将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或领域。

迁移可以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近迁移是指将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技能应用于相似的情境或领域,比如将学过的加减法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远迁移是指将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技能应用于不同的情境或领域,比如将学过的数学思维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首先,迁移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有关比例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调配食材等,让学生将所学的比例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迁移可以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是一门重视抽象和逻辑推理的学科,通过迁移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中,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对其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此外,迁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中,学生需要思考和解决新的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量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水果的重量、容器的容积等,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迁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迁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归纳,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迁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迁移

康 莉
类 旁 通 ,不 仅 可 以加 速 知 识 迁 移 的 进 程 ,而 且 在 类 推 的过 程 中 ,使 学 生 的思 维能 力 得到 进一 步 的发 展 ,这 里要注 意的是 , 由类推 得 到 的结 论 只是 一种 可能 ,所 以还应 经 常提醒 学生 :对 推 出的结 论要 养 成想 一 想是 否 正确 的 习惯 ,学 会用 实 际例子 来 进 行检 验 ,以提 高判 断推理 的能力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 ,正 方形 是特 殊 的长 方形 。但 在三 年级 教 学长 方形 和 正方 形 的认 识 时 ,不宜 过 早地 去揭 示 这种 特 殊 和一 般 的关 系 ,否则 就 会 加 重学 生 的学 习 负担 ,淡 化 他们 对 正方 形 和长 方形 区别 的认 识 。等 到 四年级 认 识 了平行 四边 形的 特 征后 ,再 去揭 示 长方 形 是特 殊 的平 行 四边 形 ,正 方形 是 特殊 的 长方 形 ,才 比较 合适 。 三要 提 供 目的 ,指 明方 向。 只有 这样 ,才 能使 抽 象概 括 取得 良 好 的效 果。 二 、要 注意知 识 的 联 系性 ,精心 安 排复 习和 基 本训 练 的 内
四、 要注 意 练习 的设计 ,在学 生应 用 知识 的 过程 中进 行渗
透 和 拓 宽

生对 具体 形 象的 事 物积 累了较 多 的感 性认 识 后 ,抽 象 概 括才 有 基础 ,否则 容易 造 成 囫 囵吞枣 ,死 记 硬背 。 例如 ,教 学 《 圆的 认 识 》时 ,只有 对 多个 圆的 图形 通过 数一 数 、量 一量 、比一 比 等操 作 活动 ,积 累 了一 定 的感 知后 ,才能 引 导学 生概 括 出 圆的
l 啊

谈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谈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谈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即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心理学上把迁移分成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正迁移也称积极迁移,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也称消极迁移,对学习产生消极的倒退作用;零迁移也称不确定迁移。

因此,要想使课堂“减负增效”,教师应利用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总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正迁移
两种活动之间有共同的因素,是正迁移产生的原因,同样也是负迁移产生的原因。

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该共同因素的不同解释。

同时教师在知识传授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该因素,使其能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引起正迁移。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1 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道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 米。

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 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和掌握本题重要因素,花圃原来的宽不变,只是长增加了而引起了花圃的面积变化。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

使学生清楚地看出:用增加的面积除以增加的长,就等于原来的宽。

由于学生抓住了本题的重要因素和解题关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迁移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迁移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迁移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很广泛,如在混合运算、文字题、复合应用题、专项思维训练等教学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迁移规律,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迁移规律;题型;恰当;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就知识讲知识,而要能够以旧带新,做到知识的迁移。

当然,知识迁移既有正的一面,也有负的一面。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增加正迁移,减小负迁移。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小编简单谈谈迁移规律在苏教版教材的混合运算、文字题、复合应用题、专项思维训练教学中的运用。

1在混合运算教学中的运用任意一个有理数,既有它的可合性,又有它的可分性。

数学运算中的加或乘可视为合,减或除可视为分。

像35既可分成10与25的和,又可以看成7乘以5的积;35既可看成40减去5的差,又可以看成70除以2的商。

每一个数都可以用数学表达式呈现。

我们只要把数的认识及加、减、乘、除单项运算作为学生学过的知识经验进行概括,那么,从一种情境(加减、乘除)到另一个情境(混合运算)的迁移是可以实现的。

例如,教师先出示85减去56得多少?让学生读题列式85-56=(29)。

接着问:哪个数与38的和是85,学生不难3在复合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在复合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在学习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实现学习上的迁移。

例如,已知甲班的总人数和乙班的男、女生人数,求两班的总人数(题略)。

通过讨论学习,学生很快懂得了:要求两班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甲班的人数和乙班的人数。

现在乙班的人数不知道,就应先算出乙班的人数。

要求乙班的人数,就必须用乙班男生人数加乙班女生人数等于乙班的总人数。

还有学生根据乙班男、女生人数而求出乙班的总人数;再根据两个班级的人数,可以求出答案,这样效果更好。

教复合应用题,教师可以先把它拆开,让学生练习后再复合,这样迁移,学生基本上不需要教师讲解,就能很快地找出题目的要求。

11迁移规律在数学教学中的活用.doc

11迁移规律在数学教学中的活用.doc

迁移规律在数学教学中的活用邵东县范家山中心小学佘盛花在数学教学中活用迁移规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活用,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一、迁移规律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中的活用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因为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和综合,而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前提。

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主动地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各知识间的比较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不是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典型事例,就如我教的一年级数学而言:学了10以内的加减法再学20以内的加减法,像教学19-4这个知识点时就从9-4迁移过来的;还有当要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首先就得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知识,目的就是让学生由已学的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从而加强知识间的类比,这是促进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一种有效途径,把过去学得的知识、技能用于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之中,是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正向迁移的。

二、迁移规律在数学科向其它学科迁移中的活用同一学科有相似相通的地方和联系,不同学科之间也有相似相通的地方和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互相迁移思维,则不但会收到相得益彰之效,而且还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我们在进行语言锤炼时便不自觉地运用了数学知识,例如“我的爸爸和妈妈”可以说成“我的爸爸和我的妈妈”,“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等价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语言锤炼时我们便不自觉地用到了数学中提取公因式的知识。

机械制造业中,将车轮制造成圆形的用到了同圆的半径相等原理,使车能平稳前进。

数学学习中的迁移规律

数学学习中的迁移规律

数学学习中的迁移规律迁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深入学习、研究和运用迁移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迁移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于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影响和作用。

二、迁移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角度,对于迁移有着不同的分类。

根据迁移的功能作用,它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它可分为知识迁移、技能迁移和方法迁移;根据认识迁移的发展过程,它可分为感知迁移;根据实施迁移的手段和途径,它可分为类比迁移、联想迁移、转化迁移和同构迁移等;根据迁移的的实用材料,它可分为特殊性迁移和非特殊性迁移。

三、影响数学学习的迁移因素影响数学学习迁移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是数学学习中的共同因素(相近或相似),它是实现迁移的基本条件。

在中小学数学知识内容中,整数、小数、有理数、实数的四则运算,分数与分式,方程与不等式,整式四则运算与根式四则运算,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锐角三角函数与任意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与解斜三角形等都是产生迁移的材料。

主观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二是分析能力;三是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

当学生长期从事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大脑皮层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这是旧的暂时神经系统联系的恢复产生困难,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也困难,在这种生理状态下,迁移也难于产生。

四、数学学习中如何运用迁移规律根据迁移的分类和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防止负迁移的产生,促进正迁移的发展呢?⑴、防止负迁移的产生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加强辨析对比,揭示知识本质;精心选择习题,适时充分练习;引导多向思考,克服思维定势。

从而尽可能的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⑵、促进正迁移在传授新知的例题、习题教学中通过温故知新、启发联想、教会类比、归纳概括、演变拓广等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促使正迁移的顺利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 可 以使 学 生在 学 习新 知 识 时 更 好 地 理解 数 位 对 齐 和积 的写 法 ,促 进学 习 的迁 移 。教 学除 数是 小 数 的除法 时 ,也 可 以根据 如何 处 理小 数 点来 设计 一 组复 习题 ,为引 导学 生把 除 数是 小数 的除法 转 化为 除数 是整 数 的除 法作 好 知识 上 和技 能上 的 准备 : ( 1 )除数扩 大 1 O 倍 ,要 使商 不 变 ,被 除数 应该 怎样 ?除 数扩 大
结构 ,切实 提高课 堂教学 的 效率 。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迁移规 律
要培养 学 生的抽 象概 括 能力 。促使 迁移顺 利进 行 在引 导学 生进 行抽 象 概括 时 , 一 要 掌握 好 时机 。 只有 当学


已知 到未 知 ,使 学生 在 旧知 识 的基 础 ,通 过推 理 由此 及彼 ,触
教 学 活 动 中 的各 种 练 习 ,是 学 生 应 用 知识 的一 种重 要 形 式 。这种 知识 的应 用 ,同知识 、能 力 的迁 移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
有些 心 理 学家 把 知识 的应用 看 作是 知识 的 再迁 移 。所 以 ,在课 堂教 学 中应 重 视 练习 的设计 ,充分 利用 迁 移规 律 去提 高学 生应
习 求 三队 合作 完 成一 项 工程 需要 多 少天 的发展 题。然 后将 例 题
1 0 嘴 呢? ( 2)把 9 . 5 6 扩大1 O 倍 ,小 数 点应 该 怎 样 移动 ? 扩 大
过程 中属 于这种 情况 的1 0 0 道两步1 : 3 算 题全 排 出来 ,有 计划地 安 排 在 各节 课上 经 常训 练 ,并 达 到一 定 的熟 练程 度 ,就 能 提高 整 数乘法 的 正确率 和计 算速度 。
好的效 果。
行 渗透和 拓宽 ,为后 继学 习时 的进一 步迁 移作好 准备 。
1 . 练 习要 有针 对性
练 习 要针 对教材 的重点 、难 点 和关 键 的地 方来设 计 ,才 能
二 、要 注意知 识 的联 系性 。精心 安 排复 习和基 本 训练 的内

提 高 练习 的效 率 。例 如 ,在 整数 乘 法或把 带分 数化假 分 数时 , 经 常 要用 到一 位 数乘 、加 的 口算 ,但 如果 盲 目出题 , 即使 练 习
用 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 决问 题 的能力 ,并 注 意在 练 习的 过程 中适时 适度 地 进
会 加 重学 生 的学 习负担 ,淡化 他 们对 正方 形 和长 方形 区别 的认 识 。 等到 四年 级认 识 了平 行 四边 形 的特征 后 ,再 去揭 示 长方 形 是特 殊 的平行 四 边形 ,正方形 是 特殊 的长方 形 ,才 比较 合适 。 三要 提供 目的 ,指 明方 向 。只有 这样 ,才 能 使抽 象 概括 取得 良
2 .练 习要 有阶梯 性 学生 对教 材 的理 解 ,一 般都要 经 历从 未知 到 已知 ,从 不确 切 到确 切 ,从 表 面理解 到 比较 深刻 理 解这 样 的过 程。 阶梯性 的 练 习 ,有 助于 推进 理 解 的发 展 。例 如 ,在 教学 工程 问 题 时 ,可 以 先 练习 求两 队合 作 完成 一 项工程 需 要多 少 天 的基本 题 ,再 练
生对 具体 形 象 的事 物积 累 了较 多 的感 性 认识 后 ,抽 象概 括 才有 基础 ,否则 容易 造 成 囫囵吞 枣 ,死记 硬 背 。例如 ,教学 《 圆的 认识 》时 ,只有 对 多个 圆 的图 形通 过 数一 数 、量一 量 、 比一 比 等操 作 活动 ,积 累了一 定 的感 知后 ,才 能 引导 学生 概 括 出圆 的
谈 小学数 学教 学 中迁 移规律 的运 用
河北 省邯 郸 市鸡 泽 县 双塔 镇 中心小 学 杜瑞 叶
摘 要 :在小学 数学 课 堂教学 中 ,积极地 运 用迁 移规律 ,利 用 学生 已有的 知 识和技 能对 新知识 、新 技 能的学 习产 生积 极的 影响 , 并且 能根据 后继学 习的需 要 ,适 时地 、有限 度地作 一些 拓 宽 、渗 透 ,就可 以把 各个 部分 的知 识 串联起 来 。帮助 学生 构 建完整 的知 识
特征 。二要 适 时适 度 。 因为人 们对 事 物 的认识 有 一个 发展 深化
类 旁 通 ,不 仅 可 以加 速 知识 迁移 的进 程 ,而 且 在 类 推 的 过 程 中 ,使 学 生 的思 维能 力得 到 进一 步 的发展 ,这 里 要注 意 的是 ,
由类 推得 到 的结 论只 是 一种 可能 ,所 以还 应 经 常提醒 学 生 :对 推 出的结 论要 养 成想 一 想是 否 正确 的 习惯 ,学会 用实 际例子 来 进 行检 验 ,以提 高判 断推理 的能力 。 四 、要 注意 练 习的 设计 .在 学 生应用 知识 的 过程 中进 行 渗
透 和 拓 宽
的过 程 ,所 以抽 象 概括 能 力 的培 养要 注意 认识 的阶段 性 ,既要 遵循 学生 的认识 规 律及 教 材各 阶 段 的基本 要求 分 阶段 进 行 ,又
要 注 意各 阶 段 之 间 的渗 透 、衔 接 和 过 渡 ,不 能 操 之 过 急 。例 如 ,正方 形是 特殊 的长 方 形 。但 在三 年级 教 学长 方形 和 正方 形 的认 识 时 ,不 宜过 早地 去 揭示 这 种特 殊和 一般 的关 系 ,否则就
再 多 也无 济 于事 。学 生 最感 困难和 最容 易 出错 的 ,是 在 乘得 的 积加 上进 上来 的数 又要 进位 的情况 ,如 :只要 把整数 乘 法计 算
在课 堂 教学 中 ,应尽 量在 回忆有 关 旧知识 的基 础 上 引 出新
知识 。例如 ,教 学 三位 数 乘两 位数 的 笔算 乘法 时 ,可 以先 让学 生计 算 两位 数乘 两 位数 ,帮助 学生 复 习整数 乘 法计 算 方法 ,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