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合集下载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译文] 雁群排成整齐的队伍飞回来的时候,月亮正满照着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

也泛指衣服。

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

相传雁能传书。

译文1: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划着一叶兰舟。

天空中雁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2: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3:红荷瓣脱香退,竹席处处觉凉。

悄悄更换薄绸裳,独自驾船游荡。

云空遥望怀想,雁儿“人”字成行。

天晚盼不到雁传书,月光洒遍西楼上。

荷花空自飘零,流水空自流淌。

同一的刻骨相思,两处的肠断惆怅。

解开愁苦与悲伤,实在无法可想,才从眉头挥去,忽又袭来心上。

译文4: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

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

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

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译文] 雁群排成整齐的队伍飞回来的时候,月亮正满照着西楼。

[出自]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

也泛指衣服。

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

相传雁能传书。

译文1: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划着一叶兰舟。

天空中雁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2: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3:红荷瓣脱香退,竹席处处觉凉。

悄悄更换薄绸裳,独自驾船游荡。

云空遥望怀想,雁儿“人”字成行。

天晚盼不到雁传书,月光洒遍西楼上。

荷花空自飘零,流水空自流淌。

同一的刻骨相思,两处的肠断惆怅。

解开愁苦与悲伤,实在无法可想,才从眉头挥去,忽又袭来心上。

译文4: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

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

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

经典一剪梅 诗词

经典一剪梅 诗词

经典一剪梅诗词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唐寅〔明代〕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3、《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宋代〕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宋代〕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5、《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刘克庄〔宋代〕束缊宵行十里强。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6、《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佚名〔宋代〕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7、《一剪梅·红满苔阶绿满枝》唐寅〔明代〕红满苔阶绿满枝。

杜宇声声,杜宇声悲。

交欢未久又分离。

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

后会难知,后会难期。

此情何以表相思。

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8、《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辛弃疾〔宋代〕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

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9、《一剪梅·咏柳》夏完淳〔明代〕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欢迎来参考!《一剪梅》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赏析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鉴赏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或赞赏其“精秀特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

《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

《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一剪梅》是费玉清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娃娃作词,陈信义作曲,最早收录于费玉清1983年4月推出的专辑《长江水·此情永不留》中。

下面小编带来的《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香袅袅的秋景图。

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

玉席也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

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怎能不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怎能不思念远行的丈夫呢?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看到鸿雁,词人想象着也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余味无穷。

我们可以设想:词人甚至会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诉自己归期、行程,那种企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看到雁群飞回故里,自然会强化企盼丈夫回来的心绪。

我们似乎看到词人独自凭栏远眺,柔柔的月光洒满西楼,雁字回时,那种清冷,那种孤独,那种寂寥,怎可言传?下片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一剪梅古诗翻译赏析

一剪梅古诗翻译赏析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译文] 周围的看客折手笑我狂放不羁,狂放不羁又碍谁什么事![出自] 刘克庄《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释:余赴广东:这一次刘克庄是到广东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

实之:王迈,字实之,和刘克庄唱和之作很多。

束缊(音同“运”):用乱麻搓成火把。

诗囊:装诗书的袋子。

元:为首的。

王郎:指王迈。

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转缩,便于携带。

译文1: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

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原来是王先生实之来送刘先生克庄。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

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梳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译文2:举着用乱麻束成的火把,在天亮之前,我赶了十多里路,挑走我的诗书文章,扔下诸多衣服与行囊,准备赴广东潮州做通判。

天气寒冷,道路很滑,连马蹄都冻得僵硬了,我们行动极为艰难。

前来送行的一帮人中以好友实之这个姓王的为首,他们一伙人远道而来,亲送我这个姓刘的郎君。

浓浓夜色里,他们一群人聚在风亭之中,为我饯行。

我们高举酒杯,痛饮离别之酒,直喝得耳根子发热,腮帮子发烧。

兴致一来,不由得高谈阔论,诵诗吟词,说文道章,豪言频发,壮辞迭出,语惊临座,言震四周。

大家越说越兴奋,越兴奋越喝酒,越喝酒越兴奋,循环往复,以至酒醉人狂,手舞足蹈,推倒了屏风,掀翻了交椅。

临座的食客都被我们吸引住了,纷纷拍手取笑我们的放荡无羁与疏放狂妄。

岂不知,人生在世,难得知音相遇,疏放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狂妄一点又有什么妨碍呢!赏析: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它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

忧愤深沉、豪情激越,表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词的上片写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

李清照《一剪梅》拼音及翻译

李清照《一剪梅》拼音及翻译

导语:是北宋诗人的名作,也是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篇目。

下面是对高二语文必修五课本中一剪梅的翻译以及对一剪梅的赏析,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思想。

yī jiǎn méi一剪梅sòng lǐ qīng zhào宋李清照hóng ǒu xiāng cán yù diàn qiū ,qīng jiě luó cháng ,dú shàng lán zhōu 。

红耦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yún zhōng shuí jì jǐn shū lái ?云中谁寄锦书来?yàn zì huí shí,yuè mǎn xī lóu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huā zì piāo líng shuǐ zì liú 。

花自飘零水自流。

yī zhǒng xiāng sī ,liǎng chǔ xián chóu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ǐ qíng wú jì kě xiāo chú 。

此情无计可消除。

cái xià méi tóu ,què shàng xīn tóu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诗意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诗意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诗意赏析导语:李清照的一剪梅疫情入境,借景抒情,耐人寻味。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的诗意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篇1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一剪梅》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历史背景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赏析一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鉴赏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鉴赏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鉴赏 李清照 《一剪梅 》鉴赏文学 作品 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 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 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

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 去研究的必修课。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鉴赏,希望对 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 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 《花庵词选》 中题作别愁, 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 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 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 (婚)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作者在 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 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 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

红藕,即粉红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 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表面 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 冷之意境。

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 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 不失人间烟火气象。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 自划着小船去游玩。

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 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 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 逸致的游玩。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拓展:一剪梅李清照赏析翻译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宋词: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赏析

宋词: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赏析

【导语】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法上颇为⼈称道。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句,既是对偶句,⼜浅⽩易懂,读之琅琅上⼝,声韵和谐。

下⾯是⽆忧考分享的宋词:李清照《⼀剪梅》原⽂赏析。

欢迎阅读! 《⼀剪梅》 李清照 红藕⾹残⽟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满西楼。

花⾃飘零⽔⾃流。

⼀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头。

【译⽂⼀】 红藕⾹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泛⼀叶兰⾈。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在地飘零,⽔,⾃在地飘流,⼀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隐隐缠绕上了⼼头。

【译⽂⼆】 红⾊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丝残⾹,素⽩的⽵席⾥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

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

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光溢满西楼。

容貌如鲜花⼀样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样⼀去不回头。

同样⼀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

难以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到了烦乱的⼼头。

【评点】 这是⼀⾸别离词,是词⼈和丈夫分离后的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词⼈怀远念归。

开篇⼀句点出时令,⼤概在清秋时节。

“红藕⾹残”写户外的莲藕,“⽟簟秋”写室内的凉席,这两处描写都是在渲染节⽓。

此句⾊彩明丽,含蓄深沉,景中含情。

花的开落,是⼤⾃然的规律使然,⼈⽣也是如此,悲欢离合才是世态常情;⽟席变凉,这⼀⽅⾯是肌肤所感,另⼀⽅⾯更是⼼中所感。

这⼀句内涵丰富,为全词营造出⼀种凄凉的氛围。

随后五句交代词⼈⼀天的⾏动。

“轻解罗裳”两句,写词⼈⼼事满怀,于是泛⾈河上。

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因为那首凄绝千古、惊艳四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被众人熟知。

作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她的词作清新绝美、意蕴深长,更重要的是,她还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学成就最高的女性。

她的作品中充斥着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索然寂寥,能够很轻易地深入读者心里,牢牢钳住那个最隐幽的自我。

女词人,宛然化身千秋忧郁的代言人。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李清照《一剪梅》赏析,希望你喜欢。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历史背景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译文] 雁群排成整齐的队伍飞回来的时候,月亮正满照着西楼。

[出自] 李清照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注释 “裳”,古音 cháng,古人穿的下衣。

也泛指衣服。

玉簟:音 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

相传雁能传书。

译文 1: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 裙, 独自划着一叶兰舟。

天空中雁群排成队形飞回来, (有没有) 传回谁的家书? 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 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 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 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 2: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 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 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 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 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 3: 红荷瓣脱香退,竹席处处觉凉。

悄悄更换薄绸裳,独自驾船游荡。

云空遥望怀想,雁儿“人”字成行。

天晚盼不到雁传书,月光洒遍西楼上。

荷花空自飘零,流水空自流淌。

同一的刻骨相思,两处的肠断惆怅。

解开愁 苦与悲伤,实在无法可想,才从眉头挥去,忽又袭来心上。

译文 4: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 天的忧愁。

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一剪梅【原文】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一剪梅:词牌名。

此词牌以周邦彦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取为调名。

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重头六十字,平韵。

②金沟:御沟,御河,上有金鳌玉蝀桥,故简言之,水即沟中水。

③陈宫:陈朝宫殿。

④隋宫:隋朝宫殿。

隋炀帝曾筑长堤植万柳。

⑤一晌:一转眼。

晌:不多久,读若“赏”。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赏析李清照《一剪梅》译文赏析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译文] 这种思念之情无法消除,紧锁的眉头刚刚松开,但在心里却又惦念开了。

[出自]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

也泛指衣服。

②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③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

相传雁能传书。

译文: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二】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

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

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

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

同样一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

难以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烦乱的心头。

【赏析】这是一首别离词,是词人和丈夫分离后的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词人怀远念归。

开篇一句点出时令,大概在清秋时节。

“红藕香残”写户外的莲藕,“玉簟秋”写室内的凉席,这两处描写都是在渲染节气。

此句色彩明丽,含蓄深沉,景中含情。

花的开落,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人生也是如此,悲欢离合才是世态常情;玉席变凉,这一方面是肌肤所感,另一方面更是心中所感。

这一句内涵丰富,为全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文言文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1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这首词是李清照用多情娟丽之笔书写的浪漫情怀,再现了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缱绻思绪。

这首词从思想上来说,首先体现了夫妻人格上平等,是一对恩爱夫妻的相思之情。

这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婚姻家庭观念背道而驰。

这一点,在词中有深情的表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或者赵明诚有二心,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

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

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真爱不分阶级地位,没有金钱世俗名利夹杂,否则,就不叫爱情。

这是我们现代人对爱情的诠释。

古往今来,爱情是超越时空和阶级限制的。

在封建社会里,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从一而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情平等。

但李清照是幸运的,和他的丈夫两相恩爱,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在封建社会是极其少有的。

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也极为鲜见。

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其次,这首词也体现了李清照感情的自我封闭,不能向外人诉说的孤独哀愁。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玉簟:光华如玉的席子。

②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

相传雁能传书。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清照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

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

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陈鹏)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 作者介绍→ 词体介绍→ 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 课堂小结→ 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

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北宋灭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她颠沛流离于江南,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由于身世及时代变化的缘由,她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

她兼擅小令和慢词,往往能别出心裁,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

她的词集名称是《漱玉词》。

她还写有《金石录后序》和《论词》等散文。

3、整体感知:李清照是:历北宋晚期而经南宋初期的女词人,她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同时也是所有文人中最有性情的词人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古代的学者都极力推崇用诗歌来言志抒情、吟咏性情,所以用性情来写诗的诗人,一般都是好的诗人、受人同情尊敬的诗人。

举个大家都不陌生的例子,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即就是像这样的亡国之君、酒色孱弱之身,他的词作也被后人大力赞赏,吟咏不绝!那么,对于咱们的李清照呢,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学习易安词,就必须明白,易安其人她是一个性情中人。

那么对于作者的介绍,咱们到此为止。

下面我们来看教材,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4、《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

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

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

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5、我们再看词中的一些字词,注意一下它们的读音和意义:红藕:荷花的别称。

香残:这里指荷花的香味已经快要消散了。

玉簟:(dian)光洁似玉的竹席,席子的美称,簟的本义是竹席。

罗裳:(chang)丝织的下衣、摆裙。

兰舟:木兰树做的船,船的美称。

锦书:前秦人窦滔的妻子苏惠思念丈夫,就用锦织成回文诗赠给他。

后来便称夫妻间的书信为“锦书”或“锦字书”。

这是作者用的一个典故。

雁字回时:是指大雁排成人字或者一字的形状飞行,称作雁字。

雁字回时就是说大雁排成一行往回飞。

6、听朗读:好!在理解了基本字词的基础上我们来听一段朗读录音,从整体上感受一下本诗的内容。

老师范读、提点学生自主读、大家一起读,适时点拨!再听邓丽君音乐进入情境,顺理成章进行诗意的讲解……7、正文讲解:同学们,宋词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象征之一,人们在评价词这种文体的时候,以有意境为最高的标准。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词的意境。

这首词是作者在丈夫出行在外,寂寞难耐之际写下的性情之作。

我们看“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说:荷花已经凋谢,它的香味也点点离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凉。

这首句便清秀不凡,作者着一“秋字”而境界全出,为什么这样说呢?诗人刘禹锡有一句诗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显然秋天是四季中最为悲凉的岁月,这里用一个秋字,不仅点明了节气时间,而且指出了就是这样一个萧瑟之秋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写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如此,首句便先声夺人,写凄凉而不见一“凄凉”字,含蓄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同时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即就是“凄凉哀愁”。

作者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瑟的景象,就免不了要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一般,当人们经受愁苦的折磨的时候,总是要想办法排遣一下的,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垂泪啼哭,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于是她就自然而然的——“轻轻解下罗裳,独自登上兰舟……”然而,曾经是和心上人双双泛舟,今天却独自拨桨击水,于是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并不能排遣郁闷。

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紧接着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我们想,作者在雁字飞回之际,不见锦书,只好系舟归来,“无言独上西楼”,然而“月光如此皎洁美好,却只能独倚栏杆”,眼前有景赏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独自发愁。

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愁”字呢?作者说——“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里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又是一处绝笔。

我们想,作者为什么在写“闲愁”之前,凭空来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呢?这其实就是周杰伦《菊花台》中唱的“花落人断肠”、刘禹锡诗中的“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李煜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写是为了承上启下,用自然界没有情感体验的落花流水来衬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闲愁”,因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感,油然自作者心头升起。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心头又开始烦乱。

这“是离愁”,他——剪不断,理还乱,它,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确实是一句完美的收尾,其流连哀思,一唱三叹,令人回味不已。

※写景抒情线索分析:(板书部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先是站在室内,看到了窗外的红藕香残,视线触及凉席,顿生愁情;于是为了排遣愁情,她又去泛舟游玩,笔锋一转,转而写起了室外所见所感;然而流水落花总无情,作者终于还是没能摆脱一个“愁”字,其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形象跃然而出。

8、作者情感分析:很明显,作者主要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哀愁之情,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二种情感?我们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如此肯定地说“只有一种相思”,必然有“两处闲愁”,可见易安和丈夫赵明诚之间是心心相印的,她很肯定丈夫也在因为见不到自己而发愁,这是不是一种面对男女之情的“自信”呢?显然是。

那么换句话说,假设如果是“一种相思,一处闲愁”的话,那么就是单相思了,由此可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妙味所在。

另外,词中还透露出处了合情合理的一个事实,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个事实就是“他们两人是相当恩爱的”,试想,如果他们两个天天呆在一起吵架,那么分开之后肯定不会“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说不定赵明诚出去就到秦楼楚馆里搞外遇了,李清照也会偷偷乐道:杀千刀的,终于走了。

正是由于爱得深沉,才会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悱恻。

9、手法分析:(板书)同学们,短短六十个汉字,却写出了如此丰富的意蕴,不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是不会有如此效果的。

我们看作者在词中都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首先是首句的含蓄,再其次是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的倒装,第三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映衬,第四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上眉头却下心头”的对偶。

最后,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说席子时不说席子,而说玉簟;说小船时不说小船,而是说兰舟。

这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陌生化,来营造诗词所具有的特殊意境。

作业布置:同学们,学习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的,那老师这里就介绍给大家两种基本的方法:抓关键词法(可以是关键动、形容词等如“独”字等);和意象分析法;解释过程略。

那么老师留给大家两个作业,一是分析此词中的关键形容词谈谈你对词中作者情感的体会;二是找出词中的基本意象,分析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或者它们都有什么象征意义!各写文章不少于200字!小结:同学们,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

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们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

再者,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句话说得好“一剪梅花万首诗,一段材料多角度”,诗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品,对于本词的内涵,我更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新意,这才是“学诗之道”。

下面我给大家放一段音乐,在音乐声中让我们结束本课的学习。

板书:室内秋簟、室外残荷——→登舟排遣,见:雁字飞回、期盼锦书,只有月满西楼——→看落花流水——→愁上心头。

(愁中有自信)作者情感:哀愁、自信、真诚。

手法:含蓄、倒装、映衬、对偶、陌生化。

(把例子加上,简要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