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8篇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8篇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正确推导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机械能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证和实验验证过程。

3、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4、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从事例中感受和猜想物体的机械能转化遵循什么规律。

2、在实验验证中如何处理纸带,数据如何处理。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分析推证法、探究与交流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视频回顾: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情景创设(视频):瀑布、跳高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情景,描述它们的动能、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和转化的?生:水从高处下落: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跳高:运动员向上跳高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减小的`动能转化为增加的重力势能。

向下则反之。

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你猜想减小的重力势能与增加的动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猜想:现在就通过探究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提问:要探究一个物理问题可以从几方面来探究?二、理论分析下面以最简单的例子从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两方面来研究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问题。

先从理论分析来研究重锤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①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设重物的质量为m,当重锤离地面高度为h1时,重锤具有的机械能是:E1=EK1+EP1=结论:E1=EK1+EP1=②当重物继续下落至离地面高度为h2处时,重锤具有的机械能是:E2=EK2+EP2=结论:E2=EK2+EP2=③试着比较重锤从h1高处下落到h2高处时动能的增加量Ek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相等吗?(现在就从理论上去推导这两个位置的机械能是否相等)设问:如果相等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动能定理或运动学知识分析推导得出△Ek =△Ep既:结论:由于动能的增加量△Ek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相等,因此E1=E2上面是从分析重锤自由下落过程中得出的结论。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5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5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5篇高一物理教学计划7学习目标: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打了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3.掌握△S=aT2的物理含义,知道怎样判断一个直线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4.知道怎样利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5.理解和掌握通过打点纸带用逐差法、v-t图象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学习重点:1.打点计时器的的使用。

2.纸带上数据的处理。

学习难点:对纸带的处理。

主要内容: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实验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电源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子也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和速度的大小及其变化,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注意事项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②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8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

为了准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中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本节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不仅是这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5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5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优秀5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高一物理教学计划》,如果能帮助到您,本文范文将不胜荣幸。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教科局和学校的指导思想为中心,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教材分析为重点,参照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必修一》总共四章书23节内容,课本图文并茂较形象,主修运动学,并渗透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和数学运算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逐步培养与提高。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是物理课程重要的目标之一。

教学中要做到有准确的目标、合理的课堂结构、得当的教学方法、及时的反馈,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对不同学生宜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2、学习物理课程要形成的五种能力中,核心是科学思维能力。

练习课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上做文章,突出物理问题的状态和过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实验探究、学科活动中注意保持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以及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具体措施与方法1、重视物理研究方法、科学观点的渗透。

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多层次、多方位、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模型、整体与隔离、临界、分解与合成、假设、图象等方法以及等效、守恒、统计等观点的渗透,让学生体验与品味,但不能把方法作为知识来传授,以免降低其层次。

2、提倡课堂进入实验室,适当进行设计性实验和课外小制作,努力增加学生视、听、动手操作和制作的机会。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精选15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精选15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精选15篇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知识目标1、能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一个已知力的分力;2、会用三角形法则求解;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2、能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情感目标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教学建议重点难点分析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所以平行四边行定则依然是本节的重点,而三角形法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到的,熟练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教法建议一、关于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具有典型范例作用,教师在讲解时注意从以下方面详细分析: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暂时不必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如下图所示).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杆压靠在墙面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铅笔、橡皮筋,用手代替墙面体会一下铅笔重力的两个分效果.3、分力大小计算书写规范.在计算时可以提前向学生讲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知识.二、关于力的正交分解的教法建议:力的正交分解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求解合力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利用了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然后就变成了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问题了.使计算变得简单.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未接触到有关映射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首先从直角分解入手,尤其在分析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平衡问题时,粗略介绍正交分解的概念就可以了.教学设计方案一、引入:1、问题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定则?2、问题2: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教师总结:如果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反之,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引出课程内容.二、授课过程1、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讲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所以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样适用于.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一个力究竟该怎样分解呢?(停顿)尽管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下面我们便来分析两个实例.2、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例题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的作用,该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提物体,,因此力可以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和沿着竖直方向的分力,力和力的大小为:例题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常把它所受的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量和垂直于斜面的分量(如图),使物体下滑(故有时称为“下滑力”),使物体压紧斜面.3、练习(学生实验):(1)学生实验1:观察图示,分析F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可以利用手边的工具(橡皮筋、铅笔、细绳、橡皮、三角板)按图组装仪器、分组讨论力产生的效果,并作出力(细绳对铅笔的拉力)的分解示意图.实验过程:将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将铅笔与橡皮筋连接,铅笔尖端卡在手心处,体会一下铅笔的重力产生的效果,在铅笔上挂接上橡皮,思考拉力产生的效果?教师总结并分析: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常被分解成和,压缩铅笔,拉伸橡皮筋.(2)学生实验2,观察图示,分析力的作用效果,用橡皮筋和铅笔重复实验,对比结论是否正确.教师总结并分析: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分解成和,压缩铅笔,拉伸橡皮筋.尽管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4、课堂小结:探究活动题目关于“杆的受力分解”与“绳的受力分解”研究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劳动、学习的工具一般以杆和绳子为主,其他的工具也可以依照其进行分析,研究“杆的受力分解”与“绳的受力分解”具有实践意义。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7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7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7篇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优秀10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优秀10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优秀10篇)高一物理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5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5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5篇高一物理教案设计篇11 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节“力的分解”是在前五节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见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研究力的分解问题。

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依据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强化矢量运算法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造成了学生的认知断层,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是: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

2 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为指导思想,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强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联系实际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3 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验体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观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从理论深入到实际。

其操作策略是:①问题学生提。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②认知准备。

注重学生认知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这堂课前的认知准备分两个层次,一是浅加工阶段的认知准备,如分力、力的分解概念等;二是深加工阶段的认知准备,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击中要害,抓住关键。

③学生体验、感受,形成直觉思维,能突破难点,同时留下深刻印象。

④巧用评价,激活学生内动力。

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的内在激励方式,从深层、长久、公平的角度,让评价内化为学生内动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7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7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7篇一个周密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追踪工作进展,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7篇,感谢您的参阅。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高一物理教案设计5篇作为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设计,欢迎大家查阅。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

(3)培养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新课标在讲授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

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

三、教学重点1、动能概念的理解。

2、动能定的推导。

3、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1、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考虑到所讲授的学生已达到高二,在高一一年的学习锻炼中已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能力。

讲授这节课应该比较容易。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的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里采用这种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也更加容易理解。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五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五篇

【导语】⾼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学习负担及压⼒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制定学习计划,养成⾃主学习的好习惯。

今天⾼⼀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物理优秀教案五篇》,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1.⾼⼀物理优秀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它们的公式进⾏计算; (2)理解线速度、⾓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过程与⽅法 (1)运⽤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掌握运⽤圆周运动的特点如何去分析有关问题; (2)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速度.运⽤数学知识推导⾓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线速度、⾓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线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的必要性。

新课导⼊ 建议在我们周围,与圆周运动有关的事物⽐⽐皆是,像机械钟表的指针、齿轮、电风扇的叶⽚、收⾳机的旋钮、汽车的车轮……在转动时,其上的每⼀点都在做圆周运动.你即使坐着不动,其实也在随着地球的⾃转做圆周运动.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29.79km,公转⼀周所⽤时间为1年,⽉亮绕地球运转速度为每秒1.02km,运转⼀周所⽤时间为27.3天,有⼈说⽉亮⽐地球运动得快,有⼈说⽉亮⽐地球运动得慢,你怎样认为呢?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探究交流 打篮球的同学可能玩过转篮球,让篮球在指尖旋转,展⽰⾃⼰的球技,如图5-4-1所⽰.若篮球正绕指尖所在的竖直轴旋转,那么篮球上不同⾼度的各点的⾓速度相同吗?线速度相同吗? 【提⽰】篮球上各点的⾓速度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度的各点转动时的圆⼼、半径不同,由v=ωr可知不同⾼度的各点的线速度不同. 1.基本知识 (1)圆周运动 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为圆,圆周运动为曲线运动,故⼀定是变速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较 2.思考判断 (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定是变化的.(√) (2)⾓速度是标量,它没有⽅向.(×) (3)圆周运动线速度公式v=Δt(Δs)中的Δs表⽰位移.(×) ⼆、匀速圆周运动 探究交流 如图所⽰,若钟表的指针都做匀速圆周运动,秒针和分针的周期各是多少?⾓速度之⽐是多少? 【提⽰】秒针的周期T秒=1min=60s, 分针的周期T分=1h=3600s. 1.基本知识 (1)定义:线速度⼤⼩处处相等的圆周运动. (2)特点 ①线速度⼤⼩不变,⽅向不断变化,是⼀种变速运动. ②⾓速度不变. ③转速、周期不变. 2.思考判断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 (3)匀速圆周运动是⼀种匀速运动.(×) 三、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 【问题导思】 1.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各物理量意义是否相同? 2.怎样理解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式? 3.试推导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式.2.⾼⼀物理优秀教案 ⼀、⾃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作⽤下从静⽌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中存在着空⽓阻⼒.对于⼀些密度较⼩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纸⽚等,在空⽓中下落时,受到的空⽓阻⼒影响较⼤;⽽⼀些密度较⼤的物体,如⾦属球等,下落时,空⽓阻⼒的影响就相对较⼩了.因此在空⽓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同时由静⽌开始下落,都做⾃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的关系 (1)有空⽓阻⼒时,由于空⽓阻⼒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阻⼒作⽤,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落体加速度 1.⾃由落体加速度⼜叫重⼒加速度,通常⽤g来表⽰. 2.⾃由落体加速度的⽅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地点,⼀切物体的⾃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由落体加速度⼀般不同. 规律:⾚道上物体的重⼒加速度最⼩,南(北)极处重⼒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重⼒加速度越⼤. 三、⾃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于⾃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5.推论: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作⽤,不再受到空⽓阻⼒,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中,物体不但受重⼒还受空⽓阻⼒,⼆者⽅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由落体是⼀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法. 问题3: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物体所受的重⼒不同,产⽣的重⼒加速度也就不同.⼀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离⾚道越近,加速度就越⼩.3.⾼⼀物理优秀教案 ⼀、引⼊新课 演⽰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物理课程高一教案七篇

物理课程高一教案七篇

物理课程高一教案七篇物理课程高一教案七篇物理课程高一教案都有哪些?上课要仔细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

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物理课程高一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物理课程高一教案(篇1)学问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推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把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力量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推断分析力量.教学建议一、基本学问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假如形变超过肯定限度,物体的外形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依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缘由、方向的推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推断是教学中同学比较难把握的学问点.物理课程高一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老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1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1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1篇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篇1【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及区别,知道在实验中测量时间的方法;(2)掌握位移的概念,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3)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4)知道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重点】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区别;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过程】1、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为大家提供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篇2一、开学伊始的思考:新的一轮高一开始,几个问题自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1、高中物理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三年规划目标)高中阶段的学科目标: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好学生基础、发展思维、挖掘潜力、培养能力是所有物理老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

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

对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规定具体要求。

高一物理教案(通用5篇

高一物理教案(通用5篇

高一物理教案〔通用5篇高一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二、重点难点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四、教具牛顿管、抽气机、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重锤、学生电源、铁架台五、教学过程〔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vt=ats =at2/2vt2 =2as〔二〕、自由落体运动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演示2:牛顿管实验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从静止开始下落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5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5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5篇2023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篇一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上学期由于复习初中内容,将继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总共四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三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2篇: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物理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情况分析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一年学生的基础相对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1一、教学目标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

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自由落体运动。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教材是学生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

表现其一: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用到实验探究,突破原有认知,体会并应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这一科学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3.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学生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高一物理教案怎么写(通用6篇)

高一物理教案怎么写(通用6篇)

高一物理教案怎么写(通用6篇)高一物理教案怎么写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2、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6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6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6篇)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老师要仔细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逻辑,结合同学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开浮现学问性错误。

为伴侣们细心收拾了6篇高一物理教案设计,希翼伴侣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支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了解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互相联系形成同一的电磁场。

2、了解电磁场在空间传扬形成电磁波。

3、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以及赫兹试验在物理学进展中的贡献。

体味两位科学家讨论物理问题的思想办法。

教学过程:一、宏大的预言说明:法拉第发觉电磁感应现象那年,麦克斯韦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出生,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和物理天赋,他从小热爱科学,喜爱思量,1854年从剑桥高校毕业后,细心研读了法拉第的著作,法拉第关于“场”和“力线”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麦克斯韦,但麦克斯韦也发觉了法拉第定性描述的弱点,那就是不能定量的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关系。

因此,这位初出茅庐的科学家打算用他的数学才干来弥补。

1860年初秋,麦克斯韦特意去访问法拉第,两人虽然在年龄上相差四十岁,在性情、兴趣、长处方面也迥然各异,可是对物质世界的意见却产生了共鸣。

法拉第鼓舞麦克斯韦:“你不应停歇在数学解释我的观点”,而应当突破它。

说明:麦克斯韦学习了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亨利的讨论成绩,结合了自己的制造性工作,终于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说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知我们: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能产生感应电流,我们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呢?一定是有了感应电场,因此,麦克斯韦认为,这个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实质是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路中的电荷就在这个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产生了感应电流。

即使变化的磁场周围没有闭合电路,同样要产生电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是一个普遍逻辑说明:自然逻辑存在着对称性与和睦性,例如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2019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高中频道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2019,供参考!
本学期物理教学具体目标可归纳为: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③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④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影响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②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物理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尤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②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③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⑤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⑥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有如下要点:
1.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

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

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

这也是课改的要求。

教学时应注意: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

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物理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

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

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

不随意增加难度。

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程度非常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于大多物理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也就是说例题也要分层。

而习题的讲解也绝对不能只管数量不管质量,要和例题一样讲透,
将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渗透到讲解中。

对于提高题,由于主要面对的是A类学生所以可以以方法指导为主,而一般的习题必须考虑到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并且要结合精练。

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

刚刚已经讲了练习的讲解计划,下面是练习的计划。

本人此次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

课下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本学期还属于知识内容第一轮教学,所以平时作业打算以这样的比例布置:60%基础题,25%一般难度题,15%选做题(提高题)。

并且课堂练习一般也按此比例进行。

适当时候稍加调整。

口头的课堂练习要给学生打分,并计入平时分数,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

课堂书面练习分层,把基础题和稍难的题分开。

分批让学生在课上完成。

也就是在练习中也有台阶可下。

2.及时的反馈
上一学年的教学中,曾有多次由于没有及时的反馈信息,以至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

结果只从小测验和作业中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所以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

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

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有必要时候要进行
家访。

3.分层教学
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了分层,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由于传统,一般在高一、高二年级物理还是比较得到重视的。

另外,由于会考的存在,使得保证会考的通过率成了一个大问题。

但是由于目前的高考机制仍为3+1,物理非必考而为选考,使得许多学生高中物理的学习似乎就是为了会考。

其次还有升学率的压迫,使得许多成绩好的学生不选择物理。

这就是问题所在。

所以,我从高一就开始分层,A类学生的选择标准有3条:①物理基础好。

②各科发展较均衡,成绩都比较理想。

③在可选的+1课程中,物理是强项,起码对物理的兴趣要是这些课里最浓厚的。

这样就可以以高考要求来要求他们,而普通学生就以会考要求来要求。

这样可以避免大锅饭端不平的现象和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还有就是为学生将来所要参加的考试提前打好基础,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4.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会考必考内容弄懂。

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

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5.教学反思教学改革教学重建
由于是刚担任高中物理教学的工作,所以我肯定有很多地方
存在问题,所以教学反思教学改革教学重建这几个环节决不能打折扣,还应多听老教师的课,与自己仔细对比,从中学习。

主动邀请老师听课指导,详细记好课后记,平时多向老教师请教。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2019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一物理教学计划栏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