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与追求
2015中考复习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向 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 路的过程.
知 识 网 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要 点 整 合
一、近代化的探索 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 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 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 革命; 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技术到制度 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 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 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 新民主主义革命 ⑤失败——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 光绪帝,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 ⑥失败原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顽固派势力 强大、光绪帝有名无实、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等。 ⑦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 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 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 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发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启蒙 思想家严复译著《天演论》,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只有实行维新变法,才能“自强保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 动的发展。 ④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 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 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 和无用的官职。
中国近代探索之路
艰难的探索之路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与周边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长久的年代。
鸦片战争以前,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东方式的国际关系体系。
在这种体系下,中国不大关心西方世界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殖民主义扩张,通过鸦片战争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西方式的国际关系体系以大炮为前锋,把贸易和殖民体系迅速推向东方,使以道德和尊严相维系的东方式国际关系体系很快败下阵来。
中国在屈辱、赔款、割让土地和主权被侵蚀的恶劣国际关系环境中苦苦挣扎。
可以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追求强国富民之路。
自此之后,国人幡然悔悟,这便有了后来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
在这一个世纪的探索之中,大致有着四个时期,同时这也代表着四种思想的探索,也代表着四条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
其一,就是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核心的农民斗争。
这也代表着中国仍然以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继续发展,延续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其实这也是中国人民在五千年历史的直接影响下的产物。
尽管,在这之中人们已然意识到了一些封建社会的落后,但是人们这是还没彻底意识到这是能把华夏文明给彻底倾覆的灭国之灾,而仍旧把其视为历史改朝换代的过渡时期。
期望以农民起义开创一个既清朝以后的另一个王朝。
但是,显然并不是这么简单。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但根本原因还是封建专制政权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它的性质上是虽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观点,但是在根本上还是一次农民起义,不同的是一个处在新旧社会交替时的农民战争。
结论是没有先进的阶级理论和先进的阶级领导,农民运动无法挽救中国。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追求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追求作者:宁智斌来源:《经济师》2014年第08期摘要: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的追求和梦想,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走过了艰难的启蒙和探索历程,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就应有更高的追求。
生态文明作为新的文明形态,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追求有着极高的契合,在发展要求、精神需求、民众诉求和执政追求等方面都有对两者必然的要求,中国现代化道路也必然要走出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041-03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的追求和梦想,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再到现代化内容的不断丰富,中国的现代化走过了一段探索发展的历程,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形态,中国现代化道路也必然要实现生态文明的跨越。
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相对于世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同样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但是属于后发的部分。
一般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19世纪中叶,且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下的被动行为,这与18世纪欧洲的现代化运动无论在基础还是发展环境或是发展前途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经历晚清、民国及新中国到现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极其艰难曲折,先天不足,后天迟缓,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也就成为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启蒙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征程,这种现代化带有很明显的被动性以及滞后性。
当时的中国仍属于清政府的统治,从政治上讲,是封建王朝,从经济上讲,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从文化上讲,是封建的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这就表明,当时的中国同世界是隔绝的,处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之外,当时的一些西方国家,已经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由此可见,被大炮打开国门的清政府,本身没有主动现代化的倾向,况且已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识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 基础知识。理解洋务运动背景、成效、弊端;戊戌变法的性质、 历史意义、失败原因;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纲领;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新在哪 里。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 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 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 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4. 当你看到“启蒙”、“物竞”、“天择”、“思想家” 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人物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 孙中山 D.梁启超 5. 下列关于对洋务运动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C.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D.是19世纪60—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
板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小结: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 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学习西方器物到政治 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 经历的一系列失败让我们认识到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始终没有找到一 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最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基础知识梳理
近代化 进 程 相关事件 目的 兴起时间 领导力量 代表人物 性质 思想主张 (措施) 作用 失败原因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政治 制度) 新文化运动
201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共14张PPT)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新民 主主义革命 4.军队建设 (1)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国民革命军叶 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2)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 队的开始。 (3)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 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5)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命题规律
本专题内容是历年中考命题的高频考点。近代化的探索命题 大多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步骤和四件事,也就是学习技术阶段( 洋务运动)、学习政治制度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思想 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历次运动的代表人物、 口号、历史意义和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考查内容主要有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北伐战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年中考热点。抗日战争部分由于今天 的中日关系而成为2015年中考考查的热点,通过命题得出“热爱和 平、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等结论,本部分内容大多出现于材 料分析题之中;人民解放战争不是中考考查重点,但是多以单选 题形式出现于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重庆谈判、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本专题测试点多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题型为单选题、材料 分析题、识图简答题、探究题等。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新民 主主义革命 (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 布无条件投降,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取得中国近代 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①典型战役: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百团大战。 ②历史意义: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 局面,是中国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 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4)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1949年4月,解放战争取得了 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的胜利,推翻了蒋家 王朝,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
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
近代中国的道路探索和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化等。
这个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阶段;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阶段;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探索阶段。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阶段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它注重引进西方的技术和知识,旨在强化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发展。
洋务运动的重点在于海军和轻工业的发展,而戊戌变法的重点则在于对政治、法律和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
这个阶段的道路探索和选择更多是依赖于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文明和科技,以及向西方学习和借鉴的思路。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阶段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民主和科技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独立自主和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触动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体制,新文化运动则在文化上提倡了思想自由和民主平等。
这个阶段的道路探索和选择更多是通过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以及基于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探索阶段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长的时期,它是一个总结历史经验和开拓未来的过程。
新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强调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同时也注重了国内和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这个阶段的道路探索和选择更多是在向前看的基础上,以及在逐步改革和开放的框架下进行。
总之,近代中国的道路探索和选择是一个不断动态的历史过程,它既反映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它为今天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供了经验和启示,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代史纲要PPT 第三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 左宗棠(1812—1885),洋务派 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阴人。 1860年为曾国藩推荐,曾自募约 五千人,组成“楚军”,左系湘 军形成。1862年初,经曾国藩举 荐,升任浙江巡抚。1866年以闽 浙总督身份创办福州船政局。次 年调任陕甘总督,曾办兰州制造 局,又办兰州织呢局。1875年任 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 年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 议设立新疆行省,开发新疆。 1881年升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 1884年中法战争中是主战派,督 福建军务。次年因病退职死。
洋务思潮及其理论
1、师夷长技论 2、富国强兵论 3、中体西用论(根本指导思想), 如何评价此种理论?谈谈你的 看法?
“中体西用论”是当时最为进步的思 想观念,它使中国得以引进西方近代科技、
文化,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在当时起到了
开风气的历史作用。但中体西用论企图在 维护中国腐朽的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 方现代的新的生产力,二者之间必然产生 各种矛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
• ——《民族觉醒的历程》
洋务运动的启示: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科教兴国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进行
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民族独立是近代化的前提条件
…………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 从19世纪60年开始的洋务运动,过 经30年的经营,的确带来了一些新气象, 古老的中华大地开始出现了星星点点的 近代文明。特别是耗费巨资组建的北洋 海军,更成为清王朝骄傲的资本。 • 如果历史按照这种进程发展下去, 中国未尝不可缓慢地跨进近代化的门槛。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中国近代化之路
中国近代化之路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1、发展阶段的特征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但在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这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刺激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1895年—1919年进入整体发展阶段.“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在经济近代化方面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政治体制近代化: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政治近代化进程.1919年—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政治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近代化新发展,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这阶段说明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2、发展的特点(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摧残,发展缓慢,经历曲折.(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3)近代化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竟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依靠政权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4)畸形发展.近代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部门结构不合理.3、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1)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历史原因.(2)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3)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4)决策失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同时,农业也相应变化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拖了工业化的后腿.(5)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6)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4、中国近代化与民主革命的关系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5、感想:(1)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2)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实践证明, 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国,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了社会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近代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经历曲折的磨难.也不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长期探索才能成功.靠借鉴别人的成果,照搬别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近代化之路.。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目 录
• 洋务运动 • 戊戌变法 • 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
01
洋务运动
背景与目的
背景
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 民族危机深重。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 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同时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目的
洋务运动的发起者认识到中国的落后 ,希望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 事装备,增强国家的实力,以维护国 家的独立和稳定。
主要内容与措施
创办近代工业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 等,旨在提高国家的生产能力
和军事实力。
建立新式海军
创办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 军,以增强海防力量,抵御外 敌入侵。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培养现 代化人才。
改革教育制度
创办新式学堂,推广现代教育 制度,提高国民素质。
02
戊戌变法
背景与目的
背景
19世纪末,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 严峻形势,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腐败严重;国外则受到列强 侵扰,民族危机深重。
目的
通过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经济、 增强军事力量等手段,实现国家 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提高国 家地位。
主要内容与措施
改革官制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提高行政效率。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
措施
创办杂志、组织社团、开展文学创作与翻译、推广白话文等。
影响与评价
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和文 化革新运动,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 思想基础。
VS
评价
新文化运动对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推 动中国近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对 传统文化的过度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 崇拜等局限性。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革命(详细)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专题(四)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革命
4.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日战争取得完全 彻底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 害”。因此,国共两党应该从中 华民族的利益出发,精诚团结,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大 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5.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 平、勤劳勇敢、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表现:不屈 不挠、热爱和平、不畏强暴、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百折不挠、 开拓创新、坚持正义、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民族自强的信念, 民族奉献的精神。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专题(四)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革命
专 题 感 悟
1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起步的启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 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 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 中国的社会性质,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综 观中华民族近代化的探索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长期压迫,使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各阶层人 民觉悟和参加革命的力量还没有达到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 的程度。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专题(四)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革命
2.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日,成为抗日 战争的中流砥柱。其原因是制定符合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 的政策和措施,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方针,充分发动各 阶级共同抗日;解放战争中,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建 国,赢得了民心。人心向背,是共产党胜利、国民党失败 的根本原因。 3.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 于创新的政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 结合,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归纳总结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洋务运动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
结合今天所学,请你说说中国的近代化有何特点? 答:中国的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 程。 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化,屡遭挫折? 1、旧式地主阶级的指导思想落后; 2、封建势力强大且顽固; 3、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强大,干涉中国内政;
知识梳理
1、时间: 1911年(武昌起义) 2、代表人物: 孙中山(革命派) 3、政党: 中国同盟会(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 产阶级政党) 4、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5、结果: 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民国有名无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并没有改变。
在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第一次大规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 生产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洋务人才,是中国近代化 的第一步。 戊戌变法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 还要求在政治上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维新派主张用改良的手段建立起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君主 立宪制国家。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 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武汉经济的工业化
课外拓展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 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 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为天下先 ,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取得武昌起 义胜利的革命党人在此组建中华民国 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 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 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 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 民国。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 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 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 国之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 一次爱国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3、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 眼界,提高了他们参政的积极性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 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天津机器局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创办新式海军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筹划海防
旅 顺
北洋海军
威海卫业 口 号→ 求富 主 要 企 业 民用工业名称 创办人 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
→
轮船招商局 汉 阳 铁 厂 湖北织布局
兴办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 业;
百日维新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 文化教育 才,翻译西方书籍, 方 面 传播新思想;创办报 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评价戊戌变法:
1、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思想,促进人 民的觉醒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当中国的读书人埋头于经书中寻章摘句,远离社会现 实的时候;当清帝国的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 迷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向前发展,把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远远甩在后面……..
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 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功绩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 制制度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 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5、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武昌首义所表现出来的革命首创精神:
其一: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 其二:团结合作的精神
其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其四: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 其五:崇高的爱国精神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魏源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 强。 评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 的口号,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 一次挑战
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
恭亲王奕 (中央)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 公 历,民国纪年
概况: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 1912 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 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 (旁立者)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窃取了。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第三次尝试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逸 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
兴中会
时间: 1894年
人物: 孙中山、反清志士
地点: 檀香山(在今美国夏威夷)
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中 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 民族
• 民权 •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 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
武昌首义
军 昌 19 占 起 11 领义 年 楚 发 10 望动 月 台 , 10 军当 日 械夜 晚 库起 , 义武 北 日 19 军 , 11 政武 年 府 昌 10 成月 立 11 湖
第三讲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 探索与追求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 展 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确立的过程。说到中国 的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 路的过程。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技术层面
洋务运动
制度层面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 到政治变革,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社会制度。
近代中国第一个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1785-1850), 的人——林则徐
岂苟 因利 祸国 福家 避生 趋死 之以 。,
华事夷言
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 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 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 “经世自励”,廉洁奉公。他 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 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 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 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 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 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 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 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轮船招商局
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第一所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1862年,北京)
京张铁路 青龙桥车 站詹天佑 铜像
詹天佑
严复和他的 主要译著
评价洋务运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不变革封建制度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创建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口 号 自强
主要军事工业
军事工业名称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创办人 曾国藩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第一家近代军事企业 近代最大的军事企业 近代远东最大的船厂
江南制造总局
引进西方 的机器
总局内生产大炮的厂房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生产出较为 先进的武器
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 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 公理也……变则变,不变亦变……变 则通,通则久。 ——《变法通议》
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梁启超(1873-1929)
主要内容有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 政治方面 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第二次尝试
近代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 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 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 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 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 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 治改革运动。主张由光绪亲政,实 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 力革命。
维新变法第一人 康有为(1858~1927)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西学”:是指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 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 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 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 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