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深度心理学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爱情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爱情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一直以来都让人们沉醉其中,又备受困惑。
深度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探寻爱情背后那些隐藏的心理动力和深层需求。
在深度心理学的领域里,爱情并非仅仅是表面上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吸引。
它更像是一场内心深处的探索之旅,是我们潜意识中未被满足的渴望的投射。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模式和情感需求。
这些模式和需求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尤其是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缺乏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那么在成年后的爱情关系中,他可能会无意识地寻求一个能够给予他无尽关怀和稳定感的伴侣。
这种寻求并非出于理性的思考,而是潜意识的驱动,仿佛是在试图弥补童年时期的缺失。
爱情中的激情阶段,也可以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得到有趣的解释。
当我们初次陷入爱情时,那种强烈的心动和痴迷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大脑释放了大量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
然而,从深度心理学来看,这不仅仅是生理反应,更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理想化对象的投射。
在这个阶段,我们往往会将对方理想化,忽略其缺点,只看到我们希望看到的美好特质。
这是因为我们潜意识中渴望完美的爱,而新的恋情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想象和追求这种完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的理想化阶段会逐渐消退,现实的一面开始浮现。
这时,双方的真实性格、习惯和问题都会暴露出来。
这一阶段的冲突和磨合,在深度心理学中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被激发。
比如,害怕被抛弃、害怕失去自我、害怕不被接纳等。
这些恐惧往往源于我们早年的心理创伤,而在爱情关系中,它们被重新唤醒。
另外,深度心理学还指出,爱情关系中的依赖和独立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有些人在爱情中过度依赖对方,失去了自我;而有些人则过于独立,难以建立真正亲密的连接。
这两种极端的表现,都反映了个体内心对于安全感和自主性的失衡。
过度依赖的人可能在童年时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和独立能力,而过度独立的人可能曾经在情感上受到过伤害,从而选择封闭自己的内心。
心理学角度解读人们对爱情的态度
心理学角度解读人们对爱情的态度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情感,对于爱情的态度和观念因人而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可以揭示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原因。
本文将探讨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并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读。
一、爱情的定义与重要性爱情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通常与浪漫、情欲以及相互关怀等因素相关。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爱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在情感层面上带来的满足和幸福,还在心理和身体健康方面有益处。
爱情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增强自尊和自信,甚至有助于心理康复。
二、浪漫与激情的角度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就是浪漫与激情的结合。
浪漫的爱情常常带有追求完美和理想化的倾向,人们往往用理想化的眼光看待爱人,希望对方能够符合心中的美好形象。
这种态度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的期望和渴望。
激情则是爱情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激情可以使爱情充满激烈的情感,增加关系的亲密程度。
然而,过度依赖激情可能导致相对稳定的感情难以维持,因为激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
心理学家认为,在长久的爱情中,理性与信任的基础是维持爱情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依恋与亲密关系的角度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认为,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受到其早期亲密关系经历的影响。
他提出了依恋理论,认为人们对待爱情的方式反映了他们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之间建立的依恋关系。
根据鲍尔比的理论,人们可以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的人往往在亲密关系中更加放心和满足,回避型依恋的人倾向于远离亲密关系,焦虑型依恋的人则更容易担心和焦虑。
这些不同类型的依恋方式会影响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和行为。
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爱情的态度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价值观和传统对于定义和期待爱情的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婚姻和家庭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价值,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可能更加注重长期稳定的关系。
而在一些较为开放和自由的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与伴侣的个体需求和情感互动。
20个关于爱情的心理学效应
20个关于爱情的心理学效应1. 爱情的化学反应:当我们爱上某人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和催产素等化学物质,使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
2. 爱情的吸引力:人们更倾向于与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建立感情关系,这种相似性可以是外表、兴趣爱好或价值观等方面。
3. 爱情的亲密关系:建立亲密关系需要双方的信任、共享和支持,这样的关系会增进双方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4. 爱情的亲密距离:人们在与爱人亲密接触时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这种接触可以是身体上的接触,也可以是情感上的交流。
5. 爱情的依恋理论:依恋理论认为,人们在爱情关系中的行为和情感是受到童年时期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关系影响的。
6. 爱情的恋爱期:恋爱期一般持续约6-18个月,这段时间内人们会经历浓烈的情感、激情和浪漫。
7. 爱情的亲密期:亲密期是恋爱期之后的阶段,此时人们开始建立更加稳定和深入的关系,更加关注双方的需求和互相支持。
8. 爱情的亲密损害:亲密关系中的背叛、不忠或其他伤害行为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痛苦和矛盾。
9. 爱情的亲密修复:当亲密关系受到伤害时,通过沟通、理解和道歉等方式可以修复关系,重建信任和亲密感。
10. 爱情的性吸引力:性吸引力是人们对异性吸引力的心理感受,这种吸引力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11. 爱情的相互依赖:建立健康的爱情关系需要双方的相互依赖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12. 爱情的亲密满足:亲密关系中的满足感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增强自尊和自信。
13. 爱情的亲密分离:当一方离开时,另一方可能会经历分离焦虑和失落感,这种情绪反应是正常的。
14. 爱情的亲密重塑:当亲密关系面临困难或危机时,双方可以通过沟通和合作来重塑关系,提高亲密度。
15. 爱情的亲密满足预期:人们对亲密关系中的期望和需求会影响他们对关系满意度的评估,如果期望得到满足,就会感到满意和幸福。
16. 爱情的亲密失望:当亲密关系无法满足期望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失望、不满和沮丧。
爱情心理学深度解读爱情
爱情心理学:深度解读爱情心理导读:恋爱中的人为何心理会退化到婴儿时期?为何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之后会感觉越来越像呢?下面让我们用深度心理学的观点解答吧!——在爱情中的人们,在心理上往往退化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里,这样方式行得通吗?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
深度心理学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
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
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爱的关系今与昔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
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
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
彼此互许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深度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剪不断,理还乱之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中,找出一些头绪,让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掌握较正确的方向。
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知识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知识
1.爱情中的马太效应: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更高。
马太效应在恋爱中的表现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投入越多,在对方眼里就是一种讨好。
在感情里,讨好对方不仅会失去自我,还会让对方高高在上,不把你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你非他不可。
当你愿意为自己多付出,不断完善自己,你的个人魅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个人吸引力。
而当你一味讨好对方,则会让对方恃宠而骄,你在投入过程中不断“贬值”,对方却在你的投入过程中不断“增值”。
2.首因效应,指的是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的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第一印象能够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所以,想要对方对你产生好的第一印象,在第一次见面约会时,你要着装简洁大方,不卑不亢,谈吐逻辑清晰,举止优雅得体。
爱情的秘密心理学原理
爱情的秘密心理学原理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它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神秘的力量。
许多心理学理论都试图解释爱情的起源和本质,以及人们在爱情中所具备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爱情的秘密心理学原理。
1. 吸引力与相似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更容易被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
这种相似性可以包括感兴趣的事物、价值观、外貌特征等。
相似性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使得双方更有可能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2. 亲密关系中的自处效应:自处效应是指人们在与某个人的亲密接触中,更容易产生积极态度。
这是因为与对方的接触越频繁、时间越长,人们就能更全面地认识对方,并产生更多的积极印象。
3. 爱情中的心理投射:心理投射是指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内心想法、感受和期望投射到对方身上。
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我们往往会认为对方也拥有与自己相似的思想和感受,这样的认知使得我们更容易与对方产生情感共鸣和亲近感。
4. 认知一致性:认知一致性是指人们在爱情关系中会倾向于与对方保持一致的认知和观点。
当我们很喜欢一个人时,我们会努力找出与对方认知一致的证据,而忽略与之相矛盾的信息。
这种心理机制有助于维护爱情关系的稳定性。
5. 爱情中的亲密关系模型: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在心理上都会形成一个关于亲密关系的模型。
这个模型是通过我们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亲密关系中形成的,例如与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等的关系。
这个模型会影响我们对爱情的期望和态度,以及我们在爱情中的行为和反应。
6. 情感互助:爱情关系中的情感互助是人们相互关心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在困难时期或痛苦中时,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会产生一种深深的依赖感和幸福感。
这种情感互助也会增强双方的感情纽带。
7. 线索加工与思考:在爱情关系中,人们更倾向于关注和记忆与对方相关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这种线索加工会增强我们对对方的印象和感情,使得我们对对方的态度更加积极。
8. 奖赏和满足感:爱情关系中的奖赏和满足感是维持长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爱情3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六、情绪唤醒理论
• 情绪体验更多取决于你对自身生理唤醒 的解释,而不一定来源于你的真实遭遇, 在情绪唤起的状态下更容易产生爱情 。
七、依恋理论
Bartholomeco和Horowitz将爱情关系解释 为依恋过程,提出了四类依恋(爱情)模 式:包括安全型、逃避型、焦虑型和混乱 型。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寻找性发泄满足的目的和对象不是针对异性其人, 说明其性心理发展发生了故障。当遭到心理创伤 或情感危机时,会退回到俄狄浦斯前期,表现为 性变态,如“口交”是口欲、“鸡奸”是肛欲、 “露阴”是自恋的体现。(同性恋是一种性倒 错。)
2、荣格理论
• 人的内心深处有两种性别原型:阿尼玛和 阿尼姆斯。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 性”(或称“影子”)人格 。 • 阿尼玛:男性个性中的完美女性成分,代 表敏感和害羞。 • 阿尼姆斯:女性个性中完美男性成分,代 表刚毅与坚强。 • 正确的性别定位会对自己身上的异性成分 进行相应的压抑。
• 阉割焦虑—会影响正常男女交往和性生活,构
成性功能障碍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 • 阳萎—情欲生活中最常有的一种退化现象。(无法
克服对母亲和姐妹的乱伦性固置,婴儿期经验的痛苦印象 被激发, 再加上其他原因,合在一起之后便使他在女方面 前感到”性”力不足)
• 性变态—在心—性反应方面不以生殖器为主导,
四、爱情故事理论
• 当我们提到爱 情的时候,每 个人都会联想 到一些爱情故 事:白雪公主 与王子、罗密 欧与朱丽叶、 泰坦尼克等。
• 斯腾伯格:爱情故事不仅仅是文艺作品,它还左 右我们对爱情及其关系的信仰,因此也会影响到 我们对爱情的行为。它给世间情侣最大的启发在 于,一段感情是否幸福,能否维持,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男女双方关于爱情的故事是否相匹配。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分析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分析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它伴随着人们的成长与发展。
众多心理学家对于爱情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解析这种复杂而多变的感情现象。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爱情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一、爱情的心理机制1. 亲密关系理论亲密关系理论认为,爱情的基础是相互信任、接纳和支持。
人们会寻求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这能够满足我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2. 镜像效应爱情中的“镜像效应”可以解释为人们会被对方对自己的观点、态度和行为的反馈所吸引,从而形成情感联结。
这种互相吸引的机制是使爱情得以建立和维系的重要要素。
3. 存在价值理论存在价值理论认为,爱情给予人们一种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对个体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们愿意为对方付出努力,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二、爱情的影响因素1. 亲密关系风格亲密关系风格指的是个体在建立和维持爱情关系中表现出的特定行为模式。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亲密关系风格,这直接影响着爱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
2. 依恋理论依恋理论认为,个体内心的依恋样式会在爱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安全型依恋者更容易建立稳定和满意的恋爱关系,而焦虑型或回避型依恋者则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3. 人格特征人格特征对于爱情关系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外向型人格倾向于在社交和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
同理,品性善良、宽容和乐观等积极特质也有助于维持稳定和幸福的爱情关系。
三、爱情中的心理变化1. 热恋期热恋期是指爱情初期的阶段,人们常常陷入强烈的情感体验中。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热恋期间爱情所激发的活动与奖赏机制密切相关,使得人们感受到欢愉和希望。
2. 爱情养成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逐渐从热恋期转变为更加稳定的爱情养成期。
人们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适应和接纳对方的不足,建立起更为牢固的情感纽带。
3. 爱情危机期爱情中的危机期是正常现象,一些研究表明约三年是伴侣关系中的婚姻满意度下降的关键时期。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观点:
1. 依恋理论:依恋理论认为,人们在爱情关系中寻求的是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全。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寻找一个可以依赖和依靠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伴侣、家人或者朋友。
2. 情绪理论:情绪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包括激情、热情和渴望等情绪。
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让人感到兴奋和快乐,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3.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通过思考、感知和判断来选择伴侣,并通过对伴侣的了解和认知来建立爱情关系。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对伴侣产生一些认知上的偏见和偏差,这些偏见和偏差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4.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动机过程,人们会受到内在和外在的激励因素驱动,去寻求爱情关系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寻求一些积极的激励因素,如亲密关系、性满足、社会认同等,同时也会受到一些消极的激励因素,如焦虑、压力和孤独等。
5.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人格特征的表现,人们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爱情选择和行为。
例如,一
些人格特征如信任、忠诚和亲密性等,可能会促进爱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而一些其他的人格特征如自我中心、不安全感等,可能会对爱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认为,爱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格特征、社会文化、认知和情绪等方面。
了解这些心理学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爱情关系中更好地沟通和相处。
20条恋爱心理学真相,揭开爱情背后的奥秘!
20条恋爱心理学真相,揭开爱情背后的奥秘!1.拥抱你爱的人20秒或更长时间会让你的大脑释放一种叫做“催产素”的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让你更信任对方。
2.看到你在乎的人的照片可以降低压力和疼痛水平,还可以帮助你在受伤或生病时更快地康复。
3.在看到我们爱的人后不到一秒钟,大脑就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如催产素和多巴胺。
这些物质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兴奋。
4.亲吻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我们将要爱的人。
亲吻时,我们会无意识地评估对方的味道、声音和触感,以判断他们是否适合我们。
5.恋爱只能持续一年。
之后,就会进入依恋阶段,这时浪漫就会消失,而依恋就会占据主导。
6.当一个人恋爱时,他们会想要告诉全世界他们的感情。
是的,当一个人恋爱时,他们会想让朋友和家人知道他们有了对象。
7.握住你爱的人的手可以帮助缓解压力、疼痛和焦虑。
8.如果一个人真正爱另一个人,那么他们不可能对他们生气超过三天。
如果你或者你的伴侣生气超过三天,那么意味着爱情已经消失了。
9.恋爱可以影响你的免疫系统。
一项2019年的研究发现,恋爱会导致免疫系统发生类似于保护性病毒感染反应的变化。
10.恋爱也可能有助于预防癌症。
一项2021年的研究发现,成对结合的老鼠组织比有配偶干扰的老鼠组织更不容易长肿瘤。
11.与某人相处10分钟以上可以增加对他们产生吸引力或喜欢感觉的可能性。
12.男性在潜意识中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母亲相似或相反类型的女性作为伴侣。
13.与某人相爱会让你的大脑区域发生变化。
一项2010年的研究发现,恋爱会增强大脑中与奖赏、动机和情感调节相关的区域,同时抑制与负面情绪和判断相关的区域。
14.恋爱可以让你更聪明。
一项2014年的研究发现,恋爱会提高大脑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水平,这是一种与记忆、学习和创造力相关的分子。
15.恋爱可以让你更勇敢。
一项2012年的研究发现,当人们想到他们所爱的人时,他们会感到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并且更能应对困难和挑战。
16.恋爱可以让你更健康。
心理学与恋爱解读爱情的心理学意义
心理学与恋爱解读爱情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与恋爱:解读爱情的心理学意义恋爱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人们长久以来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科学,能够深入剖析爱情的本质与动机,解读爱情的心理学意义。
本文将围绕心理学与恋爱展开,探讨爱情背后的心理学功效。
一、爱情的生理效应在恋爱过程中,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例如心率加快、面颊潮红、口干舌燥等。
这是因为恋爱引发了大脑中的多巴胺释放,提高了身体的兴奋状态。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具有调节情绪、增强动力和快乐感的作用,使人感到开心、充满动力和满足感。
因此,恋爱能够促进身体健康,缓解身心压力,增强免疫力。
二、爱情的心理需求恋爱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归属感和自尊感。
长期以来,研究发现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归属于一个团体或关系网中,以满足情感交流、安慰和支持的需要。
恋爱关系提供了这样一个稳定的、亲密的关系,使人们能够获得归属感。
同时,恋爱使人们提升了自尊感,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爱情的感知和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于爱情的感知和认知是被社会和文化因素所塑造的。
不同文化对于爱情的定义和期望也有所差异。
例如,西方文化倾向于强调浪漫和激情,而东方文化更注重稳定和亲情。
这种社会和文化背景影响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期待和评价标准,使得恋爱的感知和认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爱情的性别差异和心理特点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恋爱中存在一些心理差异和特点。
男性更注重外貌和性吸引力,而女性则更注重资源和社会地位。
这是因为男性在进化过程中追求健康和年轻的女性,以保证后代健康;而女性则更为关注资源和稳定的伴侣,以确保子女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男性和女性都具备相同的恋爱偏好,个体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
五、爱情的心理发展与变化爱情的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单身状态到恋爱状态再到婚姻状态的一个过程。
根据爱情理论,爱情可以经历热恋期、亲密期和承诺期三个阶段。
恋爱心理学解读爱情中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恋爱心理学解读爱情中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而恋爱心理学旨在探究爱情中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通过深入理解恋爱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爱情中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本文将从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两个层面解读爱情中的恋爱心理学。
一、心理机制1. 爱的起源:进化心理学认为,早期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选择伴侣的机制被深深植入基因中。
从生物学角度讲,选择健康、繁衍后代的伴侣是爱情产生的基础。
2. 恋爱阶段: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的罗伯特·斯韦尔提出了“恋爱阶段理论”,将恋爱分为激情阶段、依恋阶段和承诺阶段。
激情阶段是爱情初期,迸发着激烈的情感和欲望;依恋阶段是稳定期,建立在信任和亲密关系之上;承诺阶段是维系期,需要双方持久的投入和努力。
3. 爱情化学:爱情中的激情和欲望往往与化学物质有关。
神经递质多巴胺会在恋爱过程中大量释放,带来愉悦的感觉,同时也让人产生依赖感。
荷尔蒙的分泌也会对情感产生影响,如催产素会增进亲密感和信任。
二、行为模式1. 互相吸引:根据相似性原则,人们更容易与拥有相似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特质的人产生吸引。
同时,互补性也是吸引的重要因素,互补性意味着双方在某些方面互补,使关系更加平衡。
2. 外貌对于爱情的作用:表面上看,外貌似乎是对爱情产生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然而,心理学家指出,在长期关系中,亲密度和长久理解的重要性超过了外貌的影响。
3. 爱情的发展:爱情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互相吸引,还需要相互了解、互相支持。
双方的共识和承诺会推动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 恋爱中的游戏规则:恋爱中的游戏规则包括接受和拒绝、互动和沟通、尊重和包容。
双方需要通过坦诚的沟通、良好的互动和相互尊重来维系健康的爱情关系。
5. 爱情的维系与矛盾冲突解决:无论是在爱情中还是在其他关系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爱情的维系需要双方通过尊重和理解来解决矛盾,并保持积极的沟通。
结语恋爱心理学涵盖了爱情中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爱情心理学知识
爱情心理学知识爱情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爱情关系中的心理表现、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们在爱情中的情感、行为和思维,并试图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关于爱情心理学的重要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爱情关系。
第一部分:爱情的心理需求爱情是人们内心深处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
爱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稳定和满足的情感关系。
这种需求源于我们的生物进化和社会文化背景。
我们希望被爱、被理解和被接纳,同时也希望关心和支持他人。
这些需求在爱情关系中得到满足,可以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二部分:爱情的心理过程爱情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爱情中的心理过程,包括吸引、亲密、冲突和分离等。
吸引是爱情关系的起点,人们会被对方的外貌、个性和行为所吸引。
亲密是爱情关系的核心,人们通过互相倾听、分享和支持来建立深度联系。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处理冲突对爱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分离是爱情关系中的一种可能结果,它需要人们面对失去和痛苦,并寻找新的支持和满足。
第三部分:爱情的心理机制爱情心理学研究了爱情中的一些心理机制,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们在爱情关系中的行为和情感。
例如,亲密关系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亲密感和依恋。
依恋理论认为,人们的依恋样式会影响他们在爱情关系中的行为和期望。
另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是性别差异,男女在爱情中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
第四部分:爱情的心理影响爱情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良好的爱情关系可以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缓解压力和焦虑。
相反,不健康的爱情关系会带来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了解爱情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爱情关系,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结论:爱情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爱情关系中的心理问题。
通过了解爱情的心理需求、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和心理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爱情需求,建立稳定和满意的爱情关系。
爱情心理学解读
爱情心理学解读很多人都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而爱情心理学正是研究和解读爱情的学科。
通过分析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深入探讨爱情的心理机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爱情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就爱情心理学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对于爱情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一、爱情的基本特征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但也有其基本特征。
首先,爱情是持续不断的感情。
无论是热恋阶段的激情还是长期稳定的伴侣关系中的深情,爱情都具有持久性。
其次,爱情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连接。
爱情中的两个人不仅在情感上深度交融,还形成了一种互相依赖的精神纽带。
再次,爱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
爱情能带给人们幸福感、满足感,并能够激发个人能量与创造力。
二、爱情的心理过程爱情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吸引阶段、亲密阶段、确认阶段和承诺阶段。
在吸引阶段,爱情的初始阶段,人们会对对方产生强烈的好感和吸引,这是由于个体各种特征间的互补性所导致的。
在亲密阶段,两个人会进一步深入认识对方,逐渐建立起情感的纽带和信任关系。
在确认阶段,个体开始评估自己与对方是否适合相处长期,并对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协调。
最后,在承诺阶段,双方会将关系进一步巩固,表达出共同发展的意愿,形成长期稳定的爱情关系。
三、爱情的心理机制爱情的心理机制可以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生物学上,爱情被认为与激素的分泌有关。
如催产素、荷尔蒙等激素的分泌会增强人们对于伴侣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心理学上,爱情被解释为一种需要满足的心理驱动。
人们在爱情中渴望被理解、被关心和被接纳。
社会学上,爱情被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的构建,受到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四、爱情的类型与特点虽然爱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但在形式和表现上有很多不同的类型。
浪漫爱情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类型,强调激情和浪漫的表达。
亲情则是基于血缘和亲属关系建立的爱情,如父母对子女的爱。
友情是基于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爱情,强调互助和支持。
此外,还有伴侣关系中的爱情、同性恋爱情等不同类型。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爱的关系今与昔
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 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 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 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 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 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 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 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 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彼此互许 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 爱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 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 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 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广角及望远
人的心理需求很多,就像照相机有广角及望远镜头,用望远镜 头对准某一对象时,此对象变大,而其它对象就变成模糊的背 景。这就像肚子饿时去市场买东西会买得特别多,因为你的需 求(食物)被放大;可是当你吃饱后,需求又不一样了。食物像 被广角镜头溶回背景中,但吃饱后你口渴了,这口渴的需求又 像被望远镜头放大了一般,其它需求都变得不重要,而你把所 有注意力放到这个新的对象,新的需求上,直到它得到满足, 才重新溶回背景之中。起初,你也许期望一个慈父般的伴侣, 但当你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满足后,你很可能产生一个新的 心理需求,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人是会成长会改变的,冲突 于是产生。我们刚开始从爱情关系中可以得到满足,但因为我 们的心理需求会随人生情况而改变,所以,两人结婚以后还要 不断适应,不断学习才好。
角形,拥有十全十美的的爱情。
三角形在几何学中被认为是 最牢固的图形,那么它在爱情学中 又是如何呢?爱情三角形是不是意 味着爱情是坚固的呢?事实上,现 实已经很早就证明了爱情是这个世 界上最不牢靠的东西?
爱情心理学那些揭秘爱情本质的心理学理论
引言概述: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情感体验之一,多年来,心理学家们对爱情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理论和观点,从而揭示了爱情的本质和心理学原理。
本文将继续探讨爱情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爱情的发展、心理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正文内容:一、爱情的发展1.爱情的初期吸引力a.外貌的作用:外貌吸引力对初期吸引十分重要。
b.相似性的作用:相似性也是初期吸引的关键因素。
c.亲密行为的影响:亲密行为能够加深两人之间的吸引力。
2.爱情的亲密关系发展a.爱的建立: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互相倾诉和支持。
b.应对冲突的能力:冲突处理对维持亲密关系至关重要。
c.爱情的稳定性:忠诚度和承诺是维持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爱情的心理机制1.爱情的化学反应a.爱情的荷尔蒙:多巴胺和缪斯卓越素等激素的分泌。
b.爱情的奖赏系统:爱情激发了大脑中的奖赏系统,使人产生愉悦感。
2.爱情的心理依赖a.情感依恋理论:重视爱情关系的人更容易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
b.依恋风格对爱情关系的影响:不同的依恋风格对于爱情关系的稳定性和满意度有不同的影响。
三、爱情的影响因素1.社会文化因素a.文化差异对爱情观的影响:不同文化对于爱情有着不同的定义和期望。
b.社会观念的影响:性别角色和社会预期对于爱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个人特质和心理因素a.人格特质对于爱情关系的影响: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等特质对于爱情关系的发展和稳定有影响。
b.自尊和自我概念对爱情关系的影响:自尊水平和自我概念对于爱情关系的满意度和稳定性有影响。
3.亲密关系的质量a.满意度和信任对于爱情关系的稳定性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b.亲密关系的质量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也有积极影响。
4.外部因素a.工作和经济压力对爱情关系的影响:工作和经济压力可能对爱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b.社交圈和社交支持对爱情关系的影响:良好的社交圈和社交支持可以增强爱情关系的稳定性。
总结:通过对爱情心理学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揭示了爱情的本质和心理学原理。
爱情的心理学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人特别着迷
爱情的心理学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人特别着迷爱情的心理学: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人特别着迷爱情是人类最为动人和复杂的情感之一,无论是文学作品、音乐还是电影都在无尽地展示着这种独特的心理状态。
然而,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人特别着迷,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
本文将从三个层面来解析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人产生特别的吸引力,包括亲密关系与依恋理论、相似性与互补性以及内心需求的共鸣。
一、亲密关系与依恋理论亲密关系在爱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人类从出生就有对他人的依赖和寻求安全感的需求。
在与另一半的互动中,我们会寻找亲密关系,并努力建立起一种可靠和安全的依赖。
当我们对某个人产生特别着迷时,往往是因为对方恰好能满足我们这种依赖需求。
例如,我们可能会被某人温柔的关怀、耐心的倾听以及对我们的了解所吸引。
这些特质满足了我们寻求安全感和亲密关系的内心需求,进而让我们产生着迷的情感。
二、相似性与互补性相似性与互补性是另一个能够解释为何我们会对某些人特别着迷的心理学原因。
相似性理论认为,人们更倾向于与自己在价值观、兴趣爱好、背景等方面有相似性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是因为与相似的人相处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从而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亲密感。
同时,互补性理论认为,我们也常常会被与自己性格、能力或特质上存在互补的人所吸引。
互补性的存在可以互补对方的不足,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增强了两人之间的吸引力和默契感。
这两个理论在解释为何我们会对某些人特别着迷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当我们与一个人在某些重要方面具有共通点或互补性时,我们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吸引力。
三、内心需求的共鸣除了亲密关系和相似性互补性之外,我们的内心需求也会对我们对某些人的着迷产生重要影响。
有时候,我们会被那些能够引起我们内心共鸣的人所吸引。
比如,当我们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感情经历后,可能会对那些具有同样经历的人产生特别的吸引力。
爱情心理学如何建立长久的感情关系
爱情心理学如何建立长久的感情关系爱情是人类共同追求和渴望的情感,而建立长久的感情关系则是每对情侣所希望实现的目标。
然而,对于如何建立长久的感情关系,人们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而爱情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爱情和人际关系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探讨爱情心理学的观点,为大家介绍如何建立长久的感情关系。
一、建立互信的基础互信是感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石之一。
爱情心理学认为,建立互信的关键在于坦诚和真实。
彼此保持坦诚和真实的沟通,能够增强对方对彼此的信任,培养感情的深度和稳定性。
此外,相互尊重和支持也是建立互信的重要环节。
在感情关系中,理解对方的需求,尊重对方的选择,并提供支持和鼓励,能够增进关系的稳固和共同成长。
二、培养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共同兴趣和目标是感情关系中的纽带,能够增进夫妻或伴侣间的亲密度和彼此之间的默契。
爱情心理学认为,寻找彼此的共同点,并共同参与其中,能够增强彼此的互动和合作的欲望,从而促进感情的发展。
此外,制定共同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能够增加彼此间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使感情更加稳定和长久。
三、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感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爱情心理学强调,良好的沟通包括倾听、表达和求同存异。
倾听是指学会聆听对方的需求、意见和感受,积极给予关注和回应;表达则是指学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意见和感受,避免将问题压抑而导致沟通障碍;求同存异则是指学会尊重和处理彼此间的分歧和冲突。
通过良好的沟通,夫妻或伴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彼此的需求,增进感情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维护个体空间和独立性尽管建立互信和共同兴趣很重要,但同时也需要维护自己的个体空间和独立性。
爱情心理学认为,个体空间和独立性能够为感情关系提供必要的平衡和空间,有利于夫妻或伴侣间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双方在感情关系中保持适度的空间和独立性,既能够满足个体需求,又能够增进对方的尊重和理解,促进感情关系的稳定和持久。
爱情心理学如何在恋爱中保持自我独立
爱情心理学如何在恋爱中保持自我独立恋爱是每个人都期待的美好经历,但是在恋爱过程中,我们常常陷入对伴侣的依赖和对自我价值的质疑。
如何在恋爱中保持自我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与伴侣建立稳定的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爱情心理学角度分析,探讨如何在恋爱中保持自我独立。
一、认识自我在恋爱中保持自我独立的第一步是认识自我。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梦想。
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对待恋爱中的各种情感和冲突。
认识自我也意味着要坚定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了迎合伴侣而放弃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二、保持个人空间在恋爱中往往会出现对伴侣的过度依赖,我们容易迷失在对方的世界中,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保持个人空间是保持自我独立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注点,我们可以在恋爱中坚持保留这些个人空间,不断充实自己,拥有独立的思考和行动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恋爱中的沟通是保持自我独立的桥梁。
通过积极的沟通,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意见和感受,同时也能理解和体谅伴侣的需要。
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增进恋爱关系的稳定性,更能帮助我们保持个人独立性。
我们需要学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实现心理上的平衡和互动的平等。
四、拥抱个人成长在恋爱中保持自我独立也需要关注个人的成长。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工作、旅行等途径来持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拥有更多独立思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同时,个人成长也是恋爱关系的持续推动力,通过共同成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恋爱中的变化和挑战。
五、保持平衡保持平衡是在恋爱中保持自我独立的关键。
我们需要在恋爱与个人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平衡机制,既能够照顾到恋爱关系的需求,又能够满足个人的追求和发展。
平衡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衡标准。
我们需要清楚地界定自己所追求的平衡,同时也要与伴侣共同协商和寻求共识,实现个人自由与恋爱关系的融合。
爱情心理学解析如何处理恋爱中的自我保护机制
爱情心理学解析如何处理恋爱中的自我保护机制恋爱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然而,恋爱关系中常常存在着各种挑战和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如何处理恋爱中的自我保护机制。
本文将从爱情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应对恋爱中的自我保护问题。
一、认识自我保护机制的概念和作用自我保护机制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在恋爱中,由于对恋爱对象的依赖和情感投入,我们往往会对自己产生一种保护欲望,以防止受到伤害。
自我保护机制对于维持恋爱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是必要的。
二、适度展示情感在恋爱中,我们应该适度展示自己的情感,通过与恋人的交流,表达自己的关怀和温暖,从而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
然而,过度展示情感可能会导致过于依赖对方,从而增加自我受伤的风险。
因此,在展示情感时,需要适度控制和平衡,不要过度依赖他人。
三、保持独立和自我价值自我保护的一个关键方面是保持独立和自我价值。
在恋爱关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价值,不要完全将自己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寄托在对方身上。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和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和独立性,不要因为恋爱而失去自己。
四、学会相互包容和理解在恋爱中,相互包容和理解是处理自我保护机制的重要方法。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意见,尊重彼此的差异性。
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见,不要因为过度包容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相互包容和理解可以促进双方的情感建设和成长。
五、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处理自我保护机制的重要手段。
在恋爱中,我们应该学会与对方进行坦诚、委婉和有效的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话语和情感,增加彼此之间的共鸣和沟通的深度。
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恋爱中的自我保护问题。
六、克服恋爱中的恐惧和焦虑恋爱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恐惧和焦虑,比如失去对方、被伤害等。
我们应该学会正视这些恐惧和焦虑,并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克服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号:B F F中国妇女报/2000年/06月/30日/第002版/社会瞭望爱情深度心理学与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黄维仁博士一席谈本报记者王灵书记:实际生活中,两性间的吸引并不完全都是互补型的。
黄:人间爱情与吸引的现象往往比上述情况复杂。
婚前表面上柔弱顺服的人,骨子里可能极为刚强,婚后事情若不按他意思做,他就用种种办法处罚伴侣,直到伴侣让步。
婚前给你注意力,对你百般呵护的人,可能在骨子里反而需要你给他注意力,对他百般呵护。
因为,人常在不知不觉中,/按己所欲,施之于人0。
记:这种心理,好像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在支配着他(她)。
黄:这种耐人寻味的现象叫做/强迫性重覆0。
深度心理学有句话: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较深刻的爱恨关系。
我们被吸引,是因他们身上具有某些心理特征,让我们在他们或痛苦或快乐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得到第二次的机会去医治过去所受创伤,并且重新满足过去未能得偿的心理需求。
/强迫性重复0如果不经心理治疗,或从经验学习中得到/情绪顿悟0往往无法跳出这种恶性循环。
人如果不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种种潜意识中的心理运作,他就可能不断的重蹈覆辙,无法从这些行为中跳出来。
记:请您再谈谈/个体化期0。
黄:个体化期一般而言,婴儿在半岁之前,心理上与母亲是处在一种共生状态。
婴儿如果能正常发展,从6个月起他就能逐渐进入个体化期中的几个阶段。
个体化期中成长的关键期在一岁半左右。
这个时期小孩的心理特征是开始要反叛,父母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并且开始会向父母说/不要!0这是人生第一个青春期,开始要寻求/自我定义0,要知道自己是谁,并开始建立自我感。
健康的爱情关系也一样,不会一直停留在共生期,只要心理继续在成长,当共生的需要满足后,情侣间迟早有一方要开始寻求/自我定义0。
一般人在你好我好、甜蜜共生状态的蜜月期中,都能彼此相爱、相安无事。
可惜这种热恋状态很难持久。
一般人的爱情关系由共生期进入个体化期时,也会经历各种挑战。
当两人定了情,觉得关系安全了以后,就自然松懈下来逐渐解除心理防卫,向对方显露自己的一切,人心深处渴求无条件的爱与接纳,企盼对方连自己的过去所隐藏的,怕对方不喜欢的部分也能接纳。
可惜人的爱实在有限,每个人都只要求对方完全接纳自己,却不能无条件地去接纳对方。
当两人都开始看到对方真面目时,便开始有/梦之幻灭0的感觉产生,渐渐从爱的梦幻状态中醒来。
婚前觉得男方沉静理智、自信果断,婚后却感到他太过沉默、不解风情,并且自私自大什么都要做主控制。
婚前觉得女方情感丰富、活泼伶俐,婚后却认为她是歇斯底里、唠叨不停。
婚前爱上男方的细腻体贴,婚后女方却嫌他缺乏男子气概。
婚前,只注意到对方的优点,婚后却只对缺点敏感。
记:男女的亲密关系一旦过了共生期是否一定会出问题?黄:是的。
人的亲密关系之所以过了甜蜜共生期就发生问题,与每个人潜意识中对爱情的幻想有极大关系。
每个人在恋爱时多少都有下列的幻想或期待:期盼自己的心上人是全然美好,集自己生命中所有重要人物的优点于一身而全无他们的缺点。
期望只要与心上人在一起,自己过去所有经历过快乐的事情就会重复发生,而所有经历过的苦痛就从今完全消失,不再搅扰自己。
的确,人在甜蜜共生期中与爱人相处的感觉便是如此。
两人彼此把对方当做生命中最爱、最重要的人物,并且恋人间彼此似乎有无限的包容力,能无条件接纳对方。
双方几乎什么事都不用做,只要在一起便觉快乐。
在甜蜜共生的状态中,彼此也成为对方自我价值感的支柱与能源的供应者,医治了对方过去所受心灵创伤,带出了对方人格中最美好的一面,两人像活在天堂乐园中一般。
两人之所以会定情、结婚,多半是因潜意识中彼此有个契约,认为对方在婚后会继续带给我这种美好的感觉,并且要负责使我快乐。
纵使双方理智上知道,婚后不可能永远活在这美好的感觉中,但是当两人开始进入个体化期,而/梦之幻灭0接踵而来时,两人情绪上还是会有受骗的感觉。
潜意识中双方都心想:过去对方明明有能力带给我美好与快乐的感觉,为什么现在不再使我快乐?是不是故意在处罚我?当双方不能得到潜意识中婚姻爱情契约上所承诺的,便觉对方欠我债,开始千方百计地要向对方/讨债0。
要对方负责再使我快乐起来。
若双方成熟度不够,无法承受此危机中的失望与挫折,两人的关系很可能就由个体化期,又退化回到共生期。
这个过程与3岁之前母子关系的发展非常相似。
不管是恋人之间或母子之间,在共生期都缺乏心理疆界,情绪纠缠不清也分不出彼此感觉。
看到对方微笑心情愉快,也就不知不觉地跟着高兴起来。
当对方心情不好不笑了,我情绪马上会受到感染跟着难过起来,以为对方在怪自己。
记:问题是否都出在/缺乏心理疆界0这个总开关上?黄:缺乏心理疆界是共生期的特征,也是许多人际关系(尤其亲密关系)问题的主因,心理愈不健全愈需要控制别人。
自我感愈贫乏的人,在择偶时愈需要依靠伴侣来为自己建立自尊心。
他(她)可能要靠伴侣的成功或美貌来支撑自我感让自己觉得有光彩。
由于未能完成个体化期中的各项心理任务,他(她)与伴侣之间往往缺乏心理疆界。
于是什么时候伴侣失败了,不再能供应地支撑自我感的能源时或甚至只在公共场会说错一句话,他都会引为奇耻大辱,因自我感受伤而情绪有过激反感。
心理疆界不清者,会勉强对方来为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负责。
你心情不好我以为是我的错;我心情不好也以为是被你害的,因为你不再对我微笑,夺走了我快乐的感觉。
双方都不能为自己情绪负责,不知如果我不配合,你便无法使我生气的道理。
因着缺乏心理疆界,我便期望你必须与我有一样的思想与喜好,我也只准你对我表现正性的情绪。
由于我的快乐与痛苦都操在你手中,所以你不许对我表现负性的情绪,你也不许做你自己或是有与我不同的想法与喜好,因为这些都带给我痛苦,使我心里不安全。
因为认定你是我快乐或痛苦的操纵着,所以你必须按照我意思做使我快乐。
跟你在一起时如果我觉得痛苦,我便会怪罪于你,并且千方百计地想要改造你,希望介此能减少我的痛苦增加我的快乐。
缺乏心理疆界的情人或夫妻也是如此,甜蜜共生期一过,发觉伴侣不再像过去一样带给我甜蜜幸福的感觉时,起初可能还本着/只要我乖,人就爱我0的孩童心态,用讨好、撒娇等方式来取得对方的爱。
然而时间一久,发现这些方式都失效时,受骗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心想:/我还是与以前一样,但对方已经不是我当初所爱的那个人。
0内心重新受伤时,失望使转为愤怒,开始用高压、冷战、攻击、批评等方式来向对方讨债。
不幸的是攻击不但无法让自己得到所需的爱,反而只会导致对方的反击,让自己更觉得对方变心,由此战火步步升高,两人通不过个体化期的考验,不但退化回到共生期,许多夫妻更在此时陷入最让婚姻辅导头痛的/敌对共生0状态。
而从小心理受伤愈深的人,愈容易在爱情上发生问题,不是逃避亲密关系便是陷入敌对共生状态。
记:人在有外遇时,是否又退回到/共生期0了?黄:人在外遇时所产生强烈的/致命吸引力0与以上所分析的心理过程十分有关。
外遇时,人的心理退化回婴孩期,当原配无法彻底满足当事人两大心理需求时便对原配失望,若当事人愈不成熟,便愈会把这令自己失望的人当做/坏妈妈0 ,把他(她)推开,而把第三者视为全然美好的天使,认为能为当事人的情绪需要负责,并会/带来快乐0,于是当事人用自己3岁之前,最原始、最强烈的情绪去/爱0他(她)。
以上所讨论许多人际关系的阴暗面,例如权力争夺、操纵控制、愤恨、妒嫉、背叛、拒斥,在一般社交关系之中不见得会显露出来,但是到深度互动的爱情关系中就很容易呈现。
爱情中的动力运作与操纵控制可以用多种不同方式进行。
例如可用讨好的方式让对方按自己意思行,可以装出失望受伤的样子来挑起对方罪恶感,可以先发制人用愤怒与指控来迫使对方就范,也可死皮赖脸,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来削弱对方的控制权。
处在共生状态的夫妻,常会运用这些心理/游戏0来控制对方。
记:怎样有效地治疗这些心理疾患呢?黄:造成婚姻问题最大的原因,是人未能遵行极具智慧的心理健康原则。
天下人间,找不到任何一个人能不断无条件地接纳我们;并永远把我们当作他心中的/最爱0。
把配偶当神,期望所爱的人去做惟有神才能做的事,来完全满足上述的两大心理需求;抱这样梦想的人,他们的愁苦必增加。
凡事都需要有平衡,笔者并非在此反对/共生0而鼓吹/个体化0。
人与人间在情绪上能互相信任、彼此依赖,是很美的事,笔者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心理疆界,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在共生期中,很难有真正的亲密关系。
共生期的关系是建立在幻想上的,并由于心理疆界与安全感的缺乏,我们无法允许伴侣成长,自由地做他(她)自己;两人关系中也充满有意无意的操纵、控制,在处理敌对共生个案时,最重要的治疗原则便是如何增加他们的安全感,了解原生家庭未解决的心理情结,并且一步步带他们个体化,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记:怎样才能建立自己合理的/心理疆界0呢?黄:进入个体化期也并非成长的最终目标。
人必须在个体化期中建立自己的心理疆界,探索自己的情绪与内在心灵世界。
首先要体会到婚姻爱情关系是相当复杂且深具挑战性的。
其次要认识到爱是需要学习的,想要有幸福美满的婚姻,便不能期望不劳而获。
婚姻咨商并非婚姻有问题者的专利。
其实,它是一门爱的功课,帮助我们探索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澄清潜意识中一些幻想和需求,并分析亲密关系中的冲突,教导我们如何以爱和有效的沟通来满足双方的心理需求,并一步步带领我们如何从共生期进入个体化期与整合期。
有了心理疆界,能了解自己到底是谁,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在伴侣对我们发泄负性情绪时,我们的自我感才能不受威胁。
有安全的自我感允许伴侣在我们面前做他(她)真正的自己,彼此能在个体化期中把情绪金字塔表层的愤怒、伤痛都表达出来之后,埋在底层的柔情蜜意才能重新被唤醒,两人才能建立真正的深度的亲密关系。
换句话说,人必须由/见山是山0的共生期,进入/见山不是山0的个体化期,才能进入成熟的你侬我侬/见山又是山0的整合期。
在整合期中,两人有充分的自由度,互动时能够合中有分,分中有合,进入真正/爱里没有惧怕0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