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
资讯 l n f o r ma t i o n 栏目 编 辑: 雨 石
银 监 会 与 央 行 联 合 发 文 规 范 弟 三 方 支 付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发 布
本刊 讯 中 国 银监 会 与中 国 人民 银 行日 前 联合 发 布
《 关于加强商业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 机构合作业务管 理的通 知 》( 银 监发 【 2 0 1 4】1 0号 ) ,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和信
公司股 东道德风险正 在成为影 响行业形象 和发展的主 要医 素 ,法人机 构风险 治理 更艰 巨 ; 保 险稽查 机制不完 善 、手
段 不 适 用 、 能 力 不 适 用 问 题 突 出 ,稽 查 体 制 建 设 要 求 更 力 [
级方法 ,标志着我国银行业风险治理能 力建设开 始迈上新
息 安 全 出发 ,对 有 针 对 性 的 问 题 细 化 了 规 范 ,涉及 客 户 身
份 认 证 、信 息 安 全 、交 易 限 额 、交 易 通知 、赔 付 责任 、第
《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 2 0 1 4) 》
中国人 民银行 发布了 《 中 国金 融稳 定 报告 ( 2 0 1 4)》 对2 0 1 3 年 我 国 金 融体 系 的 稳 定 状 况 进 行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和 经营 模 式 转 型 。
黄洪强调 ,2 O1 4年保 险稽查 工作 ,要重 点完成 好
农 业保 险 、大 病保 险业 务 检查 和 重大 案件 稽 查 ,并 着 抓 好事 关 保险 稽查 工 作全 局 的 几个重 大 问题 。稽 查 部 厂
要 围 绕 中 心 、 服 务 全 局 , 按 照 保 监 会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领 写


的服务 ,在进行身份验证和辨别后 ,按照客户 申请 ,在临

中国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性

中国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性

中国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性我国需要将保证支付清算体系的安全提高到维护金融稳定的高度来认识。

较好的市场保障制度是保持金融稳定的有力“缓冲器”。

要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的补偿机制,确立存款保险制度、证券投资者补偿制度和寿险投保者补偿制度,并注意防范道德风险,充分发挥市场约束的力量。

中国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性什么是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是指一种状态,即是一个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大的波动,金融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也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但并不是说任何金融机构都不会倒闭。

“金融稳定”一词,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实务界尚无严格的定义。

西方国家的学者对此也无统一、准确的理解和概括,较多地是从“金融不稳定”、“金融脆弱”等方面来展开对金融稳定及其重要性的分析。

简介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有93个国家先后爆发117起系统性银行危机,还有45个国家发生了51起局部性银行危机。

促进金融稳定日益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

而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金融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新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

内涵金融稳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动态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种金融运行的状态,体现了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要求,服务于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具体而言,金融稳定具有以下内涵: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和支付清算体系的提供者和维护者,中央银行应立足于维护整个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密切关注银行业运行态势的同时,将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动态及风险纳入视野,重视关键性金融机构及市场的运营状况,注意监测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市尝跨机构乃至跨国境的传递,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处置可能酿成全局性、系统性风险的不良金融机构,保持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

金融稳定具有动态性金融稳定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概念,其标准和内涵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并非是一成不变而固化的金融运行状态。

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组长:范一飞朱鹤新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朱隽纪志宏阮健弘孙国峰邵伏军陆书春周学东徐忠温信祥《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导小组范一飞朱鹤新王兆星陈文辉李超刘伟《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编写组总纂:周学东匡小红黄晓龙陶玲杨柳统稿:杨柳张甜甜执笔:第一部分:正文:孙寅浩刘通王一飞马志扬王磊刘珂专题一:孙寅浩姜宁馨专题二:郭旻蕙专题三:纪宝林李宏瑾专题四:苗萌萌李知常陈勇专题五:刘通纪宝林谷仕平第二部分:正文:楼丹陈敏莫依依专题六:周媛专题七:郭旻蕙专题八:李敏波莫依依专题九:许玥莫依依专题十:王少群刘浏专题十一:程世刚孙寅浩专题十二:陈盼专题十三:苗萌萌第三部分:正文:刘通周乙彬孙毅专题十四:刘勤苗萌萌陈盼陈伟专题十五:丁洪涛专题十六:谢丹刘婕李岩吴文光段小钰专题十七:陈敏李恺宁专题十八:谢丹朱强朱汉宁杜萌专题十九:刘通专题二十:刘勤专题二十一:冯泽旭专题二十二:欧阳昌民孙彬丁菁专题二十三:张昕宁附录:纪宝林刘通杨青刘浏莫依依其他参与写作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于勇于明星于海旭王婧王大波王文静王尊州卢钇辰刘诗颖李庆佟岳男季军赵文赵民胡永博战天舒姚丰夏伟亮高霞殷实董进董英超谢容雷昭明综述2017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18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变化。

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即便如此,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而且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展开,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改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向前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弹性增强,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2017年中国实现GDP同比增长6.9%,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也高于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期的经济增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通货膨胀总体温和,2017年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国际收支总体平衡,2017年经常账户顺差172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915亿美元。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一、概述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由中国央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是对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一次全面评估和风险警示。

本报告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情况、银行业系统风险状况、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改革等方面。

二、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情况本报告强调了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金融市场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状况总体可控,但是仍然存在着某些局部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比如,互联网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三、银行业系统风险状况本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国银行业系统的风险状况。

在资产质量方面,报告指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虽然有所上升,但是整体风险趋于稳定。

在流动性方面,报告认为,当前银行业流动性状况较好,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同时,报告也对银行业盈利能力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四、金融监管本报告着重介绍了中国金融监管的一些新进展。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环境持续加强,监管手段和监管要求不断升级。

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推动了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同时,新的金融监管法规也在持续加强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五、金融体系改革本报告重点介绍了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情况。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是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和加快金融创新。

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报告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并给出了实现目标的时间表。

六、结论本报告认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严峻挑战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同时,对于金融体系改革来说,需要加强市场化改革和加快金融创新。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金融市场才能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学习二十大_投资新时代最后的防线: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学习二十大_投资新时代最后的防线: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S pecialColumn专栏CAPITALWEEK最后的防线: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主要定位是为重要系统性金融风险处置提供托底储备,有望迎来更详实的制度安排和更充分的资源支持,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防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周 东/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明确未来五年金融工作重点。

会议基本延续二十大、7月政治局会议等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部署精神,此外也有诸多新表述。

具体来看,定调上首次提出“金融强国”,与二十大提出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对应,体现对金融发展的重视。

此外在金融机构定位、金融监管、化债及房地产领域均有新表述。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均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并就下一步具体工作任务公开发声。

其中,11月2日,央行、外汇局表示将因城施策指导城市政府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加快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

此前的9月7日,《金融稳定法(草案)》(下称“草案”)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第一类立法项目,草案正式落地指日可待,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作为草案的重要内容之一,草案第二十九条对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用途、资金来源、偿还措施等内容进行了具体说明,将其定位为“最后防线”。

中信证券认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主要定位是为重要系统性金融风险处置提供托底储备,目前整体来看中国金融体系运行保持相对稳定,短期内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应用场景和机会相对有限。

从长远来看,当面临重大金融风险时,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可以通过对问题机构的及时全面接管,适时推进清算程序,高效解决债权债务问题,实现风险处置全过程市场化、法治化和透明化,快速阻止风险扩散传染,并稳定市场预期。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行机制为降低对央行或公共资金直接处置风险的依赖,必须健全有序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其核心是构建前瞻性的系统性风险判定机制和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

金融稳定报告

金融稳定报告

金融稳定报告金融稳定报告主要是对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金融稳定报告的示例: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本次报告的主题是关于我国金融稳定的分析与评估。

一、总体概述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保持了总体稳定的态势。

经过不断的改革开放,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市场规模扩大,金融产品丰富多样,金融体系的功能不断提升。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下,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体系整体运行平稳。

二、风险分析1.信用风险:虽然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总体上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重点关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同时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

2.流动性风险: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管理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但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仍存在不足。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监管,预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3.市场风险:近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需要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市场风险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

4.系统性风险:虽然我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关注金融体系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

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系统稳定性。

三、政策建议1.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2.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3.加强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市场运行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4.加强对金融创新和新技术的监管,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发生。

四、结语我国金融体系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总体保持了稳定。

但是,金融风险仍然存在,需要持续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防。

希望通过本次报告,能够对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共同推动我国金融稳定的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的测算与分析

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的测算与分析

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的测算与分析一、金融稳定性指标基础数据收集二、基础数据的处理与金融稳定性指标的计算2003 10.02 1.8 2.16 1.63 277.02 19.11 39.79 13.7 2.80 1.25 2004 10.08 3.5 1.31 1.59 192.02 17.10 45.63 13.9 3.55 -1.4 2005 11.31 0.1 1.23 1.62 164.93 19.07 55.56 12.6 7.13 3.33 2006 12.67 0.1 0.77 1.60 306.57 17.22 56.85 12.3 9.34 0.54 2007 14.17 4.8 -0.58 1.52 363.44 14.40 58.91 11.5 10.64 -4.18 2008 9.63 2.1 0.40 1.51 417.04 10.83 56.26 8.7 9.43 -8.61 2009 8.71 2.1 2.28 1.79 962.90 10.81 60.48 8.73 5.95 2.37 2010 10.10 3.2 2.54 1.82 795.11 13.19 68.44 9.34 5.08 -7.58三、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稳定性指数。

将Excel文件中的金融稳定性指标数据导入Eviews中,利用公式x=(y-@mean(y))/@stdev(y),将数据转化为标准值,数据如下利用Eviews中的principal components命令,计算主成分的方差、特征值与各主成分的线性组合系数。

然后导出四个主成分的得分序列,如下四、合成反应金融稳定性的总和因子TPAC:TPAC=(0.422*PAC1+0.227*PAC2+0.124*PAC3+0.111*PAC4)/0.8841 将得出的综合因子得分加100得到金融稳定性指数。

具体数据如下,年份中国金融稳定综合因子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1993 -0.078433441 99.921566561994 -0.229428439 99.770571561995 -0.426041097 99.57395891996 -0.599501044 99.400498961997 -0.654965736 99.345034261998 -0.793461601 99.20653841999 -0.869661715 99.130338292000 -0.734742259 99.265257742001 0.066865454 100.06686552002 0.097283801 100.09728382003 0.297257515 100.29725752004 0.174030852 100.17403092005 0.361903041 100.3619032006 0.46959847 100.46959852007 0.488812035 100.4888122008 0.380209445 100.38020942009 0.995914083 100.99591412010 1.054360637 101.0543606五、实验结果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1993-2010年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测算实验结果主要说明:金融稳定指数相对客观地反应了宏观经济与金融运行中的稳定性状况。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业务部门:根据央行的要求,我们制作了本季度的金融稳定报告,以反映我行在本季度内的金融风险情况,以及当前市场的趋势和问题。

以下为报告内容: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在本季度,国内经济环境呈现出了一定的波动。

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风险有所加剧。

国内政策层面上,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有所加大,但是各方面的调控政策也相较于前几个季度显得更为严格。

二、金融市场回顾在本季度,股市和债市表现出现了反向,债市上行,股市下滑。

股市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持续性没有持久性。

债市的表现相对稳定,但债券需求减少,债市的流动性也出现了一定的压力。

三、金融风险状况1.信用风险本季度,企业债、地方政府债等信用风险上升,部分信用风险事件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不过,我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此进行风险管控。

目前,我行所持有债券及信贷资产风险总体可控。

2.流动性风险资产交易领域内的流动性风险尤其值得关注。

目前市场流动性有所紧张,加之市场风险情绪的波动,可能进一步凸显这一风险。

我行会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不断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以保证金融市场稳定。

3.利率风险指的是流动性紧张时债券市场含债券价值回收弹性的下降。

目前我行的有效资本充足率较为充裕,部分利率上浮的资产减值的风险可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我们将会持续进行对于风险控制的判断,并不断优化预防、融资、风控、服务等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政策制度。

在全力确保企业经济、金融稳定的同时,合规、经济运营和自身风控的平衡也是我们的重点。

以上就是本季度央行金融稳定报告的全部内容,如有疑问或需要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是由中国央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的一份综合性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趋势,以及可能对金融系统稳定产生影响的因素。

2. 金融机构稳定性分析:评估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包括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指标。

3. 金融市场稳定性分析:分析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价格波动、市场结构等因素对金融系统稳定的影响,重点关注债券市场、股市、外汇市场等。

4. 金融产品稳定性分析:评估金融产品(如结构性产品、理财产品等)的风险特征,重点关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产品和业务。

5. 金融监管政策评估:审视现行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金融监管的完善。

6. 风险警示与应对措施:根据金融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警示和应对措施,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于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和研究机构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北京时间10月5日晚,据新浪财经报道,IMF的《全球金融稳定》称,中国政府最近的改革促进了更平衡的增长,同时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和金融体系的抵御能力因此获得提高。

尽管如此,需采取降低杠杆率和改善监管框架的综合措施,迅速解决中国企业的高债务问题以及金融部门不断增大的其他脆弱性因素。

中国当局正积极致力于提高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弹性。

但更多的是需要遏制过度信贷增长,降低信贷产品的不透明度,并确保健全的银行间融资构造。

这些改革需要同时进展,以加强中国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国有企业。

短期风险虽然降低,但中期风险正在积聚。

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使得金融市场可能将长期处于低通胀、低利率的环境,货币政策正常化将进一步延后。

许多国家的政治局势不安定。

收入增长停滞和不平等问题加剧让民粹化、内向型政策趁机抬头。

这些背景增大了解决遗留问题的难度,让经济和市场更容易受到冲击的影响,经济和金融开展逐渐陷入停滞的风险增大。

在此环境下,金融机构困难地维持资产负债表的安康,这又会进一步弱化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同时,近40%的兴旺经济体政府出现了债券负收益,这是前所未有的。

新兴市场在努力适应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商品价格走低及全球贸易减少的环境。

目前有利的外部环境——低利率,以及全球资金纷纷寻找投资时机,为过度负债企业重组其资产负债表提供了时机。

许多新兴市场的企业杠杆水平可能马上会触顶下降,因为在商品价格下跌和需求放缓之后,公司纷纷大幅削减投资。

中国的信贷持续快速增长,影子银行产品的扩张给金融稳定带来新的风险。

金融体系在迅速开展的同时,其杠杆率和相互关联性也日益提高,各式各样的创新投资工具和产品又进一步增大了体系的复杂性。

正如4月的报告中所讨论的,在险企业债务居高不下,非贷款信用敞口带来的潜在风险又加剧了这些挑战。

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帮助虚弱的企业资产负债表顺利去杠杆。

公司债[0.02%]务约11%(4000多亿美元)由那些归还能力弱的公司承担。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当前需关注九大金融风险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当前需关注九大金融风险

发 展 , 宏 观 调 控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 善 ;人 民 币 汇 率 形 成 机 制 改 革 稳 步 实施 ,汇 率 弹 性 逐 步 增 强 ;外 汇 储 备 继 续 快 速 增 长 ,应 对 外 部 冲击 的 能 力 不 断 增 强 ;财 政 收 入 、企 业 利 润 和 居 民收 入 大 幅 提 高 ,财 政 、 企 业 、 居 民的 偿 债能 力 不断 增 强 ;金 融 机 构 改 革 继 续 深 化 ,公 司 治 理 进
点 区 域 的 银 行 机 构 电 子 地 图 、 网 点
Hale Waihona Puke 北 京 银 行相 关 负责人 介 绍 , 确 为
该 改 进 资 产 市 场 运 行 机 制 ,防 范 资 产 保 此 项 工作 万无 一 失 , 行 制 定了详 价 格 大 幅波 动 的 风 险 ;大 力发 展 债 券 市 场 ,切 实 改 善 融 资 结 构 ;加 快 推 进 金 融 改革 和 创 新 ,增 强 金 融 机
资 风 险教 育 ,增 强 投 资 者 自我 保 护 能 力 ;加 强 金 融监 管 协 调 ,建 立 健
业务手册 ,告知并指导客 户到就近 全金 融安 全 网。
的银 行 网 点 办 理 业 务 或 解 决 问题 。 对 客 户 的升 级 诉 求 和 二 次 投 诉 ,由 报 告指 出 ,2 7 00 年
的统一 受理平 台 。
这 一 平 台 实 现 了 在 北 京 奥 运 会 期 间 , 银 行 业 务 咨 询 和 服 务 投 诉 的 “ 中受 理 、分 转 处 理 , 处 集 谁 理 、谁 答 复 ”。对业 务 咨 询 和 一 般 投 诉 ,由 “ 2 4 ”坐 席 告 知 客 户 相 关 13 5 银 行 的客 服 热 线 , 由该 行 客 服 予 以 解 答 ,或 由 “ 2 4 ” 坐 席 根 据 重 13 5

金融稳定专题

金融稳定专题

金融稳定专题金融稳定-简介维护金融稳定系各国央行之共同目标,亦是我国中央银行法定经营目标之一。

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实系相辅相成之两股力量,稳定的物价有助于金融稳定,而只有在金融稳定下,货币政策工具之操作才能发挥预期效果。

自1990年代以来,国际间陆续发生多起重大金融危机事件,不仅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更使总体经济付出相当代价。

为避免金融不稳定对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害,近年来国际金融组织及各国央行均积极发展维护金融稳定之架构,期透过系统性之分析及监控,适时实行适当政策或措施,以达到金融稳定之目标。

中央银行为强化「促进金融稳定」之法定经营目标,经参酌各国央行维护金融稳定之实务作法,于95年1月在金融业务检查处之下成立「金融稳定评估科」,除依据国际货币基金(IMF)发布准则编制我国之金融健全指标外,并参考IMF、欧洲中央银行及主要国家央行之总体审慎评估方法,逐步建置符合我国金融体系特性之金融稳定评估架构,以及研拟发布金融稳定报告。

维护金融稳定之架构依据国际货币基金(IMF) 研究报告(2004/10),「金融稳定」系指金融体系有能力:1.有效率地在不同经济活动及不同期间分配资源;2.评估及管理金融风险;及3.承受不利冲击。

在此定义下,完整之维护金融稳定架构应包括监控与分析影响金融稳定之风险因子,评估金融稳定现况及承受风险能力,以及实行因应措施。

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之架构资料来源:Aerdt Houben, Jan Kakes, and Garry Schinasi, “Toward a Framework for Safeguarding Financial Stability”, June 2004, WP/04/10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间强化金融稳定评估之发展趋势近年来,各国央行均强调其维护金融稳定之法定职责,并发展金融稳定之总体审慎分析方法。

国际货币基金(IMF)及世界银行(World Bank)于1999年提出「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 FSAP),研订一套完整的金融稳定分析架构,以协助接受评估国家找出其金融体系之优点、风险与弱点,以及拟定适当之政策与措施;各国央行(包括欧洲中央银行)亦参考上述架构,发展适合该国金融体系特性之总体审慎(macro- prudential)分析方法,以评估及监控其总体金融稳定情势。

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应对

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应对

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应对近年来,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亚洲地区的经济稳定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然而,中国金融体系在这场危机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应对能力,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本文将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因素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金融体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许多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股票市场暴跌等现象频发。

然而,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体系表现出了相对的稳定。

这主要归因于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些特点和优势。

首先,中国金融体系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稳健发展为其抵御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推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建立了相对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

这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规范,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较高,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强。

其次,中国金融体系相对封闭,对外部冲击的传导路径相对较弱。

相对于一些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来说,中国的金融市场对外资流动的依赖较小,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相对独立。

这使得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抗风险。

另外,中国金融体系在危机爆发后,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定措施,有效地应对了危机的冲击。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提高资本金充足率,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稳定了金融市场的情绪,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同时,中国政府还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减少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此外,中国金融体系在危机之后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

中国政府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进程,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应对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得益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性和相对封闭的特点,以及政府的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21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21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2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对2020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报告认为,2020年以来,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面对重大考验和挑战,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3%,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报告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指挥下,金融系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全力支持稳企业保就业,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是宏观杠杆率持续过快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17年至2019年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在250%左右,为应对疫情加大逆周期调节赢得了空间。

2020年疫情冲击下GDP名义增速放缓,宏观对冲力度加大,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预计将逐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二是各类高风险机构得到有序处置。

依法果断接管包商银行,在最大限度保护存款人和客户合法权益的同时,坚决打破了刚性兑付,严肃了市场纪律。

锦州银行财务重组、增资扩股工作完成,经营转向正轨。

顺利接管“明天系”旗下9家金融机构,维持基本金融服务不中断,有序推进清产核资和改革重组工作。

华信集团风险处置主要工作基本完成,安邦集团风险处置进入尾声。

三是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

统一资管业务监管标准,合理设定调整资管新规过渡期,金融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情况明显改观。

四是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得到稳妥化解。

加强债券发行交易监测,综合施策有效化解企业债务风险。

积极制定不良贷款上升应对预案,支持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金融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金融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金融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本报告旨在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规制的综合分析,旨在揭示金融体系面临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方法和数据来源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的金融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和调研结果,对金融稳定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数据来源包括金融市场数据、宏观经济数据、金融机构报告等。

三、主要发现1. 金融市场风险:- 股市:经过对股市的分析,我们发现股市存在着较高的波动性,价格波动引发的风险不容忽视。

- 债市:债市的风险主要来自债券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

需加强对债市的监管和风险管理。

-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风险主要来自汇率波动风险和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应加强外汇市场监管,防范市场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2. 金融机构风险:- 银行业:银行业风险主要来自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应强化银行业监管,提高资本充足率,防范金融风险。

- 保险业:保险行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保险责任准备金不足、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

应加强对保险机构的监管,确保其稳健经营。

3. 金融规制风险:- 监管弱化:某些区域金融监管存在不足,监管措施不完善,容易出现风险。

- 监管滞后:金融创新迅速,监管滞后导致新业务模式的风险无法及时管控。

- 跨境监管:跨境金融活动日益增多,但跨境监管不够完善,监管协调存在困难。

四、应对策略1. 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提供及时有效的风险信息,降低金融体系风险的聚集程度。

2. 加强金融机构监管,要求其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风险敞口、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3.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交易规则和风险防范机制。

4. 改进金融规制制度,完善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加强国际金融风险防范。

5. 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加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与建议金融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显示,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较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

央行“金稳”报告释放四大信号系统性风险整体可控

央行“金稳”报告释放四大信号系统性风险整体可控

央行“金稳”报告释放四大信号 
系统性风险整体可控
随着三大攻坚战的推进,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风险抵御防范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本刊记者 唐小优 | 文
进入2018年,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攻坚工作的展开,我国金融体系弹性也在增强,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但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一些周期性的风险事件逐渐暴露,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将感到“阵痛”。

对此,11月2日,央行下发《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对当下市场关注的多个热点话题做出了总结,并透露下一步针对潜在风险的监管思路。

央行认为,随着三大攻坚战的推进,我国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圈
■P38 四大行前三季度财报大比拼■P42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开展情况探析■P52科技改变保险,未来创新点在哪?
3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稳定报告是什么

金融稳定报告是什么

金融稳定报告是什么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金融稳定报告是指央行、监管部门
以及金融机构在某一时段内,对当前金融风险、金融体系稳定状
况进行的一份定期报告。

这份报告对于市场决策者、投资者和公
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展示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运作的情况,为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制定有助
于维持金融稳定的政策措施。

金融稳定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全面分析当前金融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并着重分析其中的重点风险,解
读与风险相关的统计数据。

二、介绍监管部门监管政策的最新动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
政策措施的变更情况,尤其是针对当前金融市场防范和化解风险
的监管政策。

三、探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动态,如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与变化;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情况;金融市场风险的地域和领域特点;跨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新进展等方面的情况。

四、描述对投资者和公众的情绪影响,以及新形势下公众的投资理财特点和态度变化,阐明市场情绪变迁的风险。

五、对当前金融稳定状况的评价,以及对未来金融市场趋势的分析和展望,针对未来的重点、难点和风险点,作出有针对性的预警、预测和分析。

不难看出,金融稳定报告是市场全方位的评估,包括风险、监管、市场、投资者、公众等方面。

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透明的信息披露,可以增强市场监管的有效性,规范市场行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总之,金融稳定报告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手段,不仅为市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也帮助政策制定者及时识别、分析和应对风险,增强市场监管的有效性,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金融稳定理事会 金融稳定报告

金融稳定理事会 金融稳定报告

金融稳定理事会金融稳定报告第一章:引言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Council,以下简称FSC)作为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着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责任。

为了增强金融体系的健壮性,并提供必要的监测和预警机制,FSC每年发布金融稳定报告,旨在全面评估当前金融市场的风险,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本章将介绍报告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报告的结构和方法。

第二章: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本章将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水平、通胀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同时,还将对国际经济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形势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

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可以了解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外部冲击和挑战。

第三章:金融体系风险评估本章将对金融体系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监测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市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业绩指标等数据,可以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程度,并预测潜在的风险事件。

此外,还将对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第四章:金融监管政策建议本章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金融监管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其中包括改进监管规则、加强市场监管、推动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应对当前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金融稳定报告的实施和监测本章将介绍金融稳定报告的实施和监测机制。

FSC将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并与相关机构进行密切合作。

同时,还将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评估和跟踪报告中提出的政策建议的实施情况,以确保报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本章将对报告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金融稳定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报告的回顾和评估,可以总结出当前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以及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将对未来金融体系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进行展望,为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2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2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国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不倒神话破灭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2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内部已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

通俗理解就是,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

利率浮动空间可能更大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往往导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市场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利润空间被挤压。

为了防止出现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带来的挤兑危机,各国一般都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央行去年6月开始打开存款浮动区间,开闸利率市场化,当然不能让各银行挟带着广大储户光着膀子冲锋陷阵。

今年以来,随着流动性收紧,利率价格战愈演愈烈,不少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开始偏重于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内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显著上升,破产倒闭再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在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如果存款保险制度继续缺失甚至不完善,那么,不是有些中小商业银行因为储户缺少安全感,使之存款过少而无法生存下去;就是有些胆大妄为的银行以高利吸引储户而过度投机,造成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机制弱化,弱化了市场约束。

近日,国务院相关金融工作会议上还提出,要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和民营金融机构进入银行业,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民间资本和民营金融进入银行业可能存在较大的后顾之忧,储户也未必放心在这些银行存款。

可以预见的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商业银行间的差异化将更加明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未来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将远远大于目前。

不过,也有专家担忧,如果只是负责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埋单,存款保险制度会助长后者的道德风险。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存款保险机构都有风险管控职能,比如在美国和中国台湾,存款保险机构除负责赔付外,还具备对银行重组甚至监管等广泛的功能,投保银行有任何污点,存款保险机构一清二楚,同时保费也区别对待,商业银行要为违反道德运作增加更多的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年4月29日,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这是央行自2005年首次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以来的第10份报告.作为与《中国人民银行年报》、《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并称为央行对外发布的三大重要报告,此次《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监管”进行了专题论述.报告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监管”专题(以下简称专题)与“银行业压力测试”、“金融业经营模式和监管格局发展趋势”并列为三大专题,这是央行首次以专题的方式集中、系统地阐释互联网金融的体系、业态、作用及监管原则.专题分为五个小节,包括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情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五大原则.该专题的发布,是央行对业界和理论界近年来国内互联网金融探索的梳理、总结,对于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做好互联网金融创新和监管、服务实体经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报告在对央行互联网金融专题的五个小节逐一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上,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对专题透漏出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一、正本清源:厘清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特征专题的第一小节题为“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情况”,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主要特征,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一)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当前,业界和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尚无明确的、获得广泛认可的定义,但对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典型业态分类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在专题的上述表述中,明确了以下三点信息:一是认可了业界和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尚无统一认识的现实.“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是谢平教授在2012年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专题研究报告中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解析央行报告首论互联网金融提出的,在此之前,国内外学术界和金融行业中尚没有正式的“互联网金融”提法,而是以“电子金融(electronicfinance)”、“电子银行(electronicbanking)”、“电子货币(electroniccurrency)”等术语来进行研究的.然而,尽管“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是中国学者和金融从业者首先提出,但由于相关研究刚刚开始,加之其内涵与业务与以往的电子金融、电子银行等往往难以区分,业界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因而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二是提出了央行版本的互联网金融定义.专题提出,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这一表述中,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特点(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业务功能(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实质(金融模式)进行了明确定义,即互联网金融是诸多金融模式中的一种,而非游离于现有金融体系之外的存在.三是使用“广义”、“狭义”两个概念,概括了业界“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两个术语.专题指出,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即业界的“金融互联网”),也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即业界的“互联网金融”);而狭义的互联网金融,则单指互联网企业从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中肯地讲,互联网企业近几年之所以能够快速跨界金融业务,与金融机构近二十年来的电子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2,中国金融业对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远远早于互联网企业3,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和监管,不能抛开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当中,将金融机构排除在外,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务上来看,都是不甚妥当的.专题的定义,既明确了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新特点,又将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囊括其中,避免了定义上的以偏概全、顾此失彼.(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一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挖掘客户信息并管理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上的需求.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达成交易,交易环境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边界进一步拓展.三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作用日益突出.专题所归纳的上述三项特征,市场上有不同的细分业态与之对应,本报告将其梳理成表,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金融产品比价搜索业务,服务对象一般是金融业务的消费者,包括个人投资者、信用卡潜在客户、消费贷款、小额经营性贷款申请者等.通过对各类金融产品的比价与匹配,有利于客户更加全面地了解金融产品、消除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解析央行报告首论互联网金融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促进相关业务的发展.电商平台贷款主体信用评估业务,一般由电商平台为对平台之上的卖家、商户以及个人消费者提供贷款而进行的信用评估.阿里小贷根据淘宝卖家、天猫商家、以及阿里巴巴会员在电商平台上的交易数据、客户评价信息、虚拟账户资金变动情况等进行信用建模,可以做到网上提交申请,5分钟放款,大大提高了贷款效率.京东的“京保贝”与阿里小贷的思路完全一致,而其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京东白条”授信业务,则是将消费端的信息加以分析,为符合要求的客户授以一定的信用额度,既方便了客户消费,又为平台增加了金融产品收入.第三方信用评估业务可以分为网贷征信和供应链融资征信两种类型.以安融惠众为代表的第三方网络征信机构,将大量的网贷企业信息加以分析与共享,方便网贷企业对贷款申请者进行信用评估;以金银岛、金电联行为代表的平台或企业,以贷款申请企业的实时现金流、库存等信息为依托,为商业银行提供新颖而可靠的贷前、贷中、贷后一体化信息服务,在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链条中,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难、评估难、授信难的问题.p2p贷款和众筹业务是典型的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的金融资源配置业务,这些业务可以绕开金融机构,实现投资者与资金需求者的直接对接.尽管国内的p2p业务与国际原生的p2p业务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差异,但国内的p2p业务,无论在平台数量还是在借贷总量上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与国内热火朝天的p2p业务相比,国内的众筹业务的开展速度明显缓慢得多.(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以前,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主要体现为互联网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银行“把业务搬到网上”,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后,网络借贷开始在我国萌芽,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成长起来,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开始从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第三个阶段从2012年开始.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是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年.自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快速发展,众筹融资平台开始起步,第一家专业网络保险公司获批,一些银行、券商也以互联网为依托,对业务模式进行重组改造,加速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将上述文字转化为图1,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发展阶段.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的上网习惯来共同分析.2005年以后,全国网民人数快速迈过了2亿的门槛,并在2014年初超过了6亿(移动网民也超过了5亿);人均周上网时长也从2005年的不足15小时,增长到了2014年初的超过25个小时4.应该说,接近全国人口一半的网民人数和平均每天超过3个小时的在网时间,是互联网金融能够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客户基础.二、公允客观:肯定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意义专题第二小节题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这一小节归纳出了五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二是有利于发挥民间资本作用,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三是满足电子商务需求,扩大社会消费.四是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五是有助于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对于第一点,目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市场定位主要聚焦于“小微”层面,无论是单笔不足10万元的网络贷款、户均持有额不足万元的网络理财,还是小于百元、甚至十几元的网络支付,都具有明显的“海量交易笔数,小微单笔金额”的“长尾”特征.这些业务,客观上弥补了国内传统金融机构业务覆盖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专题在第一点的阐释中,再次强调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即: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两者都是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定位,既表示了央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也是专题后续提出监管策略的基本立场.对于第二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体系的构建起步晚、基础差、业务和服务覆盖有限,这就客观上为民间借贷资本的兴起留下了发展空间.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方面民间借贷资本数额庞大急于寻求投资出口,另一方由于民间借贷难以规范化监管,风险频发.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则为民间资本的投资需求提供了信息化的捷径,通过规范化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帮助民间资本实现阳光化发展,遏制高利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明确定位的众筹股权融资,专题也给予了肯定:众筹股权融资也体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客观要求.这是央行首次以报告的方式对众筹股权融资基于正面评价,这为国内众筹股权融资的发展确定了基调.对于第三点,专题站在扩大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阐释了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二者密不可分和共生共赢的密切关系:电子商务对支付方便、快捷、安全性的要求,推动了互联网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的发展;电子商务所需的创业融资、周转融资需求和客户的消费融资需求,促进了网络小贷、众筹融资、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金融服务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第四点和第五点是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优势的体现,也是互联网企业跨界经营、构建多方参与的网络平台的优势体现.为了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就必须不断更新信息处理技术、降低信息处理成本;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就必须脱离传统的对于物理网点的依赖——这些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不断激励、造就了跨界金融所向披靡的互联网企业.以2013年阿里巴巴“双十一”为例,支付宝平台24小时内顺利处理1.88亿笔交易.比较而言,visa卡组织2013年第三季度的交易笔数为155亿笔5,平均1.7亿笔/天;中国工商银行的平均处理能力为2亿笔/天7.另外,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分布式数据仓库的规模已经达到数百pb级,而商业银行的数据仓库规模尚在数百tb级6,相差近1000倍.专题还指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和证券市场的新融资渠道,以及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提升了资金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互联网金融企业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能够动态了解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计量客户的资信状况,有助于改善传统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上述概括,从金融消费者的角度解释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尽可能的贴近客户、了解客户,以客户为中心设计、营销产品.专题的第二小节公允客观地归纳了我国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全社会,特别是传统金融机构摘掉有色眼镜,正视互联网金融的正面价值;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认清自身在服务定位、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差距,快速制定方案迎头赶上;也有利于引导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协同发展,丰富我国金融体系的层次,扩展我国金融体系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我国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三、简洁全面:梳理国内互联网金融六大业态专题的第三小节题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梳理、定义了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六种主要业态,并以市场上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加以说明.相关描述的整理如表2所示.专题对于国内互联网金融六大业态的描述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明确地将“快捷支付”方式列为互联网支付的三种模式之一.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纷纷下调了快捷支付业的支付金额上限,引发了人们对于快捷支付的关注.截至2014年3月,支付宝已经与170家商业银行签订了快捷支付协议,财付通也与45家银行签订了快捷支付协议.在快捷支付模式下,尽管客户的资金仍然存储在客户的银行账户中,但资金操作指令由支付机构发出,支付机构成了“准清算”机构.虽然支付机构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对客户提供支付风险保障,但这一方式的风险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后续影响,值得长期关注.二是对国内p2p行业进行了客观的概括.一方面,国内p2p网贷发展势头迅猛,专题指出,截至2013年末,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贷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另一方面,国内p2p网贷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专题指出,平台公司的门槛较低,注册资本多为数百万元,从业人员多为几十人,且多以担保业务为主——以数百万元的注册资本,开展平均交易总额接近2亿元的借贷业务,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不但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整个p2p行业甚至金融行业都会受到不利影响.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试水p2p业务,例如平安银行旗下的陆金所已经在p2p领域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招商银行也已经多次尝试了p2p业务.三是纳入了以阿里金融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专题中仅仅列举了阿里金融的网贷业务,事实上,京东的“京保贝”、“京东白条”,一号店的“1保贷”都是依据电商平台所掌握的商家、供货商、消费者丰富的采购、销售、财务等数据(或者消费者的消费历史数据)及对其开展的高度集成和挖掘,进而完成自动化的审批和风险控制的网络贷款.这类业务,是基于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重要革新.凭借对积累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信息的深度分析,电商平台的相关业务机构可以完全脱离物理网点进行批量实时放贷,大大提升了借贷业务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让更多的小微借款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借贷服务.因此,这类业务还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和普惠金融色彩.四是纳入了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将金融机构的网络创新纳入了互联网金融的范畴.无论是专题中列举的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汇”、招商银行“非常e购”以及华夏银行“电商快线”,还是工商银行“融e购”、农业银行“e商管家”、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开放平台,亦或是平安银行的“万里通”、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的直销银行,都是金融机构在多年来“金融电子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兴的网络渠道、开源众包的开发方式和既有的信息处理技术而开展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专题将其专门列出,呼应了第一小节“广义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五是通过数据揭示出国内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促进金普惠融的显著特点.根据专题公布的数据,2013年国内互联网支付的笔均金额为601.12元;国内p2p单笔借款金额多为几万元;阿里小贷网络贷款业务上线以来,户均累计贷款总额为23.08万元,众筹平台“天使汇”上线以来,平均每笔项目的融资金额为3.13万元,平均每家企业的融资金额为25万元,平均每个认证投资人的投资金额为29.76万元;截至2014年1月15日,“余额宝”规模户均持有金额为5102.04元.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具有获得服务门槛低、金额低、效率高的特点,带有显著的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特征,这也印证了专题第二小节所归纳的互联网金融积极意义.专题的第三小节站在系统层面,简洁、全面地梳理了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并用鲜活的实例和详实的数据描绘了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全貌,印证了第一节提出的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特征与第二节提出的积极意义,这是央行第一次在公开发表的报告中对国内互联网金融业态进行梳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和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比特币和征信市场,在本次金融稳定报告的其它章节也有所体现,而对于以成为swift2.0为发展目标的ripple支付网络,专题并没有提及.四、全球着眼:总结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专题的第四小节题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互联网金融不仅在国内刚刚起步,站在全球的视野来看,也属于新兴事物.由于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一般的电子商务,涉及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世界各国都已经(或者正酝酿)设法加以适当的监管,以防金融风险.专题第四小节从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四个方向入手,总结了世界各国的监管理念、思路和具体方法.相关描述整理如表3所示.可见,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正在快速变化演进的新生事物,各国虽然具体的监管方法各有差异,但对于“监管”这一金融行业必不可少的环节,都非常重视.纵观各国的监管思路和具体办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各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都持审慎的乐观态度,乐见互联网金融创新给金融体系带来的正面变革.例如,英国政府在2013年制定了一项方案,旨在通过p2p平台fundingcircle提供约2000万英镑的小企业贷款来刺激经济的发展12,今年还计划把p2p直接纳入个人储蓄账户获许范畴13,让投资人享受免税的投资收益;欧盟委员会2013年3月公布的《欧洲经济长期融资绿皮书》则提出要支持众筹融资等非传统融资方式;美国sec对p2p机构进行规范化指导之后,让p2p 机构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的jobs(jumpstartourbusinessstartupsact)法案的titleii条例在2013年的正式生效,则被认为会给众筹平台带来更大的机遇.其次,各国一般都遵循“适度监管”的原则,力求不让监管束缚住创新的动力.无论是美国证监会(sec)对p2p的证券认定,还是法国的《众筹融资指引》,或是英国对众筹股权融资合法性的认可,都体现了政府及监管部门“适度监管”的原则:首先保持开放的态度,与相关机构厘清业务流程,然后在客观了解创新业务的基础上,站在全局高度分析可能的风险点,进而划定相关创新业务的“底线”——只要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金融体系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就鼓励具有高效、包容、普惠特点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第三,在监管政策的具体执行上,各国都严守“底线”,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严防系统性风险.美国证监会(sec)对p2p业务的强制信息披露、日本《资金清算法》对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银行机构设定的单笔业限额、法国对网络保险设定的14天无偿退保期、德国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发放贷款的限制等政策,都体现了“宽中有严”的底线监管方针:不管什么形式的金融创新,只要有可能发生金融消费者侵权、参与洗钱等金融犯罪、违反其它法律法规等,就必须加以限制,严格监管.可见,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在积极引导、谨慎鼓励、乐见其成的同时,按照适度监管的原则,贯彻底线监管的方针,是世界各国政府及监管机构普遍遵循的策略.本小节的国际经验总结,对于合理有效地开展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五、适度监管:提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五大原则专题的第五小节题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五大原则”,指出了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立场,进而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五大原则.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立场,专题从鼓励发展和防控风险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有利于发展普惠金融,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应当给予积极支持,也应当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一切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创业增长的金融创新均应受到尊重和鼓励.另一方面,对一些新的业务要留有观察期,冷静地分析总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属性和金融风险属性,把失误可能引发的风险控制在可预期、可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对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既不能任凭野蛮生长,以致伤害金融消费者、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影响金融体系稳定;也不能束缚过紧,使我国金融体系错过这股新技术推动的发展热潮,这就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以创新为动力的这一新型金融服务业态在可持续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