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动点问题,中考总复习。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中考压轴——动点问题集锦

九年级中考压轴——动点问题集锦

九年级中考压轴——动点问题集锦1、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在△ABC的边AB上沿AB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

过点M、N分别作AB边的垂线,与△ABC的其它边交于P、Q两点,线段MN运动的时间为t秒。

1) 当四边形MNQP为矩形时,有MN=QP,即MN在运动t秒后,线段QP的长度为3+t。

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三角形ABC的高等于边长的一半,即2根号3.因此,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2根号3*t平方+2t。

2) 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

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三角形ABC的高等于边长的一半,即2根号3.因此,四边形MNQP的高为2根号3.由于四边形MNQP是矩形,所以MN=QP=3+t,PQ=2根号3.因此,S=PQ*MN=2根号3*(3+t)。

函数关系式为S=2根号3*t+6根号3,t的取值范围为t≥0.2、在梯形ABCD中,AD∥BC,AD=3,DC=5,AB=42,∠B=45度。

动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 因为三角形ABD和三角形CBD相似,所以BD=AB-AD=39.由于三角形BCD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C=BD/根号2=39/根号2.2) 当MN∥AB时,由于三角形BMD和三角形BAC相似,所以BD/AB=MD/MN,即39/42=2t/(3+t),解XXX13秒。

3) 当△MNC为等腰三角形时,由于三角形MNC和三角形ABD相似,所以CN/AD=MN/BD,即CN/3=(3+t)/39,XXX13秒。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4,3),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

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

中考复习之——动点问题

中考复习之——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Ⅰ.专题精讲:要动点题是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一般方法是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两个变量x、y的变化情况并找出相关常量,第二,按照图形中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一个基本关系式,把相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依据几何、代数知识解出.第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出相应的图象.动态几何问题是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题型之一,常以压轴题型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集中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知识于一体,综合性较强。

常用到的解题工具有方程的有关理论,三角函数的知识和几何的有关定理.Ⅱ.典型例题剖析:一.会找“静止点”例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DC=5,BC=10,梯形的高为4.动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MN∥AB时,求t的值;(2)试探究:t为何值时,△MNC为等腰三角形.CMB例2.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AB=AC,∠BA C=90°.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CF、B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数量关系为;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图1 图2 图3(2)①如果AB=AC,∠BAC≠90°,点D在射线BC上运动.在图4中同样作出正方形ADEF,你发现(1)问中的结论是否成立?不用说明理由;②如果∠BAC=90°,AB≠AC,点D在射线BC上运动.在图5中同样作出正方形ADEF,你发现(1)问中的结论是否成立?不用说明理由;(3)要使(1)问中CF⊥BC的结论成立,试探究:△ABC应满足的一个条件,(点C、F重合除外)画出相应图形(画图不写作法),并说明理由;(4)在(3)问的条件下,设正方形ADEF的边DE与线段CF相交于点P,设AC=22,BC=32,求线段CP长的最大值.图4 图5【点拨】本题和上题有所不同,上一题会给出一个条件使得动点静止,而本题并未给出那个“静止点”,所以需要我们去分析由D运动产生的变化图形当中,什么条件是不动的。

初三中考动点题型总结

初三中考动点题型总结

初三中考动点题型总结
嘿,同学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初三中考的动点题型!这动点题型啊,那可真是让咱又爱又恨呐!就好像是游戏里的大 boss,难是难,可
一旦攻克了,那成就感爆棚啊!比如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点在边上不停移动,问你各种边长啊、角度啊之类的问题(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直角边 AB=3,AC=4,点 P 在 BC 边上移动,问当 PA 垂直于 BC 时,PA 的长度是多少)。

动点题型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盒,你永远不知道打开后会遇到什么难题!但就是这种神秘感,让我们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不是吗!有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图形,因为动点的加入,一下子就变得超级复杂啦!就好像平静的湖面扔进了一颗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咱就得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地去分析。

想象一下,有个动点在那不停地窜来窜去,你得紧紧盯着它,看它到底想干啥(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那儿捣乱,我们得想办法抓住他)。

在解决动点问题的时候,咱们得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一点儿也马虎不得!要认真分析每个条件,把能用上的都用上。

画个图,仔细标注,别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哟!而且,还得学会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关键信息,这可是个技术活!就拿一个圆来说吧,上面有个点在动,看着都让人头晕(天哪,那复杂
的线条,脑袋都大了),但咱可不能怕,鼓起勇气,一点点分析,肯定能找到答案!
最后我想说,中考动点题型虽然难,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多练习,多总结,就一定能战胜它!别被它吓倒,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一起加油,搞定动点题型,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专题复习 动点问题

中考专题复习 动点问题

y y
A A · D
M
C
O
B
x
O
x
备用图
• 例2.如图(15),在梯形中,厘米,厘米, 的坡度动点从出发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方向向 点运动,动点从点出发以3厘米/秒的速度沿方 向向点运动,两个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 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设 动点运动的时间为秒. • (1)求边的长; • (2)当为何值时,与相互平分; • (3)连结设的面积为探求与的函数关系式,求 为何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CcDcAcBcQcPc图(15)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
(苏科版)
中考专题复习
动点问题
学习目标 :总结近两年中考试卷中的动点问 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总结 学习难点 1、认清动点、固定点 2、学习用含有t (或表示时间的字母)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的长度 3、结合图形特点,利用相似三角形、 勾股定理等结论求出t的值及有关答案。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0,6),点B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 连结AB,取AB的中点M,将线段MB 绕着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 线段BC.过点B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C 于点D.设点B坐标是(t,0). (1)当t=4时,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当t>0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点C的坐标及△ABC的面积; (3)是否存在点B,使△ABD为等腰 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 的点B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yOAx备用图MyOCABxD
Dc
Cc
Qc
Ac Pc 图(15)
Bc
例3、如图,已知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分 别交轴于两点.矩形的顶点分别在直线 上,顶点都在轴上,且点与点重合. (1)求的面积; (2)求矩形的边与的长; ADBEOCFxyy(G)(第26题) (3)若矩形从原点出发,沿轴的反方向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 时间为秒,矩形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的 取值范围.

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动点问题

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动点问题

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一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种类之动点问题一、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解决动点问题的要点是“动中求静”.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经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研究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浸透空间见解和合情推理。

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察看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样地址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研究题的基本思路 ,这也是动向几何数学问题中最中心的数学本质。

二、精讲精练1.(2011 吉林)如图,梯形 ABCD 中, AD∥BC,∠ BAD=90°, CE⊥ AD 于点E,AD=8cm,BC=4cm,AB=5cm.从初始时辰开始,动点 P,Q 分别从点 A,B 同时出发,运动速度均为 1cm/s,动点 P 沿 A-B-C-E 方向运动,到点 E 停止;动点 Q 沿 B-C-E- D 方向运动,到点 D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 s,△ PAQ 2的面积为 y cm ,(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 的三角形)解答以下问题:(1)当x=2s 时, y=_____ cm2;当x =9 s 时, y=_______ cm2.2(2)当5 ≤x ≤14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动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求出y4S 梯形ABCD时x 的值.15(4)直接写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使 PQ 与四边形 ABCE 的对角线平行的所..有 x 的值.2.(2007 河北)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 AD∥BC,AB=DC=50,AD=75,BC=135.点 P 从点 B 出发沿折线段 BA-AD-DC 以每秒 5 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 C 匀速运动;点 Q 从点 C 出发沿线段 CB 方向以每秒 3 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 Q 向上作射线 QK⊥BC,交折线段 CD-DA-AB 于点 E.点 P、Q 同时开始运动,当点 P 与点 C 重合时停止运动,点 Q 也随之停止.设点 P、Q 运动的时间是 t 秒( t>0).(1)当点 P 抵达终点 C 时,求 t 的值,并指出此时BQ 的长;(2)当点 P 运动到 AD 上时, t 为何值能使 PQ∥DC ?(3)设射线 QK 扫过梯形 ABCD 的面积为 S,分别求出点 E 运动到 CD、DA 上时, S 与 t 的关系式;(4)△PQE 可否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写出 t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够,请说明原因.A DK A DP EBQ CBC备用图3.(2008 河北)如图,在Rt△ABC中,∠ C=90°, AB=50,AC=30,D,E,F 分别是 AC,AB,BC 的中点.点 P 从点D出发沿折线 DE-EF-FC-CD 以每秒7 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 B 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 4 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 Q 作射线 QK AB ,交折线BC-CA于点 G .点 P,Q 同时出发,当点 P 绕行一周回到点D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秒( t 0 ).(1)D,F两点间的距离是;(2)射线QK可否把四边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够,说明原因;(3)当点 P 运动到折线EF FC 上,且点P又恰巧落在射线 QK 上时,求t的值;(4)连接PG,当PG∥AB时,请直接写出 t 的值...C K CD F D FP GA EQB A E B备用图4(.2011 山西太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OABC 是平行四边形.直线 l 经过O、C两点.点A的坐标为( 8,0),点B的坐标为( 11,4),动点P在线段 OA 上从点 O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A 运动,同时动点 Q 从点 A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A→ B→C 的方向向点 C 运动,过点 P 作 PM 垂直于 x 轴,与折线 O- C- B 订交于点 M.当 P、 Q 两点中有一点抵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 P、Q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 t 0 ) ,△ MPQ 的面积为 S.(1)点 C 的坐标为 ________,直线l的剖析式为 __________.(2)试求点 Q 与点 M 相遇前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 t 的取值范围.(3)试求题 ( 2) 中当 t 为何值时, S 的值最大,并求出S 的最大值.(4)随着 P、Q 两点的运动,当点 M 在线段 CB 上运动时,设 PM 的延长线与直线 l 订交于点N.试试究:当t为何值时,△QMN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 t 的值.ylC BM Qyl C QBMOP AxylC M Q BO P A x5.( 2011四川重庆)如图,矩形ABCD 中,AB=6,BC=2 3,点 O 是 AB 的中点,点 P 在 AB 的延长线上,且 BP= 3.一动点 E 从 O 点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 匀速运动,抵达A 点后,立刻以原速度沿AO 返回;另一动点F 从P 点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PA 匀速运动,点E、F 同时出发,当两点相遇时停止运动.在点 E、F 的运动过程中,以 EF 为边作等边△EFG,使△EFG 和矩形 ABCD 在射线 PA 的同侧,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t≥0).(1)当等边△EFG 的边 FG 恰巧经过点 C 时,求运动时间 t 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等边△ EFG 和矩形 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请直接写出 S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设 EG 与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的交点为 H,可否存在这样的 t,使△AOH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D C D CEO B F P A E O B F P备用图 1D CAE O BF P备用图 2三、测试提高1. (2011 山东烟台)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 梯形 ABCD 的底边 AB 在 x 轴上, 底边 CD 的端点 D 在 y 轴上.直线 CB 的表达式为 y4 x16,点 A 、D3 3的坐标分别为(- 4,0),(0,4).动点 P 自 A 点出发,在 AB 上匀速运动.动点 Q 自点 B 出发,在折线 BCD 上匀速运动,速度均为每秒 1 个单位.当其中一个动点抵达终点时, 它们同时停止运动. 设点 P 运动 t (秒)时,△OPQ 的面积为 S (不能够组成△ OPQ 的动点除外). (1)求出点 B 、C 的坐标; (2)求 S 随 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3)当 t 为何值时 S 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备用图。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复习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复习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复习中考数学复习(一)动点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例1 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对应训练1.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 C. D.考点二:动态几何型题目(一)点动问题.例2 如图,梯形ABCD中,AB∥DC,DE⊥AB,CF⊥AB,且AE=EF=FB=5,DE=1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到点B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y=S△EPF,则y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对应训练2.如图,点P是以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AB=2.设弦AP的长为x,△APO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 B.C. D.(二)线动问题例3 如右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若动直线l垂直于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BP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C. D.对应训练3.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垂直于对角线BD的直线l,从点B开始沿着线段BD匀速平移到D.设直线l被矩形所截线段EF的长度为y,运动时间为t,则y关于t的函数的大致图象是()A. B.C.D.(三)面动问题例4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后的面积为s,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A.B.C.D.对应训练4.如图所示,半径为1的圆和边长为3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则S与t的大致图象为()考点三:动点综合题动态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的热点题型,解题时需要用运动和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问题,挖掘运动、变化的全过程,并特别关注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动中取静,静中求动.(一)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1 如图1,在Rt△ABC中,∠A=90°,AB=6,AC=8,点D为边BC的中点,DE⊥BC交边AC于点E,点P为射线AB 上的一动点,点Q为边AC上的一动点,且∠PDQ=90°.(1)求ED、EC的长;(2)若BP=2,求CQ的长;(3)记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F,若△PDF为等腰三角形,求BP的长.图1 备用图例2 如图1,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 0)、C(0 ,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例3 如图1,点A在x轴上,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1)求点B的坐标;(2)求经过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例4 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x+7与正比例函数43y x的图象交于点A,且与x轴交于点B.(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过点B作直线l//y轴.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A的路线向点A运动;同时直线l从点B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交x轴于点R,交线段BA 或线段AO于点Q.当点P到达点A时,点P和直线l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为何值时,以A、P、R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②是否存在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例5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m(m是大于0的常数),BC=8,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结DE,作EF⊥DE,EF与射线BA交于点F,设CE=x,BF=y.(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若m=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若12ym,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图1例 6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B=60°.(1)求点E到B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EF交BC于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N,连结PN,设EP =x.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如图2),△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图2 图3例1 如图1,抛物线213442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结BC ,以BC 为一边,点O 为对称中心作菱形BDEC ,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 的坐标为(m , 0),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l 交抛物线于点Q .(1)求点A 、B 、C 的坐标;(2)当点P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直线l 分别交BD 、BC 于点M 、N .试探究m 为何值时,四边形CQMD 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请判断四边形CQB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当点P 在线段E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Q ,使△BD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例2 如图1,抛物线233384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 (1)求点A 、B 的坐标;(2)设D 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当△A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时,求点D 的坐标;(3)若直线l 过点E (4, 0),M 为直线l 上的动点,当以A 、B 、M 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 的解析式.图1(1)当k=-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要使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随x增大而增大,求k应满足的条件以及x的取值范围;(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Q,当△ABQ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k的值.例4设直线l1:y=k1x+b1与l2:y=k2x+b2,若l1⊥l2,垂足为H,则称直线l1与l2是点H的直角线.(1)已知直线①122y x=-+;②2y x=+;③22y x=+;④24y x=+和点C(0,2),则直线_______和_______是点C的直角线(填序号即可);(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的顶点A(3,0)、B(2,7)、C(0,7),P为线段OC上一点,设过B、P两点的直线为l1,过A、P两点的直线为l2,若l1与l2是点P的直角线,求直线l1与l2的解析式.图1例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153244m my x x m m -=-++-+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原点O 和点A ,点B (2,n )在这条抛物线上.(1)求点B 的坐标;(2)点P 在线段OA 上,从点O 出发向点A 运动,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OB 交于点E ,延长PE 到点D ,使得ED =PE ,以PD 为斜边,在PD 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D (当点P 运动时,点C 、D 也随之运动).①当等腰直角三角形PCD 的顶点C 落在此抛物线上时,求OP 的长;②若点P 从点O 出发向点A 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同时线段OA 上另一个点Q 从点A 出发向点O 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点Q 到达点O 时停止运动,点P 也停止运动).过Q 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AB 交于点F ,延长QF 到点M ,使得FM =QF ,以QM 为斜边,在QM 的左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QMN (当点Q 运动时,点M 、N 也随之运动).若点P 运动到t 秒时,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恰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求此刻t 的值.图1例6 如图1,已知A 、B 是线段MN 上的两点,,,.以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 ,以B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 ,使M 、N 两点重合成一点C ,构成△ABC ,设.(1)求x 的取值范围;(2)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x 的值; (3)探究:△ABC 的最大面积?图14=MN 1=MA 1>MB x AB=例 7如图1,直线434+-=x y 和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B 、C ,点A 的坐标是(-2,0). (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动点M 从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 运动t 秒时,△MON 的面积为S .①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② 设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 =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图1例8 如图1,直线434+-=x y 和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B 、C ,点A 的坐标是(-2,0). (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动点M 从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 运动t 秒时,△MON 的面积为S .①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② 设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 =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图1课后练习(一)一、选择题1.如图,Rt△ABC中,∠ACB=90°,∠ABC=60°,BC=2cm,D为BC的中点,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的方向运动,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0≤t<6),连接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A.2 B.2.5或3.5 C.3.5或4.5 D.2或3.5或4.52.图1所示矩形ABCD中,BC=x,CD=y,y与x满足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EF的斜边EF过C 点,M为EF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当x=3时,EC<EM B.当y=9时,EC>EMC.当x增大时,EC•CF的值增大 D.当y增大时,BE•DF的值不变3.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一边BC与直角边分别是2和4的Rt△GEF的一边GF重合.正方形AB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GE向右匀速运动,当点A和点E重合时正方形停止运动.设正方形的运动时间为t秒,正方形ABCD 与Rt△GEF重叠部分面积为s,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为()A.B.C.D.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2 B.3 C.4 D.5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B的坐标分别为(8,0)、(0,6).动点Q从点O、动点P从点A同时出发,分别沿着OA方向、AB方向均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t≤5).以P 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P与AB、OA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C、D,连接CD、QC.(1)求当t为何值时,点Q与点D重合?(2)设△QCD的面积为S,试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大值;(3)若⊙P与线段QC只有一个交点,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0,4),点B的坐标为(4,0),点C的坐标为(-4,0),点P在射线AB上运动,连结CP与y轴交于点D,连结BD.过P,D,B三点作⊙Q与y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延长DQ交⊙Q于点F,连结EF,BF.(1)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2)当点P在线段AB(不包括A,B两点)上时.①求证:∠BDE=∠ADP;②设DE=x,DF=y.请求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3)请你探究: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B,D,F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满足两条直角边之比为2:1?如果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直角梯形OABC中,AB∥OC,O为坐标原点,点A在y轴正半轴上,点C在x轴正半轴上,点B坐标为(2,2 3 ),∠BCO=60°,OH⊥BC于点H。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总结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总结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总结一、 动点选择题(中考选择最后一道)1排除法:(1)首先看趋势,排除明显不可能的(2)看图像上面的特殊点,算出特殊点的横纵坐标,排除错误的选项(3)求解析式:如果选项出现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别需要确定开口方向,有时候可以不用完全算出解析式,确定了开口方向就可以确定正确选项(4)如果解析式不好求,可以取分段函数的每一段的中点,如果这一段的端点坐标是()()1122,,x y x y , 确定纵坐标比122y y +大还是小 中考再现1.(2017•天水)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4cm ,∠B=30°,点P 从点B 出发,以cm/s 的速度沿BC 方向运动到点C 停止,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AC 方向运动到点C 停止,若△BPQ 的面积为y (cm 2),运动时间为x (s ),则下列最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分析】第一步看趋势,四个选项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均符合第二步,看特殊点,四个选项特殊点一样,不能排除,第三步,取区间中点,选项中出现了两个区间,04x <<和48x <<,区间中点=2x 和=6x ,=2x 时43223,132BQ BP Q BP y ===<,过作的垂线,垂线段长, 则易得答案为D .2.(2017•铁岭)如图,在射线AB 上顺次取两点C ,D ,使AC=CD=1,以CD 为边作矩形CDEF ,DE=2,将射线AB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记为α(其中0°<α<45°),旋转后记作射线AB′,射线AB′分别交矩形CDEF 的边CF ,DE 于点G ,H .若CG=x ,EH=y ,则下列函数图象中,能反映y 与x 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分析】第一步看趋势,均符合第二步,看特殊点,A,B选项是过(2,0),C,D选项是过(1,0),当x=1时,由矩形知CF∥DE,∴△ACG∽△ADH,∴,∵AC=CD=1,∴AD=2,当x=1时,即GC=1,求出DH=2,EH=y=0,排除A,B,由0°<α<45°不含等号,所以不能取到(1,0),因此是D选项3.(2017•葫芦岛)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点P和点Q分别从点B和点C出发,沿射线BC向右运动,且速度相同,过点Q作QH⊥BD,垂足为H,连接PH,设点P运动的距离为x(0<x≤2),△BPH的面积为S,则能反映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A.B.C.D.【分析】第一步看趋势,A,B,C都是增大,只有D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P,Q向。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三 动点(面)问题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三 动点(面)问题
∴当x=4时,四边形OACB的面积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6.
1
2
3
4
5
6
1.(2019·江苏苏州)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
O,AC=4,BD=16,将△ABO沿点A到点C的方向平移,得到△A'B'O'.当
点A'与点C重合时,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 C )
A.6
B.8
C.10
D.12
由折叠知△A1DE≌△ADE,
所以A1D=AD=1.
由 A1B+A1D≥BD,得 A1B≥BD-A1D= 5-1.
故 A1B 长的最小值是 5-1.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类型二 图形中的动点问题
例2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E是线段BC上一点,N是线段BC延
长线上一点,以AE为边在直线BC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在线段 BC 上点 H 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点 P 使 PE+PF=9,同理在
线段 AB,AD,CD 上都存在两个点使 PE+PF=9.即共有 8 个点 P 满足
PE+PF=9.
1
2
3
4
5
6
5.(2019·辽宁锦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2,M是AD边的中
点,N是AB边上的动点,将△AMN沿MN所在直线折叠,得到△A'MN,连
AC的中点,连接BD,点F是BC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B
作BE⊥BD交DF延长线于点E,连接CE,下列结论:
①若BF=CF,则CE2+AD2=DE2;
15
②若∠BDE=∠BAC,AB=4,则CE= 8 ;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复习:动点问题PPT课件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复习:动点问题PPT课件

角形?
若△PBC为等腰三角形
D
C
则PB=BC
A 30° P
7
4 B
∴7-t=4 ∴t=3
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2)若点P从点A沿射线AB运动,速度仍是1cm/s。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D
C
4 P
A
7
B
1、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点问题
• 一、概念引入
动态几何的三种类型:
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
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
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7,BC=4,∠A=30°
(1)点P从点A沿AB边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
若设运动时间为t(s),连接PC,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
y 4 t 2 4t 5
五、小结: •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收获一:化动为静 收获二:分类讨论 收获三:数形结合 收获四:构建函数模型、方程模型
• 六.作业
• 如图,已知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4,且与x轴交于A、B两 点(A在B左侧),B点坐标为(6,0),过点B的直线与抛 物线交于点C(3,2.25).
(2)设△ APQ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
A
D
P
Q
B
C
1.1)解:
D
Q
B
若PQ∥BC
A 则△ AQP~△ABC
AQ AP AB AC
P 5 t 2t
C
10
6
t 15 7
1.2)解:过Q作QN垂直AC于N

中考热点问题”双动点问题”的处理方法复习总结(模型解析+例题精讲+真题反馈)

中考热点问题”双动点问题”的处理方法复习总结(模型解析+例题精讲+真题反馈)

中考热点问题"双动点问题"的处理方法总结动点问题是中考数学必考的重难点问题,大多数同学都是“谈动色变”,选择直接放弃的更是大有人在。

解决动点问题,大家一定不要被其“动”所吓倒,我们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动"中求“静",化“动”为“静",利用已知条件和所学知识点,寻找和所求相关的不变量和确定关系,这样,题目就化难为易了。

动点问题一般分为点动、线动和面动这三种类型,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两类较难的动点问题。

一.不关联双动点问题对于不关联的双动点问题,我们采用“控制变量法",我们先控制其中一个点不动,分析另一个点运动轨迹,之后再让这个点运动起来,这样我们可以使问题更直观,思路更清晰。

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例1.如图,RTAABC中,AC=3,AB=4,D、E分别是AB、AC上的两个动点,将AADE 沿着DE翻折,A点落在A'处,求A'C的最小值。

【简答】首先,我们固定D点不动,使E点动起来,随着E点的运动,X'始终在以D为圆心,DA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如图1),图1只有当C、A'、D三点共线时,A z C是最短的(如图2);图2然后我们让D点也动起来,随着D点的运动,圆D的半径会发生变化,圆的半径越大,离C点就越近,因此,当D与B重合时,圆离C点的距离最近,再,移动E点,使得A,落在BC上,此时C、A,、D三定共线(如图3),CA'最小为5-4=1.图3二.多动点联动问题对于多个点运动并且是联动的这类问题,我们采用相对运动法,可以让这多个点静止,让原本的定点动起来,这样减少了动点的个数,使得问题简单化。

(原则是:让数量少的点动,让数量多的点休息)如下面这道天津中考题的最后一问。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是矩形,点0的坐标为(0,0),点A 的坐标为(5,0),点B的坐标为(0,3).以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得到矩形ADEF,点0,B,C的对应点分别为D,E, F.(1)如图①,当点D落在BC边上时,求点D的坐标.(2)如图②,当点D落在线段BE上时,连接AB,AD与BC交于点H.①求证:AADB义AAOB;②求点H的坐标.(3)记K为矩形AOBC对角线的交点,S^jAKDE的面积,求S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简答】(1)VA(5.0), B (0.3).・.・OA=5,OB=3,..•四边形AOBC是矩形.AAC OB=3,OA BC-5,ZOBC=ZC-90°.•.•矩形ADEF是由矩形AOBC旋转得到,/.AD=AO=5.在RtAAlK中,CD V a D2+AC2 4..•.BD=BC-CD 1.AD(h3).(2)®由四边形ADEF是短形,得到ZADE=90°.•・•点D在线段BE上,:.ZADB90°,由(1)可知,AD-AO.又AB AB.ZAOB=90%ARtAADBSSRlAAOB②如图b中.由八ADB^AAOB.得到ZBAD-ZBAO.又在矩形AOBC中,OA〃BC,/.ZCBA=ZOAB,.\ZBAD=ZCBA..\BH=AH.设AH=BH=m.则HC BC-BH5-m.在RtAAHC中,VAIP-HC^AC^.ABH y..・.H(—,3).<3)要求△KDE面积的取值范围.我们只要考虑K、D,E三个点的运动情况即可.由于D、E西个点都在运动.3KDE面积的取值范围不好确定.例3.直线1外有一点D,点D到直线的距离为3,让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在直线]上滑动,则AD+CD的最小值为.【简答】由于运动是相对的,可以看做D点在直线r上运动,作点a关于直线r的对称点A'.可知当A\D、C三点共线时AD+CD 最小,最小值为A,C的长。

动点综合问题-历届中考真题汇总专题(含解析答案)(原卷版)

 动点综合问题-历届中考真题汇总专题(含解析答案)(原卷版)

备战2015中考系列:数学2年中考1年模拟第七篇专题复习篇专题38 动点综合问题☞解读考点知识点名师点晴动点问题中的特殊图形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求解动点问题相似问题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求解动点问题动点问题中的计算问题动点问题的最值与定值问题理解最值或定值问题的求法动点问题的面积问题结合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动点问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的图象解决动点问题☞2年中考[2014年题组]1.(2014年甘肃天水)如图,扇形OAB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线段BO、OA匀速运动到点A,则OP 的长度y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2.(2014年贵州安顺)如图,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点B为劣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A. 2B. 1C. 2D. 223.(2014年安徽省)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A点出发,按A→B→C的方向在AB 和BC上移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4.(2014年江苏苏州)如图,直线l与半径为4的⊙O相切于点A,P是⊙O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重合),过点P作PB⊥l,垂足为B,连接PA.设PA=x,PB=y,则(x-y)的最大值是.5.(2014年四川资阳)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 为对角线AC 上的动点,则△BEQ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6.(2014年浙江嘉兴中考)如图,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AB=8,∠CBA=30°,点D 在线段AB 上运动,点E 与点D 关于AC 对称,DF ⊥DE 于点D ,并交EC 的延长线于点F .下列结论:①CE=CF ;②线段EF 的最小值为23;③当AD=2时,EF 与半圆相切;④若点F 恰好落在BC 上,则AD=25;⑤当点D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线段EF 扫过的面积是163.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7.(2014年湖南衡阳)如图,直线AB 与x 轴相交于点()40A -,,与y 轴相交于点()03B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直线AB 向点B 移动.同时,将直线34y x =以每秒0.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上平移,交OA 于点C ,交OB 于点D ,设运动时间为()05t t <<秒.⑴证明: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ACDP 总是平行四边形;⑵当t 取何值时,四边形ACDP 为菱形?请指出此时以点D 为圆心、OD 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8.(2014年浙江温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3,0),(0,6),动点P从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C从点B出发,沿射线B O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以CP,CO为邻边构造□PCOD,在线段OP延长线上取点E,使PE=AO,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点C运动到线段OB的中点时,求t的值及点E的坐标;(2)当点C在线段OB上时,求证:四边形ADEC为平行四边形;(3)在线段PE上取点F,使PF=1,过点F作MN⊥PE,截取FM=2,FN=1,且点M,N分别在第一、四象限,在运动过程中,设□PCOD的面积为S.①当点M,N中,有一点落在四边形ADEC的边上时,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②若点M,N中恰好只有一个点落在四边形ADEC内部(不包括边界)时,直接写出S的取值范围.[2013年题组]1. (2013年北京市)如图,点P是以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AB=2,设弦AP的长为x,△APO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 B.C. D.2. (2013年浙江金华、丽水)如图1,在Rt△ABC中,∠ACB=900,点P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运动,到点B停止。

初三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

初三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

初三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初三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一、引言初三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关键一年,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压力大,如何有效地解决动点问题,是许多初三学生和家长头疼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初三动点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二、什么是初三动点问题初三动点问题是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疑惑或不理解的知识点。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成为学习的绊脚石,影响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

三、高效解决初三动点问题的方法1. 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动点问题时,首先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

可以向老师请教,组织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或者上网查阅资料。

不要因为自尊心而不愿意主动求助,更不能因为害怕别人笑话而把问题憋在心里。

2. 找准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找准问题的根源。

动点问题可能是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等原因造成的。

只有找准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 多角度思考,多种方法尝试对动点问题,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运用多角度思考、多种方法尝试的策略。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知识点,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4. 善于总结和归纳解决动点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和归纳。

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论和问题解决策略,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四、我对初三动点问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初三动点问题是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只要学生和家长能够正确看待和积极应对,便能够有效解决动点问题,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善于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经验。

初三是一个学习的关键阶段,只有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

五、总结初三动点问题是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的问题,但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找准问题的根源,多角度思考,善于总结和归纳,便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历年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动点专题及答案

历年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动点专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动点专题1、 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的顶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将正方形OAB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使点A 落在抛物线2ax y =(0<a )图像上。

(1)求抛物线方程。

(2)正方形OABC 继续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时,点A 再次落在抛物线2ax y =的图像上?并求这个点的坐标。

解:(1)设旋转后点A 落在抛物线上点A 1处,OA 1=1,过A 1作A 1M ⊥x 轴于M ,则OM=23,211=M A ,)21,23(1-A ,由2ax y =上得2)23(21a =-,解得32-=a ∴232x y -= (2)由抛物线关于y 轴对称,再次旋转后A 落在抛物线上的点A 2处,点A 2与点A 1关于y 轴对称,易见继续旋转120°,点A 2的坐标为)21,23(--2、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6,对角线AC 上有一个动点P (不包括A 和C ),设AP=x ,四边形PBCD 的面积为y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并确定自变量x 的范围。

(2)有人提出一个判断“关于动点P ,△PBC 面积与△PAD 面积之和为常。

” 请说明此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将题目中的矩形改为平行四边形,且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S ,对角线上一动点P ,是否有“△PBC 面积与△PAD 面积之和为常”,并说明理由。

解:(1)过点P 作PE ⊥BC 于点E ,在Rt △ABC 中,AC=10,PC=AC-AP=10-x ,∵PE ⊥BC,AB ⊥BC ,∴△PEC ∽△ABC ,则AC PC AB PE =,即10108x PE -=,PE=8-x 54,∴△PBC 面积=x BC PE 5122421-=•,又△PCD 面积=△PBC 面积,∴y=x 52448-(0<x<10) (2)这个判断是正确的,S △PBC +S △PAD =24;(3)有,S △PBC +S △PAD =2SCB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3,0),B(0,3)两点,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动点,过点C 作CD⊥x 轴于点D 。

初三中考数学动点型题复习

初三中考数学动点型题复习

苏州市2015—2016学年初三中考数学动点型题复习知识点名师点晴动点问题中的特殊图形[]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求解动点问题相似问题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求解动点问题动点问题中的计算问题动点问题的最值与定值问题理解最值或定值问题的求法动点问题的面积问题结合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动点问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的图象解决动点问题归纳 1:动点中的特殊图形基础知识归纳: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基本方法归纳:动点问题常与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特殊图形相结合,解决此类问题要灵活运用这些图形的特殊性质注意问题归纳:注意区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例1】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1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BC边的长;(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3)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归纳2:动点问题中的计算问题基础知识归纳:动点问题的计算常常涉及到线段和的最小值、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面积的最大值、线段或面积的定值等问题.基本方法归纳:线段和的最小值通常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来解答,面积采用割补法或面积公式,通常与二次函数、相似等内容.注意问题归纳: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与相似、锐角三角函数、对称、二次函数等内容的结合.【例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 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A.125B.4C.245D.5(例2图)练习:(2013•日照)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在⊙O上,∠ACD=30°,B为弧AD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归纳 3:动点问题的图象基础知识归纳:动点问题经常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相结合.基本方法归纳: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二次函数图象是抛物线. 注意问题归纳:动点函数的图象问题可以借助于相似、特殊图形的性质求出函数的图象解析式,同时也可以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例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点E 在边AD 上,∠ABE =45°,BE =DE ,连接BD ,点P 在线段DE 上,过点P 作PQ ∥BD 交BE 于点Q ,连接QD .设PD =x ,△PQD 的面积为y ,则能表示y 与x 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归纳4:函数中的动点问题基础知识归纳:函数中的动点问题的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的证明
1. 已知:如图①,在Rt △ACB 中,∠C =90°,AC =4cm ,BC =3cm ,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6cm/s ;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7cm/s ;连接PQ .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PQ ∥BC ?
(2)设△AQP 的面积为y (cm 2),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连接BQ ,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PQP ′C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PQPB 为正方形?
2.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15,DC=25,∠B=45°.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
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BC 的长度;
(2)当MN ∥DC 时,求t 的值; (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直角三角形.
3. 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16,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边向点C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在运动过程中,△PCQ 关于直线PQ 对称的图形是△PD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设四边形PQBA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矩形?
(3)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4.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C=90°,AD=4cm ,CD=7cm ,
P
A B
D C
E P
F
图①
BC=10cm,点P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D向点D运动,同时点E以每秒2cm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运动.过点E作EF⊥AB,交AB于点F,连结PA、PE.设运动时间为t秒.(0<t<5) (1)求边AB的长度;
(2)当t为何值时,PE∥AB;
(3)设四边形APEF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5?
(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三角形APD的面积是梯形ABCD面积的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