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之后,进一步提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另外也体现了中和反应的重要性,是酸的能通性的发展和延伸,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为盐的学习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探究酸碱反应的过程(难点)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难点)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等投影仪、pH试纸。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回顾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及酸和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投影图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蚊虫叮咬现象,引入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或肥皂水,就可减轻痛痒。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初中化学_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常见的酸有哪些?常见的减有哪些?导入:2013年3月1日,京藏高速宁夏中宁段,一辆半挂车与一辆载有36吨浓硫酸的罐装车追尾,导致浓硫酸大量泄漏,腐蚀路面,一时情况危急,有关部门紧急调运大量熟石灰用来抢险。
思考: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一)实验10-8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能否反应,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1.学生读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明确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课本60页图1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2)当滴入盐酸溶液的量较少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溶液呈红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当滴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实验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
(3)在实验中某同学不小心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呈酸性。
若要除去实验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
(4)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吗?请说明理由。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 NaCl+H2O。
2.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和视频中的操作对比,看有哪些地方还租要注意,通过实验来填写表格。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认真观察实验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HCl在溶液中离解出H+和Cl-,NaOH 在溶液中离解出Na+和OH-(用粒子符号表示),而在反应后的溶液中,H+和OH-消失了,变成了水分子,而Na+和Cl-仍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介绍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也是盐与复分解反应的基础。
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
教材安排了活动和探究,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研究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酸碱中和的概念,但对中和反应的实质尚不清楚。
通过前面的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和正确操作实验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研究的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颜色由粉红色变成了无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二:滴甲基橙溶液滴加稀盐酸,颜色由橙色变成了红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三:滴酚酞溶液滴加NaOH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粉红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四:滴甲基橙溶液滴加NaOH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了橙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特点,并且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结论。
(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讨论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知识梳理。
(6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常见指示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0.2.1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随堂测试的完成情况:学生能够按时完成随堂测试,测试卷面整洁。
(2)随堂测试的成绩: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预期目标,表明对中和反应的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
4. 作业完成情况:
(1)作业的提交情况:学生能够按时提交作业,作业提交率达到100%。
(2)作业的质量: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作业内容准确、完整。
(2)观和生成物的性质,判断是否为酸碱反应,进而判断是否为中和反应。
3. 中和反应的特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2)反应过程中,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3)反应过程中,酸的阴离子与碱的阳离子结合生成盐。
4. 中和反应的实质:
(1)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句: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判断方法是观察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生成物是否为盐和水。
板书设计:
1. 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2. 判断方法:
- 反应物:酸、碱
- 生成物:盐、水
3. 实质:
- 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 酸的阴离子与碱的阳离子结合生成盐
2. 中和反应的应用与实际意义: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将在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时,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和碱的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其次,我将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将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巩固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设计实验情景,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3.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通过实验、讨论、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二是中和反应的实质,三是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总结等方式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酸的腐蚀性认识,正确使用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1、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课内探究】一、酸碱指示剂情景问题,引入新课:展示你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物质中都含有“酸”这类物质。
你吃过松花蛋吗?记得检验二氧化碳的石灰水吗?他们都属于“碱”这类物质,你用手指蘸一些肥皂水用手捻搓有什么感觉?肥皂水中也含有碱这类物质,含碱的物质一般都有滑腻感。
酸碱这两类物质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类物质。
提出问题:你会鉴别酸和碱吗?出示小故事: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
花瓣为什么变成红色?波义耳有用稀硝酸、稀硫酸、醋酸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瓣变红。
波义耳认定紫罗兰花瓣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称酸性。
【问题】什么样的物质可作指示剂呢?常见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如何变色呢?【实验探究一】小组合作完成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稀硫酸、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另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稀硫酸、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进行跟踪练习】: 练习、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
课题2__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会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利用中和反应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了解盐的定义。
课前准备(学习导引:自学课本60-61页,填写)1.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
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那么H+和OH—就会结合,结果会怎样呢?已知:Na+ + Cl—→ NaCl,猜想:H+ + OH—→ ________。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生成和。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生成了,这样的反应称为。
3.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酸性土壤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进行中和处理,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于医药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人们被蚊虫叮咬后肿起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体的皮肤内分泌,如果涂一些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
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药物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内探究【探究一】:中和反应演示实验【10-8】:向5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_ 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 _性,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____ _,最终呈____ _色,说明此时溶液不再显____ _性,此时溶液显_____ _性。
为什么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碱性减弱,最终不再显碱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人教版)教案
1、盐
2、中和反应
1、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H++OH-==== H2O
3、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3、用于医药;4、用于日常生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实验探究,利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得出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对于中和反应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采用找规律、多写、多练的方法来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教学课件。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试管架等
药品: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知识储备
利用课件展示问题
1.常见的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碱有___________________。
2.酸的水溶液中都含有____,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反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____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____色。
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结论: H SO 和C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举出反例: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学生聆听老师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小组内交流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利用桌面上提供的实验仪器及以下药品:
①稀盐酸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无色酚酞溶液④紫色石蕊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0.2.1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中和反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胃舒平可以治疗胃病,涂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叮咬后的痛痒。
这是什么道理呢?在农业生产上,通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这是利用了熟石灰的什么性质呢?(合作交流)(一)中和反应活动1[实验] 取少量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再向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搅拌)。
[提问] 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结] 溶液颜色变成了无色。
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反应如下:NaOH+HCl===NaCl+H2O。
活动2[讲解] 实验证明,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如:2NaOH+H2SO4===Na2SO4+2H2OKOH+HCl===KCl+H2OCa(OH)2+2HCl===CaCl2+2H2ONaOH+HNO3===NaNO3+H2O硝酸活动3[讨论] 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等的组成特点。
[归纳] 生成的NaCl、Na2SO4、KCl、CaCl2、NaNO3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小结] 1.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作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活动4[提问]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投影]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归纳]1.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使用有些无机肥料,也会使土壤呈酸性。
另外,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施用适量的熟石灰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
2.处理工厂的废水有些工厂,尤其是化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酸性物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反应为:Ca(OH)2+H2SO4===CaSO4+2H2O。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与反思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江苏省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王云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够初步运用中和反应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实例。
(2)巩固刚学习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
通过与之前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感受到实验是化学探究中经常使用地科学方法。
重点: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一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对于化学实验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归纳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
教学策略:做好书本中的演示实验,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及实验结论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在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课型新课课时分配共两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小试管、滴管、酒精灯、硬质试管、CuSO溶液、NaOH溶液、稀HCl、酚酞溶液、4石蕊溶液、火柴、大烧杯(盛放废液)。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中已经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这就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
【效果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治疗蜜蜂蜇伤和马蜂蜇伤入手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和思考来介绍中和反应。
并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教材通过阅读课本,分析说明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等。
现对本节课分析如下: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老师由生活中问题:如何治疗蜜蜂蜇伤和马蜂蜇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
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
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观察后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中和反应的表达式都大胆放给学生,然后通过电脑动画的摸拟,是学生得出了中和反应的实质,然后通过事例让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概括出中和反应的应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的概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五、教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探究性学习。
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学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1、复习复习提问,巩固课题1所学知识。
2、导入新课通过“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显碱性)涂抹可迅速止痒”导入新课---酸和碱的反应3、引导探究演示实验“在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对这个没有明显现象实验的可能存在两种观点:一是NaOH和盐酸没有反应;二是反应了,但没有明显现象。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课本还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教材安排实验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章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2.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3.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三、学生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盐的定义,会写简单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2、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3、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共同建构】:活动一:实验10-8探究活动一: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讨论】1.在该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中不断振荡试管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盐酸为什么逐滴滴入?__________探究活动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溶液酸碱性的变化【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_____和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1、【补充实验】氢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铜、氢氧化铁与酸反应。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以上反应生成物(除水外)归纳:盐是指由______离子和______离子构成的________物。
活动二:中和反应FLASH动画从微观角度来展示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应:稀盐酸具有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而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了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_6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我从生活中的情景入手,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接着由易到难,由演示实验到学生分小组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实质。
最后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或结合生活经验列举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并学以致用,当堂巩固练习,让学生体验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学生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
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实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中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实例,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的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三、教学难点1、设计实验并验证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中已经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这就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
【效果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治疗蜜蜂蜇伤和马蜂蜇伤入手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和思考来介绍中和反应。
并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教材通过阅读课本,分析说明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等。
现对本节课分析如下: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老师由生活中问题:如何治疗蜜蜂蜇伤和马蜂蜇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
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
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观察后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中和反应的表达式都大胆放给学生,然后通过电脑动画的摸拟,是学生得出了中和反应的实质,然后通过事例让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概括出中和反应的应用。
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开始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被治疗蜜蜂蜇伤和马蜂蜇伤所应用的原理。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介绍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反应的应用。
从教材体系看,中和反应即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了另类化合物——盐。
所以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和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从教学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能更好的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评测练习】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从酸碱角度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习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一、知识储备:1. 常见的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的水溶液中都含有____,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反应。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____ 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 ____色。
3.碱的水溶液中都含有______,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等反应。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溶液变____ 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溶液变 ____色。
二、问题探究探究一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一)提出问题:用滴管向盛有5%的NaOH溶液试管中滴加5%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你认为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了吗?(二)猜想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三)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1、利用桌面上提供的实验仪器及以下药品:①稀盐酸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无色酚酞溶液④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方案,将你的方案写在下面空白处:我选择的试剂及加入的顺序是2、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现象:结论: NaOH 和 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探究二稀硫酸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否发生反应?结论: H2SO4和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合作交流问题酸和碱发生的什么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Ca(OH)2 + H2SO4= CaSO4+ 2H2O请仔细观察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思考下列问题⑴除了水之外另一种生成物在组成上有何共同点?⑵从物质类别上分析,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⑶反应物中的H+和OH-为什么消失了?总结:●盐:●中和反应:●实质:思考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四、学以致用认真阅读课本P61 总结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①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五、课题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的地方?六、课题检测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CuOB.Cu(OH)2C.CuSO4D.HCl2.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 Zn +2HCl == ZnCl2 + H2↑B. CuO + 2HCl == CuCl2 + H2OC.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D.AgNO3 + HCl == AgCl↓+ HNO33.下列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A. HNO3、Na2CO3、BaSO4B. Na2SO4、KOH、NaClC. H2CO3、Ca(OH)2、MgOD. H2SO4、NaOH、CaCl22.填写下表(类别按酸、碱、盐、氧化物填写)3.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B.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都是中和反应C.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4、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Zn + 2HCl = ZnCl2 +H2↑ B、CuO + 2HCl = CuCl2+ H2OC、Ba(OH)2+H2SO4=BaSO4↓+ 2H2D、AgNO3+HCl = AgCl↓+HNO35、下列各组物质通常借助指示剂才能证明是否反应的是( )A、氢氧化铜和稀盐酸B、石灰石和稀盐酸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D、烧碱和稀硫酸6.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 ) A.改良酸性土壤 B.改良碱性土壤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7.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盐酸可用来除铁锈 B.稀硫酸在实验室里常用作干燥剂C.氢氧化钠可用作制肥皂和造纸工业 D.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探究思考: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2)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课后反思】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有学生完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结论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方法和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
但因为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标分析】【知识与技能】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从酸碱角度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本课题中,教材从离子角度对中和反应进行了分析,让学生初步接触“从离子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方法,为后续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奠定基础。
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学有用的化学”的观念。
2.本节课的内容,有着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形成对“有用的化学”的认识。
3.让学生再次尝试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本课题中,教材从离子角度对中和反应进行了分析,让学生初步接触“从离子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方法,为后续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通过中和反应实验及微观分析、大量中和反应应用的事实,使学生对中和反应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学生做实验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更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