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
教资科二辨析题
教资科二辨析题
教资科二辨析题是教育部公布的教师资格考试题库中的一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教育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下面我将就几道常见的教资科二辨析题进行相关参考内容的分析。
1. 辨析题目:什么是“学科思维”?请分别以中学数学、地理为例,阐释“学科思维”的具体内涵。
参考内容:
学科思维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形成的、与该学科内容相关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不同学科的学科思维有所差异,下面以中学数学和地理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中学数学的学科思维:
中学数学的学科思维主要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需要抽象出问题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逻辑思维,运用数学公式、定理和规律进行推导和证明。最后通过推理思维,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结论,合理推断和推理出问题的答案。
地理学的学科思维:
地理学的学科思维主要包括地域思维、综合思维和系统思维。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因此地理学的学科思维强调对地理空间的认知和理解。地域思维要求掌握地理现象的地域分布情况、地理环境和地理资源的差异等;综合思维要求将各种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地景的综合认识;系统思维要求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相互作用,探究地理体系的整体特征。
2. 辨析题目:请区分教育学中的“教学”和“教学法”。
参考内容:
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等方面指导和培养的一种活动。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环节,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教学法是指导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和方法。
辨析题——精选推荐
辨析题
一
第一章
1.唯物主义哲学是绝对正确的,唯心主义哲学是绝对错误的。(错误)
2.只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是可知论者。(错误)
3.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精华,是真理,所以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办事就不会出错误。
(错误)
第二章
5.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错误)
6.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错误)
7.人的意识具有自觉能动性,因此,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错误)
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所以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错误)
9.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二中也有)
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人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错误)
第三章
11.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过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差别也是联系。(错误)
12.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循环论。(错误)
13.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错误)
14.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正确)
15.矛盾的斗争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错误)
第四章
16.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错误)
17.我们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错误)
18.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他创造历史的活动就不会受任何制约。(错误)
19.评价历史人物、杰出人物的正确原则是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方法。(正确)
第五章
20.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错误)(三P7)
21.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错误)
辨析题
辨析题
第一章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三.辨析题
三.辨析题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参考答案:正确。因为:
(1)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但是,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的力量异常强大,而且互相勾结。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领导阶级,联合各个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2)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发动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脆弱的经济地位所带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更没有发动农民。辛亥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中国无产阶级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决定的: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思;他们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容易和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他们人数虽然不都,但是分布集中便于组织;他们有自己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在最有觉悟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讲,使它能够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辨析题——精选推荐
辨析题
辨析题
1、有⼈认为,只要有考试,学⽣就会围绕着考试转,被分数牵着⾛,要实现学⽣的全⾯发展,就不要考试。请您针对这⼀观点作出判断。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的价值判断,考试作为⼀种教学评价形式,可以起着诊断、调节、反馈的作⽤。因此,要正确对待考试这种评价⽅式,⽽不能否定⼀切,更不能不要考试,因噎废⾷。
(2)全⾯发展是指学⽣的⾝⼼全⾯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所以要正确看待全⾯发展,全⾯发展并不是不要考试,⽽是要正确对待评价观,选择正确的评价⽅式。
(3)在现有素质教育和全⾯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评价⽅式要多样化,采取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式,全⾯客观、科学有效的进⾏评价。
(4)建⽴与素质相⼀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通过评价促进学⽣发展,教师提⾼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有⼈认为,探究学习⽐接受学习更有效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探究学习是和接受学习都是⼀种有效的学习⽅式。探究学⼠是指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然现象、社会现象和⾃我⽣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的获得知识、应⽤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式。接受学习是指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接收系统知识或事物意义的⼀种学习⽅式。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所倡导的⼀种学习⽅式;接受学习是⼀种传统的学习⽅式,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新课程改⾰强调教学过程重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运⽤,但不等于探究学习⽐接受学习更有效。⽆论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如果运⽤不当,都是⽆效的、机械的学习⽅式;同样,如果教学得法,接受学习也是⼀种⾮常有效的学习⽅式。
辨析题答题技巧及例题示范
辨析题答题技巧及例题示范
摘要:
一、辨析题概述
二、答题技巧
1.分析题干
2.确定解题思路
3.构建答题框架
4.结合实例论证
三、例题示范与解析
1.例题1
2.例题2
3.例题3
四、总结与建议
正文:
一、辨析题概述
辨析题作为各类考试中的常见题型,旨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给定的观点或说法进行辨析,从而展现出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答题技巧
1.分析题干
在解答辨析题时,首先要做的是认真阅读题干,把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通过分析题干,明确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为后续的答题奠定基础。
2.确定解题思路
在分析题干的基础上,要迅速找到解题思路。辨析题通常有两大类:一是观点正确与否的辨析,二是现象正确与否的辨析。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要选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3.构建答题框架
在确定解题思路后,要构建答题框架。答题框架应包括开头部分、正文部分和结尾部分。开头部分简要概括题干,表明自己的观点;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实例进行论证;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呼应开头。
4.结合实例论证
在正文部分,要结合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实例可以是自己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是国内外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实例论证,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三、例题示范与解析
1.例题1
题干: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析:首先,分析题干,确定题目考察的知识点为“合作的重要性”。其次,构建答题框架,开头部分表明观点(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正文部分阐述合作的原因和实例,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辨析题——精选推荐
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己经“过时”了。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实现的,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辨析题题型特点与解题思路
辨析题题型特点与解题思路
所谓辨析题,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试题给予的观点、材料、情景等现象进行辨别分析,并作出科学评价的一种试题。解答辨析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当根据试题的特点和具体内容作辩证的、历史的和具体的分析。
一、辨析题常见题型
高考辨析题可分为四大类型:“错误型”“片面型”“附条件型”和“材料型”。常见的是“片面型”和“材料型”。
(一)错误型辨析题
1. 观点错误型辨析题
题型特点:试题所给的论断是完全错误的。这类题型在高考中已不多见。
解题思路:用所学原理去分析辨题错在哪里,并说明为什么是错的,错误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正确的应该是怎样的。
高考例题:(1995年高考全国卷)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的。
解题分析:(1)写出国家的定义和阶级本质。(2)分析题中观点错误的原因,并结合题中材料进一步指出国家的本质。(3)通过举例来说明国家的阶级本质。(4)总结观点错误之要害。
答案要点:(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是利用立法、行政、司法及暴力组织等强制力量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2)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对立的。国家作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不可能为全社会谋福利。国家也有管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但从根本上说,还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3)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为资产阶级谋利益;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利益。
2. 引文式错误型辨析题
题型特点:试题由“引文”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引文”是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引文”与“结论”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辨析题及解答题
二、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1)此观点错误。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的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以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检验过的正确的科学体系。之所以命名为毛泽东思想是因为毛泽东在这一思想理论的创立、创新过程中贡献最大、成果最丰,是这一思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3)毛泽东的思想是指毛泽东个人的全部思想(包括他的错误思想)。那些被实践检验是错误的言论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4)所以说,“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是错误。
2.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而不是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则是革命的又一对象。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小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劳动者,后者是剥削者。小资产阶级,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团结和争取的对象。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辨析题。——精选推荐
辨析题。
辨析题
1、⼈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也是⼀时的源泉。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是⼈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依赖于⼈脑这种特殊的物质。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
2、由于英雄⼈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所以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英雄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实现社会变⾰的决定⼒量。(2)英雄⼈物的历史作⽤的⼤⼩取决于他们是否反映了⼈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和要求,以及反映的程度如何。
3、在⾃动化⽣产条件下,技术和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益凸显,说明技术、管理和劳动⼀样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在⾃动化⽣产条件下,虽然技术和管理在⽣产中的作⽤⽇益凸显,但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雇佣⼯⼈的劳动仍是剩余价值的唯⼀源泉。(2)机器、设备是不变资本,不能创造价值,更不能使价值增殖。技术的应⽤可以改进机器和设备,它本⾝不能创造价值也不能实现价值增殖。技术只⽤被⼈所掌握,通过⼈的活劳动发挥作⽤,才能创造价值。(3)管理是⼀种复杂劳动,在⽣产中通过管理将⽣产⼒中的诸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提⾼劳动⽣产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将知识形态的⽣产⼒变为现实的⽣产⼒。
4、尊重客观规律会妨碍⼈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的⾃觉活动区认识规律、利⽤规律。(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对⽴起来,借⼝尊重客观规律⽽否⼈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形⽽上学机械决定论或宿命论的观点。
辨析题整理——精选推荐
辨析题(5题,30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辩证地看问题)
Part1
*中国大同社会是社会主义?错
社会主义思想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时代,代表无产阶级的思想。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人物也多是有产阶级知识分子,因而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错。
空想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进程与资本主义历史进程具有一致性。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社会主义的先声。
空想社会主义是批评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想,是早期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不成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状况下不成熟的无产阶级进行不成熟斗争的理论表现。
*2.空想社会主义极大地启发了无产阶级的觉悟。对。
空想社会主义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制度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3.空想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甜蜜补充。错。
空想社会主义总的趋势是一个不断减少空想成份,增加现实主义因素的和科学成份的过程,就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言,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对未来社会描写越来越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极大地启发了无产阶级的觉悟。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判。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猛烈地、无情地批判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
*4.十九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麻痹了无产阶级的斗志。对。
当无产阶级成为自为阶级进行有组织的自觉斗争后,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空想社会主义就从无产阶级退到小资产阶级方面,起着“反动或保守的社会主义”的作用。
辨析题及解析
辨析题及解析
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人的认识从一定方面来说是有限的。就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来说,认识总是有限的,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说,都只能是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认识。
人的认识又是无限的。就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的认识的本性来说,人的认识没有一个终极的界限,总是不断超越不断前进的。
人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人类的认识就是在这样的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中不断地前进。
2.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认识论和真理论中“元”是本质的意思。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为,真理的客观来源只有一个,即物质世界。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因此真理不能是多元的。在自然科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理论形式或科学方法来说明同一对象,是正常的和必要的。但是科学理论认识的多重性特点与真理认识的本质不能混为一谈。真理认识的本质只有一个,不能是多元。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所共有的属性,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
3.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商品生产者和使用者而言,二者不可兼得
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使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但价格也会影响供求关系,致使价格与价值基本一致。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平均数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辨析题答题模板
辨析题答题模板
辨析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在答题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模板和技巧。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辨析题答题模板,供您参考:
一、引言
首先,需要简洁明了地阐述题目所给的观点或现象,并表明自己的立场或态度。
二、分析
接下来,对题目所给的观点或现象进行分析。这个部分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解释概念:对题目中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解释,确保理解准
确。
2.阐述原因:分析题目所给观点或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多个
角度进行思考。
3.举例论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分析,增强说
服力。
三、结论
在结论部分,需要对分析进行总结,并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或态度。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或展望,以深化对题目的理解。
四、注意事项
在回答辨析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审题: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意图,避免答非所问。
2.逻辑清晰:在分析和结论部分,需要保持清晰的逻辑结构,避
免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3.表达准确: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避免出现歧义或
模糊不清的情况。
4.举例贴切:在选择例子进行论证时,需要确保例子与题目相关
且贴切,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或分析。
辨析题答题模板
辨析题答题模板
摘要:
一、辨析题概述
二、辨析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1.判断题
2.选择题
3.填空题
4.简答题
三、辨析题解题步骤
1.审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观点
4.论证观点
5.总结答案
四、实战演练及答案解析
正文:
一、辨析题概述
辨析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辨析题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要求学生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各类考试中,辨析题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因此,掌握辨析题的答题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二、辨析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1.判断题
判断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一观点或论断的正确性进行判断。答题技巧如下:
(1)熟悉基本概念,明确判断标准;
(2)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握问题实质;
(3)注意题干中的限定条件,避免盲目判断。
2.选择题
选择题要求学生在多个选项中选出正确或错误的选项。答题技巧如下:(1)逐个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
(2)对比选项,找出差异性,缩小判断范围;
(3)运用排除法,提高答题效率。
3.填空题
填空题要求学生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答题技巧如下:
(1)理解题意,确定空格处所需填入的词语或短语;
(2)分析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语法,避免填入错误内容。
4.简答题
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简要分析和论述。答题技巧如下:(1)审题清晰,明确答题方向;
(2)梳理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
(3)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三、辨析题解题步骤
1.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捕捉关键信息。
2.分析问题:针对题目中的问题,梳理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
辨 析 题
一、辨析题——认识辨析题
1.辨析题的含义:就是把课程内容或与其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中容易产生误解、分歧、逻辑推理错误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其进行辨别、判断和分析的题型。
2.辨析题的考查重点: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推理能力,特别是以正确价值观为基础的观点判断、辨别能力,以及逻辑推断、推论能力。
3.辨析题的基本答题思路:题上观点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也有可能是不全面的,还有可能是逻辑推理上有误的。答题时不仅要明晰正误,更重要的是要做出分析,即对观点正确的原因、错误的原因或不完整的原因进行阐述,如果是逻辑推理有误的观点,还需要就推理进行矫正,并给予必要的分析。
二、解答辨析题的基本要求
重在分析对或错的理由。既包括对观点的判断分析,也包括对关系的判断分析。
要得出核心结论(总论点)。辨析的目的是在明细观点和关系的基础上,得出观点正确、推理严谨的结论。
要有聚焦点。辩题的四句话不是纯粹地发散式思辨,而是聚焦于和本题相关的内容或逻辑进行辨析。答案要系统全面。与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相比,辨析题的独特要求在于:答案必须准确、完整、系统、全面。
三、对话式辨析题的解法
辨析题是中考思想品德常见的一种题型,命题者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观点混淆在一起,要求考生进行辨别、分析。
(201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前不久,郑州市某校八年级一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徒步到距校20公里外的绿博园进行参观考察。对于此项活动,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但也有少数学生和部分家长持有异议。
例1:学成报国任务重,校外活动有何用?
21道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含解析)21道辨析题
辨析题:(选自各类就业招考试题、硕研入学试题等)
1.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这句话是片面的。强调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强调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的特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世界,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服务。但是却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人类的能力和知识是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能力和做法不一样,所以不是所有的事人们都能做到。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3.在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中,往往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这表明,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题
一
第一章
1.唯物主义哲学是绝对正确的,唯心主义哲学是绝对错误的。(错误)
2.只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是可知论者。(错误)
3.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精华,是真理,所以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办事就不会出错误。
(错误)
第二章
5.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错误)
6.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错误)
7.人的意识具有自觉能动性,因此,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错误)
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所以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错误)
9.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二中也有)
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人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错误)
第三章
11.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过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差别也是联系。(错误)
12.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循环论。(错误)
13.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错误)
14.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正确)
15.矛盾的斗争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错误)
第四章
16.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错误)
17.我们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错误)
18.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他创造历史的活动就不会受任何制约。(错误)
19.评价历史人物、杰出人物的正确原则是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方法。(正确)
第五章
20.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错误)(三P7)
21.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错误)
22.科学理论水平高低是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客观尺度。(错误)
23.是否承认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错误)(三P6)
第七章
24.人的本质是由人的世界观决定的,因此它是不会变的。(错误)
25.人类社会的历史没有进步只有循环。(错误)
二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
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错误)2.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
起的产物。(错)(三P1)
3.马克思经济政治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不准确)
4.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错误)(三P2)
5.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错误)
6.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
7.重点论内在包含着两点论。(正确)
8.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错误)
9.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的“一刀两断”。(错误)
10.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错误)
1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
定。(错误)
12.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错误)
13.“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正确)(三P5)
14.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正确)
三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错误)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史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确)
3.人的活动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错误)
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正
确)
5.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正确)
6.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四)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不正确的)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
9.在辩证思维过程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错误)
10.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误)
1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错误)
12.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错误)
1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时可以认识的。
(错误)
14.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错误)
15.思想跟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必须使用有时间力量的人。(正确)
16.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错误)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否认。(错误)
18.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正确)
19.“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错误)
20.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主观世界。(正确)
21.在信息时代,社会的基本关系表现为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误)
22.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与灭一国,先灭其文化。”(错误)
23.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不正确)
24.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正确)
25.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错误)
26.只要物质文明上去,精神文明自然而然的就会好起来。(错误)
27.人类发展的历史终归是思想发展的历史。(错误)
28.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