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美美与共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含答案)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第一篇: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美美与共费孝通教学目标:1.理解“美美与共”的具体内涵。
2.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的大同社会理想。
4.对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内化。
教学重难点:理解“美美与共”的具体含义;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大同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同学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曾经有很多仁人志士提出“大同社会”的理想。
由于各种原因从来没有实现过,这种美好的理想难道就只是空中楼阁?如何实现它?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或许可能给予一种思路。
二、认识作者费孝通(1910.11.2-2005.4.24),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汉族,江苏吴江人。
费孝通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1928年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
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公费留学。
在出国前,偕同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在调查时迷路,误踏虎阱,腰腿受伤,王同惠出外寻求支援,不幸溺水身亡。
伤愈后,回家乡农村休养时,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1936年夏,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
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
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继续在内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
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田》。
1944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美美与共》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实例分析,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习惯。
(2)增强文化自信,积极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美美与共》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的观点及论证过程。
2. 课文中的实例分析,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美美与共》的主要内容及其论证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从实例分析中,深刻领会作者的观点,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美美与共》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初步把握作者观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实例分析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意图。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2. 搜集有关文化差异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组织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苏教版必修三《美美与共》评课稿
苏教版必修三《美美与共》评课稿一、引言《美美与共》是苏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以农村小学教育为背景,呈现了一个小学生利用文学作品解决冲突、增进友谊的故事。
这篇课文富有教育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评课稿将从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美美与共》,学生能够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情感,理解小说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
2.能力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讲述小说中的励志故事,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能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发展友善、合作和包容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美美与共》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小说中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和心理变化;2.理解小说中暗含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3.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促进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3.分组阅读法:将学生分为小组,鼓励他们合作阅读小说,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小说中的人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活动1: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对小说的兴趣。
2.提问:你从上节课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教训?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
活动2:阅读与理解(20分钟)1.教师出示小说《美美与共》的书籍封面,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学生分组阅读第一章的内容,共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小说中的关键问题: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主题等。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美美与共》的主题和寓意。
分析并欣赏文中精美的语言和表达。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和口语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
引导学生认识到共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文中的正面向上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美美与共》是一篇描写人与人之间关系和合作的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互助和共享精神。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和欣赏文中精美的语言和表达。
理解课文主题,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挖掘课文的寓意和主题。
强调课文中的正能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考试或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4.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能够分析和欣赏文中的语言表达。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和口语表达。
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正能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展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材。
5.2 辅助材料: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如相关的故事、文章等。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常见词语2.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的大同社会理想【教学要点】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大同社会理想【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教学时数】:1【问题导学】( A)学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了解作者,解决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导入新课我们同学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曾经有很多仁人志士提出“大同社会”的理想。
由于各种原因从来没有实现过,这种美好的理想难道就只是空中楼阁?如何实现它?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或许可能给予一种思路。
(板书课题)美美与共谁能解释一下两个美”?课题是从哪里来的,几个“美”分别如何解释?2、认识作者费孝通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
(B) 3、词句积累。
谦逊欺凌妄自菲薄纷至沓来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已而不责人【合作探究】(C)(一)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条件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人们很难接受不同文明共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实现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世界上?( D)(二)梳理论证方法5、在论证“人们很难接受不同文明共存的原因”用了什么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是在论证哪一问题时采用的方法?(E)老师点拨:本文从运用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是议论文,又不完全符合我们通常说的议论文,而具有学术论文与演讲词的双重特点。
从学术角度来看,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而作为演讲词,语言深入浅出,饶有风趣。
如第3节中对强势文明输出时的态度表述“……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第6节中对我们先辈留下经验的引用。
【课堂总结】第一部分,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理想的前提和艰巨性。
第二部分,实现“美美与共”境界的艰难和可能。
达到“美美与共”境界艰难的原因;正确对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实现“美美与共”设想的可能性。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第11课 美美与共 苏教版必修3
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 衡。从整体上理解了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坚持个体美与追求大 同美之间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是相 辅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第11课 美美与共
课前经典背诵
登高揽胜 拓界展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令,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 郊图。头两句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营造出一种 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古道西风瘦 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 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 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杜甫 ——(唐)张九龄
自主高效预习
考点梳理 自测感悟
二、背景资料 1990 年 12 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 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 字“箴言”。含义大概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 还要包容地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 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美美与共》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美美与共》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美美与共》是苏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的一部分,包括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为“Living with others”,从生活中的日常话题出发,探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第二单元为“Success”,关注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第三单元为“Animal World”,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状态;第四单元为“Global Warming”,从环保意识与责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后一个单元是“Culture”,通过介绍不同的文化差异,让学生拓展视野。
2.教材特点《美美与共》着眼于生活、着重于交际能力和科普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教材中涉及的语言现象和词汇内容涵盖学生所需的语言技能,注重发展11种综合语言技能,尤其是听说读写四项核心技能。
同时,通过“论述-实践-评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贯通知识、实践和评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基础知识: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学会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方法。
(2)语言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英语词汇和短语。
(3)文化知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俗文化,深入了解全球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技能目标(1)听:学会通过听力理解各种不同语言形式和口音的英语声音。
(2)说:可以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
(3)读:能理解不同类型的英语文本,并有意识地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4)写:能准确、得体地用英语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互帮互助,有爱心、宽容、尊重、理解和友誼。
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和探究,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美美与共》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美美与共》导学案(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
1980年费孝通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年获《大英百科全书》奖。
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评价 世界级的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二)人物轶事1935年,费孝通通过清华大学毕业考试;次年,考取公费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留学。
1939年春,他写成了论文《中国农民的生活》,将其作为博士论文提交给伦敦大学专门的考试委员会。
那次,考官只有罗斯爵士一人,考试地点是费孝通的博士生导师马林诺斯基家里,考试过程就是喝酒。
为此,马林诺斯基特地准备了好几种酒。
答辩一开始,罗斯爵士首先举杯向马林诺斯基道喜,祝贺他的学生在学术上做出了贡献。
随后话题很随意,扯得很远,只是喝酒不断:到了最后,还是马林诺斯基想起该办的手续,于是请罗斯爵士在一张非常考究的学位审定书上签字,并再喝一杯酒,祝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背景链接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为费孝通先生80华诞贺寿。
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这一主题进行演讲时,费老总结出了极具美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004年8月,费老在“北京论坛”上作了题为《“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的书面发言。
本文为其中的节选部分。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谦逊.(x ùn ) 2.糟粕.(p ò) 3.截.然(ji é)4.和睦.(m ù) 5.收敛.(li ǎn ) 6.相得益彰.(zh āng )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模⎩⎨⎧ 模.式(m ó)模.样(m ú) (2)处⎩⎨⎧ 和睦相处.(ch ǔ)处.所(ch ù) (3)率⎩⎨⎧率.领(shu ài )效率.(l ǜ) (4)菲⎩⎨⎧ 妄自菲.薄(f ěi )芳菲.(f ēi ) 2.语境辨析法(5)教.(ji ào )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ji āo )书匠”,要努力做一个教.(ji ào )育专家,用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来教.(ji ào )化学生。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美美与共课时跟踪检测苏教版必修3
美美与共一、语言表达专练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利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会议要求,各单位要继续狠抓落实,正确熟悉绿色工业,立足进展实际,既不行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做好招商引资等各项相关工作,推动工业不断向前进展。
B.普遍地学习是提高艺术水平不可或缺的,练琴也是如此。
在苦练的同时,应该多到现场听听音乐会,并。
通过网络看看知名钢琴家的演奏录像,万万不要做井底之蛙....C.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必需发扬56个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优良传统。
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增、和谐进展。
进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D.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日趋加速,历史街区爱惜、自然环境爱惜与城市经济开发如何相得益彰....也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
解析:选D D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互配合,两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语境不是两边而是多方。
A项,妄自菲薄:过度地看轻自己。
妄,胡乱地。
菲薄,小看,轻视。
B项,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地狭小的人。
C项,和衷共济:大伙儿一条心,一起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合力,一起克服困难。
2.(全国卷甲)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庞大的冲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再也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许诺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教授技术,更在于育人,因此成心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术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址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本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聪慧。
解析:选C 此题从成份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项,结构混乱,可将“成功发射”提到“自从我国”后。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美美与共》导学案
背景链接
1990 年 12 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 会”,为费孝通先生 80 华诞贺寿。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这一主题进行演讲时,费 老总结出了极具美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04 年 8 月,费老 在“北京论坛”上作了题为《“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的书面发言。本文为其中的节选部分。
即境活用 要学会尊老爱老,在老人面前态度不可轻率,老人安排的事更不能草率。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1.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展开的? 答: 明确:本文是就如何对待人类不同文明展开的。 2.作者认为对待人类文明应持怎样的态度?达到怎样的境界? 答: 明确:对待人类文明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从而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 11 课《美美与共》导学案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 历
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1980 年费孝通获国际应用人 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 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1982 年被选为英国伦敦 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 年获《大英百科全书》奖。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副委员长,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反面举例)相反,仲永 5 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其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在众 人的赞美声中,仲永便不思进取,疏于学习,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论证分析)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 敏捷起来,26 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 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 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却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第11课 美美与共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苏教必修3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三文明的对话第11课美美与共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苏教必修3苏教第11课美美与共一、语言文字运用1.(XXXX·富阳高一期末)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面对文艺界现在存在的急躁和粗制滥.(làn)造等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拥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板凳需坐十年冷〞的坚守,志存高远、严格标准。
B.将帅们要站在更高的视野,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不断创新和探索,并做到融会贯穿,才能最终铸就卓.(zhuō)越的领导素质。
C.有一天,“老赖〞王某突然火急火燎.(liǎo)地赶到千里之外的四川眉山市,跑到法院主动要求归还欠款。
当他向法官申请还款时,焦急的语气中甚至带着几分哀求:“我现在就还钱,一分不少。
能不能把我从黑名单中删除?〞D.大学生魏那么西因罹.(lí)患滑膜肉瘤,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最后通过百度搜索到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在花光东凑西借的20多万元后,仍不幸去逝。
解析:B.卓—zhuó;C.燎—liáo;D.逝—世。
答案:A2.(XXXX·浙江省压轴卷)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大学教授肖耿6日在北京出席国际金融论坛年会时认为,中国不应花过多努力考虑经济增长率。
B.到非洲打拼了近40年,胡介国不仅拼得了数亿身家,还成为中国和尼日利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尼日利亚成为名人。
C.快节奏的社会,一些人轻视书写错误,倘有人认真追究错误那么往往被视为“不识趣〞,这实际上代表了一些人遇事不认真且反对“较真〞。
D.只要还有一个人乃至一家一户没有解决根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假设素;只要群众对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奋斗。
解析:A.搭配不当,应将“努力〞改为“精力〞。
C.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处事态度〞。
美美与共-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美美与共-苏教版必修三教案前言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改革方案,要求学校开设的课程逐步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思维能力。
因此,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苏教版必修三的教案,名为“美美与共”,旨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思维能力。
课程背景本课程适用于苏教版必修三的第一单元——人与社会,这一单元主要围绕着“人际交往”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旨在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交流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等。
教学目标本教案大致目标如下:1.了解人际交往的必要性;2.学会有效的交流技巧;3.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人们要交往?人们在交往中需要注意什么?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们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第二步: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的方式,介绍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有效的交流技巧。
针对各种情况和场合进行讲解,并注重渗透一些经典的例子和引语。
教师在讲解中也可适当地加入自己的交往经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第三步:实践操作借助实际情境,组织学生们进行交际实验,如角色扮演、模拟面试等。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有效交流技巧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第四步:学科交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融入学科交叉的内容,如心理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
通过这些跨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全面地认识人类交往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第五步:总结在教学结束时,通过简短的总结,回顾本次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成果。
同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践行有效的交流技巧,提高自身生活技能和思维能力。
总结通过上述教学过程,本教案旨在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学科交叉,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的本质和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独立地面对各种交往情境。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美美与共教学案苏教版必修
第11课美美与共(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
1980年费孝通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年获《大英百科全书》奖。
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评价世界级的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935年,费孝通通过清华大学毕业考试;次年,考取公费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留学。
1939年春,他写成了论文《中国农民的生活》,将其作为博士论文提交给伦敦大学专门的考试委员会。
那次,考官只有罗斯爵士一人,考试地点是费孝通的博士生导师马林诺斯基家里,考试过程就是喝酒。
为此,马林诺斯基特地准备了好几种酒。
答辩一开始,罗斯爵士首先举杯向马林诺斯基道喜,祝贺他的学生在学术上做出了贡献。
随后话题很随意,扯得很远,只是喝酒不断:到了最后,还是马林诺斯基想起该办的手续,于是请罗斯爵士在一张非常考究的学位审定书上签字,并再喝一杯酒,祝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背景链接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为费孝通先生80华诞贺寿。
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这一主题进行演讲时,费老总结出了极具美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004年8月,费老在“北京论坛”上作了题为《“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的书面发言。
本文为其中的节选部分。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谦逊.(xùn) 2.糟粕.(pò) 3.截.然(jié) 4.和睦.(mù) 5.收敛.(liǎn) 6.相得益彰.(zhāng)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模⎩⎪⎨⎪⎧ 模.式(mó)模.样(mú) (2)处⎩⎪⎨⎪⎧ 和睦相处.(chǔ)处.所(chù) (3)率⎩⎪⎨⎪⎧ 率.领(shuài )效率.(lǜ) (4)菲⎩⎪⎨⎪⎧ 妄自菲.薄(fěi )芳菲.(fēi )2.语境辨析法(5)教.(jiào)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jiāo)书匠”,要努力做一个教.(jiào)育专家,用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来教.(jiào)化学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专题 《美美与共》教案1
“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三、师生探究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费孝通十六字的涵义。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有人认为:“只要各美其美,就能实现天下大同,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谈谈你的观点。观点是片面的。第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的个性和特征,都有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因此,要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并保持好本民族的文化。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一、回顾议论文一般结构
总------分------总
二、小组合作
1、为什么要“各美其美”?
“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第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各国人民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写作特点
1、首尾相应,结构缜密,独立成篇。
2、语言晓畅,富有变化
3、语句严密,分寸感
五、总结
本篇课文是作者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自己十六字主张,厘清其逻辑脉络,揭示其理论支撑的文字,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文章是学术论坛的书面发言,兼具学术论文和演讲词的双重特点,从学术文的角度看,论点鲜明,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足够的有代表性的论据和充分的论证。作为演讲词,文章语言晓畅有变化,深入浅出,饶有风趣。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美美与共”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理解“美美与共”的含义。
2. 认识文化差异,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1. 对“美美与共”概念的深入理解。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和融合不同文化。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问题。
2.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美美与共”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美美与共”的理解。
3.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4.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和融合不同文化的建议。
5.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美美与共”概念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第二章:探索“美美与共”的理念【教学目标】1. 理解“美美与共”的理念。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美美与共”的理念。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对“美美与共”理念的深入理解。
2.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问题。
2.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美美与共”的理念。
2. 学生分享对“美美与共”理念的理解。
3.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4. 学生分组合作,提出对案例的批判性分析和建议。
5. 各组汇报合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美美与共”的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尊重文化差异【教学目标】1. 认识文化差异,尊重多元文化。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文化差异,尊重多元文化。
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三 第三专题《美美与共》教学设计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美美与共》的基本观点;2.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梳理论述文的论证思路;3.树立文化担当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理解《美美与共》的基本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情分析】《美美与共》是一篇学术性论文,而且是节选部分,内容涉及国与国之间的文明交流话题,文本语言也较为抽象,学术含量大,学生对于此类文章兴趣不大,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对于论述文教学,观点的理解、思路的把握,是绕不开的话题,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历史”“今天”“比如”等关键词来提取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是提高论述文教学的关键。
另一方面,《美美与共》体现费孝通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文化视野,如何通过人文故事印证《美美与共》观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课堂愿景:层次感、生活化、文化味【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杭州灵隐寺和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引发学生讨论:星巴克“入驻”灵隐寺,你怎么看?明确:对于星巴克“入驻”灵隐寺,社会各界也存在争议。
有的认为,这是一种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入侵”;有的认为,商业化时代,应该允许不同文化的共存。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跟文化有关的文章——费孝通的《美美与共》。
设计理念:以星巴克“入驻”灵隐寺事件为话题,讨论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帮助学生理解“美美与共”的内涵。
二、整体感知,理解内涵1、标题叫《美美与共》,在文中的完整表述是什么?明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先生的心愿,也是文章的观点句。
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小结:这里的两个“美”字是意动用法,或者解释为欣赏,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其”指代自己,“人”指代别人,翻译起来就是:各自以自己的美为美,还要以别人的美为美;将欣赏自己的美与欣赏别人的美结合起来,就能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
2、在这十六字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明确:“共”。
高中语文专题3文明的对话第11课美美与共课件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专题3文明的对话第11课美美与共课件苏教版必修3
2021/4/17
高中语文专题3文明的对话第11课美美与共课件苏教版必修 3
第11课 美美与共
1.读准字音
谦逊.(xùn) 酝.酿.(yùn)(niànɡ) 收敛.(liǎn)
糟粕.(pò) 和睦.(mù) 相得益彰.(zhānɡ)
9.在第四段中,作者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 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 择”。
2021/4/17
高中语文专题3文明的对话第11课美美与
26
共课件苏教版必修3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6.请用原文中的话解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意思。 答案: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 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 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 华”。
7.第三段开头说“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这样 的境界”指什么境界?
D.巴塞罗那市区没有一座超高建筑,只是完整地保留了古 代建筑的格局,而且对古建筑也不粉饰刷新,仍裸露着断砖残瓦, 显得斑.驳.陆.离.,一派古老沧桑。
解析:选 C 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不 合语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 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 “车同轨,量同衡”。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 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答案: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8.作者认为,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对待不同 文明时,分别存在哪些不良现象?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第三专题 第11课
第11课美美与共(一)作者简介1935年,费孝通通过清华大学毕业考试;次年,考取公费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留学。
1939年春,他写成了论文《中国农民的生活》,将其作为博士论文提交给伦敦大学专门的考试委员会。
那次,考官只有罗斯爵士一人,考试地点是费孝通的博士生导师马林诺斯基家里,考试过程就是喝酒。
为此,马林诺斯基特地准备了好几种酒。
答辩一开始,罗斯爵士首先举杯向马林诺斯基道喜,祝贺他的学生在学术上做出了贡献。
随后话题很随意,扯得很远,只是喝酒不断:到了最后,还是马林诺斯基想起该办的手续,于是请罗斯爵士在一张非常考究的学位审定书上签字,并再喝一杯酒,祝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背景链接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为费孝通先生80华诞贺寿。
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这一主题进行演讲时,费老总结出了极具美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004年8月,费老在“北京论坛”上作了题为《“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的书面发言。
本文为其中的节选部分。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谦逊.(xùn) 2.糟粕.(pò) 3.截.然(jié) 4.和睦.(mù) 5.收敛.(liǎn) 6.相得益彰.(zhāng)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模⎩⎪⎨⎪⎧ 模.式(mó)模.样(mú) (2)处⎩⎪⎨⎪⎧ 和睦相处.(chǔ)处.所(chù) (3)率⎩⎪⎨⎪⎧ 率.领(shuài )效率.(lǜ) (4)菲⎩⎪⎨⎪⎧ 妄自菲.薄(fěi )芳菲.(fēi )2.语境辨析法(5)教.(jiào)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jiāo)书匠”,要努力做一个教.(jiào)育专家,用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来教.(jiào)化学生。
(二)写准字形1.⎩⎪⎨⎪⎧ jié(截)然chuō(戳)穿杀lù(戮)2.⎩⎪⎨⎪⎧ 双yíng (赢)léi (羸)弱yíng (嬴)政3.⎩⎪⎨⎪⎧ dǐ(抵)制dǐ(诋)毁dǐ(砥)砺shì(舐)犊情深4.⎩⎪⎨⎪⎧ 相得益zhān g(彰)层峦叠zhàng (嶂)zhàng (障)眼法乌烟zhàng (瘴)气5.⎩⎪⎨⎪⎧ 收liǎn (敛)入liàn (殓)节jiǎn (俭)眼jiǎn (睑)6.⎩⎪⎨⎪⎧ 糟pò(粕)漂bó(泊)bó(舶)来品bó(铂)金7.⎩⎪⎨⎪⎧ 欺líng (凌)丘líng (陵)líng (绫)罗绸缎líng (菱)角lén g(棱)角分明8.⎩⎪⎨⎪⎧ 经lì(历)再接再lì(厉)lì(励)精图治呕心lì(沥)血砥lì(砺)(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 1.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绵不断地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美美与共(一)作者简介1935年,费孝通通过清华大学毕业考试;次年,考取公费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留学。
1939年春,他写成了论文《中国农民的生活》,将其作为博士论文提交给伦敦大学专门的考试委员会。
那次,考官只有罗斯爵士一人,考试地点是费孝通的博士生导师马林诺斯基家里,考试过程就是喝酒。
为此,马林诺斯基特地准备了好几种酒。
答辩一开始,罗斯爵士首先举杯向马林诺斯基道喜,祝贺他的学生在学术上做出了贡献。
随后话题很随意,扯得很远,只是喝酒不断:到了最后,还是马林诺斯基想起该办的手续,于是请罗斯爵士在一张非常考究的学位审定书上签字,并再喝一杯酒,祝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背景链接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为费孝通先生80华诞贺寿。
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这一主题进行演讲时,费老总结出了极具美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004年8月,费老在“北京论坛”上作了题为《“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的书面发言。
本文为其中的节选部分。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谦逊.(xùn) 2.糟粕.(pî) 3.截.然(jié) 4.和睦.(mù) 5.收敛.(liǎn) 6.相得益彰.(zhāng)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模⎩⎪⎨⎪⎧ 模.式(mï)模.样(mú) (2)处⎩⎪⎨⎪⎧ 和睦相处.(chǔ)处.所(chù) (3)率⎩⎪⎨⎪⎧ 率.领(shuài )效率.(lǜ) (4)菲⎩⎪⎨⎪⎧ 妄自菲.薄(fěi )芳菲.(fēi )2.语境辨析法(5)教.(jiào)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jiāo)书匠”,要努力做一个教.(jiào)育专家,用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来教.(jiào)化学生。
(二)写准字形1.⎩⎪⎨⎪⎧ jié(截)然chuō(戳)穿杀lù(戮)2.⎩⎪⎨⎪⎧ 双yíng (赢)léi (羸)弱yíng (嬴)政3.⎩⎪⎨⎪⎧ dǐ(抵)制dǐ(诋)毁dǐ(砥)砺shì(舐)犊情深4.⎩⎪⎨⎪⎧ 相得益zhāng (彰)层峦叠zhàng (嶂)zhàng (障)眼法乌烟zhàng (瘴)气5.⎩⎪⎨⎪⎧ 收liǎn (敛)入liàn (殓)节jiǎn (俭)眼jiǎn (睑)6.⎩⎪⎨⎪⎧ 糟pî(粕)漂bï(泊)bï(舶)来品bï(铂)金7.⎩⎪⎨⎪⎧ 欺líng (凌)丘líng (陵)líng (绫)罗绸缎líng (菱)角léng (棱)角分明8.⎩⎪⎨⎪⎧ 经lì(历)再接再lì(厉)lì(励)精图治呕心lì(沥)血砥lì(砺)(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 1.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绵不断地到来。
2.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3.妄自尊大:狂妄地自高自大。
4.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
5.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6.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7.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好处。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不想要的结果或不情愿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对待。
9.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现多含贬义。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面对全班各种形形色色....的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王老师遵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处理班级事务,力求完美无缺....。
辨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美无缺”使用正确。
“形形色色”运用不当,一是与“各种”重复,二是该成语多用于贬义,形容“学生”不当。
Ⅱ.易混辨析轻率vs 草率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1.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展开的?答:明确:本文是就如何对待人类不同文明展开的。
2.作者认为对待人类文明应持怎样的态度?达到怎样的境界?答:明确:对待人类文明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从而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学习目标]1.分析课文的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2.理解作者的大同社会理想。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答:明确: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2.要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境界需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摒弃怎样的心理?答:明确:需要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闭关排外的心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需要克服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的心理。
3.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和形形色色的“异文化”?答:明确: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来“欣赏”它。
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精华和糟粕,所以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4.为什么要“美美与共”?答:明确:这是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文化心态,是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对人们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提出的精神要求。
5.本文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答:明确:(1)举例论证。
如举唐朝的时候,日本善于“美人之美”,达到了双赢的结果,很好地支持了作者“美美与共”的主张。
(2)引用论证。
如倒数第二段引用孔子的哲学思想,告诉人们应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异文化。
(3)对比论证。
如第三段通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待不同文明的态度的对比,论述了达到“美美与共”这一境界的困难。
怎样运用对比论证[写法领悟]对比论证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但本文所用的对比论证更有特点。
本文所用的对比论证有不同文明的对比,有古今的对比,有中外的对比,有正面反面的对比。
这些多角度多侧面的对比,使文章说理更透彻明白。
[写法指导]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
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二是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
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
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
三是要有相同的对比量。
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
这样不仅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眉目更为清楚。
四是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
比是基础,议是升华。
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作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针对练笔]请根据以上方法,围绕“勤能补拙”进行对比论证。
答:参考答案:(正面举例)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反面举例)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其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在众人的赞美声中,仲永便不思进取,疏于学习,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论证分析)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却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美1.从教材中积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教授的发明,说的是多元文化和谐相处之道。
每个民族都会有一套自以为美的东西,对于别的民族来说,这些东西初看也许不美,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大家同住在地球村里,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平等交往和碰撞,就会发现别人的东西也很美。
常人都有追求美的冲动,创造美的激情,占有美的欲望,一番番碰撞之后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美与共了。
2.从现实中积累“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的这句话曾走红网络。
从2003年起,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至今已经10年。
“进图书馆不要任何证件,借书也免费。
”管理人员说,“也许他们的主要目的不是看书,但他们在休息的时候,哪怕随手翻报纸,也比在外面没事干要好吧。
”记者了解到,在杭州图书馆对乞丐和拾荒者开放之初,有读者无法接受,他们找到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我们图书馆一向坚持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他们也是读者,我们无权拒绝他们看书。
10年来,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杭州图书馆文献借阅中心副主任何妨说,“现在,每天至少有8 000人入馆阅读,其中有不少是农民工,也有拾荒者、乞丐。
”3.从名言中积累(1)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2)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狄德罗(3)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
——爱默生(4)谁用全身心去执着地寻求美,美就会悄悄地飞进他的心扉。
——宋征时(5)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纪伯伦4.从佳作中积累秋风瑟起,落叶飘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一种美;雪花纷纷扬扬、肆无忌惮、淋漓尽致地落下,万物萧条,寒风凛冽彻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是一种美;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百花争妍,万紫千红,花团锦簇,风和日丽,微风乍起,水面波光粼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又是一种美;骄阳当空,晴空万里,烈日炎炎,惊涛拍岸,蝉鸣蛙啼,交互错落,纵横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更是一种美!(二)这样运用素材[精彩片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