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年级上册《鸬鹚 1》WORD版教案
《鸬鹚》一文教学设计。(精选16篇)
《鸬鹚》一文教学设计。
(精选16篇)《鸬鹚》一文教学设计。
篇1轻轻撩起那一帘垂柳……——《鸬鹚》教学赏析《鸬鹚》是一篇文辞俏丽、意境深远的经典美文。
生动的语言,精炼的描述,立体式地勾画出一幅风光秀丽、安静祥和、默契悠闲、如诗如画的江南田园生活图景。
《鸬鹚》这篇深受同学欢迎的美丽散文,我执教过好几次了,也听过很多名师执教。
这一次重读课文,有了很多新的发觉和体会。
首先,课文的背景应当是江南某平原地区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而不是繁忙的江南水乡渔村。
课文一开头就这样写道:“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
”“一望无垠的稻田”边镶嵌着几个“镜子小湖”,这不就是江南农村特有的地理风貌吗?明显,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人是以种田为生的农夫,而不是以捕鱼为生的渔民。
捕鱼对这里的农夫来说,仅仅是种田劳动之余,一种业余性的、休闲性的劳动。
在这样的农村,农夫捕鱼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在一般状况下,是家里来了客人,仆人为了表示热忱,会摇着船,带上鸬鹚,去捕几条鱼来款待客人,图个新奇。
就像在自个的鸡窝里抓一只鸡,菜园里拔几个萝卜,一切都是自个生产的,既便利,又新奇,属于纯自然的绿色食品。
可是从我念学校到现在,几十年来,我们始终把这位农夫错当成了渔民。
虽然课文中多次消失“渔人”这个称谓,但“渔人”和“渔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渔人”泛指全部捕鱼的人;“渔民”专指以养鱼、捕鱼为生的人。
假如这位“渔人”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民,他为什么“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来捕鱼呢?而且面对“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说明小湖里鱼特殊多)的状况,他不问多少,他不贪不恋,一会儿工夫就悠闲地摇着小船回家了呢?明显,渔人的捕鱼就是为了给自家的晚餐增加一道佳肴而已。
鸬鹚在农夫的生活中,就相当于一般农家饲养的鸡(下蛋)、牛(耕地)、马(拉车)一样,是一种具有灵性的生活小帮手,唯一不同的是鸬鹚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鸬鹚》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简介《鸬鹚》这篇课文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课文主题的预想,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章:生词学习2.1 教学目标掌握《鸬鹚》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生词和短语。
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2.2 教学内容分析《鸬鹚》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提供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生词和短语。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生词和短语,并提供例句进行解释。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纠正发音。
第三章:文本解析理解《鸬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3.2 教学内容解读《鸬鹚》课文,理解其中的事件和角色。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场景的描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供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的工具和材料。
4.3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创意表达活动,如绘画或制作相关的手工艺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第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
提高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设计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表达。
6.3 教学方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分享,增强自信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的能力。
《鸬鹚》教学设计
《鸬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体会作者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一、板题示标1、师介绍鸬鹚,看插图。
鸬鹚是一种水鸟,羽毛灰黑色,有绿色光泽,嘴扁而长,上嘴的尖端有钩。
能游泳,善于捕鱼,喉下的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到的鱼就放在喉囊内。
这种鸟也叫鱼鹰,我国南方地区饲养它来帮助捕鱼。
2、本出示学习目标二、自学指导一(一)出示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动笔画出重点词语。
2、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拟一个小标题。
3、第一段描述了哪些景物,用笔标出来,思考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要求:声音洪亮,坐姿端正,时间8分钟。
(二)、检查自学(1)课文主要写了鸬鹚的什么?板书:准备捕鱼结束(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7节)三、自学指导二、(一)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2—4小节,请你用“——”划出描写渔人的句子,用“ ○ ”圈出渔人用鸬鹚捕鱼时的动作的词语。
用“△ ”圈出鸬鹚捕鱼的动作的词语。
2、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要求:声音洪亮,坐姿端正,时间6分钟(二)、分小组学习。
(三)、交流1、交流句子男生读描写鸬鹚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渔人的句子。
2、交流词语学生各抒己见3、齐读,边读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写出了鸬鹚捕鱼的动态,欢快活泼;也写出了渔人从鸬鹚喉囊里取鱼时的利索劲儿。
湖面上鸬鹚在跳跃,渔人在忙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快忙不过来了。
四、自学指导三(一)出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5—7小节,请你用“——”划出与前文相照应的句子,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要求:声音洪亮,坐姿端正,时间4分钟。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鸬鹚》教学设计.doc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鸬鹚》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创设情境,通过音乐(《春江花月夜》或《渔歌唱晚》)、文中的景(湖面景色)、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让学生领略江南水乡的优美,体验劳动的欢愉,从而受到生活美情趣的陶冶。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强化“喉囊”的识记。
3、通过对图的观察,结合课文,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积累材料的能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更佳)、挂图(录像剪辑更佳)、录音机、音乐带。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与鸬鹚捕鱼的关系,想像鸬鹚捕鱼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图文结合,训练想像能力。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背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挂图,欣赏江南水乡宁静的美。
1、出示挂图,师边描述边引导观察。
(1)湖面上有_____ (2)湖岸边有______ (3)湖的远处有______2、小结、揭题(板书课题)二、配乐朗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验湖面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的过程。
(一)师明确听读要求,配乐范读。
思考:1.小湖宁静优美的景色都写在了课文的哪一段?2.湖面从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是由什么而引起的?(二)检查学生听思效果1、回答思考题1后,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表现出湖面的宁静、优美。
2、回答思考题2,讨论,对应板书: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小结,导入学习第2~5自然段。
三、引导重点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感受捕鱼时的欢腾。
1、听一听,答一答(指名生读第2~3自然段):由于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湖面一片______景象?2、读一读,画一画(自由轻读) :这一片欢腾的景象是由渔人和鸬鹚的哪些行动而引起的?3、填一填,品一品(书后练习3):体会动词的作用。
4、听一听,想一想(配乐朗读2~4自然段):想像“鸬鹚不断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的情景?(组织学生说感受)5、学一学,说一说(生默读自学第5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6、齐读第二段。
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鸬鹚
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案概述•教材: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主题:鸬鹚•教学目标: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掌握重要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解读课文中的内容。
•教学难点: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
•教具准备:教材、黑板、粉笔、课件。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鸟类了解多少?你们见过哪些鸟?它们的形态和特征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今天我们将一起来了解一种特别的鸟——鸬鹚。
”探究(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鸬鹚》。
2.教师提问学生:“文中的鸬鹚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它能下到江里捉鱼?”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支持观点的关键句子。
梳理(1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课文中关键信息,归纳鸬鹚的特点和捕鱼的方法。
2.教师让学生互相讲解归纳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鸬鹚的理解。
分组讨论(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五人。
2.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深入解读。
3.小组讨论并记录他们的观点、疑惑和发现。
4.小组展示并讨论彼此的成果。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总结鸬鹚的特点和捕鱼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作业布置(5分钟)•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一只蓝背红肚鸵鸟》。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课文《鸬鹚》,让学生了解鸬鹚的特点和捕鱼的方法。
通过梳理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整节课设计紧凑,教师的引导和问题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但还需要更多的小组讨论和展示时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现潜力。
同时,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鸬鹚
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鸬鹚教学目标1.了解鸬鹚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理解课文《鸬鹚》的意义和内涵。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找出关键句子。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描述和表达。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鸬鹚》的意义和内涵。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找出关键句子。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鸬鹚》的内涵和意义。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鸬鹚》。
2.课件和教学PPT。
3.学生作业本、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简单向学生介绍鸬鹚,并让学生画出自己对鸬鹚的印象。
2.教师用图片展示鸬鹚生活的环境、特点,并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鸬鹚。
第二步:讲授(15分钟)1.教师播放课件动画视频,带领学生读课文《鸬鹚》。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和讲解课文的重点,梳理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关键句子。
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词语,让学生明确单词和词组的意思。
第三步:练习(25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练习册上的文本,完成阅读题,检查阅读理解能力。
2.教师利用课件和黑板讲解文章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帮助学生牢记单词和词组,并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四步: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
2.教师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课文中找到对生活或者学习有所启示的成语或谚语,并进行讲解,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的习题。
2.朗读课文《鸬鹚》并感悟其中的内涵。
3.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鸟类,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写作。
教学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鸬鹚进行教学,在学生探究中了解鸬鹚,通过课文的阅读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鸬鹚的生存环境以及习性,同时也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鸬鹚 1》WORD版教案
鸬鹚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8个,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一节。
3.能圈划出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时动作的词语,能选抄描写湖面平静的句子。
4.能按小标题介绍鸬鹚捕鱼的经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本课生字8个,能正确的、熟练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一节。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鸬鹚。
并知道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本领,体会渔民收获的快乐。
教学准备:教师:1.音乐《渔歌唱晚》2.鸬鹚捕鱼的画面。
学生:1.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2.查找鸬鹚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认识鸬鹚。
2.媒体介绍鸬鹚的习性等。
质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二、整体感知,学习课文:1.媒体演示情景,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2.交流。
3.学习课文第一节。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交流。
(3)划出描写景色的句子;渔人的句子;鸬鹚的句子,并且读读。
(4)教师引读。
(5)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此时的湖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6)师小结:作者从远到近,由景及人的顺序描绘了夕阳、湖面、垂柳、稻田、渔船、渔人悠闲地吸烟、鸬鹚的待命这样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
(7)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
(8)齐读第一节。
4.学习第2-4节。
(1)自读课文,要求:小组学习生字的,并且摘录鸬鹚帮助渔人捕鱼的动词。
(2)交流。
(3)指导朗读。
(4)师小结:这些动作非常准确写出了鸬鹚捕鱼的动态,欢快活泼,也写出了渔人取鱼的利索,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5.学习第5-7节。
(1)轻声读课文。
(2)学习生字并交流。
(3)划出描写景色和渔人、鸬鹚的句子,读读。
(4)师生配合读。
(5)齐读。
三、复习拓展,练习说话:1.师总结:接近傍晚,曾经喧嚣湖面归于宁静了。
渔人看着鸬鹚辛苦一天享受着美食,这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如此美好平静,恬淡的永远是凝固的永恒。
2.让我们记住这可爱的鸬鹚,介绍一下你心中的鸬鹚或者谈谈你认为渔人和鸬鹚之间是什么关系?3.介绍其他的水鸟。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鸬鹚》这篇课文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背景等。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鸬鹚》的作者和背景。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步骤1.3.1 开场提问:学生对鸬鹚的了解。
1.3.2 引入课文:介绍作者和背景。
1.3.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和情感。
第二章:词语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2 教学内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3 教学步骤2.3.1 列出生词和短语。
2.3.2 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词语的含义。
2.3.3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第三章:课文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鸬鹚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的理解。
3.3 教学步骤3.3.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3.3.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第四章:课文讨论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4.3 教学步骤4.3.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4.3.2 各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的总结。
拓展思考题目。
5.3.1 学生自主总结课文内容。
5.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3.3 学生解答拓展思考题目,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六章:课堂活动6.1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6.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
6.3 教学步骤6.3.1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6.3.2 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最新-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鸬鹚》教学设计 精品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鸬鹚》教学设计《鸬鹚》主要通过对渔人、鸬鹚、湖面的描写来反映渔民生活和渔民村优美的水乡景色。
让学生通过诵读抓住重点词语如一抹来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感受到水乡的优美和渔人捕鱼的乐趣。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强化喉囊的识记。
3、通过对图的观察,结合课文,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积累材料的能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更佳、挂图录像剪辑更佳、录音机、音乐带。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与鸬鹚捕鱼的关系,想像鸬鹚捕鱼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图文结合,训练想像能力。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背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挂图,欣赏江南水乡宁静的美。
1、出示挂图,师边描述边引导观察。
1湖面上有_____2湖岸边有______3湖的远处有______2、小结、揭题板书课题二、配乐朗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验湖面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的过程。
一师明确听读要求,配乐范读。
思考1小湖宁静优美的景色都写在了课文的哪一段?2湖面从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是由什么而引起的?二检查学生听思效果1、回答思考题1后,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表现出湖面的宁静、优美。
2、回答思考题2,讨论,对应板书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小结,导入学习第2~5自然段。
三、引导重点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感受捕鱼时的欢腾。
1、听一听,答一答指名生读第2~3自然段由于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湖面一片______景象?2、读一读,画一画自由轻读这一片欢腾的景象是由渔人和鸬鹚的哪些行动而引起的?3、填一填,品一品书后练习3体会动词的作用。
4、听一听,想一想配乐朗读2~4自然段想像鸬鹚不断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的情景?组织学生说感受5、学一学,说一说生默读自学第5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6、齐读第二段。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鸬鹚》。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鸬鹚的外貌和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鸬鹚》的阅读与理解。
鸬鹚的特点和习性的学习。
2.2 教学难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对课文情节的分析和描述。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鸬鹚》的文本。
鸬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创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音响设备准备,用于播放视频资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鸬鹚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鸬鹚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4.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老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词和短语。
4.3 课文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老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4.4 生词和短语学习:老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其意思。
老师通过例句和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作业5.1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鸬鹚的特点和习性。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5.2 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下他们对课文《鸬鹚》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它在句子中进行运用。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通过学生在朗读、讨论和作业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参与度来评估他们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和对生词短语的运用能力。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鸬鹚》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提高朗诵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诗人对鸬鹚的描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诵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展示鸬鹚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鸬鹚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歌,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如“江水”、“鸬鹚”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理解。
4.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改进。
5. 诗歌欣赏:(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2)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引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鸬鹚的短文,可以是描述、抒情或议论任一角度。
8. 板书设计:《鸬鹚》江水-清澈鸬鹚--捕鱼诗人--喜悦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指导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活动中,可能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今后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10. 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鸬鹚的图片、诗歌全文及其注释、朗读示范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鸬鹚为题材,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诗意的作品。
鸬鹚教学教案
鸬鹚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鸬鹚的生活习性、外观特征和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鸬鹚概述(1)介绍鸬鹚的基本信息,如名称、分布、体型特征等;(2)引导学生了解鸬鹚的生活习性,如捕鱼、栖息地选择等;(3)探讨鸬鹚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水生生物循环等。
2. 第二课时:鸬鹚的捕鱼技巧(1)让学生观察鸬鹚捕鱼的图片或视频,分析其捕鱼技巧;(2)引导学生思考鸬鹚捕鱼技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3)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成果。
3. 第三课时:鸬鹚与人类的关系(1)介绍鸬鹚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捕鱼、观赏等;(2)引导学生探讨鸬鹚与人类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3)讨论如何保护鸬鹚及其生存环境。
4. 第四课时:鸬鹚的保护与研究(1)让学生了解鸬鹚面临的威胁,如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等;(2)引导学生思考保护鸬鹚的方法和措施;(3)介绍国内外鸬鹚保护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5.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制作鸬鹚手工艺品(1)教授学生制作鸬鹚手工艺品的技巧和方法;(2)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增强学生对鸬鹚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鸬鹚的基本信息、生活习性、捕鱼技巧等方面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鸬鹚与人类关系、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理解和思考;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如团队合作、创意展示等。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鸬鹚相关素材;2. 鸬鹚手工艺品制作材料;3. 参考书籍、论文等教学资源。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鸬鹚》的基本内容,了解鸬鹚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鸬鹚》的阅读与理解。
2. 鸬鹚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2. 怎样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朗读:音频或视频形式的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情感。
2. 图片展示:展示鸬鹚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鸬鹚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简介鸬鹚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
4.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4 情感体验1. 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鸬鹚的认识。
5.2 作业要求1. 作业要认真完成,做到字迹工整、表达清晰。
2. 作业提交要及时,逾期不候。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鸬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鸬鹚的外貌特征。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热爱和尊重。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掌握《鸬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所描述的鸬鹚捕鱼技巧的理解与描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鸬鹚》的PPT或黑板。
2. 准备生字词卡片。
3. 准备与鸬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准备小组讨论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鸬鹚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鸬鹚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3)分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鸬鹚捕鱼的技巧。
(2)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4.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或小作文创作。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2)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鸬鹚》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鸬鹚》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知识。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的应对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鸬鹚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
(2)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2)进行朗读、默写等练习,提高语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鸬鹚》,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程度及保护意识。
5. 学生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的心态和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鸬鹚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案例分析:选取与课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鸬鹚》word教案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鸬鹚》word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理解“一望无垠”“悠然”等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渔人是怎样利用鸬鹚来捕鱼的,作者又是怎样依照时间顺序,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平静的变化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课文的第一二段。
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与鸬鹚捕鱼的关系。
教(学)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1.出示渔人用鸬鹚捕鱼图,激趣后教师导语揭题,板书课题。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和本课时的学习要求。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1.清大家参照学习目标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三条自学。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1.学生按先整体再重点观察近处人、物的顺序指出图中画的景物。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注意“舷”字读音、“抹”字字形和“囊”字的笔画(22笔)。
3.学生汇报新词理解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悠然:悠闲安适的样子。
粼粼:水色明净,闪闪发光。
袅袅:细和柔弱的样子。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分段及段意,教师点拨订正。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鸬鹚捕鱼前湖面非常平静;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鸬鹚捕鱼的动态景观;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老渔翁回去了,湖面恢复了平静。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学习第一段)1.教师提示学法:①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脑中浮现出一幅图画,再与课文中的插图对照。
②读课文,找出哪些地方能体现湖面的“静”,找出有关句子。
②完成旁批中的问题和作业。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1.学生读第一自然后述说脑中的画面,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补充汇报、交流。
第一、二句讲小湖和周围的环境,第三、四、五句依次写了船、渔人和鸬鹚。
第一句可以看出湖面“静”,这句也是个比喻句,用镜子比喻湖面。
浮船浮在湖面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鸬鹚立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几句也体现了湖面的“静”。
语文鸬鹚教案
语文鸬鹚教案语文鸬鹚教案1一、题揭导入1.读好课题,语文教案-鸬鹚。
①课件呈现课题。
②老师:今日,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特别美丽、特别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③指多名同学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留意!“鹚”是其次声,不翘舌。
[点评:读准、读好课题,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不然。
有心人稍加留意,便可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训练内涵。
借此可以训练同学正腔圆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同学洪亮自信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同学大方利落地读。
这同样是一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疏忽不得。
]2.简介鸬鹚。
①老师:鸬鹚是一种不鸟。
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捕鱼的本事特殊高。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
②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
③老师:鸬鹚捕到鱼后,就会把鱼吞进自己的喉囊。
要是让它连续吞,那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
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
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④课件呈现出鸬鹚喉囊的位置。
⑤老师范写“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
⑥同学在书的插图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练写“喉囊”。
[点评:“喉囊”两字特别难写。
字形难记、笔顺难辨、结构难排。
突破三难,唯有训练。
老师书写示范练,趁热打铁因势练,人人动笔扎练。
对学校生而言,把字写正确、写工整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语基本功。
俗语有言:人能写字,字能写人。
在提倡素养训练的今日,此项基本功不但不能减弱,而且更应加强。
]3.引入新课。
老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二、通读课文1.老师范读。
①老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闭目观赏。
②读后促醒同学的语感:小湖的景色美丽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2.同学练读。
①老师:带着这些美妙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读的时候,留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②同学自读,老师巡察。
读后检查同学的朗读。
老师指名朗读课文。
共抽5位同学,分别朗读→、↑、→↓、°、±”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鸬鹚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8个,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一节。
3.能圈划出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时动作的词语,能选抄描写湖面平静的句子。
4.能按小标题介绍鸬鹚捕鱼的经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8个,能正确的、熟练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一节。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鸬鹚。
并知道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本领,体会渔民收获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1.音乐《渔歌唱晚》
2.鸬鹚捕鱼的画面。
学生:1.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2.查找鸬鹚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认识鸬鹚。
2.媒体介绍鸬鹚的习性等。
质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学习课文:
1.媒体演示情景,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交流。
3.学习课文第一节。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交流。
(3)划出描写景色的句子;渔人的句子;鸬鹚的句子,并且读读。
(4)教师引读。
(5)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此时的湖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
(6)师小结:作者从远到近,由景及人的顺序描绘了夕阳、湖面、垂柳、稻田、渔船、渔人悠闲地吸烟、鸬鹚的待命这样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
(7)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
(8)齐读第一节。
4.学习第2-4节。
(1)自读课文,要求:小组学习生字的,并且摘录鸬鹚帮助渔人捕鱼的动词。
(2)交流。
(3)指导朗读。
(4)师小结:这些动作非常准确写出了鸬鹚捕鱼的动态,欢快活泼,也写出了渔人取鱼的利索,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5.学习第5-7节。
(1)轻声读课文。
(2)学习生字并交流。
(3)划出描写景色和渔人、鸬鹚的句子,读读。
(4)师生配合读。
(5)齐读。
三、复习拓展,练习说话:
1.师总结:接近傍晚,曾经喧嚣湖面归于宁静了。
渔人看着鸬鹚辛苦一天享受着美食,这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如此美好平静,恬淡的永远是凝固的永恒。
2.让我们记住这可爱的鸬鹚,介绍一下你心中的鸬鹚或者谈谈你认为渔人和鸬鹚之间是什么关系?
3.介绍其他的水鸟。
板书设计:
鸬鹚
鸬鹚待命捕鱼(静)
渔人指挥捕鱼(动)
渔人鸬鹚远去(静)
鸬鹚帮助渔人捕鱼,体会渔民收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