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的。
它是特指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新”,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来讲的。
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
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2)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选择。
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
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3)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
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4)新的工业化战略。
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要全面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必须了解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弊端。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时的国际环境,从“一五”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的工业化没有突破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
其特点是: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20世纪50年代初,私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8%,集体所有制工业占19.2%,二者相加,占到工业总产值的100%,个体、私人工业企业已不复存在。
二、在资源配置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虽早已显露,国家也进行了几次诸如“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下放权力,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改革的尝试,但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的总体框架。
三、在发展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一战略,使我国工业化走上一条资本密集型的发展道路,造成劳动力转移滞后。
1978年我国工业吸收的劳动力仅为5009万,比1952年增长302%,而同期固定资产却增长了2046%,相当于工业劳力增长的6.8倍,这给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四、在发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表现为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效益。
工业生产获得的快速发展,是靠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
五、在工农与城乡关系上,工业依靠工农产品剪刀差积累资金。
我国的工业化是在一个经济落后、底子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农业和农民提供。
尽管工农业产值的比例1978年已由1952年的3:7变成7:3,但城乡人口比
例则仍为2:8。
在近30年里,农业劳动生产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六、在国际关系上,因特殊的历史背景而片面强调自力更生。
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虽然有时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
1952年,我国外贸依存度是9.4%,以后历年都没有超过10%。
不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使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
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再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
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所以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报告中曾作了概括的描述。
这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
这条新路与传统工业化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很快。
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
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
很明显,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信息化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提出的,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才能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十六大的部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安排,以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中,设备投资2/3依赖进口。
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
二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味依赖引进,不仅利润的大部分要被外商分割,而且也会严重地影响我国的技术安全。
以信息产业为例,外国生产商往往对许多技术设备,事先就安装了隐藏的“暗通道”和“后门”。
关键时候,国外“专家”只要“微调”计算机的某个软件,或在某个硬件中稍作一点手脚,轻则会影响我国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重则将给我国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力争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
三要坚持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大动力。
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真正做到两个“毫不动摇”。
要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只有健全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形成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环境。
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工业化、现代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充满信心。
只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发展时期,基本实现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1、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2、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有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
它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4、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增长方式,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5、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确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
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3、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长期、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业、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统筹区域发展:1、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将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党中央提出了通过几十年的乃至整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的战略目标。
这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改革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