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910280370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化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2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27.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
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
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28.《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
”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A.1921年 B.1925年 C.1931年 D.1939年29.《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l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道了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0.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2019-2020年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氏是含义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
“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某一历史时期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它应是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候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候,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候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3.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4.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A.确立皇帝制度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5.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由此推断,宋朝A.君权进一步制约相权 B.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C.集体宰相制正式确立 D.政事堂与枢密院共享最高行政权6.中国古代监察区向地方一级行政单位的变化是一个经常性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朝的“道”等均是如此,这说明A.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 B.监察制度名存实亡C.监察官员独立性过强容易形成割据 D.中央对地方的监管遭到削弱7.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2019-2020年高三9月月考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9月月考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共25小题)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官僚体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即秦朝废除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袭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到地方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即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正确的选项是A项;B项是经济方面,排除;CD项中的“分权”“文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反映的是国家行政机构相互牵制,三省六部制度和宋朝事情地方上通判的监督是符合题意的,选择A项;明朝时期的内阁、清朝时期的军机处都是辅政机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的推行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地位的上升D.军机处的设立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军机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清朝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项符合题意;A项是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BC项是明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2016.9.1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3.有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徭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本水准以上的生活,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均田制C.三长制D.方田均税法4.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
这些铭文证实()A.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B.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C.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5.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6.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7.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4.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
……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
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
”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A.国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C.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25.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
“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26.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
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27.《海国图志》指出:“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
……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
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
”材料表明魏源A.只主张创办船厂以制造军舰 B.只求学习外国军事技术C.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器物制度 D.注意将军事技术和民用事业相结合28.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湖南省岳阳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岳阳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
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
”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
他们共同强调A. 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B. 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C. 调节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D. 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提供补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干预消灭了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视国美不足而御其财物”“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政府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增加粮食生产,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政府对市场的调整2.魏晋时期,儒家知识分子对先秦经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讦之处。
唐代以降,政府下令编纂《五经正义》,去“异端邪说”,并将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这一变化A. 有利于儒学融合其他学说B. 推动儒学政治地位提升C. 有利于扩大唐代统治基础D. 导致后世儒学发展僵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唐代在魏晋南北朝注疏家派别林立、互相攻讦不休的背景下,以官方为标准,展开了统一经学的行动。
这对于当时儒学内部派别纷乱的情况有改善作用,将其纳入科举范围则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这是儒学内部的统一,并未提到其他思想流派;C选项错误,该举措并未扩大唐代的统治基础;D选项错误,统一经学并将其纳入科举范围与儒学发展僵化没有直接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杜甫在赠与好友曹霸的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为显示对曹霸特别的敬意,开头的第一句就是“将军魏武(魏武帝曹操)之子孙。
”苏轼说:“在酒馆里,会有许多说评书的说到三国,听到曹操胜利,人们会哭。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2025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大汶口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
大墓中,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有的还随葬有镂花象牙简、鳄鱼鳞板、龟甲等珍奇物品。
其他小墓中随葬品很少或没有随葬品。
这反映出,当时A. 等级制度形成B. 早期国家初步形成C. 阶级对抗明显D. 原始社会趋向解体2、周灭商之后,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后又“以微子开(帝纣之庶兄)代殷后,国于宋”。
西周褒封古帝王后代和夏商宗室后裔的深层用意是A.强化血缘等级关系 B.建立贵族联合统治C.彰显天下共主地位 D.安抚潜在敌对势力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政治活动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诸如“北守南融”“以藩为屏”“以夷制夷”“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屯垦戍边”“富国强兵”等思想。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特点是A. 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B. 偏重实践,经世致用C. 注重处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D. 源远流长,连绵不断4、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
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
影响以下历史认识A.思想认同 B.史料来源 C.研究视角 D.主观动机5、在汉代,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的“伐阅簿”。
官吏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即使与孝廉、茂才等察举升迁方式无缘,依然可依功劳等次累升至郡国长官一级。
若自动去职或免职后,仍可按累积的功劳,再次被征用。
据此可知,汉代A.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B.察举制以功劳为升迁依据C.官吏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D.郡国长官控制地方选人权6、下表为东汉至刘宋,荆州地区建制沿革和户口统计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相攻,人口急剧减少B.劳动人口的依附化C.政权更迭,社会持续动荡D.经济开发出现逆转7、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8、“州郡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高山大川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和社会文化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岳阳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
)1.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
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
”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
他们共同强调A. 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B. 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C. 政府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D. 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2.魏晋时期,儒家知识分子对先秦经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讦之处。
唐代以降,政府下令编纂《五经正义》,去“异端邪说”,并将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这一变化A.有利于儒学融合其他学说 B.推动儒学政治地位提升C.有利于扩大唐代统治基础 D.导致后世儒学发展僵化3.杜甫在赠与好友曹霸的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为显示对曹霸特别的敬意,开头的第一句就是“将军魏武(魏武帝曹操)之子孙”。
苏轼说:“在酒馆里,会有许多说评书的说到三国,听到曹操胜利,人们会哭。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A.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不同B.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C.历史真相随时代变迁日益清晰D.普通民众对官修史书缺乏信任4.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A. 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B. 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D. 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5.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命吏部尚书张昭等制定“折杖法”,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逐渐名存实改。
“折杖法”的使用A.适应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体现了缓和矛盾宽减刑罚的精神C.说明宋朝在刑罚上自立新的体系 D.有利于保护封建官僚阶层的特权6.《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
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7. 下表为《左传》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的论述。
这些论述所体现的相同思想是A. 民贵君轻B. 重民轻神C. 天人感应D. 以民为本8.秦刻石辞传者凡七:曰石鼓文、峄山、泰山、琅邪、之罘、碣石门、会稽。
会稽刻石特提男女淫佚之防,此就各地风俗为矫正也。
琅邪刻石尚孝、重农,为此后汉治之本。
由此可知A.秦的治国理念是儒家思想B.秦始皇喜欢游历C.秦注重社会的行为规范建设D.秦刻石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9.秦简《语书》中写道,如果官员对其所管辖地区的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觉察的,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10.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推行均输法,规定所有贡品均按照当地市价,由政府统一采购,然后由官办的运输机构运往其他不出产此类物品的地区高价出售。
这一举措A.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B.维护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C.实现了国家对物价的管制D.保证了对匈奴战争的胜利11.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
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国故地最为明显。
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
这反映出A.至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12. 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重农抑商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工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13.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制度。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B.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C.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14.右图是《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有人据此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当时社会动荡,人们饮食不讲卫生B.少数民族吸收了汉族文化C.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成果D.汉族接受少数民族统治15.《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沽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由此可知A.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B.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C.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16. 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
这表明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17.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
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 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B. 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C. 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 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18.唐代的科举取士不仅依据试卷成绩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
这一做法A. 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 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C. 可能影响人才选拔的公平性D. 拓宽了下层读书人的入仕渠道19.据唐代书籍记载:“青州北海人李清‘世传染业’,子孙及内外姻族近百数家’。
”“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云:‘自唐以来名家,今三百余年矣。
’”这些记载反映出A. 唐朝的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B. 唐朝各项手工业技术高度发达C. 古代手工业技术存在封闭性D. 古代私营手工业以家族制为主20.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发明对外传播示意图。
这一发明A.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B.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C.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D.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21.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导致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22. 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10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956片,对其分类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和刑罚、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和历法、祭祀等20多个类别。
由此可推知A.史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B.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C.当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D.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23.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统治者借家族伦理强化统治24.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25.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该思想家意在强调A.后世必然超过前世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6.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期(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段材料说明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27.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奴婢、部曲、工乐户等贱民阶层。
宋朝时,这种贱民的数量显著减少。
这A.主要得益于选官制度的完善B.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C.反映了户籍等级制度的废除D.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加速破产28.据《宋会要》记载: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市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
这折射出宋代A.外贸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B.航海和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质变 D.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29.《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A. 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B. 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C. 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D. 宋代法律体系完善30.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对考试通过名额有严格限制见下表:这一现象说明A. 考试内容限于程朱理学B. 考试人数逐年下降C. 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D. 精英教育不断强化(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制表)31.北宋中期允许高官建立家庙,民间陆续兴建家庙——祠堂以供奉其列祖列宗,南宋祠堂被纳入“家礼”的范围,元明清三代祠堂成为民间极其普遍的活动场所。
这反映了A.孔子地位的下降B.理学地位的提升C.宗教迷信的盛行D.君主专制的衰落32.南宋哲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
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B. 使宰相制度渐趋完善C. 进一步确立君主专制D. 对宰相权利进行约束33.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
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中“必合咨禀”的旧制。
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34.王守仁将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
在王守仁的弟子王钱进一步阐发“良知”的基础上,李贽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