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千克和克》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质量”的第二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千克和克正确地计量物体的质量。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更多地使用斤、两等传统计量单位,对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计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千克和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千克和克正确地计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计量能力,为日常生活服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千克和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能运用千克和克正确地计量物体的质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砝码等教具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超市购物,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千克和克。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千克和克的定义、换算关系,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
4.动手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的质量。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千克和克的认识及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一、质量单位:1.千克(kg)2.克(g)二、换算关系:1.1千克 = 1000克2.1克 = 0.001千克3.称量物品,运用千克和克计量。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知识梳理一、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还可以看包装上的标注等二、千克的认识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右叫作公斤.如果所用的称是以千克作单位,那么称重时指针指着几,就说明物品的质量是几千克.生活中人们习惯把质量称为重量.三、克的认识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g”表示.克是一个很小的质量单位.四、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模块一认识千克例1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例2 下图的物品一共重多少千克?例3 商店一共要运9袋大米,每袋重55千克,用下面这辆车来运,能一次运完吗?例4 “>”“<”或“=”变式1 估一估,连一连变式2 (1)4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2)如果每千克大米5元,买一袋大米要花多少钱? 变式3 看图填空变式4 在括号里填上“克”或“千克”模块二认识克例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例6 选一选(1)一瓶酱油的净含量为2千克,如果把这瓶酱油放在盘秤上称一称,盘秤上会显示()A、2千克B、比2千克大C、比2千克小(2)一个的质量约为()克A、20B、200C、200(3)下列选项中()的质量以“g”作单位比较合适A、一个鸡蛋B、一辆汽车C、无法比较(4)(易错题)3999克与4千克相比,()A、4千克大B、3999克大C、无法比较例7大瓶装牛奶的净含量是多少克?两瓶牛奶的净含量一共是多少克?例8 一满杯牛奶,连杯放在电子秤上是325克,明明喝了正好一半后,放在电子秤上显示175克,那空杯子有多重?变式5 说一说下面的水果各是多少克变式6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头奶牛重400();一块橡皮重10();一个橙子重300()(2)小洁的身高是120(),体重36()变式7 一盒饼干连盒共重680克,请你算一算,盒子重多少克?变式8 如图,有一架天平和4个砝码,砝码只允许放在天平的一侧.(1)每次托盘里放1个砝码,可以称出质量为()克、()克和()克的物品(2)每次托盘里放2个砝码,可以称出质量为()克、()克、()克和()克(3)每次托盘里放3个砝码,可以称出质量为()克、()克和()克的物品(4)如果托盘里放4个砝码,那么可以称出质量为()克的物品(5)一共可以称出()种不同质量的物品变式5写出质量各是多少变式8 计算下列各题4千克+500克=()克500克+7500克=()千克3千克-600克=()克8千克-3000克=()千克课后训练1、填一填(1)一块重6(),一桶重3()。
苏教版千克和克教案
苏教版千克和克教案【篇一: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和克教学设计】教案(序号 25)1日2【篇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千克和克》教学设计教学说明:《千克和克》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重组教材,合理选用课本上的内容;2.把《教师用书》建议的两课时揉合成一课时;3.一改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尝试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清晰地感知辨析“千克”和“克”这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9--35页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在感知1千克和1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台称、大米、苹果、沙子、铁块、棉花、袋装盐等各种各样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播放视频:汪老师和本班杨乐同学在压跷跷板)师:大家看!这是谁?(汪老师)没错,这是汪老师带着杨乐在压跷跷板呢!(画面定格杨乐被挑得高高的)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生1:杨乐要吓哭了。
生2:我想告诉老师往中间坐坐,杨乐就不会被压得高高的了。
生3:大人和小孩玩总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4:老师太重,杨乐太轻??师:对,老师太重,杨乐太轻。
这说明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利用孩子熟知的人和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2 认识克及千克和克的换算-课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2 认识克及 千克和克的换算
学习目标
1.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 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用小型电子秤称比较轻的物品 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会进行简单的估算。 3.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 能力。
情境导入1
先称一称,再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袋食品重不足1千克。 这袋食品净含量是135克。
探究新知1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 可以用字母“g” 表示。称比较轻的物品 时,一般用小型电子秤称量。
称2分硬币时显示1.1g,我们可以说这枚硬币 大约重1克。
探究新知1
2.现在你知道1角硬币和1元硬币各大约 重多少吗?
课堂小结
大家想一想,什 么是克?
克与千克有什么 关系?
1.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是比较轻的质 量单位。
2. 1千克=1000克。
You made my day!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我们,还在路上……
典题精讲
3.填空。
2 千克=(2000)克 3000 克=(3)千克 8000 克=(8)千克 5千克=(5000)克
根据1千克=1000克,2千克就是2个 1000克,是2000克,3000克里有3个 1000克,也就是3千克。
典题精讲
4.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7
4
空 杯 重 200 克 , 空 杯 和 水 一 共 重 350 克 , 所 以 水 重 350 - 200=150(克)。
大约重3克。 大约重6克。 掂一掂不同的硬币,看看有什么感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千克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并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量观念,他们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之间换算关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
2.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发现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采用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面积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图书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量这些实物的质量呢?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质量单位千克,并通过天平演示1千克等于1000克。
同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天平称量1千克的物体,感受千克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主要介绍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及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质量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建立质量观念,并能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感知质量的存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质量的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水果、文具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度、面积等基本量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本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千克和克的大小。
同时,教师讲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用千克和克计量自带的物品。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质量单位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理解千克和克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现象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千克和克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购物时,商品的质量是如何表示的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千克和克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同时,介绍千克和克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1千克=1000克。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让学生亲身体验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进行,互相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解答。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1.知道千克和克的概念和大小关系;2.能够将千克换算成克、克换算成千克;3.能够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2.教学重难点1.千克和克的概念和大小关系;2.千克和克的换算。
3.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涉及物质的质量和测量单位的换算。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过的量的测量方法,鼓励学生说出目测和使用仪器测量的区别。
然后提出对于较大的物品,我们需要更精确的重量单位来表示它们的质量,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重量单位是什么。
2.讲授环节(1)概念讲解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并且示意千克和克的大小关系。
通过实物示范、图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千克和克之间的大小关系。
(2)千克和克的换算1.将教师提供的物品按照重量先算出千克数,例如:一个书包的重量是2千克5百克。
2.演示如何将千克换算成克,即:$$2千克5百克 = 2 \\times 1000克 + 5百克 = 2000克 + 500克 = 2500克$$3.演示如何将克换算成千克,即:3200克=3千克+2百克=3.2千克4.给学生练习一些类似的题目,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
3.巩固与拓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千克和克的换算,进一步理解千克和克的大小关系。
并且在课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使用千克和克的场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两个重要的计量单位。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图示和实物示范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千克和克之间的大小关系,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
但是,由于时间较紧,学生的操作时间有所不足,下节课需要补充相关练习和课后练习巩固他们的学习。
同时,需要注意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提高其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和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实际的计量和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和换算。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物品进行称重和换算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称一称一颗苹果的重量,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和模型等方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称重和换算练习。
每组可以选择一个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换算练习,比如将一个组的千克换算成克,另一个组的克换算成千克。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题目。
可以设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含教学反思)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3.知道1千克(kg)=1000克(g)。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使学生感受到物品有轻重之分,要想知道物品具体有多重,需要用秤去称。
2.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和克。
3.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4.知道质量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5.知道1千克(kg)=1000克(g)。
千克和克3课时认识千克教材第28~30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课件,秤,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1.感知轻重。
(1)课件演示:超市货架上有一袋红枣,还有一袋膨化食品。
这两袋食品包装差不多,质量却不一样。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3)议一议: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4)试一试:用你的办法来操作。
(5)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需要用到秤。
2.认识千克。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质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1袋红枣,看一看,指针指着数字几。
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3.动手操作,试一试。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认识克及千克和克的换算
8千克
3千克
5千克
这袋食品重不足1千克。
㎏
0
这袋小食品有多重呢?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 母“g”表示。
你能说说这枚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
这枚2分硬币1.1克重。
我用手掂了掂,比1千克的东西轻得多呀!
一枚2分的硬币大约1克,那么一枚一角的硬币 和一枚一元的硬币各重多少呢?
大约重1克
大约重3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约重6克
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大约重1克呢?
5颗黄豆大约重1克。
30粒大米大约重1克。
这些水果各种多少?
500克
600克
200克
克与千克的关系 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呢? 500+500=1000(克)
㎏
0
1000克=1千克
小象总结
1.克:计量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 用字母“g”表示。
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一只鸡大约重6( 千克 )。 2.一块巧克力重20( 克 )。
3.妈妈的体重是55( 千克 )。
4.一个桃子大约重300( 克 )。
连一连。
2克
4千克
200千克
190克
一瓶矿泉水连瓶重500克,倒出一半后,连瓶还重 260克,这瓶矿泉水中的水重多少克?瓶重多少克?
解:(500-260)×2 =240×2 =480(克) 500-480=200(克)
后也可以想一想3克、680千克大约有多重。
童车重3( )
篮球重680( )
童车重3克 篮球重680千克
童车重3千克
篮球重680克
2.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1千克=1000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质量单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千克和克的认识和运用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
同时,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计算和换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认识千克(课件)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 二 单元 千 克 和 克
第 1 课时 认 识 千 克
掂一掂;秤一秤
新知讲授
新知讲授
认识秤
天平
磅秤
电子称
盘秤
台秤
弹簧秤
新知讲授
认识千克
秤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
千克又叫公斤。
新知讲授
教学活动:称重量
用台秤秤一秤红枣有多重?
课堂小结Βιβλιοθήκη 新知讲授小组活动称出1千克大米,再把称出的大米装在袋子里,拎一拎。
试一试
秤一秤你的书包,看看大约重多少千克。
书包大约重2千克。
想办法,使你的书包也大约重2千克!
想想做做
1.说出袋里的食品有多重。
1千克
5千克
想想做做
2.你知道它们的载重量各是多少吗?
想想做做
3.看图填一填。
8
7
4
想想做做
4.选几种水果或蔬菜,先估计1千克各有多少个,再秤一秤、数一数,把结果填在表里。
用秤怎么称物体的质量?
步骤一:视察
你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1.以“kg”为单位。
2.每一小格为0.1kg。
3.在没有称重时指针指向0kg。
你现在知道这袋红枣有多重吗?
5千克和0千克重合,所以5千克在0千克的位置。
步骤三:读数
步骤二:称重
步骤一:视察
将红枣放在盘秤上。
看表盘上指针的位置,读出数字。
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和3千克吗?
3千克
2千克
那5千克呢?
你现在知道这袋红枣有多重吗?
5千克和0千克重合,所以5千克在0千克的位置。
步骤三:读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
3.在没有称重时指针指向0kg。
步骤一:观察
步骤二:称重
3千克 2千克
步骤三:读数
5千千你 2将 看克千克能红表在克和在枣盘0和你枣0千秤放上那千3有现克面千在 指5克千在多的上克盘 针重克知重位找吗秤 的合呢吗道置到?上 位,?这?。。 置所袋,以红读5 出数字。
随堂练习
1. 说出袋里的食品各有多重。 净含量是什 么意思?
1kg
5kg
2.你知道它们的载重量各是多少吗?
1000kg
液压车
2000kg
3.看图填一填。
8
7
4
4.选几种水果或蔬菜,先估计1千克各有 多少个,再称一称、数一数,把结果填 在表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第二章 千克和克 第1课时 认识千克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上面的食 品都不陌生吧?那你知道 哪一袋重一些吗?
探究新知
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说一说。
我用手掂一掂。
我用秤称一称。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 01 常用千克作单位。 02 用字母“ kg” 表示。 03 千克又叫作公斤。
用秤怎么称物 体的质量?
小组合作,称出1千
克大米,装在袋子 动
里,用手拎一拎。
手 试
一 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 试
千克?先称一称,
再用手掂一掂。
试一试
称一称你的书包,看看大约重多少千克。 你能在书包里拿出或者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 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吗?
我的书包大约重2千克?
根据物体的轻重和特点,人们常常会使用 不同的秤。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作用,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的计算和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质量的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进行质量测量和换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如何称重,引入质量的概念,进而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呈现(10分钟)展示千克和克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同时,讲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和换算的实践活动。
每组选定一个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称重,并记录数据。
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数据交换和换算,验证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1课时认识千克 (4)第2课时认识克 (7)(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推算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初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的意识。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本单元内容及其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两段安排:第一段,了解判断物体轻重的基本方法,知道千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感受1千克或几千克的实际轻重;第二段,认识克,进一步掌握称物体轻重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为了加深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识,体验相关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在上述两段教学内容之后,还安排了练习五,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并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本单元内容的基本结构如下: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这是因为三年级学生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他们需要通过丰富的活动积累经验,形成鲜明的表象。
而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比较广泛,对后续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也应作为重点来对待。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
这是因为估计物体的轻重不仅需要学生对千克和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还需要他们对物体自身的质量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学生受生活经验所限,再加上刚刚接触质量单位,因此他们完成相应估计活动会有一定的难度。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
1.精心设计教学线索,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及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的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质量单位的概念以及换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单位的概念。
2.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质量单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书本等,用于展示质量单位。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本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概念。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质量是如何表示的?”从而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并用课件展示千克和克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千克和1克的重量,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苹果大约是多少克?”“一本书大约是多少千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用天平称量一些物品,并记录质量。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质量换算的题目,如“200克是多少千克?”“500千克是多少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一填。
1、3千克=()克46000克=()千克
12千克=()克7千克2克=( )克
8千克420克-940克=()克3050克=()千克()克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盒牛奶重220()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1000()
一桶油重20()一块橡皮重8()
一本数学书厚8(),重300()
3、360的3倍是(),()的4倍是360.
4、750╳4积的末尾有()个0
5、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
6、用一条长68米的绳子去围一个宽是14米的长方形操场,操场的长是()。
7、800克盐再添上()克,就是1千克。
8、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9、在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最大的正
方形,一共可以剪()个,剪下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剩下的长方形长是()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厘米。
(提示,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10、用8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拼,拼成的图形周
长最长是()厘米,最短是()厘米。
11、把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宽增加2
厘米后,周长是多少()厘米,比原来增加了()
厘米。
二、竖式计算。
364╳5 3╳207 278╳8
207╳3╳4 225╳4╳50 810╳9╳2
三、列式计算。
1、比4个380的和少25的数是多少?
2、810减去105与6的积,差是多少?
3、比5个306多70的数是多少?
4、9个125与8的积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每件毛衣208元,每件上衣356元,每条裤子120元,妈妈带了900元。
(1)所带的钱够买4件毛衣吗?够买8条裤子吗?
(2)如果买2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应找回多少钱?
2、张师傅用篱笆靠墙围了一个长方形养鸡场,长25厘米,
宽14厘米,篱笆最长要用多少米?最短呢?(先画一画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