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用语文镌刻着学生的心灵世界
读《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我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正用她那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语言慷慨激情地对我讲述语文教学中的精髓,使我受益匪浅。
不论是叙述,还是评价,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
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
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
这里我摘录了她在评价学生的读书和叙述时的一些激情语言,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即读得有韵味。
——正像你们讲的那样,不光是理解课文,还要把你看到读到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话有理有据地讲出来,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
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各种可爱的细节,笑声不断,活而不浮,重而不涩。
随意中镶嵌着精致,精致中蕴含着纯朴,纯朴的语言中还蕴含着巧妙的点拨。
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
她的课堂,值
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
这都要靠我们自己去研读,去品味,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读窦桂梅有感
读窦桂梅有感读窦桂梅有感(精选13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窦桂梅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窦桂梅有感篇1在网上,提到玫瑰就会想到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她可是当代小语界这座大花园中开得最艳的一朵玫瑰花。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你会看到她丰富的表情、听到她那特有感染力的语言;你还会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听到孩子们精彩的读书声、发言声。
孩子们就如同散落于磁石周围的铁屑儿,感情和意志瞬间依顺于她,依顺于他的一颦一笑,一语一字,一动一静,一展一屈。
她有时扮演着父亲的角色、有时扮演着母亲的角色、有时扮演着朋友的角色……无论什么角色,都能让大家感受到她的儒雅、睿智,听了她的课你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琢之玉。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窦桂梅是天生为小学语文课堂而存在的教师。
”看了《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我才真正看到了这句话背后的酸甜苦辣。
翻开《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从“课堂,我的生活世界”中,看到窦老师在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讲,一次次推翻,一次次再来……在家里试讲,为了找“课感”,她让爱人和孩子当学生。
放学后试讲,她对着空桌椅练,她把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当成可爱的学生,讲得入神了,常常忘了去只相隔几十米远的托儿所接孩子。
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她就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练……我读懂了窦老师的话:“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从“寻找语文家园的路”中我看到了窦老师刻苦钻研、攀登高峰的历程,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
从“做儿童的语言医生”“于细微处见精神”“好课是怎样炼成的”“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无风格何以立身”中我知道了“当你把教学当作一种信仰时,就会发现你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一样多”、“生活给每一个人留有出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读书,最长远的备课” ……翻到最后一篇文章,是“看云”老师写的“窦桂梅的一天”,我才看到了窦老师那饱满的声音、挺拔的身姿、闪烁的目光、灿烂的笑容背后的沙哑、疲惫、苍老、匆忙。
窦桂梅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窦桂梅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fnt size=“6”>窦桂梅语堂教学的魅力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的示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尤其是她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3000多名师生。
窦桂梅老师,毕业于吉林师范学校,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程班毕业班,国家九五重点题语教材编写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窦桂梅老师示范《游园不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吟”出了诗的韵味、意境和感情对于语教学,历主张“读”,书是读出的,古人说得好:“书主导百遍,其意自见。
”但“读”也有各种各样的读法,平平淡淡,死水一潭地“读”也是读,就是千遍万遍地读,也仅仅是读而已,最好的效果就是将内容一字不少地背下了,对于书中所蕴含的东西却不能了然于心,,听的人听后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叫死读书,读死书。
窦桂梅老师在这一堂示范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读,其实说得准确点,应该是“吟”。
在上之前,窦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前学过的有关春的诗。
在此之前,师生这间是陌生的,并没有进行过一点交流,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读,的确也只能说是读,给人有背着石头赶夜路的感觉。
但当进入堂,她首先指导的是学生该怎样读诗:平声应读得长,仄声应读得短。
通过这一指导,学生读得已有些诗的韵味了,但这并不够,接着注重关键词的朗读。
如“印”读得轻而且长,使人感觉到作者的小心翼翼,脚步轻重有别,距离有长有短。
“苍苔”一词,两字之间的距离拉得较开,且这一词的后音又拖得很长,使人听,仿佛觉得苍苔一片,而且是一大片,给人视觉上的形象,既有范围,又有色彩,使人联想到润湿的气候,小心翼翼的诗人,无限的春光。
第二句注重了“扣”、“柴扉”“久不开”的朗读。
启发学生用动作感受是“扣”而不是“敲”,“扣”用动作尤其也用心,怕影响周围的人,不忍心,也衬出了环境的幽静,读得轻而且短。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智慧及启示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智慧及启示作者:李丽莎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3期【摘要】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不同于单调的文本学习,而是着眼于课堂,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力求挖掘散落在文本中的价值性主题,结合文学、哲学、美学等多种文化意味,发展学生的内在思维,丰富其精神世界,在学生心灵深处,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播种。
本文通过对窦老师主题教学的内容整合和过程推进的智慧揭示,来探讨其给我们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窦桂梅主题教学智慧启示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主张从语文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语文教材,强调母语学习,依托语文学科的语言内容和形式,从具体的文本内容,获取其中的核心部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并非按部就班,根据语文教科书式的编排,开展一节或几节,甚至几个单元的教学,而是把握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文本共有的内涵和意蕴,挖掘共有的核心价值,进行富有生命意义的教学。
主题教学强调整合,即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科本身资源整合和学科体系外的整合,具体以“立人”为核心,巧妙地将教材知识与语文技能相结合,抓住对文本内核的重点把握,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听、说、读、写等多种训练合作方式,构成多种主题模块,打造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知识技能与情感素养结合,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达到立体教学的效果。
简言之,就是窦桂梅老师利用其特有的幽默、激情、趣味性强的语言风格,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强化母语教学,善于运用实物演示和情景渲染等导入方式,结合反问追问等恰到好处的问题链的提问方式,将大量的课内课外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课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其生命价值,使之成为完整幸福的人。
一、窦桂梅的主题教学蕴含的智慧1.教学内容整合的智慧主题教学的智慧之一,在于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体系化地进行主题的把握,即抓住教学的核心部分,将零散串成一根线索。
窦老师从其所在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语文学科进行突破,着重进行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整合,推行1+X课程,从而围绕主题教学建设与研发课程。
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全文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篇1每次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课都能够获得无限的惊喜和体会无穷的新意。
这一次也不例外,在简短的讲学中,窦老师告诉我们高贵是最美的童话,而我们看到了一颗高贵的心灵在演绎美丽的语文人生!一、回归母语教育——返本快乐返本快乐就是要给孩子们一个简单而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
1、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人。
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他的未来,就在最初的地方升腾。
窦老师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想提示语文老师的是,别让孩子们读太多的童话故事梗概,让孩子们能体会更多文学作品的经典。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看富于文学味道的童话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
不仅孩子要多读童话,我们老师也要精读童话,因为,每篇经典童话都是一篇精妙之作。
2、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体会训练,不能停留于文字之上。
只会做表面功夫是不对的,要能让孩子体会到内在的含蓄和精华。
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大多过于肤浅,只让学生学会添加一些好词就足以。
文字的精髓却经常被疏忽。
作者的遣词造句没有等以很好体会,学生自然所获取的只是文字的表皮。
我们可以用反复提升诵读、比较朗读、指导朗读、仿写感悟等形式加以训练。
二、回归文学1、给学生营造一个精神的花园,给她们体味一种文学的味道。
如果说音乐鉴赏能提高一个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感受。
如果我们努力采用文学鉴赏的方式,让学生也能实践由老师的引导到自我领悟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别只放在字词句中,要体会的是一种语言的曼妙之处,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体会到文学的味道。
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文本,学会融合一种文学表达;老师要不断读书,挖掘经典童话的内涵,了解像安徒生这样著名作家的有关文献;读更多详细、生动的文本,才能具备引领学生鉴赏,营造精神花园的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的那些教材中苍白的文本,努力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独特的思想感受。
2、朗读也有文学味,不是一种单一的体会,而是一种有人性的体会。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生命在于运动,智慧在于读书。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的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教人语文,莫如以语文教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时弥久。
窦老师的一句话直击我的心灵,她说:“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以语文教人的”,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小学老师,我亦如此。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从“田野”走进象牙塔,从草根变成研究者,又再度回到“田野”,窦老师一直力求避免纸上谈兵,而是和老师们一道通过深耕课堂来论证。
我们也是一样不仅要深耕课堂,还要保证课堂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每一天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紧跟上他们的步伐。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尝试,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加入学生的“兴趣”,加入自己的“小心思”,让课堂不重样,课课不一样,给足学生新鲜感,让课堂成为展示自己、收获“粉丝”最好的舞台。
物象为骨,意格为髓——在吟诵中学习《清平乐村居》以声律为窍,学习音调;以物象为古,感受画面;以意格为髓,品味词境。
吟诵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时所忽视的一种学习方法。
窦老师的这节吟诵课,面对从未接触过吟诵,没有任何吟诵基础的学生,于是让学生放开手脚,广开言路,舒展自我,大胆尝试,就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看到课堂上窦老师一步步不疾不徐地先带学生正音——读的字正腔圆,再根据诗歌的意象排列,诗句间的句意关系和上下阙之间的结构差异,读出停顿,为吟诵扫清障碍。
顿悟,在课堂之上就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初出茅庐的我对于课堂把控的度总是把握不好,总认为在我掌控之下的课堂才是最好的,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是呀!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小主人;忽视了学生都要独立长大,最终成为他自己。
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体验中思考,让他们演出独立成长的活剧,而不是天天复制自己并粘贴到学生的心里。
窦老师以声律为窍,巧妙搭建台阶,降低难度,让吟诵的规律由浅入深地逐步为学生接受,先是带学生用手用脚打上节拍,手舞足蹈的读诗。
窦桂梅语文名师课心得体会
窦桂梅语文名师课心得体会
窦桂梅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名师,她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深受学生
和家长的欢迎。
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上得到更全面和深
刻的体验。
首先,窦桂梅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积累。
她在教学中强调学生
必须掌握好语文的基础知识,例如语法、词汇、阅读理解等方面
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
必须掌握好课本内容,并对此进行彻底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可以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理解和应
用语文。
其次,窦桂梅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必须
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思考、分析、推理等方法,更好地理
解与运用语文。
她强调学生需要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
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
窦桂梅的课堂环境具有积极向上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
最后,窦桂梅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她也注重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设置,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总的来说,窦桂梅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全面而深刻的教育体验。
她注重学生的基础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窦桂梅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这种教学模式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教人语文,莫如以语文教人——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
教人语文,莫如以语文教人——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同事推荐了《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一书,我买来认真拜读,真是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这本温暖的书自序上有这样一句话“教人语文,莫如以语文教人”。
“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如果一个民族的母语被本身遗弃,那么这个民族就如失去灵魂的躯体。
”因此,窦老师一句“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以语文教人的。
”是对语文教学最好的解读,看似浅显实则深奥,很能激发作为语文教师的我的内心共鸣。
仔细想想,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不知从几何时已经与这句话背道而驰了。
一直以来,都觉得语文不该任务化,版块化,不能用呆板的成绩来决定孩子的优秀与否。
刚接触教学的时候,我真心希望用语文的柔情和博大,软化孩子的内心,丰盈孩子的精神世界,让美好和浪漫伴随孩子的成长。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教学任务高压和家长的急切期待下,有时我们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初衷,把语文教学变得缺少了温润之色,把课堂用来讲版块式的知识。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醍醐灌顶,既然选择了语文教育,就要让自己拥有更深的情怀和更大的担当,始终保持对语文的热情,这才是语文教学之道。
纵观此书,收录了窦老师的讲课实录共12次及专家点评。
教学内容分为单篇经典主题教学、群文主题教学、整本书主题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四大板块。
其中“群文主题教学”中的第一篇《游园不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窦老师以“不遇中有遇”为主题,按照“与文字相遇、与文学相遇、与文化相遇”的步骤进行授课,让人耳目一新。
首先,窦老师在开篇就引入了许多诗题含有“不遇”的诗,如《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等,然后告诉学生不遇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进而引入今天和学生相遇很难得,从“不遇”到“相遇”,是那么自然的水到渠成,窦老师厚实的文化底蕴和随处可见的教育智慧令人折服。
而窦老师运用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比较品评的方法也悄然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品读推敲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窦桂梅老师课评
熔铸在儿童心中的审美——窦桂梅“名家名篇”教学评析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陈琳内容摘要:本文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经典课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名家名篇‚文本特点‛‚教学内容‛‚课程价值‛的探索与追求分析,指出‚名家名篇‛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功能定位。
从而引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文本教学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窦桂梅文学课审美追求特级教师窦桂梅近年来执教过名著(名篇)导读课,如《三打白骨精》《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她在进行这类经典文学作品选文教学时,始终把“文学教育”、“文学审美”作为明确的教学目的。
她不是在教课文,而是将审美思想投入其中,引导学生品味文学性文本语言、意象、意境之美,力求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下面就以窦桂梅老师《三打白骨精》《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堂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她的名家名篇教学在“文本特点”“教学内容”“课程价值”等方面所作的探索与追求。
一进行名家名篇教学,首先要明确名家名篇文本的特点。
目前,小学语文课本至少有超过三分之一(有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有一半甚至更多)的选文是“名家名篇”。
所谓名家名篇,指的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底蕴、富有丰厚审美价值的文学性文本。
对这一类文本价值功能的认识和把握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关键。
小学阶段的教材选文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章文本,又称实用文。
还有一类是文学文本。
对文章类文本,我们不需要过于咬文嚼字,深挖细琢。
因为这一类文本,主要的作用是传递“信息”。
教授传递信息的方法,只要通过对文章写作形式(特点)的把握,了解文本传达的信息内容,就可以说掌握了文本的教育价值。
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记叙类、说明类文本就属于文章类文本。
在教授这一类文本时,主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一定阅读方法提炼文本信息的能力,尤其培养捕捉信息、推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但文学文本却体现出较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文学作品具有较深厚的人文背景和深沉、含蓄、繁复、多重的审美价值体系,情感的抒发表现得较为独特。
学习窦桂梅老师教学思想的一点心得体会
学习窦桂梅老师教学思想的一点心得体会窦老师虽只有三十八岁,但已成全国名师,语文教育专家。
通过对她的学习,我觉得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充满激情。
她取得今天的成绩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她家境贫寒,15岁上师范,靠着她的努力,一步一步从农村走了出来,直到成为全国教育精英,很了不起的一个女性。
窦老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
教科书、阅读材料都不过是各种书籍中一个非常小的部分,课堂也仅仅是一角小小的天空。
当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品尝了阅读的乐趣,体验了阅读中情感的激荡,他们的阅读期待、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相信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就不再是天方夜谈。
注重阅读品味,是窦老师教学的精髓之所在。
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是刺激,是唤起,是体验。
窦老师至始至终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品味其中的感情。
学生在读文、说感受的反复中,在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说和音乐的交融中,慢慢畅开心扉,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心心相印,情感共鸣,真正使学生到情感世界走了一遭,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获得生命的体验。
人们说她的课堂是情感的课堂,审美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感悟的课堂,我为这样的课堂教学艺术深深折服。
她的课总是激情飞扬,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处令大家开怀大笑,精辟犀利处令满堂抚掌叫绝,感人至深处令我们泪水盈眶,灵魂为之震颤,心灵受到洗礼。
她以她的喜怒哀乐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进她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为她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而感动,更为她与学生一同成长、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学思想而喝彩!与其说这是一个阐述个人教学理念的讲座,不如说是一场引发人心灵深处风暴的讲演,是窦老师生命智慧一次灿烂而绚丽的绽放!我终于明白: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应有的主动、积极、探索的欲望时,当他们的情感无法与我产生共鸣时,当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时,一切与学生无关,教师才是那个应当反省、应当深思的人。
读窦桂梅有感
三,超越教师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 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 对话平台。”曾经观看过窦老师指教的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葡萄 沟》,深深被其课堂上激情满怀,俯下身子和孩子交流的真情所感染。 她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平台,让孩子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最自然的 状态。她把孩子带到了那个美丽的地方,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那里 景色的美丽,学生在摘葡萄中体会到葡萄的五光十色。她扮演成新疆 老乡与孩子们亲切的握手,让孩子感到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在孩子 们的载歌载舞中体会到这个民族的热情。学生在品尝纯正的新疆葡萄 时感受到葡萄沟的葡萄的确又大又甜。最终学生自己就感悟出葡萄沟 是一个好地方。虽然这一堂课上的很轻松很自然,但是无处不体现着 窦老师的用心,精心的备课,安排的各个环节之巧妙自然。我想孩子 们这节课一定会收获很多。 掩卷沉思,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回到教育的原地,我们能给孩子带 来什么,他们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的生命就像一幅幅画卷,等待 我们去引领,画出一个个绚烂多彩的人生。
一:超越教材。 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加强积累,首先扩大篇章的阅读,根据 孩子的年龄特点,推荐给低年级学生民间故事,童话故事,推 荐给中高年级学生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等多种书籍 来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由 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 必须读书,这是教师的 本分,也是教师保持智慧鲜活,散发人文气质的唯一途径。” 虽 然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左右生命的宽度。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确是一件光彩,美好的事情,但是 如果你不能持续不断的给自己注入清澈的泉水,那么教育对你 来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是一项永远也没有动力和乐趣的苦役。我们只有把自 己沉浸在书籍的快乐中,才能够感染我们的孩子,使他们也爱 上读书,我想那种感情是真切的,是一定能够打动学生纯真心 灵的。
窦桂梅三个超越
窦桂梅教学集锦窦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在超越教材上,她首先扩大篇章的阅读量。
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在学习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还精选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精讲了72篇文章,略读了24篇。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她推荐学生读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学生读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合计100余册;她还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六年来,她带领学生背诵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
其次,窦老师还带着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在她看来,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在超越课堂上,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睁开好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一起逛书店、一起看展览、一起采访,一起搞社会调查,一起看《焦点访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社会,感受人间冷暖等。
通过这些活动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了学生的生活中去,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体会到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
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
所以在教学中,窦老师努力创设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敢和老师平等对话,敢挑出老师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从窦老师的做法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要让学生超越教师,就是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就要给学生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书摘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书摘11月141.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
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只要你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
2.做语文教师的幸福,能朗诵上下五千年的文字,悠悠几万里,亦庄亦谐,能悲能喜。
像小船,载着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智慧江河中航行。
这好比拨动琴弦,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小桥流水,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感情之弦总会跃动起来,产生共鸣。
由此,你就会和学生一起奏出生命的旋律。
11月151.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心置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他的生命流程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升华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完全系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追求。
2.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冲破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国民族的创造力奠基,把充满创新与活力的语文教学带入课堂,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的动力,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的潜力。
3.一个从事“人之初”教育的语文老师,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贵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1.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方的互动。
2.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
3.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
4.教师的微笑只有一条,那就是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
5.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仅仅看作是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的知识视野局限在要咬文嚼字上和诗歌赏析等“语文知识”方面,还应该学习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11月161.梁秋实说:“读书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
语文,引领孩子幸福人生
语文,引领孩子幸福人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往简单里说,也就是教给孩子三件事:练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写一篇漂亮文章。
往复杂处说,一个孩子碰到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是一生的福气,甚至是几世修来的福气。
我深知,我们距离窦桂梅、李吉林……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程,虽然我们不可能达到他们那种境界,至少我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能引领孩子走向幸福人生的人。
一、语文——一门幸福的课程语文天生丽质,语言文字的背后藏着无数的美丽,那些方方正正的方块字饱满、丰富、温暖,语文的美丽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中静静地开放着——走进文本,在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之上登临望远;在浓妆淡抹的杭州西湖中荡舟;俯瞰清波漾漾的昆明湖;感动于非洲黑人少年对中国客人友情的诚挚……美丽的文本,怎能不让学生绽放生命的华彩?语文本身蕴含的幸福,潜移默化地熏染着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
即便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头去看,又有多少人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学生时代语文曾带给我们的那些终生受益的影响。
没有经过语文美丽熏陶的人生是茫然的、冷漠的、平庸的、无聊的,这样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二、语文素养——孩子幸福成长的维生素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因此说语文素养是学生成长的维生素,决定了学生成长的质量,甚至影响他们今后人生的幸福指数。
我们这一轮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正是对学生全面语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和体现。
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窦桂梅让美好的书籍充实孩子心灵
小人书,叩开阅读之门我的童年在山区度过,山居生活,简单而又充实。
不像今天的孩子,眼睛还没有睁开,就背着书包“步履蹒跚”地上学。
放养的我们,每天睡到自然醒,欣欣然张开双眼,在满眼葱绿和金色的晨光中,就像一只只苏醒的野猫。
不论上学、放学、课间,只要有时间,就在村里穿来穿去。
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地方,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书可读,对于“读书”意味着什么,当然也就一问三不知了。
唯一能见到的就是小人书,那里面有画面,有故事,在信息闭塞、文化生活有限的大山里,可谓老少皆宜。
我童年真正的快乐,就是与“小人书”为伴。
“小人书”就像一个时代的音符,留在我记忆的长河中,童年时恣意欢愉的场景与小人书中的画面仿佛汇聚一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回味悠长。
与“小人书”为伴,是我们那个时代孩子们最奢侈的生活。
瞧,巴掌大小,捧在手里正合适。
翻开它,文字不多,但一幅幅精彩扣人的画面,像放电影似的展现在眼前,恰好让懵懵懂懂的我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味。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大名著,我都是从小人书中开始看起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即使在大型的购书超市,要想找到一两本“原汁原味”的“小人书”,也已经很难了。
不过,当下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小人书”性质的书籍还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并且做得越来越精致,让人越读越爱读。
如果美好的书籍不能充实孩子们的心灵,那么他们的心灵就会被其他芜杂的事物所盘踞。
未来属于孩子,而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一群不读书的孩子身上,这不仅是荒唐的,也是可怕的。
想想我们想读书而不得的时代吧,想想我们的“小人书”吧,它们虽然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线,然而,它的确影响和感染过我们这一代人。
今天,面对如此优厚的读书条件,我们怎么舍得不让孩子们读书呢?试想,如果仅仅是在电视与游戏机前度过童年,我们的孩子,将来能靠什么来回忆和追念他们的青葱岁月?报纸杂志,开启视野之窗对于我,一个农村的孩子,小时候倒是见过报一个人的最佳读书状态应该是一种﹃随时﹄状态。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三个超越”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人说,就是她那个样子。
□优雅的气质、极具感染力的表达、恰当的体态语言……她让人体验到母语的内在之美,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魅力,也让自己成为讲台上一道无法复制的风景。
□一个从山村长大的孩子,一支绽放在小学语文界的“玫瑰”,阅读,将两者神奇地合而为一。
■本报记者张贵勇窦桂梅,语文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玫瑰与教育》等多部专著,主编《小学语文目标质量手册》。
她提出的“三个超越”和“三个回归”理念,在语文界产生广泛影响。
“读有字之书是光合作用,读无字之书是一种化学反应。
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周围的世界,发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很多年了,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一直有个习惯,一旦读到有趣的教育故事,看到感人的教育细节,或者有了新的感悟,总会在笔记本上记下来。
而今,大大小小的本子铺开来,可以铺满一书桌。
凭着不懈的记录与反思,以及对阅读的热爱,窦桂梅从一名代过音乐、数学、美术、思品课的“替补队员”,成长为小语界最知名的特级教师之一,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专著,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主张。
透过那些或摘录或反思的文字,我们窥见了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成长之路,也拾回了她最初的读书时光。
被小人书叩开的阅读之门“正是童年对自然的阅读、少年对小说的阅读,奠定了我后来的精神底色,界定了我一生的精神格局。
”“我从小在偏僻的农村长大,最初与文字的相遇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
”提及最初的阅读体验,窦桂梅说,她小时候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书,唯一能见到的就是小人书。
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读小人书。
在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那行云流水的线条、人物丰富的表情,再配上简洁生动的文字,像施了魔法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她。
上小学后,窦桂梅更加痴迷地读着小人书,凡是能找到的,她都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红楼梦》、《小刀会》、《西游记》、《大刀记》、《一块银元》、《周扒皮》等洞开了她未知的世界,让她有了一种忘我和沉醉的阅读体验。
窦桂梅的文章
窦桂梅的文章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窦桂梅,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和独特写作风格的作家。
她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让人们在她的文字里感受到了温情与力量。
常常以家庭、人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思辨,勾勒出了一个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无限可能性。
窦桂梅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她善于通过平凡的场景和细微的情感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让人们看到了生活中的温情与真实。
在她笔下,每一个人物都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他们展现出了对生活的执着与坚持,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韧性与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桂梅:用语文镌刻着学生的心灵世界窦桂梅,女,1967年生。
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先后获得吉林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
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就想当个好老师!”这是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心声。
为了这个最最素朴、但已然融入她血液的生命冲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窦桂梅老师不断实现着对自我的超越,对传统语文教学观的超越。
她以特有的生命激情和求真思想丰富、镌刻着学生的心灵世界,也拓宽、厚积着语文的生命。
超越、再超越,是窦桂梅的生活姿态,也是她永恒的追求。
她就是在一次次的追求超越中,锻造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品格,升华了自己的生命。
超越让她不断站在新的坐标上冷静沉思自己所执著的事业,并逐渐潜入语文深广的文化天地,为学生稚嫩的生命成长基奠下丰厚的精神养料。
超越是自我否定后生发的强烈的精神吁请,超越的前提是自觉的反思,只有走向自觉的自我状态的反思和专业反思,才会走进宽广的人生境界,虚怀若谷,张弛自如。
1998年,窦桂梅初步形成了语文教学“三个超越”的主张,即“语文教学要冲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在这种“超越”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窦桂梅选择超越的勇气和智慧,“三个超越”并非是对传统教学观的彻底否定,而是基于此的扬弃,是以此为基点的新的迈进、拓展。
课程,在超越下走向统整。
在超越理念的引领下,窦桂梅潜心研读了西方统整课程理论,又联想到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结合使用以主题单元编写的教材,提出了“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对以往单薄的语文课堂的一次大整合,它追求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
有“主题”的课堂使零散的文本信息在特定的预设引力的牵动下走向意义的统整,围绕那些“连接孩子精神世界”,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属于“人生意义”的主题进行整合、积累并最终走向自省。
主题教学用廓大的视野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语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关注文化,亲近母语,并于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
“当一个主题愈有意义,愈被深入或精致地处理,愈能置于情境脉络,愈能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认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
当儿童的生活兴奋点与社会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密切关系时,学习就趋于统整。
”①在精心选择的主题下实施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就像一曲充满人文性的大气、厚重的乐章,而与之交融一体的工具性,也不再是脆弱、断续的音符,人文与工具,将共同演奏出富有生命激情的语文教育交响乐。
生命,在超越下深度建构。
“超越”理念的提出映射了窦桂梅对生命可能性的深刻认识。
可能性是人的最伟大之处,更是儿童的最伟大之处。
在自由、开放的课堂天地里,学生、教师以及多个被开发的主体形象由于同一主题的索引而走向沉思、品悟,并不断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被一串串新的追问推向更多的意义“空白点”,进而获得对生命、世界新的体认和思考。
语文是一门作加法的艺术,在这一艺术世界中,愈是读厚语文,便愈能深入生命;愈是于浅显处辟蹊径深思语文,便愈能洞悉生活中蕴藏的智慧与哲思。
主题教学的实施强调处理好三对关系,即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母语文化的关系,自我的确立。
从无限纵横地看世界到无比深刻地内视自我,蕴籍深厚的主题教学就如同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既容纳了自然人和社会人各不相同的情状,又包括着母语文化的承继和世界文化的吸纳,还内含了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精神环境,而这个巨大的背景将最终指向学生自我生命的深度建构,即个体人格或个性的养成。
在窦桂梅看来,教师并非是在教学中造就学生的思想,而是学生个人的思想从课堂背景的学习中汲取营养,从而成长,由种子到大树,到开出花并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学生的生命厚度就是在这种博大的文化蕴含中,由于一次次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而不断累积。
窦桂梅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这一领域所进行的探索已远远超越了当下的教学水平,她宏博的人文情怀和深遂的思想透视把一个个值得深思的生命“主题”植入每一个学生稚嫩的心田,并伴随他们一起思索、品悟。
本篇撷取了凝聚她教育智慧的几个片段性文字,愿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示。
一、语文:不遇中有遇的艺术①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载《人民教育》2004年第12期。
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语文、走出语文,在这一路的精神漫游中我们会遇到什么,窦桂梅老师的课堂给了大家一个深刻的启示:语文是一门不遇中有遇的艺术。
一位哲学家说得好:“正是儿童承袭着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了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了心灵看到的地方。
”眼睛看不到的世界心灵可以尽情畅游,语文似乎蕴含着老子笔下“道生万物”的哲学玄思。
在文化的大场域中读厚语文,使学生的心灵延伸向文字以外的世界,窦桂梅老师就是这样解读着一个个颇具意味的文化主题,并使其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之思的一部分。
以下我们窦选取桂梅老师《游园不值》的部分课例来看她对语文这门不遇中有遇的艺术的诠释。
(一)与文字相遇窦桂梅老师从来不忽视文本中的文字教学,在她的课堂中,文字就像一串串进入文学世界的密码。
她带领学生用那些极富表现力的文字铺垫主题,并细细揣摩,变单纯的文字识读为融情感与色彩为一体的生命体验。
和学生一起潜入文字,与文字相遇,相遇的何止是文字,文本中那份情感,那种情境不都隐藏在文字中吗?师:雨过天晴,咱们和叶绍翁一起乘兴游园,在‚不遇‛中遇到一些什么呢?让我们先来读读,再聊一聊。
生:苍苔、柴扉,还有红杏。
师:同学们有一双慧眼,发现了这些景物。
结合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
生:‚柴扉‛,就是柴门,是用木棍和树枝编成的一种门。
(请你用个词形容形容这扇柴扉。
)生:简陋。
我觉得这扇门很简单、很简单,就是再普通不过了。
师:没有半点雕琢,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多么简单、朴素。
生:我知道苍苔是—种绿色的植物,苍苔的‚苍‛指绿色,‚苔‛指苔藓。
它一般长在石头的缝隙和潮湿的地方,很滑。
如果你站在这个地方的话,很容易跌跤。
(教师连连点头,表示赞成)师:嘿嘿,生气吗?生:不生气,好玩、有趣,很有生趣。
师:多会说话,有趣,还加生趣。
那是因为它给我生活带来了——(生:乐趣)生:我说说‚红杏‛。
它一般在春天的时候开花。
师:春天的什么时候?生:初春。
师:看呐,(一边出示课件,一边吟诵)‚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二月,正是莘莘学子要进京赶考的时候。
学子们抬头望着那杏花,这给他们带来希望。
杏花也叫及第花。
于是,诗人笔下就写出了许多赞颂杏花的诗。
和叶绍翁是好朋友的陆游,他一生的名篇佳作好多,其中,也赞红杏,让我们也跟着夸夸吧。
生:‚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与文字相遇,就是通过对文本中重点“词语”的朗读、品味、推敲使学生心中有“像”,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库,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汉语“言、形、意”三者关系的思考。
(二)与文学相遇是语文课,教师就要带着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走一遭,在文学的殿堂里来一次精神的沐浴。
什么是文学?窦桂梅老师时常强调,语言文字后面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要咬文嚼字,因为里面有文学,有人文性。
人文不是明摆着的,它就蕴含在课文中。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思考,潜心琢磨作者语言运用的巧妙。
只有好好研究,才能挖掘出语文的魅力。
1、品怎么‚怜‛苍苔生:‚应怜屐齿印苍苔‛这句‚怜‛就能够表现出来。
‚怜‛就是爱惜。
师:你知道吗?叶绍翁最初用的是‚嫌‛,为什么换成‚怜‛呢?生:嫌,你就会想到嫌弃。
作者刚刚开始用‚嫌‛好像瞧不起人,觉得他可能在嘲笑这些苍苔,或者不喜欢来游园,所以诗人不应该用‚嫌‛,应该用‚怜‛。
这样,才能体现出对苍苔的喜爱。
师:你怎么这么了解诗人的心哪!用了‚嫌‛,不仅是说园主人,好像诗人也嫌苍苔。
还有,因为这个‚应‛在古文里的意思是大概,园主人是嫌弃我,怕我踩了他的苍苔。
这是一种揣测、一种猜度,但是不管怎样,最后还是用了一个‚怜‛字。
生:他舍不得‚踩‛苍苔,我从这个‚印‛看出来‚怜‛苍苔。
既然同学说的这个怜是‚爱惜‛,那也就是说有爱,也有惜了。
2、悟怎么‚怜‛柴扉生:对柴扉的‚怜‛,我从这个‚扣‛字中能体会出来。
师:‚扣‛的意思是——生:‚敲‛。
生:‚小‘敲’柴扉久不开。
‛我觉得小‚敲‛和小‚扣‛,小‚敲‛读得不顺,小扣‚读‛得顺。
那首诗中用‚敲‛好,这首就不合适。
生:我觉得用‚敲‛比较重,这里诗人非常爱惜柴扉,‚扣‛相对来说比较轻,得用‚扣‛,不能用‚敲‛。
师:那‚小扣‛是——生:轻轻地‚扣‛。
师:注意,这个‚小‛字儿,还想起了一个成语,叫——生:小心翼翼。
师:来吧,让我们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扣柴扉。
师:虽然我性子比她急,但我还是要耐心地扣、小心地扣、轻轻地扣,尽管时间那么久,我还要扣。
(教师做手势,一扣一扣,很有节奏,一边‚扣‛,一边朗读)师:又想起了一个成语,那叫扣人——(学生齐说:心弦)。
师:就这么扣啊,扣出了对园主人的——(学生说:尊重)。
师:对啊,也扣出对春天的——(学生说:喜爱,热爱)。
3、赏怎么‚怜‛红杏生:我从‚出‛中看出红杏从墙头翻出来,了不起。
师:‚出‛和哪个字相对?生:‚关‛。
生:如果没有‚关‛的话,红杏就像野花一样,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所以这一‚关‛,就显得红杏特别的富有魅力!师:不仅美丽,还有魅力。
生:杏特别的地方,还有一个‚满‛字。
师:既然这样,请你来找找,春色满园的‚满‛和哪个字相对?生:一枝红杏的‚一‛。
因‚一枝红杏‛而‚春色满园‛。
生:这里用‚一‛好,越少越好!越少就是越多!师:那‚一‛就是‚满‛?我想起了老子说的——生:(在老师引导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乃无穷尽,没有这‚一‛,就没有那‚满‛,‚一‛就是‚满‛。
师:难怪后来,这一枝红杏被后人概括成一个成语叫‚春色满园‛。
把这两句连起来,让我们再次体会体会这因‚关‛而‚出‛,因‚一‛而‚满‛的对红杏的特别的爱!(读略)4.和红杏对话师:你就是冲出墙外的那枝红杏,我要和你说说话。
师:红杏,你好!你在园内都看到了些什么呢?生:我在园内看到了杨柳啊、小草啊,他们都说外面的春色更加漂亮。
我已经按捺不住激动,想走出这堵墙。
师:于是,你就出墙来了,是吗?哦,也感谢园内的植物这样关不住你。
既然你出来了,我就问问你,在园外。
你又看到了些什么呢?生:我看到的春色比园内更多,(学生语塞,教师指板书),有苍苔、柴扉。
全都是春色。
因为我有梦想,我很想出到墙外面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我就出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