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治疗慢性附件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22 例 (55. 00% ) 治愈, 15 例 (37. 50% ) 好转, 3 例 (7. 50% ) 无效, 有效率为 92. 50%。对照组 48 例 患 儿中 22 例 (45. 83% ) 治愈, 15 例 (31. 25% ) 好 转, 11 例 (22. 92% ) 无效, 有效率为 77. 08%。 两组 痊愈 率、好 转 率 及 有 效 率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P < 0. 05)。
— 22 —
中国民间疗法
2004 年 4 月第 12 卷第 4 期
次 日者 53 例; 合并发热者 30 例, 脱水者 45 例, 呕 吐者 52 例, 腹痛者 48 例; 伴支气管炎、心音低钝者 24 例。 对照组 48 例, 男 25 例, 女 23 例; 年龄 3 个 月~ 35 个月, 平均 10 个月; 母乳喂养者 24 例, 腹 泻> 10 次 日者 27 例; 合并发热者 17 例, 脱水者 22 例, 呕吐者 31 例, 腹痛者 25 例; 伴支气管炎、心 音低钝者 12 例。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 著性, 具有可比性 (P > 0. 05)。
2004 年 4 月第 12 卷第 4 期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民间疗法— 23 —
达病灶。用白酒调药, 更增强了行气、通络、消肿、止 痛之功效, 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收稿日期 2004202202)
·综合疗法·
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40 例
王 兵 郑金荣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 464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N P ) 是糖尿病重要慢 性并发症之一, 临床治疗本病常在有效控制血糖基 础上应用扩血管、抗凝和营养神经等药物, 但其治 疗效果不佳。2001 年 6 月~ 2003 年 3 月, 我们运用 综合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获得满意 疗效, 现报道如下。
(收稿日期 2004202224)
中药敷脐治疗慢性附件炎
申文霞
(山东省枣庄市薜城区陶庄镇中心卫生院, 277011)
附件炎为妇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般为慢 性发作, 迁延不愈, 具有易复发等特点。 1999 年 6 月以来, 本人采用穴位用药对慢性附件炎进行治 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所有数据用 X ±S 表示, 计数资料比较用 X 2 检验,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比较。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消失, 跟腱反射基本正常; 有效: 症状缓解, 跟腱反射有所 恢复; 无效: 症状无改善, 跟腱反射无明显变化。 经 2 个疗程治疗后, 治疗组 40 例中, 25 例获 显效, 12 例有效, 3 例无效, 显效率 62. 50% , 总有 效率 92. 50% ; 对照组 36 例中, 8 例获显效, 13 例 有 效, 15 例 无 效, 显 效 率 22. 22% , 总 有 效 率 58. 33%。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 意义 (ς 2= 13. 12, P < 0. 01; ς 2= 10. 42, P < 0. 0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TC、T G、HDL - C 水平比 较, 治疗组血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 G)、高密度 脂 蛋 白 (HDL - C ) 分 别 由 治 疗 前 的 6. 39 ± 0. 97mm o l L , 2. 62 ± 0. 72mm o l L 和 0. 81 ± 0. 32mm o l L 恢复至 4. 72±0. 86mm o l L , 1. 58±0. 35mm o l L 和 1. 21±0. 37mm o l L , 均较治疗前有 明显改善 (P < 0. 05 或 P < 0. 01) , 而对照组的血脂 水平则无明显改善。 两组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的 TC、T G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5)。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显示, 治疗 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 白原均有明显改善 (P < 0. 05 或 P < 0. 01) , 说明治 疗能改善血流变, 进而改善微循环及神经末梢营养 状况, 有利于神经系统传导功能恢复。 对照组治疗 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亦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 糖尿病患者中 D PN 的患病率达 30%~ 70% , 尤其以老年人为甚。 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不甚明确。 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 代谢异常和血 管损害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D PN 多属中医“脉痹”、“血痹”范畴, 中医认为
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均正常。 体会 本组药物虽用于外治, 仍须辨证施药。 暖脐膏 方中吴茱萸疏肝下气, 助阳止泻; 肉桂温脾阳, 散寒 止痛; 丁香辛温, 温中降逆, 温肾助阳; 五倍子收敛 固涩; 干姜温中散寒, 助脾胃阳气; 黑胡椒、附片温 补脾肾, 燥湿。 全方具有壮火散寒、固涩止泻之功 效。清热膏方中葛根解表清热, 升发脾胃清阳之气, 且有止泻之功; 苦参苦寒, 清热燥湿; 木香味辛苦性 温, 可行气止痛, 实肠止泻。 全方具有解表止痛、清 热止泻之功效。组成方剂的药物虽少, 但疗效颇著。 神阙穴 (肚脐) 为任脉之要穴, 为十二经脉之总 枢。 外用药物贴敷脐部由经络循行输布于全身, 迅 速达于病所, 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中医科门诊和住院患者, 共 76 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 HO 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 准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患者的空腹 血糖水平≤8. 2mm o l L , 餐后 2h 血糖水平≤10. 5 mmo l L。 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及合并严重 心、肝、肾功能异常者不能入选。将全部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 治疗组 40 例中, 男 25 例, 女 15 例; 年龄 61 ±10. 5 岁; 糖尿病病程为 1~ 16 年, 平均 9. 5 年, 周围神经病变病程为 9~ 8. 2 年, 平均 415 年; 空腹血糖平均值 6. 68mm o l L。对照组 36 例, 男 22 例, 女 14 例; 年龄 62±9. 9 岁; 糖尿病病程 1. 5~ 15 年, 平均 911 年, 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9 个月~ 9 年, 平均 412 年; 空腹血糖平均值 6. 67mm o l L。两 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加用弥 可保 0. 2g、维生素 B 1 20m g 口服, 盐酸川芎嗪氯化 钠注射液 100m l 静脉点滴, 每日 1 次。治疗组再加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内服及针灸治疗。 黄芪桂枝五物汤处方为黄芪 30g、当归 15g、白 芍 20g、桂枝 12g、红花 10g、鸡血藤 20g、川牛膝 15g、桑枝 15g、伸筋草 15g、生姜 3 片、大枣 3 枚。每 日 1 剂, 水煎分 2 次服。
治疗方法 用云南白药与白酒调和成糊状, 敷于神阙穴 (即脐眼) , 纱布覆盖。要勤滴白酒于包扎纱布之上, 保持湿润, 每天 1 次, 同时用庆大霉素 2m l×8 万U 取脐旁 1~ 2 个最明显的压痛点 (阿是穴) 行穴位注 射, 每穴注 8 万U 庆大霉素, 每天 1 次。 以上方法 5 天为 1 疗程, 一般 1 个疗程即可治愈。 讨论 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的功效, 利于炎症的吸收, 易于包块的消散。神阙穴 是任脉的一个要穴, 与全身经络相通, 与脏腑相连。 庆大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 局部直接用药药力直
针灸: 取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 辨 证配穴: 下肢麻木疼痛加承山、承筋、委中、阳陵泉 等穴; 上肢麻木疼痛加曲池、手三里。采用平补平泻 手法, 针刺得气后留针 15~ 20m in, 每日或隔日 1 次。 15 天为 1 个疗程, 共治疗 2 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与体征、血 脂、血流变的改变, 并在治疗前后查血糖, 肝、肾功 能, 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治疗方法 治疗组 96 例按临床表现和体征, 分为风寒泻 (56 例) 与湿热泻 (40 例) 两型。 (1) 风寒泻: 大便色淡, 带有泡沫, 无明显臭味, 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 流涕, 身热。 舌苔白腻, 脉滑 有力。 采用暖脐膏治疗。 ( 2) 湿热泻: 泻如水样, 每日数次或数十次, 色 褐而臭。可有粘液, 肛门灼热, 小便短赤, 发热口渴。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数。 用清热膏治疗。 暖脐膏由吴茱萸 6g, 肉桂 6g, 丁香 3g, 五倍子 4g, 干姜 6g, 黑胡椒 5g, 制附片 5g 组成; 清热膏由 葛根 6g, 苦参 10g, 木香 2g 组成。分别将诸药研成 细末, 混匀密封备用。 每次用量: < 6 个月者用 2g, 6 个月~ 12 个月者用 2. 5g, > 12 个月者用 3~ 6g。 用时将药末加植物油调成糊状, 制成直径约 3cm 的圆形药饼, 敷于脐部, 以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 1 次, 3 天为 1 个疗程。 对照组 48 例予思密达冲剂 (主要成分为蒙脱 石, 3g 袋, 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用量: < 12 个月者 1g 次, 12~ 36 个月者 1. 5g 次, 每日 3 次口服, 3 天为 1 个疗程。 两组有中等以上脱水者均按西医液体疗法治 疗; 合并高热、呕吐及腹痛者予以对症治疗。 观察期间由专人负责, 门诊患儿每 2 日复诊 1 次; 住院患儿每日查房。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大小便 常规及电解质和肝、肾功能等。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大便成形, 全身症状消 失, 大便镜检无异常, 电解质正常; 好转: 大便次数 及含水量减少, 全身症状改善, 大便镜检仅偶见脂 肪球或红、白细胞; 未愈: 大便次数及含水量未改 善, 或症状加重。 痊愈与好转的百分率合并计算为 有效率。 统计结果显示, 治疗组中 56 例风寒泻患儿中 33 例 (58. 93% ) 治愈, 19 例 (33. 93% ) 好转, 4 例无 效 (7. 14% ) , 有效率达 92. 86% ; 40 例湿热泻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