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说课稿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说课稿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主要围绕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编排,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选取的是教材中的“分数的加减法”,这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分数的加减法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学生需要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突破这一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4.练习法: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基本概念: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本学期我们根据《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和课题实施方案,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自2015年3月开始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
半年来,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和努力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下面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并制定了2015年(上)半年研究计划,向课题组成员布置了各自的研究任务,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意义,并让每位课题组的教师撰写一篇理论研究心得体会。
2、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部分成员于3月份和5月份深入___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每到一所学校进行师生访谈、问卷、听课、评课、讨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3、本学期共召开了3次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的先进经验,并邀请___教学课堂教学“能手”一起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4、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初步得出“好课”的教学策略必须具备“四个要”,即认真备课、用心做课、及时反思、查漏补缺。
备课体现新理念,做课重视师生互动;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参与。
5、采用了集体研究和分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做好课题研究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记录,保证了研究实验的规范性。
二、课堂问诊,促进反思性研究课题组开展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1、何为“名师”?“优课”的特点是什么?2、是否在课堂中有效的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3、是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4、是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5、是否合理运用教学评价?三、研究成果通过调查和研究,课题组初步得出“好课”的教学策略必须具备“四个要”。
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包括:1、部分教师对新课标解读不深,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教学重点不突出。
【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关键字】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上传: 喻安逸更新时间:XX-1-6 20:30:20《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
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
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
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与实践课题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小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评价研究。
2006年5月,确立课题方案后,对实验教师集中进行生活培训,储备必要的理论资料,2006年9月到今进行实践研究,研究内容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等研究,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现实”指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以及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主要的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精确切入;(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巧妙设计;(三)提升学生的数学现实,画龙点睛.本阶段着重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等和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实验班学生素质有了提高,但关于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方面,本阶段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在今后阶段,组织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同时,着重对这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强化练习的趣味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失去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魁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1)以趣引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
就会产生求知欲。
(2)以趣诱奇。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情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意义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方法3.1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评估等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3.2 参与人员实验对象为某市小学的数学教师和学生,共计10名教师和100名学生参与实验。
4. 实验结果4.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然而,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调整教学方向方面仍有待提高。
4.2 学生表现评估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也有所提升。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题能力;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3. 教师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时应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方向,以提高教学效果。
6. 下一步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希望这份范文能够符合您的要求。
若需进一步了解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小学数学课堂实验个人工作总结8篇
小学数学课堂实验个人工作总结8篇篇1本学期,我有幸参与了小学数学课堂实验项目,担任了实验班的数学老师。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魅力和挑战。
下面,我将从实验背景、实验过程、实验成果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操作等问题。
因此,我们选择了实验班,采用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实验过程1. 教材与课程设计在教材方面,我们选用了具有创新性的数学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活动。
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
这些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此外,我们还运用了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课堂游戏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
这些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注重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实验成果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喜爱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其次,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数学竞赛和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得到了同行和家长的高度评价,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未来展望虽然本次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小结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小结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危害着民族的未来。
因此,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下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五点小结。
一、达到预期目标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并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可以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最终,我们可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效性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有效性教学策略:1.活动教学的策略: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听数学”变成“做数学”,并且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创设生活化的研究情境的策略: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以上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效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为了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备好教材,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为了研究有效提问的方法,可以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建立实验的基础,并查找已有的文献和资料进行验证和实践。
同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学实验、反思和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实现有效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
同时,创设良好的数学研究情境,激发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研究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卢林艳一、课题提出有效教学不仅是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
新课改的推进离不开教学的主渠道——课堂,而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又广泛的存在“学生学的艰苦,教师教的辛苦,”导致教学低效的现象,在对个别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教与学这对矛盾进行了认真统计及分析,并聚焦课堂,追求到问题的焦点——“方式决定效率”这个真问题,为更好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了通过有效教学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另外,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的学科。
它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向这种严谨的逻辑推理过渡。
这是一个逐步积累、衍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就能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近而达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反之,如果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教与学,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是被强制式地灌输数学知识,那么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只是机械地“生吞活剥”知识,稍好者“高分低能”,更甚者会厌恶或恐惧学习数学。
这种现象在早期的应试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也是当前新课改中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着。
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另外,我校的学生的智力结构很不平衡,而且彼此水平相差很大,坐在同一教室的同学之间就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小结(5篇)
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小结(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小结《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我教研组自课题申报以来,紧紧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这一主题,积极进行探索,按计划分步实施。
课题实施以来,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实施老师的探索研究下,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一、课题的运行情况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本着科学的态度,在学校领导,教导处的正确指导下,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在结合实际情况下,本课题中我们主要围绕“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与“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的前段时间我们主要是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
活动主要方式是依托课例进行实践。
为了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课题组成员开的课题研讨课,课的设计符合课题精神,但是却没有达到所预想效果。
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明显的提升,经过课题组反复分析,我们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具有针对性没有做到学生有问题问。
2.教师的言语平淡,评价没有激励性,没有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问题不敢问。
3.教师的提问针对性不够。
就这种现象我们课题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开展读书活动,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有关材料,将学习的所得摘录到课题笔记本中。
2.开展沙龙活动,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3.着手实践,开展集体备课设计教学过程。
4.进行课堂实践。
继续开展课题研讨课。
5.反思提炼活动。
在自己的课堂中,首先转变观点。
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其次,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案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案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涉及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分数运算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复杂分数运算的解题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结合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实例和练习。
3.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甲有3/4斤苹果,乙有1/2斤苹果,甲乙两人一共有多少斤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如分母相同直接相加减,分母不同需要通分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练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烹饪等。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点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
不过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个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这个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
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个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所以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合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水平,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
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
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不过,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所以,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合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水平做出积极的反映。
(4)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实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点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5篇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题总结《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题阶段性小结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回顾如下:一、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学校领导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福建省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等。
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并与王厝小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和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在课题研究中,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
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并进行班班对比的形式,用不同的练习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经松,学得愉快。
教师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教师讲究数学活动的组织。
[最新]小学数学调研报告范文4篇范文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范文4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课程改革在我区已经进行五年了, 有力地促进了我区课堂教学。
现将本学期调研我区小学数学学科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情况中发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和提升, 通过总结与提升以期待着能够找到推动并促进我区小学数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与办法。
根据我校整体工作安排, 历经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全区十_大勇, 春明的孟春媛、高台子的汪洪丽等老师在为学生构建自主思考, 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活动做得比较好。
他们所展示的课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活动中做透数学这是难能可贵的。
老师们心中已然有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观。
(3)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适时、适当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
时机找得准, 不进行刻意的与课堂教学豪无联系的或比较牵强的情感教育。
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能理解和接受。
方法方式得当。
今天的数学教学虽然有它的来自于笔纸考试评价的牵制, 多数老师们没有把教学目光过分放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目标上, 教学上仍能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对学生终身受用并需要的重要目标。
老师们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中、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中及老师们对于学生的关切与赏识中让人感觉课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无处不在。
(二)教学过程体现完整性。
老师们采用新课程基本的普遍使用的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结构模式来组织教学, 教学环节清晰, 能注意各构成要素的和谐。
并强化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1、注重生活情境创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 富有思考价值的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终于完成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工作。
回望这段时光,我们收获了无数的经验和感悟。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我们发现高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课堂不再只是老师的讲台,而是学生展现自我、探索世界的舞台。
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发现数学的魅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我们发现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我们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让孩子们觉得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和理论,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
我们还发现,团队合作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我们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当然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何平衡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探索我们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让数学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这次研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学的真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用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信念。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将这些策略更好地运用起来,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
二、概述我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公式和理论,更是思维的训练场。
因此我们试图构建一个让孩子们愿意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环境。
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更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起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第四册第十单元《认识时间》一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数学知识。
教材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但在时间概念的理解和时间的计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好问、好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使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时间的推算,掌握不同时间之间的换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子白板、投影仪、教学课件、钟表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小明的一天”,让学生观察小明在不同时间所做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钟表,发现时间的规律,如“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等。
最新+《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一、实验项目与活动概述我校先后进行了“小学全程动态式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等课题实验,对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观念保守、方法落伍,致使教学效益不高,质量平平。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验》,是我们小学于XXXX年4月向诸暨教研室申报立项,该项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南,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活动。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我校研究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从而在数学课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更好的收获与发展,即通过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和谐的发展。
为做好本项研究与实验,我校组成了由一把手唐善民亲自挂帅的课题组,制定了细致科学的实验方案、具体完善的实施计划、建立了系统有效的保障机制。
历时三年多,先后召开行政工作会议5次,举行讲座9场次,组织教学活动20多次,有70多名教师执教研讨课121节,教师撰写论文(案例)60篇以上,制作课件32个,外出参训34人次,编辑内部教研教改刊物4期,还举行“课堂教学开放周”、“有效教学研讨月”活动5次,召开家长座谈会 2次,校领导听评课共100多节次。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步骤1.论证准备阶段:XXXX年2月至4月,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总结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总结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总结盱眙县实验小学杨木田本学期我研究了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现将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认识课题研究的内涵1、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
这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教育教学效益不高,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瓶颈。
究其原因,固然是多层面和复杂的,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在具体教学技术层面的帮助指导,致使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效益和质量难以提升。
为此,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设计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2、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
因此,创造性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缺乏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指导。
因而,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过程。
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
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效率的需要。
3、有效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
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一、实验项目与活动概述我校先后进行了“小学全程动态式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等课题实验,对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观念保守、方法落伍,致使教学效益不高,质量平平。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验》,是我们小学于20XX年X月向诸暨教研室申报立项,该项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南,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活动。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我校研究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从而在数学课堂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更好的收获与发展,即通过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和谐的发展。
为做好本项研究与实验,我校组成了由一把手唐善民亲自挂帅的课题组,制定了细致科学的实验方案、具体完善的实施计划、建立了系统有效的保障机制。
历时三年多,先后召开行政工作会议5次,举行讲座9场次,组织教学活动20多次,有70多名教师执教研讨课121节,教师撰写论文(案例)60篇以上,制作课件32个,外出参训34人次,编辑内部教研教改刊物4期,还举行“课堂教学开放周”、“有效教学研讨月”活动5次,召开家长座谈会2次,校领导听评课共100多节次。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步骤1.论证准备阶段:20XX年2月至4月,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
2.实施调整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制定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实验和研究。
3.总结整理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收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三、已进行的主体工作我校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至今为止,完成了以下工作:(一)对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分析探究性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常用教学方式,自然成为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宠儿”。
自己教学、组内研讨、外出学习,常常会亲历许多不同探究场景,我们对探究教学中许多低效乃至无效现象思考良多:1.探究中过多帮、扶,缺乏应有的自主性。
2.探究中问题的设置缺乏探究性。
3.探究中组织的方法缺乏科学性。
4.过于依赖“预设”,缺乏“生成”艺术。
5.探究内容选择不当。
6.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界定的再思考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数学的学习更多是借助于思维,而不是直观操作,数学的结果的验证也更多要求严谨,而不仅仅限于观察操作.那么对数学教学中的探究设计,就应该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那就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探究可以更广泛地指向任何一个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能成为学生思维的激发点,能让学生经历探讨与研究的过程之后,获得思维能力上的新增长。
因此,数学课堂的探究教学有着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值得我们关注。
(三)认真实践,积极改进,提高探究教学设计有有效性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正是提醒我们,实施新课程,不能单靠有热情,更需要有理性。
选择探究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正是为了在对教学环境中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与合理规划,包括如何选择适宜的探究材料、对探究时间怎样进行精心地预估与分配、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准备条件及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来设计有利于个体学习的探究教学方案等。
在实践中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加以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验证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改进,相信可以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实验取得的成效(一)三年多来,我校组织各年级18个班级进行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实验。
通过研究探索,我们有了以下主要收获: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很大程度上改变探究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并以此推动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年里,李静、苏燕、李虹、高爱娥等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实验中成长起来,26人次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近两年,赵华、刘洁、黄斌、郭柳等老师在国家、省专业杂志上发表数学论文7篇,朱跃琼、李明玲等11人获得市、县课堂教学竞赛奖。
3.通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我校的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
20XX年,我校被评为荆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今年又被评为荆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
4、我校把数学有效教学经验向全县10多所乡镇学校进行推广,带动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我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县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第一名,去年数学单科成绩名列全县第一,网市、白螺等我校对口援教学校也取得了教育教学的优异成绩。
(二)通过实验,我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主要在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五点”和“五重”。
11.从“兴趣点”出发。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以往的教学,数学课上就是公式,定理,数字。
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有的学生一旦碰到数学问题就非常头痛,毫无兴趣。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已成为数学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例如我校的高爱娥老师,在设计《数学广角》这一课的教学时,她考虑到学生爱看动画片,就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面引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2.从“重难点”入手。
教材的重点难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如果经常遇到困难,就很难引起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重难点处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
如李静老师的《可能性》一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猜一猜、抛一抛、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13.从“障碍点”突破。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学习过程中难免有拦路虎,解决不好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谓障碍点就是产生思维定势或认知错觉,认知方面走入死角,阻碍了对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走出认知的死角。
如我校王君辉老师在设计《平均数》时,她在导入新课时,从计算不同人数的平均身高入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14.从“衔接点”拓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因而教学不是从外部填入新知识,而是把学习者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能所在。
”因此要善于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点,以旧引新,设问激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
如我校费梅梅老师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她抓住了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迁移。
15.从“深化点”创新。
首先是纵向提问,向学生渗透用运动的观点探索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问题由特殊向一般转化(或由一般向特殊转化),启发学生探索,猜想,尝试与创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的发生和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
其次是横向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或变式探索,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了解。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深化,创新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还包括,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五重视”。
21.重视教学材料的设计。
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编排。
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有所调整。
我校胡亚琼老师在设计《9的乘法口诀》时,没有按照教材编排,用依次加九的方法推导出乘法口诀,而是大胆地将“想想做做” 中的题目作为例题,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结论:1个9是10减1,得9;2个9是20减2,得18;3个9是30减3,得27……,如此安排,一下子就将9的乘法口诀的独特之处揭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我校张轶闽老师第一次教学《认识时分》一课时,为了揭示一时和60分的关系,让学生拨钟面,将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然后拨一拨,将分针转一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
接着讨论交流,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揭示出结论。
结果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能理解的只有少数,立即调整设计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课件演示三遍,分三次让学生观察,观察分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小格?观察时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大格?观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走,同时停?并思考:“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中间可以加一个什么符号?这样将学习的要求细化,学生有重点,按要求进行观察,每一个步骤学生都学得扎扎实实。
23.重视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点化解,使学生各种感官并用,有效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年级数学课题组“学中玩,玩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三步运行程序:创设情景,激发活动——乐于探索,激活主体——寓教于玩,激励发展。
四年级数学课题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学生课堂全动活动的氛围,让学生活动在课堂始末。
六年级数学教师陈爱喜,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多角度挖掘学生活动要素的方法,其课题研究论文见诸报端。
24.重视练习设计。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每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
二年级黄斌老师认为: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状态,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
25.重视时间与效益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