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律法规
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概述卫生是指维护人们身体健康、保护环境、预防疾病的一系列活动和措施。
为了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以监管和规范卫生领域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内容和作用进行分析。
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是中国卫生领域的基本法律,于2002年通过,旨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该法规定了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并规范了卫生行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卫生设施建设、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等。
根据该法,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卫生工作,共同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核心法律。
该法于2009年1月1日生效,旨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权益,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该法规定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卫生要求和安全措施,规范了食品标签的使用、食品广告的发布以及食品安全监督和处罚等。
食品经营者应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是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防控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该法于2004年通过,旨在规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该法明确了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制度、病原学实验室的管理要求、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和隔离治疗等。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传染病的动态,及时报告和处理疫情,确保公众生活在健康和安全的环境中。
地方卫生法律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卫生法律法规外,各省、市、自治区等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本地区的具体情况。
这些地方卫生法律法规在继承和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了卫生工作的具体要求。
举例来说,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旨在加强本地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卫生法律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正文开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规范卫生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卫生行为的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的追究。
第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提高保健、抢救、诊疗和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条保护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人口的健康发展,是国家的重要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二章公共卫生第五条国家支持和组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采取预防为主、综合干预、应急处理等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民健康。
第六条国家鼓励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环境治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卫生监测和卫生宣传等公共卫生服务。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应当加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履行和工作协调,规范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第八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授权和规定,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认真处理卫生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九条国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保障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第三章医疗卫生第十条国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提供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得违反医疗纪律和伦理规范。
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落实各项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优质医疗资源。
第四章药品和医疗器械第十四条国家实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制度,保障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五条国家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和效果。
第十六条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处方和购销等行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
第五章卫生监督第十七条卫生监督机构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助理机构,担负卫生监督和监察责任。
第十八条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卫生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公共卫生法规
公共卫生法规
公共卫生法规是指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公共利益,确保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各种法律法规。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相关法规:
1. 传染病防治法:该法规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包括疫情报告、隔离措施、疫苗接种等。
2. 食品安全法:该法规规定了食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安全标准,包括食品质量、食品添加剂使用、农药残留等方面的要求。
3. 烟草控制法:该法规旨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规定了烟草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限制和管理措施。
4. 疫苗管理法:该法规规定了疫苗的生产、流通、接种和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5. 环境保护法:该法规规定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的法律责任和措施,包括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保护要求。
6. 吸烟控制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范围和措施,保护非吸烟者的健康和权益。
这些法规的实施和执行,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食品安全,减少烟草危害,管理和监管疫苗的使用,保护环境等,都对公共卫生和人民群众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卫生法律法规》是一门重要的卫生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提高卫生法律意识,增强卫生法治观念。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模块,包括基础理论、实践技能、案例分析、综合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卫生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卫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2. 了解卫生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卫生监督、医疗纠纷处理等;3. 培养学生的卫生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4. 提高学生运用卫生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基础理论:介绍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包括宪法、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2. 实践技能: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卫生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卫生监督、医疗纠纷处理等;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综合应用: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增强教学效果;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案例分析三个部分;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的解决能力;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生法律法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支持与保障1. 教材选用:选用权威的卫生法律法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系统性;2. 师资力量: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卫生法律法规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保证教学质量;3. 教学设施:提供必要的教室、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4.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卫生管理制度法律法规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单位和个人,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学校、家庭等。
第三条卫生管理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三)科学管理,规范行为;(四)保障权益,公平公正。
二、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管理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卫生管理工作。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卫生知识水平,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并符合国家规定。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制度,及时发现、报告、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
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第九条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场所卫生。
第十条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卫生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卫生、完好。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处理。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应当设立公共卫生监督员,负责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
四、工作场所卫生管理第十三条工作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工作场所卫生。
第十四条工作场所应当设置卫生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卫生、完好。
第十五条工作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处理。
第十六条工作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卫生意识。
五、学校卫生管理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卫生。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设置卫生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卫生、完好。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定期对学校环境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处理。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卫生意识。
卫生法律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一、卫生法律法规的意义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针对卫生方面的规定和法律制度。
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的设置、管理和监督等事项,保障医疗机构的卫生质量和服务水平。
2.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防治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保障食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
4. 健康教育法:规定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意识。
5. 烟草控制法:规定控制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保护公众免受烟草危害。
6. 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和要求,维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7.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方面的内容,保障药品的安全和疗效。
8. 健康管理法:规定健康管理的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推动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三、卫生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1. 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加强对卫生事业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3.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行业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 促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5. 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四、卫生法律法规的新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卫生法律法规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其适应性和实用性。
五、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完整版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点
完整版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点完整版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点一、法律法规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规范卫生行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
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了宪法、刑法、卫生法等多个层次和方面。
卫生法律法规内容丰富,旨在维护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的权益,保障卫生行业的有序发展。
二、宪法中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点1. 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明确规定了国民有保护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权利。
根据宪法规定,国家应当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健全的卫生服务体系,并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2. 宪法还对依法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利做出了规定,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公民的健康,制定健康的卫生法律法规。
三、刑法中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点1. 刑法是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其中涉及了一系列与卫生相关的罪名及其刑责。
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包括了故意传播传染病罪,以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 刑法还对食品安全犯罪、药品犯罪等进行了规定,以保障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卫生法中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是我国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基础法律,全文包括了国家对卫生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监督、公民的卫生权益等方面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中的重要法律,主要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报告和应急处置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护公民免受传染病的侵害。
五、其他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点1. 除了宪法、刑法和卫生法等基本法律法规之外,我国还有一系列针对特定领域的卫生法律法规。
例如,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管理法等。
2. 这些法律法规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监管和管理做出了规定,旨在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医疗安全等方面的权益。
以上仅是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具体细节和条款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加强卫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保健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保护公众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与卫生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各级政府在应急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感染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对传染病的管理措施和责任,以及感染者和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了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动物检疫的管理制度。
三、药品管理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药品的研制、注册、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器械的注册、使用、维修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
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和监管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包括食品中允许含有的物质和最大限量等。
五、环境卫生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制度,包括空气、水、土壤、噪声、放射性物质等的污染防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和限值,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
六、总结1、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传染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主要涉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法律法规;-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主要涉及药品的研制、注册、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涉及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和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列举如下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针对传染病进行法制保障的法律;-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医疗器械的法规;-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障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的。
法规规定了传染病的报告和通报制度、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传染病的隔离和治疗等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对于公民和社会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公民需要积极参与,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卫生习惯。
而社会单位需要负起责任,落实传染病防治的措施,确保职工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该法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和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
法规规定了国家对卫生事业的保障和管理职责、公民的卫生权利和义务、卫生行政机构的职能和责任、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卫生宣传等内容。
卫生法对于公民和社会单位都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公民在享受卫生服务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积极参与卫生宣传和防病工作。
社会单位则应当按照法规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卫生保障,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健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该法规是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而制定的。
法规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分类、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和管理、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内容。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于医疗机构的规范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法规的要求,合理设置和调整科室,合理配置医疗人员,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也需要与公民和社会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监督条例》该法规是为了加强对卫生领域的监督管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的。
法规规定了卫生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卫生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卫生监督的措施和制裁等内容。
卫生监督条例对于公众和社会单位都具有约束和保障作用。
公众可以通过举报和投诉等方式,参与对卫生领域的监督工作,保障自身的健康权益。
而社会单位也需要按照法规的要求,加强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卫生风险,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概述一、法律法规的意义及作用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卫生领域的行为,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卫生法律法规的意义在于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它给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在卫生领域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了社会的卫生秩序。
二、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卫生行政管理法规(1)卫生行政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卫生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职责、权力及其行使等。
(2)传染病防治法:主要规定了传染病的监测、报告、预防控制和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3)预防职业病法:主要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食品安全法规(1)食品安全法:主要规定了食品生产、销售、进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的组织架构、监督措施和处罚规定等。
3.药品管理法规(1)药品管理法:主要规定了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2)药品监督管理法:主要规定了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
4.医疗机构管理法规(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设置、医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主要规定了医疗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赔偿等方面的内容。
5.环境卫生管理法规(1)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行政责任和处罚规定等。
(2)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排放标准和监督监测等。
三、本文涉及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卫生行政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预防职业病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药品监督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卫生行政管理法规:指国家为了规范卫生行政管理行为而制定的法规,包括卫生行政管理条例等。
卫生监督执法所依据的11部法律39部法规
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目录一、卫生法律(11部)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9月20日,2001年2月28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验法(1986年12月2日,2007年12月29日修正,2009年8月27日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2004年8月28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1993年10月31日,2009年8月27日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4年10月27日,2009年8月27日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年12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8年6月26日,2009年8月27日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2011年12月31日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12月29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2年10月26日)二、卫生行政法规(39部)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办法(1982年2月4日,2011年1月8日修订)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4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12月3日)4.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1988年1月14日)5.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7月21日)6.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1988年12月27日)7.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1989年1月13日.2011年1月8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1989年3月6日,2010年4月24日修订)9.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89年11月13日)10.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6月4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转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1年12月6日)12.中药品种保护条例(1992年10月14日)1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2月26日)14.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4年8月23日)15.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1996年1月29日)16.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年12月30日)17.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1998年11月28日)18.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00年1月4日)19.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1年6月13日2004年12月10日修订)20.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2001年6月20日)2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4月4日)2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5月12日)2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实施条例(2002年8月4日)2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003年4月7日)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2011年1月8日修订)26.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2011年1月8日修订)27.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2003年8月5日)2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11月12日)29.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3月24日)30.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05年8月3日)3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年9月14日)32.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1月29日)33.血吸虫病防治条例(2006年4月1日)34.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7年3月31日)35.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7月20日)36.护士条例(2008年1月31日)37.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10月9日)38.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2009年5月11日)3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年7月20日)。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注意: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实际使用中需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一、卫生行政管理相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政管理条例》注:该条例规定了卫生行政机关的职责、卫生机构的分类管理、卫生监督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注:该法规定了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防治工作的组织、措施等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注:该法规定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风险评估、食品标签等内容。
二、医疗机构管理相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注:该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设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注:该法规定了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内容。
3.《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注:该条例规定了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内容。
三、职业健康与安全相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注:该法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监督管理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注:该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保障、劳动条件改善等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注:该法规定了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事故应急救援等内容。
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注:该条例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责任分工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法行医行为处理办法》注:该办法规定了对非法行医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的程序和标准等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预防法》注:该法规定了传染病的防治、预防措施的实施等内容。
本文档涉及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政管理条例》全文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文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文4.《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文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全文6.《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全文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全文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全文1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文1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法行医行为处理办法》全文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预防法》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卫生行政机关:指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等。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概述一、背景介绍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卫生领域进行管理和监管的法律与法规文件。
其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保障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卫生进步。
卫生法律法规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卫生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等内容,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了详细规范和防治措施的制定,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和减排等内容,旨在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主要针对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监管与治理,包括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保护和恢复等内容,旨在保护水资源,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维护水生态的平衡。
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主要规定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责任,包括食品的生产经营许可、食品标识与标签、食品卫生监督等内容,旨在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权益,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该法主要针对食品药品监管进行了规范,包括食品药品的生产经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追溯和处罚等内容,旨在保障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具体实施细则的规定,包括食品安全监督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水平。
四、医疗卫生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该法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主要规定了公民的健康权益保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管理等内容,旨在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
卫生法律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简介卫生法律法规是指为保障公民的健康、规范卫生行为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1. 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依法制定和发布的有关卫生事业、卫生行为、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其主要目的是调整卫生管理行为、规范卫生队伍行为、保护公民的健康权益、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2. 卫生法律法规的作用卫生法律法规在保障公民健康、维护社会卫生秩序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 保障公民健康权益卫生法律法规通过规范医疗行为、药品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规定,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
例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制度、药品生产许可制度和食品安全法等,都是为了确保公众在就医、用药和食品消费中的权益不受侵犯。
2.2 维护社会卫生秩序卫生法律法规对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以保障社会卫生秩序的正常运行。
例如,卫生法律法规规定了各种场所的卫生设施要求,监督和管理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3 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法律法规不仅对卫生机构的管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经济支持。
例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办法、卫生法等,都为卫生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3. 主要的卫生法律法规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是中国的一部基础性法律,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卫生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该法规定了卫生和健康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并对传染病防治、急救医疗、医疗技术服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和管理措施。
该法着重保障公众在食品消费中的权益,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管理,教育公民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法律。
第二条本法律所称的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而制定的规章、规定、决定、通知、规范性文件等。
第三条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和遵守卫生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得给他人带来危害。
第四条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章健康促进法律法规第五条国家制定卫生健康促进法律法规,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卫生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第六条卫生健康促进法律法规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鼓励国民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二)促进卫生教育,普及卫生知识。
(三)建立和完善保健机构,为人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四)制定和加强卫生标准,规范医疗卫生行业的行为。
第七条公民应当积极参与卫生健康促进活动,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八条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卫生健康促进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评估机制,推动卫生健康促进活动的长期发展。
第三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第九条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和健康。
第十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制定和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
(二)规范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三)规定和加强食品安全检验和检测措施。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自查和自我约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第十二条消费者应当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了解相关知识,拒绝购买、食用不合格的食品。
第十三条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四章环境卫生法律法规第十四条国家制定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的环境卫生健康权益。
第十五条环境卫生法律法规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制订和加强环境卫生标准和监管措施。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常用卫生法律法规引言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保障公众的健康、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项常用的卫生法律法规,以加深对这些法规的了解。
1.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9年颁布的一部法律,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该法规定了传染病的报告、隔离、检疫、消毒等相关措施,提供了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律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任何人在发现有传染病疑似病例时,都有义务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同时,法律规定了传染病的分类和报告制度,确保及时掌握传染病的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中国于2009年颁布的一部法律,目的在于保障食品的安全和确保公众的饮食健康。
该法律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环节的各项要求,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标签规定、食品检验监测等。
食品安全法还规定了食品安全救助制度,对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相关责任方应当予以赔偿。
此外,法律还为举报食品安全问题的人员提供了保护和奖励措施。
3. 母婴健康保障法母婴健康保障法是中国于2020年颁布的一部法律,旨在保护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健康权益。
该法律规定了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基本权益和服务保障,包括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劳动保护、产后修养等,以及婴幼儿的喂养、免疫、就医等。
母婴健康保障法还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倡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处罚,以保护母婴健康权益。
4.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4年颁布的一项行政法规,主要用于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质量。
该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的分类和审批程序,要求医疗机构遵守医德和法律法规,保障患者的权益。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还对医疗机构的设施、人员、医疗行为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条例还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卫生法律法规(第三章)
卫生法律法规(第三章)卫生法律法规(第三章)一、卫生法律法规的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是指为维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规范卫生行为、管理医疗机构、保护公共卫生和预防传染病等方面。
在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二、卫生行为的法律规定卫生行为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采取的各种行为。
卫生行为的法律规定主要涉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
在食品卫生方面,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食品的安全标准和监督管理措施。
在环境卫生方面,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保障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个人卫生方面,我国法律规定了个人应当保持身体清洁、穿戴整齐、不随地吐痰等行为的规范。
三、医疗机构的管理法律规定医疗机构是提供医疗服务的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医院、诊所、卫生院等。
医疗机构的管理法律规定主要涉及医疗机构的设置、经营许可、卫生管理等方面。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要进行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的管理法律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四、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的法律规定公共卫生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各种卫生服务。
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的疾病。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的防控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该法律规定,当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必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卫生监测等。
同时,公众有义务配合卫生部门的防控措施,不得散布疫情谣言或者拒绝接受检疫。
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的法律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预防疫情的扩散。
卫生法律法规解读
卫生法律法规解读一、简介卫生法律法规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法律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的卫生法律法规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护。
本文旨在对卫生法律法规进行简要梳理和解读。
二、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法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
根据法规,对于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依法对其实施强制隔离或者强制医疗。
2.《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对全民的饮食安全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了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中应当注意的各项事项。
其中,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必须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并对产品进行严格质量控制。
同时,检验机构也应当严格把关,确保消费者所购买的食品都符合国家标准。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规定了医院在服务中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以确保医院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中,医疗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守医德、医风等相关规定,并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4.《卫生法》《卫生法》是对卫生服务的管理、卫生机构、药品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例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专业资格证书,而医院也必须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三、卫生法律法规对生活的影响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以及公共卫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例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院必须遵守医德、医风等规定,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保障了患者的权益,提高了医疗质量。
另外,《食品安全法》也规定了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中的各项事项,对于有合法证件的从业者来说,确保了他们的合法生产和经营,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健康安全。
四、作为法律基础,卫生法律法规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护。
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卫生相关法律 9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职业病防治法法规、条例及细则120种卫生部卫生立法工作管理办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心报告管理办法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地方卫视标准工作管理规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四川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四川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中外合资、合资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职业注册办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传承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关于印发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医师在内地短期行医管理规定台湾地区医师在大陆短期行医管理规定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四川省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暂行规定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护士条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四川省护士执业注册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农村助产人员管理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母婴保健监督员管理办法母婴保健医学技术监督管理办法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四川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办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校验实施细则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四川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妇幼卫生工作条例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气气功管理暂行规定医疗气功知识与技能考试暂行办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血液领域犯罪的规定四川省公民献血条例血战管理办法四川省储血点管理办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执业验收程序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四川省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条例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条例四川省消毒管理条例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传染病病人或疑是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中医坐堂医疗诊所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四川省爱国卫生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四川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法律法规
重点: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获得空前的发展,卫生法律法规亦取得了
突破性的发展。
2、违法:指违法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3、违反我国卫生法律法规行为的法律责任有行政处罚、损害赔偿和刑事责任三种
4、医疗机构的性质: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
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5、医疗机构主要工作制度:a、行政管理制度b、医疗管理制度c、护理管理制度
6、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四类
护理人员的技术职称: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7、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德,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社
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
8、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9、护士:指完成护理基础和专业系统教育,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护理道德规范,
通过国家考试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执业资格,并经过卫生行政机构注册,能依照《中华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10、护士的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
11、★申请护士执业注册条件:A、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在中等职业学校、高
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各院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C、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D、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a、无精神病史b、无色盲色弱、双耳听力障碍c、无影响履行护理职员的疾病、残疾和功能障碍)
12、★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提出,护士执业
注册有效期5年
13、★护士执业注册变更:有效期为5年
14、★护士执业注册延续: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在护士执业注
册有效期届满前30天申请延续注册
15、★护士重新注册:对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注册的,(受吊销护士执业证书处罚,
至吊销之日起,满两年就须重新注册)
16、★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生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
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17、★2008年5月12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
18、★申请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条件:一:专业要求:必须接受护理专业教育;二:
学历要求:必须取得普通中等卫(护)校的毕业文凭或高等医学院校大专以上的毕业文凭
19、医疗事故的构成要素:A、医疗事故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B、医疗事故
必须在医疗活动中发生;C、医疗事故主体主观上具有过失;D、医疗过失行为造成患者身心损害;E、医疗事故必须有符合规定的损害程度;F、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0、★不属于医疗事故:A、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
成不良后果的;B、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C、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D、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E、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F、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21、★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22、★病历资料管理:
A、对于急诊抢救病历,要求医师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及时补记并说明抢救完成时间和补记时间
B、对于病历: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抢夺病历资料
C、患者可以复印或复制客观性病历资料,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在场并在复印或复制资料的每一页上加盖医疗机构印章
D、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主观性病历资料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或启封
23、★出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要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B、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24、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A、完全责任B、主要责任C、次要责任D、轻微责任
25、★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26、★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甲类2种,乙类25类,丙类10类,共37种
27、★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8、★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29、★疫情报告时限:A、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病原携带者、甲型H1N1流感患者、疑似患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B、发现乙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当在6小时内报告;C、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患者时,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
30、★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31、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卡介苗接种制度
32、★2006年3月1日起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
33、★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我国实施无偿献血制度,三种献血形式:个体供血、义务供血、无偿献血;无偿献血主体: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34、★2010年7月1日实施侵权责任法
35、★2007年5月1日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人体器官移植: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脏全部或部分;人体细胞、组织移植:角膜、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