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技术创新

合集下载

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

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
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姚国荣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其贡献
一、创新与技术创新 • 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 中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并认为 企业家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并不是因 为其拥有资本,而是因为他拥有创新精 神并实际地组织了创新。 • 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是对“生产要 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五个方面:
• 意外的成功通常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非 常丰富的机会。这些机会的利用要求企 业投入的代价以及承担的风险都相对较 小。但如果说意外的失败是企业不得不 面对的现实的话,那么未曾料到的成功 就常被企业所忽视。
二、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 当企业对外部经营环境或内部经营条件的假设 与现实相冲突,或当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与理 想状况不相一致时,便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 这种不协调既可能是已经发生了的某种变化的 结果,亦可能是某种将要发生的变化的征兆。 同意外事件一样,不论是已经发生的还是将要 发生的变化,都可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 种机会。因此,企业必须仔细观察不协调的存 在,分析出现不协调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组 织技术创新。 • 在所有的不协调的类型中,消费者价值观判断 与实际的不一致不仅是最为常见的,对企业的 不利影响也是最为严重的。
• 由于这些原因,许多企业宁愿采用追随 的战略,而不是先人一步。后发者虽然 在时间上、在用户心目中技术水平的形 象上可能于稍微不利的地位,但它可 以:①分享先期行动者投入大量费用而 开发出的行业市场;②根据已基本稳定 的需求进行投资;③在率先行动者技术 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符 合市场的要求。
• 五、人口结构的变化 • 人口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作为 企业经营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人口结构的 变化直接决定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从而影响 企业的生产成本;作为企业产品的最终用户, 人口的数量及其构成确定了市场的结构及其规 模。有鉴于此,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 的技术创新提供契机。 • 分析人口数量对企业创新机会的影响,不仅要 考察人口的总量指标,而且要分析各种人口构 成的统计资料。

伏家骥《技术创新学》中涉及技术创新的描述语句

伏家骥《技术创新学》中涉及技术创新的描述语句

伏家骥《技术创新学》中涉及技术创新的描述语句文章标题:探讨伏家骥《技术创新学》中的技术创新理论引言技术创新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引擎,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伏家骥的《技术创新学》作为一部经典的技术创新理论著作,深刻阐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内涵,对于我们理解技术创新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以伏家骥《技术创新学》中涉及到的描述语句为基础,深入探讨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学》中提到:“技术创新是一切生产活动中最重大最复杂的环节。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技术创新对于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改进,更是对整个生产活动过程的革新和突破。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的内涵伏家骥在书中提到:“技术创新不仅包括新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更包括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这句话揭示了技术创新的内涵并强调了技术创新的广度。

技术创新并不仅仅是停留在科研领域,更重要的是将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推动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提升。

这也说明了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技术的发明、应用和推广。

三、技术创新的要素在《技术创新学》中,伏家骥指出:“技术创新的要素包括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这句话对技术创新的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技术、经济、管理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技术创新的发展。

这也提醒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注重整体规划和协同配合。

四、技术创新的路径从《技术创新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创新的路径是多样的,包括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合作创新等形式。

”这句话展现了技术创新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实践中,企业或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路径,灵活应对,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总结与反思通过对伏家骥《技术创新学》中涉及到的描述语句的深度解读,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要素和路径。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4篇)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4篇)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1.总则1.1为保障公司持续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断提高公司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开发、利用内外部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增强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1.2技术创新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运用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质量、创新产品、节能降耗、改善劳动环境等一系列技术活动。

1.3围绕公司发展需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重点解决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保障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2.创新原则与目标____公司大力鼓励和支持技术进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培养科技人才,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

2.2技术创新遵循下列原则:2.2.1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2.2.2以产品工艺生产为主线,配套安排原料、能源、环保以及相关的技术装备,形成系统配套性;2.2.3以市场为导向,以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2.2.4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起点和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封闭式发展。

2.3技术创新工作目标:2.3.1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需求;2.3.2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盈利能力及市场竞争力;2.3.3更新设备,不断提升设备性能,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改善环境,促进安全清洁生产;2.3.4改进操作技术,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方法,促进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2.3.5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

____组织管理3.1技术发展部是公司技术创新工作归口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创新宏观管理与统筹协调,促进成果推广应用,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创新水平提升,落实完善创新制度。

3.1.1技术创新方向性研究;3.1.2技术创新工作管理、协调服务;3.1.3建立健全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激励机制;3.1.4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管理;3.1.5申报国家和省、市级科技成果(奖),促进成果推广应用。

技术创新管理--作业--答案

技术创新管理--作业--答案

《技术创新管理》作业答案第一章创新的价值一、填空题1.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2.技术创新=发明+(开发)+(商业化)。

3. 根据美国学者Kumpe and Plet(1994)的分析,几十年来,主流的企业发展模式经历了最初的效率型企业、质量型企业,到后来的灵活性企业,现在正在向(创新)型企业转变二、简答题1. 什么是技术创新?【答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2. 什么是科学与技术?【答案】科学是系统化和形式化的知识。

科学是工业增长的引擎,是创新的基础.包括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技术是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中的知识、技能和设备.技术能够嵌入到人、材料、工作的认知和物质过程、设备和工具中。

技术成功的准则也是技术的(能否完成任务?),而不是商业的3.技术上的先进性,是否就意味着技术创新的成功?试举例说明【答案】不一定,例如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进一步展开说明)4。

什么是研究与发展(开发)?【答案】科学与技术的发现或发明活动可以概括为研究与发展(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发展(development)5.产品(技术)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引入期:新产品引进市场,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开始或由于重大创新的出现,或对产品的重大改型发展期:产品标准化、工艺过程合理化;销量急剧上升;工艺创新比产品更重要。

成熟期:销量基本稳定;重点是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改进服务质量。

衰退期6。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答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广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逐步积累起一定的创新能力。

但是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企业创新能力仍然薄弱。

技术创新基础条件薄弱技术创新投入偏低,投入结构不合理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资源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有近四分之三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多数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的状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企业掌握和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亟须大幅提升。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介绍
制度内容
1. 技术需求收集和分析
- 提供一个机制,使得员工能够及时提交和反馈技术需求。

- 建立技术需求评估和优化流程,确保技术需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知识管理和共享
- 建立知识库,收集和整理技术创新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 设立内部分享会议或培训,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

3. 创新项目管理
- 设立创新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创新项目的可行性和投入产出进行评估。

- 确定创新项目的目标、时间表和资源投入,并进行有效的进度监控和问题解决。

4. 激励与奖励机制
- 建立激励制度,如技术创新奖励计划,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 通过晋升、薪资调整等方式,对在技术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适当奖励和认可。

实施与监督
1. 制度宣贯
- 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和宣讲,以确保员工对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有清晰的理解和认知。

- 将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写入员工手册和内部文化建设,形成全员共识和团队协同。

2. 监督和评估
- 设立技术创新管理团队,负责制度的执行、监督和评估。

- 建立定期评估和检查的机制,以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和不足。

结论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公司
应把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纳入日常运营中,并不断完善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和业务的变化,实现持续创新的目标。

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

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

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习题一、填充题1.从生产的物质条件这个角度来考察,要素创新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生产手段的技术状况是_________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标志。

3._________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是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主要标志。

4._______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5.工艺创新包括_______的改革和_______的改进。

6._______的问世引起了企业生产率的革命。

7.产品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产品的与产品的。

8.行业结构主要指行业中不同企业的____和____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业集中或分散度。

9.人口变量的研究应重在人口____分析、特别是人口中比重较大的核心年龄层次的分析。

10.企业可供选择的创新对象主要涉及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等三个领域。

11.与其他类型的创新相比,知识性创新具有最为漫长的_______。

l2._______选择与_______的选择都涉及到通过创新可能达到的技术先进程度。

13._______,不仅要求企业拥有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技术人员,而且要求企业能够调动足够数量的资金。

14.国际企业为了增强建立全球性市场的能力、适应世界全球性公司发展的需要,在多个方面实行_______。

15.________主要指产品能够提供的功能及其完善程度。

16.新产品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都有显著改进与提高或独创的产品。

17.企业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产品开发战略: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

18.对产品来说,其寿命周期是指_______开始到完全_______为止所延续的时间。

19.产品在寿命周期中通常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四阶段。

20._______是产品开发的决定性阶段。

21.熊彼特认为企业家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并不是因为其拥有_______,而是因为他拥有_______并实际地组织了_______。

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培训教材PPT课件

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培训教材PPT课件
14
二、TRIZ的技术系统的八大进化法则+S曲线
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 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
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 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 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 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18
技术系统法则3:协调性法则
技术系统是沿着各个子系统之间更协调的方向进化,这也是整个 技术系统能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
子系统间的协调性主要表现在: • 结构上的协调 • 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协调 • 工作节奏/频率上的协调
实例一、 积木玩具的进化-结构上的协调 早期:只能摞、搭的积木 现代:可自由组合的玩具,随意合成 不同的形状。
第一部手机:1973年诞生,重800g,功能仅为电话通信; 现代手机:重仅数十克,功能可超过100种,包括通话、游戏、 MP3、照相等。
21
技术系统法则5: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应该沿着结构柔性、可移动性、可控制性增加的方向进化。 动态性法则有以下三个子法则: A.提高柔性法则 B.提高可移动性法则 C.提高可控性法则
技术系统实现功能的必要条件:能量必须能够从能量源流向技术 系统的所有元件;
技术系统应该沿着使能量流动路径缩短的方向进化,以减少能量 损失;
如果某个元件接收不到能量,就不能发挥作用,这会影响到技术 系统的整体功能。
实例:手摇绞肉机替代菜刀 用刀片旋转运动代替刀的垂直运
动,能量传递路径缩短,能量损失减 少,同时提高了效率。
技术系统法则1:完备性法则
技术系统法则2:能量传递法则 技术系统法则3:协调性法则 技术系统法则4:提高理想度法则 技术系统法则5: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法则6: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法则7:向微观级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法则8: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技术创新学

技术创新学

••第一讲概述一、技术创新的概念1、技术创新研究的简单回顾(1)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技术创新研究集中体现为以非均衡非连续为基本特征的技术变革经济分析。

(2)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是技术创新研究的持续兴旺阶段,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政府管理政策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3)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研究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在综合已有成果基础上提出有关重点专题深入研究,如小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结构与创新行为、技术创新实现问题等;注重研究内容和成果对社会经济技术活动的指导作用。

2、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1)熊彼特在1911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中反映了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1934年被译成英文时就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2)我国学者根据国外一些实际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对技术创新作了如下定义: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得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底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3)我国把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技术创新称为狭义技术创新,把始于发明创造而终于技术扩散的技术创新称为广义技术创新,通常是指狭义技术创新。

3、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作为企业的系统性的经济技术活动,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分类方法很多,分类依据也很多,在此仅介绍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两种分类。

(1)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划分的.渐进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 和根本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2)根据技术创新中创新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技术创新概论第一讲讲义

技术创新概论第一讲讲义

技术创新概论讲义主讲人:江峻任第一讲技术创新的定义和分类一、什么叫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最早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他认为,经济本身存在着一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那就是创新活动,而且正是这种创新活动引起了经济的发展。

•他所说的创新活动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

”包括五种情况:(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对技术创新的全新理解是: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这两大环节。

这样理解的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技术的商业应用和创新产品的市场成功。

技术开发、开发成果的转移、技术开发成果的利用,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

因此,技术创新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技术创新”首先是一种经济概念,是一种经济发展观。

这一理论的一个根本特点是,高度重视技术变革在经济变革中的重大作用。

它是经济和科技,甚至包括教育培训、文化等有机结合的一种理论观点,不是一个纯粹属于科技范畴内的概念。

•简单介绍技术创新概念的发展。

(阅读教材12-14页)二、“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的关系:(讨论)1.“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

科技进步以市场为导向这一点并不太明确。

我们许多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不能变成生产力,不能占领市场,并不一定是科研成果不过硬、不成熟,有许多在于市场并不需要这种成果。

2.科技进步往往追求赶超什么年代水平。

“技术创新”的目标则是取得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

科技水平高不一定市场竞争力强,因为决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

技术创新与TRIZ理论课件

技术创新与TRIZ理论课件

技术创新与TRIZ理论课件技术创新与TRIZ理论课件一、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二、TRIZ理论的概述1. TRIZ的定义和背景2. TRIZ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TRIZ的应用案例分析1. 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创新案例2. 微软公司在软件开发方面的创新案例四、TRIZ在技术创新中的具体应用1. TRIZ的矛盾理论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2. TRIZ的资源理论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TRIZ实操演练1. TRIZ实操演练的基本流程和步骤2. 选取几个实际案例进行TRIZ实操演练六、技术创新与TRIZ理论的未来发展1. TRIZ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前景2. 技术创新与TRIZ理论的结合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七、总结与展望一、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技术创新还可以帮助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二、TRIZ理论的概述1. TRIZ的定义和背景TRIZ是由苏联工程师阿尔图尔·加雷洛维奇·阿尔图西托夫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和方法。

TRIZ是由俄文“Теория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首字母缩写组成。

TRIZ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解决矛盾来推动创新。

TRIZ认为创新是由需求和矛盾所驱动的,通过解决矛盾可以找到最佳的创新解决方案。

2. TRIZ的基本原理和方法TRIZ的基本原理包括:- 系统思维- 矛盾思维- 资源思维TRIZ的基本方法包括:- 矛盾解决方法- 资源利用方法- 效果预测方法- 困境解决方法通过运用TRIZ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技术创新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三、TRIZ的应用案例分析1. 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创新案例俄罗斯航空工业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通过运用TRIZ理论和方法,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创新成果。

技术创新方法概论

技术创新方法概论

技术创新方法概论“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纵观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变迁的历史,所谓的经济强国,无论是19世纪的英国、德国和法国,还是20世纪的美国、日本,概莫能外为创新强国;横观21世纪以来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激烈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遍览现今世界上公认的如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20多个创新型国家,它们大多具有如下特征:整个社会对创新的投入高,而且投入产出绩效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具体体现在: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低于2%,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低于70%,经济对技术依存度低于30%。

此外,这些国家获得的三方发明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总数的99%。

依靠创新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走创新型国家建设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如2009年日本为应对日渐疲软的经济环境,紧急出台了《数字日本创新计划》,标志着日本进入了科技创新立国阶段;2000年韩国制定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2025年构想:韩国科技发展长远规划》,提出了2025年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研究中心的具体目标,以确保其科技创新竞争力;2010年,欧盟各成员国通过了未来10年以《欧洲2020战略》引领的系列改革方案,确定欧盟经济未来增长的三种方式,即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聪慧增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加绿色和更具竞争力为基础的可持续增长,以实现社会、经济和地区聚合高就业为基础的包容性增长,致力于成为最具创新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联合体;美国作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和风向标,于2011年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层面愈加重视全面创新。

我国也于2016年5月20日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依靠创新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

技术创新的课程设计

技术创新的课程设计

技术创新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技术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技术创新的定义、类型和过程,掌握技术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态度、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技术创新的定义和类型,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模式,技术创新的原理和方法,技术创新的管理和评估,技术创新的案例分析等。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将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大纲将详细制定,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实验法用于实践操作和验证。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参考书将提供更多的扩展知识,多媒体资料将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操作。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确保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和提问进行评估,作业将包括小论文、小组项目和实验报告等,考试将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评估方式也将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而不仅仅是结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规定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教学进度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技术创新简史课程设计

技术创新简史课程设计

技术创新简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技术创新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发明和发现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认识不同时期的技术创新特点,理解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贡献。

3. 掌握科技创新的基本原理,培养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科技史料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历史与科技相结合的跨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技术创新的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尚不完善。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技术创新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人类早期技术创新的起源,如火的发现、工具的制造等。

- 学习古代重要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工业革命与技术创新- 研究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创新,如蒸汽机、纺织机等。

- 探讨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信息技术革命- 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 分析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方式的变革。

4. 我国科技创新成就- 学习我国在航天、高铁、通信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

- 认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5. 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 探讨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技术创新简史课程设计

技术创新简史课程设计

技术创新简史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技术创新的简史,掌握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技术创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掌握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包括五次工业的主要技术创新;(3)了解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和趋势。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创新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历史角度审视技术创新;(2)培养学生运用技术创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技术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创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使学生了解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

2.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详细讲解五次工业的主要技术创新,让学生了解技术创新的历史演变。

3.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和趋势:分析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让学生了解我国技术创新的整体情况。

4.技术创新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培养学生运用技术创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与趋势。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技术创新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创新的过程和价值。

3.讨论法:学生就技术创新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技术创新实践,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技术创新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其知识面。

技术创新学(代码:10372)资料总结1

技术创新学(代码:10372)资料总结1

技术创新学资料总结代码:10372第一章技术创新概论第一节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实质上是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或统一过程。

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整个国家水平宏观递进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所以,企业是现代社会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学实践和生产经营实践是人类的两类基本实践活动。

它集科学性、技术性、经济性于一身。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一种横断性的、交叉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科学和生产实践的双重属性。

一、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是科技与经济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双重特征的交叉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技术创新的目的,是给商业化的生产系统引入新的产品、工艺、管理方法,以期得到更多的商业利润。

三技术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家。

四、技术创新的关键,是新的技术商业化。

五、技术创新成功与否,要以生产条件、要素、组织三者重新组合之后,相应的生产经营系统是否有利润增长为标志。

技术创新的系统特征1.技术创新是一个包容技术、经济、社会三类要素的系统。

2.技术创新系统的功能表现为,输入的是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而相应输出的是物化的技术或物质产品和效益3.技术创新系统的客观性、可控性、稳定性、随具体创新过程而定4.创新中系统有生有灭。

三、技术创新的经济特征1.创造性2.风险性3.资产性4.效益型5.市场性第二节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其内容一、以技术创新的对象为标准按创新的对象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技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生产设备创新和管理技术创新。

(一)产品技术创新1.内在性的新产品2.外在性的新产品根据工艺技术创新的程度,可以把工艺技术创新分为全新的工艺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工艺技术创新。

(三)生产设备技术创新(四)管理技术创新二、以技术创新的技术变化性质为标准按创新的技术变化性质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技术体系创新和技术革命。

(一)渐进行技术创新(二)根本性技术创新(三)技术体系创新(四)技术革命三、以技术创新的依据为标准按创新的依据不同,可将技术创新分为以经验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和以科学原理为依据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2

技术创新2

技术创新2背景介绍技术创新2.0培训是一项旨在提高个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训课程。

通过该培训,我研究了许多技术创新的方法和工具,并拓展了自己在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研究收获在技术创新2.0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技术创新的重要概念和原则。

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主要收获:1. 理解技术创新的价值:技术创新对个人和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创新,我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2. 掌握技术创新的方法:在培训中,我研究了一些常用的技术创新方法,如头脑风暴、设计思维和敏捷开发等。

这些方法帮助我在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想法时更加有条理和高效。

3. 学会利用技术工具:培训中,我还研究了一些常用的技术工具,如项目管理软件、原型设计工具和数据分析工具等。

这些工具使我能够更好地开展项目管理、设计产品原型和分析数据,从而支持我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工作。

4. 拓宽技术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我了解了许多新的技术趋势和领域。

培训课程提供了关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机会,这对于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非常有帮助。

实践与应用在培训结束后,我将会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我将如何应用技术创新2.0培训内容的计划:1. 将技术创新方法融入工作:我计划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的技术创新方法,比如使用头脑风暴来提出创新点子,采用设计思维来解决问题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并提出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2. 利用技术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我将充分利用所学的技术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我可以使用项目管理软件来组织和跟踪项目进度,使用原型设计工具来构建产品原型,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来挖掘数据中隐藏的洞见等。

3. 深入研究技术领域:我计划进一步深入研究培训中介绍的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

我将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和会议,以保持对技术领域的了解,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技术创新概论(1)

技术创新概论(1)
) (略)
►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式(System integration and
network model)(略)
线性的技术推动模式
需求拉动模式
交互模式
链环模式
(S. Kline & N. Rosenberg)
– 侧重于创新过程的描述,将技术创新活动与现有知识存量和 基础性研究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复杂的非线 性过程。
► 国外企业创新速率不断加快,而对国外技术的改进 创新需要一定的周期,这样不同技术代和工业标准 的更替导致我国企业创新分布曲线尚未完成其标准 状态就已进入下一个分布曲线状态。
二次创新模式(吴晓波)(略)
– 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
2.3 技术创新的特征与影 响因素
一、技术创新活动的本质特征
► 探索性和创造性
图:技术的变动方式
– 渐进创新:电话机由拨号式→按键式 – 模块创新:通信技术由模拟交换→数字交换 – 构架创新: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无绳电话 – 根本创新:模拟式有线通信→数字式无线通信
►四类创新的不同特征
▪ 创新的发生源 ▪ 创新的经济效应 ▪ 创新过程中的管理角色
►按创新过程的源头和基础划分:
5.9
1989 22.0 5.0 68.9 39.8 40.4 31.3 9.1
16.9 46.7
10.5 12.2 6.9
1990 25.7 3.3 70.9 35.3 37.3 31.8 7.7
17.5 39.9
10.3 前五位促进因素
▪ 中小型企业与研发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 困难(20%的失败是由于合作伙伴的失 败引起的);
▪ 低估了竞争对手、特别是在一般市场上 的力量。
相关概念的辨识
►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发制人”战略
给企业 带来 很好的声誉 使企业占据有 利的市场地位 要求的不 确定性 高额的市场 开发费用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思考题
使企业进入 最 有利的销售渠道
使企业获得有 利的要素资源
技术的不 确定性 使企业获得高 额的垄断利润
8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4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创新基础的选择 创新对象的选择 创新水平的选择 创新方式的选择
创新基础的选择
♣ 创新基础的选择需要解决在何种层次上组 织创新的问题 ♣ 两种类型创新:
♪ 基础研究:要求企业能够提供长期的、强有力 的资金以及人力上的支持,并且有着较大的风 险 ♪ 应用性研究:只需企业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 去开发一种新产品或者探寻一种新工艺
13
思考题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思考题
思考题
1. 在熊彼特的理论中,何谓创新?创新包括哪些 方面的内容? 2. 技术创新包括哪些方面?其贡献是什么? 3. 技术创新的来源有哪些? 4. 创新战略有哪些不同类型?选择这些不同的 战略类型时应考虑到那些因素? 5. 企业产品开发的任务是什么? 6. 试分析不同产品竞争战略的优点和局限性.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产品开发的任务 产品竞争战略 产品开发的分析 方法
产品竞争战略
♣ 领先战略——“先发制人”战略
♪ 企业力图在本行业发展中始终居于领先地位
♣ 追随战略——“后发制人”战略
♪ 指企业紧紧追随在领先企业的后面采用新技术, 并对别人已经采用的技术加以改进和提高,特 别是在降低产品成本和完善产品质量上付出更 多的努力
♣ 模仿战备
♪ 自己不搞新产品研制开发,而是靠购买专利、 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来改进自己的产品
思考题
12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产品开发的任务 产品竞争战略 产品开发的分析 方法
产品开发的分析方法
♣ 产品组合分析法(见第五章《决策与决策 方法》) ♣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创新基础的选择 创新对象的选择 创新水平的选择 创新方式的选择
创新方式的选择
♣ 利用自己的力量独家开发
♪ 不仅要求企业拥有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技术 人员,而且要求企业能够调动足够数量的资金 ♪ 独自占有收益和承担风险
♣ 与外部的生产、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开发
♪ 与合作伙伴集中更多的资源条件进行更为基础 性的创新研究,并共同地承担由此而引起的各 种风险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思考题
5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创新基础的选择 创新对象的选择 创新水平的选择 创新方式的选择
创新对象的选择
使得产品在 结构或性能 上有所改进 借助外部力 量和组织内 部结合
产品 创新
生产手 段创新
工艺 创新
技术创新与产 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 思考题
提高产品质 量,降低产 品成本
♪ 投入期:亦称投放期或引入期,是产品刚刚试 制成功、刚投入市场、销售量最低的一段时间 ♪ 成长期:产品经过试销和改进,结构和工艺已 经定型,产品质量基本稳定,生产能力也逐步 形成 ♪ 成熟期:产品经过成长期逐渐趋向成熟,这时 市场已渐渐饱和,销售量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不前 ♪ 衰退期:市场将逐渐走向饱和;质量更优、价 格更合理的新产品取代原先产品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思考题
♣ 两种创新水平的选择:
♪ 先发制人:在行动上“先人一步”,目的是在 市场竞争中“高人一筹” ♪ 后发制人:采用追随的战略,其目的也是先至, 是为了制人,而非受制于人
7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创新基础的选择 创新对象的选择 创新水平的选择 创新方式的选择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思考题
♥ 创新的类型:
♪ 技术创新:与生产制造有关 ♪ 制度创新:主要涉及管理和体制
2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创新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贡献
技术创新的贡献
♣ 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 场上更具价格竞争优势 ♣ 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 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 具特色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 竞争力不断提高
影响企业在开发方式上选择的,不仅是企 业自身的资源可支配状况以及开发对象的特点 要求,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合作的必要性 认识的不同可能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10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思考题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产品开发的任务 产品竞争战略 产品开发的分析 方法
产品开发的任务
♣ 产品性质的确定
♪ 企业生产何种产品最终取决于他们对市场需要、 自己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以及是否可以从中获 取足够利益的认识
♣ 产品质量的确定
♪ 向消费者提供“合理质量”的产品
♣ 新产品开发
♪ ♪ ♪ ♪ 如何开发 研制结束后是否立即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如何投放市场 何时投放
11
思考题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思考题
3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思考题
技术创新的源泉
7.新知识的产生 1.意外的成 功或失败 2.企业内外 的不协调 3.过程改进 的需要 6.观念的改变
创新
5.人口结构 的变化 4.行业和市场 结构的变化
6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创新基础的选择 创新对象的选择 创新水平的选择 创新方式的选择
创新水平的选择
♣ 创新水平的选择与创新基础的选择:
♪ 都涉及通过创新可能达到的技术先进程度 ♪ 创新基础的选择: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技术革 命,特别是基础研究导致的创新可能为整个行 业和生产提供一个全新的基础 ♪ 创新水平的选择:主要是在行业相对于其他企 业而言的,是决定“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 人”的问题
创新基础的选择 创新对象的选择 创新水平的选择 创新方式的选择
“后发制人”战略
♣ “后发制人”战略的优点:
♪ 分享先期行动者投入大量费用而开发出 的行业市场 ♪ 根据已基本稳定的需求进行投资 ♪ 在率先行动者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组织进 一步的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
技术创新与产 品开发 思考题
9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 泉 技术创新的战 略及其选择
14
第十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及其贡献 技术创新的源泉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技术创新及其 贡献
创新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贡献
创新与技术创新
♥ 熊彼特“创新”的五个方面:
① ② ③ ④ ⑤ 生产一种新的产品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 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