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演《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乡村生活的场景和生活方式。
2.熟练掌握《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3.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如调性、节奏、语气等。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学习音乐和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歌曲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歌曲演唱技巧的讲解与操作。
2.教学难点1.歌曲的节奏感和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2.歌曲的表情和感情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播放《牧场上的家》的音频或A面CD,让学生感受到熟悉的旋律,并引导学生了解牧场生活的情景和生活方式。
2.学唱歌曲(1)歌曲练嗓教师根据歌曲的调性、难度和节奏逐句讲解,让学生练习口型、发音和声调等,掌握歌曲的语言特点和音乐表现形式。
可适当使用数字音阶,要求学生提高发声和吟唱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2)歌曲演唱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演唱练习,并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部和协调合唱,注重音乐节奏、表情和感情的表现。
可尝试“带唱”、“分组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兴趣。
3.肢体表演(1)形体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训练,让学生加深对歌曲表情和动作的理解,形成表演形式和自身艺术风格。
可结合形体转换、动态拉伸、呼吸练习等方法进行。
(2)动作设计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歌曲的动作和表现方式,并根据歌曲的流畅度、情感表达和学生的风格特点进行选择。
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创新和突出个性,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
4.综合表现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表演展示,并评选出最佳组合和最佳表演者。
同时,加强学生与观众的互动和分享,让学生得到更大的表现和满足,增进集体合作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歌曲演唱和表演的集体评估和个人点评,同时考虑学生的表现风格和表现水平,发现个人短板和优势,予以扬长避短。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单元 牧场上的家》教案 (1)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牧场上的家》教案 (1)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选自人音版(五线谱)。
这首歌曲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幸福时光,歌词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演唱简单的歌曲。
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较为薄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重点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并理解其歌词含义。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如识谱、演唱、节奏感等。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牧场上的家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歌曲的美妙。
3.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的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牧场上的家》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音响设备、钢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牧场上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牧场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歌曲《牧场上的家》。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高、节奏和音准。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的练习。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音乐五上《牧场上的家》教案1】《牧场上的家》教案教学内容:一、歌曲牧场上的家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教学目标: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
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三、谈话导入。
四、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一)2、师生观后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
-音乐符号的认识:熟悉并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如附点音符、休止符等,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合唱技巧的运用:学习分声部合唱技巧,培养学生和声感,提高集体协作演唱的能力。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钢琴伴奏或录音带,让学生反复听唱歌曲旋律,强调旋律中的关键音高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的基本情况。它是一首描绘牧场美景和思乡情的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情感,是我们学习音乐和表达情感的好教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首歌曲。通过聆听和分析,我们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表达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的学唱和情感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把握和情感投入,我会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歌曲中的某个音乐元素或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分声部合唱的基本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音乐符号的运用:学生可能在视唱时忘记音乐符号的意义,如附点音符延长音的效果,导致节奏不准确。
举例:针对音准问题,教师可以设计音阶练习,帮助学生逐步适应高低音的转换。对于情感投入,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牧场,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在分声部合唱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练习各声部,再逐步合练,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协调。至于音乐符号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互动问答,加强学生对符号的记忆和应用。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反思-牧场上的家-人音版简谱2023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举例:歌曲中的强弱、连音等技巧,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表达歌曲情感。
(3)牧场文化的了解:使学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举例:介绍牧场的生态环境、生活习俗等,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学难点
(1)简谱阅读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阅读简谱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举例:对于初学者,可先从简单的音符、节奏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部分。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为载体,带领学生们走进了美丽的牧场,感受了音乐中的美好情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歌曲的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牧场生活的想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后续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拘谨,可能是我给予的思考时间不够,今后在这方面需要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场上的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牧场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歌曲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歌曲所描绘的宁静美好的牧场生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牧场上的家》相关的音乐问题。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牧场上的家一、教学背景这份教学设计适用于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本次教学的主题为《牧场上的家》。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并且在接触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音乐意识。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歌曲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牧场上的生活,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识别歌曲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通过听牧场上的歌曲,了解牧场上的生活。
2.能够正确识别歌曲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歌曲的形式感受音乐。
2.能够配合歌曲的节奏做出正确的动作。
情感目标1.通过歌曲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
2.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牧场上的家》的鉴赏与理解。
2.歌曲的节奏感受,配合正确的动作。
教学难点1.歌曲节奏的理解与感受。
2.团队合作中个人表现的注意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片,回答牧场上都有哪些动物。
2. 正文(35分钟)步骤1:歌曲欣赏让学生们先听一遍《牧场上的家》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步骤2:歌曲鉴赏老师放歌曲,并播放歌曲的MV。
在听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MV,理解歌曲表现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3:歌曲尝试老师提醒学生们听歌曲,感受到歌词和旋律,做出正确的动作,最后跟随老师一起唱出歌曲。
步骤4:课外拓展学生们可以在家中练习歌曲,然后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汇报。
3. 总结(5分钟)老师请学生们快速回答下列问题:1.歌曲的主题是什么?2.歌曲的歌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3.你通过歌曲学到了什么?4. 课后习题(10分钟)老师布置下列习题:1.用一句话概括歌曲《牧场上的家》的主题。
2.画出你喜欢的牧场画面。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学习了歌曲《牧场上的家》,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表现了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让学生们更加感性地了解到了牧场上动物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歌曲鉴赏,培养了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人音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四课《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音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四课《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可爱的家》其中的一课,《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儿童歌曲。
3/4拍的节奏,舒缓,悠扬。
他的歌词给学生们勾勒出衣服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听唱教学法和视唱教学法两相结合,,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体验。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习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中美国孩子对自己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体会舒缓悠扬的美好感觉。
能力目标: 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学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小节的意义,会打四分之三拍子,注意一音多字的对齐以及长音的拖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学习《牧场上的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本课的难点:一音多字的对齐,长音的拖足。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单元 牧场上的家》教案 (3)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牧场上的家》教案 (3)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人音版(五线谱)北京地区的教学内容。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牧场,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
歌曲的歌词富有诗意,展现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的生活氛围。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喜欢音乐,乐于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并能够用乐器演奏歌曲。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乐器演奏歌曲,并能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
2.实践法:学生通过演唱和演奏,实际操作和体验音乐。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五线谱、图片等,以便进行生动的教学。
2.乐器:教师需要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以便学生进行演唱和演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引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呈现歌曲的歌词和五线谱,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音乐的基本知识。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音乐五上《牧场上的家》教案1】《牧场上的家》教案教学内容:一、歌曲牧场上的家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教学目标: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
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三、谈话导入。
四、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一)2、师生观后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歌词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歌曲为2/4拍,旋律简洁优美,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田园风光,培养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对歌曲的共鸣,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表现欲望较强,喜欢通过歌唱、表演等形式来展示自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理解歌曲表达的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歌曲内涵,用感情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想象牧场上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牧场上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对歌曲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注意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操练(10分钟)分组演唱,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全班演唱,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演唱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演唱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演唱牧场上的家》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牧场和家。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描绘了牧场上的景色,第二乐段表达了对家的思念。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适中,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也能够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但是,对于歌曲的表达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差异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演唱牧场上的家》。
2.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3.能够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表达歌曲的情感。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练,相互观摩和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音乐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谱:供学生学习和演唱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演唱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读和理解歌词的含义。
同时,教师可以解释一些生僻的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可以先从简单的乐句开始,让学生逐步掌握。
对于难点部分,可以让学生多次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4.巩固(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演唱,相互观摩和指导。
然后,教师可以选择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检验他们对于歌曲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创编,比如改变歌曲的节奏或者增加一些即兴的演唱。
人音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牧场上的家》
《牧场上的家》教学目标:一、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二、能正确演唱一音多字的乐句,且唱足带有连音线的音的拍数(每一句尾音)。
三、能看懂图示法所表示的音乐技能:弱起小节和连音线。
教学重点: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一音多字和每一乐句的尾音音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移动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聆听三拍子的钢琴曲《蓝色多瑙河》,感受三拍子的律动,同时让学生轻松自如的进入音乐教学。
二、新课导入(一)、欣赏九幅图片并说出分别是什么?(水牛、奶牛、小鹿、羚羊、绵羊、辽阔的天空、壮丽的星空、月亮、牧场)(二)、聆听歌曲《牧场上的家》,找出相关的图片。
(水牛、小鹿、羚羊、辽阔的天空、壮丽的星空、牧场)(三)、复听歌曲,说说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旋律优美、抒情)(四)、跟琴轻声慢速的哼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三、学唱新歌(一)、分析歌曲1、弱起小节:让学生知道从第三拍起唱。
(用简单的图形谱来表示)2、尾音处理:唱足连音线的音。
(在图形中可以表示)3、一音多字:在一个音当中均匀的唱两个字。
(二)、轻声演唱第一段歌词。
(唱不好的地方及时纠正)(三)、强调歌唱时(尤其是高音)的正确发声位置与方法。
(四)、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歌词。
(五)、独立完成第二段歌词,老师点评。
(六)、完整演唱全曲。
(七)、如还有时间唱一唱简谱。
四、知识拓展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五、课堂小结学完了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范唱《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范唱《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美国民歌,描绘了美丽的牧场、清澈的小河、鸟儿的歌唱以及家人的温馨。
歌曲采用六八拍,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教学本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和演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准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他们喜欢通过唱歌、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充满好奇。
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感受美国田园风光,体验歌曲中的情感。
2.学会歌曲《牧场上的家》,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六八拍节奏特点。
2.音准、音色、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六八拍节奏等。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4.欣赏法:聆听、分析、讨论歌曲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牧场上的家》音频、视频资料。
2.乐谱:五线谱、简谱。
3.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谈论对田园风光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讲解六八拍节奏特点。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如音准、音色、情感表达等。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演唱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如《四季歌》、《田园牧歌》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六八拍节奏的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演唱能力。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单元 牧场上的家》教案 (5)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牧场上的家》教案 (5)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首歌曲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牧羊人的生活,歌词朴实、自然,富有诗意。
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旋律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牧区文化,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牧羊人的悠闲生活,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五线谱识谱知识,能够独立阅读五线谱。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牧场和牧羊人的生活方式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3.使学生了解牧区文化,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牧羊人的悠闲生活。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和唱名对应。
2.歌曲中出现的音乐术语和节奏。
3.对牧区文化的理解和音乐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牧场场景,感受歌曲氛围。
4.音乐欣赏法:欣赏相关牧区音乐,拓展学生视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牧场上的家》的五线谱教材。
2.准备歌词和旋律的相关教学素材。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4.准备牧区文化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牧场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牧场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五线谱,讲解唱名对应关系,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伴奏《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伴奏《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美国民歌。
歌曲以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展现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欢乐的生活。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旋律易于学唱。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体验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喜欢唱歌,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符号、节奏和简单的音乐欣赏方法。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美国田园风格的音乐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感受美国田园风格的音乐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个别音准的把握。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演唱。
3.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牧场的美景,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练习、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法: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素材。
2.乐谱:打印歌曲《牧场上的家》乐谱。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音频。
4.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牧场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乐氛围。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学生跟随模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每人一句,相互唱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全班学生合唱歌曲,加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记忆。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最后,我认为在课堂总结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回顾和总结中来。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要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反馈问题,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b.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受歌曲描绘的美丽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b.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与难点:
a.重点:学会歌曲《牧场上的家》,认识附点音符,掌握节奏型。
b.难点: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演唱,保持音准与节奏的准确性。
本节课内容与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材相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符合教学实际。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演唱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的音乐学习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理解难点:通过图示、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附点音符如何延长前面的音符时值。
-演唱难点:在歌曲中准确演唱附点音符,特别是在节奏复杂的部分。
b.音准的准确性:在合唱过程中,保持音准的准确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耳朵训练: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对音高的辨识能力。
-演唱指导: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身体姿势、口型等调整来保持音准。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牧场上的家人音版(202教师手册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牧场上的家-人音版(2024)教师手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歌词,能够唱出整首歌曲2. 能够感受到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情感,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情感3. 能够使用人声模拟出牧场上的自然声音,如小鸟的叫声,牛羊的叫声等教学重点:1. 理解歌曲《牧场上的家》所表达的情感2. 使用人声来模拟自然声音教学难点:1. 将自然声音模拟出来,使之与歌曲融为一体2. 在表现歌曲情感的同时,要注意对人声的掌控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先用人声模拟一下牧场上的自然声音,如小鸟的叫声,牛羊的叫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 教师可用一些图片或短片来展示牧场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牧场二、学习歌曲1. 教师播放由人声模拟的自然声音,请学生听一遍歌曲《牧场上的家》的原唱版本2. 教师再请学生跟着原唱试唱一遍,让学生熟悉歌曲3. 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并且让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注意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三、练习人声模拟自然声音1. 教师请学生分组,每组来模拟一种自然声音,并用该声音来配合歌曲的演唱2. 教师可在模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让他们的演唱更加准确、合理四、演出1. 经过学生的练习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已经可以将人声模拟的自然声音融入到歌曲演唱中,同时也能够表现出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感情2. 教师可以在学校的音乐会上或其他的校内活动中安排学生演出,让他们自己制定舞台剧本,演唱歌曲,并配合人声模拟的自然声音,完整地呈现出牧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五、总结1. 教师在演出结束后,可以请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演唱过程,回顾自己的优缺点,为下次的演出做出更好的准备2.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演出录制下来,让他们在媒体上展示自己的表演,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同时也让外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校和学生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牧场上的家-人音版(2024)教师手册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和学生们有所帮助,让他们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这首歌曲,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表演技巧。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演唱 牧场上的家》教案(5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演唱牧场上的家》教案(5一. 教材分析《演唱牧场上的家》是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歌曲以富有画面感的歌词和旋律,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牧场和家的温馨。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旋律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提高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牧场和家的概念较为模糊,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在歌唱方面可能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美好画面,培养对家的热爱。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掌握。
2.音准、节奏的准确演唱。
3.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学。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鼓励。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4.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悟歌曲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演唱牧场上的家》的乐谱。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4.准备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的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牧场和家的美好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演唱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鼓励。
教师总结演唱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牧场和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五年级上册《演唱牧场上的家》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五年级上册《演唱牧场上的家》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牧场上的家》1、描述草原的景色,引出牧场,去看看那儿的景色,听听他们对家乡的述说。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入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
辨别几种拍子,为歌曲再创作打下基础。
二、学习过程1、欣赏《牧场上的家》mv,身体随音乐摆动。
介绍牧场,介绍歌曲。
2、聆听《牧场上的家》,跟随音乐律动。
你看牧场上的小草,听着这个优美的旋律,也情不自禁地想生长开来了。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扮演这个小草,当老师走到哪颗小草面前的时候,请你站起来,和我一起开放,好吗?感受歌曲的拍子,每小节拍数,表现强弱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结合,唤起学生对美丽牧场的向往和憧憬。
通过身体的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熟悉旋律,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3、出示曲谱,观察旋律线,随音乐完整画图形谱。
4、学习弱起小节。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这首歌曲,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个音呢?这个音,是从第几拍开始演唱的?好,没关系,请你来看老师画一幅图,画完这幅图,你就知道这个秘密了。
(师,边唱边画图谱)发现秘密了吗?一颗小草代表几拍?三拍,刚好是一个小节是不是?那最后一个音是从第几拍开始唱,是强拍还是弱拍?师:“哦,所以啊,它称为弱起小节,头和尾相加才是完整的小节。
(观察后发现图形谱上的圆点都是弱拍起的乐句)同学们,我们拿起小手,一起来画一画这个小草,注意第三拍弱拍,我们要轻轻地连进来。
学生用lu演唱,教师指导发声方法。
跟琴填词演唱,强调一音多字的唱法。
5、学习长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演《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
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
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
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
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
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三、小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