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技巧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技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技巧。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在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互补。
此外,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4-6人为宜,这样有利于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和发言机会。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应明确布置学习任务,并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
任务分配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和兴趣进行合理分工。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四、引导讨论,培养思维小组合作的核心在于讨论和交流。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为了保证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互动评价,共同成长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互动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总结、反思和提高。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持续关注,适时调整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合作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的学习观摩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基本步骤及操作要点:1.明确学习目标。
着力于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小组学习中。
小组交流的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
2.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列出以待以他人合作解决。
3.碰撞激发。
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通过合作使各种信息源发生互动,达到互惠。
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有利于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
4.交流内化。
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际讨论,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合作、共同学习的机会,可增强学生集体竞争意识。
以小单位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上易于认同,也使全班学生互相帮助,自由竞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
同时使学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与加工。
5.反思回顾。
进行总结性回顾,可使新知更加明朗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小组学习的大体情况,作好自我调整并进行适应性学习。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与应注意问题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与应注意问题引言数学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但是也是很多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数学的难度逐渐增加,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掌握,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让所有学生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及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带来以下几种有效性:互帮互助:小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互帮互助的精神,学习中的困难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来解决。
这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参与小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他们需要一起思考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个集体行动。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非常重要。
2. 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解决。
以下是一些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组内不和谐:有时候小组内部可能会出现人际冲突或者合作不和谐的情况,这样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小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组员不同贡献度:在小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组员付出较多,而有的组员付出较少的情况。
这样会导致不公平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制定评分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评价。
初中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实施策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分工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1.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性格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互补。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小组分工的合理性,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习效果。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应注重任务的趣味性、实践性和挑战性。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小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放下心理负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还需关注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在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加强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注重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人表现,也要关注小组的整体表现。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究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究一、合作学习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交流、讨论和思考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在数学学习中,有时学生会觉得数学难以理解,但当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后发现,数学问题并不是那么难,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
2.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们充分利用彼此的智慧和资源,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在互相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学科。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彼此理解和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团队的形成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课题和任务,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角色分工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角色分工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分别指定小组中的“组长”、“记录员”、“提问者”等角色,让每个学生在组内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任务,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师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共同参与和合作。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和解答,或者让学生们共同设计数学问题并一起解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1.清晰明确学习目标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清晰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们明白本次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2.设定合理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任务的设置应该适合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且成效显著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想法,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如剪纸、拼图等方式,来探究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小组成员们会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还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他们需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应用题时,有的学生负责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有的学生负责找出关键信息,有的学生负责计算,还有的学生负责检查和验证答案。
通过这样的分工合作,学生们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们往往因为时间有限或者害怕出错而不敢发言。
而在小组中,学生们面对的是自己的同伴,心理压力相对较小,更容易畅所欲言。
这种自由的交流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然而,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还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引导。
首先,教师要合理分组。
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数学成绩、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比如,可以将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与成绩稍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分到一组,让前者带动后者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要明确小组的任务和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6名学生组成,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和学习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确分工、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
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究的环境,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学生更能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启发和促进,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面临各种数学问题和挑战,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思维碰撞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其他组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协商、讨论和决策。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动,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合作和交往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积极、活跃、互动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将会与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等因素,将学生分为小组。
每个小组有3-5人左右,组内学生相互之间能够互相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小组的组成和学习目标,还可以指定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并且有计划地进行合作学习。
2.设定任务和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适当的任务和目标。
任务可以是一个数学问题或一个实际应用问题,目标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等。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和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4.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提出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和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反思和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内的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分析自己在小组内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评价和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经验。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体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起组成小组,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协作等方式学习知识,促进彼此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一种学习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开始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专业性强,知识点广泛,而且教材枯燥,极易令学生产生心理排斥感。
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减轻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效果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有机会自主设计和组织任务,实现自我管理,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思考能力。
1.确定小组成员:将学生按一定规则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最好采取随机分组,避免因过于密切的关系干扰学习。
2.确定任务和角色:老师要明确各个小组的任务,并在任务分配完成后,确定各自的小组角色分工。
在分配角色时,老师需特别注意,在角色分组上不要出现任意性,避免学生觉得工作不公平。
3.设定小组讨论和交流环节: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辩论,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
4.反思和总结: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后反思和总结,及时批判个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学生彼此之间分歧过大,导致讨论望而生叹。
2.学生分工不均,一些人长时间以来无所事事,没有参与真正的学习和探索。
3.讨论过程表面和谐,内部却存在严重的竞争和冲突。
4.小组讨论和交流浅尝辄止,没有达到深层次的交流和思考。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方法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方法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方法尤为适用。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共同解决问题,互相讨论和学习,提高数学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一、小组分工合作小组分工合作是指将任务分配给小组中的不同成员,让每个人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工作。
比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其中一位成员负责列出问题的条件,另一位成员负责推理和分析,再有一位成员负责写出解答的过程等等。
通过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效率,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交流与互助在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助非常重要。
学生们可以与其他小组成员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互相帮助并相互学习。
在交流中,可以发现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思路,拓宽自己的思维。
同时,也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三、挑战与竞争小组合作中,可以适当引入一定的竞争与挑战机制。
比如,可以设立一个时间限制,看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或者进行小组之间的对抗,看哪个小组答对的题目多;还可以设立一些难题,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法。
适度的竞争和挑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资料共享小组合作中,可以鼓励成员们共享资料和学习资源。
如果某个成员有一份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或者解题方法,可以与其他成员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让每个成员都能够从中受益。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分享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定期总结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定期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小组成员可以对整个合作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可以讨论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定期总结,可以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使每个成员都能够从中获得进步。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及对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和思维能力。
有时候小组合作学习也会出现低效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存在一些成因。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分析1. 学生态度消极一些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持消极态度,他们可能并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
2. 小组成员不协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矛盾或者沟通不畅,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有时候某一个学生会成为“搅局者”,破坏小组学习的氛围,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
3. 缺乏有效的任务分工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合理的任务分工,每个组员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负责不同的任务。
如果任务分工不清晰,或者组员们都倾向于做同一件事情,就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
4. 缺乏有效的任务规划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如果小组成员缺乏对学习任务的规划和策划,就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
5. 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小组成员之间的数学基础差异太大,就会导致一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而另一些学生则感到无趣或无聊,这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解决对策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交流、讨论,以及组织一些团队游戏和合作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赞扬和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2. 建立和谐的小组氛围教师可以在组建小组时,尽量将同学之间关系融洽、性格互补的学生放在一组,同时通过一些小组建设活动,让小组成员更加了解和信任彼此,构建和谐的小组氛围。
3. 合理的任务分工和任务规划教师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并对不同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让每个组员都有份工作,避免组员都做同一件事情。
也应该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任务规划,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一、引言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少数学生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研究课题、完成任务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学习有积极影响。
而认知发展理论则关注学生的心智发展,并提出了学生通过社会交往来引发认知发展的观点。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1. 分组情况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组情况。
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分组,避免出现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
而在组内,可以适当地进行学生之间的结对学习,使得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2. 提出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
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学生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交流。
可以设立一些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启发。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引导他们正确地解决问题。
4. 结果分享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后,可以邀请学生代表来分享小组的成果。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其他学生了解不同小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六、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种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一、小组合作的定义小组合作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在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可以体现为小组共同完成一道数学题、进行数学游戏或者展开小组讨论等形式。
小组合作强调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1. 小组共同完成数学题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起解答数学题。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互相讨论问题、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共同找出解题的方法和答案。
小组合作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解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题目,掌握解题方法。
2. 数学游戏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游戏来进行小组合作。
数学游戏是一种既有趣又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学习方式。
通过数学游戏,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小组探讨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小组探讨的环节,让学生们就某个数学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观点,合理地吸收和运用他人的意见。
在小组探讨中,学生也可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一、小组组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分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按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低分组,或者按照兴趣和性格进行分组。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数学学习上能够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
二、确定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应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达到,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我们这堂课学习的目标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加专注。
三、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同时,任务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
在任务设计上,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问题解决、情景模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合作学习方法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合作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例如讨论法、角色分配法、轮流发言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学习评价。
评价可以包括对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也可以对个体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小组自评、互评等。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同时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还影响了小组合作的进行。
本文将从问题和建议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学习目标不一致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一致,可能有的学生是为了追求高分,有的学生是为了能力的提升,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小组成员间没有共同的学习目标,相互之间的学习态度和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不一致。
2. 学习方法不统一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一样,即使小组合作学习了,但学生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而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学习方法。
有的学生喜欢背诵,有的学生喜欢理解,有的学生喜欢实践,这样可能会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了各自为战,不能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
3. 学习分工不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常常没有很好地分工合作,有的学生可能会比较懒惰,不愿意承担任务,而有的学生可能会比较主动,结果导致学习任务的分工不明确,学生们之间分工不均。
4. 沟通不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之间可能会因为语言表达不清晰、理解有偏差等问题,导致沟通不畅,不能很好地交流想法和观点,这样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5. 时间管理不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们的时间观念还不够成熟,可能会导致学习时间的管理不当,有的学生可能会迟到早退,导致学习效率较低。
二、建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前为小组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共同明确目标,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为之奋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方法不统一的问题,老师可以在学习之前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定期进行总结反思,形成适合小组成员的统一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将散乱的学习方法整合为有效的整体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一、提高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数学教学不再是单调、无趣的行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运用各种互动游戏、小组辩论、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营造轻松和谐、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相互支持,积极沟通,倾听和表达。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专注程度
相比于固定板块知识的单向传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讨论互动发掘出学生的主题
兴趣,反哺自然能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目的性和热情,提高专注度,使学生在大量的讨论中,产生学习需要,进而提高学业成绩。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机械地“灌输”是学生锻炼思维的杀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场所,使学生在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建立起“解决问题”、“创
新思维”的基础,习惯于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积极地尝试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四、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无论是数学的公式、定理还是解题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在互动中进行信
息共享,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而且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激励学生们的思
考和学习。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成长,促进班
级集体性和带动整个班级的学风,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效益。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为了使学生能生动活波地学习,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探求新知,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为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是依靠团结的力量,使学生互勉、互助、互爱,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调控能力,既有整体的目标,又有局部和细节的计划,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小组划分进行周密的考虑与安排。
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一般依据学生的性别、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技能等进行划分。
划分的原则是,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队的学习目标。
分组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男女学生搭配——充分利用中学生渴望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的特点,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而且男女生由于性别不同,思维方法有差异,还有助于问题讨论的深入。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和互动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研究、讨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和交流,各抒己见,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增强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鼓励和支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有动力和信心去学习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思维碰撞,弥补个人的不足,扩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学生在小组中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和分工合作,达到共同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明确分工,合理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学生必须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合理分配任务和资源,学会和其他组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重要性和合作的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策略与评价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策略与评价引言1. 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是一种常见的合作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合作探究实验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探究实验,让学生共同参与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来观察、总结和归纳规律。
在学习数学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几何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3. 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解决。
在学习代数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代数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数学知识。
这种合作学习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 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交流思想,分享观点,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和碰撞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
这种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交流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与传统的单向教学相比,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组内角色分工不明确、合作意识不够强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
一、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问题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氛围的浓厚程度对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们就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建议: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改善学习氛围,比如在小组学习前进行一些热身活动,让学生们放松心情;通过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利用各种方式来丰富小组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们感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二、组内角色分工不明确问题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组员之间的角色分工不明确,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生会充当“懒人”,从而拖累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建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在小组学习开始前进行角色分配,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和责任,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多次巡视小组,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
三、合作意识不够强问题分析: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合作意识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建议:在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可以在小组学习的评价中加入合作意识评价的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问题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机制,学生们就很难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也很难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问题。
建议:对于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及时对学生们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探究,阐述了对“分层教学”的一些认识。
:初中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一、前言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手段,确定评估方法,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把学生按成绩分为实验班及普通班,但在同类班级中,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仍存在差异,而且一个班里人数较多(一般有45人到60人),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有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就如笔者所带的八年级172班(实验班)来说,全班58个学生,第一学期段考及期考都有三四个学生拿数学满分,四十个左右学生拿80分以上,还有一小部分在60~80分之间,总有两三个学生不及格,在普通班里数学成绩差距就更明显了,这样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再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好、中、差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前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
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好2中1差)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
而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
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差的逐步解体,好、中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分层备课时要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即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低层学生;二是中层目标,包括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中层学生;三是高层目标,即超过大纲原教学要求,适用于高层次学生。
目标分层要注意各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考虑其最近发展区。
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的教学目标可定为:基础目标:会用因式分解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中层目标:能根据具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高层目标:能灵活地选择方法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学过程分层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
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
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4.课堂练习分层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以A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
如教“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C层练习:3x2-6x=0;y2-16=0;x2+2x+1=0;B层练习:4x2=11x;(2x-1)2-x2=0;x+3-x(x+3)=0;A层练习:3x(x-1)=2(x-1)(x+1);x2-4x+4-(x+3)2=0;x2-x-6=x+2;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辅导分层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
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的学生帮助C层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发展,开展好第二课堂对推动后进生转化,搞好优生优培会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A类教学,开发非智力因素,转化后进生。
6.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
如果作业还是按一个层次、一个模式来进行,那么就会出现作业过难或过易的情况。
作业过难会使C层的同学无法完成,而只好去照抄或根本不做;作业过易又会使A层学生觉得简单,上课和作业不积极开动脑筋,无法产生学习兴趣。
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
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绝对值”一节时,可这样设计作业:对C层学生只设计“求一个具体数字的绝对值”,如“|-2|=?|3.2|=?”等类型的题目;对B组学生还需设计“求一个字母的绝对值”,如“当x<0时,化简|x|=?”等类型的题目;对A组学生除了上述两种题型外,还要设计“求一个代数式的绝对值”,如“当x<2时,化简|x-2|=?”和“若|x+2|=3,则x=?”等,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下一节课前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方式处理。
7.评价分层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
因此,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每学期要集中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
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四、结束语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以上这些就是笔者对班内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做法,虽然实施分层教学有一些困难,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班里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的学习程度各不相同,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激励和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具体操作起来困难比较大。
其次,教师备课的难度也显著增加了,就同一教学内容而言,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工作量毫无疑问也是很大的。
因而,“班内分层教学”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