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道论述题题目
敦煌学论述题
敦煌学论述题
敦煌学是指以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和安西县榆林窟为中心的历史、艺术和考古等诸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下面列举了十道关于敦煌学的论述题目,供您参考:
1. 论述敦煌学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及其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分析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风格演变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3. 讨论敦煌遗书的发现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贡献和意义。
4. 阐述敦煌学研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文化价值。
5. 探讨敦煌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6. 分析敦煌石窟群中各个洞窟的宗教属性及其在佛教传播史上的角色。
7. 论述敦煌学在推动汉字书法艺术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8. 讨论敦煌壁画中的乐器与音乐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9. 探讨莫高窟壁画中的服饰文化及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反映。
10. 分析敦煌学研究对现代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
内科论述题(全部)
内科学论述题总结(全部)心内部分12道呼吸部分19道第三章第三节论述题35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第七章论述题5102.女患,25岁,呼气性呼吸困难反复发作10年,多于春季发作。
6小时前闻花粉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经治疗不缓解,呼吸困难持续发作而来诊。
查体:呼吸频率33次/分,血压120/80mmHg。
神志清晰,口唇发绀,双肺满布哮鸣音,心律整,心率130次/分。
血气分析:PH 7.26, PCO2 75mm Hg,PO2 50 mmHg, HCO3-26 mmol/l。
(1)请写出诊断(如有分期请注明分期及分度) (4分)(2)根据此病例血气分析,请写出酸碱失衡类型 (2分)(3)请按类第七章论述题510男,20岁,近一周咳嗽、咳痰,2天来呼吸困难带哮鸣,大汗,面色苍白,肢凉,脉搏126次/分,血压90/60mmHg,双肺哮鸣音,心脏无杂音,口唇发绀,血气分析:PH7.24, PCO277mmHg,PO2 48 mmHg, HCO3- 34 mmol/l。
最可能的诊断是(1)请写出诊断(如有分期请注明分期及分度) (4分)(2)根据此病例血气分析,请写出酸碱失衡类型 (2分)(3)请写出治疗原则(4分)第七章论述题310心源性哮喘特点第七章论述题310女性,32岁。
门诊就诊,2个月来干咳、胸闷憋气,心悸,呼吸困难,夜间发作明显,影响睡眠,既往有过敏性鼻炎,有类似发作病史。
听诊双肺散在哮鸣音,心率110次/分。
(1)治疗的方法是:(2)上述病例门诊治疗后病情好转,但2周后喘息发作,气促明显,心悸加重,急诊就医。
体检:烦躁不安,端坐位,心率120次/分,双肺满布哮鸣音,首先考虑的诊断(3)上述病人因病情较重收人病房,经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氨茶碱等药物滴注,症状未能缓解,痰粘稠难以咳出,进食极少。
查体:汗多,心率120次/分,呼吸音低,双肺哮鸣音明显减第七章论述题5102.女患,25岁,呼气性呼吸困难反复发作10年,多于春季发作。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过程和理论的学科,其中有许多论述题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学论述题:
1.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论述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什么?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它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
2.学习理论: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等。
探讨这些理论对于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影响。
3.教育制度和改革:论述当前教育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
思考教育体系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4.教育心理学:探讨学生的发展、动机、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
5.教育技术:论述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和影响。
讨论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数字化教学的挑战和机遇。
6.多元文化教育:探讨教育如何更好地应对不同文化、种族和背景的学生。
讨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和实践。
7.教育伦理:论述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伦理标准,包括教育公平、学术诚信、师德等方面的问题。
8.教育评估:探讨教育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讨论如何更有效地评估学生和教学质量。
论述题
论述题1、试论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涵义:中国虽仍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但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的经济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但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这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基本特征(要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日益衰败的中国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自然经济的基础虽遭破坏,但依然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的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2、概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基本内容及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并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1)三民主义基本内容:“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中心思想是反对清朝的贵族统治,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建立汉人当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其中心思想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
论述题
论述题:1. 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答:1,联想使得美感化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2.联想使得美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动不已的审美现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潮儿”的对比联想。
2. 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答: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向的产生3,意向的孕育起源于主题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以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题则激发其创作的冲动4,意向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3. 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答: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一向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
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
因此,他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4.“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清除。
5. 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答:1.美感包括客观的美德刺激和主观对与美的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得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象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象。
中考历史论述题参考
中考历史论述题参考
中考历史论述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出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参考题目:
1.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影响。
2.论述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3.论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意义。
5.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6.论述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7.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及其原因和影响。
8.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启蒙及其意义。
9.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0.论述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这些题目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具体的题目还需要根据中考的要求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制定。
在回答论述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论述的主题和观点,二是要提供充分的史实和证据来支持论述的观点,三是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进行论述,四是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9道论述题题目
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二、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谈谈你对我国进行了30年的改革事业的看法。
三、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或网络文化。
四、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该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五、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应该如何认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六、运用马克思注意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结合现实,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抵制”三俗”文化的重要性。
七、运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八、运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原理,说明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
九、怎样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这个道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矛盾的一般法则。
人类的认识总是先从认识个性开始,经过抽象,把握该类事物的共性;然后在共性的指导下,再去研究新的个性。
人类认识的一般秩序是:“个性——共性——个性”或“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中公 论述题
中公论述题
1. 请论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2. 请论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3. 请论述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未来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4. 请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5. 请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 请论述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与创业。
7. 请论述老龄化问题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8. 请论述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和社会问题。
9. 请论述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改革方向。
10. 请论述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伦理学》论述题
伦理学论述题1、论规范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内在关系道德规范的直接内涵就是指人或道德主体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活动机。
首先受制于外力,受外在的根据的支配和节制。
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就是指这种外在的对于行为动机的力量与作用,是超出道德主体和道德主体之外的。
他律阶段的道德规范是外在于道德主体的,只有道德主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格,道德规范才从他律阶段转化至自律阶段。
道德规范如果不转化为道德主体的自己的自律,那么,对道德主体是无道德意义可言的。
道德规范他律性表明,人在道德领域没有绝对的行为自由,总要受制于某种外在的必然性,在这种必然性的前提下来行动。
因此,道德的自由也在于对道德领域里必然性的认识。
只有在自我立法的意义上,我们才可说规范成为了自己需要的内在准则。
因此,他律性的道德规范,都必经转换成自律的道德规范,成为道德主体自己的行为准则,成为道德主体内在的品格、内在的德性,才具有内化为道德主体的行为的意义和塑造道德主体的心灵的意义。
2、论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关系。
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关系,不简单的等同于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的关系。
法律义务是法律权利相对应的,履行了相应的义务,也就享有相应的权利。
但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并不是简单的相对应的。
从结果上看,道德主义在履行了一定的道德义务之后,通常也应当享有相应的道德权利。
因而,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关系,从动机上看,道德主体履行道德义务确实不以获某种权利为前提,权利并不是履行道德义务的诱因。
强调道德义务的无偿性,强调道德义务的非权利动机性,并不意味着有德的人无幸福可言,并不意味着尽义务的人没有权利可言。
只是从主体内在动机而言,并不应以此为条件,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道德义务的无偿性和非权利动机性,恰恰应该用道德主体的幸福欢乐来作为最起码的酬报。
因为这才意味着有德的人才有福,无德的人将无福。
此外,“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在语言用意上具有同一性,这种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直接同一,可以看作是道德义务本身的表现形式。
入党积极分子考试论述题大全
论述题:1. 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谈谈怎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答案要点:第一,认真学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第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足本职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第三,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阔群众一道前进。
答案要点: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
切实端正入党动机,是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第一,端正入党动机,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基础。
第二,端正入党动机,是端正入党行为的前提。
第三,端正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起点。
第四,端正入党动机,是经得起考验的基础。
4. 党为什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答案要点:第一,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第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
5. 试论如何端正入党动机?答案要点: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
树立这一正确的入党动机,不能靠天生,也不能靠后天自然形成,而只能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改造主观世界,在此基础上和过程中逐步形成。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第二,要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
第三,要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加强党性修养,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
第四,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6.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答案要点:第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切实端正入党动机,努力做到在思想上首先入党。
第二,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标准,明确努力方向;二是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三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毛概题库的论述题
1、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主要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贯穿于这些组成部分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这些理论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根据中国的特殊情况,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的正确总结,它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已有的结论,并勇于抛弃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经过艰辛的理论创造而代之于适合中国情况的新原理和新结论。
毛泽东思想从以上这些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迪?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理论的创立,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和光辉典范。
(1)这一道路理论的创立,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
它在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是无先例的。
它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理论的光辉。
(2)这一道路理论的创立,是建立在对中国特殊国情的深刻分析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正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深刻分析了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革命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斗争策略,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3)这一道路理论的创立,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统一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之中。
(4)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理论的形成,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夺取全国政权的根本问题,指引着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9道论述题
厚大司考论述复习资料微博:@厚大司考官博微信:厚大司考二十五道论述题第一编@理论法学安扣赵逸凡论述1/25:完善立法体制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立法体制是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立法权限的划分以及立法权运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总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同时,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我们认为,完善立法体制必须做到以下部署:其一,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是完善立法体制的核心和根本:具体体现为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等重大问题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其二,完善立法体制的主要举措:(1)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在立法规划方面,通过每届任期的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在法律起草方面,加强和改进法律起草机制;在立法工作者层面,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立法工作队伍,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2)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民参与政府立法机制;建立由专门的法制机构组织起草法律法规的工作机制;(3)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此外,还应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加强法律解释工作、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等我们认为,完善立法体制这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要求,对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
毛概论述题题库及答案
毛概论述题题库及答案第一题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分别阐述以下几个方面:•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如何进行阶级斗争?•如何进行党的建设?答案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革命的根本任务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
他主张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 阶级斗争的方式毛泽东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他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强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他主张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开展阶级斗争,逐步消灭剥削阶级。
3. 党的建设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建设,他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和原则。
他主张党的建设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纪律,同时注重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他强调要培养一支忠诚、纯洁、有理论水平和斗争本领的党的干部队伍。
第二题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有哪些?请分别阐述以下几个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对中国农村的影响答案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主张在决定革命对象和动力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在充分揭示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基础上,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实践经验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2.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理论和实践指导下,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毛泽东提出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政策的实行,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
论述题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4,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7.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9、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10.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12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和所学理论谈谈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3、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14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15.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16.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17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9.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述的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21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2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3 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24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25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6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2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28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29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30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九下历史论述题
九下历史论述题有很多,以下为您提供其中两个:
论述题一:
观点: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
论述:古埃及创造了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巴比伦王国创造了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创造了梵文和佛教等,古代中国创造了甲骨文和青铜器等,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结论: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论述题二:
观点: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论述: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一次科技创新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力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信
息时代。
结论: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未来的发展更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创新。
政治论述题
答:任何具体真理都有双重属性,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相对之中有绝对,真理总处于由相对真理不断地向绝对真理的转化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因而它与其他真理一样,也具有双重性,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绝对真理;另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并没有穷尽、结束真理,它要随着这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它又是相对的。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把坚持和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
(2)在哲学的内容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了旧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的缺陷,使之成为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3)在社会作用方面,马克思主义使哲学的社会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3)在把物质文明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使得“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
6、试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答:(1)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关系原理的基本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重大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述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述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下面我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它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并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重视共同富裕的目标,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推动农村发展、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它坚持党的领导,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注重民主集中制的实践,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方式,实现人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民主。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它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注重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的交流和交融。
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人民的利益至上。
它致力于构建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注重社会治理的创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和实践经验。
这条道路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九年级下历史论述题
九年级下历史论述题
一、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时期
1.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讨论二战后冷战时期的形成和影响。
3.分析工业革命对19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二、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1.论述各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及其优势。
3.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并评价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
1.论述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2.分析新兴国家的经济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3.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并评价其可持续性。
四、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和交流
1.论述文化多样性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
2.分析全球化对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的影响。
3.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并探讨其相互影响。
五、世界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1.论述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挑战。
2.分析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3.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利益。
六、世界历史中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1.论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分析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3.比较不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七、世界历史中的社会和阶级问题
1.论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2.分析全球化对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影响。
3.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
中考历史论述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科技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只要科学地利用好科技,不断地提高 和完善科技水平,相 信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更加美好。
13.观点:适宜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
中考历史论述题
1
1 .观点:先进思想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思想解放 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论述: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 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 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 洗礼。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 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马克了思想基础思主义指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推动 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的建立,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解放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理论基础,推动进人类的思想解放和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 斗。
2.观点:制度创新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 论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促进社会经济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汉“推恩令”“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方面加强国家权力,巩 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我国进人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元朝行省制:行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对于我国地方管理 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影响。
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欧、亚、非各洲之间开始了联 系和交往,世界的 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有利于世界各地间物种的交换和文化 的交流,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二、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谈谈你对我国进行了30年的改革事业的看法。
三、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或网络文化。
四、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该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
五、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应该如何认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的历史进程。
六、运用马克思注意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结合现实,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抵制”
三俗”文化的重要性。
七、运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
性。
八、运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原理,说明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重要性。
九、怎样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
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这个道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矛盾的一般法则。
人类的认识总是先从认识个性开始,经过抽象,把握该类事物的共性;然后在共性的指导下,再去研究新的个性。
人类认识的一般秩序是:“个性——共性——个性”或“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2.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谈谈你对我国进行了30多年的改革事业的看法。
A: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他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领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由贫穷走向富贵奔小康。
生产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我国经济逐步快速的发展。
但是进步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地方性的贫富差距,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从而我们应该明白,纵使我国30年的改革与经济发展是主流。
我们也不能忽略次要的问题与作用。
B:一、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主要方面。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首先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
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这是主流。
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在前进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那是支流。
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理解这些困难和问题,发展大好形势。
3.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或网络文化。
一、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极其积极因素是肯定的,首先必须承认我国几千年来创造的大量传统文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及继承的态度,批判和提出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三、对网络文化要采取分析、选择对我们有利的内容,譬如不能沉迷与网络游戏。
网络上腐朽的东西不予继承,要批判和抵制。
4.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二、建设是个伟大的系统工程,要实施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计划。
要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决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5.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核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应该如何认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将终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6.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结合现实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抵制“三俗”文化的重要性。
一、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到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的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繁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从而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三俗文化”是指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和媚俗文化。
要以雅反俗,以雅代俗。
目前最关键的是树立雅的标准。
国家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现阶段核心价值体系,重建道德体系,坚决制止“三俗风”流行。
同时,要制止媒体的三俗化,规范媒体行为。
主流媒体必须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善于批判那些腐朽堕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运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为: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二、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名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