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换之漫画题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图文转换-漫画》 课件82张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图文转换-漫画》 课件82张
•这是一个刚过铁路还站在轨道边 的旅行者,《他好的险西》服已被切去了 一角,裤子也被剐破,露出花内 裤,旅行箱也被剐去了一半,显 然是火车通过产生的后果。这如 果是在现实生活中,旅行者早就 命赴黄泉了,但漫画作者却没有 让他去死,作者正是通过夸张的 手法,突出了违犯交通规则的危 险。
7
(2)、借物喻人,巧妙表意
50
现象联想2.
有这样一个小品,故事的梗概是:一位
局长秘书受局长委托去参加市里的重要会
议,由于某种原因没能去参加,但怕局长
召见的时候露馅,这个秘书就用自己以前
的会议笔记,如法炮制了A、B、C、D四
条会议纪要,并呈局长过目,当市里检查
落实会议精神的电话打来,局长用秘书
“伪造”的会议纪要,对着A、B、C、D
12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1)、描述画面 语言简明,要揭示画面 中人与人、人与物的、物与物的关系。
在整体上要做到“总──分”,即起笔一 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 内容(先背景后人物)。或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
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 ──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 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2、看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
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 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 种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 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 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 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 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 察画面。
24
这组漫画的题 目是《反目》, 请根据漫画的寓 意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 自选,800字以 上。
4
1、漫画的构成:
注释(可以没有): 是对画面情景的提 示与注解。
主体:是画面各 “因素”构成的情 景;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 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图文转化漫画类教案xin范文

图文转化漫画类教案xin范文

图文转化漫画类教案xin范文第一篇:图文转化漫画类教案xin范文图文转化漫画类教案资中一中高中语文组孙艳教学目标:1、了解漫画的特点,熟悉高考漫画题型,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观察漫画,解读漫画。

2、指导学生说明漫画内容,提炼漫画的寓意。

3、探究掌握漫画作文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漫画内容和寓意探究漫画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小组合作探究点评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屏幕呈现图画《大扫除》,通过观察画面,找出其中的侧重对象和隐含信息,这幅画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揭示一个主题,就是漫画。

导入新课——图文转换之漫画。

(板书——图文转换漫画)二、介绍漫画:屏幕呈现文字,要学生把屏幕文字读两遍,重点了解划线部分。

学生读过后,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漫画重点知识点:漫画性质(幽默性、讽刺性)、漫画手法(变形、夸张、比拟、对比、象征)和目的(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

三、了解考查形式:1.描述画面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 4.拟公益广告语5、漫画作文四、具体学习: 1.描述画面:首先学习如何说明漫画内容(板书——漫画内容),屏幕呈现漫画《等待》,让学生明确要求。

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幅漫画,认真思考,按照要求,把结果写在纸上。

(4分钟)找学生来回答,老师点评。

明确(题目是《等待》,整个画面结构分两部分,左面是一位溺水者露出的一只手,等待有人来救援;画面右面,是岸上的一群记者,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在等待英雄的出现,以便第一时间拍摄到新闻)。

屏幕呈现后,引导学生注意屏幕文字蓝色和绿色内容,蓝色字体“等待”是这幅漫画的题目,绿色字体有“左面”“右面”,可以看出这幅漫画由两部分组成——一只手和一群记者,也就是这幅漫画的两个要素。

然后让学生看着这段文字思考到底该如何说明漫画内容,(思考1分钟)提问学生(明确——题目、两个要素、顺序)。

说明漫画内容小节,屏幕呈现:1、题目2、注意分析漫画的要素,还要客观描述3、要注意说明顺序。

图文转换漫画教案

图文转换漫画教案

图文转换漫画教案教案标题:图文转换漫画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图文转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图文转换的技巧,将文字材料转换为漫画形式。

3. 学生能够通过漫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学生对图文转换的概念,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例子或者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解:2. 解释图文转换的定义和重要性。

强调图文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示范:3. 展示一个简单的例子,将一个段落的文字内容转换为漫画形式。

解释每个步骤和技巧,如选择主要信息、绘制关键场景和角色等。

练习:4. 提供一篇适合年龄和学习水平的文章,要求学生将其转换为漫画形式。

鼓励学生在转换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可以添加适当的对话和表情等。

分享和讨论:5.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拓展活动:6.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例如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个历史事件,并将其内容转换为漫画形式。

学生可以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展示和分享。

评估:7. 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图文转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使用评价表格或记录学生的观察笔记。

教案扩展:-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漫画风格和技巧,如黑白漫画、彩色漫画、简笔画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漫画表达情感和想法,例如使用符号、表情和动作等。

- 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挑战,例如要求学生将一本故事书转换为漫画连环画。

教案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难度控制。

-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独立思考,不拘泥于传统的表达方式。

- 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机会,以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文转换的技巧。

图文转换漫画类教案

图文转换漫画类教案

《图文转换之漫画题》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教材分析图文转换题,就是把图片、徽标等所蕴含的内容转换成文字。

表面来看只是单纯的“看图说话”,实际上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综合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其特点是:综合性强,紧扣时代脉搏。

3.中招考点纵观河南历届中招语文试题,考查的题型主要有:直接概括图表内容或图表反映的信息,如:2009河南第5(1)题;介绍画面内容,表述含义,谈谈对图画的构思等的理解,或谈谈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或感悟,如:2008河南第6题、2011河南第7(2)题、2012河南第7题、2013河南第6(2)题、2014河南第6(2)、2015河南第6题。

4.学情分析此类试题更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对学生来说不易把握,是中考复习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幻灯片上的内容,学生能说出漫画的有关知识。

2、通过回答问题,学生能总结出漫画题的答题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学生通过看幻灯片,能说出漫画的有关知识。

2、针对目标二,设计四个活动,学生通过分析四种题型,能总结出各题型的答题方法。

明确:一个小孩,他的生活水平很高,而文化水平很低,成为身心发育不均衡的畸形儿。

明确:望而却(止)步、望而生畏、目瞪口呆、狮子大开口等。

(2分。

如果不是成语或俗语,只要符合主题,即可得1分。

)题型四:拟写公益广告解题方法:此种题型是将图文转换与编拟公益广告语结合起示例:莫把奖励挂在墙上,要将服务落到行动。

“优质”不在口头,行动映射真假。

明确:画面上,一个戴着眼镜的人坐在草地上(分),捧着一本封面写着“百科”两字的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1分),身上夹着根钓鱼竿,丝线垂入井中。

漫画类图文转换教案

漫画类图文转换教案

制作者:陈秀莉吴炳淑孙红岩制作日期:2015-9-23 使用时间:漫画小天地,人生大智慧。

漫画类图文转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漫画类图文转换的命题规律2、初步掌握漫画类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二、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漫画类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练结合一、考点解读1、图文转换这类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图文转换题类型(1)漫画类(2)图表类(3)图标类二、了解漫画1、什么是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画。

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2、漫画的构成:主题、注释、标题和寓意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主体:是画面各因素的构成情况。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可以没有)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可以没有)3、命题形式描述(说明)画面揭示寓意拟写标题三、画面描述题1、解题要领:①仔细观察整体画面(描述要全面)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主体),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②客观描述画面(说明性的文字)描述漫画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③注意说明的顺序◇在整体上要做到“总──分──总”,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先背景后人物,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3、练习巩固四、揭示寓意1、如何抓住漫画的寓意①主体是谁?(因为“他”或“他们”才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②干了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才能体现讽刺或颂扬的是什么)③这样做对不对?(绝大多数是不对的,因为漫画以讽刺为主)④为什么?(追果溯因,也就找到了漫画的寓意)2、解题指导①细看画面构成,明确画面指向。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题型一: 介绍画面 (高考山东卷)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 面内容。(60字左右)(6分)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审读画面
构成要素: 标题: 砍 主体: 人 背景: 树桩 注意细节 人无头,手里握着斧头,一只脚踩在树桩上 周围全是树桩。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参考答案: 这幅名为《十面“霾” 伏》的漫画 中,雾霾笼罩,房子各个 “脸色”很难看,带着口罩,咳个不 停。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题型二、揭示寓意题
• 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
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 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1.主体(一个或多个;人或物)
2.“次主体”(其他人或物)
3.要素的动作、神态、服饰、身份等
(这一过程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
三看漫画的语言文字、符号。认真思考这些
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看漫画的夸张之处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
一联系:联系社会现实 ,体会寓意
一手拿着一把大斧,一
《砍》
答手题放关在键抬:起 的 腿 上 。 他

(砍1)光画了面树组,成部脑分袋、也关不系翼(2)注意顺序 (3)注意
语而言飞。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上课课件
即学即练
构成要素: 标题:十面“霾”伏 主体: 房子 背景: 雾霾弥漫 注意细节: 房子表情痛 苦,带着口罩, 不停地咳嗽
笔下绘善恶,生旦净末丑; 画中品人生,酸甜苦辣咸。
漫画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或幽默性的画。画家从政治事件和 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 象征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 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 人和事。

图文转换优秀教学案

图文转换优秀教学案

《图文转换》漫画题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解读、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总结规律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1、对材料隐含性信息的挖掘。 2、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学过程: 【考点点击】 图文转换题是指用语言文字对图文资料等信息进行转述的一类试题。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题,图文转换题在高考命题形式上,大体包括表文、图文(漫画和图标)转换两类。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阅读,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 漫画文字转换题主要题型有:说明(描述)漫画内容、概括漫画寓意、拟写漫画读后感、拟制漫画标题、拟制公益广告词等。 解题策略: 1.读画面,明确画中内容。 一幅漫画中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以及其他事物、文字等往往都蕴含着深意。解答此类题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要做到“四看”,即:看标题、看画面、看画注、看夸张处。 2.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之音。 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3、明确表达。 把握了漫画的内容和主旨后,就可以开始答题了。假如题目要求描述画面,就要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对画面上的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切记,只需把画面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即可,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宜进行想象和虚构。 题目要求概括漫画的寓意,一般可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动词,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表述。 要求拟写标题,则一定要紧扣画面内容和寓意去思考。一般可采用中心事件描述法、引用画中人物语言法、比喻法等方法进行解答。 题型:说明(描述)画面及揭示寓意 方法技巧 1、仔细观察整体画面 2、抓住特征客观说明(描述)画面 3、注意说明的顺序(对于漫画的说明,在整体上可用“总──分──总”结构,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再用一句话点出漫画寓意。) 4、揭示寓意时要细看画面构成,明确画面指向,找准讽刺、颂扬的对象,联系现实,运用联想想象,揭示本质。(画面——社会生活,物——人,人——一类人)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图文转换题”之三:漫画题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图文转换题”之三:漫画题

要素,并结合标题初步感知画面的表层 意思) ②析画(弄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③悟画(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类比联想, 揣摩作者创作意图,感悟寓意,把握漫 画的深层含义) ④述画(根据题目要求用恰当的文字准 确表述,行文简洁)
【解题示例】
例1、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①这幅漫画的创作是从哪则熟语获得启发的? ②它批评了现实 中的什么现象? ③请你对这种现 象进行评论。要 求:观点明确, 言之成理,评论 字数在40字左右。
题2:(2005湖北高考试题)仔细观察下面这幅 漫画,按要求作答。 ⑴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⑵为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注意: 不能以“无题”为题。
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 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对 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 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义。 湖北高考题第23题漫画中的“大树”象征现实生 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象征现 实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做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 会的小孩。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该漫画的内涵就 清楚了,即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 了小树的成长。作者是借此讽刺当今社会中因过度 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
【当堂训练】
题1:观看下面一幅漫画,回答问题。 (1)用一个 成语或俗语 为漫画拟一 个能反映作 品主题的标 题(不超过6 字)。 (2)用简要 的语言介绍 这幅漫画的 内容。
[答案]
(1)标题:
望而却(止)步、 望而生畏、 目瞪口呆、 狮子大开口…… (2)内容:某些公园景点,任意提高门 票价格,仿佛门前的狮子张开血盆大口, 使游客望而却步。
解题指导----评论某种社会现象
思考

2020高考语文之漫画类图文转换导学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之漫画类图文转换导学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之漫画类图文转换导学案图文转换之漫画篇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漫画的概念、考点知识和高考常考题型;2、针对不同类型,了解、掌握解题方法,规范作答。

方法与过程: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鼓励拓展归纳整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正确看待不平现象。

2、更关注生活,关注语文,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重难点】1、了解、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2、认真审读题干,规范完整作答。

一、考点解析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内容,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二、考情分析1、选材贴近生活。

试题所用材料大都是选自报刊、网络,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现象的新闻图片、漫画、调查材料、徽标等,紧扣时代脉搏。

2、设题形式稳中有变。

近年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说明图案内容、揭示图案寓意、总结图表规律、提出相关建议等方面。

2017年将图表材料嵌入新闻阅读材料中设题考察,以后可能也会延续使用这种模式。

3、试题反映的思想较分明。

图表的主题都是弘扬真、善、美,贬责假、恶、丑,考查考生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判断与认知。

三、主要题型(1)漫画类转换题(√)(2)徽标类转换题(3)图表类转换题(4)框架示意图类转换题(5)看图写话类题四、把脉高考,真题体验例——(年重庆卷)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

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

(5分)四、考点深化漫画题的高考命题形式1、描述画面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4、编拟公益广告能力要求: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阅读、观察、分析、理解、概括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

五、典例突破、互动探究根据学案上的题目,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1、迅速给出答案;2、总结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规范。

2020高考语文图文转换——漫画教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20200202161928)

2020高考语文图文转换——漫画教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20200202161928)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漫画教案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漫画的构成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漫画的命题角度1.画面描述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4.拟公益广告5. 评价漫画的特点、好处(为漫画写一段赏析文字)漫画的艺术手法1、夸张2、变形3、以小见大4、以虚带实5、荒诞中见真实6、象征7、比拟漫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2)看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

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3)看注解。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

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4)看夸张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

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第二步:联现实展想像,揣摩画外音是什么1)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3)多个角度想想看,创作动机是什么,确定最佳画意点。

题型1、画面描述题解题要领:1、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构图,辨清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完整版)图文转换漫画类教案

(完整版)图文转换漫画类教案

《图文转换之漫画题》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教材分析图文转换题,就是把图片、徽标等所蕴含的内容转换成文字。

表面来看只是单纯的“看图说话”,实际上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综合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其特点是:综合性强,紧扣时代脉搏。

3.中招考点纵观河南历届中招语文试题,考查的题型主要有:直接概括图表内容或图表反映的信息,如:2009河南第5(1)题;介绍画面内容,表述含义,谈谈对图画的构思等的理解,或谈谈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或感悟,如:2008河南第6题、2011河南第7(2)题、2012河南第7题、2013河南第6(2)题、2014河南第6(2)、2015河南第6题。

4.学情分析此类试题更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对学生来说不易把握,是中考复习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幻灯片上的内容,学生能说出漫画的有关知识。

2、通过回答问题,学生能总结出漫画题的答题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学生通过看幻灯片,能说出漫画的有关知识。

2、针对目标二,设计四个活动,学生通过分析四种题型,能总结出各题型的答题方法。

目标二:通过回答问题,学生能总结出漫画题的答题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自学指导二:内容:幻灯片方法:观察、总结、归纳时间:6分钟要求:学生能总结出漫画题的答题方法题型一:画面描述题这是对漫画主体的解读。

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

它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分析综合和语言表达能力。

说明漫画内容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围绕一个中心去说明。

例题:请说明下面漫画《砍》的画面内容.画面分析标题:砍主体:人,斧头,很多树桩细节:人拿着斧头,脑袋不翼而飞(动作、外形)明确:有许多树桩,一个人脚踏在树桩上,站立着。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的绘画技巧和语言特点。

2.学习漫画的叙事模式和表达手法。

3.了解漫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4.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中漫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漫画的叙事模式和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漫画转换为文字表达。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2.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10分钟)
1.引入漫画:学生观看一幅漫画,通过讨论该漫画的特点以及符号意义等了解漫画的绘图技巧,语言特点等。

第二节:讲解(30分钟)
1.介绍漫画的发展历程;
2.讲解漫画的叙事模式和表达手法;
3.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漫画如何实现情境分析、角色的刻画以及信息的传达等。

第三节:合作学习(30分钟)
1.分组讨论;(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分析其特点,并将其与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进行对比)
2.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总结漫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第四节:课堂展示(20分钟)
1.每个小组从自己总结的结果中挑选代表进行上台发言;
2.其他小组成员对演讲进行评价。

第五节:总结作业(10分钟)
1.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对漫画与文学的关系进行简要总结;
2.预习下堂课内容。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对漫画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听取小组讨论及课堂展示的结果,评价其论据严谨性和表达能力;
3.考查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4.通过下堂课预习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语文之漫画类图文转换导学案+专项练习含答案

语文之漫画类图文转换导学案+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之漫画类图文转换导学案图文转换之漫画篇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漫画的概念、考点知识和高考常考题型;2、针对不同类型,了解、掌握解题方法,规范作答。

方法与过程: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鼓励拓展归纳整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正确看待不平现象。

2、更关注生活,关注语文,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重难点】1、了解、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2、认真审读题干,规范完整作答。

一、考点解析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内容,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二、考情分析1、选材贴近生活。

试题所用材料大都是选自报刊、网络,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现象的新闻图片、漫画、调查材料、徽标等,紧扣时代脉搏。

2、设题形式稳中有变。

近年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说明图案内容、揭示图案寓意、总结图表规律、提出相关建议等方面。

2017年将图表材料嵌入新闻阅读材料中设题考察,以后可能也会延续使用这种模式。

3、试题反映的思想较分明。

图表的主题都是弘扬真、善、美,贬责假、恶、丑,考查考生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判断与认知。

三、主要题型(1)漫画类转换题(√)(2)徽标类转换题(3)图表类转换题(4)框架示意图类转换题(5)看图写话类题四、把脉高考,真题体验例——(年重庆卷)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

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

(5分)四、考点深化漫画题的高考命题形式1、描述画面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4、编拟公益广告能力要求: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阅读、观察、分析、理解、概括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

五、典例突破、互动探究根据学案上的题目,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1、迅速给出答案;2、总结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规范。

图文转换 漫画教案

图文转换 漫画教案

图文转换漫画教案教案标题:图文转换漫画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图文转换的概念和技巧;2. 学生能够使用漫画创作工具和技术,将文字内容转化为有趣的图画表达;3. 学生能够通过漫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漫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漫画是一种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够生动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2. 展示一些经典的漫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图文转换技巧。

知识讲解:1. 解释图文转换的概念,即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图画表达的过程。

2. 介绍常见的图文转换技巧,如使用符号、表情、动作等来传递情感和信息。

3. 分享一些漫画创作工具和技术,如使用漫画软件、手绘漫画等。

实践活动:1. 给学生一篇简短的文章或故事,要求他们将其中的内容转化为漫画形式。

2.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纸和铅笔手绘,或者使用电子设备上的漫画创作工具进行创作。

3. 鼓励学生在漫画中运用图文转换技巧,例如使用符号、表情和动作来传达情感和信息。

4. 学生完成漫画后,可以相互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总结反思:1. 学生展示自己的漫画作品,教师和同学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2. 讨论图文转换的优点和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漫画创作技巧。

3.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将图文转换和漫画创作应用到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创作表现;2. 收集学生的漫画作品,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图文转换技巧;3.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图文转换和漫画创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漫画作品,分析其中的图文转换技巧和创作风格;2. 组织学生参与漫画创作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3. 将图文转换和漫画创作与其他学科内容结合,例如使用漫画来解释科学原理或历史事件。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掌握图文转换的概念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漫画创作工具和技术进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漫画类一、漫画的定义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所以在语文高考卷中,漫画类的语言运用题、漫画类材料的立意作文,便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高考题型。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

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阅读,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

一幅好的漫画,在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警示。

二.如何读懂漫画? 几种漫画的观察角度: 1.人物型漫画参考答案:讽刺了社会中那种真才实学反倒赶不上投机取巧的现象。

注意:(1)人物的穿着打扮——暗示人物身份(2)人物的表情——暗示人物的心理(3)人物的语言——暗示人物的心理和漫画的寓意2.事物型漫画漫画中的物往往是寄予了喻意的,无人物的漫画却时时透视出人和人类社会的内容:人类的思想、人类社会复杂的内容。

我这车牌拍了100万我这幅画拍了5万漫画家王者琦画过一幅题为《某公下蛋》的漫画:一只干部面孔的大肥鸡,屁股后面刚下出来一个小如蛇卵的鸡蛋,而它却张着大嘴喷着口水狂叫着“个大,个个大!”讽刺了某些领导干部成绩不大,却善于自吹自擂,夸大业绩的现象。

注意:(1)观察事物的本身特征——暗示了漫画讽刺/表扬对象(2)事物的行为、语言等——暗示漫画的寓意点3.情节型漫画一个完整的漫画有时由一幅漫画构成,有时由几幅漫画构成;可以形成情节发展的关系,也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注意:(1)明确主体——暗示漫画的讽刺/赞扬对象。

(2)尖注几个画面中的发展与变化及不变之处——暗示寓时间、条件、情节的变化。

不变:帽子——暗示其干部身份。

注释“研究研究”——暗示人物的处事方式变化:人物穿着——逐渐减少,暗示时间的变化线团——越来越小,离主人公越来越远,暗示应该处理的事情越来越不受重视。

(3)结合标题,思考变化原因结果等——暗示漫画的寓意点。

这幅漫画讽刺了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有事不办,一拖再拖,直至拖到没有为止的官僚主义作风。

练习: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讽刺了那种把别人的功劳加到自己身上,向领导或上级邀功的人。

三.漫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漫画是通过直观的形象来说明道理的。

一幅漫画中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以及其他事物、文字等往往都蕴含着深意。

解答此类题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精心研读其中的文字。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2、看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

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3、看画注。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

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4、看夸张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

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第二步:正确理解联系现实展开想像,揣摩画外之音。

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

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1、看画面指向,对应生活中某类现象;漫画是用某一件具体的事件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类现象,概括寓意时不可范围适当,既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随意引申。

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

抓住漫画的寓意——夸张、比喻、幽默、对比之处,捕捉到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作者的态度。

联系现实生活,确定最佳画意点。

第三步:明确表达把握了漫画的内容和主旨后,就可以开始答题了。

(具体方法见题型)【漫画题常见的题型】【题型一】说明(描述)漫画内容【题型特点】这是对漫画主体的解读。

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

它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分析综合和语言表达能力。

说明漫画内容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围绕一个中心去说明。

例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要文字介绍这幅漫画,不超过100个字。

答:画面中有两根正在燃烧的蜡烛,一根比较瘦小,另一根粗壮高大,发出的火焰也比较大,那根瘦小的蜡烛顿起嫉妒之心,用自己的火焰将那根高大的蜡烛从半腰烧断。

(2)给这幅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0个字。

答:嫉妒【方法指导】客观——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但如果是事件类的画面,有情节的发展,需要用记叙性文字,可以对画面内容做前提的交代或结果的推测,但不能超越面画所提示的合理范围之外。

全面——即关注画面所有内容,不能丢掉每一个细节(动作、表情等)。

有序——(1)整体介绍画面的组成。

(2)对画面上的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

【练习】1.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

(2005年高考天津卷)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描述画面和概括主题。

这个漫画由两幅画面构成,形成一种情节发展兼对比的关系,所以概括寓意时正反两面都要关注到。

(反对什么?肯定什么?)漫画中描画的对象是几只小狗,画面由两幅图组成,应该用叙述结合说明的表达方式。

可描述为:“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几条小狗,昂着头,雄赳赳地走在马路上,结果前几只都掉入了窨井,而戴着墨镜,靠拐杖探路的盲狗却幸免于难”。

寓意: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关注今天,关注脚下,不能好高骛远。

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记叙性文字,......向人介绍漫画中人的故事,结尾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100个字)答:画中人不顾一切追求不义之财,当他扯掉“义”的信条,钻进不义之“钱”中,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诚信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不能见利忘义。

【题型二】解读漫画寓意/拟写标题解读漫画寓意,要从标题、主体、画注入手,多角度全方位地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地表达出来。

题目则是漫画的眼睛,好的题目一方面能准确表达寓意,另一方面又意蕴深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例1.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

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

(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理解画注的意义。

更要注意画面中的细微差别。

画面上的四个人前三个都在划桨,第四个却拿着鱼网,正准备捞取船前头跃起的鱼,与画注“团结奋进”格格不入。

【参考答案】寓意:讽刺那些貌似团结合作,实际上总想为自己捞利益的人。

标题:坐收“鱼”利例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语言写出漫画的含义。

(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爱”与“碍”。

(谐音法)“溺爱之下难成材”“有时,爱也是害”、(寓意)“沉重的爱”、“扭曲的爱”(主体)⑵讽刺了那种由于过份溺爱,而影响下一代成长的不良现象。

提醒人们爱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解读寓意方法指导】1.明态度——分为三种①“讽刺”“揭露”“批评”,画面往往是反面题材,针对社会发生在部分人身上的一类现象,这一类占漫画的绝大部分。

②“赞扬”“肯定”“反映”,画面常为正面题材③“告诉”“提醒”这类漫画往往涉及面较广,足以引起全社会人们的思考,进而反省自身的行为,寓意既可以从现象的本质入手,又可以从正确的做法或相应的对策方面概括。

2.挖本质——包括范围和本质。

【拟标题方法指导】找重心——要紧扣画面内容和寓意去思考。

选方法——①中心事件描述法“某公下蛋”②直接揭示寓意法。

“嫉妒”③引用画中语言法④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坐收鱼利”(谐音)“爱”与“碍”。

(谐音法)有意蕴——漫画的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留给人回味的空间,讽剌性强,令人回味无穷。

练习.1。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为该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试分析此漫画的寓意。

答案:(1)示例:拔河/方向。

(2)该漫画讽刺了只顾各自埋头干活,不看方向、不讲协作的高耗低效的工作方式。

(意思对即可)2.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

⑴标题:⑵寓意:参考答案:⑴错位。

⑵讽刺了教育中违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客观规律),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阶段脱节的现象。

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给分。

【题型三】谈对漫画理解、感想和评价1.请欣赏下面这幅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30字以内)。

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2006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写漫画读后感。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画面的内涵,该题画面由三个连续的画面组成。

第一幅画面是孩子上学,母亲不放心紧跟其后;第二幅画面是孩子上学,父母不放心紧跟其后;第三幅画面是孩子长大了,双方父母还是不放心,都紧跟其后。

【参考答案】标题:可怜天下父母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感想:现代的父母都怎么了?难道不知道,孩子的路要自己走吗?老鹰让小鹰自己飞翔,小鹰才能翱翔蓝天啊!(或父母一生的溺爱,并没有换来理解和真情。

)【方法】1.深入理解漫画内容和寓意。

2.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谈出个人的观点、态度。

3.要求要紧扣寓意,对寓意有所深化和延展。

做到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练习: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针对漫画的命名,结合画面,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参考答案:内涵:时间是个不可逆的人生历程。

少年时源于一种对生命的好奇与挥霍,老希望把时间前移;老年感慨于“夕阳无限好”,希望时间为自己倒流,抓住生命的美丽,弥补人生的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