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补偿_研究生教育的必然趋势

合集下载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及方法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及方法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与方法考生姓名颜佩华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准考证号2指导教师通讯地址中南财大学院邮政编码430079电子邮箱739855164qq.联系方式二○一三年十月摘要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教育提供教育服务所耗费资源的价值,教育成本数据是高校管理者、投资者、政府部门、学生家庭等有关各方普遍关注的重要信息。

教育成本是高校加强教育资源管理和利用,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以更确切的反映高校教育经济信息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自身发展和校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高校实行成本核算势在必行。

教育部门虽然是精神生产领域,但同样可以借助物质生产成本合算的原则。

高校成本核算,首先必须明确成本核算主体、核算对象、核算期、核算围、核算原则、成本项目、资产折旧等理论问题。

本文归纳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确定间接教育费用分配标准和方法。

对高校成本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发和会计原则组织了系统的探讨。

本文认为高校应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使之即成为产生教育成本数据的主渠道,又成为教育管理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主体目录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4第一章导言4一、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4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改革要求4三、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是确定高校收费标的重要依据和建立合理分担补偿机制的前提4四、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对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的意义6第二章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意义6一、实行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加强教育资源管理和利用,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6二、教育成本是高校自身发展和校际竞争的必然要求6第三章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含义7一、高校成本教育的定义7二、高校教育成本的分类8第四章高校教育成本应该明确的几个理论问题11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前提11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项目12三、固定资产折旧问题13第五章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和一般程序13一、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13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 (12)第六章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方法——作业成本法16一、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高校教育成本的必要性16二、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高校教育成本的可行性分析17三、作业成本法在高校应用18参考文献19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第一章导言21世纪步入大众教育的发展阶段。

考研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考研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考研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导言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学历的与能力要求的越来越高,大学生考研成为了一种风气且考研大军不断地发展壮大。

有些同学大学伊始便立志考研,有些同学观形势也最终踏上考研之路;一些同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实力而考研,一些同学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而考研。

究竟考研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收益,考研究竟值与不值,下面将从经济角度分析考研成本与收益,一定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考研利弊。

关键词:考研机会成本收益一、考研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大学生的就业显得愈加艰难,其中不少人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

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除了应届毕业生,不少往届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

多数是第一次因为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也没有打算找工作,而是在家专心复习二次考研。

现在的好工作十分难找,多数大中型企业都要求研究生学历。

据有关学校的调查显示,中文、法学等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恰恰是考研率较高的专业,很多考生都希望用3年研究生时间来缓冲就业压力。

不少大学生都认为,如果考上研究生以后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其实,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容易,他们的月薪也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因为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对学历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

考研并不适合每个人,若是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考研并不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保障。

若只是为了想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考研,很可能会事与愿违,只会推迟找工作的时间,以后同样也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

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性对待考研,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衡量是否考研,而不能盲目跟风。

据统计,全国报考2012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65.6万人,较2011年增加9.6%。

项目成本管理(练习题答案)

项目成本管理(练习题答案)

厦门大学远程教育在线练习-项目成本管理(本期考试 5道单项选择题,总分5分)您旳考试得分:0.0分。

[再试一次] [关闭]一、单项选择题(共5道)1、如下哪项不属于PMBOK旳专题管理?(1.0分) (对旳旳答案:B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项目采购管理B、平常运行管理C、项目风险管理D、项目范围管理2、老式管理范式旳内容不包括()(1.0分) (对旳旳答案:C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工期管理B、成本管理C、风险管理D、质量管理3、现代项目管理阶段旳重要标志是()(1.0分) (对旳旳答案:D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WBS技术应用B、PCM、PERT和CPM等技术措施旳使用C、PLC旳提出D、PMBOK旳提出4、项目成本管理旳意义是()(1.0分) (对旳旳答案:D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实既有效旳项目成本控制B、使项目承包方旳收益提高C、使项目业主旳支出减少和利益上升D、A、B和C5、项目成本管理旳最终目旳是()(1.0分) (对旳旳答案:C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缩短工期B、提高质量C、减少成本D、项目审计2厦门大学远程教育在线练习-项目成本管理(本期考试 8道单项选择题,总分8分)您旳考试得分:0.0分。

[再试一次] [关闭]一、单项选择题(共8道)1、对于大多数旳产业,项目费用大多发生在项目生命周期中旳哪一阶段?(1.0分) (对旳旳答案:C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概念阶段B、开发或设计C、实行阶段D、收尾阶段2、项目规划阶段对应旳成本是()(1.0分) (对旳旳答案:B 提交旳答案:C 判题:A、项目决策成本B、项目启动成本C、项目实行成本D、项目终止成本3、成本按归属旳难易程度,可划分为()(1.0分) (对旳旳答案:B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B、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C、有关成本和无关成本D、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4、项目全生命周期体现式为()(1.0分) (对旳旳答案:D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建设期+验收期B、建设期+运行期C、开发期+建设期D、建设期+运行期+清理期5、如下哪个不是项目旳基本特性()(1.0分) (对旳旳答案:B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一次性B、反复性C、约束性D、目旳性6、确定项目从启动到结束为止旳所有费用旳管理工作称为()(1.0分) (对旳旳答案:D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项目预算B、项目估算C、项目核算D、项目决算7、全面成本管理旳内涵不包括()(1.0分) (对旳旳答案:D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全员成本管理B、全过程成本管理C、全要素成本管理D、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8、属于项目实行阶段旳成本管理活动是()(1.0分) (对旳旳答案:D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资源计划B、成本估算C、成本预算D、成本核算31、根据资源旳可得性分类,项目资源可分为()(1.0分) (对旳旳答案:A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1.0)A、可以持续使用旳资源、消耗性资源、双重限制资源B、可耗尽资源、可补充资源、可反复使用资源 C、没有限制旳资源、不也许完全得到旳资源 D、内部资源、外部资源2、项目资源中属于软件资源旳是()(1.0分) (对旳旳答案:C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人力B、资金C、技术D、时间3、项目工作阐明属于编制资源计划根据旳哪个方面?(1.0分) (对旳旳答案:B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历史资料B、范围定义C、资源定额D、项目进度计划4、WBS分解旳关键特点是()(1.0分) (对旳旳答案:D 提交旳答案:A 判题:A、功能或技术分解原则B、组织构造原则C、负责人原则D、100%原则5、资源计划编制旳目旳在于:(1.0分) (对旳旳答案:A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1.0)A、确定执行项目活动所需旳物理资源B、近似旳计算完毕项目活动所需旳资源成本C、确定也许获取旳资源D、评估组织有关项目使用资源旳政策6、项目资源计划编制旳外部原因不包括()(1.0分) (对旳旳答案:C 提交旳答案:A 判题:×得分:0)A、财政政策B、法律法规C、技术原因D、通货膨胀7、用于()旳德尔菲法是一种尤其有用旳风险定量分析技术。

教育成本分担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教育成本分担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教 育 评 论1998年第3期教育成本分担中的几个认识问题●戚业国教育收费无疑是近年我国社会生活中最为引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几乎影响到全社会的每一个家庭。

在众多关于教育收费的文章中,引用最多的两个理由是“非义务教育”和“较高的回报率”。

在非义务教育和收费之间,在教育回报率与收费之间真的存在必然联系吗?义务教育、低回报率与教育收费又是什么关系,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确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教育成本补偿形式与义务教育要理解非义务教育与收费的关系,应当从分析教育的成本补偿形式开始。

尽管对教育的本质有着各不相同的看法,但教育是有成本的,教育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消耗着相应的资源。

任何教育活动只有在消耗得以补偿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运转,只有在补偿大于消耗时才能发展壮大。

从本质上看,教育是培养人和使人社会化的活动,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社会不同职业岗位对劳动力知识、技能要求的不同,也就对所需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各不相同的要求。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全社会最低教育的要求,低于这个要求就不能成为社会合格的劳动力。

这一要求在古代表现为某种技能的传递,在现代则表现为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雇佣社会,绝大部分社会劳动力都是各种社会组织的雇员,对全体劳动者要求的这种教育也是雇主(机构或个人)所需要的。

由于这种需求的普遍性,就使得雇主共同补偿教育的成本成为可能。

以政府的名义通过税收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提供这种教育的费用,其实是政府组织全体雇主对这种教育的消耗进行补偿。

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国家就会采取强制的形式实施这种程度的教育,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义务教育。

由于这是社会劳动力的最低教育要求,并没有因为这种教育获得职业上额外的收益,从理论上讲就不需要个人负担更多的教育成本。

按照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接受教育的成果体现为一种能力的增量。

当接受义务教育之上的教育时,就获得较基本劳动力更高的能力增量,有了这种能力增量的劳动者,当投入社会劳动时,能从事一种更为复杂的劳动。

国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实践模式的启示

国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实践模式的启示

国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实践模式的启示【摘要】从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实践模式来看,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已逐步由一元化向二元化、多元化过渡,补偿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在实践中可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逐步实现以政府、学生、高校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分担模式,缓解高校财政危机,拓宽高校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实践模式启示【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23-02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成本的提高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出现了世界性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在实行了多年免费教育的欧洲,即使是面临学生和政治左派的强烈反对,鉴于政府财政收入缩减的事实,荷兰、葡萄牙、英国(1998年)以及奥地利(2001年)等国相继迈出了实行成本分担的第一步,国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分担主体的多元化,补偿方式的多样化的成功实践模式给我国实施成本分担与补偿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一国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实践模式1.美国美国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多元化的典型国家,成本分担主体主要由政府(包括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学杂费、私人赠予、助学金及合同款项、捐赠收入、销售与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政府投入、学杂费和销售与服务三个渠道的收入占了总经费的绝大部分。

与此同时,美国也拥有一套较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来保障更多家庭贫困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资助种类中提供多元化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服务计划,如美国联邦学生贷款有斯塔福学生贷款计划、帕金斯贷款计划、本科生家长贷款计划和学生补充贷款计划等多种形式;资助模式方面,美国实行的是混合“资助包”模式,这种模式包容了学生获得的联邦政府、非联邦政府的资助,主要包括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金等,为保证发放出去的贷款能有效收回,美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和较为灵活的还款方式以及拖欠款项相应的惩罚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拖欠贷款现象。

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与社会人的流动渠_省略_对_考研热_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_熊倪娟

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与社会人的流动渠_省略_对_考研热_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_熊倪娟

第26卷第2期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 Vol126,No.2 2005年4月TSI N GHUA JOURNAL OF EDUCATI O N A p r.2005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与社会人的流动渠道———对“考研热”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熊倪娟 赵东辉 施祖麟(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摘 要:本文引用中华英才网近五年的薪资调查数据,运用成本—收益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明瑟收益率等多个指标,衡量继续接受硕士教育相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较优势;并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考研热”的形成不仅是大学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增加求职筹码而做出的理性选择,还可能是借助高等教育这样一种“信号机制”,实现“向上流动”的个人理想、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明瑟收益率;内部收益率;社会分层中图分类号:F014.3;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5)02-0047-08近两年,随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人数急剧攀升,“考研热”开始频频见诸报端并引起人们的注意,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将考研视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并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揭示考研行为背后的利益动机;同时,本文还将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以往研究中所忽略的读研带来的难以量化的收益,更为全面地理解考研者进行这种教育投资行为的出发点和利益考量。

一、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的梳理对于教育的投资作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书中明确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需受教育,需进学校,需做学徒,所费不少。

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多已经实现并固定在学习者身上。

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富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富的一部分”①。

19世纪40年代,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考察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政策结论是:“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用于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②。

浅谈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浅谈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会成本 中的直 接成本部分。其核心内容是 指高校培 养每 个大学 点, 决定了个人、 家庭 、 国家 、 社会成为高校教育成本的承担 主体。
生 所 耗 费 的全 部 费用 。 2 高校教 育成 本 的特点 .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 要性
1 教 育成 本核 算是 高校 管理 体制 改革和 加速 自身发展 的需要 . 在计 划 经济 体 制 下, 国家 对 高 校 实 行 “ 给 制” 供 。高 校 作 为
(9 5 , 男 ,江 苏 盐 城人 ,盐 城 工 学 院 后 勤 管理 处 。 ( 苏 盐 城 2 4 5 ) 16 -) 江 2 0 1
长期以来,作为 事业单位的高等学校一直被认为是社会非 资金。③高校为 满足国家和社 会对 教学质量 越来越高的要求 , 生产部 门,不从事生产性活 动,不增加社 会财 富,不创造利润 , 不断增加教学投入 。这样就使高校教育成本呈现 出递增趋势 。 属于社会福利事业,其 支出被视为社会消费性 支出,所 以不进 ()高校教育成本具有费用共同性。共同性 费用是指与多 3 行成本核算 。近年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 的深入,高校像企 业 个教育成本对 象有关 ,需采用适 当的分配方法 记入 到教育成 本
()高校教育成本 具有非直接补偿性。高校教育只是一种 1 作为高校教育产品—— 劳动能力 , 投入到用人单位 , 服务于社会,
潜在的生产力 因素,它 的 “ 产品”不能直接 用市场价格来计 量, 政 府 的 附 属 事业 单 位 , 只是 政 府 的 报 账 单 位 。 高 校 的主 要 任 务 是搞好教学和科研 ,忽视 经济活 动,缺乏成本意识 ,不讲办学 使本身具有 的能力通过劳动进行转化 ,通 过税收或其它方式上 效 益 ,完 全靠 拼 消 耗 、 拼 资 源 和 高 投 入 率 来 支 撑办 学 。社 会 主 缴国家,然后通过 国家 统一的财政拨款 ,从这个意 义上讲,国 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确立,使高校 由原 来的国家包办转 变为 自我 家财政拨款是对高校教育成本的间接补偿。 发展 、 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高校之 间在 办学 方式、发展 ( )高校教 育成 本具有 递增性 。在物 质生产 领域 ,随着 规 模、专业设 置、教学质量、科 研开发、降低 生均成本和科研 2

试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试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我 国高等教育仍面临着严重的经费供求矛盾。19 98
【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 高等教 育办学的投 资体制 已经呈
现 多 元化 的趋 势 , 育 市 场 正 在 遥 步 形 成 . 是 传 统教 育 成本 已 经 不 教 但 能 满 足 市场 化 和 多元 化 的要 求 。 么要 使 高 等教 育 可持 续发 展 。 应 那 就
年《 中华人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 规定的国家建立 以 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
谊 建立科 学的高枝人 才培养成本的柱算制度 . 合理使 用资金 和优化
配 置教 育 资 源 , 高枝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社会 效 益 、 育 成 本 与教 育 收益 使 教
达到统一、 调发展。 协
辅的经费保障体制。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从供给
制发展到了制度化、 标准化、 公式化阶段 。国家或者 社会办学力量作为高等学校 的举办者和 出资者, 除
【 关键 词】 高校教育成本 ; 高枝教 育成本柱 算原则 ;高枝教 育成奉棺
算主体: 高枝 教 育成 奉 桂 算 内容
要求高等学校依法制校外,为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佳
维普资讯
罴 褥
Thl &co Aafo uanTC e oy Eny eo m n ̄sE ) c o omir Cmio(A ng n s c
试 论 高 校 教 育 成 本 核 算
● 牛 萍 , 李春红 2
(. 1 黑龙江 工程 学院, 哈尔滨 10 5 :. 50 0 2哈尔滨工业大 学, 哈尔滨 100 ) 50 1
投稿 日期 :0 5 1 — 7 20 - 2 1
学规模、 质量、 结构和效益上竞争, 但是教育资源稀

从平等性公平、补偿性公平到差异性公平

从平等性公平、补偿性公平到差异性公平

从平等性公平、补偿性公平到差异性公平作者:刘宁宁来源:《高教探索》2022年第03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主导理念发生明显变迁,即由“平等性公平”转向“补偿性公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差异性公平”。

平等性公平理念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强调权利和竞争机会的平等,遵循市场理性选择的价值逻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是其核心评估域;补偿性公平理念强调保障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权益,在制度上对已有不平等进行矫正和弥补,保障社会民生利益是其核心评估域;差异性公平理念将学生自由选择权作为审视高等教育公平的价值尺度,强调从供给端为学生提供适切性的教育,满足学生全面自由发展需求是其核心评估域。

主导理念的变迁体现了国家治理中高等教育政策范式的转型,以及高等教育政策系统由关注社会利益向关注学生利益诉求的转变。

同时,义务教育的平等性公平是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性公平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公平;理念变迁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為516%,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1]在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优质高等教育方面,即相对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需求而言供给还不充分,从而形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不平衡。

换言之,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已由精英化时期有大学上、到大众化时期追求普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向普及化阶段追求高质量高等教育公平转变。

从纵向历史角度审视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政策的演变历程,政府出于教育公平目的,始终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作为一项系统政策和民生工程推进。

在不同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主导理念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形成了平等性公平、补偿性公平和差异性公平的政策演变逻辑。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之所以使用主导理念,主要原因在于这三种理念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理念。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几点思考
方 向 :法 律 与 经 济 。
_ EJ G l | Gl、o J 4 8A N a N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6 期




N . 2 6 o 6. ∞
( 总第 29 5 期)
N T E C NO OR H RN E O MY AND r 认 DE 1 I


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 时期,从 经济学 的角度 出发 ,实行成本补偿 符合 “ 谁受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公平原则 。分享收益 者必须分担成本。如果把教育支出作为一种投资来 对待的话 ,这种投资是能够产生预期的经济与非经 济效益的。高等教育是一项既能给个人,也能给社 会 带来 收益 的社会 活 动 。因此 ,按照 受益者 应 当分 担投资的原则,从高等教育 中获益的个人和社会都 应当承担投资。况且 ,我国居民收入 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例 已从 17 年的 4 %提高到近年来的 7 % 98 5 0 以上,这说 明由个人分担部分教育成本不仅非常必 要 ,而且也具备了可能性…。 ( ) 实施成本 补偿 有利 于促 进 受教 育 机 会 的 三 均 等 人们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收费对贫困学生的受教 育机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不利于机会均等。实行 了 收费上学的成本补偿政策后 ,每个大学生的培养费 用由学生个人或家庭来分担一部分,每个大学生所 消耗 的公共教育资源就相对少一些。在 国家财力有 限的情况下 ,一定的高等教育投资就可 以为更多的 人提供上大学的机会 。在教育经费来源总量不变的 情况下 ,实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可以扩大高等教育 规模 ,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有利于受高等教育机
的问题 。
平均学费 26 元 ,比 19 年增长 了 1.%。几 年 79 98 03 高校扩招的实践证明,筹资体制改革拓宽了经费来 源渠道 ,增加了高等教育经费总量 ,深化 了高等教 育办学体制改革 ,依靠社会资金扩大了高等教育供 给能力 ,形成了多元化办学格局。 ( ) 实施 成本补 偿 是 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转 二

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演变

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演变

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演变一、备记录1949—1982年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统包”,免费高等教育。

1978年一批短期职业大学开始招收“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大学生,成为中国普通高校招收自费生的雏形。

1983年学生助学金改为助学金和奖学金。

1984年《高等学校接受委托培养学生的实行办法》颁布,普通高校在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公费生和定向生之外,开始招收属于市场调节成分的自费生和委培生。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的自费生,学生缴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

1986年高校自费生和委培生占招生总数的8.77%。

1987年助学金进一步改革为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和学生贷款。

1989年我国高校开始实行对所有学生收取学杂费制度,并正式建立“双轨制”系统,启动了将国家负担全部高等教育成本的旧体制转变为由国家与私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新体制的改革过程。

但公费生、定向生与自费生、委培生的缴费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且毕业后择业的自由度也存在差异。

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原有的由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单一体制和模式,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社会办学积极性、多种形式和途径发展高等教育的新路子。

1993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中,委培生与自费生占招生总数的38.99%。

部分高校开始进行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试点。

招生并轨,即取消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市场调节招生计划,采用统一的计划形式招生,一条分数线录取学生。

同时,对所录取学生实行收费上学,学生毕业时则自主择业。

1996年原国家教委等颁发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

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从高等教育成本补偿谈起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从高等教育成本补偿谈起
关键 词:高等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效率; 高等教 育成本补偿
中图分类号:G 2 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 2 9 (0 2 10 3 - 3 6 3 2 1 2 1 )0- 1 5 0

高 等教 育的 公平 与效 率
外依 据各 自收益高低及支付 能力大小 , 对高等教 育费用进行
明他们之 间的工资差距在缩小 。9 0 18 年韩 国的高等教 育毛 入 学率为 1.%,19 年为3 .%。这表 明,韩 国高等教 育规 47 90 8 6 模 的扩大导致 了收入差距的逐渐降低。 ( ) 三 高等教 育成本补偿政 蓑是否确 实能够促进接 受高
利益理论来进行 计算更为方便 、 有效和可靠 。 同时 , 比较利
公共教育资源在不同收入 水平社会成员 中的分配 , 是考 察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性公平 的另一个指标 。 世界银行 两份研
究报告显示 , 尽管社会中的中高收入、自领 阶层仅 占总入 口
的少数 ,但是他们的子女却占有公共高等教育经费 的大多 数 。 方面 的研究发现 : 这 中高收入家庭 的子女 是免 费高 等教 育和 助学金资助政策的主 要受益者 。 也就是说 , 有支付能力 的入 口享受着免费或低收费的高等教育和 因此而带来 的额
( )高等教育公平 二 高 等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政策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
准则 , 它与国家的社会基本制度尤其是教育制度相联 , 以 并
此为基准规定着社会成 员所享有 的高等教育 的基本权利 , 规定着高 等教 育资源与 利益 在社 会成 员之间的合理 分配。 在
现代社会 , 高等教育公平的最本质 内涵在于人们接受高等教 育的机会平等 。
用两个指标衡量 : 公共教育资源在 不同受教育水平 的社会成

高校人才培养成本的研究

高校人才培养成本的研究

【 摘要 】 笔者认为 。 进行人 才培养成 本核 算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通过人 才培养成 苯的核
定, 我国政府对高校拨款标准主要是参照生均成本确定。 2人才培养成本是政府 、 . 学校制定学费标准的基础。学生缴费标 准由教育主管部 门和物价部门按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 比例和社会及 家长承受能力因地、 困校( 或专业 ) 确定。
费。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成本意识 , 不进行成本仪表等低 值易耗 品,凡不是在本期内全部消耗可重复使 用的 , 应按使用年限分摊费用 ; 已实行教职 工住 宅商品化 、 产权全部 归教职工所有的职工 住房, 应从学校固定资产总额中扣除, 这部分 固 定资产折 旧费不应计 八成本 , 由于高校还 未实行养老统 筹制度 , 离退 休职工养老金均由财 政拨款 . 不足部分 由学校 负担 , 故应将 财政拨付
定层 次的合格人才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其本质是 为使受教育者接受
按培养人才的层 次划分 , 可将培养对象分 为博 士生 硕士生 、 本 科生 、 专科生; 按培养人才的专业划分 , 可将培养对象划分 为理工类 、 农 医类 、 文史类 、 财经类 、 师范类 , 还可按各校 的具体专业 加以细分。 根据对人才的分类情况 ,可将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确定 为不同专 业、 不同层次的学生 , 即人才培养成本 明细账页可按“ 人才成本—— 学院( 系部 ) 专业——层次( ——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生 ) ” 来设置。 ( ) 二 人才培养成本范围的界定 在学校的各项支 出中, 凡是与培养学生有关的各项费用均应计 入教育成本, 凡与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则不应计入教育成本。 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和教育部直 属高校会 计账户的设置 。 教 学支 出、 学生事务支出、 业务辅助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 后勤 支出和离 退休人 员保障支出等各项支 出中的大部分及 固定资产折 旧费 ( 高校

2023年政法干警 公安之政法干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政法干警 公安之政法干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政法干警公安之政法干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有研究表明,植物叶片边缘部位导水功能和气体交换功能不及叶片中间部位。

以某种露天生长的热带植物海芋为例,其叶片直径可达1米,晴天下午其叶片边缘附近比叶片中部温度高8.8摄氏度,导致一些叶片边缘出现高温灼伤而“干枯”。

因此,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限制了叶片面积的继续扩大,自然界中巨叶植物当然就比较少。

A.热带地区冬季常常下雨时植物的叶片会比不下雨时小一些B.植物叶片导水和气体交换功能减低会抑制散热C.在温室长大的海芋叶片比热带露天生长的大D.寒带植物叶片不如热带植物叶片大【答案】 B2、下列关于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答案】 A3、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挑战着传统的新闻生产机制,在信息超载的同时,使新闻生产“去中心化”,新闻流动的把关功能______,不实消息______网络。

弥尔顿设想的“意见的自由市场”的自净功能并未实现,很多情况下谣言往往“______”真相。

A.消减充满淡化B.降低充盈消溶C.消弱充溢消淡D.减弱充斥稀释【答案】 D4、中国地理学研究在指向当前紧迫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同时,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的研究都出现了被_______的趋势。

对地理学整体发展方向的关注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还______了整个科学发展的大趋势,高新观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仍然不够普及。

A.减弱隔断B.削弱阻碍C.减少延宕D.消减延缓【答案】 B5、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为非常吸引眼球的经济概念,“自贸区”成了“财富机遇”的______,受到许多地方、行业和投资者的______。

如果把自贸区放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格局中观察,就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性“贸易园区”。

A.突破口垂青B.共同体青睐C.同义语推崇D.代名词追捧【答案】 D6、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展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谈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理论

谈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理论

谈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理论作者:洪柳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12期1986年,美国纽约大学校长经济学家D.约翰斯通在《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英国、联帮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中提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约翰斯通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是世界各国收取高等教育学费的重要理论依据。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施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财政经历并正在进行的最主要的改革之一。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也成了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实行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并不是政府的一项随意的政策,而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条:(一)利益获得原则利益获得原则,是指为了有效地分担教育成本,使成本分担合乎经济公平的要求,教育成本的支付应与收益相配合,谁受益,谁承担。

收益多的人应分担较多的成本,收益少的人分担较少的成本。

因此政府、企业与个人在负担教育成本时应依据各自的收益来决定,同时不同的个人在负担教育成本时也应依据收益而定。

(二)能力支付原则能力支付原则,是指所有从教育中获得好处和利益的人,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应按其支付能力大小提供教育经费,能力越大支付越多,能力越小支付越少。

因为依据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能力高的人,其超额财富的效用较低,这样,富有的人多支付教育经费是公平的。

而且一定的支付能力即对国民收入的占有,也决定了负担教育投资的可能。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含义教育经济学中的教育成本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初随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而提出来的。

高等教育成本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的教育费用,即高等教育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形式的总和。

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广义的高等教育成本。

它是指培养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国家、社会和家庭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包括有形教育成本和无形教育成本两种。

有形教育成本是可以用货币计量和体现的耗费;无形教育成本是指学生由于把时间用于求学而引起的机会成本。

教育经济学答案

教育经济学答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此题考核的是教育经济学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

其直接理论来源是“人力资本理论”。

2.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经济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产生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中国教育经济学会成立的时间是1984年10月。

答案是C。

3.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劳动的性质。

从教育劳动具有劳务性或服务性这一特别使用价值角度,可以说教育劳动具有生产性因素,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的性质。

4.★C【解析】沃尔什于1935年写了《人力的资本观》,被西方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第一篇论文,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

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投资》是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作。

正确答案是C。

关于“人力资本”这一知识点历年来必考,是考查重点。

5.B【解析】选项A具有迷惑性,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从而产生供求矛盾。

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则是由于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正确答案是B。

6.D【解析】“经合组织”不仅是国际权威机构,而且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计量指标体系,因此作为“知识经济”概念确定的标志。

选项A提出“后工业经济”,选项B提出“信息经济”,选项C提出“高技术经济”。

7.B【解析】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人才和劳动力既是教育培养的对象,又是产业部门和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成为链接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

答案A、C、D阐述的都是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但是不是纽带。

8.D【解析】教育结构受制于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诸如A、B、C选项的内容。

但从根本上讲,教育解雇主要受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

经济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内部发展变化的趋势,制约着教育结构内部调整改革的方向。

9.★C【解析】教育投资不能直接同物质生产资料结合,说明的是其间接性特点。

正确答案是C。

教育投资特点这一知识点,2007年真题考查过“长效性特点”,2008年真题考查过“周期性长的特点”,是考查热点。

学术研究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学术研究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学术研究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学术研究中的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和局限性。

通过分析学术研究的成本和效益,我们希望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一、引言学术研究是推动科学进步和知识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学术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成本和效益的权衡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帮助科研人员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成本分析1.直接成本:包括研究人员的薪酬、设备购置、实验材料等直接投入。

2.间接成本:包括实验室租金、水电费、行政管理费用等非直接投入。

三、效益分析1.短期效益:包括研究成果被发表或引用的数量、获得的奖项等。

2.长期效益:包括对科学社区的贡献、潜在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知识产权等。

四、方法成本效益分析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不同研究方案的优劣。

可以对比不同研究主题、方法、目标的方案,根据预期效益和成本调整研究计划。

四、应用1.预算制定: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科研机构可以制定更合理的预算,确保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项目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评估进度和预算是否合理,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策略。

3.政策决策:政府和资助机构可以利用成本效益分析,评估科研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制定更科学的政策。

五、局限性1.预测性有限:由于科研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2.数据收集困难:准确评估科研活动的成本和效益需要大量数据,但实际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困难。

3.方法论问题:现有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可能无法适用于所有科研场景。

六、结论学术研究中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于科研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考虑研究成本和预期效益,科研人员可以制定更明智的策略,提高科研效率。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提高成本效益分析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补偿———研究生教育的必然趋势● 孙也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研究生教育实行“统包统配”的政策,研究生的培养经费以及住宿等生活费用完全由政府“包”下来,研究生毕业后由国家按计划分配到国家所属的有关单位工作。

所谓成本补偿,是指研究生教育的成本不应完全由政府负担,而应由政府、企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

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同时,随着人们对研究生教育非义务教育性质的认识,人们投资研究生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增强,教育财政状况日益紧张,实行成本补偿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的理论基础(1)经济学把各种产品划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或坏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所涉及的环境之中,例如国防。

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三个特点。

纯粹的“公共产品”由所涉及的消费者共同提供、共同享有。

私人产品是指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

“私人产品”可以由市场提供,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私人产品的供求与资源配置。

但是,由于人们总是试图让他人购买“公共产品”,而自己免费搭乘,因此,“公共产品”不能由市场有效提供,不能由市场对其供求和配置进行调节,而必须由政府和有关组织提供和调节。

教育产品总的说来应该属于“准公共产品”,一方面居民对教育的消费具有竞争性,教育的供给具有排他性,受益的不平衡性(同是纳税人但直接受教育者的收益高),因此,教育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

引文规格、注释形式、外文字、数字、繁体字、简体字、异体字等的使用,也就是一些刊物所称的“文稿技术处理”。

以往这些多属于编辑的工作,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稿件,实际上已由作者自行编辑处理,存入磁盘了。

作者在将文章输入计算机时,遵守有关的规范,正确地使用各种文稿符号,按统一的格式打印,可以大大减轻编辑的工作量,缩短出版周期,减少印刷的差错。

现代化的文稿技术处理,当然是以往老一辈学者所未有。

对当代研究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和训练,说明时代的进步和飞跃。

遗憾的是,文稿技术处理的规范,在社会上并未完全形成共识。

不仅国内与海外的汉文出版物有较大的差别,国内各出版社和刊物的征稿规定,也不尽相同。

其实,由于文稿性质的不同,技术处理的要求自然也相应有所区别,但有些是可以统一的。

例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如果以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等单位1990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依据,则应要求每个研究生好好学习这个文件。

有些学位论文,行文长达一两百字而未见一个标点,明显不合现代汉语写作规范。

史学论文的文稿规范,有别于其他文章,当然也应有统一的规定,不宜同为史学刊物,却各行其是。

这种标准化,既便于现作者、编者,又便于日后文献的整理、汇编和出版。

是故,建议诸权威刊物和出版机构的资深文史编辑进行会商,斟酌各家现行的文稿规定,损益修订,定出一个较为完善的规范来。

如果这个规范合理的话,相信海外的同行也可能逐步接受,成为国际同行的规范。

在这个规范没有出台之前,对研究生的要求,可参照北京某些权威刊物的现行规定;这样做,即便日后有所修正改动,也不难适应规范□(林悟殊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广州510275)参考文献1 陈寅恪1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1金明馆丛稿二编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17~3182 季羡林1《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序1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1北京中华书局,1998:1~33 非攻1一本用不文明行为拼凑出来的书———评唐河的世界文明史1世界历史,1999(2):95~102但是,教育具有外部效应,教育的失误与成功与否不单对受教育者本身产生效应,而且还在教育外部产生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因此,按照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教育又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其产品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程度是不同的。

相对而言,义务教育更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法律和社会要求政府和家长有义务使儿童得到义务教育,从而使得人们在基础教育上的消费和效用几乎不具有排他性。

但是,非义务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在消费上更具有排他性,更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更应该实行成本补偿,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2)举办和接受研究生教育需要一定成本,谁从研究生教育获得收益,谁就应该负担研究生教育的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生教育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企业收益: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特别在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大量的接受了研究生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企业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受益者。

●个人收益:个人之所以愿意接受研究生教育,是因为它能为受教育者本人带来收益,个人收益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

经济方面的收益表现在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起薪等。

非经济方面的收益表现在满足了学生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公共收益:公共收益是指直接受益者以外的社会其他成员从研究生教育获得的收益。

这一收益主要为非经济性收益,为全社会共同享有。

例如,研究生教育为政府部门和公益性事业(非营利性)部门输送了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减少了犯罪,等等。

企业收益、个人收益、公共收益的总和便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收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受教育者和政府的利益是相对分离的,按照谁受益谁负担教育成本的原则,政府支付的只应是与公共收益相适应的教育成本,企业、受教育者也应负担与其所获收益相适应的教育成本,这就是成本补偿政策。

对应用性较强的热门学科,由于个人或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较高,研究生教育的成本主要应由学生、企业负担,对需要国家扶持的基础学科、国家有战略需要的学科,由于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应主要由国家负担。

如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生教育成本仍然完全由政府负担,而政府用于研究生教育的经费完全来自企业上缴的财政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实际上也负担了研究生教育的成本,而且是全部的成本。

但是,研究生教育的成本由各个企业平均地负担,不管企业是否聘用了毕业研究生和聘用了多少,都必须平均地负担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对那些没有或很少聘用毕业研究生、没有得到相应收益的企业而言,这是不公平的。

(3)一些专家认为研究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不但不应向他们收取学费,还应给他们支付应得报酬。

作者认为,研究生从事的科研活动是在导师和课题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生在科研中所应得到的回报主要是自身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

由于研究生对导师和学校科研工作贡献的大小与学科、导师和研究生本人有关,因此,不应通过全面实行免费教育来补偿部分研究生的、大小不同的科研贡献。

为了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必须厘正利益关系,将研究生接受教育应该补偿部分教育成本和研究生从事了科研活动应该获得报酬这两者区分开来,该由学生补偿的成本应补偿,该由学校和导师支付的报酬应支付。

二、 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补偿政策的意义实行成本补偿政策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政策的合理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缓解教育经费短缺,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建立规模和结构的市场调节机制,动态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促使政府拨款制度的改革,加大政府对基础学科等关系国家利益的学科的投入,提高政府投资研究生教育的效益;有利于毕业生自主择业,推动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弹性学制的实施,推动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校办学积极性,推动高等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推动研究生及其导师、培养单位从事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等等。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遇到了很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其中一直存在于整个过程而且也是最主要的问题是两个,一是规模和结构的问题;二是质量和效益的问题。

关于规模和结构的问题,在当前主要是如何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以及如何使得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学科结构更加合理。

要扩大规模,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经费。

为了增加国家财政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但是,靠国家增加财政拨款是有限的。

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在争取国家加大对基础学科等国家急需扶持的学科投入的同时,应该通过实行成本补偿政策向研究生本人、用人单位和社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从而改善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条件,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较快发展。

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应该以是否适应社会需要为标准,因此,必须建立起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规模和结构的动态调节机制。

我国曾经进行了全国范围的人才需求预测,试图根据预测结果并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整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结构,但始终未能奏效。

在每次学位授权审核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也总是提出并贯彻了调整学科结构的指导方针,但直至今天,实施学位制度已经20年,学位授权审核共进行了8次,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地存在。

实践和研究表明,要使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学科结构不断适应社会需要,完全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来编制、调整规模和学科结构总是赶不上千变万化的社会需要。

而是既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又要利用招生和就业两个市场的微观调节。

但是,在免费教育的情况下,考生及其家庭无需(或者说很少)考虑受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报考者在评估是否报考和报考什么专业的问题时,把调节规模和结构的“砝码”———研究生教育成本和不同专业的教育成本差别给忽略了,这样,报考研究生的总人数及其学科分布没有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同样,由于在免费教育体制下,用人单位在聘用毕业研究生时或在支付毕业研究生的工资时都无需补偿教育成本,用人单位在就聘用研究生进行成本—收益核算时,没有计入政府已经投入的大量的教育成本。

由于教育成本是政府支付的,毕业研究生的预期收益与政府支出的教育成本的多少没有关系,毕业研究生也习惯接受与其教育成本不太相适应的工资标准。

因此,一些企业盲目聘用高层次人才,一些毕业研究生学非所用,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使用,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也没有真实地反映社会对研究生的实际需求。

而且,在免费教育的情况下,学校按国家计划进行招生,学生的培养费用由国家根据分配给各校的招生计划数核拨,学生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学校缺乏主动调节规模、结构的能力和动力。

因此,要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成本补偿政策,构建招生和就业两个市场,让市场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到研究生教育系统,从而调节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和学科结构,使其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问题,关键是要建立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