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房地产发展史简述

合集下载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矛盾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传

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逐渐演变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但与之相对应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住房问题成为了人民

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住房政策的变迁与调整也成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

之一。

二、住房政策变迁的历程

1.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历经战乱,我国的住房条件极为艰苦。建国初期的住房政策主

要是以解决人民基本住房需求为核心,政府通过实施公房分配政策,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基

本住房权益。但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十分贫困,政府对于住房建设的投入非常有限,导致

了公共租赁住房供应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逐渐放开了住房市场,允许了个体经济的发展和房屋交易,

同时也鼓励了个人自主购买住房。传统的公房分配政策逐渐被调整和改革,住房市场逐渐

形成。但由于住房市场的自由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房价飙升、房地产泡沫等,住房

问题逐渐演变为了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与完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政策,如实施了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推行了房地产税收政策、实施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等,均为了

解决当前社会矛盾中的重要问题。

在新时期,我国提出了“居有所安”的住房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来实现这

一目标。政府鼓励了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推出了租房补贴政策,同时也加大了对经济适

70年住房发展历程

70年住房发展历程

70年住房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住房发展经历了70年的历程。在这70年间,中国住房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广大人民

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条件,也推动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中国住房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普遍较为拮据,大部分人还居住在狭小、简陋的房屋中,居住面积有限,生活条件艰苦。农村地区更是住房问题突出,大部分农民还居住在土坯房或简陋的茅草屋中,屋舍破旧,居住条件极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住房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城市居民开始享受到了更好的居住环境,房屋面积逐渐扩大,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一些大城市还展开了城市综合整治,老旧住宅区得到了改造和提升,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居住环境。

农村住房发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改善住房条件的机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使得一部分农民有了改善住房条件的能力。政府也推出了农村住房改造计划,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住房改造的资金支持,农村新型住房建设成为大趋势。

近年来,中国住房发展进入了更高层次的阶段。政府提出了“人人有住房”的目标,加大了公共住房的建设力度,为困难群

体提供了保障性住房。同时,发展房地产市场,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住房选择。住房产业链不断

完善,住房金融的发展为购房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尽管中国住房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住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房价过高、房租过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的住房条件仍然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

中国房地产供给政策的变化

中国房地产供给政策的变化

房地产供给制度及住房供给制度改革

1.1998年以前我国房地产及住房供给制度的发展过程

(1)单一的行政供给阶段——改革开放前

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的城镇住房严重短缺,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缓解城市住房短缺问题,我国政府没收、接收了封建和帝国主义性质的城市房地产,对城市私有房地产实行公私合营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公有化政策,城市公有房地产初步形成[1]。在此基础上,顺应建设生产城市的要求,我国建立了国家主导的城市住房投资建设制度和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为原则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城镇居民的住房主要由所在单位解决,各级政府和单位统一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住房建设,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90%主要靠政府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住房建好后,单位以低租金分配给职工居住,住房成为一种福利。应该说,这种制度模式在当时较低水平的消费层次上,较好地满足了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1958年到1977年的20年里,我国一直实行这一住房制度,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国政府坚持以发展生产为先,尤其在大跃进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关数据表明,因为这一时期住房建设为工业让路、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1957年后对住房建设的忽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平均仅有4.1%的基本建设资金用于住房),1960年城市人口大幅攀升到13073万,人均住房面积仅有3.5平米,比1957年的人均5.4平米不升反降[2]。在这种价值理念和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城市住房建设为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出现了大批质量低劣,不适于居住的房屋。文革期间,我国城市住房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逐年削减甚至一度停滞,因此,住房供给不足也不断显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邓小平主持工作后才有所恢复。

以地产之名,回眸改革开放三十年——房改十年看发展 快 快 快!!——权威专家顾云昌解读中国住宅商品化

以地产之名,回眸改革开放三十年——房改十年看发展 快 快 快!!——权威专家顾云昌解读中国住宅商品化

年 别 墅解 禁 年 王 石下海
年 c BD雏 型
袁庚 冲破
王 石摔碎

姓资

姓社


禁区

在蛇 口 大胆 兴 建碧涛苑 别墅 区

铁饭 碗


组 建万 科 企业 股 份 有限 公 司 雏 型

8 19 4
北 京 沿 长城饭店
线展 开 东 扩
C印
大轮廓出现

1 98 5 年 198 6 年 19 8 7 年 19 8 8
时隔 7 年房 企重 新 打 开上 市 大门

鹏润事件

鹏 润家 园保安殴打 业 主
国 务院 下 发
18 号 文

引起 全 国舆论 关 注
纸 定调
首 次 明 确 房地产 国民经 济支 柱地 位

20 0 4 年 8 3 1 大限
协 议 出让 土 地 设 时限
土 地 招拍挂 登 上 前台

2(}0 5 年 20 0 6 年
一源自文库
也许不 尽 完善

可 能不 够 全面

但对于历 史的尊重与真
诚尽现 于


字之 中

我 们 谨 以地产之 名


回望改革 开 放 三 十周年的伟大 进程 !

建国以来我国建筑发展的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建筑发展的历程

大学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

201 0 ——201 1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史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论文题目:建国以来我国建筑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在传统建筑艺术成就的强大荫庇之下,经过与新的生活的融合,必将取得无愧于祖先无愧于时代的更大辉煌。

关键词:现代建筑自发延续民族形式建筑技术建筑理论建筑创作建筑探索中国特色建筑

建国以来我国建筑发展的历程

一、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1950年代前期

1、拉开沉重的建设序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府在极为严峻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中,拉开了沉重的建设序幕。

内战余波和抗美援朝,需要浩大的军费开支,致使各地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基于解决迫切的民生问题,只能进行一些急需的小规模的修复和建设。

面对国际和国内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党和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果断措施,且用政治运动的方式加以贯彻,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相互结合、齐头开展,进行所谓“三套锣鼓一齐敲”。各项政治运动紧锣密鼓的展开着,巩固新生的政权。

1951年冬,在开展三大运动的同时,又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初的“五反”斗争暴露了建筑业的大量问题,引起政府高度重视。1952年8月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

1951年11月,筹备开展一个“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的运动,促使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在建筑界,此运动指向了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师。1952年,教育部进行了院系调整。

在进行政治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不忘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领导者人民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短短三年内,医治了战争创伤,把国民经济的恢复到战前最好水平,各项工农业生产达到和超过了战前的最高指标。同时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取得了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包括:恢复工业生产,恢复和建设铁路工程等。

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结构历史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结构历史演变

案例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结构历史演变

交通经济

08170111 孙小明 08170101 李玉府

08170201 陈冠锦 08170122 李新

08170215 马澜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关系。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61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经过了由“重、轻、农”到“农、轻、重”,再到一、二、三产业的调整优化演进过程, 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历史性变迁。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重、轻、农”产业结构指导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尽快建立大体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从1953年开始,以大规模工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启动。到1957年,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7.3%上升到45.0%。重、轻、农之比由1952年的15.3∶27.8∶56.9上升为25.5∶31.2∶43.3。

从1958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发展被简单化为工业发展,工业发展被简单化为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发展被简单化为只发展钢铁工业。工业化强攻集中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全民”强攻。

1959年初,产业结构失衡已非常严重,到年底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8.1%,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53.5%上升到58.5%。1960年,决策仍要求“大跃进”再掀高潮,集中全力保钢。到年底,轻工业产值大幅下降了9.8%,农业下降了12.6%,重、轻、农之比达到52.4∶25.8∶21.8。

中国租赁居住简史

中国租赁居住简史

中国租赁居住简史

從福利分配时代的“短缺”,到繁荣时期的“高价”,住房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中国租房历史为线索,观察租住形态的变迁,为租赁市场未来的发展贡献思考。

标签:租赁住房;70年历史;租购并举;REITs

2015年以来,“房住不炒,租购并举”被屡次提及,成为房地产长效机制中着力点。中国能否通过租赁市场的建设,形成“低端有保障、租赁有自由、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国民住房长期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949-1979年“先生产,后生活”

1.1 1949年开始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大改造

1949年建国后,开始了对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房地产市场被城市公房体系所取代。由政府“统一修理、统一租金标准、统一房屋使用、统一租赁”。以上海为例,经改造,私有住房面积从1949年97.2%降低至1965的20.2%。政府成为城市公房唯一供给方。

1.2 1952-1958年工人新村—社会主义的空间样本

工业化是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但当时简陋的居住条件影响了生产和生活。政府下决心建设新村缓解工人的住房压力。新村承载了国家对居民生活进行集体主义改造的乌托邦实验。建成于1952年的曹杨新村是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规划上既参考了西方“邻里单元”又融入了苏联式等级化结构的设计原则。曹杨一村的建设并不遵循“土地开发效益最大化”的经济逻辑,其设计营造出花园城市式的院落和组团,宽阔的公共空间希望培养集体主义生活。相比地私人空间受到严格限制(人均面积低于4平方米)。

少量的工人新村样板并未根本解决居住矛盾。

第一章 房地产与房地产投资

第一章 房地产与房地产投资
房 地 产
房 地 产 投 资 分 析
投资分析
房地产投资分析的内容简介
房 地 产 投 资 分 析 系统地介绍了房地产投资分析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阐述中列举了大量的例题和案例, 理和方法,阐述中列举了大量的例题和案例,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一章 导论
房 地 产 投 资 分 析
房地产投资是指人们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 房地产投资是指人们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直 接或间接地对房地产的开发、经营、管理、 接或间接地对房地产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和 消费所进行的投资活动。 消费所进行的投资活动。 房地产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有:土地开发、旧城改造、 房地产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有:土地开发、旧城改造、 房屋建设、房地产经营、置业等。 房屋建设、房地产经营、置业等。这里的投资是预 先垫付的资金(没有包括其他资源)。 先垫付的资金(没有包括其他资源)。 房地产投资是投资者为获得货币未来不确定的增值, 房地产投资是投资者为获得货币未来不确定的增值, 以多种方式预先垫付一定量的货币、 以多种方式预先垫付一定量的货币、实物与无形资 进行开发、经营房地产业的行为。 产,进行开发、经营房地产业的行为。 目的:牺牲即期的、确定性的购买力, 目的:牺牲即期的、确定性的购买力,以获得未来的 经济利润(或某种利益 或某种利益)。 经济利润 或某种利益 。
2.房地产市场的特征 房地产市场的特征

房地产进入“3

房地产进入“3

实物分配。在中国沿袭了约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中国房改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通知》中明确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调整住房投资结构,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加快解决城镇住房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1998年无疑是我国房地产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停止住房福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是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从根本上推动了住房商品化进程。对于增加住房的有效需求,启动房地产消费市场,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003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18号文件”(《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将房地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犹如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一样,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伴随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房地产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房地产对中国GDP贡献2016

年高达36%)的同时,也成为制造中国贫富差距最快的工具。同时,房价的过快攀升也过早地削弱了中国比较优势的继续发挥,降低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房地产已经广为社会诟病。

住房“2.0时代”,我国房地产商品化特征过度膨胀,这与当初改革也是不相符的。显然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三个层次界定得非常明确,最低收入家庭只租不购,中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高收入家庭购买住房,但是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只有高收入家庭购买的才是商品房,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完全忽视了中低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需要,商品房市场大行其道。这主要源于地方对于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房地产税收等相关长效机制的不完善,实践中的“轻租重售”住房模式,加剧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

从“卖房子”到“卖生活”——房地产去库存的必由之路

从“卖房子”到“卖生活”——房地产去库存的必由之路

从“卖房子”到“卖生活”

焦腾啸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房地产去库存的必由之路

摘 要:在去库存为主基调的房地产行业背景下,营销的重要性更为凸显。房地产营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经历了早期阶段、渠道创新阶段、当前的精准营销阶段,本文对三个阶段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为房地产营销进行未来展望。

关键词:房地产 去库存 精准营销 全流程营销

房地产行业已经从“黄金时代”进入了平稳发展的“白银时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达到714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推进供给侧改革、努力化解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为2016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去库存”成为2016年房地产市场调整的主要任务以及发展节奏的“主基调”。但“去库存”并非易事,仅仅依靠政府的“救市政策”难以真正扩大购房需求。营销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挖掘潜在客户、对接有效客户、提升销售业绩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市场下行、行业处于低谷周期时,成功的营销举措也对房地产企业缓解库存压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房地产营销也相应地经历了早期的“自销+代销”时期、互联网主要作为宣传渠道角色的快速发展时期、以及移动互联新媒体与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精准营销”时期。本文对房地产营销的三个阶段进行回顾,重点对现阶段房地产营销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行展望和思考。

一、“把房子卖出去”——“自销+代销”的传统营销时代

从建国到现在的伟大巨变

从建国到现在的伟大巨变

从建国到现在的伟大巨变

引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

文将从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建国以来我国取得

的伟大巨变。

经济巨变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通过国家计划对经济进行统一调控,逐步建

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 农业现代化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80%以上。经过

几十年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粮食产量从1949年

的2000亿斤增加到现在的1.3万亿斤,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2. 工业升级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依赖重工业。随着改革开

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3. 服务业崛起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金融、房地产、零售、餐饮等服务业行业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持

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巨变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两弹一星”到“嫦娥五号”,我国在核技术、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

一系列重大突破。

1. 核技术

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此后,我国又成功研制出氢弹,核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 航天事业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此后,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浅谈我国居住空间时空演变

浅谈我国居住空间时空演变

社区建设结课论文

浅谈我国住区形态演变的思考

姓名:李超

学号:1401102-01

所在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科专业:城乡规划

指导教师:张国武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标题:浅谈我国住区形态演变的思考

申明:本人申明提交作业文章所有内容均有本人完成,文中引用他人观点均已标明出处。

签字:

日期:

浅谈我国住区形态演变的思考

摘要: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住房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和变革。受社会制度和住房政策影响,中国住区空间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福利住房体制下的单位制住区和封闭住区、市场经济作用下的住房商品化住区,以及现在所推崇的开放式住区等不同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各个时期的住区形态及对当前住区问题进行分析,浅析我国城镇建设开放式社区的规划方面的意义以及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住房制度住区空间单位制开放式形态

Abstract

Since of the new China be found, Chinese housing-system has undergone a number of important adjustments and chang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d housing policies, living space, China has experienced housing units under the system of planned economy welfare settlements closed settlement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ousing settlements, and now the mantra of open settlem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period of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ettlemen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urban planning of open community sense and the reform measures and proposals. Key word: housing systen; living space in housing; system units; open;form

中国60年经济发展

中国60年经济发展

先由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

光辉的历程宏伟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建国初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实力十分弱小。6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而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6%。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6.8个百分点。2008年的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加了77倍,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起点。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富国之路。

一、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前所未有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第二,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迅速发展,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83年,中国农村已有99%的社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从1977年的2.8亿吨,快速增长到1984年的4.1亿吨,年平均增长5.35%,一举解决了中国粮食长期短缺的问题。

第三,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下,城市和农村估计有近1亿人的失业大军。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原来的许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相续进行改制,不仅不能增加新的就业岗位,还要向社会释放出数以千万计的冗员。这样,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初期,就业必将成为一个极为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潜在的重大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第四,在国际贸易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在经济改革以前,由于实行封闭、半封闭政策的影响,和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国际贸易不仅规模很小,增长速度也很慢。1952年末,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只有2.94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有8.68亿美元;按美元当年价格计算,26年间只增长了1.95倍,年均增长4.2%。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经济迅速增长,进出口业务飞速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大国之一,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

70年住房发展历程

70年住房发展历程

70年住房发展历程

1949年至1978年期间,中国经历了一段动荡的历史,住房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这个时期,由于战争和内外干扰,房屋短缺成为了一个普遍问题。在这个时期,政府主要通过分配房屋、建设公共住房和规划城市住房区来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然而,由于资源短缺和经济困难,住房发展进展缓慢。

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住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人们的住房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人民对更好住房的需求,政府开始放宽对房地产市场的管制,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住房建设和销售。

1998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住房改革政策,推出了商品房和按揭购房政策。这些政策为个人和家庭购买住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随着住房销售市场的发展,房地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了大量投资和资金流入。

2000年代初,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大量的住宅项目和商业地产项目相继启动,房地产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住房供应和房价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住房市场的波动和高房价的问题,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包括限购、限贷、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加强土地供应管理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房价上涨的速度,降低了购房风险,但也对房地产市场的发

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注重住房供给的质量和多样性。政府鼓励发展租赁市场,推动共有产权住房项目的建设,并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住房改造的投入,改善了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

我国房地产现状与发展趋势思考

我国房地产现状与发展趋势思考

我国房地产现状与发展趋势思考

【摘要】本文试图以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找到房地产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此基础上展望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走向。【关键词】房地产业;措施;走向

一、房地产业简述

房地产行业,从广义的方面来说,包括房产与地产两方面,其中地产指的是对土地的买卖及经营,房产是在土地上进行房屋的建造,并将此作为商品进行买卖的行为,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名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房地产行业具体包括几个方面:土地开发、房屋建造、房屋维修管理、物业管理、房屋中介服务、房屋所有权转让、房屋所有权的部分转移(租赁或贷款销售)等。这些项目所组成的市场,我们泛指房地产市场。

二、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黄金时期”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的资本主义阶级逐步取代了官僚阶级的地位,成为我们国家富裕人群的主体。又因为当时中国的政局混乱,经济增长畸形,使得一些富人手中的资产不能找到合理的投资途径,而当时兴起的欧式建筑或现代建筑,在上海、南京等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这就为富裕人群找到了投资的方向,在一些城市出现了房屋买卖或租赁的办事处,也就是现在的中介机构。房地产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虽然没有达到全面炒房的热度,但是在当时

来讲,可以说是社会中吸引资金最多的行业之一,我们称之为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期”。

(二)第二阶段:“起伏跌宕”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6年,国家进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房屋所有制改革,将私有住房以赎买的手段充公。从这个阶段开始,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期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统分的方式。但是由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工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工人为主体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住房成了问题,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房屋建设发展缓慢。据统计, 在改革开放前 27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政府对城镇住宅的投资仅占 0 . 78 % , 而且全部是 住房分 国家预算内资金。全国城镇人口每五年约增加住房 1 平方米, 配和房屋管理、 修缮都实行福利制, 租房实行低租金制, 到 1978 年全国 每平方米住房租金仅 0 . 13 元, 国家每年为房屋管理和修缮补贴几百个 亿, 随着人口的弹性增长和住房制度的钢性制约, 城镇居住水平不断下 人均居住面积从解放初期的 4 . 5 平方米下降到 3 . 6 平方米。其结果 降, 而国家财政告急, 矛盾更加突出。 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 是百姓不满意, 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是房地产业发展 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这次会议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 号,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 重点的轨道上, 并且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这一切都为房地产的发 也为日后制定有关房地产的法律法规打下 展创造了至关重要的条件, 了良好的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 、 土地有 房屋商品化和城市房地产综合开发政策的确立, 房地产业开始 偿使用、 “解决住 复苏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 ” 1980 年邓小平同志系统地提出了住房制度改 房问题能不能路子宽些, 革的一整套改革思路, 对住房生产、 流通、 分配、 消费在内的全过程进行 了通盘的改革设计。从而拉开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 大幕。 然而, 房地产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挫折, 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发展过热, 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1992 年国民 经济增长 14 . 2 % , 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高达 117 . 6 % , 是经济增产 速度的 8 . 3 倍;1993 年国民经济增长 13 . 5 % , 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是经济增长速度的 12 . 2 倍。 当时的房地产开发规模已经 高达 165 % , “过剩 ” 高房价和城市房屋 初露 超出了经济发展可容许的范围。另外, 。“房奴” 端倪 这个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直到现在拥有一套住 “卡夫丁峡谷” 。 房仍成为很多人无法企及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是我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十年, 也是我国房地 产历经波折的十年。一方面, 我国的房地产在七十年代末期才刚刚起 步,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以照搬别国房地产业的经验, 只能立足 , “摸着石头过河 ” 。 另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 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 有关房地产的法律法规也都只是处在探索阶段, 不完善的体制机 方面, “瓶颈” 制性障碍也是造成房地产业遇到一些 的因素。 如何尽可能的消 除这些不利于房地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成为九十年代初期的 热门话题。
一、 建国初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这个时期, 我国刚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全国人民 饱受革命与战争的新中国的大地 尚处在革命胜利后的喜悦中 。 然而, 上百业待新。1949 年我国城市化程度只有 10 . 6 % , 落后于西方整整一 个世纪。城市人民住房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 如何妥善解决人民的住房 问题是关系到新中国政权的稳定和国家以后的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 题。然而这个时期面临抗美援朝战争还有一系列建国后新中国面临的 国际国内的敌对势力, 党和政府不可能在短时间彻底解决人民的住房 问题。如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如何保护好人民的房产是当时迫待解 决的问题。于是, 一项重要的决定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这可以说是我国 私人房产不仅 被 承 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萌芽 。 从 1950 年开始, 认, 还受到国家的保护 。另外, 国家在这个时候还对一些搞投机的租房 稳定房产市场做出了巨大贡 者给予严厉打击 。这一切都为稳定民心, 有利于当时房产市场的规范和人民的住房需求的满足 。 献,
五、 二十世纪末期至今
经过九十年代的复苏, 我国的房地产业开始蒸蒸日上。 虽然期间 也受到过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 但之后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 申奥 成功、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有关房地产的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 我 国的房地产业开始逐步走上正轨。 尤其是加入 WTO 给我国的房地产 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入世后虽然国外的房屋无法像汽车那样 大量输入我国参与竞争, 但国外的房地产公司、 物业管理和中介机构将 会进入中国市场, 他们不仅实力雄厚, 而且市场运作的经验丰富, 无疑 给我国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 不排 除部分经营管理和效益差的企业被压跨和破产的可能性 。 但从另一方 面看, 外来的压力也可变成为促进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动力。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当然也有其缺陷, 国家已经出台各项政策去遏 打击囤地行为, 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向 制房价的虚高, 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181
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
“左” 这个时期受 的思想的干扰, 适逢文化大革命时期, 整个国家经 济形式被严重恶化 。房地产业也不例外。 在国家经租时期, 国家还给 让 源自文库 占 有 一 定 的 实 惠。 可 是 从 予私人出租房 屋 者 一 定 比 例 的 租 金, 1966 年文革开始, 国家就不再发放那一定比例的租金了 。 也就是说, 国 家对于私人除了自住房以外的房屋, 统统收为政府所有, 政府统一安 排、 统一经营。进入七十年代开始, 福利分房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这就 使得市场完全丧失了它在住房中的调节功能 。 整个国家城市的住房进 入国家有计划分配时代 。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 。从 1949 年到 1978 年, 我国城镇 人均居住面积为 3 . 6 平方米。如果经 住宅建设总量只有近 5 亿平方米, 租房的出现使得新中国的房地产业失去了发展的土壤的话, 那么进入 文革时期的国家统一安排 、 经营的住房的策略, 则彻底的把中国的房地 产业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宫 。 这种反市场的现象, 曾经被改革开放以 , “房地产 ” 后的地产专家们所广为诟病, 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内 这一词 “消失了 ” 。 中国不再有房地产市场的概念, 汇在报刊和行文中 有关房 地产建设与分配制度, 都建立在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内 。整整三十年 中国的城市发展状况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整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时间, 原地踏步。房地产业更是在此期间成为冰冻产业 。
经济论丛

建国以来我国房地产发展史简述
周国宝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
【摘 要】 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比较晚 , 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市场应该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迄今才二十年左右的发展时间 。 虽然起步比 较晚, 但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 , 我国的房地产业却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关注房地产发展的脉络有助于我 们更加了解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房地产 改革开放 市场
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
这个时期恰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刚刚完成, 全国人民正沉浸于社 会主义的美好未来的憧憬中 。一五时期的三大改造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 。 其中对农业、 重要的转折点, 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 尽管也有其不当之 处, 然而相对于取得的巨大成绩来说, 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不 它还对当时城市的房产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 仅如此, 从 1956 年开始, 国家规定由政府统一对房屋进行分配和租赁, 根 据不同情况确定合理房租, 取消中间环节的剥削, 并逐步完成对住房的 统一配给, 但仍无法 公有制改造。虽有利于国家对房屋资源进行掌控, “住房短缺” 解决 这一紧要问题。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但最 主要的还是当时的生产力不够发达, 国家仍处在比较贫困的阶段。 虽 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鼓舞了人民的建设斗志, 但人口多、 底子薄、 生 决定了我国房产事业的春天的到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 产力落后的现状, “经租” 另外, 国家当时的 政策,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人民的建设 热情, 削弱了他们建设房产业的积极性 。 如果说建国初期的保护私有房产政策还有利于房产事业的发展, 是房产业来临前的萌芽的话, 那么国家经租的出现则彻底颠覆了这个 使新中国的房产事业失去了发展的环境 。 萌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