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3鉴赏诗歌的形象限时训练

合集下载

语文复习练习:专题九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语文复习练习:专题九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题组一人物形象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本题干的关键词源于诗的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本诗是一首律诗,首联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因此,要把握“开颜”的原因,就要立足于整首诗。

联系诗歌标题,结合诗的首联,可知是朋友新居落成,自己心情闲适;颔联和颈联写景,有山有水,有松有花,景色优美;颔联写新居的自然环境,颈联写新居主人对新居环境的营造,疏种碧松,可筛明月;多栽红药,以妆春天,此联也见诗人品味高雅;尾联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是抒写志趣相同之感.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解析“九日驱驰”说明诗人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说明诗人是怅惘的;说友人“诗思清人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欣赏。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答案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名称简析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长亭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往)。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形象鉴赏考点知识学习过程:自学交流Array一、考点样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命题探讨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

二、知识整合一、意象类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 第一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 第一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Word版含解析

第2部分/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考纲展示命题探究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基础点: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

(1)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和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指的是情中景,包括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等。

(3)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或称为“情中象”。

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重难点:1.景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2.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考法综述]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鉴赏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鉴赏古诗词形象题目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特征,提示主旨所刻画的某一具体形象的意义。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景物形象概括分析、事物形象概括分析。

命题法1人物形象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①清正廉洁。

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③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4课新题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4课新题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4课新题一、(安徽省合肥市2017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别吴仲俊吴锡畴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缸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棘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

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景象人笔,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B. 颔联中“未于”既指桑叶上的雨水未干,也指诗中的人物因为离别而整夜流泪、此时泪水未于的情景。

C. 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跳出,侧重写人,“微吟”“半醉”等词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情态。

D. 尾联虚实结合,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渲染得真切动人,同时最后一句中的“老来同”也暗示了诗人的年龄。

E. 全诗在结构安排上富有章法,“起”“承”“转”“合”四部分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联成功实现由景到人的转换。

15.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 BD15. ①构思巧妙。

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了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

②手法精妙。

“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表达诗人的感伤。

“浅紫”“深红”使用借代的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

③用词精妙。

“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

二、(安徽省蚌埠市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学案3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学案3含答案

限时训练题组一对点练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4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解析: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

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

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答案:(1)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2)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司马光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③。

注] ①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本诗即作于此段时期。

君贶(ku ng),司马光的朋友,二人多寄赠唱和之作。

潞公,即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是其封号。

东庄,文彦博洛阳宅第。

②丕构:大厦。

③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于是他“置田宅必居穷处”。

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案:一幅辽阔恬静的田园山水画。

(2分)远处嵩山重峦叠嶂,覆盖着皑皑积雪,茫茫的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近处辽阔平整的土地连接着楼台,低垂的柳枝轻拂着清泉。

(5分;答出一联给2分,答出两联给5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3鉴赏诗歌的形象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3鉴赏诗歌的形象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 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 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 难点。 (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很多作品是有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 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 合相关背景做深入分析。
如:陆游的《示儿》 、辛弃疾的《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 、王昌龄的《出塞》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 、李商隐的《无题》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 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 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 特征,找出“志”的内容,是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 要素。 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 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 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 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 想。
1. 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 括(或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 点。
(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 或词句, 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 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 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 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 徒有英雄豪情。
2.答题步骤 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概括时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比如:为国杀 敌的边关将士形象。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在本步骤中,要联系上面的“4 大思考角度”,分点 概括分析。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3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3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A(不超过40字)B(不超过40字)(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不超过50字)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

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4. 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①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②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从诗歌的描写来看,筝声中包含了哪些情感?(2)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写筝声的?请作简要分析。

2018届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2018届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3
1.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注意从以下几
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 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 暗示性词句入手,比如“故园(情)”“独”与“孤”“愁”
等;从背景、作者等处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 与破碎的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 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
5
情感变化等。具体解答时一般采用的答题模式:用了
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
4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考点集训(选诗歌 1题目。 木棉花歌 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①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②环高台。
第四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1
第一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2
设题角度Ⅰ:鉴赏形象 【命题方式】①诗歌中描写了怎样的形象?②这 首诗歌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作简要分 析。③这首诗歌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 围? 【答题要点】①先概括某形象的特点。②结合诗 句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突出其特点。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3课解题锦囊!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3课解题锦囊!

2018年⾼三语⽂⼀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3课解题锦囊!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出来的⽣活图景,⼀般可分为⼈物形象、⾃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考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物形象。

诗中的诗⼈形象“我”,⼀般指的就是抒情主⼈公,即诗⼈⾃⼰。

有别于⼩说中的“我”(⾮作者本⼈)。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川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般借意象来表现⾃我,诗⼈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为⼀。

有时诗中有⼏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从物⼈⼀体的⾓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物(诗中塑造的⼈物形象或抒情主⼈公)景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总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古代诗歌的⼈物形象1.知⼈论世,关注背景。

⾼考诗词⼀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绝⼤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物形象也有重要作⽤。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

2.抓抒情主⼈公的语⾔神态、动作、⼼理。

⼈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物的语⾔神态、动作⼼理等⽅⾯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物形象⼀般不如⼩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物的⼀个神态、⼀个笑容、⼀个动作、⼀个微妙的⼼理变化,或⼀组⼈物的语⾔、声⾳,或是⼀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物的形象,表现⼈物的性格,反映⼈物的思想感情。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特征及分类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描写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对人
物、事件、
环境所作的
具体描绘和
(1)正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
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
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
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 课考纲解读《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

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包含两方面内容: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 的思妇形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

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2018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2018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xx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白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白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BE 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解析】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xxxx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酉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高考真题与教材联想_诗歌鉴赏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高考真题与教材联想_诗歌鉴赏

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第一问是鉴赏玉花骢的形象, 内容集中在结尾两句,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反衬的手法来塑造马的形 象,抓住描写中运用的这两种修辞手法即可分析出玉花骢马的特点。 第二问是鉴赏曹霸的形象,内容集中在第六、七两句,“惨淡经营 ”指画前构思,“斯须出”写其作画之快速利落,一气呵成。(2)此 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时要从“画工”和“玉花骢”两 个角度来理解,第二句从一般画工的角度反衬,第四句从玉花骢的 神韵角度来正衬。既然是对曹霸高超画技的铺垫,自应在前四句中 寻求答案,尤其要抓住其中的描写语言。
答案 (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 画的 “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 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 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 “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 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答案 (1)①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 大的景象。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 蓄积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 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 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鉴赏诗歌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后两联,运用反语,立意含蓄,诗人素 1.两首诗题材相同,同是羁旅行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形象
题组一对点练
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4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解析: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
临风寻诗。

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

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
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答案:(1)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2)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
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③。

[注] ①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
洛阳,本诗即作于此段时期。

君贶(ku ng),司马光的朋友,二人多寄赠唱和之作。

潞公,即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是其封号。

东庄,文彦博洛阳宅第。

②丕构:大厦。

③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于是他“置田宅必居穷处”。

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案:一幅辽阔恬静的田园山水画。

(2分)远处嵩山重峦叠嶂,覆盖着皑皑积雪,茫茫
的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近处辽阔平整的土地连接着楼台,低垂的柳枝轻拂着清泉。

(5
分;答出一联给2分,答出两联给5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野蚕
〔唐〕于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春蚕
〔明〕刘基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①。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②虫不畏人。

[注] ①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

②蜚:通“飞”。

这两首诗中的蚕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于诗中的蚕是甘于牺牲的形象:野蚕采食青桑吐丝成茧,甘愿牺牲自己,衣被生民。

(3分)刘诗中的蚕是盲目牺牲的形象:春蚕独自辛苦,却不知为谁吐丝成茧,还要遭受
焚身之难。

(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唐多令
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
时所写。

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

“雁”的形象寄寓了词人对乱离中有着不
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

题组二综合练
5.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漫感①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 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

②分:料想。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