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地 新闻学甲班 从可读性看都市类报刊要闻的现状
试论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报道
试论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报道一、标题: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报道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类报纸在经济报道方面的内容也逐渐丰富。
然而在报道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闻真假、重点追踪、针对性等。
因此,本文旨在对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报道现状进行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新闻真实性是衡量一家媒体信誉的重要标准,都市类报纸应加强新闻真实性管理,尤其是在经济报道方面。
其次,都市类报纸应更加注重重点追踪和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和信息的选择性。
二、标题:都市类报纸与互联网的经济报道竞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互联网上获取经济新闻资讯。
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都市类报纸应该加强自身优势的发挥。
本文建议:都市类报纸不能忽视自身的专业性,与互联网平台相比,都市类报纸可以提供更深入客观的新闻分析和信息传递,增强其传递经济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而互联网平台具有信息的广泛性和速度优势,都市类报纸应该加强对这些优势的应用,加强与互联网的联动传播。
三、标题: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报道与金融投资都市类报纸作为主流媒体之一,不仅关注大众的切身生活,同时也致力于传递金融我国的经济新闻。
在金融投资领域,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报道至关重要。
本文建议:都市类报纸应当注重对金融投资机遇的分析和细致的解析,通过题材的实时追踪来帮助投资者把握不同的热点和趋势。
同时,应加强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警惕和提醒,保证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和利益。
四、标题: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报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报道,对区域经济情况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都市类报纸如何通过经济报道提升区域经济。
本文建议:都市类报纸应充分调动资源,深入报道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经济动态和政策法规等,推动当地的企业自由竞争和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五、标题: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报道与媒体道德媒体道德是新闻媒体的基石,机载媒体道德的行为准则是新闻媒体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最新 论都市报的困境与出路-精品
论都市报的困境与出路好看,方才可能在报林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有用,方才可能使受众深感受用,并以之为不可缺少的工具;有影响,则表明报纸在披露信息和表达意见方面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是可以信赖的。
以下是网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都市报的困境与出路之论文范文。
都市报在历经了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以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遇到了生存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
出现如此景况,并非偶然。
探讨都市报的出路,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一从国外的情况看,最近若干年来,报业呈式微之势。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新兴媒体的双重夹击,特别是受到后者的猛烈冲击,美国报媒近年来严重衰退。
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报媒的依赖性明显减退。
而金融危机则使报业的困境进一步加剧。
美国社交杂志应用Flipboard创始人麦克麦丘(Mike McCue)在谈及人们的数字化阅读时曾经说过:“数字阅读终会取代传统报刊,纸质报刊和胶卷、唱片一样会成为奢侈品。
”①自2007年至2012年初,美国已有270多家报纸关张倒闭。
①其中包括多家有上百年历史的老报。
2009年3月16日,美国《西雅图邮报》弃纸媒仅留电子版。
此前,美国四家报业集团均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其中包括《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和《费城问讯报》的东家。
②2009年7月23日,《安阿伯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以后,结束该报174年发行印刷版报纸的历史,转报为网。
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孙志刚博士提供过如下信息:根据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2012年2月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总统经济报告(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提供的数据,在2007年至2011年的4年里,美国报纸产业人员减少了28%。
这个数据将美国报业排在十个面临消亡危险的行业之首。
[1]另据美国的一项调查:60%的出版商认为,报纸出版业将于2020年宣告终结。
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都 市类报纸 ;时政新 闻;现状及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1. 2 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所谓时政新闻,就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 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的报道 。 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 团、
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 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 、政策及活动等 内容。
述性语言,而那些读者真正想知晓的信息却很少 ,
导致新闻报道形成工作化 ,不能吸引读者 。
( )表现手 法呆板 ,深度策 划较差 三
作为都市类报纸的时政新闻,也存在表现手法
呆板和深度策划不够等 问题 。尽管我们时时在强调 创新 ,天天在高喊选好角度 ,但在 实际操作中仍有 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 ,有的记者在报道会议 时,不能很好地从会议 中抓 出好的新闻点子进行解
所创新,但仍存在有些不足 ,以下具体阐述 。
一
、
都 市类报纸 时政新闻的现状
( 一)选取 内容不精,吸引读者不够
报纸 作为重要 的舆论工具 , 向性特 别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郑兴东教授认为 , 报纸作为重要 的宣传工 导 “ 具之一,要 以党的方针 、政策为指针 ,然而,每个时期又有不同的宣传重 点” 这就要求报纸在确保正确 ,Ⅲ 的舆论导向的同时,更好地满 足读者 需要 。作为都市类报纸,其主体 受众是普通市 民,时政报道要更好地 满足读者 需要 ,首先要在选取 内容上下功夫 ,才能达到导 向性与可读性 的统一 。 时下有 的时政新闻 ,在强调导向性 时,往往忽视 了服务性 ,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如一新政策 出 台后 ,只把政策 的基本 内容报道 出来 ,而没有把政策 出台的背景、政策实施后将对普通老 百姓带来 的好处 告之读者 ,报道 出来的 内容不能吸引读者 。 又如 ,同样是政府 部 门对菜市场开展整治的报道,某报在报道 时,基本上就是把政府 部门的文件 内容 摘抄下来 ,但 《 三峡都市报》2 1 年 1月 l 01 7日,第 3 却以 《 版 整治 3 6个菜 市场让市 民得到实惠》为题进
报业发展现状
报业发展现状
报业发展现状一直受到数字媒体的冲击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纸质报纸面临着社交媒体、新闻应用和在线平台等竞争者的威胁。
报业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纸质报纸的销量持续下降。
由于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获取新闻,纸质报纸订阅和销售额逐年下降。
许多报纸不得不裁员、缩减版面或停刊。
其次,广告收入不断减少。
随着广告主越来越倾向于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投放广告,传统报纸的广告收入急剧下降。
对于很多报社来说,广告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减少的广告收入导致了财政压力。
再次,新闻内容的免费化。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新闻媒体选择提供免费新闻,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用户。
然而,免费新闻模式难以维持,无法覆盖新闻制作和报道的成本,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危机。
最后,新兴媒体技术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这种便利性和即时性使得人们对传统报纸的需求和使用降低。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许多报纸和新闻机构开始积极转型。
一些
报纸推出电子版,开设新闻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以扩大读者群。
同时,他们还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增加新闻内容的传播渠道。
此外,一些报纸还将重点转向深度报道和分析,以增加新闻的
价值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报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有转型和创新的机遇。
通过积极应对数字媒体的影响,报业有可能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并为读者提供更质量更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服务。
都市报新闻评论本地化困境及实现路径
导受众 , 为受众更 好地参 与社会生 活提供 服务 。 但大多数地 市都市报 新闻评论 本地 化操作都 面临困境 , 以凸显个性特 色让 难 读者满意。 具体表现为 :
1 “ 配发”评论越来越多 、被 随着地 市都 市报 区域影响力和市场效 应 的攀升 , 主管部 门 、 有关 领导 的 “ 照 ” 关
越来越繁重 , 常常被要求为配合当地某一
每天都会产 生足够多 的值 得评论 的重要 话题 , 即使出现了值得一评 的热点难点话
题, 报社也往往出于对本 地舆论环境 的保
越 重 要 的作 用 。
项重要工作 、 会议 、 领导讲话 等发表评论 。
这种 评论在传递 政策意 图 、指导 工作方
明针 对性和引导性 的一种新 闻文 体 , 是现 代新 闻传播工具经 常采用 的社论 、评论 、 评论员 文章 、 短评 、 编者按 、 专栏评论 和述
评等 的总称 , 属于论说文 的范畴。 ”新闻评
通过及时 、 深入 的分析解读 , 对社会现象做 出理性 分析 ຫໍສະໝຸດ 评价 , 在此基 础上影 响和引
地 化 困局 的 一个 方 向 。
的感 觉 , 容易使人 产生阅读疲 劳 , 甚至产
生戒备 、 对抗 、 敬而远之的心理 。 2批评性评论 “ 、 剑走偏锋” 舆论监督 、 针砭 时弊是新 闻评论 的一 项重要功能 , 针对 问题提 出建设性 的解决 办法 , 对读者一时还 看不出有 什么问题 的 现象进行 预警 和批评 , 也是新 闻评 论的职 责所在。 但正如搜狐星空主编赵牧在一篇
【 摘要 】 息时代 , 信 人们 不仅需要新 闻, 需要 从纷繁复杂 的新 闻 中获得 更 解析 阐释 、 点见解、 观 行为指导 于是 , 闻评论作 为一种观 点信 息越来越受到 新
新闻性·地域性·可读性—浅谈地市报纸副刊的走向
矢 地调 整版 面 内容 , 进报 道方 式 , 改 最 大 限度 地 满 足 其 共 同 心 理 需 求 ,
提 高报纸 的 针对性 和可 读性 。
引 导 读 者 。现 在 , 纸 大 都 确 立 报 了 读 者 的 中 心 地 位 ,紧 紧 围 绕 读 者 需 求 做 文 章 , 是 , 在 社 会 最 前 沿 但 处 的 新 闻 纸 ,并 不 是 跟 在 读 者 后 面 被 动 地 搞 服 务 , 应 发 挥 舆 论 的 导 向 作 而 用 , 在 时 代 高 度 , 动 、 前 地 引 导 站 主 超 读 者 。从 思 维观 念 的更新 到 现 代科 学 知 识 的 普 及 , 政 策 法 规 的 咨 询 到 从 道 德 行 为 的 规 范 ,从 经 济 发 展 的 走 势 到 传统 生 活 习惯 的矫 正 ,引 导读 者 紧 跟 时 代 步伐 , 健 康 、 明 、 法 做 文 守 的 新 型 公 民 ,使 报 纸 真 正 成 为 读 者
气氛 ,又 给人 以新 的启 迪 。 《 方 南 周 末 》 副 刊则 别 出心 裁 地 推 出 “ 回 家 ” 的话题 ,他们 派 出记 者 回到 自 己 的 老 家 , 以 写 实 的 手 法 , 记 录 了 不 同 地 域 的 农 村 、城 市 的 变 化 和 普 通 人 物 的 命 运 ,并 通 过 此 折 射 出 历 史 的 进 程 和 改 革 开 放 的 成 果 , 以 及 如 何 展 望 未 来 。 这 样 极 具 新 闻 性 的 副 刊 作 品 一 刊 出 ,就 引 起 了 社 会 广
泛 的 关 注 及 反 响 … … 以上 大 报 副 刊 在 新 闻性方 面为 我们作 出了榜样 。
通 人 的命运 , 述 老百 姓的故事 , 讲 让
从媒介地理学角度看都市类报纸的地方化生存
2 0 1 4 年第 1 期
媒介 经营
陈 丹
( 河南艺术职业学 院 影视艺术系,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
摘 要 :都 市类报纸是 目前 中国影响最为广泛 的报纸群 落,但是全球 范围内媒介集 团的扩张和新媒体技术 的快速发展让都 市
类报纸发展 遇到 了挑战。媒介地理学作为从媒介学 与地理 学的交叉边缘地 带延伸 出来 的新 型学科 ,以新颖 的角度来观 照媒介 塑造 的世界。作者从媒介地 理学的视角来看 中国都市类报纸 的生存 与发展 ,并对都 市类 报纸如何充分利用地方地理 资源取得发展提 出
贵 阳记忆” 新 闻活 动 , 设城 市 建 筑 、 名 胜 古 迹 、社 会 生活 市 类 报 纸 依 靠 强 大 的 渗 透 力 可 以 帮 助 形 成 甚 至 重 塑 地 方 的 独 找 “ 三个专题 ,反映贵阳城市格局的变迁发展 。但是 ,都市类报 特文化形态 。
( 一) 地 理环境 影 响 并塑造 着都 市 类报 纸 的文化
《 华西 都市报》首义西南 ,争夺 成都市场和强行登 陆重庆 , 而至 ,潭 柘寺 的钟声还 是照样 悠扬 。” “ 新京报标准 字是天安 直搅得 平静 的天府之国沸沸扬扬 ,到 《 南方都市报 》以生猛 门城墙色底方 正大 标宋 字体加粗反 白。新京报 符号总是跟天 之态持戈挑战 ,欲 于珠江三角洲‘ 四分天下’ 得其一 ,‘ 黑马’ 彪 安 门城墙颜色 出现在一起 , 时刻提醒新京报人和 国内外读者: 出一 无 遮 拦 ; 从 《 楚天都市报 》 、《 三 湘 都 市 报 》表 里 荆 楚 山 新京报有浓 厚的北京特色和 中国特色 。” “ 新京报 ……坚持三 河 ,问鼎武汉 三镇,到 《 大河报 》以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 , 贴近原则 ,贴近北 京群众 ,贴近北京实际 ,贴近北京生 活; 在 中原 大地 一 泄 千 里 , 奔 腾 哆 嗦 — — 各 地 都 市 类 报 纸 无 ~ 不 扎根北京 ,报道 北京,服务北京 ,越是北京 的,就越是 中国 以竞 争 起 、以竞 争 兴 。” 经 过 二 十 年 的 发 展 ,都 市 类 报 纸 已经 的 ,也越是世 界的,北京化 就是 国际化 ,北京特色就是 国际 成为 当代 中国影 响最 为广泛 的报纸群落 。进入 2 1 世纪,都市 特 色 。”《 新京 报 》的 发 刊 词 明确 地将 报 纸 与北 京 的独 特 地 理 类 报 纸 的生 存 发 展 环 境 已经 发 生 了翻 天覆 地 的 变 化 。经 济 全 位置和地理景观联 系起 来,北京是中 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 球 化 、传 播 全 球 化 、 媒 介 产 业 全 球 化 成 为 都 市 类 报 纸 必 须 面 中心 ,受众相 比较其他 地方 更为关注 国家大事 ,这种独特 的
提高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可读性
口王 鸿燕
( 白城 日报 社 , 吉林
王娅 楠
白城 1 3 7 0 0 0 )
在传统 的新闻理论 中,可读性 主要 是指单篇新 闻的信息传达易 于为读者 接 受, 报纸在 内容处理上对文本 进行 加工 , 使之便 于阅读 和易 于理解 ,从而提高 新
首先 , 是需求 的抉择 。 都 市报 大部分
是城市生活类报纸 ,也是市场化竞争最
激烈 的报纸 。读者 的阅读趣味正在经历
一
个从“ 看 报纸 ” 到“ 用 报纸 ” 的显 著转
者新 闻文本很容易在海量 同质 的信息 中
迷失 自我 , 即使稿件如何地吸引受众 , 也 有可能在速读过程 中无法凸显最初 的新 闻传 播意 图和报纸本 身的特 色角度 , 无 法培养在 阅读行为上 的报纸购买 品牌 忠 诚度 ,所 以仅仅从语言和技巧的生动活 泼角度来解读 “ 可读性 ” 已经无法对办报 方 向进行指引 。可读性应该更多地从报
更深层次的需 求 ,决不是语言特 色所 能 够简单承载的 ,否则也无法解释 为什 么 在众多的同类报 刊中读者只做唯一选择 阅读的原因。 那么, “ 可读性强” 到底应该
从那 些方 面人 手 呢 ?
闻信息 的接受度 和感兴趣度 ,强调更 多
的是传播技巧 和角度 。 在现代社会 , 报业 发 展进 入 “ 厚报” 时代 , 读 者 阅读 以 “ 速 读” 为主 , 报纸信息源和定位 的趋 同带来 报业发展 的同质化倾 向,单篇 的稿件 或 关心 , 这样就有较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 财经 、证券仍然属于读者群小的新闻类
从来 不关 注 , 觉得与其本人无关 , 因此 不
众化都市报 , 及时 了解受众兴趣构成 , 调
都市类报纸负面社会新闻报道分析及改进措施
都市类报纸负面社会新闻报道分析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报刊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都市类报纸占据的市场地位越来越重要,报纸内容也经历了一个以传者为本位向贴近读者的受众本位的转变过程,从原来的主要是党的方针政策,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出访、接见外宾等外事活动,各种类型的会议、决策制定等,到如今的娱乐、体育、社会等领域的软新闻增加。
媒介多样的功能逐渐得到实现,最突出的就是信息提供功能、环境监测以及提供娱乐等功能。
但是,我也发现了报纸都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令人担忧的某些方面,我最关注的就是报纸在社会新闻领域对车祸、打架斗殴、跳楼、杀人、火灾等新闻过多的报道。
这一现象在报纸逐渐采用了新闻热线、目击者新闻报料以扩大信息来源后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负面社会新闻不仅在数量上占强势地位,而且相似或同类事件频现报端,那么,这类新闻的报道分量、报道角度以及出现的频度是怎样的?会对受众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主要以新京报为个案,展开我的分析。
图例:上图表所反映的数据是11月1日至5日新京报主要是社会版所刊载的负面社会新闻的条数及其内容的大概分类。
从中可以看出,车祸和打架斗殴以及跳楼跳地铁等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多,出现的频率也较高。
具体而言,我主要以这五天内出现的跳楼跳地铁方面的报道为例,分析都市报纸的社会新闻提供了怎样的信息环境,以及报纸是采用怎样的报道方式来提供的。
第一、社会新闻中的负面新闻被编辑给予相当的重视,一旦被认为刺激性强,引人注目,即会在版面表现上占优势地位。
《七旬翁火屋逃生跳楼坠亡》(1日)在版面最上方的位置,以通栏标题、本版标题中最大字号冲击人们的视觉,占的版面总空间接近四分之一;《男子悬空中纺大厦22层》(3日)位处最上方,通栏且最大字号的标题、并配有男子位于楼顶的现场图片,图片与文章正文文字的比例为3:2;《男子高楼坠落身亡》(4日)配有整版唯一的图片,是事发大楼的仰拍图,图文处于版面中心的位置;《一女子跳地铁受轻伤》(4日)由于和前一篇处在一个版面上,相对不太突出;《金地国际花园一工人坠楼身亡》(5日)位置不明显,文章较短。
全国都市类报纸读者调查报告参考资料
5.52
4.31
3.76
CNRS中,平均每期阅读率是揭示报纸每期到达读者群的核心指标,指某报在某一时间或时间段平均每期的读者人数在调查总体中 所占的比例。对于日报而言,平均每期阅读率是指调查时点前一天(昨天)阅读过该报的读者比例。 在长沙,《潇湘晨报》的平均每期阅读率达到33.5%,平均每期阅读人数达到近60万人,约为第二位报纸《长沙晚报》的两倍,且 远远高于其他报纸,可见《潇湘晨报》成为了长沙的最主流媒体。
潇湘晨报 长沙晚报
3.3 0.7
2.2 1.5
0.3 0
2.2 1.7
三湘都市报
0.5
0
3.6
0.9
0
0.3
0.2
0.2
1.6
1.7
2.7
2.3
0
注:图表中显示为“0”的表示该媒体该行业的读者规模很小,相对于比较媒体读者规模可以忽略。
在长沙,《潇湘晨报》在商业、计算机、房地产、邮电通讯、科研等高收入行业的读者规模远远高于其他 媒体。潇湘晨报在教育文广、卫生、金融等收入稳定的行业的读者规模也远远高于其他媒体。 在党政机关,潇湘晨报的读者规模与长沙晚报的读者规模等同。 综合看来,潇湘晨报各行业读者规模最大,只投放潇湘晨报广告可以替代投放其他报纸。潇湘晨报可以替 代其他报纸。
新闻学中的新闻传播与城市化进程
新闻学中的新闻传播与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闻传播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闻学领域对于新闻传播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探究城市化进程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以及新闻传播如何塑造和推动城市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闻学中的新闻传播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一、城市化进程对新闻传播的影响1.信息交流与城市规模: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新闻传播作为重要的信息交流渠道,必然会受到城市规模的影响。
城市化使得信息交流更加频繁和迅捷,新闻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
2.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集聚和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这使得新闻传播的内容也需要更加多样化。
新闻媒体需要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不同的信息需求,包括政策、文化、生活、娱乐等方面的信息。
3.媒体技术的创新: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新闻传播形式日趋多样化。
从传统报纸、广播到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形式的兴起,城市化带来了新闻传播媒体的技术革新和改进。
二、新闻传播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1.信息传递与城市形象建设:新闻传播是城市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媒体报道和宣传,可以塑造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入。
新闻传播可以推动城市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2.舆论引导与城市治理:新闻传播在城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舆论引导和媒体监督,可以促使政府部门更加透明和负责,推动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
3.社会参与与城市建设:新闻传播为居民提供了参与城市建设的机会,可以促进居民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城市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媒体的报道和传播,居民可以了解到城市发展的重要信息,并参与到城市化进程中来。
三、新闻传播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关系城市化进程和新闻传播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城市化进程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而新闻传播则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完善。
二者紧密相连,在城市化进程中共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都市类报纸后续报道的问题分析
都市类报纸后续报道的问题分析作者:孙平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7期后续报道就是跟踪报道,它是对已经报道过的新闻进一步追踪,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者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的持续报道。
①后续报道较之于其他报道形式更能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更能彰显媒体的公信力。
所以近些年来,在以民生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都市类报纸上,后续报道出现得越来越多。
虽然后续报道越来越为都市类报纸所重视,但是经过调查笔者认为,目前的后续报道在报道内容、时机、方法、数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内容挖掘不够深入。
后续报道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既然做后续,就应该强调多层次、综合性地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及新闻事件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展现时代风貌,描述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但是目前很多都市类报纸的后续报道还停留在对事件发展进程进行简单描述上,而缺乏深入的分析。
当然,做后续报道时记者可能会面临一些棘手的难题,可能报道牵涉到多个采访对象,采访对象之间相互推诿、敷衍应付、拒绝采访,甚至对记者施加压力等,这些都会给记者进行深入的后续报道带来阻力和难度。
但是如果放弃深入挖掘,就使报道流于表面化,后续报道的意义自然也就大大削弱。
比如今年4月,某都市类报纸刊发了一则交警公然套牌被车主发现的消息,几天之后又做了后续报道《市民质疑:交警套牌车疑似黑车》,这显然是对事件进行了进一步的追踪,但是后续报道中关于交警的身份以及套牌的经过、车辆的来源都没有做出具体的交代,而且对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这样的后续报道显然缺乏深入挖掘这一过程。
报道时机选择不佳。
后续报道需要大量的新闻事实,但并非“捡到篮里都是菜”。
要想达到集中、连续、突出的传播效果,就要遵循事件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找准内在的“闪光点”和“关节点”,抓住进行后续报道的最佳报道时机。
如果随意地安排后续报道,而报道中没有“闪光点”、“关节点”,就会使后续报道黯然失色。
全国都市类报纸读者调查报告.共40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全国都市类报纸读者调查报告.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பைடு நூலகம்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都市类报纸科学传播现状调研报告
都市类报纸科学传播现状调研报告大众传播媒体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现代形式多样的大众传媒中,报纸以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递及时、可供反复阅读和思考、报道翔实深入等特点脱颖而出,成为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体。
XX年进行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通过报纸所获取的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为44.9%,仅次于电视媒体。
其中立足于都市、面向普通市民的都市类报纸,具有版面多、信息量大、价格低、报道内容广、报道角度多等优势,更是在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以XX年3月1日~31日期间发行的《大连晚报》和《半岛晨报》a、b版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了“大连地区都市类报纸读者对科技报道报道的期望”的调查,以期能全面准确地分析这两家报纸科技报道的现状。
现状1.科技报道数量偏低从科技报道报道数量来看,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大连地区都市类报纸刊登的科技报道数量太少或是较少的读者人数所占比例共计为75.4%。
经笔者统计,XX年3月1日~31日期间发行的《大连晚报》的a、b版新闻报道共2758篇,其中科技报道共63篇,所占比例为2.28%,平均2.03篇/天;《半岛晨报》的a、b版新闻报道共3065篇,其中科技报道报道共55篇,所占比例为1.79%,平均1.77篇/天。
2.科技报道内容覆盖面较窄从科技报道内容范围来看,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大连地区都市类报纸刊登的科技报道涉及范围太少或是较少的读者人数所占比例共计为70.6%。
由于两家报纸所刊载文章的侧重点不同,笔者根据其内容实质按照14大类进行了“抽象归纳”。
《大连晚报》相对比较突出的是医药健康方面的报道,共9篇,占科技报道总量的15%,而基础科学、军事科学、历史考古、科技人物等受众比较感兴趣的方面则交了白卷;《半岛晨报》相对比较重视生命科学、航天科学、科技动态方面的报道,而基础科学、信息技术、科技政策等可以为受众提供众多科技信息方面的报道为零。
从国际新闻角度看我国都市报刊的发展
从国际新闻角度看我国都市报刊的发展
金永辉
【期刊名称】《市场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新闻报道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国际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大。
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报业体系和规模,受众更加倾向于从中获取国际新闻信息,国际新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都市类报纸的传播方式。
本文从国际新闻报刊的发展特色出发,分析了我国都市类报纸的发展空间,以求都市类报纸的发展得到新的突破和创新。
【总页数】1页(P10-10)
【作者】金永辉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院报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
【相关文献】
1.我国都市类报纸国际报道的现状及发展空间 [J], 郝雨;陈迎艳
2.我国都市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上海问题与国际经验 [J], 何建民
3.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与对策研究——基于对S市若干涉农区的调研 [J], 金阳
4.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综述 [J], 山兰
5.从国际合著现象看我国参与国际科学合作的发展态势 [J], 韩秀兰;杨宁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市报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几个问题
地市报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几个问题
戴德佩
【期刊名称】《当代传播》
【年(卷),期】1991(0)1
【摘要】1990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江西省宜春市召开了第四次学术年会。
这次年会以江泽民、李瑞环同志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研讨的主题是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讲究宣传报道艺术,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20多篇,研讨的问题很多。
关于新闻的指导性与可读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简要谈谈这方面的研讨收获。
【总页数】3页(P40-41)
【关键词】地市报;宣传报道;正面宣传;党性原则;学术论文;李瑞环同志;正面典型;江西省宜春市;舆论导向;日至
【作者】戴德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浅论如何提高都市报会议新闻的可读性 [J], 刘朝阳
2.都市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突围——以《三峡都市报》移民题材新闻为例解析[J], 章权
3.增强地市报可读性浅见 [J], 李雪冬;
4.增强地市报财经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以《克拉玛依日报》的《闲谝财富》专栏为例 [J], 景璐;
5.增强地市报纸可读性刍议 [J], 车旭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都市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突围——以《三峡都市报》移民题材新闻为例解析
都市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突围——以《三峡都市报》移
民题材新闻为例解析
章权
【期刊名称】《中国地市报人》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如何增强都市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多年来,一直是业内人士苦苦
探索的重点课题。
本文作者以《三峡都市报》移民题材新闻报道为例,结合采访学、传播学和编辑学原理,为都市报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突围寻找理论支持。
本文值得一读,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章权
【作者单位】三峡学院,重庆万州区4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2
【相关文献】
1.都市报时政新闻仍为主导都市报时政新闻仍为主导 [J], 孟凌霄;
2.三峡移民题材新闻的导向性与可读性探索——以《三峡都市报》为例解析 [J],
章权
3.都市报时政新闻的“突围”之路 [J], 赵金瑜
4.都市报对时政新闻报道的策略研究--以《新京报》时政新闻报道为例 [J], 余亚
仕
5.都市报如何实现“市场突围”——三峡商报创新发展模式解析 [J], 罗庆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都市类报纸国际报道的发展趋向
都市类报纸国际报道的发展趋向
张银生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 我国今年底将加入WTO,这会使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则更加缩短了中国人与世界各国的距离.世界愈来愈关注中国,中国也愈来愈走向世界.中国人急需了解世界信息,作为信息载体的报纸必须加大国际报道的力度与分量,调整国际版的办报思路,以适应读者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此带动报纸的发行和相关广告,使其成为推动报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张银生
【作者单位】<生活日报>编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我国都市类报纸国际报道的现状及发展空间 [J], 郝雨;陈迎艳
2.都市类报纸如何改进国际新闻报道 [J], 刘文章
3.都市类报纸房屋拆迁报道框架及价值分析——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山西晚报》为例 [J], 袁文丽;吴霞
4.都市类报纸如何在两会报道中实现突破——以半岛都市报两会报道为例 [J], 张辛; 徐燕华
5.都市类报纸如何在两会报道中实现突破——以半岛都市报两会报道为例 [J], 张辛; 徐燕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都市类报纸读书栏目的考察和思考
都市类报纸读书栏目的考察和思考
那剑波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4(000)07X
【摘要】都市类报纸周末版是报纸改革的试验田。
读书栏目是都市类报纸周末版的灵魂之一。
都市类报纸周末版的品牌意识、社会职能意识等是办好报纸的重要因素。
办好读书栏目有助于提高报纸质量、提升报纸声誉,进而扩大报纸阅读面和拓宽报纸阅读群体。
【总页数】1页(P104-104)
【作者】那剑波
【作者单位】哈尔滨日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3
【相关文献】
1.都市类报纸名牌栏目的重要性 [J], 戴立伦
2.论都市类报纸的文化公共空间——以“武汉晨报”第一热点栏目为例 [J], 金雷磊
3.做大做强子报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地方都市类报纸专题之一:小文章做出大市场——写在《温州都市报》荣膺“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最具品牌价值十强”之际 [J], 薛元
4.浅析都市类报纸中民生新闻的栏目设置与编排技巧 [J], 李爽
5.谋求舆论监督效果的最大化——试论都市类报纸监督性栏目的合作方式 [J], 黄小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地 2008新闻学甲班从可读性看都市类报刊要闻版的现状————————————————————————————————作者:————————————————————————————————日期:从可读性看都市类报刊要闻版的现状——一种基于媒介思考与分析专业:新闻学姓名:张地指导老师:李炜娜摘要要闻版是报纸最先与读者见面的第一张面孔,直接反映了报纸的风格定位、价值取向与观点立场,要闻版展现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和读者需求相吻合,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读性作为要闻版的主要特点,是读者在众多都市类报纸中进行选择的标准,增强可读性,办好要闻版,对于都市报在同质化竞争中拥有更为广泛和固定的读者群,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都市报的发展现状,运用传播学理论,从宏观浅析都市报要闻版的传播现状,肯定了可读性对于改进要闻版品质,提升都市报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报纸增强可读性做出思考。
关键词都市报、要闻版、可读性、AbstractNews is a newspaper first meet with the reader the first face、directly reflects the newspaper orientation ,value orientation、position、news show content and form and whether readers demand coincide, affect the interest of readers. How to run, do live news has become the industry to think about new topics, readability as its vers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 is a reader in many newspapers are selected in a standard, enhance the readability, good news, the newspaper in thehomogenization of competition has a more extensive and fixed readers, obtain good economic, social benefits have important sense. This combination of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using communication theory ,from macroscopical on metropolis daily news dissemin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deficiency, affirmed the readability of news edition for improved qualit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city , and think of the readability.Key words: city newspaper、news edition、Readability绪论报纸是公众掌握时事动态、获取新近事实、满足兴趣爱好、放松休闲的重要渠道。
在中国,都市报以其平民化的视角、通俗化的形式成为报业市场的后起之秀,占领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在许多地方都市报成为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的媒体。
但是,近年来都市类报纸同质化、趋同化现象严重,一方面市面上各式各样的报纸,报道内容大相径庭或同题翻版;另一方面报纸缺乏特色、独创性,严重影响了受众选择报纸以及继续阅读的兴趣,造成品牌报纸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同时,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与介入,一些都市报发展出现了“拐点”,经营出现了下滑趋势。
2011年5月8日,我国对非时政类报纸进行体制改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都市报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对报纸进行创新与改革。
在市场化竞争中,各家都市报都将创新和改革的重点集中在要闻版上。
要闻版作为最先吸引读者的版面,如何办好办活,增强可读性,关系到增强报纸市场竞争力与培养忠实受众群。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都市报要闻版的理论研究,其中,董素青在《都市报要闻版的“面相”》中提出,在一张报纸中,要闻版的作用体现在三点:一是坐镇全报;二是要闻集粹;三是门面展示。
董江宁在《要闻版的权威性与可读性》中提出报纸立于不败之地,体现在要闻版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与吸引读者的可读性。
本文以都市报要闻版为研究对象,结合传播学理论知识,浅析都市报要闻版的传播规律与缺失,提出可读性对于改进要闻版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并思考要闻版增强可读性的必要性与革新措施。
一、都市类报刊要闻版的概况(一)都市报要闻版的界定报纸的要闻版,就是整份报纸中最重要新闻的集粹版,报纸要闻版反应报纸内容,因此被认为是“报纸发言的一种手段”。
①报业从业者把它比喻为“报纸的脸面”,报纸要闻版要鲜明的表现报纸编辑部对国内外各种事件的观点、立场、和态度②,这是体现报纸办报思路与办报特色与众不同的关键。
(二)可读性是都市报要闻版的主要特点要闻版以重大新闻报道、权威报道、专题报道、和品牌栏目作为主要内容,具有以下最显著的特征:①重要性。
必须要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为主,讲究无重不可上的原则。
②在公众中的权威性与吸引读者兴趣的可读性。
要闻版是报纸最重要新闻的聚集版,注重权威性与可读性的操作,权威性代表了新闻来源可靠、真实;可读性决定了能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郑兴东等著《报纸编辑学》19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②叶春华、连金禾著,《新闻采集编评》第31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三月第一版。
可读性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闻概念,被中国新闻界认同与接收,并得到广泛运用。
什么样的报纸能获得读者认可?什么样的报纸形式读者容易接受?美国学者蒙得·鲍尔在《顽固的受传者》一文中指出:“在可以获得的大量传播内容中,受传者中的每个成员特别注意选择那些与他的兴趣有关、同他的立场一致、同他的信仰吻合,并且支持他的价值观念的信息”③。
我国在八十年代之后开始对报刊可读性提出强调,主要用于强调党报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指导功能,非时政类报刊重视可读性是在报纸商品时代,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的一种尝试,都市报追求可读性可以唤起读者阅读兴趣,也可以更好发挥报纸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
可读性最早由西方新闻学者提出,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可读性是读者对报纸的需求,是报纸吸引读者的要素,报纸的指导性、思想性必须要通过可读性来实现。
报纸可读性不是一个狭义、僵死、孤立的概念,它随着受众阅读品味、欣赏水平、知识结构的不断变更和阅读对象的变化而赋予新的内涵,可读性与思想性、重要性、时效性是紧密联系的,具体到都市报要闻版而言,包括内容可读、图片可读、版式设计可读。
内容上的可读性主要表现为简洁明了、开门见山、形象具体、亲切感人,语言表达具体、生动、通俗,贴合市民口味;图片上的可读性表现为帮助受众阅读、理解、佐证新闻事实;版式设计的可读包括视觉美感、整体与局部的合理组合、特色符号装饰等。
(三)要闻版对都市报的作用都市类报纸要闻版是整份报纸当日集中刊载最重要新闻的汇集地,鲜明③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6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地表现报纸编辑对国内外各种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是体现报纸办报思路与办报特色与众不同的关键,也是读者阅读的起点。
一份报纸能否吸引人、打动人,要闻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各家报社最为重视,也是最需费心经营的一个版面。
媒介市场竞争激烈化、受众信息需求多元化的今天,要闻版仍具有其它版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1.体现自身风格:要闻版作为报纸的门面,常常作为报纸最先与读者见面的版面,要闻集萃直接反应了报纸的报道策略、风格品味、思想立场、写作风格,能够窥一版而见全身,反映报纸的整体品质。
2.赢得受众:都市报业集团作为一种媒介组织,必需把自己生产的信息产品卖在市场上去,从市场中获得支持报纸继续发展的资源,麦奎尔认为“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受众可以定义为特定的媒体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传播学研究表明,受众是传播的起点和终点,“受众即市场”一个好的要闻编辑策略可以为报纸赢得读者,使读者接触后产生认同感。
以国内发行量最多的南方都市报为例,创刊于1997年,2010年以发行量140.0万份排名世界第30位、中国第7位、广东省第3位,其读者的忠诚度高达93.6%,且读者主动率高达75.5%④,数据说明,在报纸竞争趋于白热化、市场被分割得越来越细、读者选择越来越多的今天,作为“报纸发言的一种手段”,办好要闻版特别重要。
3.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都市报要闻版作为最重要的版面,承担了公共空间的重任,提供公众话语、代表公众普遍利益、报道公众关心的事、使公④《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人群分析众参与进来。
现代社会,报纸的公共性可以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公众讲话,二是持公共立场,三是谈公共事务。
“公共性蕴含了现代民主理论所要求的社会资源共享的思想,一条消息发布出去后,可以为多人提供共享空间,以要闻集纳事实,为百姓监视社会,提供参与政治决策的信息依据。
”⑤监视环境功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异常敏感,为民众认知环境、参与政治提供了基础;作为公共空间,都市报要闻版承载了多样的舆论观和价值观,在多领域空间表达报纸价值取向,承担了普通民众传达公共诉求的社会职责。
二、都市报的发展现状与要闻传播特点(一) 都市报的发展现状报纸主要有时政类和非时政类,作为非时政类报纸的都市报是相对党报党刊以宣传政治时事为报道基点的新闻传播方式而言的,都市报是我国综合性日报的一个新品种,一般由省、地市级日报集团主办,面向市民,反应生活的综合类都市报。
都市类报纸的产生是偶然因素所导致,20世纪90年代早期,因为晚报的市场收益比较好,广大受众群体对这种主打软新闻的通俗性报纸反应热烈,所以报业营运者试图在中国大陆各个城市复制晚报,但是我国的主管报业机构新闻出版署却严令禁止,为了避免一个城市出现多份晚报的考虑,就为那些后来者提出了一个新名字“都市报”。
都市报的产生有必然性,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善,市民对信息获取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一方面都市报的兴起是为满足⑤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154~156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市民需求,一方面也是报社本身追求市场化利润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