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本科外科学分制大纲1

合集下载

临床药学外科教学大纲

临床药学外科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临床药学专业使用)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内容5%左右。

第一章绪论(1学时)【掌握】外科学的基本原则【熟悉】1、外科学的范畴、疾病分类。

2、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无菌术与手术基本操作(1学时)【掌握】1、手术人员手臂消毒法、穿无菌手术衣和带手套的方法。

2、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3、病人手术区的消毒和铺无菌巾。

【熟悉】1、树立“二无一微”观念(无菌、无瘤、微创)。

2、手术基本技术。

【了解】1、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抗菌法)。

2、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2学时)【掌握】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方法。

【熟悉】1、各类型缺水、低血钾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了解】1、外科病人营养不良的诊断和治疗。

2、复习体液、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外科休克(2学时)【掌握】抗休克的一般急救措施,治疗要点【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如何判断休克的发生、发展和预防要点,特别是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

【了解】1、休克的分类。

2、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的变化。

第五章麻醉(2学时)【掌握】1、麻醉学的概念和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

2、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品极其毒副作用。

【熟悉】1、麻醉前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2、椎管内麻醉的有关知识。

【了解】1、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主要药理性能。

2、肌松药在麻醉中的应用。

3、全身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4、气管内插管术和麻醉装置。

5、麻醉手术期间的监测。

6、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围手术期处理(2学时)【掌握】1、手术前呼吸道、胃肠道准备。

2、认识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

【熟悉】1、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2、术后的一般护理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处理法。

外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麻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麻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urgery)(宋体小四号)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 178(98/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学分 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专业、麻醉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外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学生应最终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某些外科基本手术操作。

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八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

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

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

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包括课堂理论授课内容和见习和实习中讲授的重点内容,以及一定比例(10%~20%)要求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近几年外科的新进展,本大纲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营养的新进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肿瘤的多基因学说等。

《外科学大纲》临床医学本科

《外科学大纲》临床医学本科

外科学教学大纲Surger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外科学是将发展到需要手术或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疾病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作为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

外科学涉及外科总论、颅脑外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科,各专科既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又相互渗透,密切相关。

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以及妇产科学的相关知识均与外科学密切相关。

临床见习和实习是外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掌握外科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

外科学的教学的目的:首先要让医学生全面熟悉并掌握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是让医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重危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治疗及手术原则,为日后从事临床外科工作或学习其它临床医学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通过外科学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各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能正确书写外科专科病历;对常见外科病例能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对急危重外科病人能及时运用外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作出相应急救处理。

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能够具有临床外科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8版配套使用,适用于我校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教材。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支持下的课堂讲授、标准案例教学、PBL教学、临床病例讨论、临床实践训练和教学结合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

既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着重对学生在实践、动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它为熟悉和一般了解的内容,对于少见病等内容采用自学等方式进行。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外科学总课时130学时(理论100学时、见习30学时)。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学生课程结束后理论课考核采用闭卷笔答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内容为本大纲覆盖下的知识点,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主要以课堂点名、临床病例讨论的方式进行。

外科学本科大纲

外科学本科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由于其内容涉及各种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等各方面知识,因此在学习外科学之前必须充分掌握以往已学过的医学基础课的内容,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

这是学好外科学的基本条件。

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学生应能掌握外科常见病的诊治知识,并学会外科基本手术操作。

手术虽然是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能以为外科就等于手术。

应该全面地学习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外科学的具体内容包括: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疾病和外科手术学。

外科基础是阐述无菌术、外科休克,感染、营养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基本理论和技能。

外科常见病则是介绍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防治原则和手术适应证等。

外科手术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严格的无菌概念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大纲的要求分别列为“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熟悉”(要理解其概念及意义)和“了解”三十层次,学生则按此要求进行学习。

外科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和临床示教两方面。

讲授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也要介绍一些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以了解现代医学的新动态。

授课时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大体标本及影像资料、以及录像或电影等电化教具,使授课既生动、具体,又能突出重点。

除授课内容外,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则作为学生自学之用。

临床示教是临床学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

学生把已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分析、讨论,并提出诊治意见。

从而验证学习的效果。

本大纲主要供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总学时为144,其中课堂讲授96学时,实验及示教学48时。

理论部分主要以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七版)为主要教材,我院编写的(外科基本操作实习指导)作为学生参加动物实验外科学之用,适当增加黄家驷主编的外科学'有关内容和临床印发的英文资料。

外科学1大纲

外科学1大纲

《外科学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其内容涉及各种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各方面的知识。

外科学总论主要阐述无菌术、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肿瘤、感染、营养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此可见,外科学(1)是整个外科学的基础,是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根本。

学习外科学(1)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普外科常见病的病因、发展规律、病理、临床表现、系统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原则和手术适应症等;并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初步训练其进行外科手术所必需的基本手术操作技巧。

本教学大纲根据当前形势需要和教材变化作了相应的调整,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外科学(1)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示教两方面。

讲授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也介绍一些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以了解现代医学的新动态。

授课时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使授课生动、具体,又能突出重点。

除授课内容外,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则作为学生自学之用。

临床见习示教在采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试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等原有教学手段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外科实践模拟科学的经验和手段,将理论更好的实践相结合,在目前有限的医疗资源及环境下,提高外科教学质量。

二、课程基本要求按照教学要求,大纲将本课程的讲授内容分为“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熟悉”(要理解其概念及意义)和“了解”三个层次,学生需按此要求进行学习。

本大纲主要供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总学时为52,其中课堂授课讲授28学时,临床见习示教24学时。

三、见习基本要求同前述课程性质与目的相适应,外科学总论见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外科无菌原则和无菌技术;通过动物外科了解并基本掌握外科的基本操作如切开、止血、结扎、分离和缝合等;手术麻醉;常见手术的操作方法。

四、课程基本内容[目的要求]:1.了解外科学发展概况。

《外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doc

《外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doc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一、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课程类别:主干课程总学时数:68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8学时)二、课程性质、Id的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白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办法。

儿科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儿科学的教学甘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为以后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六版《儿科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对《儿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均做了相应的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序次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一、二、三、四章总论6第五章营养障碍疾病4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6第八章21 .三体综合征1第九章免疫性疾病4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6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4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5第1•四章泌尿系统疾病4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4第1 •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5第十七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合计50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序次教学内容学时数1总论与维生素D缺乏症32新生儿疾病33小儿腹泻34呼吸系统疾病35心血管、神经肌肉系统疾病36泌尿、造血系统疾病3合计18五、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病例图片或动画模式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上适当介绍国内外儿科领域的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科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本科生

《外科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本科生

《外科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本科生)《外科学》课程基本要求一、性质和任务《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学科,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外科学》的教学任务是教授学生学习和掌握外科手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外科系统常见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知识。

为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尤其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学科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奠定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体液、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输血,外科休克、一般感染及特异性感染,损伤,肿瘤,烧伤等有关《外科学》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掌握常见肿瘤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熟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和防治要点,以及器官移植的基础知识。

2. 掌握胆石症,阑尾炎,肠梗阻,胃及十二脂肠疾病,门脉高压症,胰腺疾病,腹外疝,腹膜炎,腹部闭合性损伤,上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及胰腺占位病变,颈部及乳腺疾病,肛肠及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防治措施。

3.掌握颅内高压、颅脑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了解颅内占位病变,脊髓压迫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4.掌握常见的胸部损伤、胸壁疾病、胸膜腔感染、肺部疾患、食管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

了解纵膈肿瘤,心脏大血管等外科疾病的诊断要点:了解体外循环的一般知识。

5. 掌握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症状及主要临床表现,了解泌尿系统损伤,炎症,梗阻,肿瘤和结石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6. 掌握骨折的分类,愈合过程,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原则;掌握常见骨折,腰腿痛和手外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了解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结核,非化脓性关节炎,骨肿瘤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防治原则。

7. 了解麻醉学的发展概况和常用方法,掌握麻醉前准备,用药,生理指标监测和麻醉后的管理,了解重症监测和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方法。

外科各论大纲

外科各论大纲

外科学(各论)教学大纲(口腔医学专升本)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教学主干学科之一。

外科学是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外科学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

外科疾病主要包括:1.损伤:由暴力或其它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如内脏破裂、骨折、烧伤等,多数需要手术或其它外科手法处理,以修复组织和恢复功能。

2.感染:致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侵袭人体,导致组织、器官的损害、破坏,发生坏死和脓肿,这类局限性的感染灶适宜于手术治疗,如坏疽阑尾的切除、肝脓肿的切开引流等。

3.肿瘤:绝大多数肿瘤需要手术处理,良性肿瘤切除有很好的疗效,而恶性肿瘤手术能达到根治、延长生存时间或缓解症状的效果。

4.畸形:先天性畸形需要施行手术治疗,如先天性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肛管直肠闭锁等;后天性畸形如烧伤后瘢痕挛缩等,也需要手术修复,以恢复功能、改善外观。

5.其它疾病:常见的有器官梗阻性疾病,如肠梗阻、尿路梗阻等;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大隐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症等;结石性疾病,如胆结石、尿路结石等;内分泌功能失调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常需要手术治疗予以纠正。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包括普通外科学(血管外科学)、泌尿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胸外科学、骨科学、整复外科学、麻醉学等三级学科,主要由外科学教研室、整形外科教研室、麻醉学教研室、神经病学教研室神经外科组共同承担,本教学大纲主要适用于口腔医学专升本学生。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三、课程时数分配第二十五章颈部疾病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甲状腺解剖概要;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术前诊断和手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诊断、预防措施和处理原则;熟悉甲状腺癌分类和治疗原则;熟悉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教学大纲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2009年元月外科学教学大纲Surgery(供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前言外科学总课时130学时(理论100学时。

见习30学时)适用于基础、临床、影像、预防、口腔医学等本科专业。

外科学一般以在病情的某个阶段需要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疾病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临床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科学之一,为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必修。

外科学包括外科总论、神经外科、胸心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骨科部分,各专科都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又相互渗透,密切相关。

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妇产科学以及内科学的相关知识均与外科学密切相关。

临床见习和实习是学习外科学的重要方式和阶段。

外科学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要全面熟悉、掌握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掌握外科常见和重危疾病的重要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治疗及手术原则,为日后从事临床外科工作或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奠定基础。

学会归纳、总结各专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检诊方案、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书写出外科病历及专科查体。

对常见外科病例能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意见,对急危重外科病人能及时作出相应急救处理措施并能熟练使用常规检诊、治疗基本技术。

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能够形成一个严谨的临床外科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支持下的课堂讲授、标准案例教学、PBL教学、病例讨论、实践训练和临床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

本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在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和思维能力。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它为熟悉和一般了解的内容,注意重点掌握内容可能采用自学方式进行。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吴在德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7版配套使用,适用于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学生教学。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学生课程结束后理论课考核采用闭卷笔答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内容为本大纲覆盖下的知识点,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毕业考试主要考核内容为本大纲覆盖下的知识点和对临床病例分析、诊断、鉴别诊断和实际处治的能力。

教学大纲内容.............................................................各章的参考学时分配(理论学时100,见习30学时,共计130学时)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第一篇外科学总论讲课学时24 24 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0第三章无菌术0第四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3第五章输血 1第六章外科休克 3第七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第八章麻醉 4第九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1第十章疼痛治疗0第十一章围手术期处理 3第十二章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1第十三章外科感染 3第十四章创伤和战伤 1第十五章烧伤、冷伤 1第十六章显微外科0第十七章肿瘤 1第十八章移植0第二篇颅脑外科讲课学时9 见习3学时12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 3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3第二十一章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 1第二十二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1第二十三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1第二十四章颜面部疾病0第三篇普通外科讲课学时27 见习9学时36第二十五章颈部疾病 2第二十六章乳房疾病 2第三十五章腹外疝 2第三十六章腹部损伤 2第三十七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1第三十八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2第三十九章小肠疾病 2第四十章阑尾疾病 1第四十一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2第四十二章肝疾病 2第四十三章门静脉高压综合征 1第四十四章胆道疾病 2第四十五章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1第四十六章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第四十七章胰腺疾病 2第四十八章脾疾病0第四十九章动脉瘤0第五十章周围血管疾病和淋巴疾病 1第四篇胸心外科讲课学时9 见习6学时15 第二十七章胸部损伤 3第二十八章胸壁疾病0第二十九章脓胸 1第三十章肺部疾病 2第三十一章食管疾病 1第三十二章原发性纵隔肿瘤0第三十三章心脏疾病 2第三十四章胸主动脉瘤0第五篇泌尿外科讲课学时9 见习6学时15 第五十一章泌尿、男生殖外科检查和诊断 2第五十二章泌尿、男生殖先天性畸形0第五十三章泌尿系统损伤 1第五十四章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2第五十五章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 1第五十六章泌尿系统梗阻 1第五十七章尿石症 1第五十八章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1第五十九章泌尿、男生殖系统其他疾病0第六十章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0第六十一章男性功能障碍、不育和节育0第六篇骨外科讲课学时22 见习6学时28 第六十二章骨折概论 3第六十三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3第六十四章手外伤及断指再植 1第六十五章下肢骨关节损伤 3第六十六章脊柱和骨盆损伤 2第六十七章周围神经损伤 1第六十八章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1第六十九章腰腿痛和颈肩痛 3第七十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2第七十一章骨与关节结核 1第七十二章非化脓性关节炎0第七十三章运动系统畸形0第七十四章骨肿瘤 2总论部分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外科学发展概况,当代科学的定义与外科学的范畴,我国外科成就与现状,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外科学的定义与范畴,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简述现代外科学发展状况。

3、怎样学习外科学,优秀外科医生应具有的素质。

自学内容: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自学)目的要求:了解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诊断的原理、意义及基因诊断的主要技术,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及检测,基因治疗的概念、条件、步骤;生物学应答调节剂疗法的分类,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自学内容: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诊断的原理、意义及基因诊断的主要技术;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及检测。

基因治疗的概念条件、步骤、生物学应答调节剂疗法的分类;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三章无菌术目的要求: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无菌观点。

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了解手术室管理。

教学内容: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自学内容: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则,手术室管理。

见习内容: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第四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目的要求:掌握各型缺水、水过多、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各型缺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熟悉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及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了解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1、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缺水及水过多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步骤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自学内容: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酸碱平衡的维持。

第五章输血目的要求:掌握输血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防治。

熟悉输血的途径、速度和注意事项。

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及血液成分制品、血浆增量剂的用途。

教学内容:1、输血的适应证和途径。

2、输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

3、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

4、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应用。

第六章外科休克目的要求:掌握休克病人的诊断,监测和治疗。

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外科休克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1、休克发生的原因、分类和基本病理生理变化;2、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变化特点;3、休克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方法。

第七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目的要求: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主要防治方法。

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肝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教学内容:1、多器官功能障碍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预防。

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诊断、主要防治方法。

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第十一章围手术期处理目的要求:掌握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的常规处理与观察。

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教学内容:1、手术前准备:外科手术的分类,病人对手术耐受力的分类,一般准备,对耐受力不良病人的特殊准备。

2、手术后的处理:常规处理、卧位、活动和起床、饮食和输液、缝线的拆除和切口愈合的记录、引流物的处理、各种不适的处理。

3、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第十二章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目的要求:熟悉外科病人补充营养的方法。

了解创伤和手术对人体代谢的影响及判定病人营养状况的方法,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

教学内容:1、人体的能量蛋白质和营养需要。

2、禁食、创伤、手术或感染所致的人体代谢改变和随之而产生的营养问题。

3、补充营养的途径、方法和所用营养的种类和组成。

第十三章外科感染目的要求:掌握疖、痈、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脓肿、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败血症和脓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破伤风的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熟悉抗菌药物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原则。

了解新生儿皮下坏疽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手掌深部间隙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熟悉气性坏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

教学内容:1、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2、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脓肿、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诊断和处理。

3、败血症、脓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

4、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5、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自学内容:1、新生儿皮下坏疽的诊断及处理。

2、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手掌深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和处理。

见习内容:脓肿的切开引流术。

第十四章创伤和战伤目的要求:掌握浅部伤口的清创术和换药方法。

创伤现场的急救方法。

熟悉创伤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并发症、检查诊断方法、急救和治疗,了解战伤和非常规平民灾难救治工作的特点,火器伤和冲击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核武器损伤和化学毒剂损伤的防护方法。

教学内容:1、各类致伤因子的作用原理和创伤分类。

2、创伤的局部反应和全身病理生理变化及创伤修复。

3、创伤临床表现、并发症、检查诊断方法和急救治疗原则。

4、战伤非常规平民灾难现场的急救处理。

自学内容:清创术和换药、拆线、包扎、固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