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1.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

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

本课首先介绍种子的多样性;然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时间关系,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观察一周后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引起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兴趣。

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很多人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必备条件。

由此可见,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会有前概念的模糊,学生的判断容易出错,需要继续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

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生:猜测,花生。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 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

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

本课首先介绍种子的多样性;然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时间关系,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观察一周后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引起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兴趣。

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很多人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必备条件。

由此可见,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会有前概念的模糊,学生的判断容易出错,需要继续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

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板块二】互学一、云量的划分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二、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共分为12个单元。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

本教材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能够了解动物的生存、繁殖和进化的基本规律; - 能够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认识对人类生活有重要作用的能源; - 能够使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并了解实验的意义; - 能够掌握和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能够观察和描述生命现象以及物理现象; -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 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思维和探究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培养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兴趣爱好; - 培养关注和热爱生命,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培养开放、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生物单元生命的特征、动物的生存与变化、动物的繁殖与进化。

2.物理单元太阳能、能量与物质、声音与光线、物体的运动。

3.化学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生物单元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规律。

2.物理单元能量的转化和光的传播规律。

3.化学单元实验探究方法和物质的分类原则。

五、教学方法本教材运用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的教学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设计,操作性强。

教学还需要运用生活化的例子,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和参与互动中学习。

六、教学安排单元课时数授课时间生命的特征2课时9月1日-9月2日动物的生存3课时9月3日-9月5日动物的变化3课时9月6日-9月8日动物的繁殖2课时9月9日-9月10日动物的进化2课时9月11日-9月12日太阳能3课时9月13日-9月15日能量与物质3课时9月16日-9月18日声音与光线2课时9月19日-9月20日物体的运动3课时9月21日-9月23日实验探究方法3课时9月24日-9月26日物质的组成2课时9月27日-9月28日物质的分类2课时9月29日-9月30日七、教学内容1.生命的特征课时1-什么是生命•知识内容:生命的一般特征;和非生命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1《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课题 幼苗长大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 目标科学知识1、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2、根、茎、叶的作用分别是吸收、运输、制造养料 科学探索1、测量幼苗的成长,观察幼苗结构2、实验探索或查阅资料了解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态度养成勤于观察、动手实验的好习惯 重点 了解根、茎、叶的作用 难点实验探索植物营养器官的作用2、种子的萌发离不开水。

( )3、播种种子时浇的水越多越好。

( )4、果实里有种子,没有种子的不是果实。

( )5、寒冷的冬天种子不会萌发。

( )6、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干燥的地方。

( ) 五、拓展提高1、种子和果实有什么不同?(展示图片) 【提示】果实都有果皮,内部有种子。

2、辨一辨:哪些是果实六、作业布置收集5种不同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特点。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特点,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

在科学探究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栽培植物的知识,并学着栽培;运用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让我们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说一说:经过几天的时间,我们种下的番茄种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示图片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探索讲授新课一、观察番茄幼苗1、番茄的幼苗每天都在长大吗?【提示】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2、番茄的幼苗观测记录测量时间幼苗高度得出结论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提示】幼苗每天都在生长。

3、拓展幼苗期是指植物从长出第一片叶开始到第一朵花蕾出现。

4、番茄的幼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二、根的作用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根?2、引导学生给这些植物的根分类。

【提示】2、在栽小葱的活动中,你发现根的作用了吗?【回顾实验】试管里装一定量的水,滴上一层油,插入小葱,用彩笔标记水面高度。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0200420193625)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0200420193625)

第一单元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板书设计:1.1我们周围的土壤小草土壤小动物教学反思:第一单元2了解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K12教育文档)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K12教育文档)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科学课》教案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姓名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1。

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3。

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2。

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

(二)看一看,比一比。

1。

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2。

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3。

小组合作研究.4.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

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三)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

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教学反思:2。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紧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发觉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了解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了解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认真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了解的?你最惊异的发觉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了解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了解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了解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花肯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第2课、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拟沙与黏土的差异。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了解不同的土壤合适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4、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具有关怀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能通过实验比拟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2、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三、教学打算: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答复。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打算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根和茎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四、教学过程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

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3、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

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2、学生回答。

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4、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

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

3、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四、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2、学生交流。

3、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4、叶和花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观察并解剖花。

三、教学准备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四、教学过程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1、出示一片树叶,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全册内容情况:《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

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与热”等六个单元。

(三)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1.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2.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

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6.冷与热单元:是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组成。

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他们将获得“冷与热”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下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下全册教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 效果预测
6 / 130
一、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今天来研究有
关土壤的知识。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周围哪里有土 壤?板书课题 讨论:1、你对土壤已经知
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知 道的问题。
道了些什么?
2、有哪些想知道的 学 生 根 据 已 有 经 验 发
问题?
表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涵盖了三大领域:《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
内 生》——生命世界,《关心天气》——地球与宇宙,《固体和液体》——物质
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
分 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 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
现。你们能在回家后能把这
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
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出来吗?也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
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
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
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
土壤样本(下节课带来)。
设计意图与 效果预测

检测内容
标 表层的土壤和地下 2 厘米初的土
检 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

结果反馈
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 (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
究、了解土壤。板书课题 值、特色)。
二、探究活动
请四人一组,做这个实
活动一:观察土壤
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土
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 壤有所帮助。
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 学生阅读实验步骤:
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同桌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根和茎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四、教学过程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

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3、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

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2、学生回答。

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4、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

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

3、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四、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2、学生交流。

3、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4、叶和花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观察并解剖花。

三、教学准备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四、教学过程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1、出示一片树叶,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二、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2、讲述: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装置。

三、认识花的构造1、出示几盆鲜花,提问:你认识这些花吗?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过哪些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2、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学生说说。

3、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学生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教师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杜鹃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

5、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并画下来。

结合学生观察雄蕊和雌蕊,简要介绍花的繁殖。

四、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1、讲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2、提问: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资料。

六、课外研究按照书上研究植物的向光性的实验做一做,看看有什么发现?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陈袁滩陈滩小学王鹏梅教学目标: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3、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墨水、胶水等液体,冰、面粉等固体。

学生实验记录单学生分组研究材料:石头、木块、布、玻璃、磁铁、别针等,剪刀,小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边说边演示:1、出示一杯水。

这是一杯水,现在它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还是圆柱形的吗?这说明什么?(水的形状容易改变。

)2、出示一杯冰。

这是一块冰,它也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的形状改变了吗?这说明什么?(冰的形状不容易改变。

)3、教师小结:像水这一类形状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液体;像冰这一类形状不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固体。

4、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物体分类。

1、同学们能够分清固体和液体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2、出示:墨水、胶水、牙膏、面粉、石头、钢笔、食醋、白酒,待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学生分类。

3、刚才有同学说面粉、牙膏形状容易改变,是液体。

大家同意吗?4、教师演示一:(水倒在纸板上,流走了。

面粉倒在纸板上,却堆积下来。

)这说明什么?5、教师演示二:(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

)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小结:牙膏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

三、揭题:刚才老师带大家分辨了固体和液体,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认识固体。

(板书课题)四、探究固体的性质1、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固体,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研究固体的性质呢?你想从哪些方面研究它们呢?你想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自由发言)2、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出桌子上的固体,选择4种感兴趣的固体进行研究,比一比谁用的方法多,观察的仔细、全面。

3、学生研究固体性质,填写活动记录表。

(师巡视指导,给有需要同学提供建议或工具。

)活动记录:认识固体石头木块布磁铁颜色形状硬度透明轻重共同之处4、学生汇报。

五、总结1、固体有哪些共同的特征?2、认识一种固体,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六、拓展延伸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固体继续研究《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陈袁滩陈滩小学王鹏梅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用言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固体可沉浮,哪些固体可溶解。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对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固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记录表学生分组研究材料:苹果和苹果块、粉笔和粉笔头、蜡烛和蜡烛头、砂糖和方糖、土豆和土豆块各若干组教学过程:一、出示材料,观察比较1、今天,我们要做有趣的实验,大家看看,认识这些材料吗?2、说一说,桌上有几类材料?3、学生认识材料,比较两组材料的不同和相同。

二、提出问题,进行预测1、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些固体,现在我要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2、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教师介绍沉浮研究活动记录表)你们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预测一下,如果小组中有不同的意见,那该怎么办?3、下面请同学们分组预测一下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是溶解还是不溶解?看哪个小组最快!(学生分组预测)4、两种材料在水中的表现会一样吗?5、提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

三、确定方案,指导探究实验。

1、小组讨论探究主题,商定探究计划。

2、提出实验注意要求:观察在什么时间最佳?(一开始?过一段时间?)怎样放固体?(一样一样放?一组一组对比放?)需要搅拌吗?实验桌的整理等。

3、指导记录的方法。

(不同的记录符号的使用指导)溶解用黑点、气泡用圆圈、沉浮用箭头等4、学生探究,教师巡视。

5、学生完善记录资料。

整理交流,发现规律。

6、提出整理实验资料的任务,形成总结。

有什么发现?哪些是自己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那你们认为苹果会浮在水上,可能是什么原因呢?7、总结实验结果。

四、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1、有些固体不溶解于水中,有些溶解,人们正是利用了溶解的道理,做了许多事情,如喝高乐高果汁,你会发现它的溶解吗?2、怎样提炼出海水里的盐?3、介绍过滤、沉淀、蒸发几种常见的分离固体的方法。

五、总结提升,得出结论我们研究了几类固体放入水中的情况,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意外的现象,大家总结一下,通过研究,你有什么发现?3、把液体倒进水里陈袁滩陈滩小学王鹏梅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液体能互相混合,混合不同的物质能形成新物质的科学事实,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

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体验实验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蜂蜜和红色的酒精、试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主题1、谈话:在前面的科学课中,我们谈到了把固体放进水里,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把固体放进水中时,会出现哪些现象?(可能溶解、可能不溶解)2、揭题:如果我们把液体也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二、认识把液体倒入水中的常见现象1、谈话:大家自己带了一些液体,说说自己带的是什么液体?在家里一般怎么玩这些液体?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蜂蜜、和酒精(教师取出装有液体的烧杯一一介绍)大家猜猜看,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讨论4、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结果)5、谈话: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最好还是亲自动手试一试,大家可以从试管架上取出装有酒精、蜂蜜、食用油的试管,把这些液体分别倒入装有水的试管里,然后把试管放回试管架,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单“结果”一栏。

6、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这一过程大约经历5—6分钟)。

7、小组汇报观察结果(请暂停观察,哪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学生取实验记录单借助实物投影仪介绍)三、创设情境,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1、谈话:许多同学都发现:把酒精倒进水里后,水的上面一部分变红了,下面一部分没有变色。

看来我们原来的预测:“红水会溶解于水”,好象不够准确。

2、揭疑:到底酒精能不能溶解于水呢?老师也做了一次实验,大家观察一下,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出示一支装有匀色酒精溶液的试管,和学生的试管并置,供学生观察比较)3、思考讨论:为什么老师的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会溶解呢?猜猜看,老师当时是怎么做的?(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搅拌、久置、多放酒精、先放水再倒酒精、加热……)四、实验验证1、谈话:目前同学们提出了几种可能,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光说还不能解决问题啊,还得……(实验)2、讨论:可是有个问题,老师准备的酒精没这么多,而且实验时间也不多了,不可能每种假设都去验证一下,怎么办呢?(讨论得出:每一组分配一个假设研究,并且选择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假设”去研究)3、学生分小组做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