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M雾状黄蓝共阴

合集下载

尘肺的x线诊断分级标准

尘肺的x线诊断分级标准

尘肺的x线诊断分级标准一、概述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导致的肺部疾病,通常伴随着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

X线诊断是尘肺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肺部影像学表现,可以对尘肺进行分级。

本标准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分级方法,以便于临床医生、影像学家和相关机构对尘肺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估。

二、分级标准1. 0级:无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改变。

此阶段无尘肺病变,但存在易患因素,如长期职业暴露、既往职业史等。

2. 一级:肺部有局限性小阴影或小结节,但未出现弥漫性病变。

此阶段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但需要定期观察。

3. 二级:肺部出现弥漫性阴影,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或模糊。

此阶段肺功能可能受到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4. 三级:肺部弥漫性阴影加重,出现结节状或网状阴影,伴有肺气肿等改变。

此阶段肺部功能明显受损,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5. 四级:肺部弥漫性病变严重,出现大量结节状或网状阴影,伴有明显肺气肿等改变。

此阶段病情严重,需要积极治疗和护理。

三、诊断要点在进行尘肺X线诊断时,应关注以下要点:1. 患者职业史和既往病史,包括长期职业暴露和既往肺部疾病史。

2. 影像学表现,包括肺部阴影的范围、密度、形态和分布等。

3.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

4. 实验室检查,包括肺功能测试、痰液检查、血液检查等。

5. 综合以上信息,对尘肺进行分期和分级。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尘肺X线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诊断前应充分告知患者诊断过程和可能的结果,以取得患者配合。

2. 应遵循放射防护原则,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3. 对于疑似尘肺患者,应进行多次X线检查,以便于观察病情变化。

4.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训练等。

5.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尘肺病变。

五、总结本标准提供了一种尘肺的X线诊断分级方法,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影像学家和相关机构对尘肺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估。

玻璃和玻璃制品透射雾度测定方法

玻璃和玻璃制品透射雾度测定方法

玻璃和玻璃制品透射雾度测定方法玻璃和玻璃制品透射雾度是指光线通过材料时受到散射的程度。

雾度测定是评估玻璃和玻璃制品透明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是50条关于玻璃和玻璃制品透射雾度测定方法的详细描述:1. 根据ASTM D1003-13a标准,使用透射雾度计来测量玻璃和玻璃制品的透射雾度。

2. 准备需要测量的玻璃或玻璃制品样品。

3. 将样品放置在透射雾度计的透射通道中。

4. 调整透射雾度计的参数,如光线强度和测量时间。

5. 开始测量,记录透射雾度计显示的数值。

6. 对于较大的样品,可以使用可移动式透射雾度计进行测量。

7. 确保测量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部光线影响测量结果。

8. 对于长时间测量,注意保持透射雾度计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9. 在进行测量之前,清洁透射雾度计的透射通道,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0. 对于有色玻璃或玻璃制品的测量,可以考虑调整透射雾度计的参数或使用滤光片进行校正。

11. 对于不同类型的玻璃或玻璃制品,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12. 使用合适的测量单位来记录和报告透射雾度测量结果,如百分比或其他符合标准的单位。

13. 对于大批量的玻璃或玻璃制品,可以考虑使用自动化仪器进行透射雾度测量。

14. 确保透射雾度计的标定和校准工作得到定期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5. 在进行测量前,对于不透明或含有颗粒物的样品,需事先处理或准备合适的样品形式。

16. 在测量过程中,确保样品和透射雾度计之间的接触良好,以避免干扰测量结果。

17. 对于较薄的玻璃或玻璃制品,可以考虑使用反射雾度测量方法来评估透射雾度。

18. 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探测器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19. 对于曲面或不规则形状的玻璃或玻璃制品,可以考虑使用透射雾度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20. 在进行测量前,注意样品表面的净化和处理,以避免因表面缺陷或杂质而影响测量结果。

21. 根据需要调整测量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以达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雾化吸入药物解析

雾化吸入药物解析

雾化吸入药物解析2014-11-07 18:28 来源:丁香园作者:liud字体大小- | +雾化吸入治疗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使药物直接到达气道或者肺脏,相较全身用药所需剂量较小,药物起效时间较口服药物快,副作用相对较少,因此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

但是哪些药物可以雾化吸入,剂量怎样,如何选择雾化器,谈到这些问题,是不是真真儿脑子里一片像雾像雨又像风了?当决定采用雾化吸入治疗时, 必须同时决定使用哪一种吸入装置。

目前主要的雾化吸入装置有喷射雾化器(主要为氧气驱动)和超声雾化器两种, 两者之间各有优缺点,见下表(单击表格查看清晰原图哦)。

超声雾化器和气动式雾化器产生的气雾粒子其MMAD理论上都可以在1-5um的,都可以达到肺泡的。

但是相比之下超声雾化器产生的气雾粒子更加稳定一点,气动式雾化器产生的粒子影响因素太多了。

但是超声雾化器改变药物药物活性也是导致其应用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的原因。

对于有缺氧的病人做雾化治疗时应该用氧气驱动的射流雾化器,若没有痒驱雾化器,用超声雾化器等,最好在病人吸入管内加上氧气,否则会加重缺氧。

目前医院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 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抗菌药物等。

一、糖皮质激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可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肺功能, 控制气道炎症, 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以及降低死亡率。

此外,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规律治疗同样适用于重度伴频繁急性加重的COPD 患者。

但是地塞米松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地塞米松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进入体内后须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

地塞米松结构上无亲脂性基团, 水溶性较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治疗作用。

由于雾化吸入的地塞米松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 导致肺内沉积率低, 气道内滞留时间短, 难以通过吸入而发挥局部抗炎作用。

另外, 由于其生物半衰期较长, 在体内容易蓄积, 对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也增强, 因此不推荐使用。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解读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解读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解读《尘肺病诊断标准》(GBG70—2009)标准片阅片解读概述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GBG70—2009)》由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卫生部批准。

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

新标准明确规定,必须用传统高千伏胸片作为尘肺检查诊断的标准用片。

尘肺病诊断结论的表述是:具体尘肺病名称+期别,如矽肺一期、煤工尘肺二期等。

概述观察对象: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

关于动态观察胸片:尘肺X线影象学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动态系列胸片可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规定只有一张胸片不宜作出确诊。

但特殊情况下,如确有把握能够排除其它疾病,或有病理检查结果,亦可考虑作出诊断。

?尘肺病诊断原则尘肺诊断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确切的职业性粉尘接触史。

尘肺病人虽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某些实验室检查的异常,但均不具有明确的特异性,因此只能作为尘肺诊断的参考。

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重点是排除其它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癌及其它各种弥漫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含铁血红素沉着症等。

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方可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新标准规定的尘肺X射线分期中的小阴影的总体密集度,是在对小阴影密集度分肺区判定的基础上对全肺小阴影密集度的一个总体判定。

判定方法是以最高肺区的密集度作为总体密集度,以4大级分级表示。

根据需要,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时可使用4大级分级或12小级分级。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一、无尘肺(代号O)1.O: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2.O+: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者。

二、一期尘肺(代号Ⅰ)1.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2.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 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SIGMA Photo Pro 说明书

SIGMA Photo Pro 说明书

警告 !!
請不要將本產品內附之光碟放在音頻光碟播放器內。如使用本產品內附之光碟放在 音樂光碟播放器內,並利用耳筒聆聽,可能令聽力受損。而使用本產品內附之光碟放在音 樂光碟播放器內,亦可能令喇叭損壞。
請閣下嚴謹地使用本數碼相機拍攝照片,請勿使用任何方式以觸犯國際及本地版權法例及 規條。另外,本產品純供個人拍攝用途。在攝影陳列、論証示範、商業性展覽時,必需遵 守其版權及法定權上的守則。
在 SIGMA Photo Pro 以外重新命名 ..............................................................19
5.5 選取圖像
19
選擇單一圖像 ................................................................................................19
iii
目錄
在主視窗內用幻燈片展示觀看圖像。 ........................................................21
6
圖像檢視
22
6.1 檢視視窗
23
開啟檢視視窗 ................................................................................................23
從充電池轉換至 AC 交流電 (SD9/SD10) .....................................................11
當軟件在運行中連接相機 (SD9/SD10).........................................................11

胸部CT读片扫盲知识教程文件

胸部CT读片扫盲知识教程文件

CT图象特点
二 CT值
X线图像可反映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如 高密度和低密度,但没有量的概念。CT图像 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而且还 可依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 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CT值代表X线穿 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每种物质的CT值 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衰减系数之差 再与水的衰减系数相比之后乘以1000, 即: 某物质CT值=1000×(u—u水)/ u水
同一病灶,依所在器官(周围背景)不同, 所测定的CT值有所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称为周 围间隙现象。
CT图象特点
五 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CT的分辨率分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是判断CT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两个指标。
空间分辨率 是指对物体结构大小(几何尺 寸)的鉴别能力,通常用每厘米内的线对数 (LP/cm)或用可辨别最小物体的直经(mm) 来表示,它与构成图像的像数有关,像数小而多,
见正常小淋巴结呈椭圆形。后部肺 野为双肺的下叶尖段。
1右下叶背支血管(A6) 2右上叶后支血管(A2) 及尖支
(A1) 3右肺动脉 4 右上叶前支动脉(A3) 5前纵隔联合线(双肺前段相邻) 6左上叶前支动脉(A3) 7左上叶尖后支动脉(A1 + 2) 8. 左肺动脉 9. 左下叶背支动脉(A6)
平扫
增强
CT检查技术
二 高分辨力CT扫描
高分辨力CT(HRCT)是指在较短时间内, 取得良好空间分辨力CT图象的扫描技术。
对CT机有如下要求: 1、 固有空间分辨力小于0.5mm; 2、图象重建用高空间分辨力算法; 3、薄层扫描,层厚为1~1.5mm; 4、 矩阵用512×512。 HRCT可清楚显示微小的结构及密度差大的 组织如肺间质、听骨链等,明显优于普通CT。

管道环焊缝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最少透照次数的确定

管道环焊缝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最少透照次数的确定

国内现行的数字射线成像检测常用标准主要有GB/T 3323.2-2019,NB/T 47013.11-2015和SY/T 4109.5-2013等,选择管道环焊缝数字射线成像的最少透照次数时几乎都是参照胶片射线检测标准,但是直接引用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平板探测器呈刚性,无法像胶片一样紧贴焊缝,且出于对平板探测器安全的考虑,其需要与焊缝表面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存在的几何放大效应远远大于胶片检测,因此必须要考虑进行搭接,以避免漏检的情况发生。

此外,平板探测器有效成像长度很有限,常用的大面积平板探测器有效成像长度约为300mm,这就进一步影响了透照次数。

管道环焊缝射线检测的主要透照方式为双壁单影透照和中心内透照两种,从理论或标准角度考虑,两种方式最少透照次数所涉及的控制指标主要有几何不清晰度、横向裂纹检出角、几何放大倍数比、平板探测器的有效成像长度以及X 射线机辐射场范围等,技术人员依据标准SY/T 4109.5-2013分别对两种透照方式影响透照次数的控制指标进行逐条分析。

1双壁单影透照方式最少透照次数的计算图1 双壁单影透照布置示意利用数字射线成像技术对环焊缝进行双壁单影透照的透照布置如图1所示,图中L′1为射线焦点到有效部位端点源侧表面连线的垂直距离;L′2为有效部位端点源侧内表面到探测器接收面的垂直距离;Φo为管道外径;Φi为管道内径;d 为射线机有效焦点尺寸;T为管道公称厚度;H为射线焦点到源侧管道外壁的最小距离;h为探测器侧管道外壁到探测器的最小距离;α为最大一次长度对应的半圆心角;α′为有效评定长度对应的半圆心角;k为透照厚度比;L为探测器有效成像长度;L eff为数字图像上的有效评定长度;F为射线焦点到平板探测器的距离。

01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最少透照次数N1图1中,线段AC≈GI,则:根据标准SY/T 4109.5-2013要求有:则解出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最少透照次数为:02满足K值(控制横向裂纹检出角)的最少透照次数N2可以采用公式计算或直接查标准附录的最少透照次数图来确定最少透照次数N2。

北京冬春和夏初季节大气O 3 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北京冬春和夏初季节大气O 3 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第31卷㊀第3期2018年3月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Vol.31ꎬNo.3Mar.ꎬ2018收稿日期:2017 ̄03 ̄06㊀㊀㊀修订日期:2017 ̄12 ̄04作者简介:谷雨(1972 ̄)ꎬ女ꎬ内蒙古呼和浩特人ꎬ正高级工程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沙尘暴监测及防治研究ꎬguyu123456@126.com.∗责任作者ꎬ郑有飞(1959 ̄)ꎬ男ꎬ江苏无锡人ꎬ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气象环境及气候变化研究ꎬzhengyf@nuist.edu.cn基金项目: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o.20150904ꎬ20150940)ꎻ首都蓝天行动培育项目(No.Z17110000617002)SupportedbyPublicWelfareProgramofMinist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ofChina(No.20150904ꎬ20150940)ꎻBeijingBlueSkyActionCultivationProjectꎬChina(No.Z17110000617002)谷雨ꎬ高庆先ꎬ马占云ꎬ等.北京冬春和夏初季节大气O3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8ꎬ31(3):457 ̄464.GUYuꎬGAOQingxianꎬMAZhanyunꎬetal.Vertic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atmosphericozoneinBeijinginwinterꎬspringandearlysummer[J].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18ꎬ31(3):457 ̄464.北京冬春和夏初季节大气O3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谷㊀雨1ꎬ3ꎬ高庆先4ꎬ马占云4ꎬ张艳艳5ꎬ刘㊀婷2ꎬ郑有飞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ꎬ江苏南京㊀2100442.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ꎬ江苏南京㊀2100443.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ꎬ内蒙古呼和浩特㊀010010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ꎬ北京㊀1000125.河北廊坊市气象局ꎬ河北廊坊㊀065000摘要:为探究北京地区不同季节大气O3浓度垂直分布特征ꎬ于2010年12月1日 2011年3月31日(冬春季)和2011年5月7日 6月9日(夏初)ꎬ在北京北部地区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ꎬ利用第三代移动式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系统ꎬ对φ(SO2)㊁φ(NO2)以及φ(O3)和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垂直方向和垂直剖面进行试验观测ꎬ并结合天气要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φ(O3)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ꎬ表现为夏季>春季>冬季ꎬ同时晴天㊁微风㊁逆温条件等气象背景是O3污染过程出现的主要气象因素ꎬ在微风和南风的情况下ꎬ会出现高φ(O3)带ꎬ在北风影响情况下ꎬφ(O3)相对较低ꎬ雨水冲洗的作用对φ(O3)分布也有明显的影响ꎻ②φ(O3)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ꎬφ(O3)峰值一般出现在14:00 18:00之间ꎬ谷值则出现在22:00 翌日09:00之间ꎻ③φ(O3)垂直分布呈现单峰㊁双峰㊁多峰型分布等多种垂直分布特征ꎬ10km以上高空这3种分布特征均有出现ꎬ但是在5km以下的近地面φ(O3)垂直和斜程分布基本呈现多峰型ꎬ斜程方向上φ(O3)的高低与下垫面及其所排放的O3前体物有密切的关系ꎻ④φ(O3)垂直分布呈现一定的不均匀性ꎬ其数值范围浮动比较小ꎬ最大值之间相差30ˑ10-9.研究显示ꎬφ(O3)垂直规律主要表现出两种分布特征ꎬ一种是在3~5km处有高浓度的堆积区ꎬ另一种则没有明显高值堆积区.关键词:移动式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系统ꎻO3ꎻ季节ꎻ垂直分布ꎻ北京中图分类号:X651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 ̄6929(2018)03 ̄0457 ̄08文献标志码:ADOI:10 13198∕j issn 1001 ̄6929 2017 04 16Vertic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AtmosphericOzoneinBeijinginWinterꎬSpringandEarlySummerGUYu1ꎬ3ꎬGAOQingxian4ꎬMAZhanyun4ꎬZHANGYanyan5ꎬLIUTing2ꎬZHENGYoufei2∗1.School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ꎬ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ꎬNanjing210044ꎬChina2.JiangsuKeyLaboratoryofAtmosphereEnvironmentMonitoring&PollutionControlꎬNanjing210044ꎬChina3.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erStationofInnerMongoliaAutonomousꎬHuhhot010010ꎬChina4.Chinese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Beijing100012ꎬChina5.MeteorologicalBureauofLangfangofHebeiProvinceꎬLangfang065000ꎬChinaAbstract:Basedonthethirdgenerationmobileatmosphericlaserradarsystemꎬφ(O3)wasmeasurefromDecember1stꎬ2010toMarch31stꎬ2011andfromMay7thtoJune9thin2011ꎬinChinese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locatedinthenorthofBeijingꎬtostudythevertic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φ(O3)inspringꎬsummerandwinter.Theresultsshowφ(O3)highestvalueinsummerandthelowestvalueinwinterThecontrolfactorofozonepollutionisthemeteorologicalbackground(sunnydayꎬgentlebreezeandinversionconditions).Thediurnalvariationofφ(O3)showedasinglepeakandvalley.Thepeakofφ(O3)appearedbetween14:00and18:00intheafternoonꎬandthevalleyofφ(O3)appearedbetween22:00and09:00ofnextday.Alsoꎬthesinglepeakꎬthedouble ̄peak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1卷andthemulti ̄peakwereappearedintheverticaldistributionofφ(O3)above10km.Howeverꎬtheverticalandobliquedistributionsofφ(O3)mainlyappearedmulti ̄peakbelow5kmꎬandtheskewdistributionofφ(O3)iscloselyrelatedtotheunderlyingsurfaceandO3ᶄsprecursors.Theverticledistributionofφ(O3)wasinhomogeneitiesꎬbutthediffrerenceofφ(O3)was30ˑ10-9.Theverticallawofφ(O3)mainlyexhibitstwo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ꎬoneistheaccumulationareawithhighconcentrationat3 ̄5kmꎬandtheotherisnoobvioushighvalueaccumulationarea.Keywords:mobileatmosphericlaserradarsystemꎻO3ꎻseasonallyꎻverticaldistributionꎻBeijing㊀㊀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活动的加剧ꎬ大量废气㊁烟尘等污染物持续排入大气中ꎬ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ꎬ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地区ꎬ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1 ̄3].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 大气十条 )ꎬ2016年中国工程院对 大气十条 进行中期评估ꎬ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显示 我国重点区域大气臭氧污染问题显现 .尽管大气对流层中O3约占O3柱总量的10%[4]ꎬ但其浓度的增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严重影响.作为光化学烟雾中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ꎬO3引起了普遍关注[5 ̄7].20世纪70年代ꎬ学者[8 ̄12]提出了O3主要是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结果.Lam等[13]发现ꎬO3除了与其发生光化学反应的前体物相关外ꎬ还与气象因素相关.安俊琳等[14]给出了北京近地面O3与NO㊁NO2间的相关关系.自然排放㊁人为产生及大气中化学反应生成的NMHCs(non ̄methanehydrocarbonꎬ非甲烷烃)㊁CO和NOx等O3前体物对地面φ(O3)的变化有显著影响.激光雷达是一种主动式现代光学遥感设备ꎬ更适用于大气污染物的探测.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差分方法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垂直测量.在紫外光谱范围内ꎬ大量的微量气体种类如SO2㊁NO㊁NO2和O3浓度已经被差分技术成功地测量出来.差分激光雷达(DIAL)是一种适合于重复性测量大气痕量气体的先进仪器ꎬ已成为大范围快速检测大气环境的新一代高技术手段[15 ̄16].不仅能够准确地测量对流层大气φ(SO2)㊁φ(NO)㊁φ((NO2)和φ(O3)ꎬ还能够进行平流层φ(O3)的测量.差分激光雷达是目前进行高空大气污染物测量的最有效㊁快捷以及精确的手段[17 ̄18].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研制O3激光雷达ꎬ并利用其开展观测[19 ̄20].对流层O3是短生命期的温室气体ꎬ时空变化幅度很大ꎬ而激光系统的优势是可探测污染物的垂直廓线和空间变化ꎬ弥补了常规空气质量监测只能得到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不足.该研究基于第三代移动式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系统ꎬ在北京北部地区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ꎬ对冬春2010年12月1日 2011年3月31日和夏初的2011年5月7日 6月9日分别进行了80和34d的垂直方向和垂直剖面的观测ꎬ探索表征地面以及空间的污染物分布状况ꎬ揭示北京冬春和夏初季节大气O3的垂直分布特征ꎬ以期对 大气十条 实施前后北京市大气环境O3污染的整体评估提供一定技术和数据支撑.1㊀监测系统及方案1 1㊀移动式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系统介绍移动式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系统(AML ̄3) 是在第一代和第二代车载式测污激光雷达(AML ̄1和AML ̄2)的基础上[21 ̄23]ꎬ特别研制的包括车载测污激光雷达和地面监测系统在内的系统ꎬ主要应用于对大气污染物空间结构的观测.监测的大气污染物包括大气气溶胶㊁SO2㊁NO2和O3四种ꎬ并能得到细颗粒物的粒径谱分布ꎬ同时还可对常规的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具体参数见文献[24 ̄25].1 2㊀监测方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40 04ʎN㊁116 41ʎE)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外ꎬ距市区约24km(直线距离15 49km)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楼西北约100mꎬ周边多为写字楼和居民区ꎬ距西面(观测方向)直线距离约100m处为安立路ꎬ约2km以外以森林公园或绿地为主(见图1)ꎬ可较好地反映北京市大气环境.观测时间为冬末春初的2010年12月1日 2011年3月31日和春末夏初的2011年5月7日 2011年6月9日.激光雷达测量时间分别为80和34d.首先进行O3和SO2的测量ꎬ之后为NO2ꎬ最后为气溶胶ꎬ每种污染物测3组ꎬ不同污染物之间观测间隔约为4~5minꎬ每天的观测顺序一致ꎬ因此每天得到的各大气污染物的观测时间比较接近.由于受到周围高层建筑的影响ꎬ选择最低俯仰角10ʎꎬ最高俯仰角90ʎ.同时ꎬ受观测条件影响ꎬ2011年2月25日之前为 激光雷达车位置1 ꎬ之后迁至 激光雷达车位置2 ꎬ二者距离约200m(见图1)ꎬ对于该研究垂直观测影响可以忽略.其中ꎬ 激光雷达车854第3期谷㊀雨等:北京冬春和夏初季节大气O3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㊀㊀㊀图1㊀监测点位置和探测方向示意Fig.1Monitoringpointlocationanddetectiondirectiondiagram位置1 ꎬAML ̄3车头向东ꎬ约西偏北50ʎꎻ 激光雷达车位置2 ꎬAML ̄3车头向南ꎬ约西偏南20ʎ.在扫描测量中ꎬ扫描测量方向控制是通过控制扫描平镜的俯仰和方位转动来实现的ꎬ在车载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监测系统的水平及方位确定后ꎬ三维扫描测量的水平方位控制精度和俯仰角控制精度都能达到1ʎ.在进行剖面测量时主要是进行俯仰角10ʎ~90ʎ的测量ꎬ每隔10ʎ测量一组数据ꎬ进行插值得到最后整个剖面的结果数据.观测内容包括:进行φ(SO2)㊁φ(NO2)以及φ(O3)和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垂直方向的试验观测ꎻφ(O3)和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斜程方向的试验观测ꎻφ(O3)和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剖面的试验观测.图2㊀2011年5月7日 6月9日近地面大气中φ(O3)的时间演变Fig.2Theconcentrationofnear ̄surfaceatmosphericozoneevolvedfromMay7thtoJune9thin20112㊀结果与讨论2 1㊀φ(O3)的时间演变特征近地面φ(O3)的趋势变化有很强的区域性ꎬ或仅限于某一给定区域[26].从2011年5月7日 6月9日近地面φ(O3)时间演变分析 见图2(a) 可以看出ꎬ观测期间出现4次明显高φ(O3)的污染过程ꎬ分别是5月27 29日㊁6月2 3日㊁6月5 6日和6月8 9日ꎬ从气象要素的记录来看这几天均出现微风的气象条件ꎬ说明虽然臭氧的前体物的排放是决定φ(O3)高低的主要因子ꎬ但是晴天㊁微风㊁逆温条件等气象背景是臭氧污染过程是否出现的控制因子.2011年5月20 22日φ(O3)比较低ꎬ小于3ˑ10-9ꎬ一个原因是因为时逢周末ꎬ上路机动车相对较少ꎬO3形成的前体物排放量减少ꎬ虽然期间出现晴天的天气状况ꎬO3的生成相对较少ꎬ此外ꎬ期间出现有3~4级的北风ꎬ扩散条件相对好ꎬ从而导致近地面φ(O3)降低.同样是周末的5月27 29日却由于出现微风㊁逆温层较低和扩散条件差的天气过程ꎬ导致近地面φ(O3)较高.在夏初季节的观测期间ꎬ白天φ(O3)>80ˑ10-9的情景仅出现两次ꎬ而绝大部分时段φ(O3)低于20ˑ10-9ꎬ高于20ˑ10-9的情景主要出现在10:00 20:00之间.从2011年5月7日 6月9日近地面φ(O3)日变化 见图2(b) 可以看出ꎬφ(O3)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ꎬ从08:00开始ꎬφ(O3)开始上升ꎬ09:00 22:00的φ(O3)相对较高ꎬ峰值一般出现在14:00 18:00之间ꎬ谷值则出现在22:00 翌日09:00之间ꎬ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2 2㊀φ(O3)的垂直廓线954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1卷已有研究[27]表明ꎬ大气φ(O3)垂直分布特征ꎬ高空一般呈现单峰型㊁双峰型和多峰型ꎬ近地面多呈现多峰型ꎬ并且不同层其分布很不均匀ꎻ中纬度温带多出现双峰型和多峰型ꎬ北京一年四季均可见.O3分压极大值冬季大于夏季ꎻ夏季比冬季高度约抬升3kmꎬ冬季廓线结构比较复杂ꎬ往往出现双峰和多峰型.2011年5月11日 6月9日不同天气形势下φ(O3)日变化的垂直分布如图3所示.选择分析的天气情况:①多云ꎬ北风3~4级转5~6级(5月11日)ꎻ②晴天ꎬ南风3~4级(5月16日)ꎻ③晴天转阴ꎬ微风(5月19日)ꎻ④晴天转多云ꎬ南风3~4级(5月22日)ꎻ⑤阴天转雷阵雨ꎬ微风(6月5日)ꎻ⑥晴天ꎬ微风(6月8日).从图3可以看出ꎬ多云㊁北风3~4级转5~6级的情况下(5月11日)ꎬφ(O3)为低值ꎬ日变化呈单峰型ꎬ最高值(14:00 15:00)出现分层现象ꎬ第一层在900~1100m左右ꎬ第二层为1500~2000mꎻ在晴天ꎬ南风3~4级(2011年5月16日)的情况下ꎬ午后(13:00以后)低层出现高φ(O3)带ꎬ厚度在400~500mꎬ该高浓度带持续到午夜ꎻ在晴天转阴ꎬ微风(2011年5月19日)的情况下ꎬφ(O3)日变化出现双峰多层分布ꎬ高φ(O3)分别出现在午前(10:00 11:00)和午后(14:00 18:00)ꎬ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多层分布ꎻ在晴天转多云ꎬ南风3~4级(2011年5月22日)的情况下ꎬφ(O3)呈现单峰型ꎬ峰值持续6~7hꎬ午后(15:00 17:00)出现整层高φ(O3)分布ꎬ垂直方向至2000mꎻ在阴天转雷阵雨ꎬ微风(2011年6月5日)的情况下ꎬ由于雨水冲洗的作用ꎬφ(O3)呈现单峰分布ꎬ垂直方向可达2500mꎻ在晴天ꎬ微风(2011年6月8日)的情况下ꎬ在高层1500~2000m出现一个高φ(O3)带.图3㊀不同天气形势下φ(O3)垂直廓线的日变化Fig.3Theverticaldistributionofozoneondifferentialweathersituation㊀㊀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ꎬ在微风和南风的情况下ꎬ会出现高φ(O3)带ꎬ在北风影响情况下ꎬφ(O3)相对较低ꎬ呈现出典型的单峰日变化分布.雨水冲洗的作用对φ(O3)分布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2 3㊀φ(O3)的斜程空间分布由于受到建筑和树木的影响ꎬ无法测量水平方向的φ(O3)ꎬ因此我们采用扫描角度10ʎ的斜程数据来说明水平方向的φ(O3)分布状况.阴天条件下大气辐射较弱ꎬ穿越云层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较少ꎬφ(O3)较低ꎬ甚至在阴天严重的情况下ꎬ无法得到准确的φ(O3)数据.φ(O3)斜程分布结果如图4所示ꎬAML ̄3水平探测的距离一般在4kmꎬ在不同日期监测到的φ(O3)斜程廓线有明显的不同.水平方向φ(O3)呈现明显的不均匀性ꎬ最小值为7ˑ10-9ꎬ最大值为69ˑ10-9.φ(O3)水平不均匀性除了与其前体物的排放有关外ꎬ与当日的气象条件密不可分.从监测点1位置可以看出ꎬ激光发射的路径途经南北方向交通主干线的北064第3期谷㊀雨等:北京冬春和夏初季节大气O3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㊀㊀㊀图4㊀φ(O3)的斜程分布Fig.4SkewdistributionofO3concentration苑路 小清河 商用两用楼群 绿地等ꎬ而监测点2激光发射的路径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果园 北苑路 安立路 奥森公园等ꎬ两条路径虽然方向不同ꎬ途径的下垫面不同ꎬ但是都有共同的交通要道和植被较多的绿地.从φ(O3)斜程的分布来看ꎬ斜程方向上φ(O3)出现高低起伏的现象ꎬ这与途径下垫面及其所排放的O3前体物有密切的关系.此外ꎬ不同污染物图5㊀φ(O3)垂直分布类型ⅠFig.5TypeⅠofO3concentrationverticaldistribution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对φ(O3)产生影响.2011年2月24日北京出现了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ꎬ期间的ρ(PM2 5)和φ(SO2)都是在监测时段内所选8个样本中最高ꎬ由于O3与NOx存在光化学平衡关系ꎬ此消彼长ꎬ所以φ(O3)是8个所选样本中最小的ꎬ其范围在5ˑ10-9~25ˑ10-9之间.从斜程方向φ(O3)分布来看ꎬ在距监测站点3km左右处一般会出现φ(O3)高值ꎬ可以由图1站点周边环境分布看出ꎬ距离监测站点3km处多为森林公园或绿地ꎬ且观测时间均为冬季ꎬ光化学反应与春夏相比较弱(源)ꎬ且受到交通源排放的NO 滴定作用 较小(汇)ꎬ所以使得此处φ(O3)较高.2 4㊀φ(O3)垂直方向分布大气O3污染非常复杂ꎬ在垂直方向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ꎬ并呈现出非均匀的分布结构特征.对流层的间歇性和粗糙度要比平流层小的多[28].对流层以及平流层整体的φ(O3)分布呈现先减少直至对流层顶ꎬ然后出现增加㊁再减少的多层分布.在对试验观测数据进行整理时发现其垂直分布规律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见图5㊁6).垂直方向φ(O3)分布的间歇性和粗糙度比斜程方向的要小.由图5可以看出ꎬφ(O3)垂直分布呈现多峰型分布ꎬ表现为上高下低ꎬ有明显的高空堆积区ꎬ其高度基本出现在164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1卷3~5km.下部φ(O3)都集中在20ˑ10-9~40ˑ10-9之间ꎬ上部φ(O3)最大可达100ˑ10-9.由图6可以看出ꎬφ(O3)垂直分布也呈现多峰型分布ꎬ呈现多层次结构[29]ꎬ但不同的是其高空堆积区并不明显ꎬ类似于同轴振荡ꎬ基本集中在20ˑ10-9~40ˑ10-9之间ꎬφ(O3)差值要比图5给出的样本小的多.在国内观测到的最大φ(O3)比部分发达国家观测到的峰值还大[30].在冬季近地面极大值层的φ(O3)与位势高度的变化有同位相关系ꎬ并受偏北风影响[31 ̄32].2 5㊀φ(O3)空间剖面分布图6㊀φ(O3)垂直分布类型ⅡFig.6TypeⅡofO3concentrationverticaldistribution图7㊀φ(O3)的剖面分布Fig.7φ(O3)profiledistribution㊀㊀对φ(O3)垂直分布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开始ꎬ但是对其空间分布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在试验期间受到光源衰减的影响ꎬ测量样本相对较少ꎬ期间共进行了34个φ(O3)剖面分布的测量.其中12个φ(O3)剖面分布结果如图7所示ꎬ可以看出ꎬφ(O3)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ꎬ其高值区所在的区域264第3期谷㊀雨等:北京冬春和夏初季节大气O3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㊀㊀㊀没有一致性.但是空间φ(O3)的起伏还是相对较小的ꎬ最大值相差30ˑ10-9左右.所选样本中φ(O3)最小峰值出现的日期为2010年12月15日ꎬ为62 6ˑ10-9ꎬ当天风速为9m∕sꎬ相对湿度27%.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2月24日ꎬ为126ˑ10-9ꎬ测量时刻风速为5m∕sꎬ相对湿度25%ꎬ2月21 22日是北京污染很严重的两天ꎬ到24日φ(NO2)和φ(SO2)还是相对较高的ꎬ由于O3与其的光化学平衡关系ꎬφ(O3)应该是相对较小的ꎬ但是在φ(O3)剖面分布中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点.3㊀结论a)观测期间北京市北部地区φ(O3)呈现夏季>春季>冬季ꎬφ(O3)与其前体物排放密切相关ꎬ同时晴天㊁微风㊁逆温条件等气象背景是O3污染过程出现的主要气象因素ꎻ垂直方向上ꎬ春季φ(O3)日变化多出现分层现象ꎬ而夏季分层现象不明显ꎬ近地层与高空φ(O3)日变化较为一致.b)观测期间内φ(O3)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ꎬ从08:00开始ꎬφ(O3)开始上升ꎬ09:00 22:00数值相对较高ꎬ峰值一般出现在14:00 18:00ꎬ谷值则出现在22:00 翌日09:00.c)φ(O3)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布很不均匀ꎬφ(O3)垂直分布呈现单峰㊁双峰㊁多峰型分布等多种垂直分布特征ꎬ10km里以上高空这3种分布特征均有出现ꎬ但是在5km以下的近地面φ(O3)垂直和斜程分布基本呈现多峰型.d)φ(O3)垂直规律主要表现出两种分布特征ꎬ一种是在3~5km处有高浓度的堆积区ꎬ另一种则没有明显高值堆积区.φ(O3)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不均匀性ꎬ但范围浮动比较小ꎬ最大值之间相差30ˑ10-9.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奇奕轩ꎬ胡君ꎬ张鹤丰ꎬ等.北京市郊区夏季臭氧重污染特征及生成效率[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7ꎬ30(5):663 ̄671.QIYixuanꎬHUJunꎬZHANGHefengꎬetal.PollutioncharacteristicsandproductionefficiencyofozoneinsummertimeatruralsiteinBeijing[J].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17ꎬ30(5):663 ̄671.[2]㊀单源源ꎬ李莉ꎬ刘琼ꎬ等.基于OMI数据的中国中东部臭氧及前体物的时空分布[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6ꎬ29(8):1128 ̄1136.SHANYuanyuanꎬLILiꎬLIUQiongꎬetal.Spatial ̄temporaldistributionofozoneanditsprecursorsovercentralandeasternChinabasedonOMIdata[J].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16ꎬ29(8):1128 ̄1136.[3]㊀高文康ꎬ唐贵谦ꎬ辛金元ꎬ等.京津冀地区严重光化学污染时段O3的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6ꎬ29(5):654 ̄663.GAOWenkangꎬTANGGuiqianꎬXINJinyuanꎬetal.Spatial ̄temporalvariationsofozoneduringseverephotochemicalpollutionovertheBeijing ̄Tianjin ̄HebeiRegion[J].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16ꎬ29(5):654 ̄663.[4]㊀环境保护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EB∕OL].北京:环境保护部ꎬ2016[2017 ̄12 ̄01].http:∕∕www.mep.gov.cn∕xxgk∕hjyw∕201607∕t20160706_357205.shtml. [5]㊀IPCC.Thephysicalsciencebasis ̄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ⅠtothefourthassessmentreportofIPCC[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2007:2 ̄3.[6]㊀LINChuanyaoꎬWANGZifaꎬCHOUCK.AnumericalstudyofanautumnhighozoneepisodeoversouthwesternTaiwan[J].AtmosphericEnvironmentꎬ2007ꎬ41:3684 ̄3701.[7]㊀ZHANGYongxinꎬDUBEYMK.ComparisonsofWRF∕ChemsimulatedO3concentrationsinMexicoCitywithground ̄basedRAMAmeasurementsduringtheMILAGROperiod[J].AtmosphericEnvironmentꎬ2009ꎬ43:4622 ̄4631.[8]㊀XIAOMingꎬDOUGHTYDCꎬSANCHEZKJꎬetal.OzonevariabilityintheatmosphericboundarylayerinMarylandanditsimplicationsforverticaltransportmodel[J].AtmosphericEnvironmentꎬ2012ꎬ46:354 ̄364.[9]㊀LEVYH.Normalatmosphere:largeradicalandformaldehydeconcentrationspredicted[J].Scienceꎬ1971ꎬ173:141 ̄143. [10]㊀CRUTZENPJ.Photochemicalreactionsinitiatedbyandinfluencingozoneinunpollutedtroposphericair[J].Tellusꎬ1974ꎬ26:47 ̄57. [11]㊀CHAMEIDESWLꎬWALKERJCG.Aphotochemicaltheoryoftroposphericozone[J].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ꎬ1973ꎬ78:8751 ̄8760.[12]㊀FISHEMANJꎬCRUTZENP.Theoriginofozoneinthetroposphere[J].Natureꎬ1978ꎬ274:855 ̄858.[13]㊀LAMKSꎬWANGTJꎬWUCLꎬetal.StudyonanozoneepisodeinhotseasoninHongKongandtransboundaryairpollutionoverPearlRiverDeltaregionofChina[J].AtmosphericEnvironmentꎬ2005ꎬ39:1967 ̄1977.[14]㊀安俊琳ꎬ王跃思ꎬ李昕ꎬ等.北京大气中NO㊁NO2和O3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ꎬ2007ꎬ28(4):706 ̄711.ANJunlinꎬWANGYuesiꎬLIXinꎬetal.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NOꎬNO2andO3concentrationsinBeijing[J].EnvironmentalScienceꎬ2007ꎬ28(4):706 ̄711.[15]㊀FIOCCOGꎬBENEDITTIMGꎬMASCHBERGERKꎬetal.Measurementoftemperatureandaerosoltomoleculeratiointhetropospherebyopticalradar[J].NaturePhysicalScienceꎬ1971ꎬ229:78 ̄79.[16]㊀MCELROYJL.VerticalpollutantdistributionsandboundarylayerstructureobservedbyairbornelidarnearthecomplexsouthernCaliforniacoastline[J].AtmosphericEnvironmentꎬ1986ꎬ20(8):1555 ̄1566.[17]㊀张改霞ꎬ张寅超ꎬ胡顺星ꎬ等.车载测污激光雷达对大气边界层气溶胶的斜程探测[J].光学学报ꎬ2004ꎬ24(8):1015 ̄1019.ZHANGGaixiaꎬZHANGYinchaoꎬHUShunxingꎬetal.Slantmeasurementsofatmosphericboundarylayeraerosolwithmobilelidar[J].ActaOpticaSinicaꎬ2004ꎬ24(8):1015 ̄1019. [18]㊀FEMALDFG.Analysisofatmosphericlidarobservationsome364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1卷comments[J].AppliedOpticsꎬ1984ꎬ23(5):625 ̄653.[19]㊀胡顺星ꎬ胡欢陵ꎬ张寅超ꎬ等.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环境SO2[J].中国激光ꎬ2004ꎬ31(9):1121 ̄1126.HUShunxingꎬHUHuanlingꎬZHANGYinchaoꎬetal.DifferentialabsorptionlidarforenvironmentalSO2measurements[J].ChineseJournalofLasersꎬ2004ꎬ31(9):1121 ̄1126.[20]㊀阎逢旗ꎬ胡欢陵ꎬ虞统.用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颗粒物质量浓度和能见度[J].量子电子学报ꎬ2004ꎬ20(1):98 ̄102.YANFengqiꎬHUHuanlingꎬYUTong.Measurementofparticulatemassconcentrationsandatmosphericvisibilitywithanopticalparticlecounter[J].ChineseJournalofQuantumElectronicsꎬ2004ꎬ20(1):98 ̄102.[21]㊀安俊琳ꎬ王跃思ꎬ李昕ꎬ等.北京大气中NO㊁NO2和O3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ꎬ2007ꎬ28(4):706 ̄711.ANJunlinꎬWANGYuesiꎬLIXinꎬetal.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NOꎬNO2andO3concentrationsinBeijing[J].EnvironmentalScienceꎬ2007ꎬ28(4):706 ̄711.[22]㊀张寅超ꎬ胡欢陵ꎬ谭锟ꎬ等.AML21车载式大气污染监测激光雷达样机研制[J].光学学报ꎬ2004ꎬ24(8):1025 ̄1031.ZHANGYinchaoꎬHUHuanlingꎬTANKunꎬetal.Developmentofamobilelidarsystemforairpollutionmonitoring[J].ActaOpticaSinicaꎬ2004ꎬ24(8):1025 ̄1031.[23]㊀曹开法ꎬ胡顺星.AML ̄2车载激光雷达测量边界层污染物分布廓线[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ꎬ2011ꎬ6(2):146 ̄153.CAOKaifaꎬHUShunxing.VerticalprofilesofboundarylayerpollutantsmeasuredbyAML ̄2mobilelidaratHefei[J].JournalofAtmosphericandEnvironmentalOpticsꎬ2011ꎬ6(2):146 ̄153. [24]㊀谷雨ꎬ郑有飞ꎬ高庆先ꎬ等.第三代移动式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监测系统及其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ꎬ2017ꎬ7(6):651 ̄660.GUYuꎬZHENGYoufeiꎬGAOQingxianꎬetal.Thethird ̄generationmovableatmosphericenvironmentlidarmonitoringsystem(AML ̄3)anditsapplication[J].Journal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Technologyꎬ2017ꎬ7(6):651 ̄660.[25]㊀李学彬ꎬ高亦桥ꎬ魏合理.双散射角光学粒子计数器的研制[J].光学精密工程ꎬ2009ꎬ17(7):1528 ̄1534.LIXuebinꎬGAOYiqiaoꎬWEIHeli.Developmentofopticalparticlecounterwithdoublescatteringangles[J].OpticsandPrecisionEngineeringꎬ2009ꎬ17(7):1528 ̄1534.[26]㊀白建辉ꎬ王普才ꎬ王庚辰ꎬ等.北京周边地区主要微量气体的基本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ꎬ2008ꎬ8(9):2323 ̄2330.BAIJianhuiꎬWANGPucaiꎬWANGGengchenꎬetal.BasiccharacteristicsofmaintracegasesinthesurroundingareaofBeijing[J].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ꎬ2008ꎬ8(9):2323 ̄2330.[27]㊀许黎ꎬ石光玉ꎬ周军ꎬ等.大气气溶胶和臭氧的垂直浓度分布[J].过程工程学报ꎬ2004ꎬ4:851 ̄858.XULiꎬSHIGuangyuꎬZHOUJunꎬetal.Verticaldistributionofatmosphericaerosolandozoneconcentrations[J].TheChineseJournalofProcessEngineeringꎬ2004ꎬ4:851 ̄858.[28]㊀王庚辰ꎬ孔琴心ꎬ陈洪滨ꎬ等.北京市上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特征[J].地球科学研究ꎬ2004ꎬ19(5):743 ̄748.WANGGengchenꎬKONGQinxinꎬCHENHongbinꎬetal.CharacteristicsofozoneverticaldistributionintheatmosphereoverBeijing[J].AdvancesinEarthScienceꎬ2004ꎬ19(5):743 ̄748. [29]㊀王雪梅ꎬ符春ꎬ梁桂雄ꎬ等.城市区域臭氧浓度变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ꎬ2001ꎬ14(5):1 ̄4.WANGXuemeiꎬFUChunꎬLIANGGuixiongꎬetal.Studyontheozoneconcentrationinurbanareas[J].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01ꎬ14(5):1 ̄4.[30]㊀王庚辰.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直接测量[J].科学通报ꎬ1992ꎬ37(9):863 ̄864.[31]㊀王卫国ꎬ罗燕ꎬ陈鲁言ꎬ等.中国西南上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结构特征[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4ꎬ26(4):315 ̄319.WANGWeiguoꎬLUOYanꎬCHENLuyanꎬetal.AstructuralmeasurementofozoneverticaldistributioninspringoverKunming[J].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ꎬ2004ꎬ26(4):315 ̄319.[32]㊀王卫国ꎬ杨利群.大气臭氧层的垂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ꎬ1990ꎬ33(6):639 ̄646.WANGWeiguoꎬYANGLiqun.Theresearchofverticalozonedistributionanditsvariation[J].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ꎬ1990ꎬ33(6):639 ̄646.(责任编辑:周巧富)464。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上)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上)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上)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进行细胞分裂实验操作的情况,请分析:实验中甲同学从解离液取出材料,立即染色,结果实验效果很差,乙同学将染色的材料立即放在载玻片上观察,也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放在高倍镜下,花了很多时间找不到细胞,丁同学在正确地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镜检时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无法找到分裂的细胞。

(1)甲操作上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 。

(2)乙操作上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丙操作上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丁找不到分裂的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A、B、C三只烧杯培养同样大小的洋葱头,分别给予下表中的培养条件。

四天后,取A、B C三只烧杯中同样大小的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分别为最多、较少、最少。

培养条件A B C水常换水不常换水常换水温度(C)52525时间(天)444试回答:(1)A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中,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原因(2)B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中,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原因(3)C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中,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原因3 •下图表示的是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细胞吸水力和原生质相对体积(正常状态为1.0)的相互关系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注:试题中涉及到要用的试剂应从所给的试剂中选择)材料和用具:紫色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等;供选择试剂:清水、质量浓度为0.1 g/mL的KNO 3溶液、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g/mL蔗糖溶液:(1 )由B ^C 的过程中,细胞应处于哪种试剂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液的浓度变化(2) 若B ^A 过程发生后可自动发生 A ^B 过程,应怎样完成实验操作?第一步:将一小块紫色洋葱表皮平展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中, 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细胞壁。

雾等级划分及颜色

雾等级划分及颜色

雾等级划分及颜色1空气污染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们健康的一个严峻问题,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机动车排放尾气、工业排放废气、农药残留等都是导致空气污染的原因。

具体来说空气污染主要由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物(PM2.5)、颗粒物(PM10)、臭氧(O3)、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及气溶胶等多种物质组成。

2雾霾级别及颜色为了实现空气质量的健康管理,政府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将空气质量按照空气污染的指数划分为六个等级,这就是“雾霾(首要污染物空气AQI)级别及颜色”。

0~50:6级,绿色,空气质量优,此级别空气质量最佳,健康指标处于合格水平。

51~100:5级,黄色,空气质量良,在此范围可以外出活动,但应减少接触野外的次数。

101~150:4级,橙色,空气质量轻度污染,情形较好,但是尽量减少长时间外出。

151~200:3级,红色,重度污染,情况危险,建议少量外出活动,少量外出时应佩戴口罩。

201~300:2级,紫色,严重污染,情况极其危险,建议减少外出活动,必须佩戴口罩。

>300:1级,棕黑色,极度污染,室外活动应避免,必须佩戴口罩等防护装备。

3改善空气污染的措施1、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加大发展清洁能源,建立节能减排监测与报告机制,限制超标污染排放,加强中小企业污染治理,帮助企业做好环评,整治室内空气污染。

2、常年实施低碳消费。

建立健康的低碳生活模式,鼓励节约用能、低碳出行等,从而抑制室内排放污染物和抑制温室气体排放。

3、建立新型环境监测体系。

建立新型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环境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强化社会公共体检系统和全面覆盖空气质量监测点位。

4总结雾霾级别及颜色已经为我们健康提供了保障,但要想彻底改善空气污染,我们仍然需要努力,采取行动,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实施低碳消费,建立新型环境监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空气质量健康及持久的改善。

阴道镜学图谱1

阴道镜学图谱1

阴道镜的常识一、专业术语:棘皮症:鳞状上皮的棘层细胞层增生;或者是上皮钉突增宽和延长,向真皮组织内延伸。

腺病:阴道壁内的黏液腺组织。

间变:恶性肿瘤细胞缺乏结构分化和组织来源。

细胞成熟程度低。

萎缩:组织的组成成分或细胞体积缩小或衰退。

异型性:是一个经常被病理学家用到的非特异性术语,描述一种不寻常的或异常的细胞构型或状况,偶尔用于鳞状细胞增生,如基底细胞增生。

原位癌:以细胞核和胞浆内的变化为特征的异常细胞,这些变化包括染色过深、多形的、核浆比例紊乱、核分裂增多、上皮全层细胞成熟度低和结构紊乱。

上皮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被视为成熟异常而不诊断原位癌。

原位癌也被列入上皮内瘤变3级内。

湿疣:在显微镜下的组织标本显示乳状状增生、棘皮症、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可诊断湿疣。

上皮内常见挖空细胞。

湿疣样变:符合鳞状上皮湿疣病理诊断标准中的数条而非全部即可。

肉眼观,典型病变处扁平、颜色苍白而非乳头状且肥厚。

上皮内可见挖空细胞。

非典型增生:细胞生长或成熟障碍,以异常细胞形状及细胞的组织结构或排列方向被坏方向被破坏为特征。

这些变化局限于上皮内。

根据上皮被异型细胞占据的程度范围,非典型增生分为轻、中、重度三级。

异位:腺上皮出现在部分宫颈上。

此术语指腺细胞从正常位置移位至其他部位。

宫颈管腺体:是一个误称,指宫颈管上皮下陷成形成的裂隙或隐窝。

它们部分组成了宫颈局部解剖皱褶部分和宫颈黏膜显微结构。

宫颈管化生:宫颈管细胞从原颈管内部延伸至颈管外口到达阴道。

常因妊娠或口服激素类避孕药引起,也可因产前暴露于已烯雌酚引起。

糜烂:是一种误称,指在宫颈阴道部分出现宫颈管黏膜或有分泌黏液作用的上皮。

真性糜烂是指鳞状上皮的丢失。

外翻:宫颈管黏膜从颈管内向宫颈外口方向伸长或延伸。

角化过度:复层鳞状上皮角质层增厚,其特点是肉眼可见白色增厚组织。

角化程度越高,组织越白。

增生:细胞或组织构成成分的数量增多。

肥大:现有细胞或组织构成成分的体积的增大。

上皮内瘤变:是涉及宫颈、阴道、外阴上皮的癌前病变。

小鼠动情周期的检查

小鼠动情周期的检查

2. 涂片 将带有阴道内含物的细棉签等在载玻片 上均匀的转动做成涂片,然后将涂片放在空 气中自然干燥(以载玻片上发白为准)。
3. 染色 用碱性美蓝溶液染色8-10min左右,用 蒸馏水冲洗剩余的溶液(注意:应从涂片边 缘慢慢冲洗,切不要把细胞冲洗掉),并使 之干燥。
4.结果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阴道涂片的组织学变化,确定动 情周期变化的不同阶段。
未成熟的大、小白鼠尚无自然的动情周期, 但当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则可使其提 前出现。
实验用品
显微镜、棉签、滴管、小勺、载玻片、 盖玻片、生理盐水、碱性美蓝溶液(配制: 美蓝0.3g,溶于95%的乙醇30ml中,再加 蒸馏水至100ml,另加10%NaOH溶液0.1ml) 等。
实验动物
性成熟雌性小白鼠若干只。
方法与步骤
1.小鼠阴道内液体取法 (有以下三种方法): (1)冲洗法 将装有生理盐水的滴管轻轻 插入到动物阴道内,按压滴管橡皮头,将生理 盐水打入阴道,然后吸出,如此2-3次。最后 将滴管内的阴道冲洗液滴在载玻片上。 (2)沾取法 将消毒的细棉签用生理盐水 润湿,轻轻插入动物阴道内0.5cm,慢慢转动 一下取出。 (3)刮取法 用光滑的玻璃小勺或牛角制 的小刮片慢慢插入阴道内,在阴道壁轻轻刮取 一点阴道内含物。
表 小白鼠性周期阴道分泌物涂片变化
阶段 动情 前期 动情期 动情 后期 动情 间期 持续 时间/h 9-18 6-12 30-48 36-42 卵巢变化 卵泡加速 生长 卵泡成熟、 排卵 黄体生成 黄体退化 涂片可见 大量有核上皮细胞,少量 角化细胞 满视野角化上皮细胞,少 量有核上皮细胞 角化上皮细胞及白细胞 大量白细胞及少量黏液
注意事项
1. 采取阴道(下口)内分泌物,不是肠道内容物(上 口);

关于射线探伤的简答题

关于射线探伤的简答题

关于射线探伤的简答题射线探伤简答题1、按JB4730-2005规定与射线检测技术三种等级相应的技术参数有那些定量要求?答:2、按照新标准JB4730-2005对射线人员提出了那些新要求:答:(3.1射线检测人员)1、JB4730-2005标准规定:对从事射线间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2、射线检测人员经矫正或者矫正的近(距)视力与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点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新标准“射线胶片系统”如何分类?如何选用?答:(3.2射线胶片)1、工业胶片系统是指包含射线胶片、增感屏与冲洗条件的组合。

胶片系统按照GB/T19348.2-2003分为四类——胶片定级或者分类根据四个特性参数,即D=2.0与D=4.0时的梯度G;D=2.0时的颗粒度σ,与D=2.0时的梯度噪声比G/σ(以上黑度D是指净黑度,即在不包含本底会灰雾度D的光学密度)2、A级与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使用T3类或者者更高级别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使用T2或者更高类别胶片,胶片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使用γ射线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时,应使用T2类或者更高类别的胶片。

4、新标准对射线检测器的选用与效验有何规定:答:对胶片选用:A级与AB级应使用T3或者者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使用T2或者者更高类别的胶片。

胶片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使用γ射线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时,应使用T2类或者更高类别的胶片。

对观片灯的要求:观片灯要求性能符合JB/T7903-1999的有关规定,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要求。

对黑度计的要求:黑度计可测最大黑度不小于4.5,测量值误差应不超过±0.05;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效验一次,黑度片每2年效验一次。

对增感屏的要求:射线检测通常用金属增感屏或者不用增感屏;增感屏的选用,应按射线源的种类确定,使用增感屏的前、后屏厚度与使用制作增感屏的材料(符合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20℃ to+80℃
―40℃ to+100℃ 260℃ for 5 seconds
Symbol Min.Y/B Typ.Y/B Max.Y/B
Iv 2θ1/2 λp λd Δλ VF IR
Unit / / mcd deg nm nm nm V
μΑ
Test Condition
IF=20mA IF=20mA IF=20mA IF=20mA IF=20mA IF=20mA VR=5V
Ambient Temperature TA(℃) Fig.3 Forward Current Derating Curve
200
-20° -10° 0 -30°
+10° +20° +30°
Relative luminous Intensity
150 100
-40°
50 30 10 -20
+40° +50° +60° +70° +80° +90°
DONGGUANCITY PUFEI ELEC-TECH CO.,LTD
Part No.:
3WYB4-Y-W-A1
Parameter Maximum Ratimg Y /B
55/100 60 30 5
Page: 2
of
5
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at TA=25℃ Unit
Material Ga As P\In Ga p
29.0
Emitting Color Yellow/Blue
NOTES 1.All dimensions are in millimeters . 2.Tolerance is ±0.25mm unless otherwise noted. 3.Protruded resin under flange is 1.0mm max. 4.Lead spacing is measured where the leads emerge from the package. 5.Specifications ar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Part No.: 3WYB4-Y-W-A1 CAUTIONS
1.Application The LEDs described here are intended to be used for ordinary electronic equipment (such as offic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household applications).Consult MLS's Sales in advance for information on applications in which exceptional reliability is of the LEDs may directly jeopardize life or health(such as in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traffic control equipment, medical and life support systems and safety devices) 2.Storage The storage ambient for the LEDs should not exceed 30℃ temperature or 70% relative humidit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LEDs out of their original packaging are used within three months. For extended storage out of their original packaging,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LEDs be stored in a sealed container with appropriate desiccant or in desiccators with nitrogen ambient. 3. Cleaning Use alcohol-based cleaning solvent such as isopropyl alcohol to clean the LEDs if necessary. 4.Lead Forming & Assembly During lead froming, the leads should be bent at point at least 3mm from the base of LED lens. Do not use the base of the lead frame as a fulcrum during forming. Lead forming must be done before soldering,at normal temperature. During assembly on PCB, use minimum clinch force possible to avoid excessive mechanical stress. 5.Soldering When soldering leave a minimum of 2mm clearance from the base of the lens to the soldering point. Dipping the lens into the solder must be avoided. Do not apply any external stress to the lead frame during soldering while the LED is at high temperature. Recommended soldering conditions: Soldering iron Wave soldering Pre-heat Temperature 300℃ Max 100℃ Max Pre-heat time Soldering time 3 sec.Max 60sec.Max Solder wave (one time only) 260℃ Max 8sec.Max Soldering time Note:Excessive soldering temperature and/or time might result in deformation of the LED lens or catastrophic failure of the LED. 6.Drive Method An LED is a current-operated device,In order to ensure intenity uniformity on multiple LEDs connected in parallel in an application,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current limiting resistor be incorporated in the drive circuit,in series with each LED as shown in Circuit A below.
-50° -60°
0 20 40 60 80
-70° -80° -90°
Ambient Temperature TA(℃) Fig.5 Luminous Intensity vs Ambient Temperature
0 Emitted Angle 70°
DONGGUANCITY PUFEI ELEC-TECH CO.,LTD
mW mA mA
Power Dissipation Peak Forward Current (1/10 Duty Cycle,0.1ms Pulse Width) DC Forward Current Reverse Voltag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Storage Temperature Range Lead Soldering Temperature [1.6mm(.063") From Body] Electrical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at TA=25℃ Parameter Luminous Intensity Viewing Angle Peak Emisson Wavelength Dominant Wavelength Spectral Line Half-Width Forward Voltage Reverse Current
Normalized at 10mA
50 40 30 20 10 0
50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1.5
2.0
2.5
3.0
3.5
4.0
Forward Voltage VF(V) Fig.2 Forward Current vs. Forward Voltage
Forward Current(mA) Fig.4 Relative Luminous Intensity vs.Forward Current
Circuit model A
Page: 4
of
5
B
(A)Recommended circuit
Y
7.Protect Of ESD Since the device is static sensitive,it is requested that anti-static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on human body,all devices (including soldering iron) and equipment,machinery,desk and grou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