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声语言外化人类精神意识内容的局限性

合集下载

论人类意识外化的表达手段

论人类意识外化的表达手段
找到相似的气味让别人闻寻求一种可以使自己的精神内我们用感官感受到的外部世界通过人类的五种通道即容外化的形式把内化当做外化的方式是受条件制约的把脑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将外部世界移人内部世界达到海中的一种气味外化出去几乎没有可能
■匪
论 人 类 意 识 外 化 的 表 达 手 段
于思月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国际 汉 学 院 , 陕西 西安 摘 要 : 人 类 拥 有 各 自的 意 识 和 内部 世 界 , 为 了 自我 表 现 和 意识 表 达 . 人 类 需要 将 内在 的 精 神世 界 外化 。 随 着人 类世 界 的发 展 . 外 化 内部 世 界 的 表 达 手 段 也 在 被 筛选 。 最 终 , 人 类 选择 了声 音 这 种 介 质 作 为 人 类精 神 世 界 外 化 的 主 要 手 段 。 关 键 词 :内部世 界 意识 外化 表 达 手 段 声 音

外部世界沟通 , 形 成 人 与 人之 间 的 交 流 、 合 作 。人 在 接 触 到 外 部 世 界 后 有 了表 达 内 部 精 神 世 界 中 的意 识 的欲 望 。正 是 这 些 基 于外部世界的精神意识 内容被不 断地呼唤 , 才 使 人 类 外 化 内部世界 , 传 递 内部 世 界 的讯 息 , 跟 外 部 世 界 的 一 切 进 行 沟 通 。所 以 , 正 因 为有 了表 达 的 欲 望 , 才 唤 起 人 类 内部 世 界 的外 化 。 表 达 作 为 内部 世 界 外 化 的原 因 之 一 , 有 着 丰 富 的 形 式 和 内涵。 三、 外 化 内 部世 界 的表 达 手 段 人 类 需 要 将 内部 世 界 外 化 .但 通 过 怎 样 的方 式 和 手 段 进 行 外化 , 我们要继续讨论。人类在感知外部世界时 , 会 通 过 视 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 听觉 等 感 官 将 外 部 世 界 内化 为人 的 内部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内容摘要: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

语言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艺术。

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天天与这种艺术打交道,尤其作为语文教师,其语言丰富、优美、赋有感染力,能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研究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试通过从教师在课堂中的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两个方面对教师语言艺术进行浅谈。

关键词:语言艺术、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一束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不少光彩;一曲美妙的音乐,会使你疲劳的身心顿时感到轻松舒展;峭壁上的劲松,能给你奋发向上的力量;充满艺术的的语言,能使你的思维踩着欢快的节拍尽情舞动……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职业,更是少不了“语言”这座桥梁的牵引。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研究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

人们常说“言传身教”。

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

教师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

在语文教学中,以有声语言占主导地位,无声语言与之相辅相成。

本文试通过从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进行浅析。

一、教师课堂中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虽然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有声语言虽然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但是在课堂中也少不了需要根据课堂环境、学生参与情况等客观因素对教学语言进行即兴发挥。

课堂语言要做到具有艺术性,其前提是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内部语言组织能力;良好的语言编码能力;良好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

(一)课堂语言中内部语言的组织能力心理学在研究言语过程时发现,人在产生说话欲望,特别是有了说话的意念时,在脑海里出现的并不是人们交际中听到的完整的、展开的语句,而是一些“片段的词或词组”,“内部语言以片段性和简约性为特征”“内部语言不是指向于同别人交际的,它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活动。

浅谈语言在交际中的局限性

浅谈语言在交际中的局限性

浅谈语言在交际中的局限性摘要:尽管人们对于语言作为精神意识内容外化的手段十分依赖,但是它也存在着种种的局限性。

语言的自身特征,如线性特征、语言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相对独立性等等导致了语言的局限性,但是,人们总是在想尽办法来超越它,并且也正是由于它的局限性造就了中国古典文学优美空灵的意境和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语言;局限;利弊语言是人类表达精神意识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人类对于语言的依赖远远超过任何一种表达手段。

然而就在偏执的人类使用语言将自己精神意识内容外化的过程中,它的缺陷也随之暴露无疑。

人们在说话时常常会出现“语塞”、“辞不达意”等等现象,这时语言就不能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将自己的精神意识内容全部外化出来,比如个人感情。

汶川大地震时面对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心中涌起的又是怎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呢?我想任凭多么细腻动人的言辞也难以尽述。

在如此感天动地的场景下,仅仅几个字的“谢谢”、“感激”,显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另外,我们的感觉、经验、技艺等等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完全的。

例如,一个手艺高超的厨师在教授某道菜的技法时,会告诉你火候几分,油热到几分,调料少许,那么这个“几分”、“少许”又该如何掌握呢?这种混沌、飘忽、朦胧的状态尚未在人的意识中形成明确、清晰的概念,自然就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卖油翁精湛的技艺,百步穿杨的高超技法,这其中难以尽数的奥妙,恐怕只有自己亲身实践以后才可以慢慢掌握。

这就造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

因此,语言仅仅只是表达了我们头脑中精神意识内容的冰山一角。

在这一点上,古人早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如先秦时代老子的“无名论”,庄子的“言不尽意”、“得意忘言”,魏晋时期玄学的“言义之辩”等等……一、语言自身特点所导致的局限性从微观上讲,语言的自身特点导致了语言的局限性。

其一,是语言的线性特征。

英国文学评论家特雷·伊格尔顿曾经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线条性特征:“语言是一个时间过程,当我读一句话的时候,它的意义由于某种原因,始终是悬浮着的,是某种延迟或将来的东西,一个能指把我转给另一个能指,另一个能指将我转给另一个,后来的意义改变着前面的意义。

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有什么联系?

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有什么联系?

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有什么联系?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人们交流、表达和传达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的工具。

语言反映了人们对于外部世界和内部精神生活的感知和认识,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点,不同的语言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

例如,中文中有“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等词汇,反映出中国文化中强调人的尊严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理念。

而英语中则有“自由”、“民主”等词汇,反映出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权利和民主社会的理念。

因此,学习语言也就等于学习这种语言的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

二、语言与意识形态语言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语言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和价值观念。

同时,语言也可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中蕴含了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而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方式也不同。

例如,中文中的“群众”和英文中的“mass”,就反映出中国和西方文化中对于群众和大众的不同态度和认识。

因此,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意识形态,并且对于意识形态的塑造和传播作用也十分重要。

三、文化与意识形态文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来源,文化因素对于社会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中孕育着不同的思想体系,因此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到社会的意识形态。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仁爱”等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意识形态。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这也对于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传递工具,文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来源。

语言学中的人类意识和人类文化发展

语言学中的人类意识和人类文化发展

语言学中的人类意识和人类文化发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它也反映了人类的意识和文化。

语言学中的人类意识和人类文化发展是研究语言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展开探讨。

一、语言学中的人类意识人类意识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

语言表达了我们的思维、感受和意识,同时也塑造了我们的文化。

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中的词汇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单位,它们反映了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例如,某些民族的语言中有很多形容词来描述颜色,而其他民族则相对简单。

这种区别反映了不同民族对颜色的看法和意识。

同时,人们也会通过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例如,爱尔兰语中有名为“seanchai”的专门职业,他们的工作是讲述神话故事和传说,这种文化的传承方式反映出了爱尔兰民族对神话传说的珍视。

2. 语言的语法和结构语法和结构也反映了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有些语言的语法规则较为宽松,而其他语言则非常讲究。

例如,英语和汉语在语法上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强调单词的顺序和语法结构,而汉语则更注重词语的搭配和语境。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意识。

同时,语法和结构也可以影响语言所表达的文化。

例如,日语中有一种特别的语法形式,用以表示尊敬,这种文化背景源于日本的传统礼仪和封建等级制度。

3. 语言的语音和声调语音和声调也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们反映了人类的音乐感和意识。

有些语言有不同的声调,这种差异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文的声调非常重要,不同声调的单词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

而且,语音和声调也能够传递情感和态度,因此,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二、语言学中的人类文化发展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文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的地理分布语言的地理分布反映了人类的移民和扩张历史。

例如,西班牙语在南美、中美和西班牙等不同地区都有使用,这种现象主要源自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历史背景。

论有声语言的地位

论有声语言的地位

论有声语言的地位作者:吕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2期摘 ;要:人类外化精神意识内容的手段有很多比如眼神、表情、手势、身势、声音、行为、物行等,但人类最终选取声音作为最重要的传播介质,声音作为表达手段它的优势在哪?音义结合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有声语言对我们的思维发展有何影响?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来探讨有声语言的地位。

关键词:声音;优势;语义;过程[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一、引言语言是人类在对自己所意识到的世界的表达中类化出来的符号系统。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从语言内部结构的角度看,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在这里我们主张将一切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都视为语言,我们将它称为大语言,而传统语言学上所定义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特指用于表情达意,表达语音的口音,也就是有声语言。

我们称之为小语言。

众所周知,语言符号第一性的表现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也就是语音。

我们所讨论的就是语音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表达手段相比较它的优势在哪?语音与语义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结合在一起?其结合过程是怎样的?有声语言对人类思维的发展有何影响?我们来逐一讨论这些问题。

二、语言的初始阶段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语言初始阶段,我们不妨把黑猩猩当做形成中的人来研究一下它们的行为特征,黑猩猩的表达能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特殊的手势和声音来传达某种信息,例如,在一番激烈的打斗后两只黑猩猩相互握手,相互拥抱表示安慰对方。

当遇到天敌时,黑猩猩立马发出一种刺耳的尖叫声,明显是一种叫嚣和虚张声势的做法。

第二种是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情绪。

例如,打斗时狰狞的表情以及不停摇动树枝的动作。

通过黑猩猩的这些行为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形成中的人对外部世界接触和沟通是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眼神、表情等)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对于联系外部世界来说同样重要,所以没有哪一方面特别突出,同时可以单独使用,但更多的是一个综合运用的结果。

语言局限产生的根源及其表现

语言局限产生的根源及其表现

目录一、问题的提出……………………………………………二、久远的话题……………………………………………三、语言局限产生的根源及其表现…………………1、语言的线条性决定了语言不可能共时地再现 立体的、多维的世界…………………………………………… 2、语言的概括性决定了语言不可能充分地表达尽事物所饮食的所有意蕴………………………………………3、语言功能的有限性,决定了语言不可能独自发挥交际与思维作用……………………………………………四、语言局限的超越………………………………………注释…………………………………………………………参考文献…………………………………………………………论文摘要(中文)………………………………………………论文摘要(英文)………………………………………………内容提要语言是人类创造出的最伟大的符号设计,它在人类社会交往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自身亦存在着诸多局限。

从中国古代文人先哲对语言生发的“道不可言”、“言不尽意”、“意不称物”的思想体认,到西方哲学家对语言困境阐发的理性思考,都说明了人类语言具有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

从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功能角度看,语言的线条性决定了语言不可能共时地再现立体的、多维的世界;语言的概括性决定了语言不可能充分地表达尽事物所包含的所有意蕴;语言功能的有限性决定了语言不可能独自地发挥交际与思维作用。

清楚地了解和认识语言的局限,对于我们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语言、运用语言、超越语言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于人类语言局限性问题的思考一、问题的提出语言的出现,即使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件事,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惊天动地的大事之一。

语言作为“人类创造出的一种最为先进和最令人震惊的符号设计”[1],成为“人类精神所创化的最有意义、最伟大的事业”,它“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2]。

语言的局限性与活动的可能性

语言的局限性与活动的可能性

语言的局限性与活动的可能性作者:胡根林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1年第01期《必须提高“以语言解释语言”的能力》是徐江老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0期的文章。

所针对的问题是笔者和肖家芸老师合作的《活动的意义在于过程的充分展开》一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活动化的观点(见《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

仔细梳理徐老师的意见,似有两点: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就是“以语言解释语言”,执教者搞“活动”是为了掩饰自己“以语言解释语言”能力的孱弱;执教者要细读文本,在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解释能力。

对于第二点,我们非常赞同,文本解读能力的确应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而且必须不断加强;但对于第一点,我们觉得有商榷的必要。

其一,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不是就是“以语言解释语言”?这里先讲一个禅宗的故事。

一个是“拈花一笑”的故事:有一天,教主释迦牟尼升坛讲法,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

伸手从讲坛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拈在手中,好像在暗示着什么。

弟子们谁也不懂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释迦拈花”。

释迦有个大弟子,叫迦叶。

佛经记载,看见释迦拈花,迦叶“破颜微笑”。

宗教堂会,戒律极严。

可就在这鸦雀无声中,迦叶尊者竟然微微一笑,尽管不是开怀大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

这就是“迦叶微笑”。

这师徒两人的行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一笑”。

紧接着,释迦牟尼发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意思是说:大家听好了,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刚才已经传授给迦叶了。

你们要学,就问他去吧!据说,这就是禅宗的起始。

南宗系统是由一个不识字的人发展出来的,这无异是对唐朝正统文化的嘲笑。

这么多人架构一个语言、文字的体系,结果被一个伙头师父颠覆,而且居然由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格局。

这里,我们注意到,“拈花一笑”故事中佛祖在给迦叶传法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语言;六祖惠能故事中,五祖与惠能约定传法时唯一的语言就是“胡说”,其他都是行为动作。

声音在人类语言中的作用

声音在人类语言中的作用

声音在人类语言中的作用作者:田晓燕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4期摘要:有声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占统治地位,而对于类人猿,声音只是它们表达的一小部分。

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声音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手段,那么关于声音在人类语言形成中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本文将通过探讨黑猩猩和人类的表达手段,并通过分析人声的发展阶段从而了解声音在人类语言中的作用。

关键词:声音;语言;黑猩猩;表达手段;指号;符号人类发展到现阶段,有声语言已经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表达手段。

婴儿阶段以哭喊声表达自己的需求,后来在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下发出清晰的音节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可以说,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声音,那么人类的声音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在人类语言中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一、语言的定义对于人类而言,我们的表达手段比较丰富,最重要的是有声语言的表达。

而语言普遍的定义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但韩宝育在《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一书中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不能说是一种语言有无的区别,而是有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并以之表达什么样的内容以及能表达什么样的内容的区别。

”[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就不是人类所特有的。

韩宝育给出的语言的定義是“两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媒体和介质”,我们可以把这个定义当作广义的定义,称之为“大语言”,狭义的由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称为“小语言”。

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话就属于“小语言”。

除了有生理缺陷不能发声的人以外,人类都主要通过声音来表达意义。

那么,在我们还不会使用声音形式来表达时,我们的祖先猿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它们是如何发现声音的表达功能的,又是如何使声音在不断的发展中占据统治地位的。

下面我们先探讨黑猩猩的表达手段,从类人猿最初的表达手段中寻找有声语言的形成过程。

二、黑猩猩的表达手段在大语言的前提下,我们讨论黑猩猩是如何传达信息时,可以发现它们和人类的表达有很多相似之处。

浅析朗诵艺术中的意识形态输出

浅析朗诵艺术中的意识形态输出

▲THE FRONT前沿14浅析朗诵艺术中的意识形态输出柳 柱(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摘 要:朗诵作为一门有声语言艺术,有着特有的社会功能与历史作用。

朗诵者通过对朗诵文稿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将之内化为自身的情感理解,然后通过朗诵技巧以及音乐、灯光及副语言的辅助,将文字中的思想感情及态度化成有声语言,传达给受众。

艺术品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载体承担着引导人民思想的责任。

近些年来,随着朗诵艺术的大众化,接触朗诵的人越来越多,所以通过朗诵进行意识形态输出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朗诵艺术;大众化;意识形态输出1 意识形态1.1 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意识形态”一词最早提出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的贵族托拉希最初将意识形态视为一种分析人的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念学”理论。

他认为,意识形态作为观念学主要对人的观念进行研究,探索人类认识的起源、边界,分析认识的可靠性和可能性,尝试以非常精密的方法准确地描述人的心灵。

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不仅标志着认识论发展史上彻底的感觉主义性质的转向和革命,也意味着实践生活上的革命,即在拒斥宗教和种种神秘观念的同时,也必定会拒斥那些是正在维护这些谬误观念的旧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国家制度[1]。

正是因为如此,托拉希等一批“意识形态家”在拿破仑执政的早期阶段是拥护拿破仑政权并且与拿破仑政权和平共处的。

但是,当那拿破仑企图恢复帝制时遭到了“意识形态家”们的强烈反对。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2]列宁在《怎们办?》这部著作中深入分析了党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才能发挥对工人群众思想教育作用,因为工人群众的思想中只是存在着一些自发的斗争意识,尽管这些意识是很可贵的,也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基础,但是这些意识必须经过党的先进理论的改造,转变为自觉的意识,并且免于受到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才能使工人在未来的斗争中有力地发挥出反对资产阶级的重要作用。

浅析有声语言外化人类精神意识内容的局限性

浅析有声语言外化人类精神意识内容的局限性

浅析有声语言外化人类精神意识内容的局限性摘要:人类精神意识内容需要外化,人们在反复试验、比较后选取了有声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传播介质,有声语言以其自身优势战胜了其他非有声的介质,人们甚至抛弃了其他介质,给予有声语言以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然而,有声语言也是有局限性的,在表达个体感受、技巧动作、生动形象时有声语言会显得无能为力。

有声语言在外化精神意识内容时之所以遭遇困境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宇宙、世界信息的无限,人类潜意识精神意识内容的不能表达,有声语言自身的性质。

关键词:有声语言;精神意识内容;局限性有声语言是人类交际、表达情感、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

有声语言充斥于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有表达的需要,有声语言多半会出现。

没有语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几乎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认识到有声语言不是万能的。

中国古代文人先哲对有声语言“道不可言”、“言不尽意”、“意不称物”的思想认识以及西方哲学家对语言困境的理性思考,都说明了有声语言的局限性是的确存在的。

一、有声语言局限性的表现有声语言在外化人的精神意识内容时,其作用是不足的。

有声语言所外化的精神意识内容是不同于外化前的存在于人脑中的原本的精神意识内容的,被外化的精神意识内容是不能覆盖外化前的精神意识内容的,只是外化前的精神意识内容的一部分,且这一部分与外化前的精神意识内容中相对应的一部分相比,也是粗略的、不详尽的。

1.个人感受用有声语言不能充分表达个人情感用有声语言表达存在障碍。

当我们表达爱时,我们即使用光所有的言辞也不能说尽、说清我们心中的爱意;当我们表达内心的激动时,我们也不能用有声语言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激动的程度;尤其是当我们传达一些复杂、微妙、多变的情感时,我们更能觉察到有声语言的苍白无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亦有性质与程度的差异,是互不相同的,这更是有声语言无法传达的。

五种感觉器官所捕捉到的感受(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用有声语言不能充分表达。

论语言和精神意识内容的关系

论语言和精神意识内容的关系

论语言和精神意识内容的关系摘要: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作为人际交流的一个媒介,语言和其所表达的实体——精神意识内容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本文从语言和精神意识内容的联系、语言对精神意识内容的表达、语言和精神意识内容的矛盾这三个角度论述了语言和精神意识内容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精神意识内容;联系;表达;矛盾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语言的出现、发展对人类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

对于如此神奇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类对其的研究也有相当长的历史。

语言学界总体上是从语言的符号性、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角度来进行的。

而语言和其表达对象——人类的精神意识内容的关系是如何的呢?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

一、语言与精神意识内容人类的精神意识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从人类大脑意识器官形成并开始工作,到出生阶段所形成的是人类的初始意识;第二,从我们睁开眼(出生)到闭上眼(死亡),人的五种感觉器官感知的内容构成精神意识,并且所感知的内容严格地被自我感觉器官所制约;第三,前两部分精神意识内容在大脑中进行重建,经过加工形成新的精神意识内容,在这部分精神意识内容中,人对移入人脑的事物进行判断,并不是对事物本身进行的判断。

人类所感知的内容在大脑中进行加工、重建、储存和外化,必须借助于语言。

而语言对精神意识内容进行加工重建、储存或外化时,其实体是语言的所指——意义来承担的。

而语音和意义的联系则是通过语义点来实现的。

以下就从意义、语音、语义点来谈谈语言和精神意识内容的联系。

1.意义和精神意识内容关于意义,Ogden和Richards在1923年出版的经典名著《意义的意义》里给意义做出了22种定义,Leech从语言的表达功能上提出了意义的七种类型: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应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是语言本体范畴的意义。

语言指称或表达精神意识内容,是通过音响形象触发接受者精神意识中的概念,从而完成自己作为交际工具的使命。

“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的理解。

“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的理解。

“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的理解。

播音员主持人扮演着在大众传播中重要的角色,所以也被称为“媒体之声”。

他们的有声语言,也能激发公众的学习、思考和行动。

他们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智慧的传播,让人们获得更多知识,获取人文精神。

从古至今,播音员主持人对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贡献,是无法忽视的。

传播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信息,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这就是播音员主持人使有声语言“人文精神的音声化”的原因。

首先,播音员主持人把信息传播到更大的范围内,让广大民众了解社会现状,也增加了他们的政治意识,使大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政府的政策,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其次,他们的语言是概括性的,它把历史、文化和艺术发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及表现出他们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推广。

此外,影视音乐也是播音员主持人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传递人文精神,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传播各种文化内容,还能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让人们了解更多精神信息。

此外,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还能帮助社会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他们通过有声语言传播新闻和资讯,更新社会信息,加强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最后,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还能促进社会文明,改善社会关系,激发人们参与社会服务。

播音员主持人们同样也是社会变迁中独立而重要的参与者,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而使人们明确社会责任。

他们的有声语言更是提高了公众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践了“人文精神的音声化”。

综上所述,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也可以说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

他们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智慧的传播,让人们在更深层次上感悟人文精神,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社会发展进步,从而实现人文精神及其文明价值的最大化。

浅析语言表达思想的局限性

浅析语言表达思想的局限性

浅析语言表达思想的局限性摘要语言,是我们用于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

虽然语言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它也并非是无懈可击的,其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局限性。

我们研究的目的也就是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语言表达思想的局限性,这能够使我们更加客观,正确和全方位把握语言,理解和更好的运用语言。

关键词:语言;表达思想;局限性;浅析语言表达思想的局限性咸阳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论文(设计)Abstract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our daily communication.Although the language gives us a lot of benefits, but it is not impeccable, in the process of expressing ideas, there are many limitations.The purpose of our research is to clearly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limitations of language thinking, which will enable us to more objective, correct and comprehensive grasp of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nd better use of language.Key words: Language; Express ideas; limitation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引言 1一、语言表达局限性之古人观 1(一)、庄子:“道”不可言 1(二)、古人对语言表达之局限的觉悟 21、“只可意会,不可言传22、“言不由衷”2三、语言表达思想局限性的理解 2四、造成语言表达思想局限性的原因分析 3(一)、语言符号自身局限性 31、语言符号自身的概括性决定了其不能完全表达事物的所有意蕴。

精神分析批评局限性论文

精神分析批评局限性论文

浅析精神分析批评的局限性摘要:精神分析批评,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批评的流派,开辟了文学批评领域的心理学时代,对文学批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

但与此同时,该理论也表现出了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精神分析批评局限性一、忽视和贬低意识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十足的唯无意识论。

文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方式,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恩格斯曾经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①然而,文学创作是极具个性化和形象化的思维活动,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是不容忽视的。

而弗洛伊德确认为文学创作活动是纯粹的个人心理活动的体现,这种文学创作实践追其根本是由作家的心理需要所决定的,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地位和作用,最终陷入了唯无意识论的泥潭之中。

弗洛伊德把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所谓意识就是人们所能感知的心理活动,它属于心理机构的表层;前意识则是连接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守卫”,对两者之间的内容交流起着检查筛选的作用,它可以决定无意识的内容能否进入意识的领域;而无意识就是人们一般不会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它包含着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欲望,这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与社会伦理道德相违背的。

后来,弗洛伊德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将心理结构表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所组成:“本我”代表的是生物性的一面,“自我”代表的是心理性的一面,而“超我”代表的是社会性的一面。

由于受到前意识和“超我”的一系列约束和制约,就导致种种本能欲望得不到满足,不得不另寻出路。

在弗洛伊德看来,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就是寻求解放被压抑欲望的最佳途径,作家创作的原动力是作家被压抑的种种本能欲望,尤其是他童年时代被压抑的俄狄浦斯情节,如此说来,作家的创作活动和普通人的白日梦十分相近,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论述了文学艺术作品与创作家欲望满足的关系,他认为儿童通过游戏获得快乐,在自己的世界里达到满足,成人时游戏被停止,便以幻想即白日梦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而幸福的人是不需要幻想的,幻想只发生在不能得到满足的欲望上,“未能满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每个幻想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并且使令人不满意的现实好转。

试论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实现的影响

试论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实现的影响

试论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实现的影响试论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实现的影响论文关键词:语言陌生化读者文学价值论文摘要:陌生化是创作主体进行创作的艺术手法和艺术追求,同时,陌生化又并非仅仅是艺术手法的异化,它与文学价值的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学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的陌生化增加了创作主体、读者和作品间的距离,造成表面的暂时的阅读障碍,而文学的创作主体正是通过语言的陌生化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重新审视周围的事物,走出“语言的牢笼”进而深层次的挖掘作家的深层用意,促进对审美对象的理解。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创作主体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感知和理解,他们总是尽可能的用准确的词语来形容和描述他们所感知的一切事物和感情,并将其转化为文学文本,以达到与读者交流的目的。

陌生化的语言更易于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形成新的聚集点。

文学文本的产生是文学价值存在的基础,文学价值的实现是文学创作主体和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综合互动的过程。

一、语言的陌生化?语言自它的产生之日起就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它是在一个历史的积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这样才可以保证语言的可交流性。

例如:人们习惯于用“钟表”这个词来表示用铜或是铁制成的挂在墙上或是放在桌子上的计时的器具。

所以,只要一提到“钟表”人们便可心领神会。

正因为语言的历史积淀特征使人们在日常的交往中必须遵守语言的规范,语言成为一种社会的强制规范,因此人们难以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特体验,再比如说提到“钟表”,人们交流的过程中言传意会的就是计时的工具。

难以想象出来你所说的钟表和别人所说的有什么不同,个人的独特的见闻和感受难以用这个约定俗成的词来表达。

文学的创作主体正是基于这样的困惑而有意识的进行语言的陌生化,比如说用奇特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创作主体自己所见到的钟表的形状、大小、颜色、与众不同的特征,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以期突破“语言的牢笼”,展示自己的独特体验。

古代人用音频来改变意识

古代人用音频来改变意识

古代人用音频来改变意识在一个史前大墓地的最近发现了古代人们将声学运用于大脑活动的证据。

研究人员在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位于地中海的祭庙里检测到了双重回音的存在,频率分别是70Hz和114Hz。

Safieni地下墓室是一个在新石器时代建造的地下设施,用来收集骨头和进行祭祀仪式。

一个被称作是“神谕室”的内室,在传说中是以异常的声音行为著名。

在测试当中,一个深远的男性声音,这个声音需要处在上述的频率范围之内,可以在整个地下墓室当中引起回声,这种回声会产生刺骨的感觉。

报告显示回声会持续8秒钟。

考古学家Coimbra说他感觉到了声音以一个非常高的速度穿过了他的全身,让他感觉到十分放松。

当这种现象被重复的时候,那种放松的感觉又重现了,而且他还产生了幻象,好像声音是从他的身体内反射出来,直接发射到了墙上的氧化铁图画。

大家可以想象在这种古墓中的经历: 站在一个充满芳香的黑暗之中,聆听着祭祀仪式的歌声,还有在相互离别亲人尸骨上面闪烁的微光。

在墓室中,男低音或者男中音的频率范围,70-130hz,这种声音以特定的频率振动,而这种现象在纽格兰长廊墓室,巨石墓室还有其他满足特定尺寸的石制空室中也存在。

在这些共振频率中,哪怕是小小的驱动力都可以制造大振幅的振动,这是由于这种系统可以存储振动能。

回声从石头的硬壁表面反弹出来,在消散之前混合。

实验表明,人的大脑在这种特定频率中暴露时,这种声音会对人类的大脑活动产生影响。

在古代声学的研讨会上的论文也标明了这项研究,Debertolis报告了他在意大利里亚斯特大学的临床神经生理学单元的实验:“每个志愿者有自己活动的频率……一般在90到12hz。

那些大脑额叶主导的志愿者在实验中接受到了类似冥想的感觉,与此同时,那些大脑枕叶主导的志愿者则看到了图像。

”他继续陈述道,在特定环境下,“古代的那些人可以接受不同的意识,而根本不依靠毒品或者是其他化学物质。

”合作作者人类学家Zubrow博士,考古学家和心理学家Lindstrom博士陈述道,“我们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在新石器时代,马耳他的人们发现了墓室中的声学效应,而且还体验了它们,并认为它们是特殊的,奇怪的,也许,甚至是‘来世的’”令人惊奇的是5000年前,墓室的制造者已经探索了这种现象,而且特意的利用建筑技术触发了这种超声学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有声语言外化人类精神意识内容的局限性
摘要:人类精神意识内容需要外化,人们在反复试验、比较后选取了有声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传播介质,有声语言以其自身优势战胜了其他非有声的介质,人们甚至抛弃了其他介质,给予有声语言以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然而,有声语言也是有局限性的,在表达个体感受、技巧动作、生动形象时有声语言会显得无能为力。

有声语言在外化精神意识内容时之所以遭遇困境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宇宙、世界信息的无限,人类潜意识精神意识内容的不能表达,有声语言自身的性质。

关键词:有声语言;精神意识内容;局限性
有声语言是人类交际、表达情感、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

有声语言充斥于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有表达的需要,有声语言多半会出现。

没有语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几乎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认识到有声语言不是万能的。

中国古代文人先哲对有声语言“道不可言”、“言不尽意”、“意不称物”的思想认识以及西方哲学家对语言困境的理性思考,都说明了有声语言的局限性是的确存在的。

一、有声语言局限性的表现
有声语言在外化人的精神意识内容时,其作用是不足的。

有声语言所外化的精神意识内容是不同于外化前的存在于人脑中的原本的精神意识内容的,被外化的精神意识内容是不能覆盖外化前的精神意识内容的,只是外化前的精神意识内容的一部分,且这一部分与外化前的精神意识内容中相对应的一部分相比,也是粗略的、不详尽的。

1.个人感受用有声语言不能充分表达
个人情感用有声语言表达存在障碍。

当我们表达爱时,我们即使用光所有的言辞也不能说尽、说清我们心中的爱意;当我们表达内心的激动时,我们也不能用有声语言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激动的程度;尤其是当我们传达一些复杂、微妙、多变的情感时,我们更能觉察到有声语言的苍白无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亦有性质与程度的差异,是互不相同的,这更是有声语言无法传达的。

五种感觉器官所捕捉到的感受(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用有声语言不能充分表达。

我们吃完臭豆腐,想告诉人们它的口感,可无论你怎么描述,人们依然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味,非要尝了才能彻底体会。

医生问病人身上的疼痛是“钝痛”还是“刺痛”,对于没有此类经验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区分,何况“钝痛”和“刺痛”也都是个人感受,没有客观标准。

2.技巧动作不宜用有声语言传达
舞蹈课程里,没有舞蹈教练的演示,光凭动作的说解,学员是无法学会舞蹈的;照着菜谱的解说,不一定能做出美味佳肴;修车师傅熟练的技艺,不是通过口授徒弟就能学会的。

钱学森在《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一文中举例说:“有块铜片不平,一位钳工老师傅拿起锤子,铛铛几下子就平了,别人就不行。

这位钳工师傅能不能把他的经验给你说出个道理来?说不出来。


3.生动形象用有声语言不能充分表达
冯雪峰在狱中写给丁玲的信上有一段话,你读完之后想象中的丁玲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再次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语言的局限性吧。

“哦,我梦见的是怎样的眼睛!
这样和平,这样智慧!
这准是你的眼睛!这样的美丽,
这样慈爱!衬托着那样隐默的微笑;
那样大,那样深邃。

那样黑而长的睫毛!
那样美的黑圈!”
可见,有声语言的局限性是存在的。

二、有声语言局限性存在的原因
有声语言在外化人类精神意识内容时为何存在局限性,外在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宇宙、世界信息的无限。

宇宙、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所提供的信息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增长,客观信息被更多的发掘出来,而有声语言形式的有限则跟不上宇宙、世界信息的变化。

当一种新事物出现,而没有恰当的语音形式表现的时候,人们在使用陈旧语音形式表达新事物时,必然感到力不从心。

有限的有声语言与无限的宇宙、世界构成了一对矛盾。

2.潜意识精神意识内容的无法传达。

人类精神意识内容分为两大部分:显意识和潜意识。

显意识就是人类可以察觉到的那部分精神意识内容,而潜意识则是人类不能察觉到的,但确实存在的、意识焦点无法照亮的那部分精神意识内容。

由于有声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基于表达的需要,由于潜意识无法察觉,则无法作为人类表达的对象,那么有声语言就不适用于占人类大部分精神意识内容的潜意识。

以上为有声语言在表达人类精神意识内容方面存在局限性的外部原因。

然而,有声语言在外化人类精神意识内容时的局限性主要是由其自身特性造成的。

1.有声语言符号与人类精神意识内容间的异质不同一性。

有声语言作为外化人的精神意识内容的介质,它的体现形式是语音形式,而人们脑中精神意识内容的存储却并不是只是以语音形式存在的,它有可能是以触觉、视觉、嗅觉、味觉的形式存储的,用语音的形式表达不一定是语音形式存储的内容,所以会遭遇失败。

也就是说,有声语言不等同于精神意识内容本身,两者从本质上说是不一样的,是不相关的,只是人们把相关性强加于它们,使有声语言符号和事物形成“无关之关”的关系。

表达精神意识内容最理想的效果是采用精神意识内容本身进行表达,这样的表达是精准的、没有误差的,但当精神意识内容自身无外化渠道时,表达效果次之的则是采用与精神意识内容紧密相关的介质进行表达,如笑表示开心,哭表示伤心。

而有声语言采用的语音形式则很少与精神意识内容相关,不相关则必然存在不能表达的东西。

2.有声语言的概括性决定了其表达的局限性。

语言是一个抽象、概括的符号系统。

世界上的事物多种多样,人们通过思维活动对同类事物抽象出共同的特征,并给予其一定的名称以区别其他的事物。

由此看来,语言仅关注同类事物共同的特点,而掩盖了同类事物间的不同,把复杂的东西当做简单的东西来把握。

如“衣服”一词就包括了各种尺码、颜色、款式的衣服。

然而当我们以简驭繁的同时,我们发现概括的语言同样有局限性。

有声语言的概括性遭遇具体事物时,问题便出现了。

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语言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

因此,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人们所想的全部东西。


3.有声语言的线条性决定了其不能共时再现立体世界。

由于人们发音器官的限制,人们在发音时语言符号是依次出现、呈线性分布的。

两个语言符号不能在同一时间出现,语言的结构是一维的。

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世界则是多维的,用一维的语言表达多维的世界,用历时的形式表达共时的状态,必然力不从心。

人们在将事物、事件付诸语言时,必须将丰富、复杂的事物的维度破坏,拆解它,将它强行纳入语言的线性排列。

4.与其它表达方式相比,有声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以综合实力胜出,但有些方面与其它媒介相比,仍有不及。

表情、身势、行为、环境均是实在的表达方式,是多维的,较语言表达更为精确、具体、实在,但它们受到的限制更为明显:表情提供的表达方式较少,行为、身势也要受外在环境的制约,环境也可提供错误信息;文字克服了有声语言的时空限制。

使信息可传于异地,流于异时,给人们的交际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没有使用有声语言方便,且受人们受教育程度和工具的限制;旗语、路标等辅助性工具有时比语言的表达效果更佳,例如交通路口交警的指挥不如红绿灯的效果好。

综上所述,有声语言在外化人的精神意识内容时确是存在局限性的,人们需要认识到有声语言在某些时候的“无能”,并重视其他表达手段的应用,借助它们来提高表达能力,外化精神意识内容。

参考文献:
[1]韩宝育.语言符号的局限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4).
[2]钱冠连.语言符号的局限和语用学[J].外语研究,1991,(4).
[3]严辰松.语言局限性刍议[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4).
[4]纪秀生.关于人类语言局限性问题的思考[J].吉林大学学报,20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