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时间和方式三、培养大纲1.基础课程(1)农业科学基础:介绍农业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动态。
(2)农业生态学:深入了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调控。
(3)农作物生理学: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机理。
(4)农业遗传学:了解农业物种的遗传变异和遗传改良方法。
(5)农业经济学:分析农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环境,并学习农业经济管理方法。
2.专业课程(1)农业技术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技能,学习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创新。
(2)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业生物技术:深入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4)农业信息技术:学习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5)农业政策与管理: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农业政策,掌握农业项目管理和决策方法。
3.科研实践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科研实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
学生需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撰写研究计划,并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最后,学生需要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进行学术报告。
四、评估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估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论文成绩等因素综合决定。
学生需通过所有的必修课程,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平均绩点要求方可毕业。
五、发展方向农业硕士毕业后可进入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农业企业等单位从事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农业科研和管理领域的专家。
六、总结农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级农业人才,他们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
通过专业的培训,学生将能够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同时,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和管理水平。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物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物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年6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作物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作物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作物高产理论和技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机理,阐明作物对温、光、水、气等环境因子的反应及其适应性机制;研究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阐明环境因素对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研究作物实现高产的理论与技术。
2.作物逆境生理及调控研究主要环境逆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作物适应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作物抗逆调控和高产栽培技术。
3.耕作制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作物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建立作物高产的田间配置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作物生产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建立作物安全种植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生产理论与技术体系;建立作物区域布局和耕作制度调整理论与方法体系。
4.作物分子育种与新品种选育该方向借鉴和运用生物技术手段,以作物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抗逆性为目标,以常规育种技术为基础,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组辅助选择,创建并完善高产育种技术体系;挖掘和鉴定控制产量、品质、抗性等重要性状的优良基因,建立优良农艺性状形成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网络。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部2013年8月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做好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各领域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确保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教研[2009]1号和国务院学位办[2009]23号文件有关要求,特制定《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规范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一)培养目标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相关职业要求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求实创新,勇于实践,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自愿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基本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独立从事本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
3.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国民教育序列应届和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或本科同等学力);相近专业大专毕业并从事2年以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特殊情况不能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一)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校外实践研究主要在相关实践基地进行,鼓励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
(二)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引言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培养具备深厚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高层次农业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备扎实的农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农业科研或农业技术开发工作;2.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成果;3.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农业领域中担任领导职务;4.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三、培养内容1.核心课程(1)农业科学基础:包括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2)农业生产技术:包括作物学、养殖学、植物保护学等;(3)农业经济管理: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等;(4)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遥感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等。
2.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农业机械与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政策与规划等。
3.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将安排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科研项目等。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实际农业生产、科研项目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培养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教授学生农业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将由一名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个人发展指导,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3.学术交流学院将组织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五、评价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此外,学生还需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引言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设计的。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培养目标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高级农业专门人才:1.具备深厚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3.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4.具备良好的科研伦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跨学科和跨领域中开展工作。
三、培养内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基础课程,包括农业科学基础、农业经济学、农业生态学等;2.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农业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机械与自动化等;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教学等。
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科研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培养要求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学习要求,学生需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取得一定的学分;2.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需完成规定的实验课程、实习和科研项目,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3.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需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4.学术活动要求,学生需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提升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
六、总结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095131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095131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一、培养目标农艺与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以及保护农作物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业力求培养具备扎实的农艺与种业理论基础、较高的农艺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农业硕士研究生,能够在农业科技研究、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培养要求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研究生:1.具备较好的农艺与种业基础知识,熟悉农作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种子繁育与保存、育种与选育、种植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研究,掌握现代农艺与种业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生物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认识和分析农业科技研究的前沿问题,具备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
5.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够领导和组织团队开展农艺与种业相关工作。
三、培养内容1.农艺与种业基础课程:农作物生理学、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农作物遗传育种学、农艺学、农业生态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种子繁育与保存、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营养与施肥、农作物品质形成与改良、农作物良种推广与应用等。
3.研究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农业科研方法与科学规范、农业科技写作与报告等。
4.实践教学:包括实验研究设计、农田调查与分析、实习实训等。
5.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选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讨论等。
四、培养方法1.采用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由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选课、研究方向选择、科研活动、学位论文等。
2.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主动申请科研项目并参与合作研究。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业管理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硕士)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业管理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农业专业基础知识,宽广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在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独立承担农业发展领域技术推广活动的能力,能够胜任各级农业管理机构相关政策制定、解释、执行,以及农、牧、渔、加工企业管理,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管理,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农产品物流与电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领域包括农业经济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与管理、涉农企业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工程与供应链管理五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产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具有在农业管理专业领域协同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农业发展的方向,熟悉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经营、推广等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现代发展理念和技术创新、推广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修养,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学习方式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3 年;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 年。
四、培养方式(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培养需要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农业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农业生产、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能力1.系统掌握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备从事农业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良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3.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核心知识和相关 frontier 知识。
4.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7.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国际视野。
8.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内容和学分设置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等,不少于6学分。
2.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不少于10学分。
3.专业课:核心课、限选课、任选课,不少于40学分。
4.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等,不少于4学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培养条件具备完善的教学实训条件、科研平台和设施设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经费充足。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针对农业领域的高级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农业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为了更好地培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农业科学理论基础。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学校会安排一系列的课程,包括农业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产与管理、农业经济与政策等。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学校会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实践、田间实践、企业实践等。
这些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学校会安排一定的研究环节,包括科研项目、论文写作等。
这些研究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农业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实践和研究环节的安排,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
的基础。
蔬菜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蔬菜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北京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蔬菜学专业的高级研究人才,基本要求是:1、身心健康;爱国守法,热爱农业。
2、掌握蔬菜学科系统知识。
3、掌握现代生物高新技术和实验室技能,具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和进行一般的专业英文写作。
4、具备研究与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能够独立地承担蔬菜学科科研、教学等工作。
5、力争多数毕业生考取博士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研发等工作,或出国继续深造。
二、入学条件、培养年限及培养方式入学条件: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具备一定学科基础的人员。
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年限一般为2-3年,实行弹性学制,累计修业年限不超过4年。
培养方式为全日制。
三、研究方向1、蔬菜生理与优质安全栽培以蔬菜逆境生理和抗病虫生理为重点,以设施环境因子调控为核心,研究蔬菜作物在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
研究蔬菜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栽培技术。
2、蔬菜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蔬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以有性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选种和引种等常规育种为基础,采用细胞和分子育种等手段开展蔬菜优质抗逆和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探讨新品种选育技术和良种繁育方法。
四、课程教学(知识传授)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
1、学位课(15.5学分)(1)公共课(9学分)外国语(英语)--------------------------6学分自然辩证法 -----------------------------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备注:全体研究生从《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中选择1门。
(2)专业基础课(2学分)高级蔬菜生理学--------------------------2学分(3)专业课(4.5学分)高级蔬菜育种学--------------------------1.5学分蔬菜研究进展----------------------------1.5学分设施蔬菜新技术及应用--------------------1.5学分2、非学位课(不少于12.5学分)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从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蔬菜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090202)蔬菜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蔬菜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无条件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掌握蔬菜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术;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专业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具有从事蔬菜栽培和蔬菜遗传育种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
3.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二、研究方向(一)蔬菜育种方面1.蔬菜染色体工程利用已获得的大白菜全套初级三体、甘蓝三体、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甘蓝-大白菜异附加系等遗传材料开展细胞遗传,基因、分子标记及其连锁群的染色体定位研究,比较FISH物理作图研究,构建大白菜的基因物理图谱,十字花科作物的比较基因组研究,新种质与新品种培育等研究;2.蔬菜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以芸苔属白菜类、甜(辣)椒、茄子等为主要物种,采用常规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手段,以优质、抗病、丰产为主要育种目标,开展种质资源评价、创新和利用研究。
(二)蔬菜栽培方向1.设施蔬菜与无土栽培针对国内外设施蔬菜栽培和无土栽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方向致力于适合我国北方设施蔬菜生产和无土栽培基础理论及配套生产技术研究,重点从事园艺设施环境变化规律、无土栽培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蔬菜生育的关系研究、设施和无土栽培高产稳产高效栽培的理论与配套技术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等研究。
2.蔬菜栽培生理与营养品质以蔬菜栽培生理研究为核心,从逆境生理、光合生理、水分生理等方面多方位深入研究提高蔬菜生产力的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以硝酸盐为主的蔬菜产品品质的形成机制及调控技术。
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农艺与种业领域的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行业管理人才,具备独立开展农业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模式1.学制:全日制2年制硕士研究生,含学术期和实践期。
2.培养方式:理论学习、科研实践、实习和论文写作。
3.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授课、讨论、实验、实践、个别指导等。
三、培养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农艺学导论-作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植物育种学-植物遗传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环境与资源管理2.专业选修课程:-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应用-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科学与管理-农业气象学-农业信息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机械与设备-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3.实践教学:-农场实习:学生需在农业生产基地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实习,熟悉农业生产管理和现代农业技术。
-实验课程: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亲自进行科研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农艺与种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通过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特定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2.实习实践:完成农场实习任务,熟悉农业生产管理和现代农业技术;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论文撰写: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水平。
4.专业素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五、学位授予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院决定,授予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六、学业评价与辅导1.学业评价:根据课程考试、实习实践报告和科研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2.学业辅导: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科研中的问题。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本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农业高级人才,具备在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管理和农业企业管理等领域从事高层次的实践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
1. 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2.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具备扎实的农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解决实际问题。
4.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团队完成任务。
5. 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三、课程设置
1. 必修课程:农业生态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经济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机械化等。
2. 选修课程:农业保护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农业食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四、实践教学
1. 实习: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需求,安排实习岗位和实习时间,
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践能力。
2. 实验:开设相关实验课程,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3. 科研:开展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毕业要求
1.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2.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领域的工作。
3.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团队完成任务。
4. 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424)培养方案(10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农业科学基础扎实,通晓作物生长发育基本理论、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性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从事植物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控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3、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统计分析软件、信息分析软件等在农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4、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水平。
5、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6、具有比较扎实的作物学、园艺科学和有害生物防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通过作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理论、遗传育种、病虫草防控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训练后,具有作物栽培育种、良种繁育与经营管理及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能力。
7、初步具有本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8、具有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和产品营销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具有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10、及时了解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土壤肥料、病虫杂草防治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学习期限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年限,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
学位:农学学士四、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经济管理、生物统计学、农业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等。
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80.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公共必修课48.5学分,专业必修课5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4学分,专业方向限选课18学分,公共任选课10学分(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类2学分,艺术素养类2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
作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政治思想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能独立胜任作物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业务及技术管理工作。
.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术方向作物学从基因型和环境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等角度上阐明并揭示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科学。
通过理论与技术及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拓展,作物学一级学科建立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种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方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研究作物生产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该学科方向以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区域布局、资源配置、精准设计、个体培育、群体优化、系统调控、集成示范等为技术手段,进行作物生产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并进行技术模式的区域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是特别注重生产实践的应用性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硕士学位课
外国语(硕一外)
3
硕士学位课
S001209
自然辩证法
2
硕士学位课
S001208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硕士学位课
S020508
分子生物学
3.5
秋
硕士学位课
S010503
园艺学实验技术*
2
春
硕士学位课
S010602
高级蔬菜生理学*
2
春
硕士学位课
蔬菜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学院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培养类别
硕士
学科、专业代码
090202
一级学科名称
园艺学
二级学科名称
蔬菜学
基本学习年限
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1学分;培养环节7学分
研究方向
1.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2.蔬菜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3.蔬菜设施环境与无土栽培研究
S010603
高级蔬菜育种学*
2
秋
设施方向除外
硕士学位课
S010604
蔬菜学Seminar*
2
春
硕士学位课
S010605
高级设施园艺学*
2
秋
设施方向学位课
硕士选修课
S010606
蔬菜生物技术
1.5
春
硕士选修课
S010607
蔬菜品质
1
春
硕士选修课
S010608
蔬菜蔬菜学研究专题
2
秋
硕士选修课
S010611
设施园艺新技术
2
秋
硕士选修课
S010612
温室环境测试新技术
1.5
秋
培养环节及要求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要求
培养环节安排时间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同学校要求
课程学习计划:入学1个月内;论文工作计划:第二学期
2.开题报告
同学校要求
第二学期末
2
3.学术交流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
2
4.实践教育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
2
5.专业外语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
1
6.中期考核
同学校要求
第三学期初
7.论文中期检查
同学校要求
第五学期末
8.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生补修本学科主干课程
由导师制定
中期考核前
9.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篇研究论文。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