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习迁移理论促进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可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同样适用,并且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学习迁移是指学习者将在一个特定场景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或策略转移到另一个不同的场景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将学习迁移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首先,可以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教授文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比如,在学习一篇古文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份解读古文的报告,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也将古代文化融入到当下的生活中去。
其次,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学习迁移往往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
比如,学习写作技巧时,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小说或者剧本,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叙事手法、修辞手法等来写作。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另外,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语文教学往往与其他学科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将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
比如,在学习诗歌鉴赏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其他学科中,比如化学中的实验报告、历史中的古代文献解读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还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最后,还可以通过引入真实场景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往往需要将所学的知识与真实场景进行连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利用学习迁移理论促进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而 突 出强调 经 验 概 括 的重 要 性 。 4格 式 塔 学派 的关 系 转 换说 . 关 系 转 换 理 论 可 以 认 为 是 概 括 化 理 论 的继 续 与 发 展 。
负迁 移 ,表 现 为 过 去 获 得 的知 识对 新 知 识 的 学 习起 阻碍 作 他 们 并 不否 认 学 习依 赖 于 学 习原 理 的迁 移 ,但 他 们强 调 “ 顿 用 , 使 知 识 的 学 习发 生 困难 。 我 们 在 教 学 中就 要 努 力 实 现 正迁 移 ,而 防止 负 迁 移 ,从 而 不 断提 升 学 生 的 学 习能 力 。
识 。对 情 境 中 的一 切 关系 的顿悟 是 迁 移 的实 质 。
5 认 知派 的认 知 结构 说 .
认 知 结 构 一 般 可 理 解 为 学 生 头脑 里 的 知 识 结 构 。广 义
地 说 ,它 是某 一 学 习 者 的观 念 的全 部 内 容 和 组 织 : 狭 义 地 说 ,它 是 学 习 者 在 某 一 特 殊 知识 领 域 内的 观 念 的 内容 和 组
二 、 如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迁 移 能 力
结合 上 述 知 识 ,在 实 际教 学 中如 何 指 导 和 培 养 高 职 学
生 的 学 习 迁 移 能 力 ,继 而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 呢 ?笔 者 认 为应 从 以 下几 个 方 面 来考 虑 。 1加 强 对所 学知 识 的 练 习 ,促 进迁 移 的 发 生 . 形 式 训 练 说 的 理 论 启 迪 我 们 ,应 加 强对 所 学 知 识 的 练 习 。 练 习 是 指 以掌 握 为 目的 , 依 靠 理 解 并 伴 随 控 制 和 校
互 联 系 , 把 新 知 识 纳 入 到 已 有 的 认 知 结 构 中 ,利 用 旧 知 识
学习迁移在高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在高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信息激增的当今社会,学习迁移成为高职教学尤其是高职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
联系当前高职在校生现状,从学习迁移的概念出发,分析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提出促进迁移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迁移;影响迁移的因素;促进迁移的方法高职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促进迁移的实现,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力。
1.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学会全部知识技能,掌握的知识技能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学生必须通过迁移把在学校学到的学科知识运用于实践。
研究证明,不但先前学习可以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影响(顺向迁移),后续学习也可以对先前的学习产生作用(逆向迁移),这种迁移可以是积极的(积极迁移),也可能是消极的(消极迁移)。
例如,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实验项目就是顺向迁移,而在完成实验项目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则是逆向迁移。
通过迁移,各种知识经验得到沟通、整合,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影响迁移的因素及促进迁移的方法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中,高职实验教学更离不开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产生不是无条件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2.1产生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是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因素直接影响学习迁移的发生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继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基础,才能促进迁移的顺利实现。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大多数高职在校生思想活跃、基础较薄、学习积极性较差。
因此增强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体性的功能是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浅谈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摘要:学习迁移对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克服负迁移的发生,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学生学习并非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通过给学生提供思维流动的时空,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给学生机会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丰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的关键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本领。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迁移,即已获得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
凡是这种影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称为学习的正迁移;反之这种影响起到抑制或消极的干扰作用,就称为学习的负迁移。
由此可见,学习迁移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一旦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迁移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克服学习的负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从充实和完善其认知结构着手,并及时唤醒与新授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迁移,从而形成正迁移能力。
(1)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学习迁移。
能否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要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性选择合适的教学主线索;讲清各个知识点,从一个知识点发散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建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并能根据知识网络随时唤醒与新授知识相关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正迁移。
(2)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学习迁移。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但教材的知识结构并不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
浅议运用迁移理论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的策略
进 正迁移 和克服 负迁移 ) 提升教 学效果 , 达到优化 高职数 学课 堂的 目的。
【 关键词 】 高职数 学; 迁移理论 ; 正 迁移 0 引言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 作为 为其他专业课 服务的公共课 , 在遵 循“ 必需 、 够用、 适度 ” 的原则下 , 高 数课程的课时量也在不断减少 由于职业 教育的特点和招生方面的制 约, 高职生源质量不高而且严重参差不齐 . 尤其在数学方面基础较差 如何使学生花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 、 必须掌握 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能 力是高职数学 教学 中必须 面对 、亟待解 决的重要 问 题 由于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 较为薄弱 . 缺乏 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 力, 学 习动机 往往是 压力型的被迫 学习 . 常常是 “ 前 面学 , 后面忘 ” 。因 而. 真正要解决高职 高数教学 中所 遇到的这些 难题 . 关键 是要激发学 生 的学习兴趣 . 引导 学生掌握 高等数学 的学 习方法 和思维模式 正如 美 国学者埃德 加. 富尔所说 : “ 未来 的文 盲将不再 是不识 字 的人 . 而是 没有 学会学 习的人 ” 本文将从一个高职 院校数学教师 的角度 . 结合高 职学 生的学 习特点 和教学实 际. 运用认知心理学 中的迁 移理论促进学 生思 维的正迁移 . 锻炼学 生的逻辑思考 能力 . 获得 成绩与 能力 的双重 提高 学生 已有的知识 , 启发 学生认识概 念的形成 过程 . 体会 由具 体实例抽 象到形式定义 的过程 。通过有 目的的引导 。 促进概念 的正迁 移 在自 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 . 有许 多概念例 如变速直线运动 的瞬 时速度 、 瞬时 电流强度 、 物体转动 的角速度 , 它们 的求 解过程都体现 出 了相 同的数学模式 。 在教学 中, 通过归纳其 中相 同的思维方法 . 启发学 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些物理 问题多 的抽象定义 . 然后适 时地指出导数 所体现 出的特殊和一般 的关系 。 最后说 明除 了以上概念之外 . 线密度 、 瞬时加速度 、 切线斜率 , 它们 的本质都是变化率 。 这就是利用概念的实 际应用背景促进思维的正迁移 1 _ 3 用“ 数学建模” 的思想方法指导教学 . 实现概念原理的正迁移 数学是一 门演绎 和归纳 的科 学 . 应用 性极为广泛 把基本 的“ 演 绎、 归纳 、 应用” 作为整个 高职数学教学的主线 . 是最上位 的思想Ⅲ 将 数 学建模的思想融人 到高职数学 的教学 中 . 一方面 . 是 让学生 了解 问 题 的来龙去脉 , 概念 的形成与应用 过程 ; 另一 方面 , 可 以促 进思考 、 归 纳、 解决 问题 的思维过程 的形成 。用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不仅 可 以把学生从 繁琐 的数学 运算 技巧和推导中解 放出来 . 而且可 以促使学 习正迁移 的发生 。 例如 ( 飞机免 费行李 问题 ) 中国民航的《 国际旅 客须知》 中有关“ 计 件免费行李额 ” 中规定 “ 适用 于中美 、 中加 国际航 线上的行李运输 …… 经济 和旅 行折扣票价 , 免 费交运 的行 李件数 为两 件 . 每件箱 体三之 和 不得超过 1 5 8 e m两 件 之 和 不得 超 过 2 7 3 c m件 最 大 重 量不 得 超 过 3 2 k g 。” 试 问这两个箱子的长 、 宽、 高各为多少可达最大体积? 问题分析 : 根据定理 “ 立方体的长 、 宽、 高相等时体积最大” 可设长 、
谈高职教学中的学习迁移
2008年11月1日旬刊总第323期Total No.323Nov.1,2008ZHONGGUO ZHIYE JISHU JIAOYU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教研JIAO XUE YU JIAO YA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一、问题的提出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念对于高职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理念在对教师提出高要求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最近,姜教授又提出了“基于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该理念又一次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更为系统化、更为全面、更关注个体发展的新领域。
简单地说,“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是指课程教学中用一个项目贯穿教学的始终,通过项目分解成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知识,实现知行的合一。
这一理念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毋庸置疑,但同时存在明显问题,即在一种项目(情境)中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未必能确保在另一种项目(情境)中够用,所以,为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综合能力,还需要给学生提供不同情境、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机会,这种情境变换的依据就是学习迁移规律。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对学习迁移的内涵及促进机制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分析。
二、学习迁移的概念心理学家认为,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
日常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等都属于迁移现象。
从概念上讲,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比如: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乘法的学习反过来又影响对加法的重新理解;学习骑自行车也影响着学习驾驶摩托车,等等。
除了这种同类学习间的互相影响外,知识的多少也会影响其技能掌握的情况,反之亦然。
如:某种语言理论知识的多少明显影响着编程能力,编程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
可见,迁移的本质是知识或经验间的相互影响和整合。
通过迁移,各种经验能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和稳固。
而这种知识或技能的整合也正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所以,学习迁移能力与综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正因为此,它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也叫训练迁移,是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现代教学活动,强调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能力的培养。
造就创新型、特色型人才,所以,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
目前,教育界流行着“为迁移而教”的口号,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研究影响迁移的条件,又要以此为根据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锐意进取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效果显现和综合能力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实践意义。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及作用学习迁移问题是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它存在于人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之中。
我国古代学者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迁移”的概念,但却是最早发现了迁移现象,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和学习实践。
如“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等等。
西方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是桑代克的相同因素说。
他指出:“只有当两种官能有相同因素(包括目的、观点、方法的观念、一般原则观念和态度观念)时,一种官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官能”。
他还应用相似变化和相反变化进一步阐发他的迁移理论。
这说明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实现是有条件的,并且只有在外力和自觉的作用下,学习迁移才能顺利实现。
著名的迁移观点还有贾德的概括化(类化)迁移理论。
他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况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
还有些学者认为顿悟关系是获得迁移的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
以上三种迁移理论对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等迁移都有一定的作用。
从实际教学过程看,习得的知识技能的相同因素是迁移的客观条件。
但迁移或干扰之所以产生,在主观上又决定于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可见,国内外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对于今天进一步探讨学习迁移问题仍有指导意义。
运用迁移原理 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效率
运用迁移原理
提高高职学 生学 习效率
罗庆 红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 摘
南宁 50 2 ) 32 6
迁移。本 文论述 了 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在浩瀚的科学知识 海洋 中, 要学到所需要 的知识 , 了 除 刻苦地 学习, 还要有 学习的策略一 感知规律 记忆规律
文献标识码 : A
用迁移原理 , 根据心理 学的感知规律 和记 忆规律 来组织 学习与教学 , 高学生学 习效率的一 些方 法。 提
2 改进教材 的组织 和呈现方 式 ,塑造 良好 的认 知结构
迁移是新知识和原有知识或经验相互作用的
一
3 9—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1 年 8月 00
结果 , 良好 的知识结构 是 学习迁 移顺 利进 行 的重要
此 ,教材 中应适 当反 映策 略性知 识 教学 的要求 , 教
部位 ,使用材料 ,零件之间的装 配关系 ,零件的 摩损规律和消耗情况等 ,有助于汽车运用、 汽车维 修、 汽车应用材料、 汽车配件营销等课程的学习 , 得 到普遍迁移 , 达到事半功倍 的作用 , 从面提高学习 效率。
关于高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解读知识迁移理论与实践模式
关 于 高校 加 强 学 生 学 习能 力
培 养 的若 干 思 考
解读 知识 迁移理论 与 实践模 式
张 勤
( 浙江工商大学 , 浙江 杭州 303 ) 105
摘要 :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已日益成为 高校人才培莽的主题。 它不仅 关 系 学生 个人 未来的发展 , 是创新性 国家可持 到 也
础上经过培养和实 际锻 炼形成 的 , 主要 包括 获取知 识能 力 、
运用知 识能力和探 究 知识 的能力 。如何使 学生 最有效 地获 取知识 、 创造性地 运用 知识 、 可持 续地探 究 知识一 直是 高等 教育一项重要 的研 究课 题。随 着中 国社 会 进入新 型工 业化
讲给学生听 , 而是要 引导 学 生探索 未知 的领 域 , 系现实 积 联
习的相关理论研究 与 实践纷呈叠 出 、 经久不衰 , 它是不 断增 强 学习能力的内在机制及理 论依据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 知识迁 移的部分理论 ( 正迁移 ) 展开讨论 , 解读其主要 内容。 1“ . 举一反三” 的经典哲 理 。中国古 代教育 家孔子 其“ 举
一
帮助学 生创 造 、 建从 知识 到能 力转 换 的外部 条件 , 构 同样大
关键词 : ; 高校 学生 ; 学习能力; 知识 ; 迁移
中图分类号 : 62 3 G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64 20 )5— 15 3 10 —2 1(06 0 06 —0
何谓学 习能力 ?一般而言 , 是在 掌握 了一定 的知识 的基
的。孔夫子认 为 : 在教学 过程 中, 不是 要求 教 师把 知识一 一
l6 6
关于高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齐的若干思考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学习迁移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克纳(Robert M. Gagne)和杰维斯(Walter W. Wager)于1962年提出的,它指的是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和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迁移理论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课堂内的知识和技能,而迁移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教学中,迁移理论的运用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的持久性。
以下是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比如,通过项目制学习或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应用题、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实践和运用所学内容。
5.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和主动性,有助于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6.提供反思和复盘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反思和复盘的机会,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反思和复盘,学生可以深化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并促进学习的迁移。
综上所述,学习迁移理论提供了指导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式,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并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的持久性。
迁移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迁移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针对迁移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教学策略的探索非常重要,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迁移理论,掌握迁移规律。
结合高职数学教学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掌握迁移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迁移理论高职数学教学应用研究一、迁移理论概述迁移理论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对学习的巩固和延续,也是深化学习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迁移理论广泛应用于知识、技能和方法等的各种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
高职数学教学的知识点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与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联系也非常紧密,迁移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高职数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迁移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体教育,更好地体现了对高职学生素养的要求,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迁移理论,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方法的迁移,提高数学成绩和水平,为学生以后独立应用和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影响迁移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因素分析1.数学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数学问题的相似性是影响迁移理论教学的原因之一。
数学教学思想比数学知识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包容性,高职数学教学中,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与等价转化的思想等,这些思想都对迁移理论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数学问题的相似性也对迁移理论教学的应用产生影响,实现教学迁移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概况,找出共同的经验成分,其中包含的共同因素越多,迁移理论的应用就越容易。
学习迁移在高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关键词】 习迁移; 学 影响迁移的 因素; 迁移 的方法 促进
高职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 式 . 目的是巩 固和 其 22学习情境越相似 . 有助 于学 习的迁移 . 越 加深理论知识 . 掌握本学科 的基本操作技 能 . 培养学生严谨 扎实的工 学 习情境之间除了具有共同因素之外 .必然 会有不同的因素 . 可 作作风 .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职 能产生积极迁移 . 提高学习效率 . 也可能同时产 生消极迁移 . 干扰另一 实验教学过程 中积极促进迁移 的实现 . 以有 效提高教学效 果 . 可 使学 种知识技能 的掌握 . 降低学习效率。 例如 , 学生在 电机拖动实验室掌握 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 力 三相 异步电动机控制线 路的接线 ,有助 于在中级维修 电工培训中对 “ 三相异 步电动机控制线路配线与故障检修 ” 的理解 。 同时由于两处学 1学习迁移 的概念 . 中级维修 电工配线不但 要求正确 , 还要求经济 、 美 学习迁移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是新 旧知识经验相 习情境 的要求不 同. . 在 佳” 互作用 的过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 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学 观 . 电机拖动实验室 的接线习惯影响学生选择最“ 配线方案 的意 学 包括实验讲 会全部知识技能 .掌握的知识技能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岗位 的需求 . 识 。为了减少消极迁移对 学习的影响 , 生的学 习材料 ( 学生必须通过迁移把在学校学到的学科知识运用于实践。研究证 明, 义 、 实验 项 目、 验器材 ) 前后联 系紧密 , 实 应 形成一体化 、 网络化 的结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 习情境之 间的 不但先前学 习可 以对后来 的学习产生影响( 向迁移 )后续学 习也可 构。在教学 中应抓住问题 的本质 . 』 顷 . 并通过 比较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 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 拓展 以对先前 的学习产生作用 ( 逆向迁移 ) 这种迁移可 以是 积极 的 ( , 积极 共 同因素 . 促进学 习的迁移 迁移 )也可能是消极的 ( , 消极迁移 ) 。例如 , 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实 思路 . 2 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发现 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 3 验项 目 就是顺 向迁移 . 而在完成实验项 目的过程 中对理论知识 的巩 固 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迁移训练的有效方法 . 教师在教学 和加深则是逆 向迁移 。通过迁移 。 各种知识经验得到沟通 、 整合 , 学生 设 计 中应将那些适应 面广 、 概括性高 的基本的知识 、 技能作为实验教 的各项能力也得到 了提升 学的主干结构 . 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用。 学习的根本在于应用 . 实验过 2影响迁移 的因素及促进迁移的方法 . 比较实验现象 ( 括故障现象 ) 概括 出一些规 律 包 .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 、 技能 、 行为规范的学习 中, 高职实验教 程 中引导学生观察 、 比单纯完成一次实验项 目学生收获更大 。每次课结束 前教师 学更离不 开学习迁移 . 习迁移的产生不 是无条件 的. 到各种 因素 或经验 . 学 受 和学生一起做小结 . 总结运用知识经验解 决问题 的方 法与规律 . 对学 的影响 。 鼓励他们将经验和技 能与个 人生 21 . 产生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是两种学 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 同成 生取得 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 活或其他 情境联系起来 . 知识 向课堂或 课本 以外转移 . 将 不但可 以树 分.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因素直接影响学习迁 移的发 生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措施】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有效措施有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措施】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有效措施有摘要:为了顺利应对将来的职业岗位的变更,高职教育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本文分别从高职院校、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迁移能力;高职学生;措施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开展,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对应于特定行业或职业的高职教育专业也越来越细,而各种职业间的联系与竞争使人们就业的选择与再就业时机也越来越不确定,形成一种“职业迁移”的社会现象。
为了适应将来的人才流动,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针对特定岗位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职业迁移能力,以掌握将来职业开展的主动性。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必须从高职院校、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1 高职院校方面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问题上,高职院校那么很有主动权,可以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质量,促进他们的职业迁移。
(1)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学生要能满足各行各业所需的对口职业岗位的要求,而当今经济开展和科技进步造成社会职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在未来会面临职业岗位不确定的情况时,高职教育更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仅专业种类能满足社会经济开展的不同需要,而且本专业高职学生能适应当前及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如果高职院校专业划分太细,能够浅层次地迎合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实现高职生的初次就业;但是,专业口径太窄,培养出来的高职生往往知识技能单一,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只能在有限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缺乏全面、可持续开展的能力,一旦面临职业岗位变迁,就会出现适应性差,职业迁移能力缺乏的情况。
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把相近专业进行结合,拓宽专业口径,柔化专业方向。
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上加强根底,在柔性化的专业方向上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所培养的高职学生具有职业的适应性能快速适应职业岗位,又具有职业迁移能力能顺利应对职业环境的变化对职业技能的不同要求。
促进知识迁移 提高学习能力
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学习能力摘要:学习迁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为促进学习迁移的形成,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技能框架;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比较”和“类化”,落实三维目标来实现。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迁移;学习能力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很不适应,感到物理特别难学,因此对物理特别害怕,不少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努力,但成绩依然无法提高,从而对物理失去学习信心。
其实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学习过程方法的问题:课堂上只知听讲,却不自主思考;课后只会死记硬背,却不消化理解;作业生搬硬套,却不善灵活应用;题海中苦苦挣扎,却不懂归纳总结。
他们学不好物理的主要根源是忽视了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主动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靠学生们所学得知识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可见学习迁移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基本问题。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将先前已学得的经验(如概念、原理、技能、技巧、技术、态度、方法等)改变后选用于新情景,促进新知识的形成。
本文就从如何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建构知识、技能框架,形成迁移的基础根据迁移规律,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牢固,就越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效果也越显著。
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重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稳固的知识、技能框架,使学生获得高度概括化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建立科学稳固的知识框架是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图表、图解)有机地组织起来,建立点、线、面为一体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形成网络。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熟悉、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增强授课的目的性,并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依照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程知识,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理解清楚,并作联系链接,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加强知识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知识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拥有理论知识外,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成为了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能力之一。
因此,学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知识迁移训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知识迁移训练,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从一种情境中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在更广阔和更复杂的环境下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知识迁移训练中,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情景中理解和应用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从一本英语书中学习到单词和语法知识,但若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那么这些知识就只是纸上谈兵了。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将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沟通,此时,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随着实践的不断积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会逐渐提高,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知识迁移训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知识迁移训练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经过不断的实践和运用,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度。
同时,学生还需要有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
在加强知识迁移训练中,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首先,通过实践课程和实验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表现。
其次,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学生送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企业文化和行业特点,了解到实际问题和挑战。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如模拟法庭、模拟公司等,让学生在这些实践环境中进行实践感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教育的推广,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愈发重要。
学习迁移是指当学生在某一领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能够将其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可以 optimize(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通过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抽象概念,如函数、向量、线性方程组等。
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和抵触,难以将其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而通过学习迁移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可以将抽象的函数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模拟物体的运动轨迹、预测人口增长趋势等,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学习迁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高中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但学生往往难以意识到这些联系。
通过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教师可以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与新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解析几何的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向量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向量与平面几何的关系。
学习迁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内涵、影响因素、培养策略、培养方法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其重要性。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培养不仅对于其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能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介绍了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然后在正文部分详细分析了可迁移素养的内涵、影响因素、培养策略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实证研究。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概括。
本文旨在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内涵、影响因素、培养策略、培养方法、案例分析、综合素质提升、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重要性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是指学生在高职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积累起来的一种能力和素养,能够在不同情境中灵活应用和转化。
这种素养对于高职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职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可迁移素养正是帮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迅速融入和适应的重要能力。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学生需要灵活思维和创新能力去解决各种挑战和问题,而可迁移素养正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和职业要求的必备能力。
重视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背景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研究背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可迁移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也叫训练迁移,是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现代教学活动,强调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能力的培养。
造就创新型、特色型人才,所以,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
目前,教育界流行着“为迁移而教”的口号,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研究影响迁移的条件,又要以此为根据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锐意进取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效果显现和综合能力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实践意义。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及作用学习迁移问题是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它存在于人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之中。
我国古代学者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迁移”的概念,但却是最早发现了迁移现象,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和学习实践。
如“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等等。
西方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是桑代克的相同因素说。
他指出:“只有当两种官能有相同因素(包括目的、观点、方法的观念、一般原则观念和态度观念)时,一种官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官能”。
他还应用相似变化和相反变化进一步阐发他的迁移理论。
这说明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实现是有条件的,并且只有在外力和自觉的作用下,学习迁移才能顺利实现。
著名的迁移观点还有贾德的概括化(类化)迁移理论。
他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况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
还有些学者认为顿悟关系是获得迁移的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
以上三种迁移理论对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等迁移都有一定的作用。
从实际教学过程看,习得的知识技能的相同因素是迁移的客观条件。
但迁移或干扰之所以产生,在主观上又决定于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可见,国内外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对于今天进一步探讨学习迁移问题仍有指导意义。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可迁移素养的培养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可迁移素养即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其不仅能在当前学习和工作中发挥作用,更能够在不同领域、不同情境下得到应用。
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中,高职学生需要具备更加全面和灵活的素养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挑战。
研究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式,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也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深入探讨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可以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以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高职学生的可迁移素养,可以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其具备更好的职场适应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培养方式和效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有助于促进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全面提升。
【研究意义】2. 正文2.1 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内涵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跨学科知识掌握能力。
高职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学习和工作时,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能够快速地掌握新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高职学生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高职学生需要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学习迁移理论促进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作者:谷利红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6期
高职学生已经具有多年的学习经历,每个人也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学习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今后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
迁移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叫正迁移。
一种是会有消极干扰作用的,叫负迁移,表现为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使知识的学习发生困难。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努力实现正迁移,而防止负迁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学习迁移理论的主要学说流派
1.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一种早期的迁移理论,它认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了训练而整体发展起来,由此被称为形式训练说。
因此,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
它强调“形式”和“训练”的重要性,要求严格而充分地练习;认为练习愈严格,愈充分,心智能力的发展就愈完善,愈全面。
2.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提出了相同要素说。
他认为,两种学习“只有当机能具有相同要素时,一种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机能”。
也就是说,在刺激与反应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这相同或相似之处同迁移作用成正比。
在他看来,学习上的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两种学习情境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越多,诸如学习材料性质、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一般原则或原理等越是相同或相似,则前一种学习越能对后一种学习发生迁移作用。
3.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
经验泛化说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
贾德认为在先期学习A中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中,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
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或经验中通过概括产生泛化的共同原理。
这就是“泛化”或“概括化”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贾德倾向于把两个情境之间的相同要素的重要性减到最低限度,而突出强调经验概括的重要性。
4.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
关系转换理论可以认为是概括化理论的继续与发展。
他们并不否认学习依赖于学习原理的迁移,但他们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认为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要素、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结果,也就是说学习者领悟学习情境中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
人所迁移的是顿悟——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
对情境中的一切关系的顿悟是迁移的实质。
5.认知派的认知结构说
认知结构一般可理解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广义地说,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认知结构直接影响有意义学习。
因为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结果旧知识得到了充实或改造,新知识获得了实际意义。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有效的迁移过程。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结构是影响有效迁移的最关键因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结合上述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指导和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练习,促进迁移的发生
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启迪我们,应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练习。
练习是指以掌握为目的,依靠理解并伴随控制和校正地多次重复某一行为的过程。
通过练习而掌握,进而熟练。
常言道:熟能生巧。
熟练的知识技能才会得心应手地使用,有利于迁移。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以往知识的练习,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Word软件,掌握了该软件的基本操作,并通过熟练操作之后再学习Excel软件则会对后者的掌握起到迁移作用。
2.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法则,提高经验概括水平
经验泛化说的观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的讲授是必要的。
因为任何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都完全归纳或不完全归纳了此类知识的实质的、共同特征,掌握了它们,更有利于区分事物的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境最好相类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近的情境。
另外,还要在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运用情境中的种种情况。
例如学习计算,不仅要让学生单纯地学会计算的法则,还应该使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解决计算问题。
此外,课堂上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日后学生能将其活动应用于相类似的实际生活时才是有效的。
比如,在护理技能训练中,不能仅仅学会基本技能,而应通过实习、实训,有效地使基本技能向实际的综合性能力发生迁移。
4.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
认知结构说认为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另一有效方法。
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多半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也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传授或暗示的。
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识记和回忆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技巧等。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如理解知识的最好途径、复习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等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同学之间开展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
结合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志宏.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策略初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6).
[2]王文静.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 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