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意义二、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2. 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解释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及配平方法三、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方法1. 氧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制取方法2. 氢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制取方法3.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制取方法四、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1. 酸的分类和性质:酸性、氧化性、还原性等2. 碱的分类和性质:碱性、中和反应等3. 盐的分类和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等4.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其应用五、化学式和化合价1. 化学式的意义及其书写规则2. 化合价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根据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六、分子和原子1. 分子的定义及其特征2. 原子的定义及其构成3.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和作用4.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及其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七、溶液的性质和应用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及其表示方法2. 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3. 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方法及其应用4. 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八、实验操作和安全常识1. 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如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蒸发皿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基本实验操作,如称量、加热、过滤、蒸发等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安全常识,如实验室安全规则、防火防爆等。

4. 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5. 如何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九、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1. 分子的空间结构及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原子的电子排布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3. 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在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机理。

5. 电离的概念和离子反应的机理。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1)第九单元溶液 (35)第十单元酸和碱 (3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5)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8)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51)常见物质的俗名 (5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3)常见反应的现象 (57)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60)多功能瓶 (61)除杂 (62)鉴定 (6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变化与反应: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3.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
- 酸和碱的性质与溶液的酸碱指示剂;
- 盐的性质与用途;
- 燃烧与火灾的防治。

4. 常见化学实验与实验室器皿:
- 常用实验仪器:量筒、烧杯、试管、漏斗等;
- 常用实验操作:称量、过滤、蒸发、加热等。

5. 常见物质与生活、环境及人体的关系:
- 空气和水的污染与环境保护;
-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 常见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如毒物、营养物质等。

这只是初三化学上册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基础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计算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变化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2. 化学计量单位常用的化学计量单位有摩尔、质量分数、摩尔质量、摩尔体积。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反映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和化学反应式。

第二单元:化学元素和周期表1. 元素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学元素是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由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组成的一类物质。

2. 周期表周期表是元素按照电子层排列的表格。

元素在周期表中按照原子序数排列,一串横向排列的元素被称作一个周期。

第三单元: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三态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不同态的物质其分子之间的间距、相互作用力不同。

2. 物质的性质相同态的物质,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其比热和熔点都越高。

第四单元:离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反应特点1. 离子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离子化合物是由带电荷的离子组成的晶体。

2.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特点离子化合物的溶液可以导电,在水溶液中离子化合物会分解,生成带电荷的离子,遇到酸可以产生中和反应,遇到碱可以产生沉淀。

第五单元:共价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反应特点1. 共价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共价化合物是由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

2. 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特点共价化合物大多数是液体、气体,共价化合物稳定性高。

第六单元: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应用1. 金属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包括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性等。

2. 金属材料的应用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航天业等各个领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称为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的化合价数。

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化学式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实验与探究1. 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和焰心温度较低。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 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都有水、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高。

3.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热量。

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三、化学与生活1.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食盐:用于调味、腌制食品、制备生理盐水等。

醋:用于调味、清洁等。

小苏打:用于发酵粉、清洁剂等。

2. 化学与环境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体的污染。

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对空气的污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与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者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分子之间靠近有序排列,液态分子之间稍松散,气态分子之间距离较远。

3.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电解性质,可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质,可将物质分为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物质。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系统地排列化学元素的表格。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照电子结构的规律分组。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用化学符号表示状态。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离子与离子的组合1. 离子的形成当某种物质中的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就形成了对应的离子。

2. 离子的组合根据离子的电荷和大小,离子可以以不同比例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五、酸、碱和盐1. 酸酸是一类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具有酸味、酸性导电和酸蚀性等特征。

2. 碱碱是一类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具有苦味、碱性导电和腐蚀性等特征。

3. 盐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离子化合物,具有解决在水中导电、晶体呈透明结晶等特征。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规则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判别元素氧化态的变化来确定。

七、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酸碱中和反应是指在适当的条件下,将酸与碱按化学计量比例混合时,产生中和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通过颜色变化指示酸碱溶液的酸碱性。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包括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3. 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元素。

4.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改变化学组成时展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展现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 常见金属元素:铁、铜、锌、铝等。

2. 常见非金属元素:碳、氧、氮、硫等。

3. 常见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4. 常见酸和碱: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1. 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溶解过程可以是物理变化也可以是化学变化。

2. 蒸发: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3.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4.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5. 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无液体阶段。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特征:生成新物质、伴随能量变化、发生常见化学反应。

2.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和数字称为化学式和化学计量数。

3. 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五、质量守恒与化学计算1.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2. 量的关系: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3. 摩尔与质量的关系:物质的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六、离子与离子反应1. 离子:电荷不为零的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的命名:阳离子通常使用元素名,阴离子通常使用非金属元素名加上后缀“-ide”。

3. 构成物质的离子之间通过电荷吸引力作用形成离子晶体。

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电子的转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反应条件。

5.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6.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能够反映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7. 化学反应类型- 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每种反应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8.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

9. 酸碱盐的性质-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0. 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比例。

-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1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包括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基本操作。

- 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

12. 化学安全知识-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正确使用化学药品和仪器。

- 学会处理化学实验中的意外情况,确保实验安全。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15篇)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15篇)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篇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8、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9、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10、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第2篇1、“观”即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反应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产生的各种现象;反应中观察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后针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观察后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2、“动”“动”即积极动手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

做实验前一定要了解,最后认真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3、“记”化学在同学们脑中;“记’即记忆。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上)
一、物质和化学反应
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等
3. 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法则和化学计量法则的应用;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反应热和热化学计量的应用
4. 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和速率常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机理、实验方法、反应动力学等
5.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位置、酸碱平衡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
1.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原理、周期表的应用
2.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3. 氢、氧、氮、碳等常见元素:这些元素的性质、反应及应用,如氢氧化物、氢气、二氧化碳、氨气等
4. 常见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的电荷、价电子构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5. 酸碱和盐类化合物:酸的定义、常见酸,酸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反应、酸碱中和原理及方法;碱的定义、常见碱,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酸碱中和原理及方法;盐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三、化学实验
1. 常见化学实验器材、药品及其用途:如实验室常用药品、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实验器材
2. 化学实验技术:如取样、称量、过滤、结晶、干燥等实验技术;实验中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其措施
3.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如数据读取、数据分析、误差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的上半部分,下一篇将继续介绍化学实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能量和化学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而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而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观察中,需要观察物质变化前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变化中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以及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在药品取用时,需要遵守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同时,应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时,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里。

在基本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药品的取用。

对于块状固体,需要一横、二放、三慢竖;对于粉末状固体,需要一斜、二送、三直立;对于液体的取用,需要瓶盖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污染和溅出浪费。

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需要给固体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对于液体的加热,也需要预热、用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向上倾斜,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化学基本概念: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原子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
- 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原子序数、原子量
2. 化学反应:
- 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 常见的物质和化合物:
-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锂、钠、钾、铷、铯、镭;铍、镁、钙、锶、钡、镭
- 碳的化合物:石墨、金刚石、全erenes、有机物
- 卤素元素:氯、溴、碘、氟
4. 气体:
- 气体的性质:弥散性、自由度、可压缩性、可膨胀性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5. 溶液和溶质:
- 溶解度与溶质浓度:饱和溶液、浓溶液、淡溶液
- 水的溶剂性质:溶解热、溶解度、抛光、蒸发结晶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酸碱中和反应:
- 酸和碱的性质和定义:酸质子、碱氢氧根离子
- 酸碱的判定方法:指示剂、酸碱指示色、pH值
7. 金属和非金属:
-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性、光泽、化学活性
- 非金属的性质:不导电、不导热、脆性、无光泽、化学反应相对不活跃
8.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态、还原态、氧化数
-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氧化剂、还原剂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具体的问题,可以告诉我,我会尽力回答。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实验观察的内容: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②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给液体加热:①预热、用外焰加热;②试管与桌面成45O角向上倾斜;③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④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流下使试管破裂。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篇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OH-NO3-CO32-硫酸根磷酸根铵根SO4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1价K+、Na+、H+、Ag+、NH4++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3价Fe3+,Al3+-1价Cl-、OH-、NO3-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篇二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化学知识点(一)一、物质与化学变化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质量和能量的物体,它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2. 物质的分类:(1)按组成形式分类:①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氢、氧、铁等。

②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氧化铁等。

(2)按物态分类:①固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强,分子振动受限,形状不随容器改变,如盐、糖等。

②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振动较大,形状随容器改变,如水、乙醇等。

③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极弱,分子自由运动,形状和容器相同,如氧气、氮气等。

3. 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离子、分子的排列和排布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4.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仅改变物质的物态和形状,而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它只有一种原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2. 元素的符号:元素的符号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每种元素的缩写,由一个或两个拉丁文母原子符号代表:如氢的符号为H,氧的符号为O,碳的符号为C。

3.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 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的命名有两大类,即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①离子化合物:正离子+负离子,如NaCl——氯化钠。

②分子化合物:组成部分按照一定规律命名,如CO2——二氧化碳。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①命名碳链:选择最长的主链,从一端开始编号,给出各个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

②命名取代基:依次加上各个取代基的名称和位数,如2-甲基丁烯。

三、化学式1. 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式。

2. 化学式的种类:(1)分子式: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分别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的示意式。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离子化合物- 离子: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组成的粒子。

- 离子键:通过电荷吸引力而连接在一起的带电粒子的力。

-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类型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反应物结合形成一个产物。

- 分解反应: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更多产物。

- 双替反应:两个化合物交换离子产生两个新的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导致氧化和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剂:接受电子的物质。

- 还原剂:提供电子的物质。

反应速率- 受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

-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

- 反应速度常数:用于描述反应速率的常数。

化学平衡- 平衡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 反应物的浓度比例:用反应物的摩尔比来表示。

- 平衡常数:描述平衡位置的值。

酸碱中和反应- 酸:产生H+离子的物质。

- 碱:产生OH-离子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反应得到的化合物。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燃烧反应- 燃料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可燃物:能够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 不完全燃烧:燃料没有完全反应,产生了其他副产物。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周期: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的编号。

- 族:元素周期表中纵列的编号。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基本粒子。

- 质子: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

- 中子:带中性的基本粒子。

- 电子: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实用9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实用9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实用9篇)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上册总结第1篇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上册总结第2篇盐酸1、酸是HCl的水溶液。

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

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强调闻气味的方法。

) 2.用途:盐酸(HCl)重要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希望上面对化学中盐酸知识点的总结学习能很好的提供同学们的复习学习,同学们认真学习,相信一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第1页共7页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定义1、物质:由一种或多种具有一定组成和性质的分子组成的具有一定质量的实体,其特性不受外界的物理条件的变化,即物质的性质是固定的。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组成、性质、用途等不同条件,分为固态物质、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

二、物质的性质1、电性质:物质可以导电、不导电。

2、热性质:物质可以感热、不感热。

3、光性质:物质可以吸收光、反射光、发射光、散射光等特性。

4、腐蚀性:物质可以腐蚀其他物质,或者其他物质可以腐蚀它。

5、溶解性:物质可以溶于水,也可以溶于其他溶剂中。

6、比重:物质的比重指的是物质在某一容器中含有的重量,即物质密度。

7、熔点:熔点是指物质在热能作用下,从固态变为液态所需要的温度大小。

三、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以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原有物质发生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现象。

2、分子式:指的是化学反应发生时,各种参与反应的物质在分子层面上的构造,又叫做化学式。

3、平衡常数:指的是在完成反应的一切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左右两边分子数相等,反应物整体转化率也就是反应的平衡转为程度,它代表了反应中参与物质的物理性质,反映了反应体系的反应性。

四、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指的是在溶液中由一种离子取代另一种离子的电解反应。

2、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由于酸碱质子相互取代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某种物质在电解过程中,氧化质子将原子元素上升到更高的氧化态,而还原质子将原子元素下降到更低的氧化态,以达到反应平衡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五、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反应式中,反应物质及反应产物的名称、分子式及数量之间的表示,即化学反应的完整形式,如:NaCl +H2O→NaOH+HCl。

2、反应定义:指的是把反应所涉及的物质、反应物以及产物以及反应方式,用文字描述出来,以描述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如:氯气发生氯化反应,产物为氯离子和氢离子。

六、反应中的伴随反应1、伴随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而发生的第二个或多个化学反应,也称联合反应,有时也叫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学期知识总结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Cu-64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源的使用,最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
A 、太阳能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煤
2、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易挥发
B 、能燃烧
C 、有特殊气味
D 、通常状况下为液体
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 、煤
B 、干冰
C 、氢气
D 、氯酸钾
4、下列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 )
A 、水结成冰
B 、氢气燃烧
C 、干冰升华
D 、氧气液化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味
B 、倾倒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6、对比臭氧(3O )和氧气(2O )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它们都由氧元素组成
B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它们的用途完全相同
7、今年1月份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

有一种溶雪剂含有32SiO Na (硅酸钠),32SiO Na 中Si 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价
B 、+2价
C 、+3价
D 、+4价
8、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CO
B 、氧化铜的化学式:CuO
C 、3个亚铁离子:
33Fe D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
9、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 、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气体
10、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 氧气
D 、 天然气
11、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2 B、1∶1 C 、2∶ 1 D 、2∶3
1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原子种类上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 ↑+↑=2222H O O H
B 、522254O P O P =+
C 、↑+=+22
H ZnCl HCl Zn D 、↑++=22442O MnO KMnO MnO K 1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
A 、把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
B 、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 、看集气瓶口有无白雾生成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CO 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它有害无利 ②易燃易爆物应露天存放,紧密堆积 ③燃烧固体 燃料需要架空,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④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⑤造 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2SO 和2CO
A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④⑤
16、 学习化学时可用右图表示某些从属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分析下列化学用语:①H 2,②O H 22, ③O H 2,回答问题。

(1)能用来表示水的是 ;
(2)能用来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2、氢氧化钠(NaOH )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物质。

(1)氢氧化钠中含有的原子团的名称是 ;
(2)氢氧化钠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Na ,右图中
能用来表示Na+结构的示意图为 。

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 、氮气
B 、金刚石
C 、二氧化硫
D 、石油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2)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3)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4)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 ;
4、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点燃 元素周期表 A B C 中提供的信息 钠 Na 11 22.99
(1)婵婵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娟娟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 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

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5、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

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

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2)灾后防疫部门用2%的漂白粉溶液对环境进行喷洒消毒。

现代工业采用把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方法制取
漂白粉,其反应方程式为()()22
2
2
2
2
2
2O
H
ClO
Ca
X
OH
Ca
Cl+
+
=
+,则X的化学式为。

(3)在化学反应
2
CO
Cu
CO
CuO+

+中,CuO发生的是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6、(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若装白磷的储罐起火,可以用水冷却罐体,再用沙土围堰填埋灭火。

其灭火原理是。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右图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方框的横
线上填的是;钠元素属于
(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下表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①氩原子的质子数是18,请画出氩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写出由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③上表中各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右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

其中“○”表示原
子序数为8的原子,“●”表示原子序数为6的原子,则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8、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当今开发的洁净能源之一,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

(1)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等。

沼气略带臭味,你认为臭味可能来自气体。

三、实验题
1、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若用B 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 。

若用G 来收集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应从 进(选“a”或“b”),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择“B”或“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

四、计算题
1、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也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的化学式是663H N C 。

(1)一个三聚氰胺分子中有 个原子;
(2)三聚氰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元素质量比是 ;
(3)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有一包有CuO 和木炭混合而成的黑色粉末称重50g ,将其放入试管内加热,让两
者充分反应(如图所示),停止加热并冷却,称得剩余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39g ,
(碳与试管内少量氧气的反应忽略不计)。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 g 。

(2)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