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复习内容

合集下载

组织社会学全

组织社会学全
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一个封闭的 团体。
• 波普诺:人们长期以来为达到某一特定 目标而结成的群体。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 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俱乐部、 学校、教堂、医院、监狱、公司和政府机 构均为组织。
• 吉登斯:一个组织是以公务关系为基础, 为完成特定目标的一大群人的结合。
• 霍尔:组织是有相对明确的边界、规范的 秩序(规则)、权威阶层(等级)、沟通 系统及成员协调系统(程序)的集合体, 这一集合体有一定的连续性,他存在于环 境之中,从事的活动往往与多个目标有关, 活动对组织成员、组织本身及社会产生效 果。
与其他学科研究组织的差异: • 政治学:强调组织的权力进程和决策过程,关注政
党与行政组织 • 经济学:研究的“经济人”视角,研究稀缺资源的
获取和分配,并关注生产力和效率问题,关注的是 工业组织。 • 心理学:则对人的感性认识、理性认知和行为动机 的差异感兴趣。 • 人类学:对不同文化价值如何影响组织运作及其成 员议题感兴趣。 • 社会学:兴趣广泛,主要是社会人的视角。对等级 秩序、规范与情绪对行为的影响、组织的合法性、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等。
• 相较起来,涂尔干比较明确地指出一个社 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角度应该是从 群体的层次来研究群体(社会)现象。
什么是社会学的角度?
•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角度」是个悬念, 但答案却很明显:我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 社会学研究框架;我们关注的是具体的理 论以及它们的观点和角度。
• 社会学领域中缺乏一个占统治位置的中心 理论,这个状况也有一个好处:它为在这 领域中从事研究的学者留下了一个非常大 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3、目标:(是否存在独立的组织目标?) 4、技术:(从事和拥有为其工作所用的技术) 5、环境:(物质、文化、科技和社会环境)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在复社会学时,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供参考和复。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 社会:指人类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总体。

- 社会行为:指个体在社会中的各种行动和互动。

- 社会组织: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如家庭、学校、政府等。

- 社会变迁:指社会在时间上的演化和发展。

社会学的理论和学派
-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的功能和目的。

-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于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与斗争而产
生和变革的。

- 交互主义:关注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意义的构建。

- 结构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影响。

-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是由人们共同建构的。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社会结构:研究社会组织和社会层级。

- 文化与社会化:研究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化过程。

- 社会不平等:研究社会阶层和社会差距。

- 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社会的演化和变迁过程。

-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以上是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领域的简要介绍。

复习时,可以根据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总结。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一、孔德(一)方法论孔德坚持实证方法的一个原则是:只问是什么,不问应当是什么(为什么)?实质是在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中排斥主观评价,或者说克服观察者的价值评价,仅仅从客观事物本身去把握它的客观规定性。

一言以蔽之“把社会现象看做社会事实”,这样采取的方法就是对社会现象只能问它有什么?有多少?怎么样?至于社会现象应当是什么?应当有多少?应当怎么样则不必过问。

(二)秩序与进步社会分化的积极作用:☐孔德把充分的劳动分工和高度的生产专业化看成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认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业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有充分分工的个人在生产劳动中更清楚的意识到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并导致人们之间难以分离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而使复杂的社会有了稳定的秩序。

☐孔在肯定社会分化的积极作用时,也看到了社会分化不利的一面:☐他认为劳动分化助长了个人主义,当人们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地位并为此而激烈竞争时,社会团结就要受到危害;不仅如此,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还大大增加了社会复杂程度(自主性、独立性),不断增强的社会组织,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他们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冲突,引起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甚至社会革命),为此必须扩大和加强政府控制社会职权与整合社会的职能,以便抵消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引起的社会冲突。

☐孔德肯定和否定社会分化的作用,实质上是主张用社会秩序来规范分化了的社会。

在孔德那里社会秩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间稳定有序的联系,并且是一种如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的社会联系。

二、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形式社会学)(一)个人和群体的两重性☐当一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时候,受到群体的约束建立起了个人和群体的基本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网络关系。

因此,研究个人时不能从单个孤立的人出发,而应该从他所处的社会网络角度入手。

同时这个人把他所隶属的其他群体的关系也带到刚刚加入的群体中来,这样就产生了个人和群体关系的两重性。

(二)自由和约束之间的关系☐自由和约束相对应于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两者之间也具有双重性,并且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组织的含义广义的组织;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家庭、家族、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学校等狭义的组织:是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

指的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地社会群体。

如政府、企业、学校、意愿、银行、社会团体等(二)、组织的构成要素通过一定的手段加入的成员目标认同;明确权利义务;明确组织边界;强化归属感明确的目标规范性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一定的物质基础二、组织类型与特征(一)、组织类型1、功能和目标为基础的分类(以帕森斯为代表)经济生产组织: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组织,如实业公司政治目标组织:形成和部署社会权利的组织,如政府机关整合组织:调节冲突的组织,减缓社会冲突、进行社会控制,如法庭和法律职业实体模式维持组织: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组织,教化社会成员认同社会文化、维持原有的制度和模式。

如学校、教会2、根据组织中的权威性质对成员的控制方式(艾森奥尼)强制性组织:建立在暴力基础上,以强迫手段使成员服从,以强制的手段控制其成员,如监狱、精神病院、军队功利性组织:通过金钱和物质报酬对成员进行控制的组织,如工商业企业(经济利益工具)规范性组织:用规范对成员进行控制的组织,通过规范内化实现对成员的控制,如宗教组织3、从组织运行的受惠者角度进行分类(以布劳为代表)互利组织:以组织成员的互惠为目的,如工会、政党、俱乐部服务组织:以向顾客和社会中该类组织直接相关的人提供专业性、良好的服务的组织。

如医院、学校社工机构、律所等经营性组织:盈利性组织,如公司、银行等公益组织:以一般公众为受益对象的组织,如政府机构、邮局等(拓展)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的分类:长链组织(流水线;工序等);媒介组织;集约组织以组织的规模为基础的分类: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如医院、企业等所有组织)以组织内部关系为基础的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否有正式的分工)(二)、组织的特征与初级群体相比,组织有如下特点: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非情感关系规范的互动形式复杂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分工成员资格可替代性强三、组织与现代社会(一)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现代社会组织的特点(表现):组织大规模出现,且结构复杂化、多样化社会分工发达,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形成了负责的组织体系(二)现代组织的发展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组织规则日益正规化和复杂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关系重构第二节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一、组织目标与组织结构(一)、组织目标1、组织目标的含义组织目标:时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组织目标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一般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互惠原则、评估原则、选择原则测定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的标准包括:有效性、效率、人文关怀、人道主义2、组织目标的类别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长期目标和次要目标平衡性目标和改进性目标(适应环境还是改进、提高效率)外向目标和内向目标满足其他组织的要求vs满足成员和部门的要求3、组织目标的功能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依据(实现人们期望的某种功能,满足人们需要)组织目标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的有效标尺组织目标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二)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及各构成部分在组织运行过程中确立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包括组织构造体系、权利关系体系、内部沟通网络以及职位系列2、组织结构的类型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组织结构经历了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网络型等演变直线型组织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控制严密、信息交流少。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
识点)
1.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中人们
的相互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相关理论或假设。

-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社会学理论来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

3.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平衡。

-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
成的。

-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个人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4.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社会组织:包括社会机构、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等。

- 社会化: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社会不平等:关注社会中的阶级、种族、性别等不平等问题。

- 文化与社会:研究文化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5. 社会学的重要概念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社会地位。

- 社会化: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内化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
过程。

- 角色: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体所扮演的行为和责任。

- 文化:社会共享的符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以上是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的超级完整版,包含了社会学的基
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理论观点、研究领域和重要概念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组织社会学》完整版

《组织社会学》完整版

企业社会工作(周沛主编,复旦出版社,2010年版)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高钟、王丰海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年版)
第一章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第一节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参见《十讲》) 第二节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组织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第四节 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状况
5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
一、问题与现象:组织研究的课题
38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
第一节 组织与市场 第二节 组织与制度 第三节 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 第四节 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其它:
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组织协作理论、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制度学派理论、 组织环境理论、组织经济理论
39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组织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
组织:有结构的整体活动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伴随正式组织运转而产生的。
正式组织
以理性原则为指导
非正式组织
感性因素为指导 以感情与融洽的关 系为标准 活动以成本与效率 行为规则是为共同 为主要标准,为此 的、不成文的行为 确保成员合作 规则
正式组织的延伸涵义:
(1)正式组织延伸了个体能力不足,即组织是一种实现目标 的工具或手段; (2)组织也是个体实现其自身目标的工具; (3)实现组织目标是个体目标实现的前提,成员必须共同努 力; (4)组织的效率较高
(二)讨论 钱德勒相关理论的缺陷:一是不能解释组织目标一致vs内部 结构差异;二是依然为解释“为什么需要组织”。
43
三、交易成本学派的基本思想
科斯、威廉姆森(1975《市场和等级制度》、1985《资本主义的经济制 度》) (一)威廉姆森的理论框架 基本概念:“有限理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行为的投机性倾向、 “小数现象”(如两个公司间通过合同成为双边关系,只有两个或很少 数目的公司参与。)这些现象的相互结合会产生市场失败问题。

组织社会学复习资料

组织社会学复习资料

1、组织社会学含义:是指对专业组织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研究内容:对组织的结构和设计的认识;对基本结构的功能进行分析;对组织的运转过程与规律的研究;对组织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

2、基本任务:①在行政系统中对政府行为的可行性,对集中管理的局限以及整体社会控制方式的研究②在盈利性组织中对组织规划的形成过程、复杂程度与组织发展的关系,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等的研究③关于组织过程的研究④关于各类新型组织的研究。

3、组织的含义:正式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4、单位:单位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城市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既是一个就业场所,也是一种再分配体制。

这种组织形式也是整合社会成员的有效机制,并使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地位,左右和控制它们的行为。

5、单位与国家:资源所有关系;资源供给关系;权力支配关系。

6、单位成员与单位:基本生活保障的国家单位分配体系;福利单位化;人员管理制度;个人合法性的证明。

7、科层组织理论特征:①基本职能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②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③有稳定不变的规章制度④官员的非人格化⑤量才用人⑥行政效率。

8、科层组织理论评价:①优点:精确;迅速;清楚;有案可查;连续性;辨别力;严格的督导;减少摩擦;降低原料和人员成本。

②缺点:非人格性、非道德性、分工过细、利用工作后的剩余时间去制造新工作。

9、人际关系理论:(1)基本观点:人际关系理论就是对工人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成本、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

(2)梅约和霍桑实验:①社会人的观点②组织为非正式群体有重要意义③新型领导观念的形成:不仅仅注重规则的观点,还需要通过对员工需求满足的提高而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3)需要和激励理论。

社会学 第八章 组织

社会学 第八章 组织

直线职能参谋制结构 在直线职能制的基础上,给予参谋部门一定 程度的直接决策指挥权,使其变成职能参谋部门。 直线职能参谋结构避免了事事由主管领导决 策指挥的弱点,从而增强了应变能力。
矩阵结构 在直线——职能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横向的 领导系统。即纵向按“指挥职能”的领导关系和 横向按“计划——目标”指挥关系,二者交叉形 成矩阵。
Y理论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帮助型的管理理论, 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人之所以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是因 为其在组织中的遭遇和经历所造成的; 第二,人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 第三,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进人们为 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惟一方法; 第四,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 接相关的; 第五,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不仅能学会 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地承担责任; 第六,在现代工业社会的条件下,一般人的 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利用和发挥。
第七,决策者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所以,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提出 用“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最佳”原则,即在 决策时,只要备选方案满足或者超过既定的标准 既可。
3.渐近决策模型 渐近决策模型是由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决策 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 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的改变, 以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渐近决策的原则: 第一,按部就班原则; 第二,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第三,稳中求变原则;
组织沟通分为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
组织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三)组织控制 组织控制是指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和奖惩手段 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 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从过程上来看组织控制分为预先控制、现场 控制和反馈控制三个过程。 组织控制的手段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组织社会学》整理版

《组织社会学》整理版

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组织形式专业组织和一般的社会组织2.研究对象企业、政府机关等专业组织3.研究问题(1)研究的基本概念角色、角色期望、角色压力、角色紧张、冲突、性格、价值、社会规范、文化、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系统。

(2)研究的内容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运转过程及规律、问题诊断与分析。

(3)研究的变项:1.人的变项:需要、动机、态度、信仰、价值取向。

2.组织变项:目标、结构、资源等。

3.环境变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内外关系等。

二、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过程1.社会中的组织人与组织的关系;工业化与社会组织的变迁。

2.何为正式组织?为什么社会会产生正式组织?3.组织如何运转?如何实现有序运转?请思考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4.组织与社会组织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层面;(2)组织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体现之一;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4)社会组织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三、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状况1.1978年以前的组织状况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多种组织形式( 国有企业单一的组织形式2.1978年以后的组织分化3.我国特有的“单位现象”(1)单位组织的特点:行政化与功能多元化单位资源的公有制、非独立性、功能多元化、行政级别(2)单位成员与组织的关系生活保障、福利单位化、个人活动的合法性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一、组织理论发展概述1.组织研究的多学科性(1)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2)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如何获得比个体生产组织形式更高的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3)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人的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行动者行动背后的心理机制。

(4)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利益关系问题,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竞争机制,考察的重点是组织间、组织内的权力关系。

组织社会学题库

组织社会学题库

组织社会学题库1 (判断) 隐性目标是组织所建立的正规的和官方性目标,并正式印刷出来,主要供组织之外的股东、政府职员或宣传机构阅读。

A:正确B:错误2 (判断) 次要目标是组织所建立的正规的和官方性目标,并正式印刷出来,主要供组织之外的股东、政府职员或宣传机构阅读。

A:正确B:错误3 (判断) 显性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只包括一些抽象的社会立项。

A:正确B:错误4 (判断) 隐性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只包括一些抽象的社会立项。

A:正确B:错误5 (判断) 次要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只包括一些抽象的社会立项。

A:正确B:错误6 (单选) 组织社会学视角下,“经理”这个称号是其在组织内的A:职位B:价值C:社会关系D:角色7 (判断) 平衡性目标可以向社会显示其存在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A:正确B:错误8 (判断) 改进性目标可以鼓励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投入和认同。

A:正确B:错误9 (判断) 改进性目标是组织事实上所实际朝向的非官方目标,它可能与组织正式发布的目标不同。

A:正确B:错误10 (判断) 主要目标是组织事实上所实际朝向的非官方目标,它可能与组织正式发布的目标不同。

A:正确B:错误11 (判断) 组织目标在定义和实现方式上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完全一致。

A:正确B:错误12 (判断) 组织目标的人本主义特点指的是组织实现它一切目标的能力。

A:正确B:错误13 (判断) 组织目标的效率指的是组织花费资源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A:正确B:错误14 (判断) 组织目标的有效性指的是组织花费资源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A:正确B:错误15 (判断) 组织目标的人本主义特点指的是组织花费资源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A:正确B:错误16 (判断) 各种文化力量和法律力量迫使管理者认真对待作为个人的组织成员,并承认他们的特殊需要与愿望,指的是组织目标效率的体现。

A:正确B:错误17 (判断) 组织目标就是组织努力争取达到和所希望的未来状态。

组织社会学 考点word

组织社会学 考点word

第一、三章1、什么是组织?名词:人或事物按照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静态结构状态。

动词:人或事物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动态活动过程。

社会学层面上:社会学中的组织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界定的,是指由不同的社会成员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而不包括生物组织等非社会性组织;另一方面,社会学中的组织主要是指其社会结构状态,更多的是将组织一词当作名词来使用。

2、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人们为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共同目标、心理结构、技术结构、整体活动。

非正式组织概念参照正式组织自己思考。

3、组织的构成1),一定数量的成员2),特定的活动目标3),明确的行动规范4),完整的权力结构5),一定的技术设施4、组织的功能生产功能、整合功能、效率功能、载体功能、管理功能5、组织的运转过程1)资源的获取与流动2)组织自身的制度化程序3)组织结构的制度要素6、组织类型的划分(一般原则)1),组织目标和功能来分类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规范性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分类互利组织、赢利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3),以权威的基础来分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4),以有无正式的结构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5),以组织的规模来分类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巨型组织6),以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分类专业组织、半专业组织、非专业组织、服务组织7),以组织使用的技术来分类长链组织、媒介组织、集约组织7、名词解释互惠组织、服务组织、功利类组织、道德类组织互惠组织互惠组织的特定成员是组织目标的主要受惠者。

这类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党派、工会组织、贸易协会、城镇居民乡间俱乐部、退休军人俱乐部等。

互惠组织成员基本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参加活动,结构比较松散,来去自由。

组织的管理方式也都是采取高度民主制。

通常,组织的管理权力在形成之后,也可能逐渐走向科层制的管理。

由于组织成员的参与程度较低,参与活动的多寡也不稳定,因此这种成员的参与程度对组织权力的获得有极大的关系和影响。

组织社会学全套讲义

组织社会学全套讲义

《组织社会学》讲义绪论(第1周)第一章:组织管理理论(第2-4周)(讨论一周)第二章:组织环境与组织目标(第6周)第三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第7周)第四章:组织行为与工作动机(第8周)第五章:群体结构与群体动力学(第9周)第六章:组织中的权力与领导(第11周)第七章:组织管理与决策(第12周)第八章:组织计划与控制(第13周)第九章:组织变迁与发展(自学)第十章: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与管理问题(第15-16周)一、什么是组织社会学组织社会学(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是研究社会组织、组织行为及组织管理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百科全书的定义:研究社会组织的建立、运行、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又可简称为组织理论或社会组织研究。

其研究对象是组织(Organization)。

周雪光:“简而言之,组织学是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

(6页)相关学科:组织行为学——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研究。

故可以看作是组织研究的一个方面。

当然,组织行为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也有其自己的研究问题。

管理学——是对管理过程及管理者行为的研究。

但它可分为经济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社会管理学等。

跟组织社会学直接相关的是社会组织的管理。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组织理论或组织社会学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1、什么是社会组织?它跟社会群体等概念的异同之处社会组织是指为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目的形成的一类社会群体。

或者说,它是结构严密的社会次级群体。

因为在社会组织的内部,有明确的劳动分工和权力结构关系,其成员都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不同认识W.斯格特关于组织的三种不同界定:作为理性系统的组织(布劳和W.斯科特:由于……组织的突出特征是因其欲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被正式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的…正式组织‟,23页)、作为自然系统的组织(组织是一种集合体)、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组织是与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根植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即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组织社会学期末复习笔记

组织社会学期末复习笔记

组织社会学期末复习笔记1组织社会学:是指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包括:⼀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三是研究的基本变项】。

2正式组织:⼈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标,将其⾏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3组织⽬标:组织努⼒争取达到和所希望的未来状态。

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代表⼀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向。

4⾮正式群体:由⼀定数量的个⼈(通常规模⽐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所形成的社会团体5组织⽂化:社会⽂化的⼀形式,是组织的客观存在的⼀部分。

指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相互作⽤和相互影响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包括组织成员共有的⼈⽣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假想、信念、期望、态度和⾏为准则的总和。

(特征表现:204)6组织权⼒:在特定情境的相互作⽤的体系中,作⽤者按照⾃⼰的意图成功的影响作⽤对象的能⼒7关联权:在法定权之外,由那些与作⽤者本⼈相关的因素造成的附加影响能⼒。

它是法定权的⼀种补充8决策:就是组织(如企业)为了实现某⼀特定⽬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案中选取⼀个满意的⽅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9沟通:⼈与⼈之间传递信息、指令、思想或观念的过程10领导⼯作: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中,某个⼈(或某些⼈)通过直接相互作⽤⽽对其他⼈施加影响,从⽽使⼈们的⾏动集中于完成特定⽬标的过程组织内部结构(P8)研究变项:⼈的变项、组织变项、环境变项组织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第⼀,在⾏政系统中,对政府⾏为的可⾏性,中央集权的局限性,以及整体社会控制⽅式的研究。

第⼆,在营利性组织中,对组织的规则的形成过程、复杂程度与组织发展的关系、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交易费⽤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三,关于组织过程的研究。

(等级关系机制、⽔平关系、正式和⾮正式、上下左右关系)第四,关于各类新型组织的研究。

单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1.资源所有关系2.资源供给关系3.权⼒⽀配关系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建⽴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2)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3)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4)管理者和⼯⼈之间亲密和经久的合作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1.管理活动及管理职能法约尔在《⼯业管理与⼀般管理》认为,⼯业企业所从事的全部活动分为六类:[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法约尔最⼤的贡献是关于管理的定义:实⾏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组织社会学期末复习1

组织社会学期末复习1

题型:一、判断题(10×1’)二、名词解释(10×3’)三、简答题(4×5’)四、论述题(2×10’)五、案例分析(2×10’)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组织社会学:指对专业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科学。

(包括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的基本变项。

)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1. 理性系统组织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F.W.泰罗和H.法约尔等人。

韦伯:提出科层组织理论(他认为是最理想的组织形式)。

泰罗:提出专业化分工、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的训练是组织效率的根本保障。

法约尔:从宏观角度探讨正式组织结构与一般管理过程的关系。

共同特点: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理性工具,认为组织的效率源于组织成员的理性。

这种理论倾向一方面反映西方近代以后的主流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够较好地解释西方工业化初期组织大量产生的现象。

2.科层组织是韦伯(大家可以想成是财务管理老师)最早提出来的一种组织形式。

(从权力和权威开始对现代社会组织形式展开的研究)3.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动机的分析研究来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研究有:梅约的霍桑实验:梅约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理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他从1927年开始与F.J.罗特里斯伯格一起在霍桑实验。

主要观点有:①.“社会人”观点。

霍桑实验表明,人是社会的人,工人工作不只是为了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社会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尊重)②.组织中夫人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作用。

对生产效率的高低起重要作用,并与组织有紧密联系。

③.新型领导观念的形成。

通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领导者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需要与激励理论:马斯洛的主要贡献是把人类的需求按照先后顺序划分为五个层次。

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组织社会学资料

组织社会学资料

组织社会学资料第一讲组织现象和组织社会学1、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就是有目的、有系统集合起来,如组织群众,这种组织是管理的一种职能;另一种是名词,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2、组织学是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科学,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科学。

3、什么是组织现象—各种组织都有着如此相似的结构(科层化)、组织有如此不同的结构形式和规模(高科技企业、食品店)、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生存率和死亡率、社会学其他领域关注的社会现象实际上也是组织现象—集体行为(资源动员)、社会分层中组织的作用—(代际流动,正式组织内部结构和过程是造成男女不平等的重要渠道)。

4、社会学的角度应该是从群体的层次来研究群体(社会)现象,但是它对制度演变的微观基础没有给予注意,且有“过度社会化”的嫌疑5、组织研究的起点:韦伯式的组织A、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B、合法权威有三种来源:习俗惯例;个人魅力;法规理性。

C、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所有大中型组织中由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

D、科层组织的基本特点:第一,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权力是和职位相关联的,并且是非人格化的;它是理性组织,通过规章制度来提高效率。

第二,科层组织内的官员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在组织里有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专业化的人员,其职业生涯追求的就是在组织制度里不断地晋升。

第三,科层组织一定是建立在理性-法理权威的基础上。

E、科层制组织为什么会产生?1、科层制组织是个历史现象,家庭和自然村落是先于科层制的组织形式,而科层制是2、2、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才盛行起来的。

2、韦伯认为科层制正式组织的出现是因为它比其他形式的组织都更有效率。

3、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竞争。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社会学(一)组织的概念1、理性系统视角的界定(占统治地位的视角)①巴纳德(Barnard):正式的组织是一种有意识的、审慎的、有意图的人们之间的合作。

(1938)②马奇和西蒙(J.G.March & Herbert.A.Simon):组织是互动人群的集合体,是社会中任何类似于集中合作体中最庞大的集合体……在组织中,高度专门化的结构和协作使得单个组织单元成为社会学上的个体,可以和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有机体相比。

(1958)③布劳和斯格特:组织的突出特征是因其欲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被正式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的“正式组织”。

(1962)④埃茨奥尼:组织是社会的单元,组织被有意建构和重构起来,以达成特定的目的。

(1964)⑤埃茨奥尼、莱曼(1980)、霍尔(1981):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

⑥斯格特(1998/2002):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

从理性视角出发,不仅着眼于组织的独有特性,还关注其规范结构。

从理性系统的视角看,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工具。

2、自然系统视角(对行动结构的关注)斯格特: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参与者寻求着多种利益,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

组织是社会性的集合体,是众多社会行动结构形式中的一种。

两种有关组织的观点:社会一致的观点。

强调组织是拥有共同目标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体。

此概念隐含的前提是:社会秩序是参与者之间基本一致的反映;组织的稳定和持续;反映了协作行动与共同规范和价值观的存在。

(涂尔干、帕森斯、巴纳德、梅约)社会冲突论观点。

社会秩序看作是一些人对其他人的压制。

(秩序并不是因为一致,而是由于压制,即由强大群体对弱小者的控制)注意力不能只集中于一致的表象,而应该指向隐含的冲突。

冲突为理解不稳定和变化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科塞、古尔德纳、本迪克斯)3、开放系统的视角组织是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植根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既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变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长期依赖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结成群体。

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

组织特性:①、目标清晰、明确、理解②、劳动分工,权威分配③、权力集中,控制行为④、组织兴盛,替代,消亡组织社会学:是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即社会学对组织现象的研究。

研究客体:正式组织(包括企业、机关)和有章程的、联合的社会组织。

研究内容:组织结构与设计认识。

了解组织的内部结构形式,认识它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组织内外环境系统之间的交换关系。

基本结构的功能分析、组织运转与规律探求、组织运转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分析传统组织结构:特点:金字塔式的纵向型组织运作特点:动员能力强大、人治关系、持续短暂(替代性问题)单位组织: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各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

结构上:政治组织与具体专业组织合二为一。

行为上:专业取向和意识形态的行为取向融为一体。

功能上:多元化科学管理理论出发点: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工人的努力方向,以使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通过严格程序把每个人的工作规范化,把工艺流程标准化,减少管理人员的主观成分,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内容:A、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和研究一个普通工人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完成的最大日工作量,进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日工作定额。

B、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为达到上述的高额报酬,工人必须经过科学的挑选,确保他们具备与工作相应的体力与智力上的条件,从而具备完成规定产量的可能。

D、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和持久的合作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都要服从相同的规范: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对劳动过程的要求。

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基本观点: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是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它把组织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规则的关系,以个人间的相互留恋和共同利益为基础,主要调节手段是集体所采纳的行为规范。

1、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此前的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的管理上,强调生产操作标准化、材料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系统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而忽视了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目标,甚至把人看成是机器,从而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际关系学派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人及其行为的管理上。

这样,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预测、激励和引导,来实现对人的有效控制,并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有效控制,达到对事和物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2、引起了管理的方法的转变。

由原来的监督管理,转变到人性化的管理。

传统强调自上而下的严格的权力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在管理活动中施以强大的外界压力,派工头进行严格的监督,造成工人心理上的压力而产生对立情绪,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关系和感情因素的作用以及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际关系学派强调人的欲望、感情、动机的作用,因而在管理的方法上强调满足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个性,以及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以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与此相对应,企业界提出了“以职工为中心的”、“弹性的”管理方法,出现了“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工作内容丰富化”等各种新的管理方式。

交易成本理论市场和组织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当通过组织实现某种交易成本过高时,人们就会离开组织.通过市场来达到目的,用市场形式来完成这种交易;反之亦然,当市场交易成本过高时,人们会离开市场,把这种交易活动内在化,即变成组织内部的一个问题。

市场和组织之间的选择随交易成本而变化,这就是交易成本学派的一个基本思想。

具体说来,追逐交易成本最小化的效率规律决定了对经济活动的不同组织形式和行为的选择。

不同的交易成本可以导致不同组织之间的合同关系,不同的交易成本可以导致不同的组织内部结构,不同的交易成本可以导致市场和组织之间,甚至不问组织之间的选择。

因此,威廉姆森认为,组织间的关系、组织内部的结构过程、经济活动的形式的选择,总而言之,组织内部或组织间的种种差异都可以从交易成本的高低、形式、特点来加以解释。

交易成本种类搜寻信息成本:欲交易者,寻找最适合的交易的对象,查询所能提供的服务与产品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协商决策成本:交易双方为达成交易所做之议价、协商、谈判并做出决策所产生的成本。

契约成本:当交易双方达成协议准备进行交易时,通常会订定契约,并对契约内容进行磋商所产生的成本即为契约成本。

监督成本:故在订定契约之后,会在执行过程中相互监督所产生的成本即为监督成本。

执行成本:契约订定之后,交易双方相互进行必要的检验以确定对方确实遵守契约,违约时强制对方履行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转换成本:当交易双方完成交易之后,可能持续进行交易。

此时若有一方更换交易对象,所产生的成本即为转换成本。

制度学派:权变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组织的最佳结构取决于一个组织的具体的环境条件、技术、目标和规模等等。

制度学派提出,组织面对两种不同的环境: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

这两种环境对组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这两种环境对组织的要求常常是相互矛盾的。

制度环境要求组织要服从“合法性”机制,采用那些在制度环境下“广为接受”的组织形式和做法,而不管这些形式和做法对组织内部运作是否有效率。

制度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化观念,这些文化观念常常不是以人为凿刻的形式出现,而是形成一种被神化的东西,使大家不得不接受。

迈耶把这一现象称为理性神话。

从制度环境到理性神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a、社会关系越来越密集,人们逐渐把一个具体领域的问题和逻辑延伸为一个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和逻辑。

b、组织环境和组织程度越来越复杂c、组织所面对的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和其他的观念制度也具有很高的组织程度.有利于这种理性神话的制造。

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A、趋同,类似的结构 B、模仿,生存的能力组织的对策:内部运作与组织结构分离一个组织采纳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但并不实施,这可能是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为了应付制度环境的,和它内部的运作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人们有意识地将这种正式结构与组织内部的日常运作分离计来。

换言之,正式结构是适应制度环境的产物,是做给别人看的。

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是组织运作的实际机制。

合法性机制“合法性”包括法律制度,也包括了文化制度、观念制度、社会期待等制度环境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具有强大的约束力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合法性机制不仅约束组织的行为,而且可以帮助组织提高社会地位,得到社会承认,从而促进组织间的资源交往。

反之,如果一个企业违反合法性的社会期待,将会受到惩罚。

合法性机制怎样产生?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它是用来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的。

因为制度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它是脆弱的。

为个人私利而绕过许多规则。

在这个意义上任何规则、任何制度都是非常脆弱的,很难建立起来。

规则一旦建立起来,人人都要遵守。

但如果制度只是约定俗成的,如果有人不同意或者采取搭便车对策,那么这些投机行为很容易削弱以至推翻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规则一定是超越了个人的私利,为大家所承认并接受的,是合乎情理和社会期待的。

如果规则建立在功利性的基础上.或者出于实用性,如果只是因为这个规则对大家都有好处我们才接受,那么这种基础上建立的规则永远是个稳定的。

制度不能建立在功利性或实利性基础上,恰恰相反,制度必须建立在人们都能接受的基本的理念规范之上,而这种理念规范常常是隐含在自然或超自然的世界里。

建立在自然规则或超自然的世界中的规则才能稳定,大家才都能接受.因为这样的规则超越了我们个人的利益。

A、制度赋予人们身份,塑造人的思维习惯。

B、制度塑造了社会群体记忆和遗忘的功能C、制度对事物加以分门别类,放进了不同的范畴趋同现象起源于组织面临的制度化环境。

那么是什么动力趋使组织趋同,在组织行为和形式上越来越相似呢?驱动力其中之一是国家制度,另一个就是专业组织三种机制导致了趋同:A、强迫性机制 B、模仿机制,各个组织模仿同领域中成功组织的行为和做法。

竞争性模仿:一个领域中的组织模仿自己的竞争对手。

制度性模仿:合法性机制导致的同一种形式的采纳 C、社会规范机制社会网络理论从社会网络关系或人际关系的网络结构出发来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提供了一个结构主义的微观基础。

个人和群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建立的关系不是点与点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网络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个人和关系是不可分解的,一个人是带着其他群体的关系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

内嵌性理论网络关系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

网络关系的强弱、重复性会影响人不同的行为,网络的位置、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内化过程,从而使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产生不同的行为。

因此,关系网络的不同结构及其个人所处网络中的不同位置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行为社会网络的功能(1)有网络的人得到的信息和没网络的人得到的信息差异是很大的(2)传递信息的时间性、内容的丰富性也与网络有关。

(3)网络还具有推荐的作用,网络中的关系伙伴可以帮你说话。

(4)社会网络的竞争优势结构洞就是讲没有重复的信息源,这是最为有效率的网络结构。

组织目标就是组织努力争取达到和所希望的未来状态。

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写为MBO)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技巧,它指组织上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组织的共同目标,根据预期的愿望严格规定个人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个尺度作为组织经营的指导方针和评定个人所做贡献的标准。

每个人有自己的特定工作目标后, 便可自行负责计划、执行、控制、评量自己的目标。

目标管理的优点:业绩的提高、成本降低、提高工作效率、个人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团队建设、有效的管理工具目标管理的缺陷:管理层的激励、上下级沟通、短期行为、不可控因素、“运气”决策:对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办法进行选择,它是人们在行动之前作出的决定。

组织决策:是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具有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决策实施程序:A、判明问题和目标 B、收集和处理有关信息C、方案的制定和选择D、决策方案的实施与评价【环境、资源、困难、风险等】与个人决策过程相比,组织决策有几个鲜明特点:第一,它是一个多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第二,它是在一个稳定的组织结构、组织制度中运行的组织决策模式:(1)规章制度基础上的决策第一,组织规章制度决定了注意力的分配,从而影响了决策的频率;第二,规章制度决定了什么人参与决策的过程,从而影响了决策中利益分配的结构和基础;第三,规章制度决定了信息收集、加工和解释的组织结构,从而影响了决策过程的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