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塌方抢险施工方案和几点体会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塌方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
隧道塌方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方案,处理方案的目的是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下面将就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进行介绍。
1、排水处理:如果隧洞塌方是由于山体地质条件差、地下水涌入等原因造成的,就要先做好排水工作。
隧洞在严重排水难度地段要先采取各种排水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要对洞内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各类排水设备及管道是否有水损,及时修复。
2、支护加固:隧洞加固是降低隧道塌方风险的重要措施。
主要是通过加固隧洞结构的强度,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加固方式可以包括预应力、矩形管廊加固、支架法等方案。
加固隧洞下部要优先考虑应加强的位置与方式,对已有的加固方式要剖析,查清其缺点,然后通过优化的方式弥补,确保施工效果的可靠性。
3、清理处理:隧洞下降导致施工材料混杂的情况要及时清理,防止垃圾和残渣堵塞洞道,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洞内淤泥、松散石块等物质要及时地进行清理,对于深度较深的地方要采取人工或机械施工,确保杂物清理干净,通畅洞内的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
4、重新设计:塌方事件一般不只是对工程和设备的部分损坏,也会对整体的工程造成一种不定性。
基于这一点,在改善设计方案的同时,要采取如改变隧道倾斜度、建设二次支撑等方案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地改进施工方案,提高其安全性、稳妥性、便捷性和经济性。
5、提高安全关注度:一个好的安全管理是消除隧洞塌方的关键。
做好隧道塌方事故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压实安全责任,确保隧道作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生产作业前要进行在岗教育和安全技能手续的审批,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锻炼出人们关注安全的习惯。
综上所述,隧洞塌方综合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必须要满足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要求,综合采用各种措施,通过融合的方式,将各个措施的优点发扬光大。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二、隧道坍塌原因分析 (4)2.1 自然因素 (4)2.2 人为因素 (5)三、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6)3.1 加强地质勘探 (7)3.2 优化设计方案 (8)3.3 提高施工质量 (9)3.4 完善应急预案 (11)四、隧道坍塌应急处理流程 (12)4.1 应急响应 (13)4.2 现场处置 (13)4.3 救援与疏散 (14)4.4 事故调查与处理 (16)五、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17)5.1 堵塞物清除 (18)5.2 衬砌加固 (20)5.3 支护结构修复 (21)5.4 隧道排水 (22)六、案例分析 (23)七、总结与展望 (24)7.1 实践经验总结 (25)7.2 未来发展趋势 (26)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隧道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地质和环境问题,其中隧道坍塌事故尤为严重。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实用的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处理方案旨在针对隧道坍塌事故,明确应急处理原则和目标,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南。
该方案还将对隧道坍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类似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本处理方案中,我们将充分考虑隧道坍塌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确保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将在方案中强调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提高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的整体能力。
本处理方案将为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1 编制目的本处理方案的编制目的在于明确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原则、步骤和措施,以确保在发生隧道坍塌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通过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为现场指挥人员提供指导,确保各项救援措施的有效实施,也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分析和经验总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隧道塌方事故处理总结汇报
隧道塌方事故处理总结汇报隧道塌方事故处理总结汇报一、事故概述本次事故发生在XX隧道,XX年XX月XX日,由于某种原因,隧道发生了塌方事故,导致交通中断,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
当时,隧道内正有多辆车辆行驶,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隧道的墙壁和顶部遭到了严重破坏。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不合理:根据初步调查,隧道施工时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未考虑到地质条件变化导致的稳定性问题。
2. 施工过程中的疏忽:施工方在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导致了隧道结构材料的不牢固。
3. 天气因素:由于近期频繁降雨,导致隧道内的土壤湿润,使得地质条件进一步恶化。
三、事故处置情况1. 紧急救援: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紧急救援工作,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和人员的顺利疏散。
2. 过火处理:对事故现场进行消防喷水降温,避免进一步发生火灾事故。
3. 整体评估:请专业团队对事故现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隧道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
4. 交通疏导:采取合理的交通疏导方案,确保交通安全畅通,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事故处理体会1. 加强隧道施工前期的勘察工作,充分了解地质条件,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2. 加强对施工方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隧道结构的牢固性。
3. 注重天气因素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定期对隧道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确保隧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事故处理建议1. 完善隧道事故应急预案,提前规划好相关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压力。
2. 加强对隧道施工方的监管力度,进行常规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存在问题的隧道工程及时进行整改。
3. 提高隧道施工方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规范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施工技能。
4. 建立健全的隧道巡查制度,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隧道塌方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和交通瘫痪。
处理隧道塌方应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以下步骤:
1. 确保人员安全:首要任务是确保隧道内的人员安全。
如果有人被困在塌方中,应立即通知救援队伍进行搜救,并保证他们的安全。
同时,所有其他人员应尽快疏散到安全区域。
2. 通知相关部门: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如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告知他们发生了隧道塌方事故。
这样他们可以尽快采取行动,组织救援和交通疏导。
3. 研究塌方原因:对隧道塌方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导致塌方的具体原因。
这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认定和责任追究。
4. 开展紧急维修:对塌方部位进行紧急维修,尽快恢复隧道的通行功能。
维修工作需要专业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进行,应确保他们的安全工作环境。
5. 恢复交通:在确保隧道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交通。
这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包括交警、交通管理部门和施工队伍,保证塌方区域的及时疏导和修复。
6. 加强安全管理:事后应对隧道塌方事故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评估,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加强对隧道的日常巡检和维护,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总之,隧道塌方处理方案需要快速反应、高效协作和精确判断。
相关部门和人员需要紧密合作,确保人员的安全,并尽快恢复交通秩序。
此外,隧道管理者应加强隧道的安全管理,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塌方隧道支护施工方案
塌方隧道支护施工方案隧道支护施工方案当前,隧道工程在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我公司制定了以下的隧道支护施工方案。
一、方案概述该方案主要针对隧道工程中的塌方问题,采用传统的支护方法,包括预支护和中期支护两个阶段。
二、预支护1. 预支护的作用是在隧道施工开始前,对整个施工区域进行支护,以确保施工区域的稳定性。
2. 预支护采用了钢架支护和喷射混凝土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3. 钢架支护主要使用了槽钢和角钢,通过焊接和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框架。
喷射混凝土则在钢架支护的基础上进行,增加了支护的强度和稳定性。
4. 预支护中还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问题,确保施工区域的稳定性。
三、中期支护1. 中期支护是在隧道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临时支护措施。
2. 中期支护主要采用了锚杆支护和喷砼枪喷支护两种方式。
3. 锚杆支护是通过将钢筋混凝土锚杆固定在隧道壁上,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
喷砼枪喷支护则是通过使用喷砼枪对隧道壁进行喷射,填充和加固隧道壁。
四、安全措施1.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安全规范进行作业,并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2. 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人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并佩戴好相关的安全装备。
3. 施工现场将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配备专业的安全巡逻人员,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五、施工进度安排1. 根据工程规模和工期,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安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
2.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性。
六、质量控制1. 我们将建立专门的质量控制队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2. 对所有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进行定期的质量抽检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以上就是我公司制定的塌方隧道支护施工方案,通过采取预支护和中期支护等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采取临时加固措施,防止塌方扩大
在隧道塌方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临时 加固措施,如支撑、加固等,以防止 塌方进一步扩大。
临时加固措施应由专业人员操作,确 保加固效果和人员安全。
对塌方区域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
在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后,应对塌方区 域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了解塌方的 范围、程度和原因。
VS
勘察和分析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仪 器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并进行实施
根据勘察和分析结果,制定科 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包括清理 塌方、加固隧道结构、加强监
测等措施。
处理方案应由专业人员制定 ,并经过专家评审和批准后
方可实施。
在实施处理方案过程中,应加 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方案
的有效实施和人员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 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01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因素
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隧道施工中 的关键因素。如果围岩存在软弱 、破碎、节理发育等不良地质条 件,容易导致隧道塌方。
地应力大
强化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采用地质钻探、物探等方法对隧道前方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地质不良体,为施工提供预 警。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全断面开挖、台阶开挖等,以确保施工安全。
合理设计支护结构
根据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地质条件,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以确保隧道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关于隧道塌方处理方法的浅析
关于隧道塌方处理方法的浅析---宁忠勇本文以临吉高速十标半沟隧道左洞ZK202+333处大塌方为例,介绍隧道塌方结合小导管注浆对塌方体进行预加固并顺利通过塌方空腔的施工方法。
半沟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中隧道。
隧道左线全长549.5米,右线全长561米。
左洞5月17日凌晨在上导支护到ZK202+333时掌子面发生拱顶坍塌,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一个坍塌高度达10m、最大宽度达10.75的坍腔。
1、塌方原因分析根据建管处要求我项目部对该段地表做了详细的物探,得出结论为开挖面围岩与原设计差别较大,掌子面为中风化砂岩、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
ZK202+320—ZK202+335,ZK202+345—ZK202+355段存在采空区,且根据现场了解情况隧道采空区埋深据拱顶不足1.5米,采空区地平线与隧道纵向呈斜井状,进尺后可能会有相交,施工中围岩受爆破扰动造成塌方。
隧道开挖至此处时,监控量测单位没有正确、有效预报地质情况并采取措施,导致了本次突发性塌方事故的发生。
塌方虽然没有造成人员等伤亡,但对施工进度影响很大。
2 塌方处理方案塌方处理方案应由施工方组织,业主、设计、监理、检测、专家组等各方参加,达成—致处理意见,并由业主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评审。
塌方处理方案主要遵循以下顺序:首先对塌方后方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防止塌方不断扩大,影响后方安全,其次根据塌方特点制定处理措施和方法,第三制定塌方前方的施工方案。
塌方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变形特征,不断改进处理方法和措施。
2.1 塌方后方加固处理由于隧道坍塌段岩层破碎、裂隙发育,透水现象比较明显,为预防后方开挖段渗漏水增大、结构开裂、变形等危险,对其进行径向注浆加固补强,以达到稳固后方的目的。
主要措施为:增加钢拱架、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加固,适应于变形明显的情况;也可以采取径向注浆加固,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5m,注浆孔垂直于开挖轮廓线按梅花形布置,开孔环向间距1、0m,纵向间距1.5m,注浆材料采用普通水泥双液浆。
隧道坍塌施工现场处置方案
隧道坍塌施工现场处置方案近年来,地下隧道建设越来越普遍,但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坍塌事件频繁发生,长期以来成为隧道建设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隧道坍塌一旦发生,会造成极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并且难度极大,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现场处置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 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一旦隧道坍塌事故发生,首先要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1. 现场封锁现场封锁是现场处置的第一步,保持人员、车辆、设备与现场分离。
同时,封锁也能保障现场的安全,防止其他危险状态的出现。
1.2. 抢险救援隧道坍塌事故常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所以迅速开展抢险是非常必要的。
应急救援人员需要将遇难者和伤者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对现场进行全面综合的搜索排查。
1.3. 设立指挥部和分工协作指挥部可负责统筹指挥救援、疏导交通、安排车辆、人员和物资调配。
同时,分工协作能够保障救援工作更为顺畅和高效。
2. 处置方案确定隧道坍塌施工现场处置方案是在考虑了各种风险、安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综合协调后确定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详细分析现场情况在确定施工现场处置方案前,需要详细了解现场的原有地形、地震情况、地质结构、岩层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并根据用途划分出隧道的安全等级。
同时针对不同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适宜的处置方式和方案。
2.2. 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隧道坍塌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人工清理法:通过使用人工脱离法或人工揭露法进行紧急处理。
这种方法一般在事故范围较小且不需要使用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采用。
2.机械清理法:运用机械设备,如推土机、挖掘机、起重机等进行地面清理或人工回填工作。
3.防护墙法:设置隔离网和防护墙,阻止坍塌物进一步滚落。
4.支护加固法:对坍塌隧道采取支护加固,加强隧道结构的抗震能力,保障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3. 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隧道施工中可能引发隧道坍塌的情况,需要提前做好防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其发生。
如:进行充分的勘探和试掘工作,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等。
浅谈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浅谈隧道塌方处理方案摘要:在围岩不好的情况下隧道塌方是经常遇到的工程事故,正确适时的处理时关键。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隧道塌方处理方案\与时机,并重点论述隧道塌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塌方径向注浆塌方处理方案1 工程概况天池坪隧道洞身通过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洪积、坡积粗角(圆)砾土、碎石土、三叠系砂岩、板岩、灰岩及三者互层为主。
该隧道所过地段未发育有断层。
隧道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灰岩岩溶水等。
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为14799m3/d,最大总涌水量为44397m3/d。
地下水无侵蚀性。
地层岩性主要为三叠系下统板岩、石灰岩互层,以板岩为主。
构造节理、裂隙发育,为Ⅲ级~Ⅳ级围岩。
邓桥沟斜井进入正洞后向重庆方向施工1760m,向兰州方向施工1379m,邓桥沟斜井(与正洞相交里程DK290+703,平面交角为74°)为天池坪隧道正洞由内向外开挖的临时辅助施工坑道之一。
邓桥沟斜井进入正洞的开工日期为:2010年7月12日,竣工日期为:2010年7月22日。
邓桥沟斜井调入正洞施工,是天池坪隧道三个斜井调入正洞中施工进度最快的,为天池坪隧道下一步的主动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塌方概况2012年9月5日当邓桥斜井兰州方向掌子面施工至DK289+504处掌子面左边发生垮塌,当天塌方量就达到15.6m3,现场采用两台阶法施工,下导拱架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开裂,部份已侵入二衬界限,存在严重的安全及质量隐患。
3 方案措施左侧围岩相对松散,自稳能力差造成拱顶左侧垮塌。
提出几种处理方案方案一:进行径向注浆工法。
方案二:封堵掌子面,对空腔部分回填混凝土。
方案三:对垮塌部位进行初支加固。
4 方案选取及处理意见4.1 方案选取针对以上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出以下处理,对空腔及围岩不稳部位进行初喷加固,初喷采取原配合比的基础上钢钎维等,进一步加固围岩稳定性,与此同时带班人员在掌子面观察围岩变化情况防止意外安全事故,立钢架力争把掌子面早日封堵上,因为现场采取二步开挖所以围岩裸露在空气内加长造成拱顶左侧围岩失稳再次塌方,塌腔再次扩大,砸坏量榀拱架,在经过48个小时处理过程中由于围岩稳定性非常差不得不采取改变开挖方法使掌子面尽快封堵住防止塌方面积扩大。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处理措施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处理措施摘要:在不良地质地段修筑隧道, 经常出现洞顶、侧壁的滑移坍落现象, 严重的甚至发生冒顶情况, 这些统称为塌方。
塌方不但使围岩条件更加恶化, 而且直接威胁施工安全, 延误工期, 费工费料, 还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
因此施工中应预防塌方和正确处理塌方。
关键词:隧道施工;塌方;处理措施一、隧道施工中塌方出现的原因隧道施工中发生的塌方原因是复杂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1、不良地质条件隧道施工时穿过断层或者地层覆盖比较薄弱的地段,比如穿过水源比较丰富的土层如水塘、冲沟、水库等,穿过风化比较严重的岩层,或者在隧道施工中遇到溶洞、裂隙、软硬差异比较大的岩层分界处,这些都是会引起隧道塌方的比较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隧道穿过破碎带及其断层带,一旦施工开挖,其潜在的应力被释放,围岩失稳、承压快而塌方;地壳薄层岩体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形成小褶曲,隧道从这里施工通过,错动发育地段,塌方经常发生。
这里需要重点指出:造成塌方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水的作用。
地下水一般通过溶解、浸泡、软化等作用促使岩体的稳定性变差或者使岩体塌落,加强了塌方的发生。
岩层之间强度通常是不规则的,正因为地下水的作用,使得软弱面的强度变得越来越低,直到一定的极限就发生了滑塌。
2、隧道设计考虑不周全在勘测设计阶段如果对隧道要经过的地段的地质情况掌握的不全,就不能正确地分析该地段是否存在着不良地质现象或者比较特殊的地质现象。
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由施工前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如果没有正确分析,就有可能把隧道在地质条件不好的位置进行施工,导致塌方发生。
隧道设计还要考虑地质条件可能会发生的变化的可能,并根据变化对支护参数及时地进行调整,不然,就有可能在施工时发生塌方事故。
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工序间距安排不当;施工支护不及时,支撑架立不合要求,或抽换不当(先拆后支);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方;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决策失误,措施不力;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震动引起坍塌;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坍塌。
隧道洞口塌方处置方案
隧道洞口塌方处置方案隧道洞口塌方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探讨隧道洞口塌方的处置方案。
一、现场应急处理一旦发现隧道洞口出现塌方现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现场进行调查,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1.第一时间组织抢险队伍,对现场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塌方范围。
2.尽快撤离施工人员,并封锁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进行安全警示。
3.采取人工或机械清除垮塌物,确保道路通畅。
4.对垮塌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对策,防止在同一处发生类似的塌方事故。
二、安全监测工作隧道洞口塌方后,必须进行安全监测工作,在不停工的情况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安全监测工作包括:1.对垮塌现场进行现场监测,确保监测指标正常。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监管措施,防止发生类似塌方事故。
3.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塌方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三、治理方案制定为防止类似的塌方事故再次发生,必须对隧道洞口进行治理。
治理方案制定包括:1.对隧道洞口进行状况评估,确保洞口的稳定。
2.进行加固工作,针对隧道洞口塌方的原因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提高隧道洞口的承载力。
3.对垮塌物进行有效处理,使其不会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
4.对洞口进行黑色喷涂,防止毁容。
四、结语本文介绍了针对隧道洞口塌方的应急处理、安全监测和治理方案制定等具体措施,可以帮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人员和意外局势应对。
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灵活调整和更多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的提高。
隧道塌方处置之我见
隧道塌方处置之我见1.引言麒麟隧道为麻竹高速公路一座分离式中隧道,左幅全长810m,最大埋深约200m;右幅全长821m,最大埋深约194m。
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Km/h。
隧址区揭露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中上统页岩,由上而下分别为种植土、碎石土、页岩,岩体风化裂隙较发育。
地下水较发育,主要基岩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节理裂隙出露点下渗等方式补给。
本文对麒麟隧道ZK89+475处发生塌方的处置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及方法进行整理总结,供同行参考。
2.塌方经过2.1 塌方前异常情况麒麟隧道由出口端向进口端单向掘进。
截至塌方前,麒麟隧道左洞掌子面桩号为ZK89+401,累计进尺699米;仰拱桩号为ZK89+482,距掌子面81米;二衬桩号为ZK89+514,距掌子面113米。
2014年7月31日18:00,麒麟隧道出口左洞ZK89+475~ZK89+465段仰拱爆破施工后,ZK89+475~ZK89+462段(13米)已完成的初支發生变形开裂,裂缝宽度不断增大伴随有初支喷射混凝土剥落掉块现象,偶可听见初支“嘣嘣”轻响。
2.2 塌方过程8月1日凌晨3:30,ZK89+468~ZK89+462段6米初支拱顶发生第一次坍塌,6榀拱架扭曲变形,塌腔高度约10米,纵向长度约6米,塌方体约500m3,塌腔顶部处于不断掉块的不稳定状态。
(ZK89+462距掌子面ZK89+401为61米)。
8月1日上午11:00,ZK89+475~ZK89+468段7米初支拱顶发生坍塌,塌腔纵向长度累计13米,塌方体增加至800m3,塌腔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伴有点滴状出水。
8月2日上午10:00,ZK89+462~ZK89+459段3米初支拱顶发生坍塌。
截至8月2日下午15:00,坍塌基本未继续发生,可认为塌方段ZK89+462~ZK89+459段落处于不稳定的暂时平衡状态。
经现场观测记录,塌方共造成16榀钢架扭曲变形并垮塌,在开挖线外形成纵向长度约16m、环向长度约9m、高度8~15m的塌腔,塌方总方量约1500 m3,呈关门状态3.原因分析3.1 地质原因从地勘资料及开挖揭露岩性显示,塌方段围岩为硅质页岩夹泥质页岩,属较软岩,存在软硬互层结构;从坍塌体推测,该段存在松散碎石土软弱夹层结构,局部易坍塌,且存在顺层滑移,自稳性较差。
塌方工程施工总结
塌方工程施工总结一、前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塌方事故时常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
为了提高塌方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能力,总结塌方工程施工经验教训,本文对一起典型塌方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事故案例概述某地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塌方事故。
事故发生时,隧道开挖至里程桩号K10+350处,正在进行初期支护。
突然,隧道顶部发生大规模塌方,导致现场作业人员受伤,施工设备损坏,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为地质条件复杂,隧道上方存在大量松散土体,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事故原因分析1. 地质条件复杂:事故发生地点地质条件复杂,隧道上方存在大量松散土体,稳定性较差。
在施工前,地质勘察工作不够深入,对地质条件的判断不够准确,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2. 防范措施不力: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不到位,对塌方风险认识不足,未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例如,隧道顶部未及时进行加固,支护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3. 监测手段不足:在事故发生前,施工方未能对隧道周边地质情况进行充分监测,无法及时发现隧道上方的松散土体变化,从而无法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塌方。
四、防治措施及施工总结1. 加强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要对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勘察,准确判断地质状况,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应增加勘察次数,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2. 完善防范措施:针对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提前进行隧道顶部加固、加强初期支护、优化施工工艺等。
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施工人员对塌方风险的认识,确保施工安全。
3. 强化监测手段: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隧道周边地质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变化,为预防塌方提供有力保障。
监测手段包括地质雷达、红外探测、收敛测量等,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隧道坍塌应急演练方案总结
一、演练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能源传输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如坍塌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提高隧道坍塌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本方案特制定隧道坍塌应急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参演人员对隧道坍塌事故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2. 检验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 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提高救援效率;4. 优化应急救援流程,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三、演练内容1. 演练情景:某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导致3名工人被困,现场情况危急。
2. 演练科目:(1)应急救援队伍集结与出发;(2)现场警戒与人员疏散;(3)救援队伍进入坍塌现场;(4)被困人员定位与救援;(5)医疗救护与伤员转运;(6)事故原因调查与善后处理。
四、演练组织与实施1. 演练领导小组:成立隧道坍塌应急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
2. 演练指挥部:设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策划、调度和监督。
3. 演练参演单位: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医疗救护单位、通讯保障单位、后勤保障单位等。
4. 演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控制在1-2小时内完成。
5. 演练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隧道施工现场进行。
五、演练评估与总结1. 评估方式:通过现场观摩、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演练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1)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2)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3)救援队伍的配合程度;(4)救援物资和设备的保障情况。
3. 总结报告:根据评估结果,撰写隧道坍塌应急演练总结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演练成果与应用1. 通过演练,参演人员熟悉了隧道坍塌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了安全意识;2. 验证了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实际救援提供了依据;3. 提升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为今后类似事故的救援积累了经验;4. 优化了应急救援流程,提高了应急处置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基础。
隧道坍塌应急疏散预案总结
一、预案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等因素,坍塌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隧道坍塌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隧道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隧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在发生坍塌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
2. 确保坍塌事故发生后,救援工作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提高隧道施工单位的应急处理能力,为今后类似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借鉴。
三、预案内容1. 预案启动(1)当隧道发生坍塌事故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通知所有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2. 撤离与疏散(1)现场负责人应组织人员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有序撤离。
(2)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并迅速送往医院。
(3)确保撤离过程中,车辆、设备等物资的安全。
3. 救援与处置(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统筹协调。
(2)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搜救、营救、医疗救护等工作。
(3)对坍塌区域进行围挡,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4. 信息报告与发布(1)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2)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事故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5. 后期处置(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2)对受影响的隧道进行修复,确保交通安全。
(3)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四、预案实施与总结1. 实施预案(1)加强预案培训,提高员工应对坍塌事故的能力。
(2)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2. 总结与评估(1)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
(2)对救援队伍、设备、物资等进行评估,确保其满足救援需求。
(3)根据总结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预案,提高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的能力。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隧道工程是重要的隧道交通基础设施,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隧道塌方、滑坡等灾害往往发生。
一旦隧道出现塌方,不但会带来道路交通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交通压力,更会对隧道工程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隧道塌方情况的综合处理方案是极其重要的。
在考虑综合处理方案前,需要根据现场塌方情况,及时评估塌方范围、深度和原因等情况,进行应急处置。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临时支撑措施和降低人员进入隧道的风险。
针对隧道塌方情况,前期应首先进行抢险清理,清除所有气味和有害物质,确保章程通畅,确定人员安全后再开始综合处理。
第一步:整体勘查与试验根据其尺寸,建筑结构和土壤特性,对整体进行勘查,包括架桥器(如存在)、墙壁、管道及隧道衬砌等构造零件的综合性能检测。
第二步:安全评估根据实地勘查的结果,对整体进行安全评估,确定塌方的原因,严格按照所设计的安全参数,对隧道的强度进行评估。
如果存在结构问题和安全隐患,则需要采用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步:加固处理实施加固措施根据变形特征,夯实土壤,对构造零件进行加固,修复隧道的稳定性和强度。
加固措施包括打地钉、喷射混凝土、增厚衬砌、加固墙体等措施。
第四步:新建或加大排水系统在加固处理隧道时,加大排水设施的规模,加密排水设施,以防止塌方等事故重演。
在排水设施加大的基础上,及时处理管道中的堵塞现象,确保管道通畅。
第五步:隧洞整体裂缝处理隧道结构中的裂缝往往是隧道塌方的导火索,裂缝的处理能有效地预防塌方。
主要包括土壤注浆、填充衬砌以及其他填充裂缝的方案等等。
第六步:岩层疏浚如果隧道塌方是由于隧道周围的岩层疏浚所引起的,则需要对周围的岩层进行疏浚处理。
主要采用爆破疏浚、机械切割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七步:空气质量监测在综合处理隧道塌方的过程中,需要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在出现污染异常情况时适时采取措施,以减轻环境负担。
综合而言,隧道塌方事故处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强、处理过程复杂等特点。
关于隧道塌方处理方案的剖析
关于隧道塌方处理方案的剖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较高的增长态势,各种隧道工程快速增多。
大量的隧道工程建设表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隧道建设中偶尔发生塌方事故。
及时合理的处理塌方,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隧道塌方;处理方案引言:尽管我国近年来公路施工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长隧道、地质复杂隧道等隧道工程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但由于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的限制,隧道塌方成了施工中最常见,也是危险最大的事故之一,塌方直接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财产损失,延误施工工期,同时也增加额外的工程费用。
1.工程及塌方概况黄龙带隧道为左右幅分离式双洞三车道隧道,是大广项目S26标段控制性工程,进口位于黄龙带水库,出口位于流溪河。
黄龙带隧道左、右线分别长1648m、1582m,左线最大埋深230m,右线最大埋深199m。
自隧道进口—中部—隧道出口的线间距分别为33.7m—49.3 m—25.7m。
左、右洞路面横坡为2%—3%,本隧道设车行横通道1个,人行横通道4个,全隧均按新奥法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锚喷支护及潮喷技术。
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覆盖层为粉质粘土,沟谷发育,植被发育,呈偏圆型山坡,地形陡峭。
2014年11月30日凌晨3:40,右线隧道上台阶掌子面开挖至K139+400,K139+314~K139+320进口右下导坑开挖完成后,出渣过程中K139+314~K139+322段发生塌方,塌方后K139+290至K139+314段初期支护混凝土有局部剥落开裂和脱落现象,K139+310~K139+314拱顶初支变形,变形量为23cm。
现场无人员伤亡、无机械损失。
塌方环向范围为隧道拱顶至右侧边墙约90°范围,纵向范围为K139+314~K139+322段(约8m),塌方量约600立方米,塌方体主要由节理裂隙较发育的碎块状强风化—全风化的花岗岩组成,粘粒含量少,同时伴随呈点滴状的地下水出露,塌方区域距离X287县道水平距离约10m,埋深37.5m。
隧道工程塌方事故应急抢险措施
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知识隧道工程塌方事故应急抢险措施1.发生塌方,除迅速营救施工人员处,要迅速加固未塌地段,以防止塌方范围扩大,并可为清理塌方而做好准备。
同时,摸清塌方的情况,调查塌方范围和塌方后围现状。
分析塌落原因及性质、间歇规律、塌方的现场情况。
2.处理塌方应按小堵清,大塌穿及治塌先治水的原则进行。
3.小塌方在坍塌间歇中,抓紧时间处理。
需先支护后清,即后清理塌方,边清边换立柱,各工序要紧跟。
如塌主较高,可采用多层排架支护,顶层与塌穴壁要顶紧,条件适合时,也可用喷混凝土和为临时支护处理塌方。
4.大塌方在无法支护塌穴,大小无法查清时不允许清渣,以防随清随塌,使塌方范围迅速扩大。
因此必须塌体中穿过去,采用先护后挖的施工顺序。
先加固塌方端部支撑及衬砌后一般用插板法施工,插板视塌方体石渣软硬可选用木板、钢纤或钢轨等材料,在插板的掩护下清渣并及时架立牢固的支撑,扩大时,亦须横向打入插板,岁扩大随支撑。
5.穿越塌体的部位应从拱顶和上部断面穿过塌体,然后向下施工。
6.通顶塌方是大塌方的极端情况,陷口四周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汇集塌陷坑,并用粘土类填实四周裂缝,穴口商方宜搭雨蓬,以防雨水灌入塌方体。
7.在处理塌方时要加强防、排水,并采取适当措施引离引离塌方段的地下水。
8.大塌方处理费工费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可采取迂回导坑绕过塌体的措施,这样可使处理塌方与正洞施工同时进行,但应注意在选择迂回导坑方案时要慎重,避免在迂回导坑中再次发生塌方,或者塌方扩大到迂回导坑中。
9.塌方段围岩极不稳定,围岩压力加大,因此,衬砌结构需相应加强,对围岩同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在衬砌外做浆砌片石护拱、在塌方体内压水泥浆等,并且作好排水工程,以免后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塌方抢险施工方案和几点体会作者:孙宝柱作者博客地址:/ [摘要]:XX水电站引水隧洞X标工程,2006年6月25日夜22:40左右3#主洞上游3+171~3+145段产生较大塌方,塌方高度1.5m~3.5m。
2006年7月26日11:50再次塌方,塌方区延伸至3+126。
初次塌方发生后,项目部迅速行动,进行了有效的抢险施工。
本文结合抢险施工的各项工作进行情况,浅谈一下自己对隧道塌方处理的体会。
[关键词]:隧道塌方处理围岩支护体会XX水电站引水隧洞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XX镇,距洪雅县城约76千米。
工程地处周公河流域,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春早气温多变化,夏无酷热雨水多,秋雨连绵湿度大,冬无严寒霜雪少等特点。
引水隧洞全长4.8km米,设计断面为φ6.2米圆形断面,设计纵坡0.273%,全部采取钢筋砼衬砌,衬砌厚度根据围岩类别而定,其中Ⅲ类围岩衬砌砼厚度40cm,Ⅳ类衬砌砼厚50cm,Ⅴ类衬砌砼厚80cm。
引水隧洞围岩组成为侏罗系蓬莱镇组(J3P)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夹薄层泥灰岩或砂岩,地下水发育,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围岩类别以IV类为主,局部V类。
围岩自稳时间短,极易塌方。
一、塌方区综合情况隧3+186~3+120段均属于不良地质地段;开挖时分上台阶一次开挖,预留底板;完全遵循“新奥法”—短进尺、弱装药、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原则施工,但小的掉块不断,超挖严重;此段地下水发育。
2006年5月8日上台阶开挖至合同界定里程,转入衬砌台车安装位置扩挖、台车安装、捡底和砼衬砌施工。
1、隧3+186~3+179段塌方情况隧3+179~3+186段上台阶开挖时,2006年元月3日02:30隧3+183拱顶发生几次连续塌方,最大高度1.5m,约20m³,纵长7m。
塌方后有较多地下水渗出(此前开挖无明显地下水),塌方砸坏钻爆作业台架。
初次塌方后,项目部会同水利部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XX水电站设代处、瓦电工程指挥部、四川XX水利水电咨询监理公司瓦电监理部四方制定施工方案:现有塌方洞段采用钢格栅加固支护(即V类围岩支护方案),不扩挖(R=3.7m);后续洞段扩挖10cm(R=3.8m),采用钢格栅、喷锚支护。
2、隧3+171~3+141段塌方情况隧3+179~3+142段在上台阶开挖时,围岩被划分为IV类,开挖半径R=3.8m,采用钢格栅、喷锚支护。
拱顶揭露围岩:粉砂质泥岩,倾角较缓,伴有地下水渗出。
2006年2月14日完成上台阶开挖,四方现场决定从隧3+142起改为Ⅴ类围岩R=4.1m开挖支护。
2006年6月25日夜22:40左右3#主洞上游隧3+171~3+145段产生较大塌方,塌方区几度延伸至隧3+141;塌方高度1.5m~3.5m。
此次塌方没有发现明显的预兆,只有局部零星掉块。
塌方区拱顶呈粉沙质泥岩镜面结构、塌体基本堵住洞身。
塌方损坏钢格栅拱架29榀,该段初期支护完全破坏。
3、隧3+141~3+126段塌方情况2月14日从隧3+142开始Ⅴ类围岩开挖支护后,到2月27日隧3+120把围岩类别改为IV类止,地下渗水一直不断;围岩以薄层粉沙质泥岩、破碎泥灰岩为主,情况复杂多变。
2006年7月26日11:50,我部在3#洞上游进行台车安装扩挖段回填砼施工时,引水隧洞隧3+126~3+141段突然塌方,原钢格栅临时支护全部垮塌,塌方高度约3米。
塌方洞段属Ⅴ类围岩,断面上部为软弱破碎的泥灰岩,下部为泥质粉砂质岩,两种岩性间夹一泥层,有地下水渗出。
该洞段于2006年2月份进行开挖及支护施工,开挖时采用了钢格栅、锚杆、挂网、喷砼支护,塌方前,该洞段钢格栅支护未见有明显变形,喷砼也未见有开裂脱落现象。
塌方损坏钢格栅拱架12榀和新立钢支撑1榀,该段初期支护完全破坏。
二、查明塌方原因,找准切入点塌方区围岩组成为侏罗系蓬莱镇组(J3P)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夹薄层泥灰岩或砂岩,有较多地下水渗出,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属于V类围岩。
根据塌方接露的地质和其它情况,我们分析塌方的原因和塌方的预监测失效的成因如下。
1、地质原因塌方部位围岩差,开挖时就产生了一次塌方。
当时地质情况没有完全被接露,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差。
川勘院设代处地质组组长分析为:拱顶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泥灰岩遇水软化;造成拱顶上方岩体松弛变形失稳,致使临时支护受力变形过大引起的地质塌方。
围岩条件差,是产生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2、地下水的影响由于隧洞区岩体透水,地下水降低了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模量,随着隧洞的开挖,地下水排泄条件形成,向洞内渗出产生渗透压力作用于围岩,加剧了稍破碎岩体的变形与破坏,尤其岩层间的薄弱泥灰岩夹层,遇水软化。
开挖时,布设的几处4m排水孔没有起到集水作用,地下水不集中,仍沿岩面外渗。
地下水是隧洞围岩产生塌方的又一重要原因。
3、临时支护刚度不足该段采用4根Ф22mm主钢筋@200*200制作的钢格栅配合系统锚杆支护,间距1.0m~1.5m。
喷C20砼15cm,钢格栅与岩面之间没有完全接触;钢格栅内部没有满喷砼,受力条件差。
钢格栅的结构和布置无法抵抗围岩产生的变形压力,在围岩自身失稳后,迅速的变形垮塌。
4、施工质量问题较多在第一次塌方后,采取了钢格栅支护,由于钢格栅没有密贴岩面,只是单点受力。
钢格栅受力分布不均匀,易产生破坏。
钢格栅与岩面间隙较大,围岩产生的变形没有被及时观察到;致使塌方前的征兆没有被感知,突然间产生了塌方。
按照临时支护方案,喷砼厚度平均15cm,实际只有7~10cm;支护刚度不足。
锚杆没有径向打入或沿岩层垂直面打入,缩小了锚杆作用的有效半径,锚杆的串葫芦效应不明显。
拱顶垂直锚杆缺少和锚固长度不足、锚固剂填装不饱满,起不到悬吊作用和组合梁(拱)作用、加固(提高C,φ值)作用等。
施工的质量缺陷,是导致塌方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5、监测点位不足以反映塌方区的情况业主委托四川大学进行隧洞洞周收敛观测、锚杆应力观测和岩层表层松驰区范围监测。
在塌方区段最近的监测点隧3+030处的多点位移计,变形量值增大了0.27mm,不能反映塌方区围岩变化的真实情况。
判断结论;特殊地质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是这几次塌方事故的成因,根据塌方的情况和隧道所通过的层位,认为是层间移动性的大塌方,这种地质的塌方难以稳定,会引起连锁反应,积累和发展扩及到已开挖支护的较长洞身段。
为此采取,喷砼封闭围岩,稳定塌方区;钢支撑支护,拱上拱紧贴岩面,锚杆、挂网、喷砼等柔性支护配合;后段加固,锁口防塌;前段锁口,界定塌方区范围;综合治理,加打排水孔等措施治理塌方。
三、塌方处理方案目前地下工程塌方治理主要有插板法、管棚法、冻结法、锚杆法、明挖法、注浆管棚法、注浆法等方法。
但对于塌方治理的研究仅限于具体的工程实录和经验总结,而对于各种方法的理论分析比较少,主要是凭经验估计各种治理手段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针对瓦电引水隧洞隧3+171~3+141和隧3+141~3+126段塌方区的实际情况,处理措施主要是防止塌方区继续扩大,加强塌方区支护,堵死塌穴,使临时支护与围岩形成受力体;设法提高松散围岩的整体强度,提高自承力;处理地下水,防止继续破坏围岩稳定。
1、塌方区下游段处理:后段加固,锁口止塌在新旧塌方区中间有约9米的未塌区段,首先由地质专家对此段进行了预塌方分析。
根据地质分析,此段虽属于软弱围岩,但初期支护比较到位;根据现场勘查此段没有明显的塌方趋势,可以采取对初期支护设施进行加固,防止二次塌方。
塌方区下游段加固措施:1.1、在原钢格栅支护中间布设I18工字钢支撑,并增加锁脚锚杆、随机锚杆和局部补喷砼。
1.2、后段支护增加I18钢支撑6榀,钢支撑间用Ф25mm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0m,提高支护刚度。
1.3、在塌方区后端边沿,立I18工字钢支撑,加设Ф25mm L孔深=3.5m锚杆锁口,固结塌方区后段,控制塌方区向后段的扩展。
锚杆的施做改善了围岩的整体性,提高了自承力,并于原初期支护一起,形成支撑拱,抵抗围岩变形力。
2、塌方区处理:钢支撑支护,拱上拱紧贴岩面,锚杆、挂网、喷砼等柔性支护配合塌方区经过几天的零星塌方,基本上已趋于稳定,具备了治理的条件。
塌方区后段加固期间,对塌方区能进行喷砼的部位及时素喷C20砼5cm进行封闭。
完成加固工作后,对塌方区下方端头部已破坏的钢格栅进行切割处理。
然后出渣与喷砼5cm同时跟进;封闭一段,清理一段,支护一段,确保施工安全。
2.1、塌方区采用I16工字钢进行支护,间距60~80cm;2.2、钢支撑顶部与岩面的空隙,采用拱上拱紧贴岩面支护;塌空区附拱用I16工字钢加工,附拱与下部钢拱架也用I16工字钢支撑焊接;2.3、钢支撑间用Ф25mm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0m,剪刀形布置;2.4、钢支撑后面用ф6.5mm圆钢,@20cm×20cm紧贴岩面挂小网片;局部地段加挂Ф20mm,@30cm×30cm的大网片,防止小的掉块和局部脱落;2.5、全部钢支撑支护采用Ф25mm L孔深=3.5m两根并排锁脚锚杆锁脚,Ф25mm L=3.5m系统锚杆1.5m环向间距布置;锚杆外露部分与钢支撑焊接为一体;2.6、钢支撑、挂网、锚杆施做后,补喷C20砼达到平均15cm厚。
图四-----钢支撑-锚杆支护图3、塌方前段处理:前段锁口,界定塌方区范围在由下游端向上游端进行隧3+171~3+145塌方处理期间,7月3日晚、7月6日上午9点、7月7日凌晨等陆续产生了三次大的塌方,零星的掉块不断,待处理到端头部时,塌方区延伸至隧3+141。
由于急于上游衬砌台车的恢复安装,此段进行了喷砼和立钢支撑加固后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加固段长3米,钢支撑4榀。
7月26日11:50,隧3+126~3+141段突然塌方,破坏新立钢支撑1榀;新旧两个塌方区基本相接。
再次进行塌方区处理时,加立钢支撑8榀,长度约8米。
加固段超越了V类围岩至隧3+112,隧3+171~3+126段处理共计新立钢支撑69榀,至此塌方区处理基本完成。
4、综合治理,治塌防塌塌方区通过立拱,稳固了塌体,恢复了通道,为上游混凝土衬砌争取了时间。
通道恢复后,项目部继续制定和不断完善治理方案,综合治理塌方区;达到治塌防塌的目的。
4.1、继续完善原方案制定的Ф25mm L=3.5m锚杆系统布设;4.2、后期又制定了,在锁脚锚杆上方50cm和拱脚加打两排1×2Ф25mm L=5m 预应力锚杆;4.3、大网和小网配合挂设;4.4、挂网后喷C20砼至15cm;4.5、最后对围岩渗水部位打L=4m的排水孔,集中引排水。
四、处理塌方的几点体会隧3+171~3+126塌方事故的处理,在安全隐患不能完全排除的情况下,取得安全零事故。
得到了瓦电指、XX监理部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主要因方案正确、处理及时、方法恰当、组织严密、措施有力,抢险队伍作风顽强、吃苦耐劳,使抢险得以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