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版精品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中国制造2025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

合集下载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在未来10年中,汽车行业将经历深刻的变革,汽车制造、汽车公司以及消费者看起来都将完全不同。

技术将引领汽车行业的变化,而技术又将受到四大关键因素影响。

1、环保:消费者和监管机构都担心气候变化将对汽车制造商产生巨大压力,迫使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

交通行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为22%。

从1999年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量将增长1.75倍。

2、便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差。

汽车保有成本在持续上升,而汽车95%时间处于空闲状态。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更高效地将汽车与需要它们的人匹配起来将创造出巨大商机。

从2010年到2025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长50%。

日本民众每年因交通堵塞浪费的平均时间多达30小时。

3、安全:长期以来,减少交通事故始终是汽车行业的优先议程,但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对安全交通的需求正日益增加。

到2025年,全球10%人口将是65岁以上老年人。

交通意外造成全球每年50万人死亡,700万人受伤。

4、廉价:随着全球人均收入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保有率也将随之上升。

这些新的汽车消费者更喜欢购买小而便宜的汽车。

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3500万辆,印度为740万辆,全球超过1.2亿辆。

2025年的汽车将与今天的看起来完全不同,交通领域即将迎来的变革将驱动七大关键趋势发展,它们将在未来10年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

趋势一:汽车引擎效率更高对温室气体和污染的担忧正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改变汽车驱动方式,对燃料燃烧效率和二氧化碳排量的监管正迫使汽车制造商研发效率更高的汽车发动机。

到2025年,售出的汽车中,25%将配置电动马达,而今天这个比例仅为5%。

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需要研发效率更高的内燃机,以便满足新的标准。

开发替代汽车动力源(比如燃料电池)也将提高整体效率,但那只有当人们买得起的时候才会实现。

日本政府已经为燃料电池汽车设定目标价格,2025年这种汽车售价为1.8万美元。

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

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

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制造业是一个关键的经济领域,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本篇报告将对制造业行业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是一个多样化的行业,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当大部分,同时也为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

然而,近年来制造业面临了诸多挑战,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全球贸易形势不稳定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为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

然而,中国制造业近年来也面临了一些困难,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质量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挑战。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之一。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

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灵活性。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满足消费者对不同样式和功能的需求。

此外,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包括能源消耗、排放物的产生和资源浪费等。

因此,制造业需要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例如,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设备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同时,回收和再利用废弃物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然而,制造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制造业的竞争力下降。

许多企业转向低成本地区进行生产,以降低成本。

其次,全球贸易形势不稳定也给制造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贸易战和贸易限制措施可能导致制造业的市场减少,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也对传统制造业产生了压力。

许多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出现,使制造业需要面对竞争压力和转型的挑战。

综上所述,制造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制造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例如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中国制造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分析报告(word版)

2016年中国制造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分析报告(word版)

2016年中国制造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分析报告【2016年10月】目录第一节传统制造业的没落拖累宏观经济景气下行 ... ..................................................... . 7一、投资结构发生巨大变迁,传统行业拖累投资增速 ... .................................... .. 71.1制造业投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传统行业投资占比持续收缩 ... ...... (7)1.2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趋势性下滑,传统落后行业是主要拖累 ... .. (10)二、制造业投资具有顺周期性,同时受债务负担压制 ... . (11)2.1以民间投资为主导的特性使制造业投资具有典型的顺周期性 ... .. (12)2.2制造业顺周期性表现为投资内生于消费及其他需求项的变化 ... .. (13)2.3除需求驱动外,高债务率是压制传统制造业投资的重要力量 ... .. (15)第二节如何走出困境?落后过剩产能必须出清 ... . (17)一、过剩产能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物 ... .. (17)1.1工业化进程和人口结构决定中国本轮去产能活动与上轮不同 ... .. (17)1.2对照日韩经验,人口结构、工业化进程与过剩行业密切相关 ... .. (20)二、日韩落后产能的出清次序及路径选择参考 ... .. (22)2.1日本出清次序:先下游设备制造,再上游采掘,后中游冶炼 ... .. (23)2.2韩国出清次序:先下游设备制造,再上游采掘,后中游冶炼 ... .. (25)三、中国可能的落后产能出清次序和路径选择 ... .. (28)3.1行业产能去化框架:市场趋势和政府强制出清意愿双维度 ... (28)3.2中国落后行业去产能的路径选择,以及可能的行业出清次序 ... .. (31)第三节重塑辉煌,需要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 ... . (33)一、高端制造业的全景梳理,及产业政策发力重点 ... .. (34)1.1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全景梳理——确立十大战略新兴产业 ... .. (34)1.2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力——产业政策全力支持 ... (36)二、海外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重点行业以及经验 ... . (37)2.1金融危机后,高端制造业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制高点 ... (37)2.2重振框架下的美国高端制造业发展领域和经验 ... . (40)三、中国迈向高端制造之消费制造业、加工冶炼业 ... .. (42)3.1老龄化时代开启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行业广阔前景 ... (42)3.2新材料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超过 20% ... (43)四、中国迈向高端制造之设备制造业 ... ................................................................. . 454.1工业 4.0 革命的到来有望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 ........ . 454.2高档数控机床行业发展平稳,机器人行业未来有望加速发展 ... ...... . 504.3政策支持下,航空航天设备业未来市场规模有望大幅扩张 ... ......... .. 534.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业发展增速有望大幅提高 ... ......... .. 584.5受新型基建投资拉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业发展潜力巨大 ... ......... .. 594.6环境保护要求趋紧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 ......... .. 61图表目录图表1:制造业中设备制造业、消费制造业和加工冶炼业投资占比变化 ... .......... .. 7 图表2:制造业投资主要分类的累计增速 ... . (10)图表3:制造业子项的民间投资占比 ... . (12)图表4:需求预期(PMI)与制造业投资增速 ... (12)图表5:企业盈利增速与制造业投资增速 ... . (13)图表6:制造业投资与地产投资 ... (14)图表7:制造业投资与出口 ... (14)图表8:制造业投资与消费 ... (14)图表9:采掘业的投资增速与资产负债率表现 ... . (15)图表10:加工冶炼业的投资增速与资产负债率表现 ... (16)图表11:制造业各行业杠杆率与投资增速水平 ... .. (16)图表12:1998 年制造业各行业工业总产值(亿元) ... .. (18)图表13:2011 年制造业各行业工业总产值(亿元) ... .. (18)图表14:中国人口结构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 (20)图表15:日本人口结构和工业化率变化 ... (21)图表16: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工业化率变化 ... . (21)图表17:中国人口结构和工业化率变化 ... (22)图表18:日本去产能路径 ... .. (23)图表19:日本过剩产能去化逻辑 ... . (24)图表20:日本制造业行业概况(1985 年) ... . (24)图表21:韩国去产能路径 ... .. (25)图表22:韩国过剩产能去化逻辑 ... . (26)图表23:韩国制造业的财阀特征 ... . (27)图表24:落后行业去产能比较框架:市场趋势和政府强制出清意愿 ... (28)图表25:日本制造业行业去化路径 ... (29)图表26:韩国制造业行业去化路径 ... (30)图表27:日本和韩国社会失业率变动(%) ... .. (32)图表28:日本和韩国银行坏账率变动(%) (32)图表29:中国高端制造业全景图 ... (34)图表30:世界高端制造业分布图 ... (38)图表31:中国高端制造业分布图 ... (38)图表32:重振制造业政策实施后,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再度回升 ... . (40)图表33: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及发展增速 ... (42)图表34:生物医药行业规模变化及预测增速 ... (43)图表35:高性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变化及预测增速 ... (43)图表36:新材料行业有着广阔的上下游产业链 ... .. (43)图表37:新材料行业规模变化及预测增速 ... .. (44)图表38:工业革命发展历程 ... .. (45)图表39: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及未来 5 年和 10 年的平均复合增速 ... (46)图表4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价值链分布情况 ... .. (47)图表41: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分布城市 ... . (47)图表42: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业市场规模及未来 10 年增速 ... (48)图表43:信息通信设备业市场规模及未来 10 年增速 ... . (48)图表44: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业市场规模及未来 10 年增速 ... . (49)图表45: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业市场规模及未来 10 年增速 ... . (49)图表46: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市场规模及未来 5 年的平均复合增速 ... (50)图表47:世界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分布 ... (50)图表48: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及未来增速 ... . (51)图表49:工业机器人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 ... .. (52)图表50:工业机器人在各国的使用密度 ... (52)图表51:机器人的不同类型,以及应用情况 ... (52)图表52: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及未来 10 年增速 ... (53)图表53:航空航天设备市场规模及未来的平均复合增速 ... . (56)图表54:飞机制造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增速 ... . (57)图表55:飞机制造业的产业链结构 ... .. (57)图表56:航天装备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增速 ... . (57)图表 57: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增速 ... ........................................ (58)图表 58:全国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分布图 ... ........................................................... . 58 图表 59: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情况 ... ..................................................... (59)图表 60: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增速 ... .............................................. . 59 图表 61: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构成 ... .............................................................. .. 60 图表 62:城市轨交经济圈效应示意图 ... ........................................................................ . 60 图表 63:新能源汽车行业基本结构 ... ........................................................................... .. 61 图表 64: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增速 ... ..................................................... (62)表格目录表格1:细分制造业行业投资额占比变迁 (8)表格2:年初至今制造业分行业投资增速(累计)贡献率 ... .. (10)表格3:制造业主要投资分项的民间投资占比(2015 年) ... . (12)表格4:日本制造业中各行业去产能时间表 ... .. (25)表格5:韩国制造业中各行业去产能时间表 ... .. (27)表格6:去产能风险的行业比较(分数越高风险越低) ... (31)表格7:高端制造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应 ... . (34)表格8:高端制造业的产业规划全览 ... (35)表格9:高端制造业相关产业政策梳理 ... .. (36)表格10:高端制造业我国与世界之间的对比 ... (39)表格11:美国重振制造业政策的重点发展领域 ... .. (41)表格12:各地区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 ... . (44)表格13:各国出台的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发展规划 (46)表格14:各国机器人产业竞争力情况 ... . (51)表格15:航空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情况 ... (53)表格16:世界各国在促进本国航空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 ... . (55)表格17: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分别区域 ... . (55)表格18:截至 2014 年,世界各国颁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政策 ... (62)2010 年前后,我国的工业化率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一路下滑。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深度解析,分析其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1. 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 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水平。

3. 提高制造业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

4. 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制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提高制造业开放合作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布局和资源共享。

6. 提升制造业人才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制造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1. 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航空航天、高端船舶、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

2. 新材料产业:包括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

3.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硬件等领域。

4. 生物医药产业:包括生物技术、高端医疗设备、化学药品等领域。

5. 绿色环保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6. 高端消费品制造业:包括高端家电、高端纺织、高端食品等领域。

三、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措施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产学研合作。

2.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广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

3. 提高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4. 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5. 加大绿色制造力度: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加强环保监管。

6.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

2023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走势剖析

2023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走势剖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走势剖析2023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 700 万辆大关,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假设按这样的速度增长,2023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达 800 万辆,有望成为世界其次大汽车生产国。

作为其产业根底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面对如此巨大的配套和售后效劳市场将如何进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

一、零部件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1.总量指标快速提高汽车零部件根本满足了高速进展的汽车生产和社会修理效劳的需要;根本具备了商用车、中低档乘用车零部件的开发与生产配套力气,具备了中高档乘用车零部件引进消化力气;零部件企业联合重组、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得到较快进展;“十五”期间汽车整车企业的整车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 28.75%;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 36.82%,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23 年零部件产业总产值到达5200 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销售产值到达5000 亿元,行业利润率 6.1%,全年利润总额到达 300 亿元。

依据目前的产业水平,2023 年零部件产业总产值估量将到达 6700 亿元,销售产值将达6500 亿元。

利润率将在 6.15%左右,利润总额有望突破 350 亿元。

2.重组兼并初见成效零部件企业重组兼并初见成效,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得到较快进展,形成了一个有序利用外资,改善民营资本经营环境,提升国有企业效益的多元化资本构造下的既有竞争又能协调进展的产业格局。

格局主要由国资、民资、外资三大主体构成。

国有企业主要是过去形成的配套体系,以内部配套为主,现已开头尝试跳出原有企业集团的配套范围,拓展空间;民营企业由于过去与整车很少有直接配套关系,多为二级、三级配套商,或在零售市场、出口市场上拼搏;外资零部件企业多由实力强大的世界级零部件供给商把握,经营治理水平高,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并与跨国公司整车有原配套关系,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2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及相关主要法律法规 (3)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3)
2、行业政策 (3)
二、行业概况 (4)
1、行业市场规模 (5)
2、上下游行业情况 (7)
(1)上游原材料行业 (8)
(2)下游行业 (8)
三、行业壁垒 (12)
1、整车零部件采购体系进入壁垒 (12)
2、同步的产品开发能力壁垒 (13)
3、质量体系认证、工艺过程审核和产品认可壁垒 (14)
4、资金门槛壁垒 (14)
5、技术壁垒 (15)
四、行业风险特征 (15)
1、下游整车制造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上游零部件行业造成较大压力 .. 15
2、环保、交通等问题可能抑制汽车需求 (16)
五、行业竞争格局 (16)
一、行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及相关主要法律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目前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以及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

其中,对投资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项目实行备案方式,由企业直接报送省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备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技术标准的起草和制定、产品质量的监督、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管理等。

2、行业政策。

2015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2015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2015汽车行业市场分析2015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革之年,整体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分析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情况。

首先,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汽车销量达到了24.6万辆,同比增长了4.7%。

尽管增速较2014年有所下滑,但整体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

其中,SUV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力军,SUV销量增长了52.4%。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中产阶级不断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以及购车需求的升级。

其次,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更多的汽车品牌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在国内品牌中,领克、荣威等新生品牌迅速崛起,挑战着中国传统自主品牌的地位。

而外资品牌也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日韩车企以及特斯拉等电动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竞争。

此外,互联网企业也下注汽车行业,比如滴滴出行和小马智行等网约车平台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风潮,汽车出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三,环保和节能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增强,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环保和节能政策,促使汽车行业向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

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全年销量达到34.7万辆,同比增长了223%。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包括购车补贴、免费牌照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最后,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购车意愿下降,导致整体市场增速放缓。

同时,品牌重叠和同质化问题凸显,很多车企陷入了价格战,利润空间被压缩。

此外,汽车行业还面临着严格的环保和安全标准以及互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冲击,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SUV成为消费热点,竞争加剧,环保和节能成为重要方向。

然而,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品牌重叠和技术冲击等诸多挑战。

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预测报告前言2015年的新能源市场足够热闹,其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不仅销售业绩全线飘红,产销量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

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

毫无疑问的说,2015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井喷”年。

而面对如此高速增长的市场,以及目前国内频频出台的利好政策,各大车企也纷纷摩拳擦掌,相继发布了“激进”的战略目标。

因此,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说,2016年的新能源车市场依然会继续火爆。

没错,在绝对的销量数据面前,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但是这并不代表销量世界第一的我们在技术上同样就是世界领先的。

而且恰恰相反,根据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的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的发展仍处于一个中低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安全性、动力电池、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当初国家之所以拨巨款给予新能源汽车补贴,是希望在电池技术还没有突破、成本又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同时鼓励消费者进行购买。

所以等到2020年补贴政策取消后,笑到最后的是那些能够真正拿这些“补贴”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将新能源汽车成本降低下来,真正做到与汽油车相抗衡的企业。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车企而言,只有5年的时间,能否打破电池的技术瓶颈、成功降低成本,制造出消费者需要和喜欢的新能源车产品恐怕是当务之急。

目录第一部分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 (1)一、展会概况 (1)二、政府理念——实现“弯道超车” (2)三、参展车况 (5)四、各类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 (8)五、消费者调查 (11)六、综述 (12)第二部分政府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走势 (13)一、国家“863”计划 (13)二、国家部委“十城千辆”工程 (15)三、国内主要汽车集团发展规划 (22)四、未来科技项目 (24)第三部分动力电池行业分析 (27)一、新能源汽车电池概述 (27)二、锂电池是未来电池的发展方向 (28)三、锂电池成本构成 (29)四、综述 (36)第四部分电机(新能源汽车用)行业分析 (37)一、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37)二、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技术研究 (39)三、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度分类 (39)四、现状及发展趋势 (40)五、综述 (42)第五部分充电站分析 (44)一、充电站简介 (44)二、充电站建设情况 (45)三、存在问题 (47)第六部分聚焦新能源大客车 (48)一、纯电动客车与混合动力客车 (48)二、“十城千辆”的示范情况 (52)三、两款市场化较早的新能源客车 (54)四、综述 (56)第一部分、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一、展会概况1,展会简介2010年11月7日-14日,第25届世界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大会暨展览会(EVS25)在深圳开幕。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环境我国是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但同时也带来了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日渐恶化。

可以预见,这样的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必将遭到淘汰。

而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实施,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革命悄然兴起。

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纲领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列为未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国家政策的大力驱动以及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

1.新能源汽车综述新能源汽车是采用非传统化石能源作为燃料驱动汽车前进,或者是采用传统的化石燃料,但是采用非常规的动力布局形式来驱动汽车前进。

新能源汽车具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特点。

新能源汽车分类多样,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可分为乘用车、商用车两种。

乘用车多用以方便出行,主要用于载运乘客、随身行李等;商用车指为商业活动设计的车辆,主要用于大规模运载人员、货物及牵引挂车。

按照驱动种类不同,新能源汽车可分为纯电动、混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燃料电池等,其中燃料电池又包括氢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等。

(图1 新能源汽车分类)2.政策环境我国也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综合各个政策内容,主要目标是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和应用规模。

提高产业化水平主要是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配套环境,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

提升应用规模主要是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尤其是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体系,从鼓励购买过渡到便利使用,建立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生产企业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例;逐步提高机关单位及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扩大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等。

国家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后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分析及前景展望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分析及前景展望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分析及前景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汽车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本文将对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中国汽车行业产能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在当时的国内市场中,外国品牌的汽车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本土品牌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内市场潜力的不断释放,中国汽车产能开始逐步增加。

1999年以后,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产能的提升。

此时,国内外汽车制造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扩大了产能规模。

特别是中国一汽、上海汽车集团、广州汽车集团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崛起,为中国汽车产能的提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中国汽车行业产能的现状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汽车产能已经超过了3000万辆,产量居全球首位。

中国的汽车产能不仅覆盖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向全球输出了大量的汽车产品。

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布局也在不断优化。

一方面,东部地区集中了一大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核心区域,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也逐渐崛起,成为汽车产能的新兴区域。

这种新的布局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产能水平。

然而,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逐渐凸显。

由于过去几年来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速放缓,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一些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境。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现有产能,调整结构,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汽车行业产能的前景展望尽管中国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整体上看,中国汽车行业依然充满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国内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仍然很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空间依然广阔。

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开拓,将进一步提升汽车的需求,为产能提供更多空间。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一、优势1.产能与规模优势:中国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具备巨大的产能优势和规模效应。

这为出口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2.优质技术与标准:中国汽车行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能够与国际品牌竞争,并获得了国际认可。

3.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优势:中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

这使得中国汽车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并且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出口价格。

4.政府支持:中国政府一直在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等手段,促进了汽车出口的增长。

政府还加大了对环保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使中国汽车出口更具竞争力。

二、劣势1.品牌认知度不高:尽管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有所提升,但品牌认知度和声誉还相对较低。

很多国际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缺乏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出口的发展。

2.技术差距和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汽车巨头相比,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和创新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进步,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3.市场多样性不足: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等。

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度较低。

这导致中国汽车出口受制于市场多样性不足的劣势。

三、机会1.全球汽车市场增长:全球汽车市场仍然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中国汽车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扩大汽车出口,开拓更多的市场份额。

2.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加: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增加。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企业可以受益于这一机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力度。

3.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这为中国汽车企业提供了更多出口机会和合作空间,有助于拓宽出口渠道。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6月目录一、“中国制造2025”起跑,新能源产业抢占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 (4)1、产业现状:能源消费革命兴起,新能源汽车提上战略日程 (4)2、政策激励:政策利好频发,电动汽车驶入高速跑道 (4)(1)美、欧、日纷纷出台补贴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

(4)(2)中国环保压力大,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需求大 (5)(3)国家及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利好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 (6)二、新能源汽车换挡加速,新型动力助飞驰 (8)1、电动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应用范围加速拓展 (8)(1)中国超美成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普及程度低,市场空间仍然广阔 (8)(2)各车企更新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品种及车型,降低成本抢占市场 (10)2、配套设施:缺口巨大,跨越瓶颈谋发展 (12)(1)充电市场:存量基数小,增量空间大 (12)(2)充电桩:欲跨越推广瓶颈,期待飞跃式增长 (13)三、智能化携手网络化,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 (14)1、产业链点睛:原材料、动力系统、充电桩三朵金花 (14)2、商业模式探秘:“互联网+”开启新能源汽车发展新纪元 (16)四、风口下,把握投资机遇三条主线 (17)1、投资逻辑:“智造强国”风起,新能源汽车站上风口 (17)2、掘金机遇:整车、电控系统、充电桩三点突破 (19)(1)新能源汽车整车 (19)①宇通客车:全球新能源客车龙头 (19)②比亚迪:精密市场布局,领跑新能源汽车 (20)(2)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 (21)①万向钱潮:从核心领域出发,探足电动汽车市场 (21)(3)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充电桩 (22)①奥特迅:打造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22)“中国制造2025”起跑,新能源汽车抢占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

产业现状:1)国际:新能源革命大背景下,美国石油进口量锐减。

2)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依然攀升,亟待新能源革命改善能源结构。

2023年汽车销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汽车销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汽车销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根据最新的汽车销售数据,汽车销售行业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呈现出较为繁荣的态势。

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汽车销售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此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购车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汽车销售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也具有很大的魅力。

一、市场概况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销售行业也在逐步壮大。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自2013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已经连续多年超过2000万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随着汽车销售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多元化的销售策略,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互联网科技的应用也促使汽车销售模式向线上渠道的转移加速。

电商和汽车厂商合作成为趋势,线上渠道购车需求也逐渐增加。

二、消费者需求分析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对汽车购买的新预期,使得汽车销售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随着交通工具的逐渐普及,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汽车制造商需要注重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确保车辆行驶时安全可靠。

2. 环保与节能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低碳环保的汽车也成为了消费者购买车辆的考虑因素之一。

因此,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新款节能环保车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智能性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智能化和舒适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智能互联的汽车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比如行车记录仪、导航仪等辅助功能。

三、最新发展1. 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打开,电气化车型逐渐走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成为汽车销售行业的一大亮点。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62.3%。

随着政府的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大。

2. 汽车销售发生转移和创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传统汽车销售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现有的销售渠道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024年汽车行业市场分析及展望报告

2024年汽车行业市场分析及展望报告

2024年汽车行业市场分析及展望2024年,汽车行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2024年汽车行业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正面临着增长放缓的态势。

尽管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增长速度较去年有所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疲软的经济增长和政府对汽车购买的限制措施所致。

另外,二手车市场的兴起也对新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不过,尽管市场增长放缓,汽车行业仍然有许多机遇。

首先,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者购买汽车的需求仍然强劲。

从全球市场来看,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全球汽车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增长速度放缓。

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经饱和,而新兴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在减缓。

然而,全球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许多汽车制造商正在积极研发智能汽车技术,以满足消费者对更加安全和智能的汽车的需求。

此外,全球汽车行业还面临着许多其他的挑战,如环保要求的提高、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以及新兴市场的竞争等。

这些挑战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变革和创新。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将继续朝着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下降,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

同时,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汽车行业的转型。

未来的汽车将具备更加智能化的功能,如自动驾驶、互联网功能等。

此外,供应链管理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

通过优化供应链,汽车制造商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汽车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总结起来,2024年汽车行业市场面临着增长放缓的挑战,但同时也有许多新的机遇。

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汽车行业有望实现创新和转型。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汽车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并寻求创新的发展策略。

汽车行业竞品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竞品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竞品分析报告2021.4.25目录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 ....................................... 2 2.竞争产品功能框架 ........................................................................... ........................................... 2 2.1.1 好车宝 ........................................................................... .......................................................... 2 2.1.2 福吉星 ........................................................................... .......................................................... 3 2.2核心功能对比 ........................................................................... ................................................... 3 2.3产品功能对比小结 ........................................................................... ........................................... 4 3.产品界面对比 ........................................................................... ................................................... 4 3.1首页对比 ........................................................................... .......................................................... 4 3.2代驾页面对比 ........................................................................... ................................................... 5 3.3优惠活动对比 ........................................................................... ................................................... 5 3.4定位/路况 ........................................................................... ......................................................... 6 3.5年检代办/道路救援 ........................................................................... .......................................... 7 4.竞品分析――特色功能 ........................................................................... .................................... 7 4.1实时路况查询 ........................................................................... ................................................... 7 4.2租赁服务 ........................................................................... .......................................................... 8 4.3爱车体检 ........................................................................... .......................................................... 8 5.市场分析 ........................................................................... .......................................................... 8 5.1现有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机会 ........................................................................... ............................ 9 5.2市场分析结论 ........................................................................... ................................................... 9 6.产品轮廓 ........................................................................... .......................................................... 9 6.1产品定位 ........................................................................... . (9)6.2市场问券调查 ........................................................................... ................................................... 9 6.3产品核心目标 ........................................................................... ................................................. 10 6.4产品结构 ........................................................................... ........................................................ 10 6.5 机构利益关系 ........................................................................... ................................................ 11 6.6 商户利益关系 ........................................................................... ................................................ 11 6.7 用户利益关系 ........................................................................... ................................................ 11 7.运营及推广策略 ........................................................................... ............................................. 11 7.1运营模式: ......................................................................... ....................................................... 11 7.2推广策略 ........................................................................... .. (12)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

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

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一、简介制造业是指通过人力、设备和资本将原材料或零部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组装和装配等程序转化为成品的产业。

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制造业这一行业进行专业分析,并全面了解其现状、趋势、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

二、方法论本报告采用市场研究、访谈、调查等方法进行信息收集。

分析时间范围为过去五年,并无其他限制。

三、行业概况制造业规模庞大且多样化,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纺织品制造等。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制造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该行业的规模持续扩大,增长率稳定。

主要趋势包括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和绿色环保。

关键参与者及市场份额方面,大型制造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较大。

相关历史和背景因素对该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经济政策、技术进步和人口结构变化等。

四、市场分析根据地理位置和产品类型对市场进行细分,例如中国制造业市场、汽车制造市场和电子设备制造市场等。

分析每个细分市场的规模、增长潜力和主要参与者。

评估供需因素等市场动态。

五、竞争格局提供主要竞争对手的详细分析,包括市场份额、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这些竞争对手可涵盖不同细分市场的制造企业。

六、监管环境讨论监管变化可能对制造业市场产生的影响,例如环保法规、产品标准和贸易政策等。

七、技术趋势探讨影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如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

分析这些技术如何塑造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八、SWOT分析对制造业进行全面的SWOT分析,突出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内外部因素。

包括行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

九、对行业未来的见解讨论潜在的挑战和机遇,重点考虑新兴趋势及其对制造业的影响。

评估未来行业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十、结论总结本报告的主要发现,并根据评估提供高级建议,以指导制造业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获取竞争优势。

以上是针对制造业行业的专业分析报告。

根据题目的要求,内容准确满足描述的需求,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流畅,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二、专家解读“中国制造2025”三、他山之石:欧盟、美、德的制造业发展规划1、欧盟:“欧盟2020 战略”2、美国:“再工业化”战略3、德国“工业4.0”战略四、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几个猜想1、“中国资本”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考核主体2、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3、目前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对合资企业依赖程度较高4、自主品牌整车销售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5、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6、鼓励研发和并购重组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心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未来10 年发展的顶层规划,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第一步。

“中国制造2025”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格局下提出的,旨在通过科技进步等手段,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优化结构、绿色发展,优化资源配臵,提高效率,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推动我国的制造业转型,产业结构优化。

金融危机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意识到去工业化、虚拟经济脱离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危害,纷纷出台了制造业发展规划。

我们对欧盟、美国、德国的制造业发展规划进行了梳理,欧盟在“欧盟2020”战略中明确提出将“欧盟GDP 的3%用于研发”;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强调研发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并将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出口作为战略的关键环节;德国“工业 4.0”战略强调将信息技术与产业相结合,为新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模式的发展创造机会。

我们认为,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主要由于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制造业能够解决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的制造业产品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并逐步打开国际市场,进入国际配套体系。

“中国资本”是前提,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实际上,工信部在14 年提出,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未来10 年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并重点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

“中国制造2025”仅仅是我国制造业“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三步走”战略包括:1、到2025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率先实现又大又强;2、到2035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强国;3、到2050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国。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的制造业产品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并逐步打开国际市场,进入国际配套体系。

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加强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中国制造2025”的框架下,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应当是关注的重心。

二、专家解读“中国制造2025”13年1月,中国工程院启动并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原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院士担任项目组长,对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作了系统研究,研究对象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等大国。

2014年,工信部会同发改委、科技部等20多个部委以及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马凯(国务院副总理):比较“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有共同点,也有不少区别。

共同点是,两个战略都是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着眼于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支持的智能化生产。

不同点是,一、两国的制造业基础不一样,德国是制造业强国,中国是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占世界制造的20%,但有点“虚胖”,不强。

二、发展阶段不一样,德国已完成工业 3.0,而中国工业化发展历史不长,大部分还没有自动化和数字化,尚处在工业2.0阶段,部分达到3.0水平。

所以,中国发展工业,要2.0、3.0和4.0齐头并进。

屈贤明(“中国制造2025”课题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制造2025”的意思是,在制造业领域,到2025年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国,还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当然,这个强国不是第一。

这份规划有望在15年中旬出台,最终将由国务院发布,是大的战略规划。

目前,我们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资源效率利用比较低,能耗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四是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能力比较差。

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制定行动的纲领、行动的计划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正在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包括一个纲要和一个专项的行动规划,涉及整个制造业。

我们会有一批企业,在国际分工当中能够处于一个关键的环节,既能够出口产品,又能够输出技术、输出资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些跨国的企业。

它不仅仅能出口产品,还可以到国外兼并;不仅仅是进口技术、引进技术,还能够出口技术,有自己独特的技术。

这一步还需要5到10年形成这么一批企业。

能够跟世界上同类的企业,跟它同台竞争。

夏德仁(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主席):我国原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逐步失去优势,不仅中低端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中高端制造企业也有向发达国家投资的迹象,处理不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因此,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谓正当其时,可保持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防止制造业空心化。

干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舞人心,但不要一公布发展重点领域时又出现蜂拥而上的局面,政府应解决好政策环境和实施强国战略的具体方式,加强引导。

应借鉴马云的云平台形态,建立行业垂直云平台,使制造业由单一企业向平台经济体过渡,实现制造向服务的转型,建立商业生态系统并实现技术研究产业化,高效组织科研资源,有效降低成本,解决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真正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打开一条新路。

万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对发展我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建议工厂要提高工艺水准,加强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各方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由设计院进行总体设计,工厂负责设备设计和工程;构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

原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主任):“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在应对西方国家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对中国来讲,目前正面临着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的严峻压力,而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新振兴本国制造业。

全球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竞争规则将发生重大转变。

为应对这种挑战,国家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重塑制造业新型竞争优势。

三、他山之石:欧盟、美、德的制造业发展规划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即发达国家逐渐‚去工业化‛。

虚拟经济脱离了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了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说明虚拟经济应服务于实体经济,仅仅依靠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会积累巨大风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政府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导致赤字的不断累积。

危机爆发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制造业回归作为调整经济模式、重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方针;欧盟提出“欧盟2020战略”,为欧盟推进结构性改革,重新迈上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和创造就业明确了目标;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

1、欧盟:“欧盟2020 战略”《欧盟2020年战略:为实现智能化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战略》于2010年3月初步发布,6月获得批准,成为继‚里斯本战略‛之后欧盟的又一个十年发展战略。

“欧盟2020战略”提出了三大核心目标、五大量化指标和七大创议,其核心目标涵盖了欧洲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创新、绿色能效、可持续性等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具体来看,《欧盟2020战略》的三个核心目标包括:1、智能化的经济增长:建立基于知识和创新基础上的经济增长;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促进资源效率更高、更加环保、更加有竞争力的经济;3、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建立一个高就业率的经济,传递社会和地区的凝聚力。

五大量化指标包括:1、20-64岁的人口就业率达到75%以上;2、欧盟GDP的3%用于研发;3、达到“0-20-20”气候/能源目标,即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降低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减少20%(如果条件允许,达到30%的缩减排放指标);4、要让90%的儿童接受足够长时间的教育,让超过40%的孩子接受大学教育;5、将贫困人口控制在2000万以下。

七大创议包括:1、“创新的欧盟”:改善框架条件,让资本进入到科研和创新领域,以保证创新的思想能够真正变成能创造产出和工作的产品和服务;2、“年轻人在进步”:改进教育体系,为年轻人找工作创造便利;3、“欧洲的数字化议事日程”:加速推出高速互联网,建立统一的数字市场;4、“资源高效的欧洲”:使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支持向低碳经济转变,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实现运输部门的现代化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5、‚全球化时代的产业政策‛: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商业环境,支持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强有力且可持续的工业基础发展;6、‚新技能和就业的计划‛:通过不断提高民众的技能水平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现代化并授权于民,从而提高劳动力参与度和更好的匹配劳动力供需(包括通过劳动力的流动);7、‚欧洲扶贫平台‛:确保社会和地区的和谐,使经济增长和就业可以被广泛共享,使遭受贫困和社会排斥的民众能够有尊严的生活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