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清 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其基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

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反思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始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合作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重要的理论支撑。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群体动力”理论。

在一个异质的群体中,由于存在差异,为成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可能。

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三、生本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其基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在合作学习教学时,首先创设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公布合作学习内容。

为了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整合课程资源,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内容及难度应该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 1 二人 小 组合 作 学 习
同桌二人小组合作学 习, 我通常选择简单的教学 内容。不需要过多 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 , 或是一味追求求
教 不 就 的讨论 , 通过二人 合作就可以完成。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合作有难度 、 异 思 维 , 师呈 现 问题 情 境 后 , 留给 学 生 片 刻 思 考 时 问 , 立 刻 宣 布
价 一 归纳 点 评 。 1 心 没计 学 习 内 容 和教 学 目标 . 精
不能正确解答 数学 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
结合起来 。教 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 , 必须把操作 与思维结合起来 , 使学
在合作学 习教学时 , 首先创 没问题情境 , 向学 生展示合作 学习 内 生动手必动脑 , 每操作一步都要 与要解决的数学 问题相联系 , 养成 良好
四 、 组 合 作 学 习 中教 师应 注 意 的 问题 小 1 作学 习前 应 留给 学 生 足 够 的独 立 思考 时 间 . 合
我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 ,主要 以同桌二人小组或 前后四
人 小组 进 行 合作 学 习 。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 基础上的 ,在学生个 体解决 某个 数学 问题遇到障碍 , 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 习才有价值 , 才
知识 , 提高表达能力 , 二人可轮流检测 、 轮流汇报学习成果 。
() 2 四人 小组 合 作 学 习
式,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 目的。因此 , 在小组合作学 习前 , 教师一定要让学
・ 生 有 独立 思考 的时 间 。
前后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最适宜 , 既不 需要重新摆放桌凳 , 又不至于 因为秩宁混乱耽误时间, 而且保证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摘要】本文对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问题设计方案、学习方式等,并初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模式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依据模式实施过程一、合作学习的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文/管红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合作学习做到有效性,避免出现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谈些个人的探索与思考。

一、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注意适当的选择。

1.选择探索规律性的问题对于一些规律型的问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易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探索n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先推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进行交流与合作,讨论与总结,最后归纳出n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公式:n(n-3)/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选择开放性的问题由于开放型的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与反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与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

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

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

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

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

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1、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征,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各个小组,采取自由分组合作或集体合作的学习形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自主学习,结合课堂中的有效因素,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以期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创设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思考1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1.1 学生参与度不高许多数学老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小组交流场面看似热烈,其实是个别同学在讲解,小组其他学生都处于静听状态。

成绩较好、性格外向的同学畅所欲言,表现活跃;而性格内敛的学生只是一个倾听者,这种教学形式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形同虚设,丝毫没有发挥小组每个成员的作用。

1.2 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学习前,由于教师未能对学生及时的合作学习方面作指导,导致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

一些优秀生总认为自己通过学习能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依靠自己就能取得好成绩,没必要帮别人;还有一部分优秀生认为帮助差生学习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还有的差生认为,自己基础差,有问题不敢问成绩好的学生,害怕拒绝,害怕他们笑话自己等,这些都是合作意识不强的表现。

2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对策2.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制订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要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习先进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深刻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价值,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创设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首先抛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设置题目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数学题目,之后再逐级递增,慢慢增加题目的难度。

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思考

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思考

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思考一、小组合作的价值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和讨论。

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在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中,小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也能够让数学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和拓展。

1. 合理分组在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

分组的依据可以是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

合理的分组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起到互补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2. 设计合适的任务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教师需要为小组合作设计合适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同时也要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有效的合作。

任务设计可以是问题探究、实践操作、课外调研等形式,旨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小组合作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这包括对任务的解释和说明、对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过程的引导、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和反馈等。

教师的指导应该是渐进的,既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又要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合作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4. 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合作意识。

这包括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和合作。

积极引导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5. 引导总结和分享在小组合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

学生在总结和分享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总结和分享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拓展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小组合作的深入和提高。

自探共究 合作共赢——对初中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自探共究   合作共赢——对初中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自探共究合作共赢——对初中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2006年9月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说把创新的教育目标由“精神”层面上升到“能力”层面,是对“创新”的认识的飞跃。

那么建设“创新型”国家,无疑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创新总是和自主学习紧密相连,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它可以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提供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充足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自我观察、操作、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它能充分发扬民主,最大化的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的火花,开启智慧的大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同时也能起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般以4——6人为宜,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角色分工要明确,有“主持人”,有“发言人”,还有“记录人”,以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关心和尊重学生,营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氛围。

教师要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有感染力,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微小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

同学之间也要以赞许的态度对待学习之中的成功者,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学习中暂时还没有成功的朋友,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习有困难的伙伴。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辩证关系,构建“自探共究”的学习模式。

学生合作学习的研讨点、交流点应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从内心的真实需要出发,产生强烈的合作交流的动机。

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1.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不同于教材的新观点、新发现而产生强烈的表现心理。

2.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疑点、难点需别人帮助,或需要在别人的启发下找到思维的突破点而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下小组合作探究性导学思考与实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下小组合作探究性导学思考与实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下小组合作探究性导学思考与实践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探讨,实现应用策略不断地改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性导学思考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44-0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就是2个及2个以上的学生为了同一个教学目标而进行互相配合的学习活动,在新课改实施之后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都选择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方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的思维特点相贴合,不过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及要求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小组中针对共同的学习任务展开探讨,从中获得知识及情感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通常会分为几个环节开展,首先,是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教师在结合学生的意见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应该按照教学要求去进行任务设置,激发出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其合作学习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其次,就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将教师对学习的内容及每日的任务向学生进行讲解,对小组合作的方法与评价要求进行阐述,确保小组学生实现全员参与。

任务目标明确之后就可以开始合作与探究了,教师起到引导协助的作用,使学生小组做好明确的分工,对小组学习的状态进行随时掌握。

最后,就是组织总结与评价环节,现在小组内进行总结与交流,教师听取各个小组意见,可以进行小组互评,教师在评价中需要结合合作学习过程及结果两方面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教案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案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数学教案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案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我校数学组的实践体会。

改进课堂活动方式明确数学学习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案中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能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

例如,在《从不同方向看》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的的实例,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生1:我们拍照时是从正面看。

生2:盖房的图纸很多也是从正面看的。

生3:我经常看电视中直播的NBA篮球赛,那些教练用黑笔在白板上,向队员布置战术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从上向下看;还有在足球比赛中,进球后的镜头回放,球是否过端线也经常用的是从侧面看;边裁看进攻队员是否越位是从侧面看。

生4:我看在学校举行的短跑比赛中,裁判员都是坐在终点的记录台上,他们看运动员冲刺到达终点的时候都是从侧面看。

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微谢智清

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微谢智清

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微谢智清发布时间:2021-10-29T07:13:06.67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0期作者:谢智清[导读] 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学校江苏省盐城市 224222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教师利用合作学习方法带领学生探索和研究,走出知识误区,在合作互动中集思广益。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能展现自己的潜力、才能和特点。

在相互帮助中共同成长,一同进步,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引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在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思维扩散能力、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有了更想学习数学的冲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因此,教师应正确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1合作学习的优势及意义合作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这一行为模式主要是让他们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行为模式能够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在课上营造协作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由此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在明确这一学习模式能给学生带来优势之后,教师首先要明确目标,通过目标的构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感受数学的知识体系,最终落实素质教育的改革。

2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2.1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数学课堂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成绩好、性格开朗的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数学问题讨论,但在同组中腼腆内向的学生在讨论时,只想听取其他学生的交流意见,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思考

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思考

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思考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究来掌握的学科,而初中数学探究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成为了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探究课堂中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

一、小组合作的意义和作用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相互促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业表现。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对于未来社会和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都是数学探究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二、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实施建议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的探究过程中,需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学习。

2. 合理分组分组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灵活的分组,让每个小组都能有一个均衡的组成,以便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3.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和偏离。

4. 注重小组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应该多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和借鉴,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5.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感到愉悦和放松,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案例分析:实施过程:教师首先设计了一组具有一定难度的方程练习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一道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思考

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思考

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思考一、前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学者们逐渐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因此探究课堂成为了当前教学实践中的一种热门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如何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小组合作和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强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进行思考和探讨。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探究课堂中的作用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小组中,学生们相互合作、相互协作,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合作,在合作中相互倾听、相互尊重,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贡献和责任。

这种团队合作的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工作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3.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们需要通过讨论、互相启发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 分组选取在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中,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分组的原则需要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平均水平,避免出现学习差距过大的情况。

2. 设计任务确定好小组成员后,需要精心设计小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几点思考与实践衢州市柯城区白云学校谢永清摘要:本文从小组合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着重从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目标设计、内容选择等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了思考与实践,结合详实的实践案例和教材调查研读,阐述了自己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动设计的有关见解。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动设计有效性1 小组合作活动中存在的误区举隅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被认为是国际上近50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理论之一,伴随着我国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它逐渐地被广大教师所熟悉和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予以丰富的内涵。

马兰教授在《合作学习》一书中指出,所谓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借助异质小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与交流,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近几年来,笔者在日常教学、组内研讨、外出学习中,亲历了许多合作学习场景,其中不乏低甚至无效的现象,以下是两个课堂教学片段摘录,我们不妨来作一剖析:片段一:区优质课《二元一次方程》的评比观摩活动中,上课教师在学生列出几个二元一次方程之后,为引导学生将其与一元一次方程作对比,从而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安排了这样一个合作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类比两类方程,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在此合作环节化时1分钟。

反思:此片段中教师关注了合作学习,但实属形式化,是一个无效的合作活动。

原因一是时间安排过短,小组内思考与交流不能充分进行;二是因为问题的设置缺乏深度与难度,无须合作探讨。

片段二:区“同课异构”的观摩活动(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3)》)中,上课教师给出了问题1:以班级为单位,中国旅行社的原价是每人100元,可以给我们打7折;金秋旅行社的原价和他们相同,但可以给5人免费,并且其他人费用打8折。

(1)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都参加,选择哪一家比较省钱?(2)如果只有30位同学参加,选择哪一家比较省钱?(3)在参加人数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在两家旅行社之间做选择?说说你的看法。

前两问师生以问答形式共同解决后,第三问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活动,过程如下:教师问:①这道题目应选择哪种数学模型?能用方程来解吗?还是别的数学模型呢?②问题中有哪些相等的数量关系和不等的数量关系?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分组发表各自的意见。

最后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相等关系,还大量存在不等关系,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属于哪个类型。

然后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或者不等式,从而解决问题。

反思:在这个小组合作活动中,问题的设置原本是有挑战性的,可是教师增加的两问“①这道题目应选择哪种数学模型?能用方程来解吗?还是别的数学模型呢?②问题中有哪些相等的数量关系和不等的数量关系?”,使这个合作活动的趣味大打折扣,这两个问题如果能在合作讨论中由学生自发地提出,就达到了激发思维的效果。

合作中教师过多的帮、扶,使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性,从而使合作活动低效。

从身边的课例中我们认真学习与反思,还会发现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许多误区,如小组合作活动中组织的方法缺乏科学性,任务模糊,个体责任不明,效率低下;小组合作活动的内容选择不当,问题简单,注重形式,缺乏实质;以及不和谐的课堂互动,如教师指导不到位等。

这些都促使我们去继续思考,确保小组合作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怎样设计合作活动的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才能使合作活动达成有效?2 开展有效小组合作活动的基本条件为了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充满友爱与互助、思考与交流的合作学习场所,必须在课堂内外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就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基本条件而言,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1 内在条件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意识、探究意识、合作能力都是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在保障条件。

具体到数学学科,就有:学生能在合作之前先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在独立猜想、推理、计算、操作、验证、发现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遇见困难能向同伴求助,能帮助同伴解决问题,愿意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能对不同的方案、答案、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会辨析问题,能在归纳小结中将问题条理化、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敢于代表小组在组际发表小组意见。

2.2 外在条件虽然内因起决定作用,但外因也可以推动加快事物的发展。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充足的时间、适宜的场所、合作的氛围、必要的资源,无一不是促进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的外因。

2.2.1 充足的时间在合作学习中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延长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应当致力“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这些要求都使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总结合作学习时间究竟怎样安排才能最有效促进学习。

(1)以中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预估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所需的时间时间的预设关系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节奏和实效,为避免匆匆走过场和大块时间浪费的现象,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以班级里学习能力中等稍偏下的学生为参照系来进行时间的预设比较合理.这是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能力强的同学率先得出结果后,可以在组内帮助能力最弱的同学,而能力中等稍偏下的同学可能借助于独立思考得出结果,也可能在此时受到启发,完成本来只在某些地方受阻的探究.这样三种层次的学生基本可以同时完成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下一步的交流。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认真研究学情,恰当把握教师介入的时机小组互动合作活动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应是和谐的“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活动,离不开教师科学、适时的引导与帮助。

不认真研究学情,就会介入过多或过少、过早或过迟,造成进度和管理上的混乱,使合作活动低效。

教师可选择这样的时机介入,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

2.2.2 适宜的场所在数学课堂内,最常用的模式是“四人合作”小组。

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方法,依循自愿性、动态性原则,笔者把班级划分为A 、B 、C 、D 四大类10个学习小组;并将位置编排成如图的形式:使每一位同学的周围都是不同层次的伙伴,既利于组内交流,又利于组际交流,还能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小组成员,重新划分小组。

2.2.3 合作的氛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可以说是合作的精髓。

如何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尝试:在组员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即每一个成员的成果都能通过交流惠及全组成员,可以思考、组对、分享,通过“滚雪球”或“减雪球”的形式叠加或筛选不同想法。

2.2.4 必要的资源合作学习的资源可以是物质资源或是信息资源。

在不同类型的课堂里,所需的资源不同。

学生的信息资源可以是课外获取然后在课内共享,也可以在课内由独立思考后给出,或通过相互交流、辨析、举例、提问等方式得到共同的信息资源。

而物质资源,具体的可以是不同的画图、计算、测量、实验的辅助工具,如直尺、圆规、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电脑、其他所需材料等。

3 有效的课堂合作活动的设计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安排,无疑可以恰如其分地利用好外因,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因,让内外条件共同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因此,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设计,就好比是联通内外条件的桥梁,作用关键。

下面笔者以具体案例和教材的调查研读来说明小组合作活动目标的设计、内容的选择及相应的活动设计。

3.1小组合作中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活动设计对数学学习理论的学习研究,使笔者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促进个体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包括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内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而这些往往借助于小组合作活动来完成。

因此,笔者认为小组合作活动的目标总的来说有两重,一是人际交往目标,二是知识性目标。

3.1.1 人际交往目标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人际交往目标始终伴随着每一次的活动,是合作中的常态目标,具体的有:鼓励同伴参与,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或批评,澄清或接纳不同的观点;总结问题的解决途径,形成小组发言意见。

3.1.2 知识性目标知识性目标则是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动态目标,活动的内容随着它的内容而确定。

知识性目标的指向比人际交往目标要明确和直接,是为我们日常教学所熟悉的,大致有以下一些:掌握一个概念、公式、定理或性质;学会一种运算;能解一种方程(组)或不等式;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

在实践中应两者并行,不偏废人际交往目标。

下面以案例为佐阐述我对两个目标的确定与具体活动设计。

案例1:(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常量与变量》学习内容:常量与变量的概念人际交往目标:经历常量与变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一些方法态度:鼓励与尊重,自信与谦虚,表达与倾听,质疑与辨析,归纳与阐述等。

知识性目标: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活动设计:学习过程中人际交往目标与知识性目标通过以下活动,并行达成:活动1:接触新概念①针对圆面积计算公式s= r2,小组内四人分别各自取四个不同半径值,计算相应的圆的面积,几何画板演示相应的变化过程;②交流各自计算的四个结果,比较异同;倾听他人结果并汇报自己的结果;③讨论造成彼此结果相同或不同的原因;鼓励他人参与,并倾听他人总结得是否正确,提出质疑或批评,寻求一致理解;④分析在计算半径不同的圆的面积的过程中,哪些量在改变,哪些量不变?鼓励他人参与,并倾听他人总结得是否正确,提出质疑或批评,寻求一致理解,形成小组意见。

活动2:建立新概念①独立思考,将前面活动中已知的信息与定义联系起来,自主尝试概括概念;②倾听他人对概念的理解并阐述自己的理解;③组内交流,解读课本中的科学概念;④互相举例,加强对概念的理解;鼓励他人参与,并倾听他人举例是否正确,提出质疑或批评,辨析概念,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内外因的和谐作用,双重目标的并行达成,笔者认为这样的合作活动是有效的。

3.2 小组合作中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设计就合作学习而言,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均认为,对那些简便易学的教学任务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实在是得不偿失,合作学习只适宜于那些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

因此,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是活动设计有效的先决因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对适合在课堂内开展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了积累与总结,并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3.2.1 合理开发使用初中数学新教材中的“合作学习”板块浙教版初中新教材的“合作学习”栏目的设置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

针对自己学生的学情,合理地开发与有选择地使用这些资源,可以让我们的活动设计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