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参考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人,既指个体也包括群体。
社会心理和社会犯罪行为则所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队源自于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建议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锥果和表征反应。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效度:是指所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出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为测出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研究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被试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希望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整体表现,从而并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操作性定义***实验室实验法***二、简述题:1、详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有关关系a两个变量间的两种关系b相关关系只是指两个变量的值一同变化;当数值一同增加或一同减少时,其为正相关;当一个数值增加而另一个数值减少时,其为负相关。
c因果关系则指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d有时有关关系中存有着因果关系,但有关关系并不必然就存有因果关系。
2、详述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差异a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差异的程度,减少或消除人为性或无关干扰的程度。
b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归纳程度。
归纳程度低,则外在效度低。
c一般来讲,实验室研究内在效度低,外在效度高;现场实验则恰好相反。
3、比较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验法的好坏㈠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优点:一就是实验者可以最小程度地掌控毫无关系变量的影响;二就是随机精心安排被试消解被试间差异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考研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研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研试题库及答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社会心理学考研试题及其答案,供考生复习参考。
### 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个体心理- B. 社会行为- C. 社会影响- D. 群体心理答案:C2. 社会促进效应指的是:- 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好- B.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差- 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 D.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性答案:A3.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弗洛伊德- B. 斯金纳- C. 班杜拉- D. 荣格答案:C### 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认同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
个体通过与群体成员的比较来评价自己,这种比较可以提升或降低个体的自尊。
社会认同影响个体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
2. 解释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
答案:社会影响包括三种主要形式:顺从、服从和认同。
顺从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改变行为;服从是指个体因为权威的影响而改变行为;认同是指个体因为认同某个群体或个体而改变行为。
### 三、论述题1. 论述社会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广泛,包括教育、工作、健康、法律和政治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群体行为和同伴影响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班级管理。
在工作场所,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理解员工的动机和团队动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行为的科学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解释社会现象。
### 四、案例分析题1. 请分析以下案例,并讨论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案例:一个团队在进行一个项目时,成员A表现出色,但当团队领导者在场时,成员A的表现却明显下降。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44.PAC中A是指()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视频中对于陈述有效性系统评估的共介绍了()个准则
A、两
B、四
C、六
D、七
答案:D
2.环境心理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A、环境与行为的整体性
B、环境与行为的相互性
C、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同时进行
D、跨学科性
答案:A
3.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包括()个方面
A、心理不平衡
B、心理落差
C、心理失调
D、相对剥夺感
答案:D
13.按照()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师生关系、父女关系、亲子关系等等
A、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
B、关系情感的表现性质
C、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
D、人际关系的性质
答案:A
14.如果回忆时的线索与记忆编码相匹配那么这个人就能够比较好的回忆起目标事件,这叫做()
C、是否承担责任
D、是否真实
答案:C
25.()和达力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旁观者有的时候有抑制的状况。
A、津巴多
B、弗瑞德曼
C、法维斯
D、拉塔
答案:D
26.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是攻击的方式和()
A、保护的方式
B、利他的方式
C、利己的方式
D、欺骗的方式
答案:B
27.当个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他的利他行为会降低,这是()
A、行为者意图
B、行为性质
C、行为发生的原因
D、行为发生前的线索
答案:D
11.小王去自动售货机多次投币没有得到相应的商品,十分愤怒地走进教室,这时班长过来布置任务,他生气的冲班长吼了起来,这是因为()而产生的攻击行为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集)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集一、选择题:1. ( )阶段,儿童开始形成最初的人格倾向,这一时期的儿童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
A.0岁一1岁半 B.1岁半一3岁 C.3岁一6岁 D.6岁一10岁2.移民国外所伴随来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 ( )A.初级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3.态度的构成要素中,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价值成分4.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A.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B.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C.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D.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面产生的意向5.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 )A.生理的成熟和发展 B.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C.自我觉知 D.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6.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该、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7.以下不属于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的是( )A.大学合唱团 B.围在路边看热闹的人群C.英国曼联足球队 D.夫妻二人组成的两口之家8.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在一个北美人和一个阿拉伯人面对面的友好交往中,阿拉伯人步步紧逼,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 ) A.比起北美人,阿拉伯人待人更热情B.和阿拉伯人比起来,北美人更喜欢独处C.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D.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9.素不相识的两个个体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称为()A.首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印象形成 D.人际认知10. 有些人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把他人的诸特征的评价分值累加,而是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这是()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11.()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_普通用卷
社会心理学课程一单选题 (共55题,总分值55分 )1. 谨小慎微、敏感多疑、拘谨呆板、优柔寡断、心胸狭窄、求全责备、顾虑重重、自我克制、苛求自己、责任心过重、好玄想等这些特征是()的表现。
(1 分)A. 癔病性人格B. 强迫人格C. 反社会型人格D. 分裂人格2. 人们心目中向往的群体,该群体的规范往往成为约束他们行为的标准,社会心理学中讲这样的群体称之为()。
(1 分)A. 小群体B. 正式群体C. 参照群体D. 内群体3. 下列心理学家中()对奥尔波特过分强调个体心理的研究做了一些纠正,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生活空间、场等概念。
(1 分)A. 谢里夫B. 海德C. 勒温D. 弗里德曼4. 考托瑙对经济心理研究的集中体现是《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他认为经济心理研究的重点应该是()。
(1 分)A. 经济行为B. 决策行为C. 心理预期D. 非理性行为5. 下列哪位社会心理学对性别差异做过出色的跨文化研究?(1 分)A. 奥尔波特B. 霍尼C. 米德D. 海德6. 以精神分析法研究经济心理学的是()。
(1 分)A. 考托瑙B. 拉扎斯菲尔德C. 阿尔布D. 迪希特7.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的横向结构属于()。
(1 分)A. 差序格局B. 团体格局C. 交换格局D. 情感格局8. 自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开始进行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开始由强调群体的层面转向侧重个人层面的研究。
(1 分)A. 罗斯B. 迪希特C. 墨菲D. 奥尔波特9. 下列心理学家中被认为是经济心理学的创立者的是()。
(1 分)A. 弗洛伊德B. 冯特C. 塔尔德D. 阿尔布10. 城市中的人经常被众多的刺激所轰炸,使他们倾向独善其身以避免被信息淹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
(1 分)A. 从众B. 旁观者效应C. 移情D. 城市过载11. 斯腾伯格提出了爱情三元论,其中的三元分别指的是()、激情和承诺。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1、两种研究传统:心理学性质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性质的社会心理学。
前者以个人心理为主线,研究个人的内在经验及行为的心理文脉和思路;后者以社会要因或人与人相互作用为主线,研究作为社会过程或群体心理基础的社会学文脉和思路。
2、两种研究倾向:一是从行为理论向认知理论的变化;二是理论的微观化倾向。
3、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发表的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4、1908年前后,在社会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都出现了心理学分析,这使心理学与社会学在实践上走到了一起,揭示出社会心理学的原始形态出自对群体生活的深层解剖。
5、霍桑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
(照明强度增加,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但当照明强度减弱时,工人的生产效率不但为降低反而有所增加,照明条件变差但生产效率提高了是因为工人们知道自己参加市实验而塔高了生产积极性,这就是霍桑效应)。
6、社会心理现象属于心理现象,也属于社会现象,心理现象有多方面的表现,人的心理犹豫认得存在状态现实载体的不同而区分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因生存状态的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群体类型,因地域文化、信仰与习俗、语言与象征的不同,使民族群体具有裙带性和纽带特性。
个体心理是群体心理的基础,群体心理寓于个体心理之中。
社会心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表现出层级性,有不同的层面。
他与民族心理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的横断面上,民族心理更多表现在纵向方面,带有社会记忆性质。
二者是分不开的。
社会心理更能显露出人的群体性、社会性的心理本源。
但是。
群体的单位是个体,个体心理及表达能力的成熟时群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越来越不容忽视。
7、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三因素:相貌,正面的交往,相似性与互补性。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社会心理学复习题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许多有趣且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并提供一些复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1.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它由许多不同的因素构成,包括个体的社会角色、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观。
请问以下哪个选项与自我概念不相关?a) 社会角色b) 身份认同c) 自我意识d) 社会认同答案:d)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与自我概念有一定关系,但不是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
2.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知觉和理解。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认知结构。
请问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描述认知结构?a) 个体对社会世界的整体认知b)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c) 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d) 个体对特定社会情境的认知答案:a) 个体对社会世界的整体认知。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组织和分类方式,它影响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记忆。
3. 社会认知也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印象形成。
请问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描述印象形成?a)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b) 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c) 个体对社会世界的整体认知d) 个体对特定社会情境的认知答案:b) 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根据他们对他人的观察和经验来形成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4.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规范。
请问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描述规范?a) 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b) 个体对社会世界的整体认知c) 个体对特定社会情境的认知d)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答案:c) 个体对特定社会情境的认知。
规范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预期和要求,它们可以是明确的(明确规则)或隐含的(社会期望)。
5. 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群体行为。
其中一个相关概念是群体决策。
请问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描述群体决策?a) 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b) 个体对特定社会情境的认知c) 个体对社会世界的整体认知d)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答案:b) 个体对特定社会情境的认知。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单选1.心理学是当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E.核心学科2.勒温与其学生所进行的领导方式研究,提出了“( A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框架。
3.( E 勒温)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奠基者。
4.勒温与玛格丽特进行的( C食物习惯)研究,是一种经典的源于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的研究。
5.当代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弗利兹·海德一向以( D朴素心理学)而闻名于世。
6.( A 勒温)与其学生所进行的领导方式研究,提出了“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框架。
7.“人,认识你自己“是当代心理学所公认的心理学( E源头)。
8.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最能经典的回答,是由( A阿尔波特)作出的。
9.( A社会心理学)致力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
10.( B科学性)是社会心理学的第一特性。
11.在格尔登·阿尔波特的经典定义中,社会心理学主要表现为对( E个体行为)的研究。
12.心理学是以( B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所建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为开端的。
13.( E社会心理学)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社会情境中的人的行为的研究上。
14.一般将( C1908-1924 )年这一段时间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初现时期。
15.1908年,麦独孤和罗斯分别出版了取名为( A 《社会心理学》)的专著。
16.( B麦独孤)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
17.( E罗斯)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
18.冯特将自己最后20年的研究取名为“( D民族心理学)”。
19.( E弗罗德·阿尔波特)于1924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曾被广泛用于大学教科书20.( D乔治·米德)的《心理、自我与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中互动理论的奠基之作。
21.( A约翰·杜威)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倡一种心理学的社会实践。
22.( B墨菲)是最早研究人格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家。
23.( E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从事特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心理治疗试题复习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心理治疗试题复习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B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D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B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B )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CD )A、需要B、气质C、动机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 )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 ABCDE )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 BCD E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 A BC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BC 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BCD )A、荣格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BCE )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 ABC )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 ACE )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一、名称解释。
社会心理学总复习(附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一) 人的社会化1.个体的社会化有( B )素质的基础。
A.性别 B、生物遗传 C、个性 D、能力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C)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是伴生的,相互影响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个性化与社会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社会化保证了人类社会连续与文化的传承,个性化使得个人可能具有超越现实而又改善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一个社会如果只允许社会化的存在而扼杀个性化,它就可能长期在一种水平上简单重复.另一方面,如果社会过分强调个性化而忽视社会化,那么这个社会将可能陷入混乱.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A)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横向划分-------社会化的内容(1)习得基本生活常识(2)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3)掌握劳动的职业技能(4)政治社会化(5)性别角色社会化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D)A、语言学习B、罪犯改造C、成人教育D、岗前培训未来角色的非正式学习称为预期社会化,这是社会化中最基础、最一般的部分。
5.个体对(A)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况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智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的认识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B)A、主我B、客我C、超我D、自我米德认为,自我可以分为作为意愿与行为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
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
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同时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社会心理学考试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 1.5’*10=15’二、单选: 1.5’*20=30’三、名词解释:3’*5=15’四、简答:6’*5=30’五、论述:10’*1=10’1.社会心理学:(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试图理解和解释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如何受到他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的一门学科。
2.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同时兼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3.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发生、发展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科本成为基础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应用于人们实际生活问题或社会问题研究的学科被称为应用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条主干3)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支柱。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内容)可分为四个层面:①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感念、人生发展、社会认知等)②人际层面(人际关系及发展、人际交往、竞争与合作等)③群体层面(群体及其发展、群体规范与压力等)④社会层面(社会变革心理、现代化心理等)5.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1)实验室实验2)自然实验3)模拟实验6.社会心理学的“独立日”——1908年7.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对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的划分:①哲学思辨阶段(孕育期)②经验描述阶段(初创阶段)③实验分析阶段()1.社会化定义:在特定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
2.自我概念:自我意识,也称自我,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3.自尊: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
4.自我监控: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一种人格特征。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2.个人知觉:当人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的这个过程。
3.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表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影响与依赖。
4.睡眠者效应:这种低威信来源信息一段时间后态度改变作用比先前更大的现象。
5.社会支持:二、选择题:1.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反之也一样,如果被认定是坏的,那么他就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这种效应称为晕轮效应。
】[p38]2.利他效应:[p77]3.归因的折扣原则:【折扣原则是凯利(1972年)提出的。
他指出:“如果也存在其它看起来合理的原因,则某一原因在引起某一特定效应上的作用上就被折扣了。
】4.社会学习论的主要理论假设:[ p17]5.印象形成过程:[p36]【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印象指人在最初遇到新的情境时,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自然特征上,通常是根据性别、种族和外表吸引力将人们归类;社会特征上,是根据人们所属的群体和社会角色来归类;心理特征上,则按照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人们进行归类。
(一)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1.社会刻板印象2.晕轮效应(二)社会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三)心理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三、概化印象的形成安德森发现,人在获得各种信息的同时,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将各种具体信息综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总的印象或概念。
不同的印象形成模式:(一)加法模式(二)平均模式(三)加权平均模式(四)中心品质】6.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阿希(1946)曾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做过一个实验。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1、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认为: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四大支柱。
2、社会决定和影响着个人,个人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
个人通过群体(已形成的社会)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人的心理、个性与依赖于群体的社会性。
3、卢梭著:《社会契约论》;达尔文著:《人类的由来》;[美摩尔根著:《古代社会》。
4、1824年赫尔巴特首先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主张利用观察和计算的方法来研究观念及其关系。
5、1859年,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斯坦塔尔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力求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民族精神的本质,揭示其活动的规律。
7、1900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民族心理学》。
8、1838年,法国社会学家孔德首先使用“社会学”一词。
9、1898年,法国学者塔尔德出版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最早以社会心理命名的社会学书籍。
10、1895年法国学者勒邦著有《群众心理学》,1913年著有《革命心理学》。
11、1908年的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的《社会心理学》。
麦独孤190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对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12、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名词解释、简答题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关。
而人的生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讨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动因和社会效应,分析人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种种社会心理现象(态度、认知、吸引)及行为(侵犯、助人、合作与竞争)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社会规律,控制和促进社会发展。
2、社会心理学的性质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从社会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1.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有:(B )(C )(E )()()A. 教育学B. 社会学C. 文化人类学D. 政治学E. 心理学2.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A )(C )(D )()()A. 广义方法论B. 狭义方法论C. 专门方法论D. 具体方法论E. 抽象方法论3.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学研究的三条基本原则是:(A )(B )(D )()()A. 在科学研究中排除所有成见B. 根据社会现象的外部共同特征进行定义C. 做定量研究D. 客观地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E. 强调历史因素的分析4.影响样本代表性的因素主要有:(B )(C )(D )()()A. 研究者的经验B. 抽样方法的选择C. 对总体的界定与了解D. 样本的大小E. 计算机性能的优劣5.常见的非量表测量有:(A )(D )(E )()()A.自由反应测量B.态度反应测量C.语义反应测量D.行为反应测量E.生理反应测量6.在亚文化群中,暗语主要有如下的功能:(A )(C )(D )(E )()A.自卫功能B. 扩张功能C. 保密功能D. 组织功能E. 感情强化功能7. 人类动态无声的交际行为可以分为:(A )(B )(C )(E )()A.手势B. 体态C. 面部表情D. 文字E. 触摸8. 与“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概念相对应的概念是:(C )(D )()()()A. 内组织B. 外组织C. 我群D. 他群E. 你群9. 群体规范的基本作用有:(B )(C )(D )(E )()A. 活性作用B. 惰性作用C. 维系群体D. 认知的标准化E. 行为的定向10. 社会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D )()()()A. 帕森斯B. 默顿C. 布劳D. 霍曼斯E. 加芬克尔11.感染可以分为:(B )(C )(E )()()A. 社会的感染B. 个体间的感染C. 文艺作品的感染D. 榜样的感染E. 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12. 产生集群行为的最基本条件有:(A )(C )(D )(E )()A. 环境场所B. 盲流的存在C. 失范D. 相对剥夺E. 权力斗争13. 流言与谣言有以下几个特征:(A )(B )(D )(E )()A. 其基础是不确切的信息B. 开始容易停止难C. 开始难停止容易D. 是信息的传播过程E. 是信息传播过程的产物14. 社会运动的基本特征是:(A )(B )(D )()()A. 有自己独特的信念或理想B. 有自己的组织形式C. 有流言传播D. 采取实际的行动E. 有后现代的特征15.造成偏见的原因一般有:(A )(C )()()()A.群体间利害冲突B.信息不对称C.社会化的影响D.权力E.人格缺陷16.了解态度是怎样形成和改变的研究主流有:(C )(D )(E )()()A.生理理论的研究B.态度理论的研究C.学习理论的研究D.功能理论的研究E.认知理论的研究17.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使偏见得以持续下去的社会因素是:(B )(C )(D )(E )()A.出风头的心理B.从众性C.领导人的支持D.社会和生活环境的支持E.权威人格18. 社会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D )()()()A. 帕森斯B. 默顿C. 布劳D. 霍曼斯E. 加芬克尔19. 角色的创造通常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它们是:(A )(B )(D )()()A. 角色认知阶段B. 角色移情阶段C. 角色扮演阶段D. 角色行为阶段E. 角色反思阶段20.阿多尔诺等人对权威人格的研究发展出的量表是:(A )(B )(C )(D )(E )A.反犹太主义量表B.种族中心主义量表C.政治和经济的保守主义量表D. 潜在的反民主倾向量表E.潜在的反法西斯主义量表21.在佛洛依德看来,人格由以下几部分组成:(C )(D )(E )()()A.个人我B.社会我C.本我D.自我E.超我22.客我又可以分成为:(B )(C )(D )()()A.个人我B.社会我C.精神我D.物质我E.主观我23. 米德认为,通过“类化他人”而产生的自我要经历的发展阶段是:(A )(B )(E )()()A. 玩耍阶段B. 游戏阶段C. 结群阶段D. 模仿阶段E. 类化他人角色阶段24.莱维特将正式沟通网络具体分为:(A )(B )(C )(E )()A.轮型B.锁链型C. Y型D. 放射形E.车轮型25. 霍尔认为人们沟通互动双方的空间由远及近为:(A )(B )(D )(E )()A.亲昵区B. 个人区C. 小群体区D. 社会区E. 公众区26. 因冲突而发生的调适的具体方式有:(A )(B )(C )(D )(E )A. 和解B. 妥协C. 容忍D. 调解E. 仲裁27. 人际关系形成的基本规律有:(A )(B )(C )()()A. 邻近率B. 对等率C. 一致率D. 互补率E. 个人特征的影响28. 构成中国人群体意识的基本要素有:(A )(C )(D )(E )()A. 权威集中B. 一盘散沙C. 血缘关系D. “礼”的规范E. 平均分配。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简答论述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1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主要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的个体;考察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作用的;发生了怎么的作用;怎么发生作用..①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②人的社会动机③社会认识④社会态度和社会改变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是社会情境中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的关系;讨论人与人之间如何产生吸引;有什么样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①人际关系→认知;功能;改善②人际沟通→类型;功能;程序;效果③人与人之间社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3群体心理;研究群体成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①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②群体领导人的地位和作用③群体领导人的领导行为④大众群体心理;民族心理4应用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的分支;是把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理论与原则运用于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与解答的应用科学..①环境社会心理学②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③自然灾害对人的社会心理的影响2.社会交换论3.认知理论答:1场论与群体动力学▲心理动力场:认为部门与整体之间存在心理关系;人们可以对部门进行整合;即可以通过心理场来进行;心理场包括环境与个体两个方面..人的各种行为都是通过心理动力场来发挥作用的..2认知相符理论①认知相符平衡论: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来解释心理活动及行为变化②认知失调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定认知和信息;当人脑中出现两种相反认知或信息时则会不愉快;而激发人去解决这种不协调..③认知一致性理论:探讨与预测人接受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的理论④认知——情感理论: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符合;它们是相互影响的..4.人际行为的三维理论答:1美国心理学家伦茨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人际交往的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需要..2三维理论:a.人与人之间“包容”的需要;即希望从交往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b.人与人之间“控制”的需要;即在“权利”的基础上希望对他人作出某种良好的调节作用c.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需要;即在“友爱”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系某种良好关系..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答: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2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3交往原则4人道原则:①被试者必须是自愿参加的②不能让被试者去做风险大的事③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承担的风险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6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的三大直接来源答: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有一种“超个体的灵魂”的实体存在;它从属于叫做民族的“超个体的整体”..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以群众的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对群众和公众时尚;风俗;舆论;传说等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共同行为进行研究..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出发;探讨了个体行为的动力问题;并将这种动力归结为本能7.社会化的特征答:1以遗传素质为基础2具有独特的个性3具有普遍的共性4具有能动性5贯穿人生全程8.社会化的内容与类型答:内容:▲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类型:★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8.社会化的途径答:1社会教化: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①社会教化的共同内容:a.教授基本生活技能b.教导行为规范c.培养社会角色d.树立面向未来的社会目标②社会教化的类别:a系统的正规教育学校;劳教所B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家庭;习俗2个体内化:个体必须接受社会影响;并把外部现实或客观现实转化为内部现实或主观现实;这个过程称为个体内化①替代性强化模仿学习②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联系③角色扮演: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象角色;暂时充当某一角色④主观认同: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⑤自我强化:指个体在某项活动中达到自定的标准而获得精神满足9.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答:1社会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地点;都会使文化带上时代特点;民族特点;阶级特点和地区特点..因此;不同的文化因素对个体的社会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2家庭;①家庭的社会教化功能;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②家庭影响的研究:a.父母态度;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两种基本要素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于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组成二维坐标系统..鲍姆林德将父母态度分为三种:专断型;随意型;权威型..▲控制点:人们认为自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行为结果的控制程度..▲戈登认为;父母态度与儿童控制点密切相关;娇宠儿童常具有外控特征;内控倾向的儿童其父母更为和蔼有教养;更为民主和讲道理..b.家庭氛围;▲专制家庭和民主家庭;专制家庭中的孩子爱吵架;人缘不好;对奖励和惩罚漠不关心..民主家庭中的孩子天真活泼;有上进心;有人缘不爱吵架▲自由度小的家庭的孩子缺乏上进心;畏缩;人缘不好▲惩罚和严厉程度高的家庭中的孩子不体谅别人;麻木不仁;优柔寡断▲父母与孩子的亲密程度;没有显着差异▲父母对孩子教育各自承担的责任;没有显着差异▲兄弟姐妹间的亲密程度高的家庭孩子很少有嫉妒心;不爱吵架;行为不放纵;合作性强;诚实;情绪稳定;讲道理..③父母的文化素养;相关④父母的教养方式;显着相关⑤父母的冲突;显着相关3学校的社会教化功能:▲教师▲同学▲校规校纪▲责任义务4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广播▲图书;杂志;报纸等10.自我意识的成分答:1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3自我控制:对行为;思想的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11.自我意志的发生与发展答:1人——我知觉分化:①3个月分化性微笑②7——8个月关心镜中形象③10个月主动看镜中自己并与之玩耍④2岁确定镜中的形象是自己2有关自我词的掌握:①6——8个月对直接身体有了连续感觉②1岁半听到别人叫自己名字知道是谁③2岁左右会使用自己的名字知道是在叫自己④3岁时会用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自我意识的建立1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答:1产生社会知觉: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属性的一种整体性知觉2社会印象形成:通过社会知觉形成的直接的认知在头脑中保留下来3进行社会判断: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知一对他人的知觉1内容:a.对他人情感;情绪的判断b.对他人人格的判断方法:时间考验;利益考验;危难考验;世态炎凉考验 2过程如何对他人产生社会知觉a.寻找意义;有意义的印象;“中心品质的影响”:中国:两性关系西方:诚信b.注重显着性信息中国人:以貌取人负向效果:是指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过程中;消极信息的作用往往大于积极信息的作用3对信息进行类别化产生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概括固定的看法 4运用图式功能:帮助人们提取信息;加快信息加工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会认知者所需信息13.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答:1个体对自己态度;情感和其他内在状态的认识;部分是根据他们自己外显行为或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而推断出来2在某种程度上;内在线索是微弱的;模糊的..因此个体要站在外部观察者的角度依据外部线索推断人的行为..如果个体没有受环境的引诱和约束;自由地做出自己的行为;该行为就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个体..14.印象形成的主要法则答1累加法则:指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2平均法则:指我们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特征信息相加;然后再算平均值;以此平均值为基础形成对他人的印象..3加权平均法则:人们在平均化所有特质的同时;给他们认为更重要的特质以更高的权重..15.认知启发答:人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在认识他人时常不对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操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1表征性启发: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事件相似程度进行判断..2获得性启发:人们根据某种信息更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进行判断的方法..3锚定启发: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个锚定点开始;然后逐渐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16.印象管理的方法答:1.保持形象的一致性1“登门槛“效应:当人们一旦接受了别人无关紧要的小要求以后;常常也会接受别人第二个较大而且麻烦;不合心意的要求..2门面效应:一个有很好自我形象的人;拒绝了一个大要求后;发现有损形象;则会接受一个小要求来保持自己的社会一致性..2.讨好卡耐基6条让别人喜欢自己的方法:1真诚关注2记住对方的名字3做一个好的倾听者4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东西5真诚地使别人觉得他是重要的6微笑琼斯:1恭维抬举2意见;判断上行为上尊重别人3自我表现4给予好处3.恰当的自我表露17.社会认知偏差+巴纳姆效应答:1首因效应:与人接触时特别是头次接触时首先被反映的信息;对印象形成起作用..★个体相信第一印象的原因:a.人们之间的陌生会增加相互之间的相互吸引b.新异的刺激给人的印象c.第一印象是人们首次交往的产物;受外界和他人影响较小d.人们认为有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就不会再注意以后信息2近因效应:最后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3信念因素:人们一旦对某人形成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不仅难以改变;人们还会寻找更多信息和理由来支持这种印象4晕轮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5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群体的人形成一种比较笼统;固定而概括的想法;是类别化的产物6积极性偏差宽大效应: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对他人作出积极性评价;有一种特殊的宽大倾向7证实偏差:a.认知证实偏差:人们总是有选择地解释和记忆那些能够证实自己即存在信念或图式的信息;他们使人过分相信即时判断的准确性 b.行为证实偏差:人们对某人的行为总有一定的图式;这种图式使人交往时作出符合图式的新行为..即行为表现符合他人对他行为的期望8后视效应事后诸葛亮效应:人们自傲回忆自己曾作出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这种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9投射偏差虚假一致性偏差: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和行为的普遍性;认为自己的信念判断很普遍10自我中心偏差: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11巴纳姆效应:人们常认为一种虚假的一般性;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自己特性18.琼斯和戴维斯对应推论说答:1“对应推论”即由外显行为推论其人格特质2三个基本要素①非共同效应:是由某种特殊因素而非其他共同因素产生的效果;我们也可以把非共同性理解为独特性..不同的行为产生的效应不同;非共同效应越少;相应推断可靠性上升..②社会赞许性:行为的赞许性越小;本质归因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③选择自由性:行为是自由选择的;相应推断就容易..19.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答1人们思索行为原因的过程是复杂的;必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环境..2三条原则:①区别性:针对刺激物;行动者对同类其他刺激也会作出这样反应吗②一贯性:针对情境;行动者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作出的反应相同吗③一致性:针对人;其他人也会和行动者一样对同一刺激作出同样反应吗19.常见的归因偏差答:1基本归因偏差:过高估计内在因素;原因a.我们社会规范的要求b.在社会环境中;行为者比其他因素更突出2行为者与观察者效应:a.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外在归因自我防御归因b.观察者作出内在归因3自我防御性偏差:归因容易因自尊心的需要而带上偏见..一方面;成功了就做内在归因;失败了就做外在归因..另一方面;为了解释自己的失败;行为者还有可能采取自我贬低来逃避责任..4拟人化错误:社会中某些自然现象本不具有社会意义;但人们作拟人化归因20.社会态度的特征答:社会性;对象性;价值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内在性21.劝说情境模式答个人与外界的看法存在差异→引起内心冲突;不平衡压力→为了减少差异;压力→接受外来影响;改变态度或者否定;抵制外部影响;以维持原有态度内部情境目标靶中介过程结果传达者1专长性态度学习2可靠性3喜爱性信奉信息学习预先注射感情转移沟通人格相持机制信息贬损1差异性反驳信息曲解2恐惧唤起掩盖措施情境1强化作用2预先警告3分心22.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答1本能论●洛伦兹认为动物侵犯行为有两种;掠食行为目的是果腹;争斗行为●洛伦兹认为;动物存在着内在的攻击需要;侵犯行为是动物天生的本能行为..洛伦兹还用本能论解释人类侵犯行为;从而认为侵犯行为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2社会学习论●贝克威兹认为人类本质上不同于其他动物之处在于;学习在人的攻击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就人类而言;攻击性倾向和后天习得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相互作用的函数●这种学习出现的第一种作用机制是强化●模仿在儿童行为的形成中式另一个重要作用机制3挫折——侵犯论●米勒:挫折不一定引起侵犯;也可能导致其他后果●博克威茨:小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愤怒;愤怒引发了侵犯..●武器效应:武器增加侵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23.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答:1宣泄2报复与惩罚3提供非攻击性榜样4培养对他人的感情移入5感情净化6避免去个性化7社交技能训练8习得性抑制9置换和寻找替罪羊10创造良好环境11培养成熟的个性2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答:一利他者个人因素1性别:一般来说;需要较大体力或不适合女性性别角色的助人行为;以及当助人时情境较为尴尬时;女性前去协助的倾向性较低..但在善解人意;将自己置于他人情绪空间之中关怀他人方面;女性更强..2年龄:6——12岁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利他行为有所增加;年龄越大利他行为不一定越多3人格特征:具有较高积极情绪性;共情能力高;高自我效能感;道德发展水平高的人更关心人;也易表现利他行为4助人者的心境:好心情总带来好行为二受助者因素1性别:女性被助多余男性2相似性:人们更愿意帮助和他们相似的人;容易和相似的人产生共情3外部特征:有魅力的人更容易得到帮助;正派;质朴;漂亮;帅气 4责任推断:老人;孩子三情境因素1自然环境:a.阳光灿烂和气温舒适的情况b.在帮助陌生人行为方面;城市越小;提供帮助的人越多;人口密度越大;利他行为越多2时间压力:没有时间压力利他行为多;有时间压力利他行为少3社会环境:东方——赞扬利他;西方——个人主义四社会文化因素1群体规范2价值取向3社会风气五亲社会行为的教育1规范2责任明确3移情能力的培养4助人技能的培养5价值取向的教育24.社会交换论答:1G.霍曼斯强调社会活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2提出参加者的报偿与代价问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得到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精神利润就是报酬减去代价..除非双方得利;否则交往无法进行..3分配上的公平原则;也称公平理论..交换理论一项富有成效的结果存在着一种制约社会交换的普遍规范;人们指望通过交往;得到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代价成比例..25.人际吸引的原则答:接近性1在陌生人交往的早期阶段;接近性是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曝光效应:暴露在某一刺激下越多;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的现象2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越容易成为知己3邻近性因素并不是持之以恒地发生着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少;尤其是当双方关系紧张时;空间距离越接近;人际反应更消极相似性1在相似性因素中态度是最重要的2在相处初期;空间距离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其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越大3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某方面或多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4名片效应:指药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就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互补性:当双方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熟悉性:熟悉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能偶减少戒心;满足安全需要能力:能力与被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关系;超出了了这个范围;其能力所造成的压力这一变量就成了主要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选择外貌:第一印象很重要外貌辐射效应:人们对外貌好的人会作出更积极参与的评价个人的性格特质:开朗的性格是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热情”被证明是影响形成的核心品质25爱情三角理论答:1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是一个三角形;三边分别代表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承诺决策2亲密是爱情的基本要素;亲密是指两个人的关系中感到亲近;彼此相互关联激情是爱情关系中强烈的情绪体验;包含浪漫;身体的吸引和性驱力承诺是爱情关系中对保持彼此关系的一个决定;是对对方作出爱的承诺3 亲密喜欢:不是爱情;友谊一样;双方只有喜欢的情感;不存在激情和责任亲密+激情亲密+承诺同伴的爱浪漫的爱情:只在乎曾经拥有情:有亲密和责任;但没激情;不在乎天长地久传统中国的婚姻模式激情激情+承诺承诺空洞的爱情迷恋:一见钟情的爱情形式; 愚昧的爱情:有激情和责任没有爱与情;只迷恋于美貌和性;迷恋者可以做却没有亲密感的培养有承诺出令人发昏的事;包括海誓山盟甜言蜜语26.群体对个体的影响1社会促进①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旁观而其活动效率提高;这种现象叫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②他人在场→唤起→促进优势反应a.促进简单行为 b.消除复杂行为③结伴效应:由于结伴活动而使活动效率提高eg.小朋友在家不好好吃饭;到幼儿园后争先恐后地抢饭吃观众效应:有人在场观看而使活动效率提高eg.演唱会;上课2)社会抑制1.他人在场并不总会提高个人的绩效;也会出现相反效果;叫社会抑制或社会干扰..2.如何解释社会抑制和社会促进同时存在的现象A.优势反应强化说a优势反应:对于那些简单的事或个体已经熟练到不假思索表现出来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将产生助长影响;称为优势反应..b.过程:他人在场→提高动机水平→优势反应增强→1 促进熟练工作成绩2 干扰非熟练工作成绩eg.台球玩得好的人在有观众情况下;表现更好;而技术差的相反..c. 原因:他人的存在导致个体精神不集中;尤其是完成复杂的活动;他人的存在造成了个体过大的压力;他人的存在导致个体被评价的焦虑降低;责任意识下降3社会惰化:当个体参加群体活动;其绩效不能单独被评估时;往往比单独一个人完成任务时努力程度小一些..这种效应称为社会惰性化或社会携带..eg.“搭集体便车”现象27竞争心理优势答1道奇的实验实验:要求被试两人一组;分别充当甲乙两家运输公司的经理..两人。
最新版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考核复习题库3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某个实验将人分成三组,一组是自己单独学习、第二组是和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一起学习、第三组是和两个被蒙住眼睛的人一起学习,结果发现第()组学习效率最高A、一B、二C、三D、不知道答案:B2.信号检测理论认为一个人他能够准确的认识事物,能够辨别事物,除了要他的辨别力好之外,他要有很好的能力知识水准,还应该考虑到他的()A、价值观念B、行为方式C、个性特点D、反应倾向答案:D3.按照中国特色的说法,一个好的法官在德的方面应该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有公正心()A、有法律素养B、有同情心C、公平公正D、爱岗敬业答案:C4.男性与女性个人圈相比较()A、女的大B、一样大C、男的大D、无比较性答案:C5.两夫妻在一起,男的打呼噜,女的开始根本睡不着觉,后来没有呼噜声她反而睡不着。
说明她()了噪音A、习惯B、听力不好C、屏蔽D、适应答案:D6.经典环境心理学问题研究包括()个方面。
A、二B、三C、四D、五答案:D7.女性攻击的三种方式有饶舌、建立同盟和()A、冷暴力B、排斥C、心理虐待D、肢体冲突答案:B8.攻击行为的预防可以通过惩罚、认知干预、()、社会公平、社会技能熟练等方式来进行A、宣泄B、教育C、感化D、正面榜样答案:A9.艾森伯格将利他性助人行为分为调节性行为、()、帮助性行为和完全利他性行为A、分享性行为B、习俗性行为C、包容性行为D、公正性行为答案:A10.旁观者介入的决策过程有是否注意到事件、是否将其看做紧急事件()、提供帮助A、是否有能力帮助B、是否需要帮助C、是否承担责任D、是否真实答案:C11.()和达力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旁观者有的时候有抑制的状况。
A、津巴多B、弗瑞德曼C、法维斯D、拉塔答案:D12.影响我们倾向于帮助谁的因素有性别因素、相似性、相貌因素和()A、人格因素B、环境因素C、熟悉程度D、关系远近答案:D13.顺从从众和服从这三种行为是受到()的影响产生的。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4×3 = 12二.简答题5×6 = 30三.实例分析题1×15 = 15四.判断题14×1 =14五.单项选择题7×2 = 14六.应用分析题1×20 = 20复习思考题:1.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P21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和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个人自身的因素与行为和环境要素是交互作用的关系,而行为则受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时,个人不是终极的输出端,而是对行为者和环境发生作用的一个要素。
社会行为的背后有注意、保持、复制、动机等几个方面的社会学习的过程。
2.简述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
P23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等价地给予或回报彼此间所需要的事物。
交往本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的相互作用往往是“收益”和“代价”并存,“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
3.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
P27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这种失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改变有关观念或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这种失调。
4.简述社会同一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P30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根源。
5.简述自我类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P32①在群体中,人们的自我定义会发生改变,个人同一性会让位于社会同一性。
②从个人认同到社会认同的转变不仅发生在大规模群体事件中,也可以在面对面的小群体中发生,甚至在实验室想象的群体中也可以出现。
③当人们认同自己群体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去个人化和自我刻板的过程。
6.简述角色理论的基本概念。
P35每个个体都会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例:青春期的儿童产生角色冲突角色冲突角色创造角色偏离(很好的支持)(过度的否定)成为“好孩子”成为“坏孩子”(角色创造)(角色偏离)7.简述角色理论的主要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复习参考
1、自我概念的定义: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
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2、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
较。
3、自尊的定义: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反映了
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4、印象形成过程的要素:外表:外貌(身材和长相)和仪表(发行和穿着);非语言线索
(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势、言语节奏);行为。
5、社会认知偏差的类型: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
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晕轮效应(认为某个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社会刻板印象。
6、社会刻板印象的定义: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一群人的特征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特
征赋予该群体的每一个人,认为该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该群体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
7、自我服务归因偏差的定义:即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
(在日常
生活中,人们常会把失败归于运气不好、他人拆台等,以摆脱责任、免受责备。
这种做法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平衡,可以避免对自信心与自尊心的打击。
)
8、社会动机的定义:动机就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由于动机是一种
内部心理过程,所以它无法观察,也不能直接测量。
然而,了解人类动机,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不可或缺的途径。
)
9、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论述题)生理需要(空气、水、食物、住宿、睡眠、性生活)、安
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较高层次的是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较低层次的需求优于较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另一方面,如果低层次需求能够长期得到满足,它们对行为就不再有激励作用,于是,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较高层次需求有关.
10、社会态度:社会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11、社会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12、影响态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发信者提供信息的信度、信息传递的内容结构和收信者特点、守信者参与传递活动。
13、社会认知:人对社会性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
14、什么是社会行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文化和完整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和复杂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
15、先赋性角色:不必经过角色扮演者地努力而由先天因素决定或社会所规定的角色。
自致性角色:社会个体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进入某一社会位置后所扮演的角色。
(大学生)主要区别:是否经过角色扮演者的主观努力。
16、侵犯动机的分类
(1)语言侵犯和身体侵犯
(2)反社会侵犯行为、亲社会侵犯行为、被社会认可的侵犯行为。
17、为什么会产生另类文化,你怎么看待另类文化?(材料分析题)
(1)另类文化的表现层面:衣着打扮、话语、态度、价值观、生活方式、热衷新事物。
(2)另类文化产生的原因:
宏观原因:社会变迁加剧,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挣脱了过去严格的思想控制,思想更为开放。
微观原因:个体渴望展现自我,而从社会边缘以“标新立异”的方式将自己迅速凸现出来,得到社会和周围人的关注,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获得认可。
具体原因:个人在周围环境,媒体渲染及同龄群体的影响下产生“从众行为”。
(3)另类文化产生的影响:
a.其影响进入了主流文化(但又不会取代主流文化)。
b.使人们认识到主流之外的另一种声音,并反思自我在各个方面的选择。
c.多元化文化氛围使各种文化得到碰撞和交流。
d.使人们更易于接纳新事物,对新事物的看法从“怪异”、“异端”走向平常心和客观的态度。
(4)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另类文化:理解、包容、引导。
18、社会化的途径:社会教化、个体内化。
社会教化: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家庭、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以及法庭、监狱和劳动教养所。
个体内化:指社会化的主题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的方式:再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
社会的定义: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一题五分,四题)
二、简答题(一题十分,三题)
三、论述题(一题15分,两题)
四、材料分析题(二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