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德育导师制度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合集下载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更好地实践“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推进学校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落实,发挥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实施目的德育导师制是一种个性化、亲情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

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学模式、共进的发展目标是德育导师制的基本特点。

德育导师制将学校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身上,导师依据“以德树德,以情动情,以志励志,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力辅导”。

通过德育导师制的研究与实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的潜力,进一步营造“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育人氛围,使学生的道德成长与知识建构同步发展,达到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与教师育人水平不断发展。

三、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组长:__副组长:__成员:__2、各班主任为导师小组组长,导师为年级任课教师。

四、实施办法(一)受导对象的确定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1、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名单和施导特长。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受导需要。

3、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

4、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班级的情况,选择受导学生。

5、根据师生双方选择的情况,班主任适当进行调配。

每一位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控制在1至2名,并且兼顾不同特点的学生。

(二)导师的确定在教师自荐的基础上,先确认并推荐导师名单,再由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确定结对师生。

(三)导师工作内容1、指导对象确定以后,导师必须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特长、家庭背景等情况,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关心学生,成为学生成才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员育人“德育导师”制度

全员育人“德育导师”制度

全员育人“德育导师”制度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我校全面实施“德育导师制”,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德育首位,倡导全员育人。

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以“德育导师制”为主要载体,动员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参与德育工作,充分整合德育资源,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德育导师制”的内涵“德育导师制”是“班级德育工作导师制”的简称。

它是依据师生双方的个性、兴趣、特长、爱好,尊重师生双方意愿,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导师对受导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生活情感,特长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与培育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德育导师制”是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三、“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时间、范围2011年11月开始,在全校各班级全面实施。

四、“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步骤(一)选配导师德育导师要求全体教职工参与,以党员干部为主,根据教职工的特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个人风格等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选配好导师。

(二)明确导师工作职责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1.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2.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

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的辅导。

4.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一、目标与愿景作为德育导师,我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德育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重点在德育工作中,我将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通过德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加强学生的德育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品德,提高道德修养。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辅导和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三、具体措施为了实现以上工作重点,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设计德育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德育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德育课程,如"品德修养""价值观探索"等。

组织德育活动:定期组织德育主题活动,如志愿服务、道德讲座、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品德。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个别辅导: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帮助。

评价与反馈: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定期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不断提高道德水平。

四、预期成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成果:学生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在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道德认知水平提升:学生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道德判断力得到增强。

德育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

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提高: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和挑战,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家校合作成效显著:家长对德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得到加强,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德育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育,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旨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德育导师制的意义。

1.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育导师将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更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

2. 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德育导师将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3.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德育导师将通过个别辅导、集体活动等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德育导师的角色定位。

1. 导师角色。

德育导师将扮演学生的导师角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

2. 辅导员角色。

德育导师将扮演学生的辅导员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朋友角色。

德育导师将扮演学生的朋友角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四、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 建立德育导师队伍。

学校将选派优秀的教师作为德育导师,参与德育导师制的实施。

2. 制定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将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德育导师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3. 开展德育导师培训。

学校将组织德育导师参加相关的培训,提高德育导师的专业水平和辅导能力。

4. 实施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将通过个别辅导、集体活动等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德育导师制的保障措施。

1. 加强德育导师队伍建设。

学校将加强对德育导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德育导师的专业水平和辅导能力。

2. 完善德育导师制度。

学校将不断完善德育导师制度,明确德育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保障德育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3. 加强德育导师与学生的沟通。

学校将加强德育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学科导师育人工作计划

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学科导师育人工作计划

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学科导师育人工作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学科导师育人工作计划1德育导师工作在我校己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育骨干教师,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结合学校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德育导师队伍建设,创新德育导师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导师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提出本学年“德育导师”具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学科教学为切入点,面向全体高考科目学科教师,在各年级己经形成的对临界生的辅导机制基础上,开展“德育导师”工作。

以学科辅导为载体,讲究实效,加强对临界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薄弱学科的学业辅导,让这些学生成为思想进步、学习努力、功课平衡、成绩优秀的学生代表,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校的重点率和本科率。

二、目标与意义:1.实践一种理念: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不仅仅在课堂上,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一位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

2.实现两大目标:(1)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力。

(2)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三、确定德育导师和受导学生:1.德育导师: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愿意参与学校的德育导师工作。

(2)有较强的责任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争当德育导师。

在注重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技巧,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结构优势,以自身优秀的素质、健康的人格影响和教育学生。

(3)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平等对待学生,循循善诱,无私奉献,深受学生信赖。

(4)善于与班主任、其他导师、家长交流沟通;善于总结交流德育导师工作经验和教训;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人际关系好,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强。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1. 制定德育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包括培
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2. 设计德育教育方案:根据学校的德育教育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德
育教育方案。

方案需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活动等。

3. 组织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德育教育方案,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活动可以包括讲座、讨论、演讲比赛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4. 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德育导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日
常行为。

可以通过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指导学生恪守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行为
习惯。

5.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德育导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
支持。

6. 管理德育相关档案:德育导师需要管理学生的德育相关档案,包括学生的德育评价、德育行为记录等。

这些档案可用于后续的评估和改进。

7. 与家长和其他教师合作:德育导师需要与家长和其他教师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
育教育。

可以通过家长会、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8. 定期评估和改进:德育导师需要定期评估德育工作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意见等方式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以及德育工作的改善方向。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

作为德育导师,我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全面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内容。

1. 制定德育教育计划,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德育教育计划,包括德育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确保德育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组织德育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讲座、主题班会、德育主题日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4. 建立德育档案,建立学生的德育档案,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和成长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和指导,形成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

5.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和其他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重点。

1. 强化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高德育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

3. 关注重点学生的德育教育,针对重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的个性化引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德育教育的关爱和支持。

四、工作措施。

1. 加强德育教育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电视台等媒体,加强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

2. 建立德育教育评估机制,建立德育教育的绩效评估机制,对德育教育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

3. 加强德育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加强德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4. 建立德育教育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德育教育的风险防范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德育问题进行预防和化解,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1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拓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机制和实施途径,关注学生个性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谐成长和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根据区教育局要求,我校将继续开展德育导师工作,现将本学期计划制订如下:一、主要工作1、全校各年级、各班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积极掀起学校推行的德育导师制热潮,要充分明确德育导师制的意义、目标和任务。

年级组和班级要配合学校搞好德育导师制的实施。

2、各年级和各班组织导师、学生填写好“德育导师制”双向选择表,原则上是班级的任课老师与本班级的同学结对。

3、各年级由年级组长协调可与本年级的问题学生结对,并填写好“德育导师制”双向选择表。

学生应如实填写双向选择表,应定期、主动向德育导师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与德育导师保持紧密联系,尊重并接受德育导师的指导,遇有问题也应先与德育导师取得联系,逐级反映问题。

4、德育导师在接收学生后,应主动与学生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

落实谈心制度。

导师应时刻关注带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

师生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创造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同学生交心谈心,并作记录和分析。

有效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成长和交际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5、健全学生跟踪档案。

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档案,个人档案应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的结构,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教育方法、父母双方的工作状况以及学生的表现记录在案,制定出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并指导他们完成。

6、德育导师要认真记好导师制手册,做好考核记录,每两周至少要安排一次与结对学生的交流或辅导,每月至少要有一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每一学期至少家访一次。

7、以德育导师为主,会同相关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共同诊断学生的缺陷,提出问题,找准方法,落实措施。

全员育人导师制解读

全员育人导师制解读

全员育人导师制解读一、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意义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学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德育、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协同育人机制,学校通过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等方式,为每名学生确定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予以指导。

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更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保障;有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使教师有效落实教书育人“一岗双责”,为教育优质发展注入动力;有利于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拓宽全员育人渠道,建立健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多位一体”的联合育人协作机制。

二、推进学校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工作目标1.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构建学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德育、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将“传道”与“授业解惑”统一起来,关爱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2.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引导学生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培养人格健全、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良好品质。

3.拓展全员育人渠道。

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核心、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全员育人的渠道,积极发挥学校家委会作用,广泛吸收社会育人资源,壮大育人导师队伍,建立健全“多位一体”的联合育人模式,不断提升育人实效。

4.形成全员育人特色。

遴选一批效果突出的全员育人案例,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全员育人示范导师,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全员育人模式,建立一套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工作机制,探索形成学生广泛参与、育人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的具有实验中学特色的全员育人体系。

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德育教育实施方案1. 引言为了贯彻落实我国教育部门关于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通过德育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2 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 坚持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挖掘学生潜能。

- 坚持实践育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 坚持协同育人,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3. 主要任务3.1 德育课程建设- 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各学科教学中。

-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 加强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丰富教学内容。

3.2 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 建立德育导师制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 增强德育教师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3.3 德育活动开展- 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 加强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3.4 德育评价体系- 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

- 建立德育档案,记录学生德育成长过程。

- 将德育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4.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 加大经费投入,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动德育教育工作。

- 广泛开展德育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5. 预期成果通过德育教育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成果:- 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 学生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文化修养。

-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德育与学生身心健康

德育与学生身心健康

德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学生身心健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德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通过德育的实施,学校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介绍德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实践经验。

一、德育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1. 内在联系:德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旨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品质,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稳定,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2. 相互促进:德育与学生身心健康相互促进,即身心健康为德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德育的实施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的教育,而德育的实施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使他们更加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

二、德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实践经验1. 持续关注学生的发展:学校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持续关注,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个别辅导和集体活动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情感状态,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2.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和谐的氛围。

这包括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等。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环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从而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4. 注重德育与课程的融合: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德育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将德育的要求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通过在课堂上讨论和思考道德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进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5. 建立良好的学生管理机制:学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机制,既注重纪律的规范,又关注学生的成长。

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一、总则德育导师制是一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模式。

为指导和规范德育导师制工作,提高德育导师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制度。

二、德育导师的职责与任务1. 德育导师应当全面了解和关注所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2. 德育导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德育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4. 德育导师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

5. 德育导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家校合作。

三、德育导师的工作内容1. 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健全人格和文明素养。

2. 心理疏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逐渐提高自治自律能力。

3. 生活指导:关心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学业辅导: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5. 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四、德育导师的工作流程1. 德育导师与学生进行首次谈话,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学生的信任关系。

2. 德育导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3. 德育导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调整辅导计划,确保辅导计划的实施效果。

4. 德育导师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5. 德育导师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导师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德育导师工作制度

德育导师工作制度

德育导师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德育导师工作制度是为了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德育导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德育导师工作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德育导师,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三条德育导师工作制度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德育导师的职责与任务第四条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1. 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状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 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5. 参与班级管理,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德育工作,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第五条德育导师的任务是:1. 开展德育研究,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组织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 定期总结德育工作,及时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三、德育导师的选拔与培训第六条德育导师的选拔:1. 德育导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2. 德育导师从我校教师中选拔,具备高中教师资格证书。

3. 选拔德育导师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确保德育导师的工作质量。

第七条德育导师的培训:1. 新任德育导师应参加岗前培训,了解德育导师工作的职责和要求。

2. 定期组织德育导师业务培训,提高德育导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3. 鼓励德育导师参加相关学术交流和业务竞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德育导师的考核与评价第八条德育导师的考核:1. 德育导师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德育工作实绩、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

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方案

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方案

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我校决定实施“德育导师制”。

通过建立专兼结合的德育导师队伍,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和指导,促进每位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1. 全员参与:全体教职工都要关心学生的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2. 个性化关怀:关注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

3.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推进学生德育工作。

4. 实践育人:注重德育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实施内容1. 德育导师选拔与培训:选拔具有一定德育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担任德育导师,定期开展德育导师培训,提高德育导师的工作能力。

2. 建立学生档案:为每位学生建立德育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 个性化关怀与指导:德育导师要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

4. 德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 家校沟通:德育导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开展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共同推进学生德育工作。

6. 德育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四、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 制度保障:制定相关制度,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3. 经费保障: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德育导师的培训、德育活动开展等。

4. 师资保障: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导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五、工作要求1. 提高认识: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

2. 明确责任:德育导师要明确自身职责,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3. 加强协作: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4. 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德育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推进德育工作创新发展。

中学德育导师制度范本(2篇)

中学德育导师制度范本(2篇)

中学德育导师制度范本导言: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自身素养,建立中学德育导师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寻找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的导师,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德育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中学德育导师制度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导师的身份和职责1. 导师是学校认可的德育指导者,他们应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教育教学经验和相关知识。

2. 导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3. 导师应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道德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导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自信心和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5. 导师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导师的选拔与培训机制1.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招聘渠道,吸引有潜质的教师申请担任导师。

2. 导师应经过严格的选拔和面试程序,确保他们具备德育导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 学校应为导师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包括道德观念、教育心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4. 导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进修课程和研讨会等形式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德育导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1. 导师可以通过个别面谈、小组讨论、班会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2. 导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个别辅导计划。

3. 导师应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4. 导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或社交媒体等工具,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

四、德育导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1. 学校应设立德育导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导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2. 导师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德育成果、学生满意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多个方面。

3. 评估结果将作为导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4. 学校应设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导师予以嘉奖和晋升,激励他们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于实行德育导师制的做法和思想

关于实行德育导师制的做法和思想

关于实行德育导师制的做法和思想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德育教育,而实行德育导师制,是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德育导师制是指将教师中的一部分作为“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成长,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围绕德育导师制的做法和思想展开阐述,以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推行德育导师制有利于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导师既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德育导师制实施后,每一位导师都会与自己的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同时,也会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行为习惯,从而及早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同时,在德育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形成安全感和归属感,并逐渐成长为独立自主、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优秀人才。

二、推行德育导师制有利于落实全面素质教育德育导师制实行正是迎合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全面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德育导师制度正是在进行与课程全面发展相适应的核心工作。

通过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良好和适宜的生活环境,培养更多的真正人道、有良好品质、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人才。

同时,德育导师也可以依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为学生量身定做德育方案,让学生更好地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得到全面的体验和成长。

三、推行德育导师制有利于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德育导师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可以加强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德育导师的带领下,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德育导师也要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身上树立榜样,带领学生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奠定学生的为人处世态度和精神品质,为社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学院德育导师工作总结报告

学院德育导师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作为学院德育导师,本人在本学期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投身于学生的德育工作,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己任。

现将本学期德育导师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目标1.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二、工作内容1. 思想引导本学期,我通过组织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学业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积极提供帮助,耐心解答疑问,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生活指导在学生生活中,我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4. 心理疏导针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素质。

5. 参与管理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工作成效1.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学生学业成绩有所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3.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4. 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1. 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经验不足,对部分学生的问题处理不够及时。

改进措施: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及时关注学生动态,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部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改进措施:加强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心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服务。

小学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小学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小学德育导师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作为小学德育导师,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道德品质、行为规范、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德育工作。

三、工作内容1. 德育教育(1)开展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成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开展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意识,规范学生行为。

2. 行为规范教育(1)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2)开展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3)加强学生自律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3. 班级管理(1)加强班级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关注班级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问题。

(3)加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共同推进班级管理工作。

4. 家校合作(1)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2)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3)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四、工作措施1. 制定详细的德育导师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 加强德育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导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 定期开展德育活动,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4. 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对德育工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5. 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五、工作总结与反思每学期末,德育导师要对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学期的德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德育导师的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六、德育活动安排1. 定期主题教育活动(1)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环保教育等。

导师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范文(通用23篇)

导师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范文(通用23篇)

导师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范文(通用23篇)导师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访谈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配合班主任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渗入课堂,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继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方针,以“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标,构建“心理访谈室为主体、班级为主导、优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学习心理。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

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三)自我调适。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

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

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开展多种多样心理教育途径和方法(一)心理健康教育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德育导师制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众安前进初中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全员参与”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我校本学期开始全面实施德育导师制。

一、德育导师制的含义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二、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1.它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它是中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抓
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课程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单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

另外,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可以跨班级选课,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会相对削弱。

因此,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

提倡学生德育导师群体负责制,从教师灌输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进一步有效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

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

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
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

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

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四、德育导师主要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它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五、德育导师制的组织和管理。

1.组织机构:
(1)为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学校、班级二级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

(2)领导小组成员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
组长:钱良
副组长:余丽丽、张丽莉
组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

班级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
组长:各班班主任。

组员:各任课教师。

2.管理制度:
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教学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颁发聘书。

(2)受导学生档案制度: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受导学生。

原则上每班2—3人,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应优先予以考虑。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提出受导要求。

通过填写表格建立受导学生个人档案。

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等。

定期谈心与受导学生交流。

德育导师要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系。

具体时间由导师确定,但是每月至少应有一次以上的联系。

联系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提倡导师进行家访。

每月最少两次参加受导班级的班团活动课,并能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

有关内容必须记载在《德育导师手册》中。

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

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部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

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第一,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

第二,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第三,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

第四,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

导师奖励制度:
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

学校对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

众安前进初中学生处
2013年9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