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合集下载

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段艰难而曲折的过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而提出一个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的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搞清楚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对于统一认识,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保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1、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其理论与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他把发展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称之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

同时,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必须坚持”。
第五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 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 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 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 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 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 点”。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 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
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
1986年9月在反复思 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 一问题时,邓小平提 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 则的概括,第一是发 展生产,第二是共同 致富,这是社会主义 本质论断的雏形。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 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 一重大问题做了概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世界上真正进入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行列的也只有少数。
案例:海地地震
案例:中印比较
第五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问题是要把什么是 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搞清楚”
第五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也决 第三、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在对这个问题 核心内容之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定了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搞清楚这个问题。 上的认识上存在许多混乱,不是完全清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 醒的。 一致的。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帮助学生认识邓小平怎样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在坚持和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又怎样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特点、伟大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毛概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概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4)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很短,而且 是边革命边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缺 乏深刻的了解,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 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三大改造的胜利来得 太快,太容易了。在党内,特别是许多领导 人中间滋长了骄傲情绪,以至过高地估计了 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发展生产问题上急 于求成,在改革生产关系问题上急于过渡。
其次,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如果搞不 好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980年5月,邓小平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 “社会主义 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 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本质。‛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
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 主义经济政策到底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 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
•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 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人民公社好!‛‚抓革命,促 生产!‛‚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中共八大确定,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 步前进。这个正确方针没有能够坚持下去。 • 1958年的‚大跃进‛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严 重损失。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后来又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 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这就使国民经济从1962 年到1966年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3)当时对于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意 义,全党普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觉悟。安定 团结要靠民主和法制来保障。为此,必须克 服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权力过分集中于领 导者个人的严重缺陷;必须反对个人崇拜和 个人专断现象。但在当时,我们党还没有认 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意义。相反在不断取得胜 利的情况下,个人迷信,骄傲自满,个人专 断的现象反而有些滋长,因此正确的决议和 国家的宪法与法律,也容易因领导者个人的决 断而被推翻或被臵之不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 )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 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 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 )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产物, 实事求是的产物,经历了一个从确立实践 标准到确立生产力标准,再到确立“ 标准到确立生产力标准,再到确立“三个 有利于”标准不断深化的过程。 有利于”标准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 第二章、 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 1、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 • 2、搞清楚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 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除两极分化,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富裕。 • --------邓小平 邓小平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 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和关系 • (三个层次,见教材42—43) • 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和鲜明特 点 • (教材43——51)
作业:
• 教材65页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内容、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评价、特点 和意义)
• 2、为什么说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体现 、 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之间的区别在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区别。 社会形态之间的区别在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区别。 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讲了“解放生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讲了“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讲了 产力,发展生产力” 又讲了“消灭剥削, 产力,发展生产力”,又讲了“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 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两极分化”,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最终消灭剥削奠 定物质基础;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 定物质基础;只有消灭剥削、 保证发展生产力, 保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 化需要。 化需要。 (3)因此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 因此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第3章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第3章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第3章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问题1: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括以及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所谓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根本属性,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任何社会制度的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其内涵丰富而又具体,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整体特征。

这一概括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的。

第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过去长期以来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同时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联系在一起,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讲,表明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是统一的,都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

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面临着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其基本制度是在消灭了剥削制度和私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还是存在严重的弊端,这些弊端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只有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才能解放生产力,进而发展生产力。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剥削制度,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

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的前提下,必然会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必然存在某些剥削现象。

但现阶段我国社会中的非公有制既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为最终消灭剥削现象创造了前提条件。

毛概专题八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概专题八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 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 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 总之,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从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和发挥这种优越性的根本所在;从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生产关系角度揭示了社会 主义的显著特征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所在; 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 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归宿所在。只有站在联系和统 一的高度,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 涵,才会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联系。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背景
• 第一,是邓小平为了推进改革开放,解除人们改革 开放以来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第二,是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 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对社会主义在认识上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根 源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 二是对苏联模式的神圣化 三是小生产统治形成的传统观念和习 惯势力的影响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科学 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 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 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 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是社会主义的 根本要求。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 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 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 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 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苏联模式
• 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大一统 的计划经济+单纯的公有制+单纯的按劳 分配。

最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最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1990年12月)
2015-5-4
3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1992年南巡讲话
2015-5-4
38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最 终 达 到 共 同 富 裕
39
解 放 生 产 力
2015-5-4
发 展 生 产 力
消 灭 剥 削
2015-5-4
4
(一)建国初倒向苏联
国际环境所致。即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 禁运,中国政府别无选 择; 两国国情相似; 苏联建设成就吸引; 苏联的援助。

2015-5-4
5
苏联建设成就
工业


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技 术改造 1913年,世界第五欧洲第四 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 系 根本改变了在世界经济 中的地位 为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
◆ “两个中间地带”
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
略构想
◆ 我国永远不称霸
2015-5-4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 卡翁达时第一次阐述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思 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 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 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 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22
失误:
表现 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党的指导思想逐渐发 生了“左”的偏差
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 看作阶级斗争。 把探索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视为 “路线斗争”、“阶级斗争”。
2015-5-4
23

1957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各国共 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毛泽东 提出中国十五年钢产量赶上或者 超过英国。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992年南方讲话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 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 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 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 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 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 历史舞台的。 •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 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 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实现生 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讨论:
你如何认识共同富裕与当前社会发展 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
个案点击
讨论:
你如何认识共同富裕与当前社会发展 案情简介 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 2008 年 3 月 20 日,中国平安 2007 年报公布,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的年度总 薪酬为 6600 万元 . 6600万元,“相当于每天 收入 18.12 万元!”一时间舆论哗然,各种各 样的比较式测算见诸报端,“按照一个农民工 年收入 2 万元计算,马明哲一个人就抵得上 3300个农民工”。
讨论:
你如何认识共同富裕与当前社会发 展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最近的一份调查显 示,中国最贫困的 20% 家庭收入仅占全民所得 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 入的50.24%。据世界银行估算,80年代初中国 的基尼系数只有 0.22 , 1995 年为 0.38 , 2000 年达0.458。目前,国统局公布的数字是0.350.48,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 0.5 。而且实际的贫富差距情况可能比调查数 据所反映的还要严重得多。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

重点: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2、“三个有利于”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难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直接动力。

第一节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历程(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预测1、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2、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取代无政府的盲目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4、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到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5、过渡时期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之后,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6、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获得彻底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二)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与实际模式1、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设想①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②最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③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④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⑵实际模式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大一统的计划经济+单纯的公有制+单纯的按劳分配。

3、50-70年代我国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和偏差(1)观念上的偏差一是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则当作教条;二是把斯大林模式当作社会主义唯一的实践形式。

⑵主要表现:①所有制上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②按劳分配下的平均主义加等级特权分配;③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忽视商品经济;④政治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必须继续革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4、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特点:侧重于生产关系,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

(教案)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013)

(教案)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013)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同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的背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各自的论断及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

三、教学时间:4课时四、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和讨论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提出此命题的背景: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这两个问题是密切联系的。

新中国建立起来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缺乏经验。

同时,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进行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对我们进行了经济援助。

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当时的国内国际情况,使我们选择了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苏联模式有以下特征: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完全排斥其他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或混合型所有制形式。

(2)在国民经济管理方面,按集中计划原则管理经济,从根本上排斥市场经济,整个国民经济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挥安排,忽视价值规律,企业缺乏自主权,一切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和安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忽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3)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提出过程,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实践和理论上的追问,确立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核心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需要掌握和理解邓小平的最新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价值和意义需要给予特别关注,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发展的理论指南。

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一问题,需要明确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密切关系,没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提出,对于根本任务而言,既要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还要强调共同富裕,也为我们党以后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如何理解这一理论2.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阐释3.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引言:形成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或者说形成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理论的理性追问,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

因此,在实践层面,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

教学方法:设问导入法:在授课开始,由教师设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通过与学生互动,点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主题,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一理论具体的形成过程,而后开始本章的第一部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性探索,是建立在两个实践探索基础之上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高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消灭剥削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剥削阶级已经作为一个阶级不存在了,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对工商业进行了公私合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私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被消灭了,总的说,那时侯没有剥削,而且私营业主也被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进入到七十年代末期后,邓小平认识到,要想是中国人摆脱贫穷,就要发展生产力。而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层次不一,搞单一的公有制,不能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于是在经济体制上走了一条改革道路。即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允许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发展,实现证明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当前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以来,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又出现剥削和分配的一些旧现象,但这并不和社会主义相位被。尽管目前社会上存在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概括,最新、最突出的方面,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可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本质观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长期笼罩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念的拨乱反正。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这个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早已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却经历了相当艰苦和曲折的探索过程,是在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重新确立起来的。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复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和揭示,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科学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这段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言简意赅,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领会。

毛概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概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 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 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 的认识,使社会主义建设在方向上出现了很大的偏 差,造成了很多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偏差
1.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出现了“人 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等不符 合当时具体国情的实践偏差,造成了很多 不应有的损失
(6)邓子恢提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思考
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 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一,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二,要明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 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曲折是可以 理解的。
第三,不能因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 索过程中犯有错误就否定已经取得的成绩, 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历史。
3、坚持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前进的 经济建设方针;
4、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 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和群众联系。
总的来说,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中国共产 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三、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深化和 拓展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 会议,正式决定当年钢产量比上年翻一番,作 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
泛滥开来。
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大放“高产卫星”
(3)提出反对平均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和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

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0
(三)
1986年,邓小平 在答记者问时指 出:社会主义原 则,第一是发展 生产,第二是共 同富裕。
21
(四)
1992年邓小平在南 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 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 概括。
22
2、社会主义本质论
(一)
社会主义本 质论的内容
23
发解 展 放 社会主义本质 生生 产产 力力
消 除消 两灭 极剥 分削 化
35
“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 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 富。……社会主义的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 同富裕。”(1986年9月)
36
我国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前所经 历的曲折和失误, 江 改革开放以来在前 泽 进中遇到的一些 民 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 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返回
37
4 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节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
马克思、恩 格斯对未来 社会基本特 征的预测
38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 脱离生产力发展、脱离社会的物质基 础,主张抽象的“公平”、“合 理”。
39
《乌托邦》 1516年 抨击资本主 义的罪恶, 描述了未来 “最完美的 国家制度”。
40
《太阳城》 1623年 描述了充满 阳光和温暖 的理想国家。
根社 本会 任主 务义 的 本 质 和
第 五 章
1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知识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特点及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本质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背离:主要是1957年以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邓小平最早是在1980年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样一个范畴。

1992年初,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有五句话,三个要素:(1)把生产力放在首位来界定社会主义。

(2)把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目标来界定社会主义。

(3)从动态的把握上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

二、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理论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认清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很多人不明白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研究有什么作用。

邓小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时说过:“社会主义是个很好听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曾坦言的说:“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我们还办不到;达到完备的社会注意是个什么样子——这我们不知道,也无法说。

"我们可以从邓小平和列宁的话语中听出,他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视和迷茫。

更何况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萌芽与形成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化中的根本理论问题。

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搞清楚的首要问题。

所以搞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依据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规律,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本质有过一些重要的论述。

他们从一般原则上认为,发达的或成熟的社会主义应该具有与资本主义相互区别开的本质特征:(1)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容纳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消灭了一切私有制,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3)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在消费品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是分配的惟一尺度;(4)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造成了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5)国家不再具有阶级压迫工具的性质,只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6)实行产品经济,不再搞商品经济;(7)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使每个社会成员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经济形态。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理解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分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提出了要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正确路线。

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完整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它决定于事物内在的根本矛盾。

任何事物的内在矛盾,都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矛盾的统一,由此构成的事物本质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继承并高于先前一切社会形态的社会,又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它的本质,是同先前和未来社会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过去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往往只看个性,不看共性;只注重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本质区别的一面,不注重内在联系的一面。

所以,不可能形成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认识。

而邓小平的科学概括,使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得到了完整体现。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层涵义。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首先,这一概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展生产力,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发展社会生产,“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列宁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但是这一条,长期以来,经常被人们排斥在社会主义本质之外,一讲社会主义,只讲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则重视不够,甚至被“四人帮”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

针对以往脱离发展生产力来讲“巩固”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

他深刻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

社会主义不但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而且应当继承先前社会的生产力成就,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从而建立起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

三、简答题 1.简述邓⼩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的内涵。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产⼒,发展⽣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解放⽣产⼒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发展⽣产⼒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标。

(3)强调解放和发展⽣产⼒,既反映了社会主义与⽣产⼒的⼀般联系,⼜揭⽰了社会主义与⽣产⼒的特殊联系。

与剥削社会相⽐,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解放⽣产⼒,发展⽣产⼒。

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了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

强调共同富裕,既把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区别开来,⼜把社会主义与原始社会共同贫穷区别开来,还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内在联系起来。

(4)解放和发展⽣产⼒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是解放和发展⽣产⼒的根本⽬的和最终⽬标。

(5)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产⼒和⽣产关系、根本任务和根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发展过程和最终⽬标等各⽅⾯的统⼀。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盾和主要任务。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群众⽇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盾; (2)这⼀⽭盾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活的各个⽅⾯,从⽽决定党和国家的⼯作中⼼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产⼒。

3.简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产⼒。

(1)⼤⼒发展⽣产⼒是马克思主义的⼀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产⼒,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这是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科学命题? 1992年邓⼩平在南⽅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重要例题贯穿在邓⼩平的全部理论之中。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及其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区别;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和实践背景和这个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意义;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2.社会主义的本质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区别3、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教学学时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在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

毛泽东等人的探索是以1956 年党的八大前后为起始的。

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有过成功,也发生了严重失误。

这一探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到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等人探索的正确发展阶段;从1957年下半年到“文化大革命”是探索的曲折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表现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导思想的错误趋向和正确趋向并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背景1、国际背景:苏联模式存在弊端和苏共“二十大”的思想冲击(1)苏联在处理农、轻、重关系上的失误。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批评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2)苏联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上的失误。

毛泽东批评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3)苏联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 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 和时代内容。
2019/11/13
24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
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 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2019/11/13
25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 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 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策,没有顾及到俄国生产力发展
比较落后的实际,脱离了生产力
发展的水平。所以1921年以后,
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2019/11/13
16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 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
•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 国家
2019/11/13
26
第三,邓小平从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角度
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是目的,发 展生产力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物质基础和手 段。
2019/11/13
27
第四,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
历史过程。邓小平在概括和界定“社会主 义本质”时,一连用了“解放”、“发 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 这些词汇,它表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
2019/11/13
13
• 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 生产资料归统一的全社会所有 • 划分为两个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由按劳分配到按
需分配 • 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社会生产 • 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 • 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步消亡 • 人成了社会和自然界的主人,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2019/11/13
“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
主要指先进生产 力自身要获得发 展所需要的各方 面的条件。
主要是指生产力 发展的程度和结 果。
2019/11/13
35
2、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促进生产力尤 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 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 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 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 将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 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 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 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19/11/13
5
1.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 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 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相联系的。
2019/11/13
40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内涵
•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 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 增长的第一要素。
•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 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2019/11/13
41
3、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 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2019/11/13
9
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对社 会主义继续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 要的理论成果
3. 我们党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 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9/11/13
10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 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 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2019/11/13
36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 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 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 能和创造才能。
2019/11/13
37
3、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 求,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 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01观察和 处理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
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
——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不同意见视为 “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 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以至后 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人类经济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当前,以微 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 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 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 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2019/11/13
42
2019/11/13
6
2.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 取得的成果
(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正 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2)1956年9月,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
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确定了全党
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论述。
• 小农经济国家必须通过发展商品生产等中间 环节走向社会主义
• 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2019/11/13
17
3、 从毛泽东的论述看社会主义的本质
毛泽东认为,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 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 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有基本适应的 一面,又有局部不适应的一面。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 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 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9/11/13
32
1、这是对共产党执政根本任务的正确把握
2、 把发展问题与党的先进性、党的使命和任 务、 党的执政地位联系起来,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 识的深化
2019/11/13
11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2019/11/13
12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 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 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 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将其 思想阐述如下: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制作
2019/11/13
1
★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
的本质,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产生 的背景,这个理论怎样使我们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具有怎样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 意义。
1992年,邓小平在 视察南方的讲话中,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 本质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19/11/13
23
5、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 段和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 目标的统一。
2019/11/13
28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019/11/13
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 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本涵义,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
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
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
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
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
众的生活水平。
2019/11/13
34
1、正确认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区别和联 系
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符合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共产党 执 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5、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2019/11/13
33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 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社会主义是一个
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 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 会主义的本质。“
2019/11/13
20
1986年9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财 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 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 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这段话成为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2019/11/13
21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 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
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 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 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 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 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 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 本质的一个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