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赏析选择题(2)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诗词赏析及训练有答案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诗词赏析及训练十五、名句赏析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
4.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岑参《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 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7.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是: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9.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过放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荟萃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四、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的妙处。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练习及答案
古诗赏析(七年级下)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早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2.与“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为哪一项A.须晴天,看红装素裹,格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答案分析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颔联是最能表现禅寺后院环境特点的一联。
其意为一条波折的小道通向清静的远方,那边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依据诗句意思,再联合“幽 " 和“深”两个重点词,能够得出幽静沉寂的特点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意为此时此刻万物都缄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前句写万物静寂无声,后句写钟磬之声,此处是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
四个选项中,只有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切合这个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 1 幽静沉寂 2.C2.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边对这首诗歌理解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这首诗向来被誉为歌唱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睁开,热忱赞叹了泰山的高大宏伟的气概和奇特艳丽的风景。
B. 这首诗写景富裕层次,从近望到眺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宏伟,神气艳丽,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C.“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 " 是实写,虚实相生,写出泰山的高大宏伟,奇特艳丽。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一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衬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矗立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剖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案分析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
本诗一共四联,据其内容可知,第一联为眺望,第二联为近望。
第为细望,最后一联为梦想。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题20课【注】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3、“古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 ,“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答:“古人”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4、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注】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展现画面。
答: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景象。
2请简要分析“钟”“割”二字好在何处?答:“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富有动感,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题专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题专练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4.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5. 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6.探究“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2.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4.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5.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3.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4.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6.关于本诗的“诗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玉笛B.春风C.折柳D.此夜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泊秦淮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的清辉洒在⽩⾊沙渚之上。
⼊夜,我将⼩⾈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陵歌⼥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树后庭花》。
赏析:这⾸诗是诗⼈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运⽤⽅⾯也颇见⼯夫。
⾸句写景,“烟”“⽔”“⽉”“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幅朦胧清冷的⽔⾊夜景,渲染⽓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
秦淮⼀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
因此昔⽇那种歌舞游宴的⽆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两句由⼀曲《⽟树后庭花》引发⽆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对“商⼥”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迷的达官贵⼈,即醉⽣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称其为唐⼈七绝压卷之作。
诗⼈深夜泊⾈秦淮河畔,隔江传来商⼥《⽟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
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不以历史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与诗⼈⼼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
这是⼀⾸触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兴亡之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C)
A.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泊秦淮/杜牧
十二、贾生/李商隐
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十四、约客/赵师秀
一、《木兰诗》
【原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 通:唯)
答: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 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6、“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7、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C.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习题(全册带答案分析)
班级:姓名:
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目录:一、《木兰诗》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竹里馆》/王维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逢入京使》/岑参五、《晚春》/韩愈20.古代诗歌五首六、《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七、《望岳》/杜甫八、《登飞来峰》/王安石九、《游山西村》/陆游十、《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泊秦淮》/杜牧十二、《贾生》/李商隐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十四、《约客》/赵师秀一、《木兰诗》选择题: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C)A.《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C.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A、建功,但没有接受封赏。
B、句子错误。
D、主题错误。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C)A.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
能力不逊于男子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解析】C、句子应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阅读练习和答案
部编版七下课内课外古诗赏析(全)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一、【译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弹琴,一会儿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二、【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三、【考试链接】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集(全)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集竹里馆/王维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答:这两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2.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答:“独”是“独自”的意思。
“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
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5.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独坐、弹琴、长啸。
6.请赏析一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艺术特色。
答:这两句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1.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无意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飞”字写出出手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暗”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4.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答:指离别。
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5.“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答:这“折柳”是曲名,又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是离别的同义词,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木兰诗》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XXX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XXX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XXX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D.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4、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二、竹里馆/XXXXXX的《竹里馆》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对竹林、泉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竹林清幽、泉水潺潺、花草香浓、鸟兽欢腾的自然景象,具有浓郁的山水田园风情。
5、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竹林清幽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泉水潺潺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花草香浓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8、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鸟兽欢腾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XXX的《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豪放洒脱、富有浪漫主义情调的诗歌。
部编本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古诗赏析阅读学习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下课内课外古诗赏析(全)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抚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以抚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安静。
2、诗歌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能表现令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安静、淡泊和欢乐的心情。
独坐、抚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静静谧的竹林里,又是抚琴又是大声吼叫。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洁白的明月透过茂盛的竹林照耀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一、【译文】“独坐幽篁里,抚琴复长啸。
”译:月夜,我单独坐在安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抚琴,一会儿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竹林里幽静幽静,无人了解,却有明月陪同,殷勤来相照。
二、【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安逸生活情味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抚琴、长啸)都极平庸无奇。
但是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庸的笔调,描述出清爽诱人的月夜幽林的境界,融情形为一体,包含着一种特别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抚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安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惨淡,表面看来平平庸淡,仿佛手到擒来,任意写去其实倒是匠心独运,好手回天的大手笔。
三、【考试链接】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抚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形的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作者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绘音乐,更表达了对故土的想念。
2、先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成效。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顾。
第二句着意衬着笛声,说它“散入春风” ,“满洛城”,忧如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课内古诗,完成相应的题。
(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5.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本诗的体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四)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图。
10.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1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五)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杜牧是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荟萃一、竹里馆XXX的诗被XXX评为“诗中有画”。
在这首诗中,月光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在独坐其中的诗人身上和他的琴上。
诗人弹琴、长啸,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
这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二、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三、逢入京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四、晚春XXX在这首诗中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诗的三、四两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XXX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五、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诗人感慨万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在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高达千寻的塔,据说每天早晨听到鸡鸣,就能看到太阳升起。
3、请简要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的意义。
不怕困难、挫折,因为身处高处,可以超越浮云,看到更广阔的视野。
4、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勇往直前,不畏困难,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视野。
2、诗人运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哲理。
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在高处,放眼远方,才能不被挫折击倒,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3、诗句“飞来峰高耸入云”通过神话传说展现了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更加自然。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典诗词赏析题集(全)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典诗词赏析题集(全)
本文档是《七年级语文下册古典诗词赏析题集(全)》的详细题目列表。
以下是各个诗词的标题和题目:
1. 《登鹳雀楼》——理解诗意
- 探究诗中的登高意象
- 分析诗人用词的含义
2. 《将进酒》——情感表达
- 揭示诗中的豪情壮志
- 理解诗人对人生态度的表达
3. 《静夜思》——描写自然
- 感受诗中的宁静与寂静
- 掌握诗人用景物描写表达思考的技巧
4. 《春晓》——遣怀抒情
- 理解诗中对春天的描绘
- 探究诗人倾诉内心的情感
5. 《墨梅》——艺术欣赏
- 分析诗中写墨梅的艺术手法
- 欣赏诗人描绘墨梅的形象
6. 《赋得古原草送别》——叙事抒情
- 理解诗中的叙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 分析诗人对别离的思考和感受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雪景
- 感受诗中对雪景的描绘
- 理解诗人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思念
8. 《登高》——山水描写
- 分析诗中对山水的描绘
- 理解诗人对山水背后的哲理思考
这是《七年级语文下册古典诗词赏析题集(全)》的详细列表。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提升语文水平!。
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古诗鉴赏题汇总 (2)
诗歌鉴赏汇总参考答案《望岳》参考答案1.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2.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强调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3.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4.B5.D6.B《登幽州台歌》答案:1、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分)3、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4、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怆然流泪了。
5、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登飞峰》答案:1既指奸邪小人和当时的保守力量;也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飞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5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6千寻(见日升)铺垫7.D《游山西村》答案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七言律游3、足疑4、热情好客热烈或和谐5、淳朴的民俗热爱和留恋农村生活6、(1)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2)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
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选择题复习
古诗鉴赏——师一、木兰诗1、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十二”“百”等数字都是确指,从侧面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
B.“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C.全诗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分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解答】A.有误,“十二”“百”等数字都是虚指;BCD.正确。
故选:A。
2、选出对《木兰诗》其中一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A.《木兰诗》详略得当,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是所要着力突出的。
这段详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木兰英勇善战,丝毫不逊男儿。
B.“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的情形。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指北方。
这句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
英勇善战的木兰,有幸成为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分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有误,本文对材料的剪裁详略得当。
如详写征战前后的情景,略写军中十几年的战斗生活。
BCD.正确。
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选择题一、期中之前的古诗赏析:《竹里馆》、《逢入京使》、《春夜洛城闻笛》、《晚春》、《木兰诗》。
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4、《竹里馆》中,诗人描述的景色甚是优美,赏析诗句,正确的是()A.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吹着口哨。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B. 后两句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
C. “幽”、“深”、“明”三字,在诗歌中都作为形容词运用。
D. 这首诗体现诗人热爱隐居生活,“幽篁”、“弹琴”、“明月”等景物陪伴着诗人,诗人日子过得舒适,并无烦忧。
4、《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 “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5、《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A. 诗中“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 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诗写作者归家途中邂逅京使,虽然不久后将会见到家人,但是思乡心切,于是托京使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D. 这句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真挚而又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的表现出来,使得诗歌更具表现意义。
6、《逢入京使》中,诗句处处流露思乡之情,以下赏析,不正确的是()A. “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寓意作者离家太久,归来时已年华逝去。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 “马上相逢无纸笔”一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7、对诗歌《逢入京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C. 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表现出来。
8、《逢入京使》,正确的是( )A.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写的是诗人从故园回望来时的路,不仅感叹路途遥远艰辛。
诗人即将再次离开“故园”,去往西域,回望走过的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B.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诗人年老色衰似龙钟,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C. “马上相逢无纸笔”,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仕途落魄,处境艰难,难以纸笔书写家书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D.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9、、《春夜洛城闻笛》,诗句赏析,不正确的是()A. 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B.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C.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D.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10、赏析诗歌《春夜洛城闻笛》,诗中关于“笛”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诗人的故乡是洛阳,“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 诗歌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诗人深夜难于成寐,忽而传来的几缕断续的笛声触动离了诗人的羁旅情怀。
C. 诗中,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主体为客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D.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
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笛声,可能是诗人睡梦中的情景。
11、诗歌《春夜洛城闻笛》表现手法生动,结合诗歌分析,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A.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B.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同时也侧面说明了洛阳城很小。
C. 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却又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D.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借景生情,由物及人,情景交融,可谓绝句。
12、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 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C.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13、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A. 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
能力不逊于男子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 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14、结合诗歌《木兰诗》,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比对偶互文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15、欣赏《木兰诗》,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6、下列对诗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竹里馆》表达了作者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B、《春夜洛城闻笛》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
C、《逢入京使》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制。
诗中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D、《晚春》一诗中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认为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却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诗人用比喻手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来写对春天的留恋,寄寓着珍惜最后的美好时光,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17. 下列对诗文知识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竹里馆》一诗中“相照”与“独坐”相应,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写出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B、《春夜洛城闻笛》诗中“折柳”是指折一柳枝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全诗清新流畅、抑扬错落的韵味,此诗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C、《逢入京使》一诗中“龙钟”是指相遇听到悲伤的钟声,思念亲人,泪雨磅礴,此诗语言自然质朴,含蓄凝练,不假雕琢,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D、《晚春》诗中“杨花”指柳絮,“榆荚”指榆钱。
用“无才思”来嘲笑杨花和榆荚,在暮春季节,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