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拳谱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范、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内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内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范,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杨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孙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杨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杨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内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杨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杨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陈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32式太极拳拳谱拳法解读
32式太极拳拳谱拳法解读
太极拳为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32式太极拳拳谱解读。欢迎阅读!
32式太极拳拳谱解读
预备式:两脚并步,身体直立,保持舒松、自然、端正、平静的状态
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手慢慢前平举,曲蹲、按掌(要保持沉肩顶头含胸立腰,两手轻轻地按到腹前)
2、右揽雀尾:微微向右转身,两手在右胸前相合,提脚向左前方上步(东南),弓步左捧手,前手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力点在前臂的外侧,后手按在胯旁;坐腿转腰扣脚,抱手收脚把右脚提起来收到左脚的内侧,转身向正西上步;弓步右棚手(后手按在胯的旁边,掌心向下);伸臂翻掌,坐腿、转腰、后捋捋到腹前,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转腰、搭手,身体转向正西,两手在胸前相合,左掌掌指轻轻贴在右腕的内侧,弓步前挤,坐腿转腰向右平画弧,转腰扣脚旋臂,右手内旋停在右肩前(正南);然后重心右移,按掌、收脚、丁步,左手掌指一直附在右腕内侧(西南)
3、左单鞭:勾手、转身、出脚,身体向左转,出脚的方向正东偏北;弓步推掌
4、左琵琶式:跟步摆掌,坐腿带手,虚步合手
5、进步搬拦捶:转腰穿掌,上步穿掌,进步拦掌(左手心翻转向下,右手变拳落在腰间,拳心转向上),丁步打拳(右拳拳眼向上,左拳拳心向下停在左臂的下面,右脚收拢成后丁步)
6、如封似闭:坐腿翻掌,上步收掌(经过胸前到腹前,手心翻转向前下方),弓步推按
7、搂膝拗步:第一个:转腰撇脚,摆手收脚,收手上步(正东),弓步搂推。第二个:转腰撇脚,摆手收脚(转腰看后手,与肩同高,手心向上),收手上步(曲臂收手到肩上头侧正东),弓步搂推。
太极拳拳谱
32式太极拳拳谱
预备式
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吴氏);4、左琵琶势;
5、进步搬拦捶(孙氏);
6、如封似闭;
7、搂膝拗步
第二段: 8、右单鞭;9、右云手;10、野马分鬃;11、海底针;12、闪通背;13、右揽雀尾
第三段: 14、转体撇身捶;15、捋挤势;16、右拍脚;17、左分脚;
18、右蹬脚(陈氏:蹬一根);19、进步栽捶;20、左右穿梭;21、肘底捶
第四段:22、倒卷肱;23、右下势;24、金鸡独立;25、左下势;26、上步七星;27、退步跨虎;28、转身摆莲;29、弯弓射虎;30、左揽雀尾;31、十字手;32、收势
四十式太极拳拳谱
1.起势
2.上步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转身白鹤亮翅
6.左右楼膝拗步(3次)
7.手挥琵琶 8.进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斜飞式 11.转身肘底看捶 12.左右倒卷肱(2次)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15.云手(3次)
16.单鞭 17.高探马 18. 右蹬脚
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退步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披身伏虎 27.右下势
28.左右独立式 29.进步指裆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 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 弯弓射虎
37.进步搬拦捶 38. 如封似闭 39. 十字手
40. 收势
预备式的时候,身体自然直立,心静体松。
0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新编28式太极拳拳谱
新编28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1.起式(吴式)
2.左右平挤(杨式)(孙式跟步)
3.单鞭(杨式)
4.白鹤亮翅(杨式)
5.左右搂膝拗步(杨式)
6.十字拍脚(孙式)
7.进步打锤(孙式)
第二段
8.倒卷肱(杨式)
9.左右野马分鬃(吴式)
10.左右穿梭(吴式)
11.进步搬拦捶(杨式)
12.左蹬脚(杨式)
13.转身右分脚(杨式)
第三段
14.双峰贯耳(杨式)
15.斜飞式(吴式)
16.左仆步下式(杨式)
17.左金鸡独立(武式)
18.右仆步下式(武式)
19.右金鸡独立(武式)
20.践步指裆锤(武式)第四段
21.翻身拍脚(陈式)
22.退步双震脚(陈式)
23.玉女穿梭(陈式)
24.云手(陈式)
25.掩手肱锤(陈式)
26.揽雀尾(杨式)
27.十字手(杨式)
28.收式(杨式)
武式太极拳46式拳谱
武式太极拳46式拳谱
01、起势
02、左右揽扎衣
03、左单鞭
04、提手上势
05、白鹤亮翅
06、左右搂膝拗步
07、进步左搬拦捶
08、如封似闭
09、白鹤亮翅
10、抱虎推山
11、左右野马分鬃
12、手挥琵琶13、对心掌
14、右单鞭
15、右云手
16、玉女穿梭
17、高探马
18、左右分脚
19、转身右蹬脚
20、按势
21、青龙出水
22、闪通背
23、左单鞭
24、左云手
25、左下势
26、左金鸡独立
27、右下势
28、右金鸡独立
29、践步打捶
30、翻身二起脚
31、左右披身伏虎
32、肘底捶
33、左右倒卷肱
34、青龙出水
35、左拍脚
36、转身十字拍莲
37、跳步指裆捶
38、左下势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转身摆莲
42、弯弓射虎
43、上步右搬拦捶
44、如封似闭
45、双撞捶
46、收势
太极拳谱
42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图文讲解视频地址
(一)起势零零二零零三零零四零零五
(二)右揽雀尾零零七零零八零零九零一零
零一一零一二零一三零一四零一五
零一六(三)左单鞭零一八零一九零二零
零二一(四)提手零二三零二四(五)白鹤亮翅
零三零零三一零三二零三三零三四
零三五零三六(七)转身捶零三八零三九
零四零零四一(八)捋挤式零四三零四四
零四五零四六零四七零四八零四九
零五零零五一(九)进步搬拦捶零五三零五三(反)
零五四零五五零五六零五七(一零)如封似闭
零五九零六零零六一(一一)开合手零六三
(一二)右单鞭零六五(一三)左单鞭零六七零六八
零六九零七零(一四)转身推掌零七二零七三
零七三(反)零七四零七四(反)零七五零七六
零七七零七八(一五)玉女穿梭零八零零八一
零八二零八三零八四零八五零八六
零八七零八八零八九零九零零九一
(一六)右左蹬脚零九三零九四零九五零九六
零九七零九八零九九(一七)掩手肱捶一零一
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八)野马分鬃一零六
一零六(反)一零八一零八(反)一零九一一零
一一一(一九)云手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
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一二一一二二一二三一二四一二五
一二六一二七一二八一二九(二零)独立打虎
一三一一三二一三三一三三(反)(二一)右分脚
一三五(二二)双峰贯耳一三七一三八(二三)左分脚
一四零一四一(二四)偏下势一四三一四四
(二五)进步栽捶一四五一四六一四七(二六)斜下势
一四九一四九(反)一五零一五一一五一(反)
(二七)偏下势一五三(二八)金鸡独立一五五一五六
(二九)退步穿掌一五八(三零)虚步压掌(三一)独立拖掌一六一
32式太极拳拳谱拳法解读
32式太极拳拳谱拳法解读
32式太极拳拳谱拳法解读
太极拳为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32式太极拳拳谱解读。欢迎阅读!
32式太极拳拳谱解读
预备式:两脚并步,身体直立,保持舒松、自然、端正、平静的状态
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手慢慢前平举,曲蹲、按掌(要保持沉肩顶头含胸立腰,两手轻轻地按到腹前)
2、右揽雀尾:微微向右转身,两手在右胸前相合,提脚向左前方上步(东南),弓步左捧手,前手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力点在前臂的外侧,后手按在胯旁;坐腿转腰扣脚,抱手收脚把右脚提起来收到左脚的内侧,转身向正西上步;弓步右棚手(后手按在胯的旁边,掌心向下);伸臂翻掌,坐腿、转腰、后捋捋到腹前,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转腰、搭手,身体转向正西,两手在胸前相合,左掌掌指轻轻贴在右腕的内侧,弓步前挤,坐腿转腰向右平画弧,转腰扣脚旋臂,右手内旋停在右肩前(正南);然后重心右移,按掌、收脚、丁步,左手掌指一直附在右腕内侧(西南)
3、左单鞭:勾手、转身、出脚,身体向左转,出脚的方向正东偏北;弓步推掌
4、左琵琶式:跟步摆掌,坐腿带手,虚步合手
5、进步搬拦捶:转腰穿掌,上步穿掌,进步拦掌(左手心翻转向下,右手变拳落在腰间,拳心转向上),丁步打拳(右拳拳眼向上,左拳拳心向下停在左臂的下面,右脚收拢成后丁步)
6、如封似闭:坐腿翻掌,上步收掌(经过胸前到腹前,手心翻转向前下方),弓步推按
7、搂膝拗步:第一个:转腰撇脚,摆手收脚,收手上步(正东),弓步搂推。第二个:转腰撇脚,摆手收脚(转腰看后手,与肩同高,手心向上),收手上步(曲臂收手到肩上头侧正东),弓步搂推。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拳谱-
武w ǔ当d āng 三s ān 丰f ēng 太t ài 极j í拳qu án (108式sh ì) - 拳谱p ǔ
Wudang San Feng Taiji Quan (108 Movements) - Form Description
武当山:钟云龙
二00一年三月整理
Collated by Zhong Yuan Long at Wudang Mountain in March 2001
24式太极拳拳谱
24式太极拳拳谱
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兰葩,并已逐渐普及到国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而陈式太极拳又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自陈王庭创造太极拳,几百年来,世代沿袭,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窜蹦跳跃,松活弹抖的特色。
随着逐步吸收太极哲理来规范太极拳技,太极拳进入了成熟时期。18世纪20至60年代,为了适应不同学习对象和不同的保健需要,相继出现了陈有本在老架基础上编成的陈氏新架太极拳、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又在此基础上创编的赵堡架和忽雷架。随后,河南省陈家沟陈氏拳械的第一位外姓传人杨露禅删改陈氏老架,创编成架式宽舒、动作圆润的“绵拳”架。
曾师从杨露禅和陈青萍的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与其甥李亦畬将两年多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写出了一系列言简意赅的太极拳文论,并于1881年由李亦畬编定为《太极拳谱》。
此后,由杨露禅编传的"绵拳架",经其子杨健侯和其孙杨澄甫修润定型为后世广为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河北省武清(今属天津)人李瑞东以从王兰亭学得的“杨式”搬拦锤、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五锤为基础,编成“太极五星椎”(今被称为李式太极拳)。民国初年,李亦畬之徒郝为真在北京传授武禹襄创编的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得郝为真的传授,并在此基础上融会形意拳和八卦掌技法,创编成孙式太极拳。河北大兴人吴鉴泉将其父全佑的杨式拳架作了删难就简、突出轻柔的整理,创编成吴式太极拳。1928年,陈长兴的曾孙陈发科到北京传授陈式老架太极拳。当时,年近古稀的和兆元长孙和庆喜开门授徒,其弟子郑伯英和郑悟清迁居西安致力传拳,为“和式太极拳”在西北传播打下基础。太极拳苑出现了分支迅速、流派繁衍的景象。
[武禹襄原传五十四式太极拳]邱慧芳武式46式太极拳
[武禹襄原传五十四式太极拳]邱慧芳武式46式太极拳我在十多年前就停止了杨、吴二派太极拳的练习,专攻武式太极拳。原因是阎志高先师传的这套小架确实难练,且理法深奥,以内带外的功夫真要十年八年才见端倪。十年前在小河沿听人说霍梦魁先师还有一套发劲的快架子,是武禹襄最初在赵堡学成后所创,传李承纶先生后,启轩先师原样没动地传给了葛顺成(字显斋),葛老显又传给郎舅霍梦魁。至于霍先生传给了何人就不知道了。查唐豪的《太极拳研究》和吴文翰师叔的著作得知:葛顺成确是李二先生的弟子,而霍梦魁又是自幼师从于葛老显。拜读李启轩的《各势白话歌》,李二先生的拳架应该与李大先生有所区别,李大先生是一代宗师,得武禹襄真传后又多有创新和增益。其实,我对武式门里一直存着一个大疑问,我习杨式和吴式太极多年,在北京见过杨班侯的小架之冷脆,随丹东辉璞先师习过吴式快拳。独不见武式的快拳或炮捶架子。从传承的角度上看,武式拳在武禹襄创编之初应该有一种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架子存在。吴师叔的著作中记载:“杨班侯曾就学于武禹襄,启轩与之年龄相若,常在一起切磋拳艺。”唐豪考证曰:“班侯之技多得之禹襄,故杨氏所传有大架小架之区别者,以班侯学于禹襄者为紧凑架式之故。”班侯从学于武禹襄,李二先生是武先师的外甥,杨班侯学到的东西,李家兄弟没理由不会!在家师的著作里收入了阎志高先师的手抄本《永年县郝为真师太极拳行功歌》,显然是以李二先生的那篇《各势白话歌》为蓝本的发挥之作,但原作中的“迎面掌”和“对心掌”却没有,对一些有高难动作的拳势也做了删改。这从两篇拳谱的比较中可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与十大要领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一)起势(六)左右倒卷月厷 1.转体勾手
1.两脚开立(左式) 2.转体迈步(二十)闪通臂
2.两臂前平举 1.转体撤手 3.弓步推掌 1.提手收脚
3.屈膝按掌 2.提膝屈肘(十二)高探马 2.迈步分手
(二)左右野马分鬃 3.退步错手 1.跟步松手 3.弓步推掌
(左式) 4.虚步推掌 2.后坐翻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1.抱球收脚(右式) 3.虚步推掌 1.转身扣脚
2.转体迈步 1.转体撤手。(十三)右蹬脚 2.坐身握拳
3.弓步分手 2.提膝屈肘 1.穿掌提脚 3.踩脚搬捶
(右式) 3.退步错手 2.迈步分手 4.转体旋臂
1.后坐翘脚 4.虚步推掌 3.弓步抱手 5.上步拦掌
2.抱球跟脚(左右重复一次) 4.跟步合抱 6.弓步打拳
3.转体迈步(七)左揽雀尾 5.提膝合手(二十二)如封似闭4.弓步分手 1.转体撤手 6.蹬脚撑掌 1.穿掌翻手
(左式) 2.抱球收脚(十四)双峰贯耳 2.后坐收掌
1.后坐翘脚 3.迈步分手 1.收腿落手 3.弓步按掌
2.抱球跟脚 4.弓腿捧臂 2.迈步分手(二十三)十字手
3.转体迈步 5.转体伸臂 3.弓步贯拳 1.转体扣脚
4.弓步分手 6.转体后捋(十五)转身左蹬脚 2.弓腿分手
(三)白鹤亮翅 7.转体搭手 1.转身扣脚 3.坐腿扣脚
1.跟步抱球 8.弓步前挤 2.收脚合抱 4.收脚合抱
2.后坐转体 9.后坐收掌 3.提膝合手(二十四)收势
3. 虚步分手 10.弓步按掌
4.蹬脚撑掌 1.翻掌前撑
(四)左右搂膝拗步(八)右揽雀尾(十六)左下式独立 2.分手下落(左式)同左式,方向相反 1.收脚勾手 3.收脚还原
48式太极拳的拳谱及分解动作名称
④举拳上步,⑤弓步撇拳。
35
左右穿梭
①扣脚穿掌、弓腿抹掌,
②捋手收脚(脚尖不点地)、
③上步搭手、弓腿平云跟步、坐腿后云转腰,④上步翻掌、弓步架推掌(西北45°),
⑤扣脚穿掌、弓步抹掌,
⑥收脚捋手、上步搭手,
⑦弓腿平云跟步、坐腿后云转腰,
⑧上步翻掌、弓步架推掌(西南4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6
退步穿掌
①转身开手落脚,
②穿手转身,
③转腰摆掌,
④摆莲双拍脚。
45
弯弓射虎
①落脚(西北45°),
②弓腿摆手,③反冲拳(拳向西南45°)。
46
右搬拦捶
1扣脚穿手,
2分手握拳收脚,
③摆步搬拳,
3转腰摆手收脚,
4上步拦掌
⑥弓步打拳。
47
右棚捋挤按
①转腰撇脚分手,
②抱手收脚(脚尖不点地)、上步,
③弓步棚手、送手翻掌,
③歇步前推,④撤手翻掌,
⑤上步曲臂,⑥歇步前推。
15
拍脚伏虎(2)
A:①上步抡臂,②右直拍脚,
③盖跳步摆掌,
④上步落手,⑤弓步贯拳;
B:①坐腿扣脚穿掌,
②抡臂收脚上步,
③左直拍脚,
④盖跳步摆掌,
⑤出脚落手,
⑥弓步贯拳(直拍即不先提大腿)
太极拳谱+太极剑谱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四十八式太极拳(二)
三十二式太极拳
四十二式太极剑
武当太极剑(一)
武当太极剑(二)
五十二式木兰剑(一)
五十二式木兰剑(二)
武式太极拳的概述
武式太极拳的概述
武派太极拳,亦名武式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在上世纪60年代编写太极拳著作的时候,根据当时的习惯叫的。在此之前,曾称李架、郝架、小架、开合架和郝派太极拳。武派(式)太极拳是太极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是最早引文入武 ,形成文人化的太极拳。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式太极拳的概述。
武式太极拳的概述一:沿革
武式太极拳起始於19世纪中叶的清直隶广平府(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
武禹襄(1812-1880),广平府东街人。因科举不中,遂绝意仕途,居家研文习武,以教授子侄为业。同乡杨禄禅在外闯荡多年旋里后,以拳艺示诸同好,武禹襄深爱其艺之精,常相聚交流,一年时间,已基本掌握了杨禄禅拳艺的路数和特点。愈研兴趣愈浓,欲罢不能,於是南下温县赵堡镇,造访当地名拳师陈清平,研究月余,满意而归从此,武禹襄对拳艺更加爱不释手,并以自己的博学融入拳理的钻研之中。他的两位兄长先后辞官而归,也都十分关注习武格斗之技。他的两个外甥李经纶、承纶也随其深习此艺,这样在武禹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研习拳艺的浓厚氛围。他们在研习过程中,得到散落民间的一本王宗岳的“拳论”,该拳论以清代初期蔚为风尚的“太极”学说立论,对拳术格斗之艺进行了精微深刻的论述,提出不尚力、不尚快、阴阳相济等重要理念,从而使拳艺摆脱了“有力打无力”的所谓“先天自然之能”,为拳艺的质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篇拳论对武氏兄弟的影响很大,启发他们沿着一条充满浓郁理论色彩的习武之路不断开掘。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氛围之中,在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老三本”里,破天荒地出现了一个特定名词“太极拳”,这是“太极拳”首次现身的历史文献。
国家新编28式太极拳口令
国家新编28式太极拳口令
1.起式(吴式)要点:精神要集中,头劲要虚虚领起,使身体自然放松,两脚趾要微微抓地,呼吸要自然平和。
2.左右平挤(杨式)(孙式跟步)要点:向左平挤为跟步,向右平挤为弓步。
3.单鞭(杨式)要点:勾手时,力达勾顶弓步时,右腿微曲左掌力达掌心,与勾手形成向外的对撑力。
4.白鹤亮翅(杨式)要点:两臂旋转时自然伸展,不要过于伸直或弯曲
5.左右搂膝拗步(杨式)要点:前面四拍,先左转再右转,两手在面前画弧,向左右转动弓步推掌时,力达掌心。
6.十字拍脚(孙式)要点:拍击时,脚面与肩同宽,独立要稳。
7.进步打锤(孙式)要点:上步时两腿要保持屈膝状态,打拳与跟步要同时完成。
8.倒卷肱(杨式)要点:撤步按掌,重心后移的同时向前推按虚步举臂时,步法不变,身体微转动。
9.左右野马分鬃(吴式)要点:左右靠时,两手向左右交叉分开,两手形成挒劲,肩形成靠劲。
10.左右穿梭(吴式)要点:左右穿梭,步伐以进步、跟步为主,同时配合平云架推。
11.进步搬拦捶(杨式)要点:搬拳力达拳背,打拳力达拳面。
12.左蹬脚(杨式)要点:独立支撑腿要直,身体要直,膝关节高于腰。
13.转身右分脚(杨式)要点:分脚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分脚要与蹬脚区分。
14.双峰贯耳(杨式)要点:打拳要沿弧线向前上方打出,意在击打对方两太阳穴。
15.斜飞式(吴式)要点:斜飞式时身体向左倾斜,形成左侧靠式。
16.左仆步下式(杨式)要点:仆步时,两臂要伸展,弓步挑掌两臂自然伸展。
17.左金鸡独立(武式)要点:独立时支撑腿要站直,身体要直,提起的腿膝关节要高于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段 预备势 1、起势 2、左右揽扎衣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进步左搬拦捶 8、如封似闭 9、白鹤亮翅 10、抱虎推山 11、左右野马分鬃 12、手挥琵琶 13、对心掌 第二段 14、右单鞭 15、右云手 16、玉女穿梭 17、高探马 18、左右分脚 19、转身右蹬脚 20、按势 21、青龙出水 22、闪通背 23、左单鞭 第三段 24、左云手 25、左下势 26、左金鸡独立 27、右下势 28、右金鸡独立 29、践步打捶 30、翻身二起脚 31、左右披身伏虎 32、肘底捶 第四段 33、左右倒卷肱 34、青龙出水 35、左拍脚 36、转身十字摆莲 37、跳步指裆捶 38、左下势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转身摆莲 42、弯弓射虎 43、进步右搬拦捶 44、如封四闭 45、双撞捶 46、收势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2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