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2.现代诗二首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冀教初中语文八上《 当代诗两首》
第4课当代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悟诗的主题,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介绍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
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
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
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
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
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
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朗读欣赏〗1.FLASH音乐欣赏, 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2.学生点击朗读欣赏,感悟练习,然后教师点名朗诵 .〖小组讨论〗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
八年级语文科目教案现代诗歌的欣赏与创作
八年级语文科目教案现代诗歌的欣赏与创作八年级语文科目教案:现代诗歌的欣赏与创作一、引言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二、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学习欣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现代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展示一些现代诗歌的片段或诗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现代诗歌欣赏和创作活动。
4.展示交流法: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展示几张现代诗歌的图片或片段,向学生介绍现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引起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2.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15分钟)1.现代诗歌追求自由和个性表达,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押韵。
2.现代诗歌注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3.现代诗歌常使用意象、修辞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3.欣赏现代诗歌(20分钟)选择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向学生展示并进行欣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主题广泛、表现深刻、语言独特的现代诗歌作品,鼓励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意境和思想。
4.小组合作:模仿和创作现代诗歌(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模仿创作。
要求学生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尽量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展示交流(2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创作的现代诗歌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要介绍创作的灵感和过程。
全班同学可以对作品进行评论和提出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以个人的方式创作一首现代诗歌,并在下节课前提交。
七、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继续关注和欣赏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八、扩展阅读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更多的现代诗歌作品,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现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现代诗二首课件语文版
一、本题意在引导同学们细读《长城谣》这首诗,理解重点诗句, 把握作品主题。表达对故乡、对祖国一片深情的诗句是第二节和 第三节的后两句。 二、看到这一片槐树叶,诗人仿佛回到故土,赞叹、欣喜之情溢 于言表,因此说它是“全世界最美”“最珍奇,最可宝贵的”的一片槐树 叶。 三、1.“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诗人通过拟人的手 法,把长城人格化。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的本身却 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长城,见证着历史的短暂 与无情。 2.一个“总”字表现了对长城、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情一直萦绕 着作者;“一……便……”更体现出情感的不可控制,而这情感不是涓 涓流水在心中流淌的感觉,而是像烈焰熊熊燃烧,那么火热,那么炽 热,这是作者对民族、对民族精神的热情赞颂。
《长城谣》:诗人的故乡,是她诗中的“敕勒川,阴山下”的那个莽 莽苍苍的大草原。她与故乡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系,故乡是她精神 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尽情抒发自己的乡思 乡愁。此诗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写成的。 《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 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一次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 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的一根弦。于是诗人感情颤栗了, 写下了这首诗。
3.辨字形
隘(à������)隘口 溢(������ì)洋溢 宵(������������ā������)宵夜 霄(������������ā������)云霄
薄(������ó)单薄 簿(������ù)账簿 翼(������ì)羽翼 冀(������ì)希冀
4.解词语 隘口:狭窄的山口。 冷眼:冷静客观的态度;冷淡、轻视的态度。 躯体:身躯;身体。 些微:轻微;略微。 悲欢:指喜悦与忧伤。泛指人世间的各种感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现代诗二首教案语文版
现代诗二首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
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托着游子深厚的情感,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角,也难以割舍。
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几千年来,“乡土情结”几乎是游子的普遍心态。
一纸乡书、一句乡音,往往让人们激动不已。
故乡与游子,似乎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3.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一课时长城谣一、新课导入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但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
穿越时空的阻隔,雄踞高山之巅,长城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
说起长城,谁都会热血沸腾,隔海相望,与祖国大陆同根生、血肉连的台湾同胞更是如此。
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作者链接《长城谣》的作者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
蒙古名字是穆伦·席连勃。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2.字词形音(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焉.之(yān)隘.口(ài)歌谣.(yáo)蹲踞..(dūn jù) 山巅.(diān) 焚.起(fén)敕.勒川(chì) 荒莽.(mǎng)3词语释义隘口:狭窄的山口。
冷眼:指冷静客观的态度。
躯体:身躯;身体。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理清诗歌结构,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显长城的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文本探究2.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写了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书写了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5.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多元的语文能力,使他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与鉴赏: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使学生能够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征,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思维与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的主题、手法和意象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
3.文化与传承:了解现代诗的发展背景,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文化传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语气和情感,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例如:《我爱这土地》中“啊,我多么骄傲”的感叹句,要求学生用激昂的语气朗读,表达诗人的自豪情感。
-诗歌意象分析:理解两首诗中的主要意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等,以及《乡愁》中的“邮票”、“船票”等,把握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灵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现代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诗歌解析:分析两首诗的意象、手法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诗的艺术魅力。
4.赏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两首诗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第2课《现代诗二首》教案长城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二)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朗读《长城谣》(一)导入新课(可展示长城图片或影片,配舒缓低沉的音乐)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穿越时空的阻隔,雄踞高山之巅,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二)配乐诗朗诵(教师示范)(三)诗歌赏析1、作者简介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后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再后来入比利时布鲁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2、初步体会《长城谣》表达的思想感情。
齐读诗歌,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明确:主题意象-长城,也有对黄河的思恋。
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追寻作者的情感历程。
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热情。
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来源:学科网ZXXK]3、深入探究《长城谣传》隐含的思想根基。
(1)男生齐读第一节。
题问: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什么?明确要点:历次战争与“长城”恩怨荣辱与“长城”千年历史与“长城”以上内容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能理解作者借助“长城”这个意象来凸现历史的本来面貌的意图,初步感知诗歌借助形象来抒情的特点就行。
可让学生理解“无情”、“冷眼”等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是怎样以历史的视角、现实的笔法来写长城的。
看似无情的建筑,作者却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当人来写,“蹲踞”的姿态里隐藏了超乎寻常的客观与冷静,曾经的发光剑影,鼓角争鸣都已经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一个“泠眼”亦瞥尽长城上下的千年恩怨与荣辱,唯有长城悬卧天地间成为历史的见证。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现代诗二首》优质课件(共57张PPT)
说,长城就是祖国,长城就是故乡。她要诉说的是对祖国、对
故乡的思念。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心激荡的情 感,把心中的长城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火热的衷肠,亲切
感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阅读方法解密:第二人称作用分析法。运用第二人称可增加亲 切感,使叙事、抒情更直接、更自然,有呼告的效果,能够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果用于写物,则有拟人化效果。
写长城的诗
【关山月】 (唐·徐九皋)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
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长城闻笛】 (唐·杨巨源)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习题
2 一片槐树叶
现 代 诗
一首老歌、一幅旧画、一片枯黄的树叶,一朵含苞 的小花、一棵稚嫩的小草,这些事物司空见惯,很平常 很不起眼,但它们有时却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
落,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 首现代诗《一片槐树叶》。 看看诗人纪弦是怎样通过一 片槐树叶,寄托了他深厚的
情感的。
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
例:(1)这个转体空翻的动作完成得非常潇洒。 (2)他这个人比较洒脱,不会在这种问题上过分纠缠。
复杂心情
导思1.诗 人为什么
用三个“最”修饰
“槐 树叶”?为什 么连续强调三次 “一片”?这不寻常
关键词: 思念
思乡之情
家国 导思2:在《一片槐
的槐树叶是 什么样
子的?
树叶》中, 一片小
一
读一读字音
蹲踞( jù )
敕(chì)勒川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上《现代诗歌二首》PPT课件 (二)
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 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 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 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 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 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 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___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___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贫穷 痛苦追求 新生
• 自读,领会诗情
美丽的雪花 曙光下温暖漂亮的笔杆 孩子的笔体
(2)这些意象各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它们分 别隐含了什么意思?
悲哀、凄凉----美好\憧憬
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希望被扼杀 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残余的希望不断摇曳 化为露水的紫葡萄:希望的果实化为泪水 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美好失落
生活上贫困但保持乐观,心理上失落但一往情深表达了自 己的坚定信念
同获得了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
• (1)概括中间三节内容: • 阐述了相信未来的理由。 • (2)具体说来是理由呢? • 坚信未来会揭开历史的本来面目,还人
们以真相,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 (3)指出典型意象 • 腐烂的皮肉 脊骨 • 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 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小结
诗人林莽:“《相信未来》是一篇预言性 的诗歌力作,当 “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 茫和混乱中,人们为命运哀叹时,食指以一个 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
《现代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共3篇
《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共3篇《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1《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现代诗两首》,其中包括两首诗歌:现代诗《带着风的音调》和《阳光下的舞蹈》,并且涵盖了相关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学会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和精神。
2. 了解现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3. 在诗歌的阅读和作品练习中,锻炼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
4.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是组合式的,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诗歌阅读、作品写作、小组讨论、朗诵等几个部分,以实现目标的达成。
2.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a. 教师介绍两首诗歌,并解释现代诗和传统诗歌的不同之处。
b.讨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的区别及他们的共性。
步骤2:诗歌欣赏a. 学生们开始阅读两首诗歌,理解其中的意义,节奏和语言。
b. 梳理两首诗歌的结构、韵律、语言特色、想象力等c. 教师解释需要重点理解的部分,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解答。
步骤3:小组讨论a. 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用词、语言、意象、美感、情感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
b. 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介绍组员的讨论结果。
c. 全班学生可以提问代表,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探讨。
步骤4:写作练习a. 让学生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现代诗,可以参考两首诗歌的诗形和主题。
b. 老师带领学生梳理诗歌写作中的技巧和方法。
c. 诵读自己的诗作,提高自信和展示能力。
步骤5:诵读与评价a. 学生按照小组,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b. 全班学生进行评审,看看演讲的诗歌朗诵是否优美通畅,语言是否清晰明了,有没有吸引人的意象和意思。
c. 老师进行点评,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步骤6: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现代诗歌的创作,阅读和鉴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上《现代诗歌二首》PPT课件
• “绘画美”指诗的辞藻,讲究视觉形象。读 此诗时,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深夜的郊外,没有阳光,没有蛙鸣,没有 夜鸟的啼叫,连一丝风也没有。皓月当空, 诗人怀抱夭折的女儿,静静地坐着。一切 都是那么的静,静得可以听见根须在吸水, 静得可以听见蚯蚓在翻泥。女儿是夭折了 么?不,不,不是。她只是累了,只是睡 着了。那么,就躺在爸爸的怀里,不要怕, 乖乖睡,乖乖睡……此时无声胜有声,没 有眼泪,没有号啕,而父亲的悲伤我们不 会没有感觉到!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 的飞”依: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是闻一多“三美”的新格律诗理 论主张,
• “三美”在《也许》一诗中是怎 样体现出来的?
《现代诗两首》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两首》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反复2.朗读,3.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4.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5.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长城谣》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 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3 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 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现代诗歌二首再别康桥教案1
《再别康桥》精品教案一.教材研究1、学情分析学生身处信息时代,他们深受网络和“快餐文化”的影响,使得他们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2、教材地位及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3、教学目标由于本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成:⑴、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美的体悟。
⑵、感知诗歌的诗意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⑶、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⑷、品味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的独特风格4.教学重难点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⑴、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⑵、赏析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一,以诵读为主。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
此外,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第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三.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朱自清和徐志摩同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大家知道,自古文人相轻,可同样在文学造诣极深的朱自清却说现代诗人应当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朱自清为何如此地称赞徐志摩呢?徐志摩的魅力究竟何在?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位诗人,走进他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1、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现代诗二首教案语文版(2021年整理)
(遵义专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现代诗二首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遵义专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现代诗二首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遵义专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现代诗二首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2 现代诗二首“乡愁”是马致远笔下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愁”是柳永梦醒后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乡愁”是李清照的浅吟低唱;“乡愁”是苏轼的慷慨悲歌;“乡愁”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剪不断的情结;“乡愁”是一坛海外赤子饮不尽的烈酒;“乡愁”是梦里的“长城”;“乡愁”是“一片槐树叶",载着诗人浓浓的情思,漂洋过海……1。
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2。
反复朗读,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分析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难点)3。
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华夏数千年文明,很多日常可见的事物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凝聚和积淀,他们是中国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它们是一种符号、一种意蕴、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中国的象征物?”(学生会提到如长城、黄河等,点明这便是游子思乡的载体)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张长城图片,配以《长城谣》歌曲。
(学生对长城产生直观感受,营造思乡爱国氛围,引出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长城谣》)再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为体会作者情感做好铺垫.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隘.口(ài)歌谣.(yáo) 蹲踞.(jù)山巅.(diān)焚.起(fén)槐.树(huái)荒莽.(mǎnɡ)蝉.翼(chán) 敕.勒山(chì)2 生词注解隘口:狭窄的山口。
八年级语文教案第3课现代诗歌二首
第3课现代诗歌二首第3课现代诗歌二首教学目标1.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美。
2.通过诗中意象和语言的赏析,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中读出个人的独到理解。
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意在使学生培养起对新诗的欣赏兴趣,初步了解新诗鉴赏的基本知识,学习感受新诗语言和意境的技能。
为此,本诗的教学采用如下方法:1.知人论世法:如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与他对诗歌的美学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
徐志摩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康桥在徐志摩心目中的地位具有某种相似性。
引导学生理解徐志摩,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诗境的理解,同样也能发现康桥情结在诗中的隐喻意义。
2.品读入境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领会意象的特殊内涵,品味诗的意境及诗中蕴涵着的诗人情感。
3.对比鉴赏法:在对比鉴赏中领会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这是1925年我国著名诗人闻一多所作的《七子之歌》的首篇,曾经由一位7岁的女孩在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演唱,它所饱含的悲愤、孤苦、企盼之情,是那样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闻一多诗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于此可见一斑。
今天我们要共同赏析的是闻一多为他因病早逝的女儿所写的一首葬歌,从四节诗行中我们一同感受作者深沉、凝重而又复杂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
现代著名诗人、学者。
他是现代新格律诗体的倡导者和卓有成效的实践者。
他主张新诗应该讲三美原则:“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
他的诗篇有的充满讽刺、批判色彩,有的充满深沉、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表现了五四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现代诗歌二首》(也许 再别康桥)教案 长春版
《现代诗歌二首》(也许,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背诵。
2.体会诗人深沉浓烈的情感。
3.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深沉浓烈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曾经为周国平《妞妞》里可怜的小女孩而难过,她还没来得及感受人间的花草树木,还没来得及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感受人间的挚爱亲情,就匆匆地告别人世。
更为那个全身心爱护女儿的父亲,为那位面对女儿的疾病却束手无策的痛苦的父爱而难过。
今天,我们可以在《也许》中再次体会到这种情感。
二、诗人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
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闻家铺人。
现代著名诗人、学者。
抗战开始,清华、北大和南开等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他随校迁往昆明。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他更加积极参加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他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同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1946年7月15日,昆明各界为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
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会后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他的诗歌感情激烈,形式精美。
内容上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朱自清称他“是个爱国主义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艺术上追求“三美”,开创了新格律诗派。
后期的杂文创作,充满了战斗精神,是他为民主而斗争的有力武器。
闻一多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初二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范文
初二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范文【教学设想】借助本课两首诗歌的学习,引导先生感悟幸福,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基于诗歌自身具有的特点,本堂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打破。
1.重复朗诵。
诗歌音韵美的特点决议了它的朗诵魅力。
首先,我设置了教员的范读。
教员准确地掌握好诗歌的感情,用有感情的朗诵去感染先生、感动先生,这是诗歌教学的魅力之源。
2.感悟笼统。
在诗歌教学中应充沛发扬先生的想像力,经过对诗歌停止补充转换再发明将诗歌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平面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话补充完整,从而融入诗歌的艺术世界中去。
诗歌里的笼统是诗人肉体境界与艺术境界的凝聚和升华的艺术表现,鉴赏时掌握诗歌的笼统是体味诗歌意境的殊途同归。
3.写出自己心灵的诗篇。
我在教学最后设计了师生共同创作一首小诗。
这一环节旨在鼓舞先生用这样的文学样式来表达自己,稚嫩不怕,应重在表达、宣泄。
先生尝试用或稚嫩或成熟的笔触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对效果的见地、对世界的看法,留神灵的诗篇写就之后,先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成就感、满足感会鼓舞先消费生阅读诗歌的兴味。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两首诗的构思及作者对幸福的深入了解。
2.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3.重复诵读诗歌,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言语。
[教学重难点]1.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2.启示先生调动团体体验赏析诗歌,了解幸福的外延。
[教学布置]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师:上课前,我想做个调查,觉得自己生活很幸福的同窗举手。
随机请两名同窗回答幸福或不幸的缘由。
生活中每团体都希望失掉幸福,如何才干将幸福抓在手里呢?明天我们听听我国当代诗人李瑛想通知我们些什么。
(课前的小调查可以快速导入幸福这一话题,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自然引入新课。
)二、教员范读李瑛«幸福»,先生完成两个义务1.扫清字词阻碍。
留意圈点出自己没读准的字,正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现代诗二首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重点)
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3.感悟诗歌思想,重点分析借物抒情的写法。
(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作家艾青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赏析两首现代诗。
首先请听这两首诗歌的配乐版。
(播放配乐诗歌,帮助学生建立对其的感性认识。
)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1)席慕蓉,作家,蒙古族。
1943年出生于重庆,现居台湾。
席慕蓉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语言清新隽永,饱含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
(2)纪弦,原名路逾,1948年去台湾,后移居美国。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
主要作品有《纪弦诗论》《夜记》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隘.口(ài)谣.(yáo)蹲踞.(jù)
山巅.(diān) 焚.起(fén) 敕.勒川(chì)
槐.树(huái) 蝉翼
..(chán yì) 荒莽.(mǎng)
3.理解词义。
隘口:狭窄的山口。
蹲踞:蹲坐。
荒莽:极其荒凉。
些微:轻微;略微。
4.阅读诗歌,思考问题。
(1)阅读《长城谣》这首诗,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节: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第二节: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第三节:梦回长城。
(2)阅读《一片槐树叶》,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写一片“槐树叶”。
第二节:写槐树叶的来历。
第三节: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长城谣》
1.第一节诗中高度概括长城历史的句子是哪些?
明确: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2.第一节里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把长城看作是历史的见证人,更易于抒发作者的情感。
3.从《长城谣》中找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明确:句子: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
评析:“无情”“蹲踞”“冷眼看”等词表现了长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是历史的见证“人”。
4.学完《长城谣》,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明确:中国人的思乡情结。
无论何时何地,总忘不了自己的故乡。
5.请你说说“长城”的象征意义。
明确: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因此在诗人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个性化对象。
(二)探究《一片槐树叶》
1.诗中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片槐树叶在诗中是抒情的线索,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2.诗歌第三节运用了什么手法?是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
由槐树叶联想到故乡的泥土,进而联想到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3.诗人说“一片槐树叶”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这样写不矛盾。
前句是借物抒情,诗人对“槐树叶”的赞美实际上是对故乡的赞美,暗含了诗人对故乡美好的回忆和留恋;而后句则说明这种心情转瞬即逝,诗人由于远离故土,伴有极度的伤感。
这两句诗一起说明了诗人当时触景生情而又极为复杂的感情。
(三)比较分析
比较《长城谣》《一片槐树叶》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明确:相同点:两首诗的主旨都是抒发爱国思乡之情;写作手法都是借物抒情。
不同点:《长城谣》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激昂;《一片槐树叶》的感情基调是婉转、细腻。
四、板书设计
长城谣⎩⎪⎨⎪⎧⎭⎪⎬⎪⎫沧桑长城——一部历史依恋长城——写不成篇梦回长城——难以成眠 心系故国思念故乡
一片槐树叶⎩⎪⎨⎪⎧⎭⎪⎬⎪⎫伤感现在——见叶欣喜回忆过去——树叶来历期盼归来——重温旧梦 眷恋故国思归心切
五、课外拓展
诗人借用长城、槐树叶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故乡的一片深情,你认为还有哪些意象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情感?
示例:
月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长河: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落木: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夕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
如课前搜集有关祖国状况的资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他们通过查书籍、看影视、问他人等多种渠道获取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使学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象征”这一难点问题,再创情境。
引导学生联想其他能象征爱国思想的意象,体会作者对祖国和故乡的挚爱之情,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