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论语》)名句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特殊句式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特别句式整理(完好)高中语文苏教版文言句式(必修一)33、而又何羡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鞣认为轮。
35、如怨如慕,如泣如诉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36、是岁,元和四年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7、居是州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8、始指异之。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9、认为凡是州之山川有异态者,皆我有7、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也。
8、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望者,专心躁也。
40、故为之文以志9、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中语文苏教版文言句式(必修二)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六国幻灭,非兵不利,战不善11、吾进而师之2、其势弱于秦1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举以予人14、而耻学于师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6、洎牧以谗诛道解其惑者也。
7、是故燕虽小国尔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1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有这样之势,而为秦人几位之所劫17、今其智乃反不可以及。
9、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8、师不用贤于弟子。
10、是又在六国下矣。
19、学于余。
1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0、不拘于时。
1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22、固一世之雄也。
14、谁得而族灭也2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5、守兵叫,函谷举24、渺渺兮予怀。
16、秦人不暇自哀,尔后代哀之25、月出于东山之上,彷徨于斗牛之间17、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民26、客有吹洞箫者高中语文苏教版文言句式(必修三)2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初至北营,抗辞大方,上下颇惊动。
28、现在何在哉2、予羁縻不得还29、相与枕藉乎舟中3、意北亦能够以口舌动也30、凌万顷之茫然。
4、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31、何为其然也?5、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32、托遗响于悲风。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句背诵整理(共5页)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荀子《劝学》22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7韩愈《师说》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1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苏轼《赤壁赋》1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6171819、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3、旌旗蔽空,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洵《六国论》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杜牧《阿房宫赋》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78、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9、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0、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高三语文高考背诵内容《论语孟子选读(苏教版)》名句集锦

《 <论语 ><孟子 >选读》名句(苏教版)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勤学也。
”——《论语》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5.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6.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二、人的起点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亏免。
”——《论语》9.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10.子曰:“性邻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11.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
——《孟子》1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13.悲天悯人,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顺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三、仁者爱人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1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18.子曰:“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睦。
”——《论语》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2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21.孟子曰:“人不可以够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2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23.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文言文必修一梳理(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吾尝跂而望矣(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蟹八跪而二螯(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輮使之然也(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二)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4、如是而已(罢了)三、虚词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惑而不从师(转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小学而大遗(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那)吾其还矣(祈使,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一定)其孰能讥之乎(反问,难道)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乎生乎吾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译:2、不拘于时(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必修一《劝学》一、实词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虚词吾尝终日而思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心一也三、句子翻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师说》一、实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二、虚词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句子翻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赤壁赋》一、实词七月既望举酒属客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击空明兮溯流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杯盘狼籍不知东方之既白二、虚词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相与枕藉乎舟中三、句子翻译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渺渺兮予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实词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醉则更相枕以卧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望西山,始指异之。
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邀虚词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到则披草而坐句式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句默写精编版

必修一名句默写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蛟龙生焉;,,圣心备焉。
10、,无以至千里。
11、,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12、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13、师者,所以。
14、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
15、吾师道也,?是故无贵贱,,,。
16、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1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8、位卑则足羞,。
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如是而已。
(《师说》)20、,水波不兴。
2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22、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间。
23、纵一苇之所如,。
24、,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25、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26、,泣孤舟之嫠妇。
(比喻、对偶)27、“,”此非曹孟德之诗乎?2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9、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30、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
31、,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3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34、意有所及,。
35、,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6、,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
37、,,四望如一。
(《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二、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2、《六国论》的两个分论点是:(1),。
(2)。
,。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4、古人云:“,,,。
”此言得之。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并力西向,。
7、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8、,。
,阿房出。
9、五步一楼,;,;各抱地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知识点积累汇总

3.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御六气之辩
二、句子翻译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彼且奚适也?
《兰亭集序》
一、解释加线的字词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2.茂林修竹
3.列坐其次
4.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夫人之相与
6.感慨系之矣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解释加线的字
1.满清末造
2.踬踣者屡
3.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4.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5.环顾国内,贼氛方炽
6.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7.视清季有加
8.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二、句子翻译
1.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蜀道难》
一、解释加线的字
1.可以横绝峨眉颠
箕踞而邀
虚词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到则披草而坐
句式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必修二
《六国论》
一、重点词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此言得之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知识点积累汇总
班级姓名
必修一
《劝学》
一、实词
学不可以已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诗文单元名句

高中语文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经典名句默写填空(118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经典名句默写填空(118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经典名句默写填空(118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整理必修一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 。
2、木直中绳,________ ,。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假舆马者,___________ ,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绝江河。
6、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蛟龙生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圣心备焉。
7、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8、骐骥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9、锲而舍之,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
(《荀子劝学》)10、师者,所以___________ 。
1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3、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5、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 。
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五名句38页文档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
2021年高三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名句整理大全

高三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名句整理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以下是课件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三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名句整理,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必修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1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1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1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16、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1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1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1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论语》)名句整理必修一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___________。
2.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3.,,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 ___ 4.携来百侣曾游。
_。
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冰, ____________。
6.,,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8.,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10.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蚓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12.师者,所以。
13.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
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14.吾师道也,!15.是故,,道之所存,_________。
16.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7.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18.是故,。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9.爱其子,,于其身也,,。
20.彼童子之师,,。
21.,,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2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4.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25.是故,。
,,如是而已。
26.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______。
27.清风徐来,_________。
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露横江,__________。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歌曰:“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_。
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
”29.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________。
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
30.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
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
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
”3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
33.惟江上之清风,______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取之无禁,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撰稿人:胡碧琳必修二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
赂秦而力亏,___________。
2.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曰,弊在赂秦也。
”3.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___________。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___________;诸侯之所亡,___________,其实亦百倍。
4.则秦之所大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孙视之不甚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___________,起视四境,___________。
7.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___________,奉之弥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颠覆,___________。
8.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薪不尽,___________。
”此言得之。
9.齐人未尝赂秦,___________,何哉?___________。
五国既丧,___________。
10.燕、赵之君,___________,能守其土,___________。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___________。
11.至丹以荆卿为计,___________。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2.后秦击赵者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邯郸为郡,___________。
1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___,战败而亡,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___________,则胜负之数,___________,当与秦相较,___________。
15.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__。
16.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
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18.六王毕,_________,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_________。
骊山北构而西折,_________。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19.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
20.盘盘焉,_______,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_。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21.复道行空,_________?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_______。
22.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_______。
朝歌夜弦,_______。
明星荧荧,________;绿云扰扰,________;渭流涨腻,________;烟斜雾横,_______。
23.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____________。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__________,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24.燕赵之收藏,__________,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_________。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__________。
25.秦爱纷奢,___________。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________________;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直栏横槛,____________;管弦呕哑,______________。
2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_________。
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灭六国者,六国也,________;族秦者,秦也,________。
28.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_________;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
29.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30.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故国神游,___________,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
3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____________,雨打风吹去。
33.斜阳草树,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
35.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36.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__________________。
叶子出水很高,________________。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__________________,又如碧天里的星星,_________________。
3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38.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_____________39.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_________________。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_______________;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______________,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______________;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__________________。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
40.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_______________,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______________;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__________________。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