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辛弃疾)-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共29张PPT)
高中必背诗词《水龙吟》辛弃疾
高中必背诗词《水龙吟》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宋代】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注释: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赏心亭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晋公谓建。
”周邦彦《西河》:“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陈元龙注《片玉集》本)⑵王粲《游海赋》:“水与天际。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安石《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同泛》:“水远天无际。
”⑶遥岑(cén):远山。
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愈),远目增双明(郊)。
”献愁供恨:王安石《午枕》:“隔水山供宛转愁。
”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篸即簪,“玉簪”即碧玉簪之省。
作者另一词《行香子》:“云岫如簪”,盖指云山。
“螺髻”亦喻山。
如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月明中。
”又周邦彦《西河》词咏金陵:“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柳永《夜半乐》:“断鸿声远长天暮。
”又前录《玉蝴蝶》,亦有“断鸿声里,立尽斜阳”之句。
⑹吴钩: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钩是一种兵器,似剑而曲,见《汉书·韩延寿传》注。
吴钩的故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锦带佩吴钩。
”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梦溪笔谈》卷十九:“唐人诗多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刃弯。
名师精编--《水龙吟》课件(波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拓展延伸篇
提示
对于章楶原作和苏轼和作的高下,朱弁认为章词能
曲尽杨花妙处,故章词好;张炎认为苏词直是言情,非复咏
物,是借咏物来抒情,故苏词好;许昂霄则认为二词各有千 秋,各胜擅长。章词从各个方面来写杨花,开头写春末飘杨
花;次写杨花飞到各处,飞到青林、深院、珠帘,粘上春衣、
绣床;看到蜂儿、鱼儿,和在楼头远望的女子,写得很细腻。 就描绘杨花说,做到了曲尽其妙。苏词在写杨花,也在写人。 开头写杨花飘坠在路上,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是写人在 思量,也在写杨花,本于杜甫《白丝行》诗 “ 落絮游丝亦有 情 ” 。从有思联系到女子的梦中寻郎,是写人;而随风万里也 在写杨花。
知识卡片 1.文题背景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诗人的好友
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
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 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
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
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韵。”苏东 坡却举重若轻,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写出了这首“和韵而似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拓展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篇
恨落花难留是写人,“一池萍碎”又是写杨花,本于杨花
落水化为浮萍的传说。最后“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把
杨花和泪水结合起来,又写杨花又写人。苏词就咏物说,写杨 花很有情似的,所以随着梦境去万里寻郎,最后化为浮萍,成
为离人泪,所以是很细致的咏物。就写人说,苏词描写思妇愁
情,梦里寻郎既不成,春又无法留住,写出思妇的愁苦,是很 好的抒情词。苏词能在曲尽事物妙处的基础上来写人物的情 思,写法应该说是高于章词。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教案第十二专题 水龙吟
“鲈鱼堪鲙”,典出《晋书·张翰传》,说晋朝的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说:“人生贵得适意,何能羁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还乡。典故原意是说张翰厌恶为官的黑暗,为全身避祸而弃官归隐。
作者用此典,既表明自己所处南宋时的政治环境与张翰相似,朝廷也是昏庸黑暗,又表明自己虽处逆境,却不愿像张翰那样为全身远祸而归隐,要不亡国事,努力抗争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明确: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
教学案
科目:高二语文主备人:备课日期:
课题
水龙吟
第1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稼轩词的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
2、学会品读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会品读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
一、检查背诵《水龙吟》
二、作者及背景
1、辛弃疾(略)可以让学生看《学海导航》
2、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鲈鱼堪鲙”,典出《晋书·张翰传》,说晋朝的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说:“人生贵得适意,何能羁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还乡。典故原意是说张翰厌恶为官的黑暗,为全身避祸而弃官归隐。
作者用此典,既表明自己所处南宋时的政治环境与张翰相似,朝廷也是昏庸黑暗,又表明自己虽处逆境,却不愿像张翰那样为全身远祸而归隐,要不亡国事,努力抗争
【最新】高中语文专题9水龙吟课件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 四川眉山)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 家、散文家和诗人。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 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 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 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 )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 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 ,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 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 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 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豪放派 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 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 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 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一韵承接上一韵中的 “坠”字展开,赋予柳絮以人的性情。“抛家傍路”说杨花的飘 忽无着,仔细思量,那柳絮坠离枝头,“抛家”而去,不是很无 情吗?可是柳絮“傍路”飘零,却又依依难舍,恋“家”之情跃 然纸上。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有思”言其不忍离别的愁 思和痛苦。其实,这是诗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进一步 的深入,使杨花飘忽不定的形态具有了人的情感。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一韵承接上一韵的 “有思”,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尽写柳絮 飘忽迷离的神态,让人柔肠百转,思绪万千,叹为观止。从上阕 “无情有思”开始,诗人便展开想象的羽翼,把杨花比喻为一个 思亲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活脱脱地展示出她的完 整形象。这里,“有思”成为思亲少妇的“愁思”。因“愁思” 而“萦损柔肠”,因“愁”而“柔”,因“柔”而“损”;“愁 思”煎熬则“困”,“困”则“娇眼”“欲开还闭”。思亲少妇 的情态被诗人描写、刻画地极其细腻,从而把柳絮随风而坠、时 起时落、飘忽迷离、勾魂摄魄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真乃神来之笔。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3】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学目标:1.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2.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教学重点:1.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2、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难点:1.用典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
(选择部分即可)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水龙吟》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 归未?求田问 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 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 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 可以切碎煮熟品尝,如今 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故 乡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 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略 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 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 祖国而忧愁,光阴虚度, 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请 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 温情女子,来揩拭英雄留 下的眼泪?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报国无门 的忧愤
自学指导三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 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 是怎样的态度?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 要说明什么?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 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 乡。 ——《晋书·张翰传》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 —— 李贺《南园》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 拍栏干 :“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 • ——北宋刘概 • “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辛弃疾《摸鱼儿》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 掌握生字读音; •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 充满感情的朗读 ;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 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 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唐诗宋词--水龙吟(苏轼)(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唐诗宋词--水龙吟(苏轼)(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词的内容并理解其咏物言情的内涵技能目标:基本了解咏物词的特征情感目标: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婉约词二、教学方法:朗读、争论三、教学简要思路1、朗读导入同学齐读,正音。
2、自由朗读,了解该词的风格:婉约派简洁介绍苏轼的婉约词:豪放的词人也有婉约的风致3、请部分同学朗读词作,并请同学点评留意朗读要点:通顺流畅、词的韵律、感情基调、情感声调的变化等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设疑:本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呢?)4、词的内容探讨(1)从题目入手,咏物词,咏杨花,突出杨花的特点(似花)提问(2)咏物以言情:写思妇的情态(非花)分组争论拟人的修辞,象征的表现手法(3)词的情感:杨花落尽的怅惘若失--感伤思妇怀人的缠绵--哀怨(感情基调)(4)简要小结:花与人的融合,融情于物,给予花人的情感到处写花,却时时有人的情感写人意态,却常含花的情态(5)概括咏物词的特征内容:托物言志或言情;表现手法:拟人(修辞)、象征、融情于物5、请同学带着这样的感情基调再自由朗读词并请数名同学尝试朗读,请同学点评,侧重情感的品读(平缓低沉略带感伤)第2页/共3页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6、老师范读(当同学不能较好把握得时候),同学品尝7、同学齐读课文,体会词中的情感8、课后练习:(调整时间)比较阅读两首《杨花词》可以介绍一下王国维、吴世昌的评价葛勇[唐诗宋词--水龙吟(苏轼)(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高中语文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苏教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
可编辑ppt
17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谁来唤取红巾翠袖的少女,拭干 英雄因壮志难酬而流下的热泪? 可是,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得不到 激 励,只能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可编辑ppt
18
总是酸辛苦
辛弃疾名弃疾,……他只有一 块
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 心
不安。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4
作家生平
• 辛弃疾(1140~12 07),字幼安,号稼秆, 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 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与 苏轼并称“苏辛”;其词 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 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 主;《稼轩长短句》。
• 一生主张抗金,坚持北伐,
虽才智兼佳,但始终不被
朝廷重用。
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
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 的诗词中。
——梁衡
可编辑ppt
22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
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成。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
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
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
眼欲穿的形象。 ——梁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可编辑ppt
1
可编辑ppt
2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可编辑ppt
3
农村风物画
• 溪头乡间
• 青草环绕
简洁明快
• 农家小院
自然流利
• 白发公婆
水龙吟-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共23张PPT)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理解词意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
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不怨恨这杨花飞尽,只恨西园落花不能 重新连缀到枝头。天明雨后,杨花踪迹在哪里? 杨花落水变成一池零乱的浮萍。如果杨花代表春 天,那么,春光同杨花一样,三分之二委于尘土, 三分之一随流水而去了。仔细看来,那浮萍不是 杨花一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合作探究,文本研习
思考5:“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 呼起”数句化用了唐人金昌绪《春怨》中“打起 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几句,试分析这种写法有何好处?
词解
[1]从教( jiāo),任凭。从教坠,任凭它落下来。 [2]细想想,都是看来无情,而实际上怀有深意。思(sì),意。韩愈《晚春》 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萦(yíng),回。 [4]这是把柳叶比作女子的娇眼,因困倦而欲开还闭。困酣,等於说困极了。 [5]以上三句是想像之辞,是说杨柳刚刚从寻找情郎的梦中醒来(因此有“困 酣娇眼”的神态)。唐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 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里活用了这首诗的意思。 [6]遗踪,指杨花留下的踪迹。 [7]原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按:这是古人的不科学的看法。 萍碎,这是说浮在水面上的萍本来是一大片,清晨一阵雨过去,被打成碎块 了。 [8]春色分成三份,三分之二堕于尘土,三分之一落于流水(其实是杨花堕於 尘土,落於流水)。这是说春天随着杨花的消逝而消逝了。
【次韵】又称步韵,和韵的一种。即和他人诗词,用原作的韵和
韵脚,且韵脚字的先后次序相同。始于唐代元稹与白居易的互相 唱和。《旧唐书·元稹传》自叙:“白居易雅能诗,就中爱驱驾 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 不能过之,往往细排旧韵,别创新辞,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 相挑。”至宋以后,尤为盛行。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水龙吟》(辛弃疾)(共31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思考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 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 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 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 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 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思考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 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 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1174) 辛弃疾在健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 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 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 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 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 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辛 弃
122《水龙吟》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docx
12.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词。
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
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 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
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苏轼这首《水龙吟》,不仅在咏物方面〃压倒今古〃(张炎《词源》),而瓦〃和韵而似原唱〃(王国维《人间词话》),其词心词境不惟迥出时人,直使后人难能为继,因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1081),苏轼45岁,正谪居黃州。
苏轼与章质夫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
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
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特意告诉他不耍给别人看。
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己,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教学目标: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冃”的特色。
3、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苏轼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以读代讲品味词的意境学案导学课前准备课本学案课堂笔记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我所知道的苏轼及其诗歌”资料搜集,以诗词为证,说出“我所知道的苏轼”,经典名句要会背诵默写。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屮旧书不厌rr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來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诵读章质夫的“杨花词”,整体感知大意。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水龙吟》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共31页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 龙腾源自 掷的稼轩词《水龙吟》课件 苏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中语文专题9水龙吟课件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韵从柳絮的“遗踪〞荡然无存生发,
以简洁洗练的句子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虽然花落无情,好景不长,然而春去有 “归〞:一局部归为尘土,一局部归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柳絮不复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惜〞柳絮,进而“惜 〞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别出心裁。把光景分为假设干 份并不是苏东坡的创造。诗人写这首词之前,许多骚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类似的句子, 如“天下三清楚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三分春色两分愁,更一分风雨。〞等 都是经典名句。但是读者仔细玩味,推敲比较,却不难看出,上述名句都不如苏东坡 的语意蕴藉、含蓄、巧妙。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拂晓的一场春雨过后,那随
风飘舞、“抛家傍路〞却“无人惜〞的柳絮上哪儿去了呢,为何无踪 无影,荡然无存了?“一池萍碎〞即是答复。看到满池细碎的浮萍, 诗人蓦然清醒——原来那沸沸扬扬,满天的飞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 这里,“遗踪何在〞是问题,“一池萍碎〞是结果,而“晓来雨过〞 是柳絮化为浮萍的客观条件。柳絮化为了浮萍,用现在的科学观点来 看,是不可能的。但诗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凭空消逝的伤感却 得到慰藉。何况柳絮坠落,化为浮萍也是当时的“公认〞。“遗踪何 在〞一句写得极好,把诗人对春雨过后,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态尽写 出来,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属难得。
一般认为这首词作于公元1087年〔哲宗元祐二年〕,时苏轼与章同在京城,交往频繁。 但信中提到章质夫“正柳花飞时〞出任巡按,那么与公元1081年初夏〔史料记载为神宗元丰四 年四月〕章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吻合。故定为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 〕更为妥当,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二年
93水龙吟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93水龙吟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课型课时文本研习+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一、结合注释①导入新课。
二、诵读章质夫的“杨花词”,整体感知大意。
(燕儿忙筑巢,莺儿懒啼唱,繁花凋残,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飘坠。
柳花轻飞乱舞,点缀着树林,像是全无才华和情思。
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悄悄荡入深深的庭院,春日渐长,院门紧闭。
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进入闺房,却又被阵风吹起。
兰帐中美人才睡醒,正惊怪春衣被雪沾琼花缀。
绣床上被落絮铺满,结成无数香球,才滚圆却又破碎。
吋吋见着蜂儿粘花粉,鱼儿戏池水。
望着长安路遥远,郎跨着金鞍游章台,眼屮涌满盈盈泪。
)三、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
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
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四、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新境,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苏词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萦损”句)、杨花之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Z笔,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全词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1 •比原作立意更高。
原作毕竟不离咏物诗之原意,苏轼写物而不黏滞于物, 予杨花以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
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离形得似”的地步。
高中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教学设想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
(选择部分即可)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文本研习
把吴钩看了,栏杆 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思考3:词人除了写 景,还写到了自己 的行为,你能找出 一些富有表现力的 动词吗?它们又表 达了词人怎样的情 感呢?
合作探究,文本研习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 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 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 掌握生字读音; •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 充满感情的朗读 ;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旧
稻
时
花
作
茅七香明 店八里月 社个说别 林星丰枝 边天年惊
夜 行
西
黄 沙
江
者 导 入
外
鹊
风
头点声半
忽雨一夜
见山片鸣
前
蝉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辛 弃
心
疾亭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3.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合作探究,文本研习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登高远望 雄浑阔大
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玉簪螺髻。
遥望山河 笔势清丽
落日楼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
叹国破家亡 怨壮志难酬
苍凉悲壮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 报国无路 遍,无人会,登临意。 壮志难酬
孤独愤懑
合作探究,文本研习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合作探究,文本研习
思考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 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江天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 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落日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于物, 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断鸿
知人论世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 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 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 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 ,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 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 ,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 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 不被重用。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 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写作背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
(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 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 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 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 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 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 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 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抒情词。
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济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 南宋著名词人。艺术 风格以豪放为主,与 苏轼并称为“苏辛”,传世词有600多首, 皆冠两宋,著有《稼轩长短句》。其词抒 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知人论世
•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
思考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 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 人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 出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之情。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 杆来发泄的行为来描写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 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排挤陷害,
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
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
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
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
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合作探究,文本研习
思考2:“游子”指的是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 情感?
【归纳】词人自喻,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 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 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 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 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合作探究,文本研习
思考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 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 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 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 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2.翻译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 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 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日落的时候, 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 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 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 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 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 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
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
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
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
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
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