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村料一:茂林修竹、曲水流畅、阡陌稻田、古树老宅……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田园梦”。

因此,在很多人奔赴城市寻求机遇的当下,也有不少人“逆流而动”,重回乡村,希望过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生活。

随着脱贫攻坚的如期实现以及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在物质生活上,农村开始向城市看齐。

如今的城乡差距,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化艺术建设上。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让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雅起来,增强乡村审美的味、文化品位,满足乡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审美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

以美学理念为指导,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将美学融入乡村空间设计是提升乡村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人的气质模样各不相同,村庄也是。

艺术介入乡村空间设计,一定要尊重不同村庄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村民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艺术语言,坚持“一村一品、一品一韵”、力求让每个村庄、每幢建筑都成为一道艺术风景。

艺术乡建的作用,不仅在于给乡村“美容”,还在于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

在这方面,非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乡村特色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比如版画、剪纸、泥塑等。

由于跟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脱节,不少非遗面临传承危机。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艺术家、设计师的到来,为非遗产品带来更具现代美感的造型,赋予其贴近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功能,让不少非遗不但"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

借助非遗资源,很多乡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各地已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设立在脱贫县。

这些非遗工坊,在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艺术乡建在非遗领域的实践,打通了乡村文化精神体系与乡村文化产业体系的壁垒,既为乡村非遗传承探索出新的路径,也通过调动乡村群众参与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审美意识。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传统纹样作为优秀的艺术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造物智慧,具备无限转化的可能性。

在新时代,如何实现传统美学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古代的艺术家和匠人将关于哲学与美学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的理解,以纹样的形式融入各类器物之上,造型艺术也正是从这些图案花纹中脱胎而出。

传统装饰纹样代表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习俗和文化思想。

东方哲学体系下的艺术思维模式既追求空灵充实的气韵,又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其朴素的观念中包含了对于天地自然之美的论述,也是历来中国艺术家遵循的根本创作原则。

受这种自然审美观影响,古代纹样中体现的祥瑞美学特质格外突出,进而延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万物之美,将自然美学推向极致。

这种美学思想贯穿于当代设计艺术之中。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庞薰琴在《论艺术设计美育》中指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图案已经相当成熟。

到殷周时,在图案画中,已能充分地表现出民族的精神。

其后,不论每个时代或每个地方,他们的工艺美术都有其特殊的个性。

”庞薰琴将古代青铜器纹样、玉器纹样、汉代画像石纹样、陶器纹样、织锦纹样等运用到图案设计之中,其作品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具有清新典雅的工艺特点。

艺术设计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长期从事传统装饰图案研究,善于从大自然的花卉形态中不断汲取丰富多样的图案造型素材,将自然花卉作为图案造型、构成及色彩的补充,形成独有的装饰图案风格。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卷2018 .2考生注意:1 本卷分150 分,考150 分。

2.回答題,出每小答案后,用笔把答卡上目的答案号涂黑。

如需改,用橡皮擦干后,再涂其余答案号。

回答非,将答案写在答卡上。

写在本卷上无效。

考束后,将本卷和答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范国:高考范。

一、代文(35 分)(一)述文本(本共 3 小, 9 分)下边的文字,达成1~3 。

意,是所有秀的共同特点。

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无小、散文、等,其本都是,或许,都是充意的。

完莫美的小小集——《印象》,我的种感就更为明。

我相信,美在作每一篇小小的候,必定是作一首首在写的;否,是以这样意盎然的。

种意,最直接的感是来自他的言。

莫美小小的言,以朴、真生、自然流,不雕、不造作、不晦,娓娓道来,在舒散淡的表达中,使作品体出一种化的特点,呈出一种特的境界,展現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

如《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中的“斜阳西沉,霞天”“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牛,一个人,似乎未,其在” “ 耙泥″“抽了老黄牛一鞭”等句频频出,好像《》的“一三唱”,神韵实足。

有的自己就是一首,如《温海垂》中温海迷人风景的描绘:“湖周青山,丛林茂盛,空气清爽,一不染。

湖水自然澄澈,色多,春湛,夏碧,秋斑,冬翠⋯⋯”就是一首山川。

种意,骨子里来自于作者史、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虑。

中国作原副主席:“莫美先生不以亦步亦趋、芸芸众生眼中的‘美’ 美准,种‘莫美’的文学价追求,得称道。

”像典名篇《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就含着作者“三” 、人的自我和醒等主的追和哲学思索,不只深刻,并且示出“多多解的篇气象”。

像《温海垂》《老客》等,在看似散淡的表达中,寄寓政治、社会、人生等的深度思虑和表达。

比那种着重情起伏波折的写法更功力。

莫美善于在小小中奇妙运用象征种极易生意的手法,如《路》《子》等,完好能够当成充象征意味和真理思虑的散文来。

种意,受益于人物的生塑造。

一些小小作者,受小小文体限制,常常着重故事的出奇出新,表达的千回百,而忽视人物的塑造。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第二部份古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达标22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第二部份古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达标22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达标221.(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风波辛弃疾再用韵,时国华①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

元和圣德②要君诗。

老去不堪谁似我。

归卧。

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

直上。

看君斩将更搴旗。

歌舞正浓还有语。

记取。

须髯不似青年时。

【注】①国华:卢彦德,字国华。

时任福建提点刑狱使。

②元和圣德:韩愈写了一首《元和圣德诗》,用以歌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兵变的德业。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适当的两项是( CE)A.“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故土沦陷。

“黍离”出自《诗经》,后世经常使用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

B.“元和圣德要君诗”一句,借用韩愈写诗歌颂皇帝德业一事,劝勉卢国华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谱写新篇。

C.“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是说隐居的生计让人伤透脑筋,表达了作者期望归隐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失望。

D.“看君斩将更搴旗”一句,照顾上阕中的“要君诗”,“看”“斩”“搴”三个动词连贯而下,形象感强。

E.“须髯不似青年时”一句,作者将自己与卢国华作比较,写自己已经年老不堪,再也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

解析C项,联系前文可知,“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作者写自己老大无成唯有归卧青山,谋生之道却“费寻思”,事实上是以己之今况作反面陪衬,希望友人能引以为戒,发奋有为。

E项,“须髯不似青年时”一句,作者不是将自己与卢国华作比较,而是警告友人,歌舞宴饮是青年们的乐事,劝戒他不要沉溺于享乐而丧失志向,以避免消磨光阴,荒废事业。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一辈子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词作于一次与友人相聚的“歌舞甚盛”的酒宴上,在对友人的殷殷嘱咐中流露出了作者的人一辈子态度。

2022届江淮十校对口升学第四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

2022届江淮十校对口升学第四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

2022届江淮十校对口升学第四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1、《荷塘月色》的作者是()[单选题] *周作人郭达朱自清(正确答案)鲁迅2、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柔滑róu 精致zhì(正确答案)B、晌午shàng 吮吸yǔnC、告辞cí菱角léngD、穿梭sū吆喝yào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虹霓(ní)哂笑(xī)B、抽噎(yē)铿锵(kēng)(正确答案)C、茶峒(dòng)跬步(guǐ)D、残羹冷炙(zì)刮痧(shā)6、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遗憾浓酣B、色调协调C、娇柔骄傲(正确答案)D、意境景色8、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众人之口有许多对王熙凤评价的语言,下面不是对王熙凤评价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秦可卿称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人也不能过”B.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说:“言谈又有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C.兴儿向尤二姐评价说:“……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D.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正确答案)9、1说话的基本原则是简明、连贯、得体。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1公司副总把珍藏多年的书借给你,你说:“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伦敦都市区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如图1),是英国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域。

图2示丞大伦毁都市区 1811~2011年间的人口增长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3题。

1.19 世纪英国城镇化进程迅速的原因是 ( )A.农业用地大量减少B.城镇人口增加快C.工业化推进速度快D.服务业发展迅速2. 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大伦敦的人口变化,市中心可能出现( )A.就业率上升B.犯罪率上升C.空房率下降D.城镇化率下降3.面对大伦敦人口的减少,英国政府应着力开发城市的 ( )A.绿地区B.远郊区C.近郊区D.中心区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要素和人口迁移等多方面的差异,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的过程)在县域尺度上呈现显著的非均衡性。

表|示意2000~2020年11 类生态地区间县域人口老龄化程度。

据此完成4~5题。

生态地区老龄化/% 2000年2010年2020年东北生态地区 6.378.9116.03华北生态地区7.639.0614.25内蒙古高原生态地区 5.887.7712.50西北干旱生态地区 4.62 6.648.45黄土高原生态地区 5.907.9513.03川渝生态地区7.5510.6516.21长江中下游生态地区8.069.9815.23华南生态地区 6.898.0910.96云贵高原生态地区 5.947.9410.88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地区 4.24 5.156,43横断山区生态地区 5.70 6.839.02表14. 2000~2020年我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的分布特点是 ( )A.西北地区老龄化程度最低,增长慢B.青藏地区老龄化程度最低,增长快C.南方地区老龄化平均程度最高,增长慢D.北方地区老龄化平均程度最高,增长快5.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地区老龄化低的原因是 ( )①自然环境恶劣寿命短②医疗卫生条件较差③少数民族多出生率高④年轻人迁入数量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49至2023年,共有127个台风曾从不同方位登陆台湾。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江淮十校”2018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2017.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而的文宁,完成1~3题。

不可无“我” 钱各融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套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

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

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本试卷为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的语文试题,包含了丰富的题目类型,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应用能力。试卷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阅读理解、古文翻译、词语运用等,每个部分都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检验学生在不同语文领域的掌握情况。同时,本试卷还附带了详细的答案和解析,方便生在完成测试后对照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然而,请注意,本试卷并非用户所搜索的2021年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的语文试卷,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安徽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安徽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安徽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及答案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

”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

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

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

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

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

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

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

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

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当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论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当中的阶段。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兴旺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兴旺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依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023-2024学年江淮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江淮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淮十校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 文 试 题 2023.8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 多年了,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

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

例如,北京自金代至明代终于演化出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城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

其实,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

《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需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引蓄得宜,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

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

水利工程的兴建给一些都城留下了宛若银链的城市水道和碧波莹莹的园林陂池。

这些水道和陂池互相贯通,可调节供排水量,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如今,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城市水利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市民的愿望就是有整洁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秩序,能够享受蓝天、碧水、绿树、花丛,看到更多的能代表城市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东西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联考语文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联考语文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联考语文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豫园灯会里看“一夜鱼龙舞”商场里随处可见龙主题装饰,上海图书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纷纷推出寻“龙”活动……甲辰龙年将至,人们身边的“龙”含量达到了顶峰。

虽然每年生肖都是农历新年的重头戏,但在中国,民众对“龙”的热情远远超出其他生肖,这是为什么呢?“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神物,其他都是普通的生物。

中华民族自称6龙的传人',龙是民族的图腾,是我们的精神象征。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表示,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包含着崇拜之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绝大多数都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只有龙是想象出来的神灵。

如果进一步细究,龙是多种动物的“融合体”。

在众多说法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龙起源千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形成千图腾合并。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著名学者闻一多,他在1940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形,他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大蛇的名字便叫作6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歇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千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龙这一神圣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等含义,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

后来,“龙”成了帝王的符瑞和标志,许多帝王的出生都与龙有关。

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龙文化不仅是各民族统治者的符号,各族人民也以龙为吉祥符号。

如在西南各少数民族人民的史诗与民俗故事中,龙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叙事与信仰对象。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考生留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1 35.5 Cr 52 Fe 56 I 127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说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秸秆不做燃料,而是经加工处理成吸水性的材料--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绿色化学”就是在生产结束后刚好治理污染C.公共交通推广运用利用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汽车,削减化石能源的运用D.禁止燃放加入含有铁、钾、钙、铜等金属元素发光剂的传统烟花2.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征B.《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金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更于烈火”,其中的矾指是金属硫化物C.《本草纲目》中记载:“此即地霜也。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文中对硝酸钾的提取涉及溶解、蒸发、结晶操作D.《清嘉录》中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其中的雄黄是As4S4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Cl2、S、O2在肯定条件下分別和足量的铁单质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都为2N A个B.足量的Na2O2与 1 mol S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个C.2.1 g DT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 AD.1 L,1 mol/L的KAl(SO4)2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中Al3+的数目为13N A个(忽视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更值)4.有机物C4H8ClBr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空间异构)的个数是( )A.9种B.10种C.11种D.12种5.下图是另一种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只有极性键,Y的氢化物可能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弱酸C.X、Y的原子半径和单核离子半径均为前者大于后者D.由于Y氢化物的熔沸点高于X氢化物的熔沸点,因此,非金属性:Y>X6.已知NaCl在不同的溶剂中可形成不同的分散系( )1 mol NaCl 溶解在水中形成无色透亮的分散系一;1 mol NaCl 溶解在乙醇中形成无色透亮的分散系二。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理综4月联考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理综4月联考试题

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我国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常出现雾霾,其主要成分为细颗粒、SO2和NxOy小重金属离子及芳香烃等,对环境危害极大,对其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金属离子Ag+、Cu2+、K+均可导致蛋白质变性B.S02和NxOy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也都是酸性氧化物C.部分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可能会形成丁达尔现象D.苯和苯的衍生物都是芳香烃8.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石蕊变红色的溶液:Na+ .Mg2+ Cl—、SO2-4B.能溶解氧化铝粉末的溶液中:K+、N0-3、Cl-、NH4+C.滴加苯酚溶液显紫色的溶液:NH4,K+、Cl-、H2SD. 由水电离出的c ( H+)=10-12mol.L-1的溶液:Na+、K+、.NO3-、C6H5O—9.NA表示阿伙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7g氨气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B.1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C.常温常压下,22.4 L C02分子中含有2NA个σ键和2NA个1π键D.1 L 0.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0.01NA个CO2-10.下列各装置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制取无水MgCl2 D.用装置丁制取乙烯1 1.将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2Y(g)-32(g)+Q(s) △H>O,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当容器中X与Y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满足1:2时,反应达到平衡B.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3v正(Y) =2v逆(z)C.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常数K值为1/16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1 2.常温下,向100 mL 0.0l mol.L-lHCl的溶液p 中逐滴加入0. 02mol.L-lMOH溶液的过程中,其pH变化如图所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OH为一元强碱B.N点水的电离程度小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C.在K点,c(M+)>c(Cl-)>c(OH-)>c(H+)D.K点对应的溶液中,有c( MOH) +c( M+)=0.02 mol.L-113.下列叙述和推论都正确的是叙述25.(12分)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卷第1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①撰写论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

如果没有科学的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

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

逻辑上讲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

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

我们搞科研,要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反过来就坏了。

比如逻辑上的三段论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凡人皆有死,你是人,你也有死。

‛这是演绎法,从大前提推出结论。

结论对不对,关键在于大前提对不对,主要是‚凡‛字。

‚凡‛是归纳出来的,我们做研究工作,就是要研究这个‚凡‛。

怎么研究呢?就是从大量具体的材料中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结论是在归纳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

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

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的例证,不为你所用就不要,那自然就错误了。

②真正掌握归纳的方法,不那么容易,但我们要尽可能运用归纳的方法做科研工作。

清代王引之,可以说是掌握了归纳的方法,尽管当时没有归纳的说法。

他的一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用一本书中的例子来证明古人对某一个问题解释的错误。

《邶风·终风》的‚终风且暴‛,《韩诗》说:‚终风,西风也。

‛王引之认为这个讲错了,是缘词生训,现在我们叫望文生义。

从这句话看,‚终风‛解释为‚西风’’是讲得通了,但别的地方‚终‛都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你这一个地方讲通了也不能算数。

王引之用大量《诗经》中‚终‛和‚且‛对称的例证来证明,‚凡‛这样的‚终‛字都作‚既‛讲。

我们做科研工作,就要达到一个‚凡‛。

③跟归纳相反,就是所谓的孤证,只有一个例子来证明,完全没有归纳,它跟科学方法是违背的。

前些日子看,一些字典的稿子,这里就很有一些孤证的问题。

‚信‛字,它讲做‚媒人‛,举的例子是《孔雀东南飞》的‚自可断来信‛。

这个地方讲成‚媒人‛也可以讲得通,问题在于是一个孤证。

古书中‚信‛都不做‚媒人‛讲,而讲到‚媒人‛的时候,也没有用‚信‛字的,为什么单单这一个地方做‚媒人‛讲,这就是孤证,孤证是不科学的。

.余冠英就讲得很好。

他说,‚信‛有使者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媒人,,,但‚信‛字本身不能解释为‚媒人‛。

同时,搞科研工作也最忌先有结论,然后找例证。

有一个例子,这就是黄侃的古本韵、古本纽的说法。

他先主观下个结论,古代一定有个本韵,跟本纽相当。

一定是古本韵中有古本组,古本组只能出现在古本韵。

这牵涉到整个逻辑思维问题。

为什么说它是古本韵,因为它里边有古本组;为什么说它是古本纽,因为它出现在古本韵。

林语堂蚍评他是乞贷论证,现在叫循环论证。

这是违背科学的。

④胡适那套‚大胆假设,细心求证‛行不行?大胆假设问题不在于假设,而在于大胆。

大胆到某种程度,就变成主观臆测了,跟科学的假设风马牛不相及。

胡适说,《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传。

这种假设真是太大胆了,主观的大胆,当然就不科学了。

胡适的‚大胆假设,细心求证‛,问题在于大胆,不应该提大胆,科学的解释就是假设,假设是可以的,大胆是不可以的。

细心求证是完全对的。

所谓细心求证,应该是充分掌握材料,然后细心地推出结论。

但胡适本人就没有做到,他的《入声考》就没有细心求证,讲得很不好。

总之,掌握科学方法就是归纳,先归纳,后演绎,先归纳后分析,没有归纳就没有分析。

(节选自王力《谈谈写论文》,有删改)1.下列对于‚科学头脑(方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科学头脑是分析能力的基础,它是科研人员从事科研的必备品质,科研人员必须拥有科学头脑。

B.归纳,是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其共同点;而演绎,是从共同属性中去推断某个个体也有相同的特征。

C.科研工作,要达到‚凡‛,它的得来,必须先占有大量材料,再进行概括分析,不可先下结论。

D.‚大胆假设‛问题不在于假设,而在于大胆;而‚细心求证‛也不是完全对的,要看具体情况。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首先点明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接着引出归纳和演绎两种逻辑方法,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注意事项。

B.第二段写了王引之对《韩诗》观点的质疑,肯定了王引之方法的科学性,证明归纳法对于科研来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C.第三段,从孤证谈起,进而肯定了余冠英的解释,批评了黄侃的循环论证,从而证明孤证是违背科学的。

D.第四段由胡适‚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着手,接着指出问题所在,点明可取之处,最终提出科学思维方法。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理解、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j A.只要我们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归纳?先归纳,后演绎,先归纳后分析,就能写出真正的科学论文。

B.如果分析不是以归纳为基础,而是先确定观点,再找材料来证明,这足违背科学的,其论点也都是错误的。

C-韩诗说:‚终风,西风也。

‛这种只有·个例子,而不用一本书中的其他例子来证明的研究方法,就是孤证。

D.胡适的《人声考》讲得很不好,因此说,他提倡的‚大胆假设,细心求证‛问题不在于假设,而在于大胆。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温峤,迁太子中庶子。

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

数陈规讽,又献《侍臣箴》,甚有弘益。

时太子起西池楼观,颇为劳费,峤上疏以为朝廷草创,巨寇未灭,宜应俭以率下,务农重兵,太子纳焉。

明帝即位,拜侍中,俄转中书令。

峤有栋梁之任,帝亲而倚之。

屡上疏,议奏,多纳之。

苏峻反,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

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

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峤日:‚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

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

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

峤初从之,后用其部将毛宝说,复固请侃行,语在宝传。

初,峤与庾亮相推为盟主,峤从弟充言于峤日:‚征西将军位重兵强,宜共推之。

‛峤于是遣王愆期奉侃为盟主c侃许之,遣督护袭登率兵诣峤。

侃率所统与峤、亮同赴京师,戎卒六万,旌旗七百余里,钲鼓之声震于百里,直指石头,次子蔡洲。

侃屯查浦,峤屯沙门浦。

时峻军多马,南军杖舟楫,不敢轻与交锋。

用将军李根计,据白石筑垒以自固,使庾亮守之。

贼步骑万余来攻,不下而退,追斩二百余级。

后义军屡战失利,峤军食尽,陶侃怒日:‚使君前云不忧无将士,惟得老仆为主耳。

今数战皆北,良将安在?荆州接胡蜀二虏,仓廪当备不虞,若复无食,仆便欲西归,更思良算。

但今岁计,殄贼不为晚也。

‛峤曰:‚不然。

自古成监,师克在和。

光武之济昆阳,曹公之拔官渡,以寡敌众,仗义故也。

峻、约小竖,为海内所患,今日之举,决在一战。

峻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努,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则擒也。

奈何舍垂立之功,设进退之计!且天子幽逼,社稷危殆,四海臣子,肝脑涂地,峤等与公并受国恩,是臻命之日。

事若克济,则臣主同祚,如其不捷,身虽灰灭,不足以谢责于先帝。

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公若违众独反,人心必沮。

沮众败事,义旗将回指于公矣。

‛侃无以对,遂留不去。

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选自《晋书-温峤郗鉴列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殄寇为先殄:抵御 B.次于蔡洲次:驻扎C.今数战皆北北:败逃 D.则臣主同祚祚:福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敢轻与.交锋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B.宜应俭以.率下敢以.烦执事C.钲鼓之.声震于百里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且.天子幽逼且.相如素贱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峤当仁不让。

国库不足,太子却大兴土木,他直言劝谏宜节俭作表率;积极为政事出谋划策,建议多被采纳。

B.温峤高风亮节。

太后宣诏晋升其官爵,他以无功不受禄为由拒绝;并最终推选陶侃为盟主,共同讨伐叛军。

C.温峤虚心多谋。

听从毛宝的建议说服陶侃同赴国难;与叛军对垒时,用自己的谋略巧妙化解己方军事上的弱势。

D.温峤善于辞令。

他精确分析形势,抓住对方心理,成功劝说陶侃,保住讨伐联盟并最终完成平荡叛军的重任。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

(3分)译文:(2)光武之济昆阳,曹公之拔官渡,以寡敌众,仗义故也。

(4分)译文:(3)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3分)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彭蠡湖晚归白居易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8.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具体赏析。

(5分)答9.古入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就此简要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

(3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①,②。

③,④。

⑤,○6。

(白居易《琵琶行》)乙:①,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②,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③,言笑晏晏。

(《诗经-氓》)④,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⑤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⑥,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①从四岁在故乡的小河里学会游泳,已几十年过去了。

几十年里,与河流、与水的感情越来越深,可谓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看河景,沐河风,听河声,早已是我每日都要进行的功课,若是哪一天不看一眼河流,不听一会儿水声,就成了一个亏欠,和心病。

游泳,也成了我多年的习惯。

②有一次,我和朋友旅行来到海南的天涯海角。

当夜晚落潮刚过,我跳下海游了约半小对,领略到了海的凶险,而且险些被涌浪卷走。

那一刻,笼罩海面的夜色使我有了深渊在即的恐怖,好在我及时随着落潮回旋的余波顺势拼命游到浅滩。

我返回岸上,岸上看海的朋友竞浑然不觉,他不知道,我其实刚刚从死神大张的口边侥幸逃出来。

③海里的那次冒险游泳,使我对陆地河流、尤其是对故乡的河流,有了更深、更亲切的感情。

几十年来,在河里无数次的游泳,我竞没有遇过一次危险,仅有几次小小的呛水。

在我心目里,至少对于我,河流是厚道的、友好的。

④但是,千万不可轻薄地去挑战河流,不可狂妄地去蔑视河流.更不可怀着恶意去糟蹋争伤害河流。

⑤我们应该像我们的先人那样,从内心里尊敬和热爱河流,并且多多少少对河流怀着一点畏惧,怀着一种崇拜。

⑥把河流看做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不,河流就是历史老人本身,大地的往事都镌刻在河流弯曲的身上。

随便一粒沙、一块河边的石头、一页沉没于河底的船的碎片,都记载着过往时光的遭逢际遇,其间有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和情节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